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这什么草
苦苣菜(学名:Sonchus oleraceus L.):又名苦菜、苦荬菜、小鹅菜,为菊科1年生草本植物。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根圆锥状,垂直直伸,有多数纤维状的须根。茎直立,单生。基生叶羽状深裂,全角长椭圆形或倒披针形。头状花序少数在茎枝顶端排紧密的伞房花序或总状花序或单生茎枝顶端。全部总苞片顶端长急尖,外面无毛或外层或中内层上部沿中脉有少数头状具柄的腺毛。舌状小花多数,黄色。瘦果褐色,长椭圆形或长椭圆状倒披针形,压扁,每面各有3条细脉,肋间有横皱纹,顶端狭,无喙,冠毛白色,长7毫米,单毛状,彼此纠缠。花果期5-12月。
生于田野、路旁、村舍附近。其嫩茎叶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VB2和VC,可供食用。苦苣菜全草入药,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祛湿降压的功效。其嫩茎叶可生食,也可用沸水烫一下,再换清水浸泡,除去苦味,然后凉拌或炒食。分布于全球、欧、亚洲、温带及亚热带地区,生长于海拔170米至3,200米的地区,多生长在林下、山坡、平地田间、空旷处、山谷林缘或近水处。(概述图片参考资料来源:)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苦苣菜
分布区域
几遍全球分布。
别 称
苦菜、苦苣、扎库日
门
被子植物门
种
苦苣菜
二名法
Sonchus oleraceus
族
菊苣族
界
植物界
科
菊科
拉丁学名
Sonchus oleraceus L.
纲
双子叶植物纲
目
桔梗目
亚 科
舌状花亚科
亚 纲
合瓣花亚纲
属
苦苣菜属
目录
1形态特征
2产地生境
3繁殖方式
4栽培技术
5病虫防治
6主要价值
苦苣菜(学名:Sonchus oleraceus L.):又名苦菜、苦荬菜、小鹅菜,为菊科1年生草本植物。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根圆锥状,垂直直伸,有多数纤维状的须根。茎直立,单生。基生叶羽状深裂,全角长椭圆形或倒披针形。头状花序少数在茎枝顶端排紧密的伞房花序或总状花序或单生茎枝顶端。全部总苞片顶端长急尖,外面无毛或外层或中内层上部沿中脉有少数头状具柄的腺毛。舌状小花多数,黄色。瘦果褐色,长椭圆形或长椭圆状倒披针形,压扁,每面各有3条细脉,肋间有横皱纹,顶端狭,无喙,冠毛白色,长7毫米,单毛状,彼此纠缠。花果期5-12月。
生于田野、路旁、村舍附近。其嫩茎叶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VB2和VC,可供食用。苦苣菜全草入药,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祛湿降压的功效。其嫩茎叶可生食,也可用沸水烫一下,再换清水浸泡,除去苦味,然后凉拌或炒食。分布于全球、欧、亚洲、温带及亚热带地区,生长于海拔170米至3,200米的地区,多生长在林下、山坡、平地田间、空旷处、山谷林缘或近水处。(概述图片参考资料来源:)
折叠编辑本段形态特征
苦苣菜苦苣菜是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根圆锥状,垂直直伸,有多数纤维状的须根。茎直立,单生,高40-150厘米,有纵条棱或条纹,不分枝或上部有短的伞房花序状或总状花序式分枝,全部茎枝光滑无毛,或上部花序分枝及花序梗被头状具柄的腺毛。
基生叶羽状深裂,全角长椭圆形或倒披针形,或大头羽状深裂,全角倒披针形,或基生叶不裂,椭圆形、椭圆状戟形、三角形、或三角状戟形或圆形,全部基生叶基部渐狭成长或短翼柄;中下部茎叶羽状深裂或大头状羽状深裂,全角椭圆形或倒披针形,长3-12厘米,宽2-7厘米,基部急狭成翼柄,翼狭窄或宽大,向柄基且逐渐加宽,柄基圆耳状抱茎,顶裂片与侧裂片等大或较大或大,宽三角形、戟状宽三角形、卵状心形,侧生裂片1-5对,椭圆形,常下弯,全部裂片顶端急尖或渐尖,下部茎叶或接花序分枝下方的叶与中下部茎叶同型并等样分裂或不分裂而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且顶端长渐尖,下部宽大,基部半抱茎;全部叶或裂片边缘及抱茎小耳边缘有大小不等的急尖锯齿或大锯齿或上部及接花序分枝处的叶,边缘大部全缘或上半部边缘全缘,顶端急尖或渐尖,两面光滑毛,质地薄。
