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解决方法 > 矩形风管断面等面积检测方法

矩形风管断面等面积检测方法

发布时间:2022-06-17 10:14:24

如何计算通风管道的面积

风管截面积:0.2048平方米

这个管道里的气流按20米/秒计算

0.2048*20*3600=14745立方米/小时

这就是这个管道需要的流量

其它照此计算

置于阻力(选定风机的全压),按照管道的长度、弯头、分支等因素

(1)矩形风管断面等面积检测方法扩展阅读:

通风管道是为了使空气流通,降低有害气体浓度的一种市政基础设施。通风管,风管制作与安装所用板材、型材以及其他主要成品材料,应符合设计及相关产品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并应用出厂检验合格证明,材料进场时应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进行验收。

通风管道按材质分:一般有:钢板风管(普通钢板)、镀锌板(白铁)风管、不锈钢通风管、玻璃钢通风管、塑料通风管、复合材料通风管、彩钢夹心保温板通风管、双面铝箔保温通风管、单面彩钢保温风管、涂胶布通风管(如矿用风筒)、矿用塑料通风管等;

通风管道内风速及风量的测定,是通过测量压力换算得到。测得管道中气体的真实压力值,除了正确使用测压仪器外,合理选择测量断面、减少气流扰动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很大。测量断面应尽量选择在气流平稳的直管段上。

测量断面设在弯头、三通等异形部件前面(相对气流流动方向)时,距这些部件的距离应大于2倍管道直径。当测量断面设在上述部件后面时,距这些部件的距离应大于4~5倍管道直径。

当测试现场难于满足要求时,为减少误差可适当增加测点。但是,测量断面位置距异形部件的最小距离至少是管道直径的1.5倍。

测定动压时如发现任何一个测点出现零值或负值,表明气流不稳定,该断面不宜作为测定断面。如果气流方向偏出风管中心线15°以上,该断面也不宜作测量断面(检查方法:毕托管端部正对气流方向,慢慢摆动毕托管,使动压值最大,这时毕托管与风管外壁垂线的夹角即为气流方向与风管中心线的偏离角)。

选择测量断面,还应考虑测定操作的方便和安全。

平均风速确定以后,可按下式计算管道内的风量

L=vp·F (m3/s) (2.8-5)

