Ⅰ 猪b超怎样使用呢
兽用B超测猪操作方法:1.保定:母猪一般不需要保定,只要其保持安静即可,有条件的话在限位栏中对母猪进行检测更方便,姿势侧卧,安静站立最好,趴卧,或采食均可。2.探查部位:体外探查一般在下腹部左右,后肋部前的乳房上部,从最后一对乳腺的后上方开始,随妊娠增进,探查部位逐渐前移,最后可达肋骨后端。猪被毛稀少,探查时不必剪毛,但需要保持探查部位的清洁,以免影响B超图像的清晰度,体表探查时,探头与猪皮肤接触处必须涂满藕合剂。如是直肠检查则无需藕合剂。3.探查方法:体外探查时探头紧贴腹壁,妊娠早期检查,探头朝向耻骨前缘,骨盆腔入口方向,或成45度角斜向对侧上方,探头贴紧皮肤,进行前后和上下的定点扇形扫查,动作要慢。妊娠早期胚胎很小,要细心慢扫才能探到,切勿在皮肤上滑动探头,快速扫描。(探查的手法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已能探查到子宫里面情况为准,当猪膀胱充尿胀大,挡住子宫,造成无法扫到子宫或只能探查到部分子宫时应等猪只排完尿以后再进行探测。徐州大为猪用b超机S10:一流的数字成像技术,图像更清晰显示尺寸:6.5英寸液晶显示器。显示倍率:×0.8、×1.0、×1.2、×1.5、×1.8、×2.0六种模式;×0.8、×1.0时,可提升深度显示。局部放大:可实时局部2倍放大。动态范围:0~120dB可调。聚焦:动态数字电子逐点聚焦。前处理:可变孔径,动态变迹、动态数字滤波等。后处理:8种γ校正、行相关、帧相关、点线相关、线性内插、数字时空滤波、数字勾边增强、伪彩处理等。变频:具有2.5MHz/3.0MHz/3.5MHz/4.0MHz/5.0MHz五种变频接收;图像极性:左/右翻转、上/下翻转电影存储:实时显示时连续256幅循环存储。适用范围:胚胎移植过程中的检查;猪、马等动物空怀的识别;禽类的肌肉厚度、面积测定;子宫、卵巢等生殖系统疾病诊断;妊娠、胎儿发育、胎儿活力和性别鉴定的诊断;各种动物乳房机体表肿瘤、脓肿、血肿的检查;牛、羊、马、猪、骆驼等大动物的背膘厚度测定,臀部脂肪、腰肌面积和肌肉的质量的测定。体模的技术参数TM材料声速:1540±10m/s(23±3℃);TM材料声衰减系数:0.70±0.05db/cm/MHz(23±3℃);尼龙靶线直径:0.3±0.05mm;尼龙靶线公差:±0.1mm。选配件:6.5MHZ/R13微凸探头7.5MHz/L40线阵探头。
Ⅱ 猪肉检疫常识
你好
猪肉鉴别小常识
在日常生活中每个家庭都免不了进入市场或超市选购动物产品,怎样才能选购到健康而品质好的动物产品呢?下面以猪肉为例给大家介绍一些简单的小常识。首先,选购时要看是否加盖有检疫验讫印章,同时询问经营人员索看所选购的猪肉是否有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其次,要靠自己通过感官等检查对皮肤、淋巴结(俗称羊子)、肾脏、脂肪、胸腹膜、脊髓断面等六大部位仔细检查鉴别。
一、几种猪肉的感官鉴别方法:
新鲜肉:脂肪洁白,肌肉有光泽,红色均匀,外表微干或微湿润,用手指压在瘦肉上的凹陷能立即恢复,弹性好,且有鲜猪肉特有的正常气味。
不太新鲜的肉:脂肪少光泽,肌肉颜色稍暗,外表干燥或有些粘手,新切面湿润,指压后的凹陷不能立即恢复,弹性差,稍有氨味或酸味。
变质肉:脂肪失去光泽,偏灰黄甚至变绿,肌肉暗红,切面湿润,弹性基本消失,有腐败气味散出。冬季气温低,嗅不到气味,通过加热烧烙或煮沸,变质的腐败气味就会散发出来。
母猪肉:一般胴体较大,皮糙而肉厚,肌肉纤维粗,横切面颗粒大。经产母猪皮肤较厚,皮下脂肪少、瘦肉多、骨骼硬而脆,乳腺发达,腹部肌肉结缔组织多,切割时韧性大。
注水肉:这种肉由于含有多余的水分,致使肌肉色泽变淡,或呈淡灰红色,有的偏黄,显得肿胀,从切面上看湿漉漉的。销售注水肉的肉案子上是湿的,严重的有积水,可见肉贩随时用抹布在擦拭。注水的冻猪瘦肉卷,透过塑料薄膜,可以看到里面有灰白色半透明的冰和红色血冰。砍开后可见有碎冰块和冰渣溅出,肌肉解冻后还会有许多渗出的血水。价格便宜的猪肉卷,多半是做分割肉的下脚料,常混有病变废弃物,购买时要当心。