头状花序少数在茎枝顶端排紧密的伞房花序或总状花序或单生茎枝顶端。总苞宽钟状,长1.5厘米,宽1厘米;总苞片3-4层,覆瓦状排列,向内层渐长;外层长披针形或长三角形,长3-7毫米,宽1-3毫米,中内层长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长8-11毫米,宽1-2毫米;全部总苞片顶端长急尖,外面无毛或外层或中内层上部沿中脉有少数头状具柄的腺毛。舌状小花多数,黄色。
瘦果褐色,长椭圆形或长椭圆状倒披针形,长3毫米,宽不足1毫米,压扁,每面各有3条细脉,肋间有横皱纹,顶端狭,无喙,冠毛白色,长7毫米,单毛状,彼此纠缠。花果期5-12月。
折叠编辑本段产地生境
生于山坡或山谷林缘、林下或平地田间、空旷处或近水处,海拔170-3200米。几遍全球分布。
中国分布于辽宁(锦州)、河北(内丘、张家口、阜平、邢台、琢鹿)、山西(太原、霍县、五台、浑源、交城、五寨、灵丘)、陕西(西安、周至、榆林、眉县)、甘肃(天水、文县、榆中)、青海(柴达木)、新疆(乌鲁木齐、吐鲁、昭苏、塔城、新源)、山东(青岛)、江苏(盐城、南通)、安徽(舒城、休宁)、浙江(杭州、淳安)、江西(南昌、上犹)、福建(沙县)、台湾(台南)、河南(卢氏、桐柏、嵩县)、湖北(宜昌、宜恩)、湖南(雪峰山)、广西(临桂)、四川(汶川、南川、美姑、万源、乾宁、城口、峨眉)、云南(德钦、维西、大理)、贵州(罗甸)、西藏(察隅、波密、米林、隆子、林芝、拉萨)。
苦苣菜分布图
折叠编辑本段繁殖方式
有种子繁殖和根茎繁殖两种方式。种子繁殖春、夏、秋均可进行,一般以春播为主,夏秋播为辅。春播可利用温床育苗提早上市,夏季露地直播须防止徒长,深秋播种应在保护设施中进行。根茎繁殖应挖取野生苦苣菜的母根,摘除老叶,按株距15厘米、行距25厘米,开沟8~10厘米深定植。栽后立即浇定根水,水渗后覆土,以不露母根为度。
折叠编辑本段栽培技术
折叠整地
种前深耕,施足基肥,多施腐熟有机肥,少施或不施化肥,保证苦苣菜品质。深翻细耕后浇透底水,水渗后将种子播于沟内,用细土将沟覆平即可。
折叠种植
苦苣菜栽培季节主要为春、秋两季。春播应尽可能提早,可延长其营养生长期和采收期。可利用温床育苗,当有7-9片叶时定植,株距20cm,行距30cm。露地播种可行直播,但需间苗以利植株生长。秋播可分早秋播和晚秋播。早秋播种,于当年冬季收获;晚秋播种,于翌年3-4月收获。但是,在冬季寒冷地区越冬栽培时,应定植在阳畦、大棚等保护设施中。
折叠管理
管理 在生长期间要注意浇水、追肥和中耕除草。生长前期需浇水2-3次,通常春多秋少。并根据土壤板结状况,结合浇水进行中耕松土。到生长盛期,结合浇水施速效性氮肥,以促进叶片生长,使其增大增厚,提高产量和质量。为了减轻苦味,并使其品质柔嫩,可实行软化栽培。凡能使叶片不见光线并保持适度干燥的措施,均可达到软化的目的,例如将植株移植到地窖、覆盖草帘等。
折叠收获
苦苣菜可多次采收嫩茎叶,一般植株有6片真叶或株高10厘米时,可用剪刀剪或手掐采收。春季半月采收1次;夏季10天采收1次;秋季1个月采收1次。采后马上浇水,并追速效性氮肥。每茬生长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影响产品质量。采收后要及时整理,去除杂草和老叶,食用或上市销售。
折叠留种
苦苣菜留种多在秋季播种,防寒过冬,到春季带土移植于采种田,或就地间苗后留种。通常株行距均为30cm。在6月前后抽薹开花,可达到结实饱满的目的。
折叠编辑本段病虫防治
苦苣菜的病虫害较少。主要是防治霜霉病、叶斑病和蚜虫、红蜘蛛。
折叠编辑本段主要价值
折叠成分
化学成分:苦苣菜地上部分含一新二糖类化合物,还含苦苣菜甙(sonchuside)A、B、C、D,葡萄糖中美菊素(glucoza-luzanin)C,9-羟基葡萄糖中美菊素(macroliniside)A,假还阳参甙(crepidiaside)A及毛连菜甙(picriside)B、C。木犀草素-7-O-吡喃葡萄糖甙(cinaroside),金丝桃甙(hyperoside),蒙花甙(linarin),芹菜素(apigenin),槲皮素(quercetin),山柰酚(kaempferol)。花中分到木犀草素(luteolin),槲皮素,槲皮黄甙(quercimer-itrin),木犀草素-7-O-吡喃葡萄糖甙,木犀草素-7-O-呋喃葡萄糖甙(isocynaroside)及木犀草素-7-β-D-glucuronopyranoside。种子油中含玟鸠菊酸(vernolic acid)13.7%。叶中还含维生素(vitamin)C。
营养成分:苦苣菜的营养价值很高。据测定,每100g鲜苦苣菜中含蛋白质1.8g,糖类4.0g,食物纤维5.8g,钙120mg,磷52mg 及锌、铜、铁、锰等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胡萝卜素、烟酸等。此外,还含有甘露醇、蒲公英甾醇、蜡醇、胆碱、酒石酸、苦味素等化学物质。同时苦苣菜中还含有维生素C88mg,胡萝卜素3.22mg,分别是菠菜中含量的2.1和2.3倍。