式中F—管道断面积,m2。

气体在管道内的流速、流量与大气压力、气流温度有关。当管道内输送气体不是常温时,应同时给出气流温度和大气压力。

❷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的附录

冷却水、冷凝水中嗜肺军团菌检验方法
本附录规定了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冷却水、冷凝水及其形成的沉积物、软泥等样品中嗜肺军团菌的检验方法。
A1原理
待测水样经过滤膜或离心浓缩后,一部分样品经酸处理与热处理,以减少杂菌生长,一部分样品不作处理。将上述处理与未处理样品分别接种BCYE琼脂平板并进行培养,生成典型菌落并经生化培养和血清学实验鉴定确认则判定为嗜肺军团菌。
A2主要仪器设备
A2.1平皿:90mm
A2.2培养箱:35~37℃
A2.3紫外灯:波长360±2nm
A2.4滤膜滤器
A2.5滤膜:孔径0.22~0.45µm
A2.6蠕动泵
A2.7离心机
A2.8涡旋振荡器
A2.9普通光学显微镜、荧光显微镜、体式镜
A2.10水浴箱
A3采样
A3.1采样容器:可选择玻璃瓶或聚乙烯瓶,沉积物与软泥需用广口瓶,容器均需螺口或磨口,用前灭菌。
A3.2采样量:每个采样点依无菌操作取水样(或沉积物、软泥等样品)约200ml。
A3.3中和:经氯或臭氧等消毒的样品,采样容器灭菌前加入硫代硫酸钠溶液以中和样品中的氧化物。
A3.4样品运输与贮存:样品最好2天内送达实验室,不必冷冻,但要避光和防止受热,室温下贮存不得超过15天。
A4方法与步骤
A4.1样品处理
A4.1.1沉淀或离心:如有杂质可静置沉淀或1000r/min离心1min去除。
A4.1.2过滤:将经沉淀或离心的样品通过孔径0.22~0.45µm滤膜过滤,取下滤膜置于15ml灭菌水中,充分洗脱,备用。
A4.1.3热处理:取1ml洗脱样品置50℃水浴加热30min。
A4.1.4酸处理:取5ml洗脱样品,调pH至2.2,轻轻摇匀,放置5min。
A4.2接种与培养:取A4.1.2洗脱样品、A4.1.3热处理样品及A4.1.4酸处理样品各0.1ml,分别接种GVPC平板。将接种平板静置于CO2培养箱中,温度为35~37℃,CO2浓度为2.5%。无CO2培养箱可采用烛缸培养法。观察到有培养物生成时,反转平板,孵育10天,注意保湿。
A4.3观察结果:军团菌生长缓慢,易被其它菌掩盖,需每天在体式镜上观察。军团菌的菌落颜色多样,通常呈白色、灰色、蓝色或紫色,也能显深褐色、灰绿色、深红色;菌落整齐,表面光滑,呈典型毛玻璃状,在紫外灯下,有荧光。
A4.4菌落验证:从每一个平皿上挑取2个可疑菌落,接种BCYE和L-半光氨酸缺失的BCYE琼脂平板,35~37℃培养2天,凡在BCYE琼脂平板上生长而在L-半光氨酸缺失的BCYE琼脂平板不生长的则为军团菌菌落。
A4.5嗜肺军团菌型别的确定:应进行生化培养与血清学实验确定嗜肺军团菌。生化培养:氧化酶(-/弱+),硝酸盐还原-,尿素酶-,明胶液化+,水解马尿酸。血清学实验:用嗜肺军团菌诊断血清进行分型。 新风量检测方法
本附录规定了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新风量的检测方法——风管法,即直接在新风管上测定新风量。
B1原理
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处于正常运行或规定的工况条件下,通过测量新风管某一断面的面积及该断面的平均风速,计算出该断面的新风量。如果一套系统有多个新风管,每个新风管均要测定风量,全部新风管风量之和即为该套系统的总新风量(立方米/小时),根据系统服务区域内的人数,便可得出新风量结果(立方米/人·小时)。
B2主要仪器
B2.1皮托管法
B2.1.1标准皮托管:=0.99±0.01,或S型皮托管=0.84±0.01。
B2.1.2微压计:精确度应不低于2%,最小读数应不大于1 Pa。
B2.1.3水银玻璃温度计或电阻温度计:最小读数应不大于1°C。
B2.2风速计法
B2.2.1热电风速仪:最小读数应不大于0.1m/s。
B2.2.2水银玻璃温度计或电阻温度计:最小读数应不大于1°C。
B3检测断面和测点
B3.1检测断面应选在气流平稳的直管段,避开弯头和断面急剧变化的部位。
B3.2测点位置和数量
B3.2.1圆形风管:将风管分成适当数量的等面积同心环,测点选在各环面积中心线与垂直的两条直径线的交点上,同心环数及测点数的确定见表B1。直径小于0.3米、流速分布比较均匀的风管,可取风管中心一点作为测点。气流分布对称和比较均匀的风管,可只取一个方向的测点进行检测。
表B1圆形风管的环数及测点数 风管直径(米) 环数(个) 测点数(两个方向共计) ≤1 1~2 4~8 >1~2 2~3 8~12 >2~3 3~4 12~16 B3.2.2矩形风管:将风管断面分成适当数量的等面积小块,各块中心即为测点。等面积小块的数量和测点数的确定见表B2。
表B2矩形风管的分块及测点数 风管断面面积(m) 等面积小块数(个) 测点数(个) ≤1 2×2 4 >1~4 3×3 9 >4~9 3×4 12 >9~16 4×4 16 B4检测步骤
B4.1风管截面面积测量
测定风管检测断面面积(F),分环或分块确定检测点。
B4.2皮托管法测定风速与风量
B4.2.1准备工作:检查微压计显示是否正常,微压计与皮托管连接是否漏气。