死猪肉:周身瘀血呈紫红色,脂肪灰红,肌血暗红,在血管中充满着黑红色的凝固血液,切开后腿内部的大血管,可以挤出黑红色的血栓来,剥开板油,可见腹膜上有黑紫色的毛细血管网,切开肾包囊扒出肾脏,可以看到局部变绿,有腐败气味。
猪囊虫肉:它是有钩绦虫的幼虫,寄生在猪的瘦肉里,呈囊泡状,肉眼观察有小米粒大到豌豆大不等的囊泡,其中有一个白色的头节,就像石榴籽一样,囊虫也见于心脏上,吃囊肉会使人得绦虫病,如果人间接吞下虫卵,也会得囊虫病,后果严重。
猪瘟病肉:病猪周身皮肤,包括头和四肢皮肤上都有大小不一的鲜红色出血点,肌肉和脂肪也有小点出血。全身淋巴结,俗称“肉枣”,都呈紫色,肾脏贫血色淡,有出血点。个别肉贩常将猪瘟病肉用清水浸泡一夜,第二天上市销售,这种肉外表显得特别白,不见有出血点,但将肉切开,从断面上看,脂肪、肌肉中的出血点依然明显。
二、你六招识别病死猪肉的方法:
一是看表皮 健康猪肉表皮无任何斑痕;病死猪肉表皮上常有紫色出血斑点,甚至出现暗红色弥漫性出血,也有的会出现红色或黄色隆起疹块。
二是看脂肪 健康猪的脂肪呈白色或乳白色;病死猪肉的脂肪呈红色、黄色或绿色等异常色泽。
三是看肌肉 健康猪的瘦肉一般为红色或淡红色,光泽鲜艳,很少有液体流出;病死猪肉颜色发红发紫,无光泽,挤压时有暗红色的血汁渗出。
四是看弹性 好猪肉有弹性;病死猪肉无弹性。
五是闻气味 好猪肉无异味;病死猪肉有血腥味、腐臭味及其他异味。
六是查淋巴 病死猪肉的淋巴结是肿大的,其脂肪为浅玫瑰色或红色,肌肉为墨红色;质量合格的猪肉淋巴结大小正常,肉切面呈鲜灰色或淡黄色。
三、四招识别注水猪肉方法:
远观 因注过水的生肉会逐渐向外渗水,故商贩在经营过程中会经常用抹布擦拭,消费者在买肉前不妨先站在远处观察一番,或用一小块吸水力强的卫生纸在肉上按一按,如果卫生纸马上变湿则可判定为注水肉。
近瞧 凡注过水的肉多呈鲜红色,且由于经水稀释的原因又发白、发亮,表面光滑无褶。而未经注水的肉则呈暗红色,表面有皱纹。
手摸 注水肉因充满水,所以摸起来弹性较差,有硬邦邦的感觉,没有粘性,而没有注水的则相反,有一定的弹性,且发粘。
刀试 这一招对于常买心、肺的消费者来说非常实用,因心脏和肺部是直接注水和存水的部位,所以在购买时只须用刀轻轻剖开,便可根据其干湿情况判定是否被注水。
四、如何识别公、母猪肉?
公猪肉肌间脂肪少,毛孔粗而稀,切割时阻力较大,切面发干,断面看不到大理石样外观,有难闻的臊气味,煮的时候更大。
母猪肉皮厚而硬,皮上有黑色素及皱褶,毛孔粗大,皮下脂肪薄,肌肉呈红色或深红色,肌肉瘦而发干,切面粗糙无光,脂肪干燥,肉质粗硬;乳头大,长而油滑,乳头基部呈圆椎型。
公母猪肉的商贩大多数将肉皮分离,砍成小块,消费者在购买时要结合多方面情况加以区分。公、母猪肉,只是肉质较差,不影响食用卫生,只要检疫无其它病变,胴体不瘠瘦,均加盖蓝色检疫合格验讫印章,至于市场销售应由工商部门指定摊点挂牌销售。
五、母猪肉和肥猪肉怎样区别?
区别母猪肉和肥猪肉可从下面几个方面加以鉴别:
(1)皮肤:母猪肉皮肤厚硬,粗糙而发黄,多有皱纹,毛孔粗大而深,特别是荐部皮肤有大如米粒、小如芝麻的凹限(俗称沙眼)。皮肉层次分离,结合处疏松。肥猪肉皮薄细软,毛孔细而浅,皮肉结合紧密。
(2)肥膘:母猪肉皮下脂肪脆硬,呈青白色,触摸时黏附的脂肪少,有的母猪肉,在皮与皮下脂肪之间的一层脂肪呈粉红色(俗称红线)。肥猪肉皮下脂肪软腻,呈白色,触摸时黏附的脂肪多。
(3)肌肉:母猪肌肉呈深红或暗红色,纤维粗,纹路明显,断面颗粒大,含水分较少。肥猪肌肉呈淡红色,纤维细,断面颗粒小,含水量较多。
(4)乳头和乳腺:母猪肉乳头长而硬,乳头孔特别明显,横切乳头,两乳池明显可见;纵切乳房部,可见到淡粉色海绵状乳腺。肥猪肉乳头短而软,乳头孔不明显,也看不到乳池和乳腺。
(5)腹围:母猪腹部较肥猪宽阔。
(6)肋骨和骨盆:母猪肉肋骨扁而宽,骨膜白中透黄,尤其是前五根肋骨更为明显;骨盆腔比较宽阔。肥猪肉肋骨呈扁圆形,骨膜淡粉色,骨盆腔不宽阔。
六、如何通过感官鉴别黄脂肉和黄胆肉?这两种肉能食用吗?