折叠医用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主肠炎;痢疾;黄疸;淋证;咽喉肿痛;痈疮肿毒;乳腺炎;痔瘘;吐血;衄血;咯血;尿血;便血;崩漏
附方
①治肝硬化:苦苣菜、酢浆草各一两。同猪肉炖服。(江西)
②治朴蛇瘴:野苦马汁、灯心(浸水良久捻其末)。和朋之。(《普济方》)
③治慢性气管炎:苦苣菜一斤,大枣二十个。苦苣菜煎烂,取煎液煮大枣,待枣皮展开后取出,余液熬成膏。早晚各服药膏一匙,大枣一枚。(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④治小儿疳积:苦苣菜一两,同猪肝炖服。(江西)
⑤治对口恶疮:野苦荬擂汁一钟,入姜汁一匙,酒和服以渣敷。(《唐瑶经验方》)
⑥治壶蜂叮螫:苦苣菜汁涂之。(《摘元方》)
⑦治妇人乳结红肿疼痛:紫苦苣菜捣汁水煎,点水酒服。(《滇南本草》)
折叠食用
几千年来中国劳动人民一直食用野菜,食法多样,在民间形成了传统的食用方法。苦苣菜的一般食法有:
1、鲜食:将幼苗或嫩茎叶洗净,用沸水焯2~3min,放人清水中浸泡,去苦味,凉拌,蘸酱,炒食或做馅。
2、晒干菜:将鲜菜去杂,洗净,开水烫一下,再用清水冲洗,晒干或烘干贮藏。食用前热水泡开,炒食或
炖肉。
3、腌咸菜:将鲜菜洗净,沥干水,在缸内按一层盐一层菜排放,并拌入相关佐料,封贮,10d后即可食用。
4、做罐头:鲜菜去杂、洗净、整形,放入由食盐、氯化钙、柠檬酸配成的预煮液中煮沸2~3min,清水浸泡漂
洗1~2h,去除苦味。鲜菜分级、整形、装罐,加入配好的汤汁,放入灭菌锅高温灭菌,冷却,贮藏。
5、速冻菜:将菜去杂、洗净、修整、分级,放入速冻机进行速冻,再置于冷库中贮藏。
折叠饲用
苦苣菜的茎叶柔嫩多汁,嫩茎叶含水量高达90%,无刺、无毛、稍有苦味,是一种良好的青绿饲料。猪、鹅最喜食;兔、鸭喜食;山羊、绵羊乐食;马、牛少量采食。开花期以前切碎生喂或煮熟饲喂,每日用650g苦苣菜饲喂家兔,其采食率可达77% ,切碎喂鸡、鸭也有良好的效果。苦苣菜的干草是马、牛、羊的好饲草,其适口性均可定为喜食级。苦苣菜含有较多的维生素C,100g鲜草中,叶含维生素C11~68.2mg,茎中含维生素C11mg、含胡萝卜素14.5mg。秋季,维生素C、胡萝卜素含量比春、夏季高。苦苣菜的能量价值可评为中等。其总能对猪、牛和羊的消化能、代谢能、各种净能及可消化蛋白质的含量均属中等。与同属植物苣荬菜(S.brachyotus)相比并不逊色。苦苣菜的茎叶繁茂,叶量大,在抽茎之前全为茂密的叶丛。至开花期,其茎枝仍比较脆嫩,还可饲用。茎叶比为1:1.55,果期茎枝逐趋老化,饲用价值下降。在野生条件下,以苦苣莱占优势的草,鲜草产量一般可达30000~45000kg/hm;单株重为150~250g,在栽培条件下,鲜草产量可达37500~60000kg/hm,高产的可达75000kg/hm。饲料基地。苦苣菜的茎叶脆嫩,不耐畜禽践踏,耐热性差,以刈割利用为好。尤以开花期之前利用为宜。除青饲外,还可晒制青干草,制成草粉;也可青贮利用。青草以喂猪、鹅、兔、山羊、鸭为好;干草以马、牛、羊等利用最为适宜。
② 这是什么花
山苦荬别名:苦菜、节托莲、小苦麦菜、苦叶苗、败酱、苦麻菜、黄鼠草、小苦苣、活血草、陷血丹、小苦荬、苦丁菜、苦碟子、光叶苦荬菜、燕儿衣、败酱草。为菊科植物山苦荬的全草或根。早春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生于山地及荒野,为田间杂草。分布于中国北部、东部和南部。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排脓;凉血止血。主肠痈;肺脓疡;肺热咳嗽;肠炎;痢疾疾;胆囊炎;盆腔炎;疮疖肿毒;阴囊湿疹;吐血;衄血;血崩;跌打捞员伤。根茎入药,有消炎、利尿等作用,又可以提制芳香油。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山苦荬
拉丁学名
Ixeris denticulata
别称
苦菜、节托莲、小苦麦菜、苦叶苗、败酱、苦麻菜、黄鼠草、小苦苣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
菊亚纲
目
菊目
科
菊科
属
苦荬菜属
种
山苦荬
分布区域
中国北部、东部和南部、江苏灌南等地
目录
展开
1 基本资料
2 原形态
3 地理分布
4 化学成份
5 各家论述
6 繁殖栽培
6.1 栽培季节
6.2 育苗技术
6.3 病虫害防治
6.4 收获
7 植物鉴别
1 基本资料
出处:出自<广西药植名录>
山苦荬
拼音名:ShānKǔMǎi
英文名:all-grassofChineseIxeris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Ixerischinensis(Thunb.)Nakai[Lac-tucachinensis(hunb.)Makino]