B4.2.2动压(Pd)的测量:将皮托管全压出口与微压计正压端连接,静压管出口与微压计负压端连接。将皮托管插入风管内,在各测点上使皮托管的全压测孔正对着气流方向,偏差不得超过10°,测出各点动压。重复测量一次,取平均值。
B4.2.3新风温度(t)的测量:一般情况下可在风管中心的一点测量。将水银玻璃温度计或电阻温度计插入风管中心测点处,封闭测孔,待温度稳定后读数。
B4.2.4新风量(Q)的计算:新风管某一断面的新风量按下式计算。
B4.3风速计法测定风速与风量
当风管内的动压值小于4 Pa时,可用热电风速仪测量风速。
B4.3.1准备工作:调节风速仪的零点与满度。
B4.3.2风管内平均风速()的测定:将风速仪放入风管内,测定各测点风速,以全部测点风速算术平均值作为检测结果。
B4.3.3新风量(Q)的计算:新风管某一断面的新风量按下式计算。
式中:Q—新风量(m/h)
F—风管截面面积(m)
—风管中空气的平均风速(m/s) 送风中可吸入颗粒物检测方法
本附录规定了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送风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的检测方法。
C1仪器
C1.1PM10检测仪器为便携式直读仪器。
C1.1.1检测仪器颗粒物捕集特性应满足Da50=10±0.5mm,sg=1.5±0.1的要求。
Da50—仪器捕集效率为50%时所对应的颗粒物空气动力学直径
sg—仪器捕集效率的几何标准差
C1.1.2检测仪器测定的重现性误差:平均相对标准差小于7%。
C1.1.3检测仪器与称重法比较,总不确定度(ROU)不应大于25%。
ROU=∣b∣+2∣MVC∣
式中:b —重量法与仪器法配对测定PM10结果相对误差的算术平均值
MVC —仪器法测定PM10结果之间相对误差的几何平均值
C1.1.4仪器测定范围0.01~10mg/m。
C1.1.5检测仪器示值不是质量浓度的,须给出符合要求的质量浓度转换系数(K)值。
C1.2仪器使用前,应按仪器说明书要求进行检验与标定。
C2检测点布置
C2.1检测点在送风口散流器下风方向15~500px处,根据检测点数量采用对角线或梅花式均匀布置。
C2.2送风口面积小于0.1m的设置3个检测点,送风口面积在0.1m以上的设置5个检测点。
C3检测时间与频次
C3.1检测应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正常运转条件下进行。
C3.2每个检测点检测3次。
C3.3每个数据测定时间根据送风中PM10浓度、仪器灵敏度、仪器测定范围确定。
C4检测数据处理
C4.1对于非质量浓度示值的测定值,按仪器说明书要求将每次检测示值转换为质量浓度。
C=R´K
式中:C —质量浓度,mg/m
R —仪器有效示值(扣除本底值、基底值等后的示值)
K —仪器的质量浓度转换系数
C4.2送风口送风中PM10浓度的计算
第k个送风口的送风中PM10浓度(Cak)按下式计算:
式中:Cij–第j个测点、第i次检测值;
n –测点个数。
C4.3送风中PM10浓度的计算
一个系统(a)的送风中PM10浓度(Ca)按该系统全部检测的送风口PM10浓度(Cak)的算术平均值给出。 送风中微生物检验方法
本附录规定了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送风中细菌总数、真菌总数和b-溶血性链球菌的检验方法。
D1送风中细菌总数
D1.1原理
用仪器法采集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送风中的细菌,计数在营养琼脂培养基上经35~37℃、48小时培养所形成的菌落数,以每立方米空气中菌落形成单位(cfu/m)报告。
D1.2方法与要求
D1.2.1采样点:一般设在距送风口下风方向15~500px处。
D1.2.2采样环境条件:采样时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必须在正常运转条件下,并关闭门窗1小时以上,尽量减少人员活动幅度与频率,记录室内人员数量、温湿度与天气状况等。
D1.2.3采样方法
以无菌操作,使用六级筛孔空气撞击式采样器,以空气流量为28.3L/min,在采样点采集5-15min。
D1.3培养
D1.3.1营养琼脂培养基
成分:蛋白胨10g
氯化钠5g
肉膏5g
琼脂20g
蒸馏水1000ml
制法:将蛋白胨、氯化钠、肉膏溶于蒸馏水中,校正pH值为7.2~7.6,加入琼脂,121℃20min灭菌备用。
D1.3.2方法:将采集细菌后的营养琼脂平皿置35~37℃培养48小时,计数菌落数,记录结果并换算成cfu/m。
D2送风中真菌总数
D2.1原理
用仪器法采集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送风中的真菌,计数在沙氏琼脂培养基上经28℃、5~7天培养所形成的菌落数,以每立方米空气中菌落形成单位(cfu/m)报告。
D2.2方法与要求
D2.2.1采样点与D1.2.1款要求相同。
D2.2.2采样环境条件:采样时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必须在正常运转条件下,并关闭门窗1小时以上,尽量减少人员活动幅度与频率,记录室内装修状况、人员数量、温湿度与天气状况等。