答:黄脂:主要由饲料或脂肪代谢障碍引起,与遗传有关。黄染部位仅见脂肪,尤其皮下脂肪。肝胆无病变。
黄疸:由疾病引起胆汁代谢障碍而造成的。全身皮肤、脂肪、粘膜、巩膜、肌膜、关节囊液均显黄色。肝胆多有病变,如肝硬变、实质性肝炎、胆管阻塞。放置越久,颜色越深。
黄脂肉若系饲料源性者,若无其他不良气味时,完全可以食用。如伴有其他不良气味者,应高温加工后食用或工业用;黄疸肉不能作为食用。
肉品检疫小常识
1、皮肤对肉品的检疫有何意义?
皮肤对猪瘟、猪丹毒、猪肺疫和猪弓形虫病的检出有很大意义。
2、牲畜宰后检疫中的摘除的"三腺"是什么?为什么要摘除?
摘除"三腺"是指甲状腺,肾上腺和病变的淋巴结。
因为甲状腺、肾上腺是内分泌器官,含有激素,吃多了可引起内分泌激素中毒。病变淋巴结是病原微生物被阻截积存的部位,吃多了易造成感染和中毒。
3、黄疸和黄脂肉尸如何鉴别?
可通过感官检查和实验室理化检验两方面加以判定。
感官检查鉴别要点:
黄脂:主要由饲料或脂肪代谢障碍引起,与遗传有关。黄染部位仅见脂肪,尤其皮下脂肪。肝胆无病变。吊挂24小时后黄色变浅或消失。
黄疸:由疾病引起胆汁代谢障碍而造成的。全身皮肤、脂肪、粘膜、M膜、肌膜、关节囊液均显黄色。肝胆多有病变,放置越久,颜色越深。
理化学检验有两种方法:
①硫酸法
②苛性钠法
4、白肌病和白肌肉如何鉴别?
白肌病是由于硒-维生素E缺乏引起的;而白肌肉的产生则由于猪在宰前应激所引起,与遗传、品种有关。第二,白肌病呈白色或黄白色条纹或斑块状。切面干燥,似鱼肉外观。而白肌肉则呈现肌肉苍白,质地松软,切面有液汁渗出。第三,白肌病可发生于猪、牛、羊、马等动物,且多见于动龄动物,而白肌肉仅见于猪。
5、常见的气味和滋味异常肉有哪些?
一是饲料气味,由于动物生前长期饲喂带有浓郁气味的饲料。
二是药物气味,宰前不久给动物经口或注射过具有芸香或其它异常气味的药物。
三是性气味,未去势或晚阉的公畜肉,尤其是公山羊和公猪肉。
四是病理气味,屠宰动物生前的某些病理过程,可给肉以特殊气味。
五是附加气味,是将肉与特殊气味的化学物品和异常气味的食品同室贮藏或同车运输时,因吸附作用给肉以异常的附加气味。
6、肉新鲜度分几个等级?其感官判定的指标是什么?
肉新鲜度分为三个等级,即新鲜、次鲜和变质三级。感官判断指标包括色泽、粘度、弹性、气味以及肉汤性状五个方面。
7、病死禽类肉尸的感官特征?
①、禽尸的皮肤呈不同的紫红色、暗黑色和铁青色。皮肤干枯,毛孔突起,拔毛不净。翼下或腹下小血管有大片的血液沉积,极度消瘦。如翼基部或肢下部有局部性淤血,破损等,系生前长时间捆绑过紧所致。
②、病死禽冠和肉髯呈紫红色或青紫色,有的全部呈紫黑色,以边缘部较严重。
③、眼部污秽不洁,眼多全闭,眼球下陷。
④、嗉囊发青紫、空虚瘪缩或有液体、气体。肛门松弛或污秽不洁。
8、确诊旋毛虫病的主要检验方法是什么?
目前主要应用压片法检查。
压片方法是取左右膈肌各一块(30g),每块中选剪出麦粒大的12小块(共24块),用厚玻片压片镜检,可发现旋毛虫包囊,呈橄榄形,约0.8~1.0毫米长,内含有缩成螺旋状幼虫。有时可见浓淡不一黑色的钙化包囊。
9、猪囊虫病确定检疫主要方法是什么?
临床上检查舌肌,在舌底面可观察见米粒大灰白色透明的囊尾蚴的囊包。
肉检中切开口爵肌、舌肌、腰肌、心肌等检查囊尾蚴的囊包。
免疫学检查有变态反应、环状沉淀试验、补体结合反应,间接血凝试验,炭粉凝集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
10、何为红膘肉?
皮下脂肪由于毛细血管充血、出血或血红素浸润而呈粉红色,称红膘肉。仅见于猪。红膘肉的产生与感染急性猪丹毒、猪肺疫等传染病背部受冷、热、机械性刺激有关。
11、何为黑变肉?