药理作用:100%煎剂对在体兔心有抑制作用,使心收缩力减弱,频率减少。对在体及离体蟾蜍心脏,略有增强现象,但有舒张不全。滴在蟾蜍肠系膜上,能使小动脉扩张,先用肾上腺素使之收缩时亦如此。能使麻醉兔和犬的血压下降,其降压原理似乎与迷走神经有关。
性味:味苦;性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或研末,每次3g。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涂;或煎水熏洗。
考证:1.<广西药植名录>:止泻,消肿。治蛇伤,尿结石。2.《陕西中草药》:清热解毒,泻肺火,凉血,止血,止痛,调经,活血,化腐生肌。治无名肿毒,阴囊湿疹,肺炎,跌打损伤,骨折。
摘录:<中华本草>
2 原形态
山苦荬多年生草本,高10-40m。全析无毛。基生叶莲座状,条状披针形或倒披针形,长7-15cm,宽1-2cm,先端钝或急尖,基部下延成窄叶柄,全缘或具疏小齿或不规则羽裂;茎生叶1-2枚,无叶柄,稍抱茎。头状花序排成伞诚心诚意太聚伞花序;总苞片7-9mm,外层总苞片卵形,内层总苞片条状披针形;舌状花黄色或白,色10-12mm,先端5齿裂。瘦果狭披针形,稍扁平,红桂冠色,长4-5mm,喙长约2mm,冠毛白色。花期4-5。
3 地理分布
山苦荬分布于中国北部、东部、南部及西南部,原苏联、朝鲜、
山苦荬
日本、越南也有。
生物生态特征:山苦荬为多年生中旱生草本,它的适应性较强,广泛地分布于海拔500—4000m的山坡草地乃至平原的路边,农田或荒地上,为一种常见的杂草。 本种耐旱也较耐寒,在北方干旱地区的固定,半固定沙丘及其他沙质地上也见有生长。它在海拔3300—4000m高寒的青藏高原亦可适应。在中国东北和内蒙古等地区,返青较早,而在晚秋季霜冻后亦可短期存活。山苦荬为根蘖型草本。以种子和根蘖进行繁殖,但以营养繁殖为主,在内蒙古地区一般4月上、中旬返青,4—5月为营养期,5—6月为开花期,6—7月结实,其后为果后营养期,10月上旬枯黄。
4 化学成份
本品地上部分含一新二糖类化合物,还含苦苣菜甙(sonchuside)A、B、C、D,葡萄糖中美菊素(glucoza-luzanin)C,9-羟基葡萄糖中美菊素(macroliniside)A,假还阳参甙(crepidiaside)A及毛连菜甙(picriside)B、C。木犀草素-7-O-吡喃葡萄糖甙(cinaroside),金丝桃甙(hyperoside),蒙花甙(linarin),芹菜素(apigenin),槲皮素(quercetin),山柰酚(kaempferol)。花中分到木犀草素(luteolin),槲皮素,槲皮黄甙(quercimer-itrin),木犀草素-7-O-吡喃葡萄糖甙,木犀草素-7-O-呋喃葡萄糖甙(isocynaroside)及木犀草素-7-β-D-glucuronopyranoside。种子油中含玟鸠菊酸(vernolicacid)13.7%。叶中还含维生素(vitamin)C。
5 各家论述
1.《神农本草经》:主五藏邪气,厌谷胃痹。[1]
山苦荬
2.《名医别录》:疗肠澼,渴,热中疾,恶疮。耐饥寒。
3.《日华子本草》:敷蛇咬。
4.《本草衍义》:折之白乳汁出,常常点瘊子自落。
5《滇南本草》:凉血热,寒胃,发肚腹中诸积,利小便。
6.《本草会编》:明目,主诸痢。
7.《本草纲目》:治血淋痔瘘。
8.《医林纂要》:泻心解暑,去热除烦,通乳。
③ 药用菊花怎么炮制
蒸制干燥方法对菊花中有效成分含量影响的研究马晓莉 赵清 郝丽静 陈玮娜 【摘要】:目的:考察蒸制干燥法对菊花中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并与低温烘干法、硫磺熏蒸干燥法进行对比。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各菊花干燥品中绿原酸、槲皮素、木犀草素的含量;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的含量。结果:菊花中槲皮素、木犀草素和总黄酮含量,蒸制干燥法最高,其次为低温烘干法,硫熏干燥最低。菊花中绿原酸的含量,硫磺熏蒸干燥法最高,其次为蒸制干燥法,低温烘干法最低。结论:水蒸气蒸制对菊花中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较小,并且.干燥周期短,成品色泽好、不变色,建议在产地加工时广泛使用
④ 执业药师中药学知识一模拟题:黄酮类化合物
【导读】相信很多小伙伴都知道很多植物在代谢过程中会产生黄酮类化合物,而这类物质可以有效的调节人体内的肠道菌群种类,对人类医学上有很大的帮助。为了帮助各位考生都能够很好的掌握这部分知识点内容,小编整理了执业药师中药学知识一模拟题:黄酮类化合物,下面我们一起来练练手吧!