D2.2.3采样方法同D1.2.3
D2.3培养
D2.3.1沙氏(Sabourand’s agar)琼脂培养基
成分:蛋白胨10g
葡萄糖40g
琼脂20g
蒸馏水1,000ml
制法:将蛋白胨、葡萄糖溶于蒸馏水中,校正pH值为5.5~6.0,加入琼脂,115℃15min灭菌备用。
D2.3.2方法:将采集真菌后的沙氏琼脂培养基平皿置28℃培养5~7天,逐日观察并于第7天记录结果。若真菌数量过多可于第5天计数结果,并记录培养时间,换算成cfu/m。
D3送风中b-溶血性链球菌
D3.1原理
用仪器法采集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送风中的b-溶血性链球菌,经35~37℃,24~48小时培养,在血平皿平板上形成典型菌落的为b-溶血性链球菌。以每立方米空气中菌落形成单位(cfu/m)报告。
D3.2方法与要求
D3.2.1采样点与D1.2.1款要求相同。
D3.2.2采样环境条件:采样时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必须在正常运转条件下,并关闭门窗1小时以上,尽量减少人员活动幅度与频率,记录室内人员数量。
D3.3培养
D3.3.1血琼脂平板
成分:蛋白胨10g
氯化钠5g
肉膏5g
琼脂20g
脱纤维羊血5~10 ml
蒸馏水1,000ml
制法:将蛋白胨、氯化钠、肉膏加热溶化于蒸馏水中,校正pH值为7.4~7.6,加入琼脂,121℃20min灭菌。待冷却至50℃左右,以无菌操作加入脱纤维羊血,摇匀倾皿。
D3.3.2方法:采样后的血琼脂平板在35~37℃下培养24~48h。
D3.4结果观察
培养后,在血平皿平板上形成呈灰白色,表面突起直径0.5~0.7mm的细小菌落,菌落透明或半透明,表面光滑有乳光;镜检为革蓝氏阳性无芽孢球菌,圆形或卵圆形,呈链状排列(视培养与操作条件影响链可短可长4~8个细胞至几十个细胞);菌落周围有明显的2~4mm界限分明、完全透明的无色溶血环。符合上述特征的菌落为b-溶血性链球菌。 空气净化消毒装置阻力检验方法
本附录规定了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使用的空气净化消毒装置阻力的实验室检验方法。
E1原理
空气净化消毒装置在实验室空气动力学实验台的条件(按照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正常运行条件将空气动力学实验台调整到相应的风速)下,分别测定装置入口处空气的全压(Pti)或静压(Psi)和出口处空气的全压(Pt0)或静压(Ps0),按下式得出装置的阻力(△P)。
当空气净化消毒装置前后风道直径相同时:
式中:装置前检测断面空气平均静压,Pa;
装置后检测断面空气平均静压,Pa;
△h —装置前测定截面到装置入口及装置出口到测定后截面的管道阻力之和,Pa。
E2设备及仪器
E2.1空气动力学实验台。
E2.2标准皮托管:系数0.99±0.01。
E2.3倾斜式微压计:最小读数应不大于1Pa。
E3方法
E3.1静压的测定:将皮托管的静压出口与微压计负压端连接,微压计正压端与大气连通;将皮托管插入风管内,皮托管的全压测孔朝向气流方向,读出静压值。
E3.2静压的计算:将静压测定值代入上式可得出装置的阻力。 空气净化消毒装置颗粒物净化效率检验方法
本附录规定了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使用的空气净化消毒装置颗粒物一次通过净化效率和连续运转条件下颗粒物净化效率的实验室检验方法。
F1颗粒物一次通过净化效率
F1.1原理
空气净化消毒装置在实验室空气动力学实验台条件下,在空气净化消毒装置前段发生一定浓度的颗粒物,分别测定装置入口处管道空气中PM10颗粒物浓度(C1)和出口处管道空气中PM10颗粒物浓度(C2),按下式得出装置的颗粒物一次净化效率(hP1)。
hP1=[(C1-C2)/C1]´100%
F1.2设备及仪器
F1.2.1空气动力实验台:风速范围1~8m/s;
风速稳定性±10%设定值;
颗粒物浓度范围0.15~1.5mg/m;
浓度稳定性±10%。
F1.2.2重量法检验仪器:
PM10颗粒物采样器=10±0.5mm,sg=1.5±0.12台;
流量控制箱Q=20~60 L/min2台;
采气泵Q=50~100 L/min2台。
F1.2.3直读式检验仪器:
PM10颗粒物测定仪=10±0.5mm,sg=1.5±0.1,
精度0.01mg/m2台。
F1.3步骤
F1.3.1调整实验台的风速,使通过空气净化消毒装置的气流速度满足检验要求。
F1.3.2确定颗粒物等动力采样条件。
F1.3.3利用颗粒物发生器在空气净化消毒装置前段发生2~6微米粒径的单分散相标准粒子,其颗粒物浓度在3~10倍标准值范围内。
F1.3.4根据颗粒物浓度与空气净化消毒装置原理,选择采用重量法或直读式仪器进行检测。
F1.3.5在检测断面的中心设置一个或多个检测点,重量法仪器或直读式仪器均应在该点取样。
F1.3.6使用重量法仪器检测时,要根据颗粒物浓度、天平感量和采气流量确定采样时间,采样时间原则上不应少于30分钟。
F1.3.7使用两台直读式颗粒物浓度测定仪检测时,两台测定仪的型号和性能应相同。
F1.3.8测定仪应在读数稳定后读取结果。
F1.3.9采用重量法采样或直读式测尘仪测定,均应采样或测定3次,取3次平均值作为检测断面浓度C1和C2。
