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识别猪链球菌感染
猪链球菌病可分为猪败血性链球菌病(即败血型)、猪链球菌性脑膜炎(即脑膜炎型)、猪淋巴结脓肿(即淋巴结脓肿型)三种类型。
(1)败血型 分为最急性、急性和慢性。其中,最急性病例主要见于流行初期,发病急,病程短,往往不见任何异常症状猪就突然死亡。急性型病猪表现为精神沉郁,体温升高达43℃,出现稽留热,食欲不振,眼结膜潮红,流泪,鼻腔中流出浆液性或脓性分泌物,呼吸急促,间有咳嗽,颈部、耳廓、腹下及四肢下端皮肤呈紫红色,有出血点,出现跛行,病程稍长,多在1~3天内死亡。慢性型病例多由急性型转变而来,病猪多表现为多发性关节炎,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高度跛行,甚至不能站立,严重的可瘫痪,病程可达2~3周。
(2)脑膜炎型 以脑膜炎为主要症状。多发生于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主要表现为神经症状,如运动失调、盲目走动、转圈、空嚼、磨牙、仰卧、后躯麻痹、侧卧于地、四肢呈游泳状划动。病程短的几小时,长的1~5天,致死率极高。病程长的表现为多发性关节炎。
(3)淋巴结脓肿型 该型是由猪链球菌经口、鼻及皮肤损伤感染而引起,多见于断奶仔猪和育肥猪。主要表现为在颌下、咽部、耳下、颈部等部位的淋巴结化脓和形成脓肿。病程3~5周。
❷ 猪链球菌病及其防治的目录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流行情况
第二节 预防情况
第三节 疫情现状
第二章 病原学
第一节 猪链球菌的特性
一、猪链球菌的形态和结构
二、猪链球菌的培养特性
三、猪链球菌的血清型
四、猪链球菌的毒力因子
五、猪链球菌的抵抗力
第二节 猪链球菌研究新进展
一、猪链球菌血清型与流行优势菌株的关系
二、猪链球菌的毒力因子及其致病机制
第三章 流行病学
第一节 猪链球菌病的发生与传播
一、传染源与传播途径
二、流行特点
三、公共卫生学意义
第二节 猪链球菌病的分子流行病学特点
第三节 猪链球菌病频发的原因分析
一、单价菌苗不能抵抗多血清型菌群的侵袭
二、缺乏有效的预防方法
三、猪群中存在免疫抑制现象
第四章 猪链球菌病的发病机制
第五章 猪链球菌病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第一节 临床症状
一、猪链球菌性败血症
二、猪链球菌性脑膜炎
三、猪链球菌性淋巴结脓肿
四、猪链球菌性多发性关节炎
第二节 病理变化
一、猪链球菌性败血症
二、猪链球菌性脑膜炎
三、猪链球菌性淋巴结脓肿
四、猪链球菌性多发性关节炎
第六章 诊断
第一节 临床综合诊断
一、流行病学诊断
二、临床诊断
三、病理学诊断
第二节 细菌学诊断
一、细菌分离培养
二、生化实验
三、动物实验
第三节 血清学诊断
一、乳胶凝集试验(LA)
二、玻片凝集试验
三、间接血凝试验
第四节 分子生物学鉴定
一、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二、脉冲电场凝胶电泳(PFGE)
三、随机扩增多形态DNA反应(RAPD)
四、荧光抗体检测猪链球菌
第五节 鉴别诊断
一、与急性猪瘟的鉴别
二、与急性猪丹毒的鉴别