黑色素异常沉积在组织和器官内,由于色素的量及其分布状态不同,可呈现黑色褐色。波及范围由斑点大小至整个器官。成年动物黑色素沉积多见于肺、肝及淋巴结,严重病例还见于云肾、脾、胸、腹膜、骨和软骨。生猪屠宰检疫时,可以发现极个别猪肉胴体皮肤上有灯状黑斑点或大面积黑花状,即为黑色素异常沉积原因引起。
黑色素轻度沉积的组织器官可以食用,重度沉积有工具用。
无公害猪肉卫生检验规程
一、兽医检疫
(一)产地检疫
在活猪供应地按照《畜禽产地检疫规范—GB16549》对无公害猪饲养场或养殖户进行严格检疫。
(二)宰前检查
1、入场检查
(1)、查证验物:检查有无免疫证或免疫标记(耳牌)、产地检疫证和无公害猪耳号牌,了解证物是否相符,以及途中猪只病、死情况等。如果猪只来源于外地,还要检查有无出县境检疫证和车辆消毒证等;
(2)、卸载后的群体检查:按照《畜禽产地检疫规范—GB16549》的方法对可疑病猪进行个体检查,发现病猪后立即转送病猪隔离圈。必要时进行实验室检查。
2、待宰检查 经过入场检查,将健康猪只放入饲养圈继续观察,送宰前再进行一次群体检查,挑出可疑病畜后,转入待宰圈,停食、饮水、观察,确实证明为健康猪只后,由兽医检疫人员签发“送宰合格证”,猪只方可进入屠宰间。
(三)宰前检查处理
1、经宰前检查发现猪口蹄疫、猪传染性水疱病、猪瘟及可疑病猪时,必须按下列规定处理:
(1)禁止屠宰,停止调动猪只,采取紧急防疫措施,并立即向主管部门报告疫情,按相关法令处理;
(2)病猪用密闭运输工具送至化制间,或当地指定地点,采取不放血的方式扑杀,尸体化制或销毁;
(3)同群猪送急宰间,胴体、内脏送有条件可食用车间按不同情况进行不同处理,处理后方可出厂(场),皮、毛、血、骨进行消毒后方可出厂(场);
(4)对宰前管理区、病猪管理区以及所经过的道路实施严格的消毒,并采取防疫措施,经农牧主管部门检查合格后,方可恢复生产。
2、经宰前检查发现猪钩端螺旋体病、李氏杆菌病、急性猪丹毒、布鲁氏菌病、猪密螺旋体病和结核病,按下列规定处理:
(1)病猪用密闭工具送急宰间,采取不放血的方式扑杀,然后送化制间进行化制或销毁;
(2)宰前管理区进行严格消毒后,方可恢复生产;
(3)同群猪可继续送宰。
3、除了上述所列传染病外患有其他疾病的猪只,除患病猪只送急宰间急宰外,其他同群猪只正常送宰。急宰的病猪,根据具体情况,或送“有条件食用肉处理间”加工利用,或采取化制或销毁方法处理。
4、宰前检查后的处理过程均需作详细记录并存档。
(四)宰后检验
1、猪头检验。剖检颌下淋巴结和外咬肌,视检鼻盘、唇、齿龈、咽喉粘膜和扁桃体;
2、猪的内脏检验:分别按以下要求检验:
(1)胃、肠检验:视检胃肠浆膜,剖解肠系膜淋巴结,必要时剖检胃肠粘膜;
(2)脾脏检验:视检外表、色泽、大小、触检弹性,必要时剖检脾髓;
(3)肝脏检验:视检外表、色泽、大小、触检弹性,剖解肝门淋巴结,必要时剖检肝实质和胆囊;
(4)肺脏检验:视检外表、色泽、大小、触检弹性,剖解肺门淋巴结,必要时剖检肺实质;
(5)心脏检验:视检心包及心外膜,并确定肌僵程度,剖解心肌、心内膜及血液凝固状态,特别注意二尖瓣的病损;
(6)肾脏检验:剥离肾包膜,视检外表、色泽、大小、触检弹性,必要时纵向剖检肾实质。
3、胴体检验:检查以下各项内容:
(1)首先判定放血程度;
(2)视检皮肤、皮下组织、脂肪、肌肉、胸膜、腹膜等有无异状;
(3)剖检颈浅(肩前)淋巴结、股前淋巴结、腹股沟浅淋巴结、腹股沟深淋巴结。
4、寄生虫检验:检查如下寄生虫:
(1)旋毛虫和住肉孢子虫检验:由每头猪左右横膈膜肌脚采取不少于30克的肉样两块(编上与胴体同一编号),撕去肌膜,剪取24个肉粒(每块肉样12粒),制成肌肉压片,置低倍显微镜下检查,也可采取集样消化法检查,发现虫体和包囊,根据编号对胴体、头和心脏进行处理;
(2)猪囊虫的检验:主要检查部位为咬肌、腰肌和隔肌,其他可检部位是心肌肩胛外侧肌和股内侧肌。
(五)宰后检验处理
1、宰后检验发现猪口蹄疫、猪传染性水疱病、猪瘟等传染病时,按下列方法处理:
(1)停止屠宰和调动猪只,采取紧急防疫措施,并立即向主管部门报告疫情,按相关法令处理;
(2)病猪胴体、内脏等用密闭运输工具送至化制间,进行化制或销毁;