F2连续运行条件下颗粒物净化效率
F2.1原理
空气净化消毒装置在空气动力学实验台条件下,使空气净化消毒装置在PM10颗粒物浓度0.5~1.5毫克/立方米的稳定环境中连续运行24小时后,分别测定装置入口处管道空气中PM10颗粒物浓度(Ct1)和出口处管道空气中PM10颗粒物浓度(Ct2),按下式得出此时装置的颗粒物净化效率(hPt)。
hPt=[(Ct1-Ct2)/Ct1]´100%
由下式得出装置颗粒物净化效率下降的百分数。
[(hp1-hpt)/hp1]´100%
F2.2设备及仪器
与颗粒物一次通过净化效率检测时使用的设备与仪器相同。
F2.3步骤
与颗粒物一次通过净化效率检测时的步骤相同。 空气净化消毒装置微生物净化消毒效果检验方法
本附录规定了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使用的空气净化消毒装置微生物一次通过净化效率或消毒效果的检验方法。
G1原理
通过测定一定状态下空气中微生物数量在空气净化消毒装置前后的变化来计算净化或消毒效率,从而评价空气净化消毒装置的净化消毒效果。
G2实验器材
G2.1试验菌:空气中的自然菌。
G2.2采样器:六级筛孔空气撞击式采样器。
G2.3磷酸盐缓冲液:0.03 mol/L,pH 7.2。
G2.4营养琼脂培养基
G2.5温度计
G2.6湿度计
G3实验方法
G3.1按空气净化消毒装置的技术要求将其安装在实验设备上。
G3.2分别将六级筛孔空气撞击式采样器置于空气净化消毒装置前后的中间位置,开启空气净化消毒装置,待运行稳定后,同时采集装置前后的空气,流量为28.3L/min,采样时间为5~15分钟。采样结束后,将平板放入培养箱中培养,同时将同批次试验用培养基置35~37℃培养箱中培养作为阴性对照,48小时记录结果。试验重复3次。
G3.3消除率的计算按下式进行:
G4评价规定
消除率均≥50%为净化合格,≥90%者为消毒合格。
阴性对照组应无菌生长;净化消毒前的菌量在500~2500cfu/m。 风管内表面积尘量检验方法
本附录规定了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风管内表面积尘量的检验方法。
H1原理
采集风管内表面规定面积的全部积尘,以称重方法得出风管内表面单位面积的积尘量,表示风管清洗后的清洁程度或空调风管的污染程度。
H2器材
H2.1采样面积为50或100平方厘米。
H2.2无纺布或其它不易失重的材料。
H2.3密封袋。
H2.4采样工具或设备。
H2.5天平,精度0.0001g。
H2.6一次性塑料手套。
H3风管清洗后的清洁程度检验步骤
H3.1采样时间
采样应在风管清洗后的七日内进行。
H3.2采样点
在清洗后确定检测的每套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主风管中(如送风管、回风管、新风管)至少选择5个代表性采样点。
H3.3采样
H3.3.1将采样用的材料放在105°C恒温箱内干燥2小时然后放入干燥器内冷却4小时,或直接放入干燥器中存放24小时后,放入密封袋用天平称量出初重。
H3.3.2在风管的采样位置确定采样面积,并将采样面积内风管内壁上的残留灰尘全部取出。
H3.3.3将采样后的积尘样品放回原密封袋中保管,并进行编号。
H3.4实验室分析
H3.4.1将样品按H3.3.1处理、称量,得出终重。
H3.4.2将各采样点的积尘样品终重与初重之差作为各采样点的残留灰尘重量。
H3.4.3根据每个采样点残留灰尘重量和采样面积换算成每平方米风管内表面的残留灰尘量。
H3.5结果表示方法
取各个采样点残留灰尘量的平均值为风管清洁程度的判定指标,以g/m表示。
H3.6影像资料的制备
采用机器人对每个监测点所代表的风管区域内表面情况进行录像,并将其制作成录像带或光盘等影像资料。
H4风管污染程度的检验步骤
H4.1采样位置
在确定检测的每套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主风管上(如新风、送风和回风管)至少选择5个代表性采样点;如果无法在主风管采样时,可抽取全部送风口的5-10%且不少于5个作为采样点。
H4.2采样方法
H4.2.1在主风管采样时将维修孔、清洁孔打开或现场开孔。
H4.2.2在送风口采样时将风口拆下。
H4.2.3采样应在确定的面积内将风管表面全部积尘收集,并完好带出风管。
H4.3其它
风管污染程度检验中风管积尘量的检验器材、检验分析方法与风管清洗后的清洁程度检验相同。 风管内表面微生物检验方法
本附录规定了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风管内表面细菌总数和真菌总数的检验方法。
I1采样
I1.1采样点:数量和分布同附录H 3.2。
I1.2采样面积:每一点采样面积应为1250px。
I1.3采样方法:空调风管内表面积尘较多时用刮拭法采样,积尘较少不适宜刮拭法采样时用擦拭法采样。整个采样过程应无菌操作。为避免人工采样对采样环境的影响,宜采用机器人采样。
I2样品检测
刮拭法:将采集的积尘样品无菌操作称取1g,加入到0.01% Tween-80水溶液中,做10倍梯级稀释,取适宜稀释度1ml倾注法接种平皿。
擦拭法:将擦拭物无菌操作加入到0.01% Tween-80水溶液中,做10倍梯级稀释,取适宜稀释度1ml倾注法接种平皿。
I3培养与计数
细菌和真菌培养与计数方法见附录D。