三、与猪伪狂犬病的鉴别
四、与仔猪水肿病的鉴别
五、与李氏杆菌病的鉴别
第七章 猪链球菌病的免疫及实用菌苗
第一节 猪链球菌病的免疫
一、主动免疫
二、被动免疫
第二节 猪链球菌病的菌苗
一、链球菌灭活苗
二、猪链球菌自家灭活苗
三、链球菌弱毒活菌苗
四、多价灭活菌苗
第八章 防治措施
第一节 建立和健全生物安全体系
一、生物安全体系的产生背景
二、生物安全体系的内容
三、生物安全体系与传统综合预防措施的比较
四、综合预防措施
第二节 制定科学的药物防治方案
一、对症治疗
二、服药预防
第三节 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一、使用灭活菌苗
二、使用弱毒活菌苗
主要参考文献
猪链球菌病是由链球菌属中具有致病作用的C、D、E、L血清群引起猪的多种疾病的总称。主要有败血型、脑膜炎型和淋巴结脓肿型三种。其中,以猪的败血型链球菌来势较猛,传染快,病程短,死亡率高,对养猪业威胁最大。链球菌呈球形或卵圆形,成双或形成串球珠状,为革兰氏阳性菌,按血清学分,现在已经有20多个血清型,按溶血与否分为不完全溶血(α-溶血)、完全溶血(β溶血)和不溶血(γ溶血)。链球菌多存在动物的鼻腔和扁桃体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主要经消化道,呼吸道、外伤以及管理不当引起感染,各种年龄的猪均能感染,以仔猪和育肥猪多发。
[症状]
败血型猪链球菌病主要是由C群链球菌引起,患病猪突然发病,体温升高到41~42.5℃,精神沉郁,扎堆昏睡,不吃食,颈部、腹下、臀部有紫红色斑。死亡快,死亡率高。有的晚上还没有什么症状,早上就死亡。有的病猪便秘或腹泻,尿含血液,皮肤有红斑,呼吸困难,有瘸腿,甚至站立困难、卧地不起,很快死亡,有的转为慢性。脑膜炎型链球菌病,多出现神经症状,阵发性痉挛、惊厥,共济失调、转圈、磨牙。后肢麻痹,用前肢爬行,有的四肢呈游泳状态,昏迷衰竭死亡。淋巴结脓肿型链球菌病由E群引起,表现为咽部和颈部淋巴结发生化脓性炎症,有的引起其他部位的脓肿,形成脓疮,破溃后流出脓汁,现在已经不多见。
[预防]
(1)用链球菌灭活疫苗或猪链球菌Ft117弱毒疫苗,根据制定的免疫程序进行免疫接种。
(2)仔猪出生以及去势时一定要严格消毒,以防感染。
(3)坚持综合防治措施是预防此病的关键,只有加强饲养管理,实行自繁自养、全进全出以及严格的消毒措施,才能杜绝本病的发生和流行。
(4)药物预防,可以在每吨饲料中加入氟苯尼考200克、阿散酸100克、精制土霉素500~1000克、酒石酸泰乐菌素100克,调匀后饲喂,连喂5~7天。
[治疗]
(1)长效土霉素注射液每千克体重20毫克,肌内注射。
(2)远征药业的链球绝杀注射液每千克体重0.2毫升,每天1次,连用3天。
(3)益附清(多种磺胺)每千克体重0.2毫升,肌内注射。
(4)30%安乃近或复方氨基比林,每头猪5~10毫升,肌内注射,每天1次,连用3天。
(5)2.5%恩诺沙星注射液每10千克体重1.5毫升,肌内注射,每天1次,连用3天。
(6)50%葡萄糖50~100毫升,生理盐水250毫升,10%安钠咖5~10毫升,维生素C注射液1克,混合静脉注射,每天1次,连用3天。
(7)青霉素每千克体重2万~4万国际单位+链霉素每千克体重1万~2万国际单位,用生理盐水10毫升稀释,混合后肌内注射,每天1次,连用3天。