(3)同群猪送急宰间,胴体、内脏送有条件可食用车间按不同情况进行不同处理,处理后方可出厂(场),皮、毛、血、骨进行消毒后方可出厂(场);
(4)对屠宰加工区、病猪管理区以及所经过的道路实施严格的消毒,并采取防疫措施,经农牧主管部门检查合格后,方可恢复生产。
2、宰后检验发现猪钩端螺旋体病、李氏杆菌病、急性猪丹毒、布鲁氏菌病、猪密螺旋体病和结核病,按下列规定处理:
(1)病猪胴体、内脏等用密闭工具送化制间进行化制或销毁;
(2)屠宰加工区进行严格消毒后,方可恢复生产;
(3)同群猪可继续送宰。
3、宰后检验发现除了上述所列传染病以外的其他疾病的猪只,除病猪胴体及内脏根据具体情况,或送“有条件食用肉处理间”加工利用,或采取化制或销毁方法处理,其他同群猪只正常送宰。
4、宰后检验发现寄生虫病时,按下列规定处理:
(1)在肉样压片中,发现旋毛虫包囊或钙化的旋毛虫虫体时,头、胴体和心脏作湿化处理或销毁;
(2)在肉样压片中,若发现住肉孢子虫时作湿化处理或销毁;
(3)如在规定检验部位40cm2面积内发现猪囊尾蚴或钙化虫体时,全尸作湿化处理或销毁;
(4)如发现弓形虫,全尸作湿化处理或销毁;
(5)如发现猪肺线虫、细颈囊尾蚴、肾虫、猪华枝睾吸虫、猪浆膜线虫等按下列规定处理:
①病变严重,且肌肉有退行性变化者,胴体和内脏作湿化处理或销毁,肌肉无变化者,剔除病变部分化制或销毁,其余部分高温处理后出厂;
②病变轻微,剔除病变部分化制或销毁,其余部分不受限制出厂。
5、宰后发现肿瘤时,按下列规定处理:
(1)在一个器官发现肿瘤病变,胴体不瘠瘦,并无其他明显病变者,病变脏器作化制或销毁,其余部分高温处理;如胴体瘠瘦,肌肉有病变者,全尸化制或销毁;
(2)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器官发现肿瘤病变者,全尸化制或销毁;
(3)确诊为淋巴肉瘤,白血病鳞状上皮细胞瘤者,全尸化制或销毁。
6、经宰后检验发现为普通病、中毒或局部病损时,按下述规定处理:
(1)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全尸作化制或销毁。 脓毒症、尿毒症、黄疸、过度消瘦、大面积坏疽、急性中毒、全身脂肪和肌肉变性、全身性水肿和出血的病猪。
(2)局部有下列病变之一者,割除病变部分化制销毁,其余部分不受限制。 创伤、化脓、炎症、硬变、坏死、寄生虫损害、严重的瘀血、出血、病理性肥大和萎缩、异色、异味及其他有碍卫生的部分。
7、鲜肉的卫生标记
(1)不管胴体和内脏属于上述何种情况,均需盖上与判定结果一致的印章,印章染料对人体无害,盖后不流散,迅速干燥,附着牢固。
(2)应由官方兽医检疫人员负责为鲜肉加盖卫生标记。
(3)鲜肉卫生标记图章按规定制作。
(4)鲜肉卫生标记的染料为甲基紫。
(5)标记部位 ① 重量超过60公斤的胴体,在大腿外部、腰部、背部、乳部、肩部和肋部加盖印章;② 重量小于60公斤的胴体,在大腿外侧和肩部加盖印章。
Ⅲ 猪瘟检测方法有哪些
发病特点:在自然情况下,只是猪和野猪感染发病,任何年龄、品种、性别的猪都可以发病;本病在任何季节都可以发生。不按期进行预防注射的地区,一旦发病,在短期内,可造成广泛的流行。发病和死亡都很高。在常发地区或注射密度不很高的地区,可呈零星散发。病猪是主要的传染来源。传染途径主要是消化道,也可通过呼吸道、眼结膜及皮肤伤口感染。猪只的买卖、运输、尸体处理不当、内品卫生检验不严,兽医卫生措施执行不力,人、动物和昆虫等都可成为间接的传染媒介,促进本病的发生和流行。通过胎盘传染使仔猪患病,成为防制中十分棘手的问题。临诊症状:猪瘟与发生败血症的猪丹毒、猪肺疫和仔猪副伤寒在症状方面很相似,较准分开,应注意区别诊断。猪瘟的临诊特点是:体温升高到40.5~42C稽留热;有脓性结膜炎;病初便秘,后腹泻;在病猪耳后、腹部、四肢内侧等毛稀皮薄等处,出现大小不等的红点或红斑,指压不褪色;公猪有包皮发炎,用手挤压时,有恶臭混浊液体射出,急性病例,多在1周左右死亡。死亡率可达60﹪~80﹪;小猪有神经症状;慢性猪病,体温时高时低,食欲时好时坏,便秘与腹泻交替发生,病猪明显消瘦、毛焦臁糜,行走不稳。一般病程可达20天或以上,死亡居多。 病理剖检变化:急性猪瘟主要呈现败血症变化,有诊断价值的变化是:皮肤或皮下有出血点;颚凹、颈部、鼠蹊、内脏淋巴结肿大,呈暗红色,切面周边出血;肾脏色淡,不肿大,有数量不等的小点出血;脾脏边缘梗死;喉头粘膜、会厌软骨、膀胱粘膜、心外膜、肺及肠浆膜,粘膜有出血。慢性病猪特征的变化是有盲肠、结肠及回盲口处粘膜上形成扣状溃疡。