❸ 空调风管严密性的具体检测方法

1 风管的强度应能满足在1.5 倍工作压力下接缝处无开裂;

2 矩形风管的允许漏风量应符合以下规定: 低压系统风管QL ≤0.1056P0.65

中压系统风管QM≤0.0352P0.65 高压系统风管QH≤0.0117P0.65 式中

QL、QM、QH—系统风管在相应工作压力下,单位面积风管单位时间内的允许漏风量[m3/(h

·m2)];P—指风管系统的工作压力(Pa)。3 低压、

中压圆形金属风管、

复合材料风管以及采用非法兰形式的非

金属风管的允许漏风量,应为矩形风管规定值的50%;

4 砖、混凝土风道的允许漏风量不应大于矩形低压系统风管规定值的1.5 倍;

5 排烟、除尘、低温送风系统按中压系统风管的规定,1~5 级净化空调系统按高压系统风管的规定。

专业的第三方检测机构,科标可以检测

❹ 摘要:如何测试新风口风量,最简单最方便的方法,或者是使用最简单的测试仪器来实现新风量的快速检测!

风量的检测对于单向流洁净室,采用室截面平均风速和截面积乘积的方法确定送风量。离高效过滤器0.3m,垂直于气流的截面作为采样测试截面,截面上测点间距不宜大于0.6m,测点数不应少于5个,以所有测点风速读数的算术平均值作为平均风速。 对于非单向流洁净室,采用风口法或风管法确定送风量,做法如下: 1 风口法是在安装有高效过滤器的风口处,根据风口开头连接辅助风管进行测量。即用镀锌钢板或其他不产尘材料做成与风口开头及内截面相同,长度等于2倍风口长边长的直管段,连接于风口外部。在辅助风管出口平面上,按最少测点数不少于6点均匀布置,使用热球式风速仪测定各测点之风速。然后,以求取的风口截面平均风速乘以风口净截面积求取测定风量。 2 对于风口上风侧有较长的支管段,且已经或可以钻孔时,可以用风管法确定风量。测量断面应位于大于或等于局部阻力部件前3倍管径或长边长,局部阻力部件后5部管径或长边长的部位。 对于矩形风管,是将测定截面分割成若干个相等的小截面。每个小截面尽可能接近正方形,边长不应大于200mm,测点应位于小截面中心,但整个截面上的测点数不宜少于3个。 对于圆形风管,应根据管径大小,将截面划分成若干个面积相同的同心圆环,每个圆环测4点。根据管径确定圆环数量,不宜少于3个。 在很早以前大家都是使用手持式风速仪来测量多点,然后和截面积换算百求得风量的大小!这是不太准确的;

❺ 仪自11仪表系统调试记录怎么填写

1、检测方法 测量截面应选择在气流较均匀的直管段上,并距上游局部阻力管件4-5倍管径以上,距下游局部阻力管件2倍管径以上的位置,如图1所示。测量所选截面上各点的速度,一般采用毕托管和微压计,毕托管的直管必须垂直管壁,毕托管的测头应正对气流方向且与风管的轴线平行,检测位置如图1-2所示。 2. 测点布置 1) 矩形风管:将矩形风管断面划分为若干个接近正方形的面积相等的小断面,面积一般不大于0.05m2,且边长<220mm为宜(虚线分格),测点位于各个小断面的中心,测点的位置和数量取决于风管断面的形状和尺寸,如图3 2) 圆形风管:将圆形风管断面划分为若干个面积相等的同心圆环,测点布置在各圆环面积等分线上,且应在相互垂直的两直径上布置两个或四个测孔。圆形断面测点数的确定及布置方法见图4 3. 测量仪表 1) 风量、风压测量仪表:毕托管和微压计,当动压小于10Pa时,风量测量推荐用热电风速计或数字式风速计。 2 ) 大气压力测量仪表:大气压力计。 4. 测量步骤 1) 检查系统和机组是否正常运行,并调整到检测状态; 2) 确定风量测量的具体位置以及测点的数目和布置方法; 3) 依据仪表的操作规程,调整测试用仪表到测量状态; 4) 逐点进行测量,每点宜进行2次以上测量。 5) 当采用毕托管测量时,毕托管的直管必须垂直管壁,毕托管的测头应正对气流方向且与风管的轴线平行,测量过程中,应保证毕托管与微压计的连接软管通畅无漏气; 6)记录所测空气温度和当时的大气压力。 5. 数据处理 1) 采用毕托管测量时,按下述方法计算机组或系统的风量 平均动压,一般情况下,可取各测点的算术平均值作为平均动压。当各测点数据变化较大时,应依据下式,按均方根计算动压的平均值: 断面平均风速,断面风速按下式计算: 机组或系统实测风量,机组或系统实测风量按下式计算: 标准风量的计算,对于有明确要求时,可按下式将实测风量换成标准空气状态下的风量 2) 采用热电风速计或数字式风速计测量风量时,断面平均风速为各测点风速测量值的平均值,实测风量和标准风量的计算方法与毕托管测量计算方法相同。