【例-A型题】下列化合物属于黄酮醇的是( )。
A. 大豆素
B. 葛根素
C. 橙皮苷
D. 山柰酚
E. 黄芩苷
答案:D
解析:
黄酮: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芹 菜素、木犀草素;
黄酮醇:芦丁、槲皮素、 山柰酚、杨梅素;
异黄酮:大豆素、大豆苷、葛根素(异黄酮碳苷);
二氢黄酮:橙皮苷、 杜鹃素。
【例-A型题】《中国药典》规定,以总黄酮为含量测定成分的中药是( )。
A. 三七
B. 槐花
C. 五味子
D. 细辛
E. 天仙子
答案:B
【例-A型题】属于环烯醚萜苷的化合物是( )。
A. 龙脑
B. 梓醇
C. 紫杉醇
D. 青蒿素
E. 穿心莲内酯
答案:B
【例-A型题】地黄在炮制及放置过程中容易变黑的 原因是( )。
A. 其化学成分中含有人参二醇苷
B. 其化学成分中含有强心苷
C. 其化学成分中含有环烯醚萜苷
D. 其化学成分中含有人参三醇苷
E. 其化学成分中含有洋地黄毒苷
答案:C
解析:环烯醚萜苷类水解后,生成的苷 元含有半缩醛结构,不稳定,放置后容易氧 化聚合颜色加深。
【例-X型题】银杏叶中含有的主要化学成分是( )。
A. 槲皮素
B. 葛根素
C. 汉黄芩素
D. 山奈酚
E. 银杏叶内酯
答案:ADE
【例-B型题】
A. 陈皮
B. 槐米
C. 银杏叶
D. 黄芩
E. 满山红
78、中药材因保存或炮制不当而变绿色的 中药材是( )。
79、暴露在空气中能缓缓变为暗褐色的中 药材是( )。
答案:D、B
解析:
(1)黄芩苷经水解后生成的黄芩素分子中具有邻三酚羟基,易被氧化转为醌 类衍生物而显绿色,这是保存或炮制不当的黄芩能够变绿色的原因。
(2)芦丁分子中因含有邻二酚羟基,性质不太稳定,暴露在空气中能缓缓变为暗褐色,在碱性条件下更容 易被氧化分解。
【例-B型题】
A. 雷公藤甲素
B. 薄荷醇
C. 青蒿素
D. 大黄素
E. 葛根素
87、属于单萜类化合物的是( )。
88、属于倍半萜化合物的是( )。
89、属于二萜的化合物的是( )。
答案:B、C、A
解析:
(1)大黄素属于蒽醌类;
(2)葛根素属于异黄酮类。
以上就是小编今天给大家整理分享的关于“执业药师中药学知识一模拟题:黄酮类化合物”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正在备考的你有所帮助。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执业药师国家相关政策解读也需要注意,免得做了无用功,好了今天的内容就分享到这里,想了解更多医学类从业资格考试,备考、提升、报名、领证等相关信息,欢迎关注小编,获取更多资讯。更有机会免费领取学习资料与免费课程哦~
⑤ 哪位老师帮忙鉴别一下,这是什么兰它的根部有一圆形小球,珠高10厘米左右,叶片略显黄色。谢谢!
甜叶菊双叶植物纲菊科草本植物八十代初引进种植新型糖源植物叶含菊糖威6-12%精品白色粉末状种低热量、高甜度甜味剂食品及药品工业原料
目录
基本信息
概述
源
药化
作用
药理作用糖代谢影响
血管扩张作用
鼠肝线粒体酶影响
实验
栽培
药材鉴定性状鉴别
显微鉴别
基本信息
概述
源
药化
作用
药理作用 糖代谢影响
血管扩张作用
鼠肝线粒体酶影响
实验
栽培
药材鉴定
性状鉴别 显微鉴别展 甜叶菊
编辑本段基本信息
甜叶菊--甜叶 【药 名】:甜叶菊 甜叶菊
【拼 音】:tián yè jú 【 源】:双叶植物药菊科植物甜叶菊叶 【功 效】:津止渴 【主 治】:用于消渴、糖尿病、高血压 【性味归经】:甘寒肺、胃二经 【用用量】:内服:煎汤39克 【植物资源布】:布于北京、河北、陕西、江苏、福建、湖南、云南等27省区均引种 【拉丁名】:植物甜叶菊 Stevia rebaudiana (Bertoni) Hemsl 【考 证】:始载于《草药》 【药化】:叶含甜菊甙(Sievioside)、甜菊双糖甙(Steviolbioside)、甜菊甙A甜菊甙B (rebaudisides AB)、甜甙A、甜甙B、甜甙C、D、E、卫矛甙A、6O乙酰基澳泽兰素(6Oacetylaustroinulin)、泽兰醇(jhanol)、澳泽兰素(austroinulin) 甜叶菊
【药理作用】: 1.糖代谢影响 甜叶菊蛇菊酸等鼠肾皮质管抑制糖合氧吸收甜度蛇菊忒等效应[1]志愿者16服用甜叶菊叶水提物3d葡萄糖耐受性提高血糖水平明显降[2]蛇菊贰抑制苍术甙atractyloside)能量代谢影响蛇菊式作用苍术忒糖酶解、精元异、糖原解氧吸收均减少作用部位细胞外能影响苞米忒细胞膜转运[3] 2.血管扩张作用 蛇菊式或肾性高血压鼠引 起血压降低利尿及尿钠排泄增肾血流量及肾球滤率增加部由于脉扩张引起[45]CaCl2明显减弱种血管扩张作用提示蛇菊忒能种钙粘抗剂[4] 3.鼠肝线粒体酶影响甜叶菊水提取物抑制列 酶性氧化磷酸化酶ATP酶原型辅酶 I( NADH)氧化酶琥用酸氧化酶琥珀酰脱氨酶L-谷氨酸脱氨酶等[6] 4.体内程鼠结扎贲门幽门并总胆管结扎十二指肠肠各7cm别注入3H-蛇菊结结扎胃、十二指肠、肠 30min吸收率别 12%、7.% 2I%;2h别33%、37%56%;4h别仕%、止%仕9%鼠口服给药Id内尿粪排泄达61.9%其粪占42.6%;31d内69.%;31d内尿粪累积排泄量给药量84.7%其粪占 甜叶菊