Ⅳ 怎么检查猪的身体情况
病猪的检查步骤和方法:
首先,仔细观察猪在自由状态下的姿势,行为,营养状况,排粪情况及呼吸有的节律。
猪以四肢缩于腹下而伏卧,这是恶寒的表现。猪呈犬坐姿势,常见于肺炎,胸膜炎,贫血或心功能不全。
猪的头颈外斜或做圆圈运动(向病侧),通常见于中耳炎,内耳炎,脑脓肿或脑膜炎,肢腿麻痹,共济失调,平衡失控,强直性或阵发性痉挛,表明神经有器质性病变或功能性损伤。
病猪弓背腿松弛及肢体位置异常(或拢于腹下,或向前伸),表明患肢有病不敢负重。
猪的正常呼吸数变动范围很大(一般每分钟10--20次),因而对病猪的呼吸数应与同栏健康猪进行比较加以判断,呼吸加快可有肺炎,心功能不全,胸膜炎,贫血和疼痛等引起,腹式呼吸多见于肺炎和胸膜炎。
猪常发生咳嗽,流鼻液,表明呼吸道或肺部有炎症。同时要观察猪的排粪情况,正常的猪粪为条状,呈棕黄色或深棕色,如果粪便变红,变黑或变黄,含有粘液或血液,或粪便干硬呈球状,或稀薄如水,均表明胃肠道异常。接着,测量猪的直肠体温,猪的正常体温为38-40度。如果病猪普遍持续高温,可能是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最后,对病猪做适当保定,检查眼结膜,鼻粘膜和口腔粘膜的色彩,分泌物,溃疡以及出血斑点观察猪全身皮肤的颜色,有无出血斑点,丘疹坏死灶,结痂,肿胀,尤其要注意口鼻耳腹下股内侧外阴和肛门部皮肤的病变。皮肤变为蓝紫色, 是循环障碍(淤血)的表现,皮肤有出血斑点,表明微血管受到损伤,可能有败血性传染病。检查猪的心脏,可用听诊器在左前肢肘头后上方(心区)进行听诊,正常心率为每分钟60-80次,如果心率显着增多,心音不清,表明心脏衰弱。
Ⅳ 猪肉的新鲜度检验方法
猪肉是我们生活中最得意的肉类之一,许多人都喜欢吃猪肉,而且猪肉口味重制。而且猪肉的做法也有很多,不仅可以烫。而且可以用来炒,而且炒的方法也有很多种,所以许多人因为做法简单,口味香甜可口,但是在生活中也有许多人不会买猪肉。不认识新鲜猪肉的颜色。那么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新鲜猪肉的颜色吧。
一、首先是看颜色。好的猪肉颜色呈淡红或者鲜红,不安全的猪肉颜色往往是深红色或者紫红色。猪脂肪层厚度适宜(一般应占总量的33%左右)且是洁白色,没有黄膘色,在肉尸上盖有检验章的为健康猪肉。此外,还可以通过烧煮的办法鉴别,不好的猪肉放到锅里一烧水分很多,没有猪肉的清香味道,汤里也没有薄薄的脂肪层,再用嘴一咬肉很硬,肌纤维粗。
这里特别要说下注水猪肉:第一个是看,从外观上看,注水肉颜色暗淡,在注水肉的货架的下方有一些血水,那么正常的保鲜肉它的颜色是鲜红色,表面比较干燥,没有汁液流出;第二个是按,注水肉按压下去以后,没有弹性,不能迅速恢复,而正常的保鲜肉按下去之后有很好的弹性,能恢复;第三就是割,我们用刀将注水肉割开之后,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有汁液和血水流出,而正常的保鲜肉在割开它的切口时候,没有汁液和血水流出。
二、鲜猪肉皮肤呈乳白色,脂肪洁白且有光泽。肌肉呈均匀红色,表面微干或稍湿,但不粘手,弹性好,指压凹陷立即复原,具有猪肉固有的鲜、香气味。正常冻肉呈坚实感,解冻后肌肉色泽、气味、含水量等均正常无异味。
而饲料所致的劣质肉有废水或药等气味;病理所致的有油脂、粪臭、腐败、怪甜等气味。种用公母猪肌肉较红,结缔组织多,韧性大,不易煮烂或炒熟,口感差。
注水肉呈灰白色或淡灰、淡绿色,肉表面有水渗出,手指触摸肉表面不粘手。冻猪肉解冻后有大量淡红色血水流出。
死猪肉胴体皮肤淤血呈紫红色,脂肪灰红,血管有黑色凝块,因死亡时间长短不同臭味也不同
Ⅵ 几种常用的猪病检测方法
检查猪病的常用方法有以下几种:
(1)群体检查