❻ 你好,矩形风管三通怎么计算面积谢谢

圆形的=1.57*R*口径*3.14;方形的=1.57*R*方口周长。
风管制作安装以施工图规格不同按展开面积计算,不扣除检查孔、测定孔、送风口、吸风口等所占面积。圆管F=π×D×L式中F-圆形风管展开面积(以m2为单位);D-圆形风管直径;L-管道中心线长度。
一、风管按设计图示以展开面积计算,以平方米为计量单位。检查孔、测定孔、送风口、吸风口所占面积不除。风管展开面积不包括风管、管口重叠部分面积。
二、风管长度计算时一律以图示中心线长度为准(主管与支管以其中心线交接点划分),包括弯头、三通、变管、天圆地方等管件的长度,但不得包括部件所占的长度。
三、风管导流叶片制作安装按图示叶片的面积计算,以平方米为计量单位。
四、风管检查孔制作安装按设计图示尺寸计算重量,以千克为计量单位。
五、温度、风量测定孔制作安装依据其型号,按设计图示数量计算,以个为计量单位。
六、柔性软风管安装按设计图示中心线长度计算,以米为计量单位;柔性软风管阀门安装按设计图示数量算,以个为计量单位。
七、软管(帆布)接口制作安装按图示尺寸,以平方米为计量单位。
八、风管运输按薄钢板通风管道、静压箱、罩类等按展开面积计算,以平方米为计量单位。

❼ 空调系统调试时候风管风量、风速和风压该如何检测

1、检测方法
测量截面应选择在气流较均匀的直管段上,并距上游局部阻力管件4-5倍管径以上,距下游局部阻力管件2倍管径以上的位置,如图1所示。测量所选截面上各点的速度,一般采用毕托管和微压计,毕托管的直管必须垂直管壁,毕托管的测头应正对气流方向且与风管的轴线平行,检测位置如图1-2所示。
2. 测点布置
1) 矩形风管:将矩形风管断面划分为若干个接近正方形的面积相等的小断面,面积一般不大于0.05m2,且边长<220mm为宜(虚线分格),测点位于各个小断面的中心,测点的位置和数量取决于风管断面的形状和尺寸,如图3
2) 圆形风管:将圆形风管断面划分为若干个面积相等的同心圆环,测点布置在各圆环面积等分线上,且应在相互垂直的两直径上布置两个或四个测孔。圆形断面测点数的确定及布置方法见图4

3. 测量仪表
1) 风量、风压测量仪表:毕托管和微压计,当动压小于10Pa时,风量测量推荐用热电风速计或数字式风速计。
2 ) 大气压力测量仪表:大气压力计。
4. 测量步骤
1) 检查系统和机组是否正常运行,并调整到检测状态;
2) 确定风量测量的具体位置以及测点的数目和布置方法;
3) 依据仪表的操作规程,调整测试用仪表到测量状态;
4) 逐点进行测量,每点宜进行2次以上测量。
5) 当采用毕托管测量时,毕托管的直管必须垂直管壁,毕托管的测头应正对气流方向且与风管的轴线平行,测量过程中,应保证毕托管与微压计的连接软管通畅无漏气;
6)记录所测空气温度和当时的大气压力。

5. 数据处理
1) 采用毕托管测量时,按下述方法计算机组或系统的风量
平均动压,一般情况下,可取各测点的算术平均值作为平均动压。当各测点数据变化较大时,应依据下式,按均方根计算动压的平均值:
断面平均风速,断面风速按下式计算:
机组或系统实测风量,机组或系统实测风量按下式计算:
标准风量的计算,对于有明确要求时,可按下式将实测风量换成标准空气状态下的风量
2) 采用热电风速计或数字式风速计测量风量时,断面平均风速为各测点风速测量值的平均值,实测风量和标准风量的计算方法与毕托管测量计算方法相同。

❽ 矩形风管面积怎么计算

一、风管制作安装以施工图规格不同按展开面积计算,不扣除检查孔、测定孔、送风口、吸风口等所占面积。

矩形风管按图示周长乘以管道中心线长度计算。周长为内周长。

二、风管长度一律以设计图示中心线长度为准(主管与支管以其中心线交点划分),包括弯头、三通、变径管、天圆地方等管件的长度,但不得包括部件所占长度。直径和周长按图示尺寸为准展开,咬口重叠部分已包括在定额内,不得另行增加。