60.9%尿占 23. 8%胆汁排泄量给药量6.8土0.5% 浓缩尿、粪胆汁经甲醇提取TLC层析Rf值与标准Rf值相近经TLC板层析非标记蛇菊式Rf值处测放射性尿占总放射性 82. 5%粪占74. 5%结表明鼠尿、粪、胆汁排泄蛇菊式原形排主[7]鼠血浆加入3H-蛇菊式经温孵、透析测血浆蛋白结合率 43土 .l%鼠鼠别口服高、、低剂量及单剂量静往血放射性——间曲线图形体相似经计算机拟结呈快慢二相符合放型二室力模型胃肠道吸收较慢且完全鼠吸收峰别2h、1h体内消除较慢鼠吸收及清除较鼠快 鼠口服力参数及单剂量静注力参数基本相近口服tl/2β较静注三种剂量鼠鼠平均6.3h、.2h;静控581h、5h;Vd均5.g1/kg左右[7]蛇菊忒鼠菊粉肾清除(Cln)明显影响明显提高氨基马尿酸清除(CPAH)葡萄糖清除(CG)销清除等甜叶菊本身清除高于Cln低于CPW结提示甜叶菊由肾管皮细胞泌排泄产利尿利钢排泄抑制葡萄糖肾管重吸收[8] 甜叶菊
甜叶菊
5.毒性仓鼠201月龄雌雄各半别口服蛇菊式.sg/kg.og/kg.sg/kg发育二性交配殖等 面异蛇菊式述剂量仓鼠发育、殖均影响〔9〕雄性鼠(25~30d龄)喂服甜叶菊叶水提取物60d结表明血糖血三碘甲状腺氨酸(T3)、甲状腺素(T4)水平、睾丸、前列腺、唾液腺、胰腺锌含量、体重增、睾丸重量及 前列腺、唾液腺及肾腺等与照组比较均明显差异唯精囊重量降约础%[10]蛇菊式诱变性其式元斯替维醇具高诱变性种诱变性取决于鼠肝 AroCor 1254须处理及NADPH存非代谢性元诱变性[11]
编辑本段概述
双叶植物纲菊科草本植物八十代初引进种植新型糖源植物叶含菊糖威6- 甜叶菊
12%精品白色粉末状种低热量、高甜度甜味剂食品及药品工业原料 甜叶菊株高90-150厘米基部木质化茎粗0.8-1.2厘米级枝30-50二级枝90—160;叶呈椭圆形纸质叶面粗糙单株叶片400-700片达1200片;花序排列稀疏房状总苞筒状花警平坦花冠白色;纺锤形瘦顶端着伞状冠毛;千粒重0.3—0.4克 目前凉山已均温17-22℃降水900-1200毫米霜期278-356照1870—2700西昌、德昌、理、东、宁南、金阳等县市引进试种功;育期140左右种植季亩产鲜叶100O-1500公斤干叶180-230公斤每亩经济效益千元 由于加工环节未跟流通畅甜叶菊发展速度缓慢
编辑本段源
甜叶菊
1969本住田哲教授巴西山区发现种甜菊科植物叫甜叶菊用提取糖甙其甜度约糖300倍甜叶菊理想甜味剂具热量低特点含热量蔗糖三百吃使发胖肥胖症患者糖尿病尤适宜期用甜叶菊煮水喝降低血压、促进新陈代谢强壮身体功效甜叶菊发现许家都相继引种栽培发利用
编辑本段药化
本品叶含蛇菊甙(steviolide)稀斯替维亚甙甜叶菊甙(rebaudioside)A、B、C、D、E甜叶菊素(stere-bin)A、B、C、D、E、F、G、H卫矛醇甙(lcoside)A、B、含蛇菊醇(steviol)及其糖甙主要蛇菊甙外含甾醇类豆甾醇(stigmaster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菜油甾醇(campesterol)豆甾醇-β-D-葡萄糖甙(stigmasterol-β-D-gluco-side)β-谷甾醇-β-D-葡萄糖甙(β-sitosterol-β-D-glucoside)另含黄酮类及其甙类:芹菜素-7-O-β-D-葡萄糖甙(apigenin-7-O-β-D-glucoside)芹菜素-4-O-葡萄糖甙(apigenin-4-O-gluco-side)木犀草素-7-O-葡萄糖甙(luteolin-7-O-glucoside)山柰酚-3-O-鼠李糖甙(daempferol-3-O-rhamnoside)槲皮甙(quercetrin)槲皮素-3-O-葡萄糖甙(quercetin-3-O-glucoside)槲皮素-3-O-阿拉伯糖甙(quercetin-3-O-arabinoside)573-三羟基-364-三甲氧基黄酮(573-trihydroxy-364-trimethoxy flavone)
编辑本段作用
甜叶菊外侨民飘洋海定居间短故乡南美洲巴拉圭、巴西原始森林山坡杂草丛草本植物我温带区栽夏丛丛白花股淡雅香气叶含丰富甜叶菊苷提纯甜叶菊苷味道像白糖甜度却比白糖高300倍热量白糖1/300摘片叶放嘴嚼嚼像吃口清香白糖 甜叶菊
少习惯用甘蔗等植物提取白糖、红糖、葡萄糖等些糖营养热量高吃健康定影响例朋友吃容易蛀牙吃引起肥胖病、脉硬化症糖尿病患者更要严格禁止吃糖用工合比糖甜几十倍甚至几百倍并且热量高糖精用弥补白糖等足随着科发展发现糖精体良影响 甜叶菊发掘利用给类带福音试验表明甜叶菊糖体没任何良影响相反降血压、强壮身体、治糠尿病等药用价值夺甜味世界冠军称作髦甜味品 除甜叶菊外植物带甜味物质甘草根根茎比白糖甜200~250倍甘草酸苷玉米芯提取白糖甜木糖醇……都低热量甜味剂待断发利用 甜叶菊与沙棘等组合研制用于减轻药汤剂苦涩味药伴侣并且引起血糖升高