为尽早发现病猪,应每天对猪群进行检查,在猪保持安静时,观察猪的姿势,精神、体态,呼吸等状态,有无不正常的,把猪哄起来观察有无瘸腿、站立不稳、行动困难的、咳嗽、颤抖和独立一处不动的猪,发现以上不正常情况可能是猪刚要发病了。
(2)症状检查
当患病猪到了症状明显期,就表现出特殊症状,这时不但要进行一般检查,还要进行系统检查,必要时要对猪的粪、尿、血进行常规化验检查,来确诊猪是否已患病。
(3)解剖检查
对病死的猪进行剖检,检查皮肤、皮下脂肪、内脏器官、血液、淋巴结等的病理变化,进一步确诊猪的疾病。
Ⅶ 猪肉检疫哪些项目
一、屠宰检疫流程
生猪屠宰检疫流程主要包括:入场前检验、待宰检验、屠宰前检验等方面,只有根据流程展开生猪屠宰检疫工作,才能肉品质量给予基础性的保证。
1.入场前检验。生猪在进入屠宰场之前,需要进行入场前的检验工作:是否有官方出具的《动物免疫合格证明》,是否按标准佩戴耳标,初步确定生猪来源的可靠性。
2. 待宰检验。在入场检验完成以后,需要进行待宰检疫,一般情况下分为个体检疫和留养检疫等方面。同时,在生猪进入现场以后,需要对生猪的健康情况进行一个全面的体检,并且在检查完成以后观察一段时间,判断是否存在变化。若是发现个体生猪存在异常,需要对那些异常生猪进行体温、触诊、听诊等检查工作,对情况较为严重的需要进行隔离。另外,针对检疫合格的生猪,需要展开留养检疫,确保没有遗漏患病猪只。
3. 屠宰前检验。屠宰前检验属于复检工作,主要是通过群体的方式,对生猪的健康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查。一般情况下在检查的时候,体温作为主要的检查指标,
二、屠宰检疫要点
1. 体表、头蹄部位检疫
1)针对蹄部和体表检疫,需要分析是否有无水泡和溃疡的现象, 并且检查生猪体表的时候,需要将其表面体毛褪去,分析生猪皮肤是否存在红斑和丘疹的现象。若是有红斑和丘疹的现象,需要联系兽医人员展开进一步的处理。
2)针对头部检疫的时候,需要从淋巴部位进行检查。可以通过放血口左右内侧向下直达深面淋巴,并且对其形状、色泽、质地等方面检疫,分析是否存在无局部炭疽以及化脓等现象,若是有需要展开进一步的处理。另外,针对咬肌检验,需要检验有无囊尾蚴寄生的问题,避免生猪肉的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
2. 胴酮体检疫
1)在生猪屠宰以后,需对皮下组织、肌肉、脂肪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检疫,是否存在充血、感染、化脓等现象。同时,对前肩部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股前淋巴结等进行检疫,判断是否存在水肿、淤血、坏死的现象,避免影响生猪肉的质量。
2)需要对生猪的膈肌进行检疫,一般情况下取出30g 左右进行质量检疫,并且需要剥开肌肉的外膜,对肌肉的纤维进行检疫,
3. 内脏检疫
Ⅷ 怎样识别正常猪肉和病猪肉
识别正常猪肉和病猪肉的方法:
1、新鲜肉:脂肪洁白,肌肉有光泽,红色均匀,外表微干或微湿润,用手指压在瘦肉上的凹陷能立即恢复,弹性好,且有鲜猪肉特有的正常气味。
2、不太新鲜的肉:脂肪少光泽,肌肉颜色稍略,外表干燥或有些粘手,新切面湿润,指压后的凹陷不能立即恢复,弹性差,稍有氨味或酸味。
3、变质肉:脂肪失去光泽,偏黄甚至变绿,肌肉暗红切面湿润,弹性基本消失,有腐败气味散出。冬季气温低,嗅不到气味,通过加热烧烙或煮沸,变质的腐败气味就会散发出来。
4、注水肉:这种肉由于含有多余的水份,致使肌肉色泽变淡,或呈淡灰红色,有的偏黄,显得肿胀,从切面上看湿漉漉的。销售注水肉的肉案上是湿的,严重的有积水,可见肉贩随时用抹布在擦拭。
5、注水的冻猪瘦肉卷,透过塑料薄膜可以看到里面有灰白色半透明的冰和红色血冰;砍开后可见有碎冰块和冰渣溅出,肌肉解冻后还会有许多渗出来的血水。价格便宜的猪肉卷,多半是做分割肉的下脚料,带混有病变废弃物,购买时要当心。