❾ 风管系统漏光检测及漏风量测试方法的测试方式

1,漏光检测法:检测应采用有一定强度的安全光源,手持移动光源不低于100W带保护罩的低压照明灯,或其他低压光源。系统风管漏光检测时,光源可置于风管内侧或外侧,但其相对侧应为暗黑环境,检测光源应沿着被检测接口部位与接缝做缓慢移动,在另一侧进行观察,当发现有光线射出,则说明查到明显漏光处,并应做好记录。对系统风管的检测,宜采用分段检测、汇总分析的办法。在严格安装管理的基础上,系统风管的检测以总管和干管为主,低压系统风管以每10m接缝漏光点不大于2处,且100m接缝平均不大于16处为合格。中压系统风管每10m接缝漏光点不大于1处,且100m接缝平均不大于8处为合格。
2、风管漏风测试仪主要有高速风机、变频器、流量管及倾斜微压计等部分组成。将需测试的风管段密封,将高速风机连接到风管上,风管与测试仪用软管连接,启动测试仪风机,调节变频器,使风机转速由低到高,风管测试段压力由低到高,当压力升高到测试所需的压力时,使之稳定,这时测试段的漏风量等于风机的补充风量,在倾斜压力计上直接显示负压的读数。
测试段的漏风量:Q=F*a*P*p F-送风机管截面积 a-流量系数 取0.97至0.98 P-倾斜压力计显示的负压
p-空气密度取1.293
再根据测试风管的面积,计算出单位面积的漏风量。

❿ 风量测定孔怎样做

对于单向流洁净室,采用室截面平均风速和截面积乘积的方法确定送风量。离高效过滤器0.3m,垂直于气流的截面作为采样测试截面,截面上测点间距不宜大于0.6m,测点数不应少于5个,以所有测点风速读数的算术平均值作为平均风速。
对于非单向流洁净室,采用风口法或风管法确定送风量,做法如下:
1风口法是在安装有高效过滤器的风口处,根据风口开头连接辅助风管进行测量。即用镀锌钢板或其他不产尘材料做成与风口开头及内截面相同,长度等于2倍风口长边长的直管段,连接于风口外部。在辅助风管出口平面上,按最少测点数不少于6点均匀布置,使用热球式风速仪测定各测点之风速。然后,以求取的风口截面平均风速乘以风口净截面积求取测定风量。
2对于风口上风侧有较长的支管段,且已经或可以钻孔时,可以用风管法确定风量。测量断面应位于大于或等于局部阻力部件前3倍管径或长边长,局部阻力部件后5部管径或长边长的部位。
对于矩形风管,是将测定截面分割成若干个相等的小截面。每个小截面尽可能接近正方形,边长不应大于200mm,测点应位于小截面中心,但整个截面上的测点数不宜少于3个。
对于圆形风管,应根据管径大小,将截面划分成若干个面积相同的同心圆环,每个圆环测4点。根据管径确定圆环数量,不宜少于3个。
风量测定孔,英文名(Air detection hole),又名风量检测孔,俗称为风量测试口。
所谓风量测定孔指通风、除尘、排气管道或支管内风量测定的特殊装置,它属于管道内风量差压式测量仪。
上海贝战制造--测定口由铝合金或不锈钢KF25短管、宝塔式接头、氟橡胶衬垫、节流元件、取压管和差压计组成,节流元件由气流进口接插段、2个静压孔、1个渐缩段、1个渐扩段和气流出口接插段组成,各部分之间焊固连接。静压环上有取压孔。管道内风量测量误差小于2%。 管道系统支管内风量测定装置。一般管道都应设置这些必要的零部件,以满足系统技术性能的检测、相关参数的调整和安全运行的要求。

阅读全文

与矩形风管断面等面积检测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如何打开鸡蛋的方法 浏览:442
路由vpn怎么设置方法 浏览:467
吊车头的拉线安装方法 浏览:81
番茄灰霉病治疗土方法 浏览:424
oppo手机耳线的包装方法 浏览:712
如何寻找正确的工作方法 浏览:737
羊布病普遍治疗方法 浏览:895
研究方法论是谁写的 浏览:531
婴儿肚子胀怎么办有哪些方法 浏览:336
苹果手机的感应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615
香碗制作方法视频 浏览:101
北京蛋白质组学分析方法 浏览:792
有哪些方法稀释油漆 浏览:192
可以替代焊锡的sma头连接方法 浏览:476
剪辑视频的方法 浏览:600
如何用化学方法鉴别环己烷和苯胺 浏览:547
浙江菜烹饪方法有哪些 浏览:390
星战模拟器怎么找到自己的家正确方法 浏览:776
2020洪灾原因和解决方法 浏览:834
长期失眠睡不着怎么办最好的方法 浏览: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