编辑本段药理作用
糖代谢影响
甜叶菊蛇菊酸等鼠肾皮质管抑制糖合氧吸收甜度蛇菊忒等效应志愿者16服用甜叶菊叶水提物3d葡萄糖耐受性提高血糖水平明显降蛇菊贰抑制苍术甙atractyloside)能量代谢影响蛇菊式作用苍术忒糖酶解、精元异、糖原解氧吸收均减少作用部位细胞外能影响苞米忒细胞膜转运
血管扩张作用
蛇菊式或肾性高血压鼠引起血压降低利尿及尿钠排泄增肾血流量及肾球滤率增加部由于脉扩张引起CaCl2明显减弱种血管扩张作用提示蛇菊忒能种钙粘抗剂
鼠肝线粒体酶影响
甜叶菊水提取物抑制列 酶性氧化磷酸化酶ATP酶原型辅酶 I( NADH)氧化酶琥用酸氧化酶琥珀酰脱氨酶L-谷氨酸脱氨酶等
编辑本段实验
体内程鼠结扎贲门幽门并总胆管结扎十二指肠肠各7cm别注入3H-蛇菊结结扎胃、十二指肠、肠 30min吸收率别 12%、7.% 2I%;2h别33%、37%56%;4h别仕%、止%仕9%鼠口服给药Id内尿粪排泄达61.9%其粪占42.6%;31d内69.%;31d内尿粪累积排泄量给药量84.7%其粪占60.9%尿占 23. 8%胆汁排泄量给药量6.8土0.5%浓缩尿、粪胆汁经甲醇提取TLC层析Rf值与标准Rf值相近经TLC板层析非标记蛇菊式Rf值处测放射性尿占总放 射性 82. 5%粪占74. 5%结表明鼠尿、粪、胆汁排泄蛇菊式原形排主[7]鼠血浆加入3H-蛇菊式经温孵、透析测血浆蛋白结合率 43土 .l%鼠鼠别口服高、、低剂量及单剂量静往血放射性——间曲线图形体相似经计算机拟结呈快慢二相符合放型二室力模型胃肠道吸收较慢且完全鼠吸收峰别2h、1h体内消除较慢鼠吸收及清除较鼠快鼠口服力参数及单剂量静注力参数基本相近口服tl/2β较静注三种剂量鼠鼠平均6.3h、.2h;静控581h、5h;Vd均5.g1/kg左右蛇菊忒鼠菊粉肾清除(Cln)明显影响明显提高氨基马尿酸清除(CPAH)葡萄糖清除(CG)销清除等甜叶菊本身清除高于Cln低于CPW结提示甜叶菊由肾管皮细胞泌排泄产利尿利钢排泄抑制葡萄糖肾管重吸收 毒性仓鼠201月龄雌雄各半别口服蛇菊式.sg/kg.og/kg.sg/kg发育二性交配殖等面异蛇菊式述剂量仓鼠发育、殖均影响雄性鼠(25~30d龄)喂服甜叶菊叶水提取物60d结表明血糖血三碘甲状腺氨酸(T3)、甲状腺素(T4)水平、睾丸、前列腺、唾液腺、胰腺锌含量、体重增、睾丸重量及前列腺、唾液腺及肾腺等与照组比较均明显差异唯精囊重量降约础%蛇菊式诱变性其式元斯替维醇具高诱变性种诱变性取决于鼠肝 AroCor 1254须处理及NADPH存非代谢性元诱变性
编辑本段栽培
甜叶菊种菊科草本植物叶片含菊糖甙其甜度蔗糖150~300倍种极甜味剂外已用代替糖精做低热食品副作用且能治疗某些疾病治糖尿病降血压肥胖症、脏病、虫齿等疗效并促进新陈代谢强健身体作用 甜叶菊抗逆性强病虫害少适应性广我南北都种植甜叶菊适温度20~25℃江南区般都自越冬北采用窖保根越冬移栽定植甜叶菊土壤要求严喜温耐湿怕旱其根系较浅栽培肥沃潮湿且排灌便沙壤土用种、扦插、压条、株等式繁殖短照作物光照于12便能花结喜漫散光畦边间种些高秆作物适应漫散光要求 、育苗 苗床育苗:甜叶菊种20℃温度发芽势发芽率高播种期般春季气温15℃进行播种前要除种冠毛经风选或水选浸种晾干育苗苗床要整细碎整施入些腐熟厩肥;播种每隔5~7厘米用棍苗床面轻划2~3毫米深沟种播入沟内(直接撒播畦面)轻轻拍压使与土壤结合紧密用喷壶淋水用塑料薄膜覆盖每公顷播种15千克苗供20公顷田栽种播种保持床土湿润4~5苗30选取具10片真叶苗移栽 砂培育苗:选种用50℃热水浸泡4取放盛粗砂盘温度25℃湿度75%情况催芽待1~2片真叶根茎1厘米定植 扦插育苗:用现蕾前尚未木质化茎根部作插穗苗床宜用砂土掺入些塘泥插穗剪取具2~3节枝条插入木棍捣洞压实留芽节密度3×5厘米左右苗床要遮荫7左右根 二、栽植管理 田定植前条沟施些土杂肥做基肥栽植株行距50×15厘米每亩约8000~10000株草苗高10厘米断打顶摘促使枝整期特别幼苗期要注意水管理旺期适追肥2~3并结合进行耕除草培土割叶前半月施复合肥提高叶片甜度 三、采收与圈种 菊叶收获期应根据栽培气候条件栽培技术定植株现花蕾叶片含菊糖甙量高候应及收获收割离面20厘米处割断自越冬留些叶保护越冬 需要采种植株进行短光照处理即甜叶菊育盛期(苗90)始遮光即午6盖第二早晨8点揭连续遮光20~25花结种轻用塑料袋套住植株拍打采收
编辑本段药材鉴定
性状鉴别
本品破碎或皱缩草绿色完整叶片展平呈倒卵形至宽披针形4.5-9.5cm宽1.5-3.5cm;光端钝基部楔形;部边缘粗锯齿部全缘;三脉风吹草央主脉明显两面均柔毛;具短叶柄叶片延至叶柄基部;薄革质质脆易碎气微味极甜
显微鉴别
叶横切面:表皮细胞曲列类形细胞组外壁稍厚基外蜡质表皮气孔定式表皮并布细胞组腺毛5-11细胞组非腺毛表皮尚腺鳞布栅栏组织细胞2-3列2裂者见通脉海绵组织排列疏松主脉维管束外韧型韧皮部窄外侧纤维束带木质部导管径向排列内侧木薄壁细胞群
哪位老师帮忙鉴别一下,这是什么兰?它的根部有一圆形小球,珠高10厘米左右,叶片略显黄色。谢谢!