6、死猪肉:周身瘀血呈紫红色,脂肪发红肌血暗红,在血管中充满着黑红色的凝固血液,切开后腿内部的大血管,可以挤出黑红色的血栓来,剥开板油,可见腹膜上有黑紫色的毛细血管网,切开肾包囊扒出肾脏,可以看到局部变绿,嗅嗅有腐败气味。
7、猪粪虫肉:它是有钩涤虫的幼虫,寄生在猪的瘦肉里呈囊泡状。肉眼观察有小米粒大到豌豆大不等的囊泡,其中有一个白色的头节,就像石榴籽样,囊虫也见于心脏上,吃囊肉会使人得病,如果人间接的吞下虫卵也会得涤虫病,后果严重。
8、猪瘟病肉:病猪周身皮肤包括头和四肢皮肤上都有大小不一的鲜红色出血点,肌肉和脂肪也有小点出血。全身淋巴结,俗称‘肉枣’,都呈紫色,肾脏贫血色淡,有出血点。个别肉贩常将猪瘟病肉用清水浸泡一夜,第二天上市销售,这种肉外表显得特别白不见有出血点,但将肉切开,从断面上看,脂肪、肌肉中的出血点依然明显。
9、猪丹毒病肉:瘀块型的,在颈部、背部、胸腹部,甚至四肢皮肤上可见有方形、菱形、圆形及不整形、突出皮肤表面的红色瘀块,俗称“打火印”。
10、败血型猪丹毒,全身皮肤都是紫红的,有的是胸腹部、头和四肢皮肤紫红,俗称 “大红袍或小红袍”。全身淋巴结肿大、发红,切开后见有黄色液体流出。肾脏肿大,常是紫黑色。严重的败血型猪丹病肉,全身脂肪灰红或呈发黄色,肌肉呈暗红色。
11、有害腺体:甲状腺位于猪的喉头后方气管下面,呈棕红色,如大枣状,通过屠宰加上有时留在脖头肉上。甲状腺含有激素,烧煮也不会被破坏,人误食后可引起中毒性疾患,如恶心、呕吐、腹泻、头昏、头痛、胸闷、肌肉关节痛、心跳快、多汗等。
Ⅸ 如何诊断和防治猪的皮肤寄生虫病
诊断(1)根据临床症状可作出初步诊断;(2)确诊需从耳廓内侧皮肤病变处刮取皮屑,刮取前需在欲刮取皮屑的区域涂布矿物油,然后用刮勺进行刮取,直至血液渗出为止。将刮取物移入培养皿中,并用针挑开,置于光线下照射后,在黑色背景上观察疥螨出现情况。然而如果取少量皮屑加50%的甘油石蜡油,直接在显微镜下检查,不易发现螨虫。如果皮屑比较硬固,螨虫不易爬出,可将刮取的皮屑放入试管中,加入1摩尔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溶液,浸泡2小时,或煮沸数分钟,然后离心沉淀,取沉渣镜检,很容易检出虫体。预防措施几乎所有的猪场都有疥螨病发生,尤其是集约化猪场,其严重程度取决于饲养管理条件和营养状况。预防除了搞好猪舍卫生、加强饲养管理外,主要是定期按计划药物治疗,例如在规模化养猪场,首先要对全场猪全部用药,以后公猪每年至少用药2次,仔猪转群时用药1次,后备猪于配种前用药1次,新进的猪用药后再和其他猪并群。主要治疗药物敌百虫、蝇毒磷、辛硫磷、二嗪农、双甲脒、溴氢菊酯、伊维菌素、多拉菌素和爱比菌素等多种药物都有作用。应用外用药时一定要严格按说明使用,一般情况下需反复用药才能彻底治疗。有机磷类的药物毒性较大,对环境的污染较为严重,目前已经不提倡应用。伊维菌素、阿维菌素和多拉菌素类应用效果较好,其应用剂量均为:注射液:每千克体重0.3毫克,一次皮下注射;饲料预混剂:每天每千克饲料0.1毫克,连用7天。
猪虱病主要流行于卫生条件较差的猪场和某些散养猪,主要危害是猪血虱吸食血液,刺痒皮肤,致使患猪被毛粗乱,甚至脱落,皮肤损伤,猪体消瘦。猪血虱常寄生在猪的耳根、颈部及后肢内侧。除引起猪虱病外,还可成为某些传染病的传播媒介。防治措施与猪疥螨病相同。
Ⅹ 猪病小验的四个好方法,你知道都有哪些吗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经济的进步,现在我国的各个产业也越来越丰富。因此有很多人都会选择这种纯是养殖行业的养殖行业,对于一些养殖主来说也是非常困难的。因为他们需要对自己所适应的家畜来负责,并且我们需要定期的观察自己所饲养的家畜是否出现了什么疾病,那么今天我们要来说的就是猪病检验的几个好方法究竟有哪些?
那么最后一种方法就是我们可以观察它们的躯干,因为有的时候病猪它们的躯干并不是很好,甚至是会出现一些呼吸困难或者说发生腹痛。以及它们也会出现一些腹部肿胀这样的状况,那么这个时候就应该及时的关注他们的健康状态。也能够发现他们的问题,能够及时的治疗,对于自己来说是非常好的,同时也能够预防一些疾病的传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