请详细描叙问题
⑥ 黄酮化合物的分类(写出至少六种母核结构分类)
根据B环连接位置(2为或3为)、C环氧化程度、C环是否成环等将黄酮类化合物分为以下七大类。
1.黄酮和黄酮醇
这里指的是狭义的黄酮,即2-苯基色原酮(2-苯基苯并γ吡喃酮)类,此类化合物数量最多,尤其是黄酮醇。
如芫花中的芹菜素、金银花中的木犀草素属于黄酮类;银杏中的山奈素和槲皮素属于黄酮醇类。
2.二氢黄酮和二氢黄酮醇
与黄酮和黄酮醇相比,其结构中C环C2-C3位双键被饱和,他们在植物体内常与相应的黄酮和黄酮醇共存。
如甘草中的甘草素、橙皮中的橙皮苷均属于二氢黄酮类;满山红中的二氢槲皮素、桑枝中的二氢桑色素均属于二氢黄酮醇类。
3.异黄酮和二氢异黄酮
异黄酮类为具有3-苯基色原酮基本骨架的化合物,与黄酮相比其B环位置连接不同。
如葛根中的葛根素、大豆苷及大豆素均为异黄酮。
二氢异黄酮类可看作是异黄酮类C2和C3双键被还原成单键的一类化合物。
如中药广豆根中的紫檀素就属于二氢异黄酮的衍生物。
4.查耳酮和二氢查耳酮类
查耳酮的主要结构特点是C环未成环,另外定位也与其他黄酮不同。其可以看作是二氢黄酮在碱性条件下C环开环的产物,两者互为同分异构体,常在植物体内共存。同时两者的转变伴随着颜色的变化。
二氢查耳酮在植物界分布极少。中药红花中的红花苷为查耳酮类。红花在开花初期时,花中主要成分为无色的新红花苷(二氢黄酮类)及微量红花苷,故花冠是淡黄色;开花中期花中主要成分为黄色的红花苷,故花冠为深黄色;开花后期则变成红色的醌式红花苷,故花冠为红色。
5.橙酮类
可看作是黄酮的C环分出一个碳原子变成五元环,其余部位不变,但C原子定位也有所不同。是黄酮的同分异构体,属于苯骈呋喃的衍生物,又名噢哢。
如黄花波斯菊花中含有的硫磺菊素就属于此类。
6.花色素和黄烷醇类
花色素类是一类以离子形式存在的色原烯的衍生物。广泛存在于植物的花、果、叶、茎等部位,是形成植物蓝、红、紫色的色素。
由于花色素多以苷的形式存在,故又称花色苷。如矢车菊素、飞燕草素、天竺葵素等属于此类。
黄烷醇类生源上是由二氢黄酮醇类还原而来,可看成是脱去C4位羰基氧原子后的二氢黄酮醇类。
黄烷-3-醇在植物界分布很广,如(+)儿茶素(catechin)和(–)表儿茶素(epicatechin)。故又称为儿茶素类。
7.其他黄酮类:此类化合物大多不符合C6-C3-C6的基本骨架,但因具有苯并γ-吡喃酮结构,我们也将其归为黄酮类化合物。
双黄酮类:是由二分子黄酮衍生物通过C-C键或C-O-C键聚合而成的二聚物。如银杏叶中含有的银杏素即为C-C键相结合的双黄酮衍生物。高异黄酮:和异黄酮相比,其B环和C环之间多了一个—CH2—,如中药麦冬中存在的麦冬高异黄酮A(ophiopogononeA)。
呋喃色原酮:即色原酮的C6—C7位并上一个呋喃环。如凯刺种子和果实中得到的凯林属于此类。
苯色原酮:即色原酮的C6—C7位并上一个苯环。如决明子中含有的红镰酶素属于此类。
⑦ 用化学方法鉴别下列化合物 1、甲型强心苷和 乙型强心苷 2、 A 芦丁 和 B 槲皮素 3、A三萜皂苷和B甾体皂苷
你好,鉴别方法:1、对于甲型强心苷和乙型强心苷,由于甲型强心苷能在碱性溶液中双键转位形成活性次甲基,故加入活性次甲基显色反应剂即可,可以用间二硝基苯或是苦味酸
2、对于芦丁和槲皮素,由于芦丁含有苷结构,可以加入10%α-萘酚乙醇溶液后沿壁再加入浓H2SO4进行识别,芦丁可在Molich反应中呈阳性~
3、对于三萜皂苷和甾体皂苷,可以进行乙酸酐-硫酸识别反应,三萜皂苷最后出现红色,甾体皂苷最后出现绿色~
⑧ 苦苦菜的化学成分
花中含有多种黄酮甙和黄酮甙元,其中有:木犀草素、槲皮素、槲皮甙、加那大麻糖甙(Cynaraside)、异加那大麻糖甙及Luteolin一7一β—D—glucronidopyru—noside、Apienin、Kaempferol等。叶中含维生素C 25—30毫克/10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