也可以用清热解毒注射液30~50毫升+青霉素每千克体重2万~4万国际单位+链霉素每千克体重1万~2万国际单位+地塞米松每千克体重1~2毫克混合后,肌内注射;30%安乃近5~10毫升+盐酸异丙嗪注射液每千克体重1~2毫克+盐酸胃复安注射液每千克体重1~2毫克+复合维生素B注射液5~10毫升混合后,肌内注射。以上药物也可分点肌内注射,同时应用,每天1~2次,连用3天。
❹ 猪链球菌病治疗方法
猪链球菌病是由多种不同的链球菌引起的不同症状的总称,主要由猪2型链球菌引起,流行无明显的季节性,但在7~10月份易大面积发生。多发生在哺乳仔猪和育成猪,体温升至41~43℃,食欲减少至废绝,便秘,有的后期拉稀,咳嗽,呼吸困难。有的出现多发性关节炎,关节肿大。有的出现神经症状,共济失调,兴奋、转圈。有的倒地侧卧,四肢划动,叫声嘶哑,最后因衰竭死亡。
预防可接种链球菌灭活菌苗或弱毒菌苗。治疗时可肌肉注射青霉素类抗生素,对体温升高者,可注射安乃近注射液或安痛定注射液,每日2次,至体温正常,或采用青霉素+庆大霉素、复方磺胺-5-甲氧嘧啶治疗。可选用当地流行的血清型菌株作为制苗菌株制备疫苗,在仔猪出生42小时后注射。
❺ 如何进行猪链球菌病的类症鉴别
败血型猪链球菌病易与急性猪丹毒、猪瘟混淆,应注意区别。
(1)急性猪丹毒:采取肾、脾、血液涂片,染色镜检,见到革兰氏阳性小杆菌。
(2)猪瘟:皮肤上有密集的小出血点,有脓性结膜炎,无跛行症状,病程较长,各种治疗无效。
❻ 猪链球菌怎么
本病急性病例,必须早期用药,药量要足,拖延时间或药量不足,或用药时间短,则疗效不佳或转为慢性。
链霉素:40千克重的猪,用量400毫克。每日2次肌肉注射。氯霉素40千克的猪,用量为1.2克。每日二次肌肉注射。
新霉素40千克重的猪,用量为250毫克。每日分2次肌肉注射。
卡那霉素40千克重的猪,用量为600毫克。每日2次肌肉注射。
四环素40千克重的猪,用量为2.0克。分2~3次内服。
先锋霉素40千克重的猪,用量为4克,分2次肌肉注射。
脓肿应切开排脓,用2%的洗必泰溶液冲洗,再涂碘酊或撒碘仿磺胺粉。
❼ 猪链球菌病
根据猪链球菌病在临床上的表现,将其分为4个型:
急性败血型急性型猪链球菌病发病急、传播快,多表现为急性败血型。病猪突然发病,体温升高至41℃~43℃,精神沉郁、嗜睡、食欲废绝,流鼻水,咳嗽,眼结膜潮红、流泪,呼吸加快。多数病猪往往头晚未见任何症状,次晨已死亡。少数病猪在病的后期,于耳尖、四肢下端、背部和腹下皮肤出现广泛性充血、潮红。
脑膜炎型多见于70~90日龄的小猪,病初体温40℃~42.5℃,不食,便秘,继而出现神经症状,如磨牙、转圈、前肢爬行、四肢游泳状或昏睡等,有的后期出现呼吸困难,如治疗不及时往往死亡率很高。
关节炎型 由前两型转来,或者从发病起即呈现关节炎症状。表现一肢或几肢关节肿胀,疼痛,有跛行,甚至不能起立。病程2~3周。死后剖检,见关节周围肿胀、充血,滑液浑浊,重者关节软骨坏死,关节周围组织有多发性化脓灶。
化脓性淋巴结炎(淋巴结脓肿)型多见于颌下淋巴结,其次是咽部和颈部淋巴结。受害淋巴结肿胀,坚硬,有热有痛,可影响采食、咀嚼、吞咽和呼吸,伴有有咳嗽,流鼻液。至化脓成熟,肿胀中央变软,皮肤坏死,自行破溃流脓,以后全身症状好转,局部逐渐痊愈。病程一般为3~5周。
病理变化
编辑
最常见的病理变化是脑膜、淋巴结和肺脏充血。急性败血型常表现鼻、气管、肺充血呈肺炎变化;全身淋巴结肿大、出血;心包积液,心内膜出血;肾肿大、出血;胃肠粘膜充血、出血;关节囊内有胶样液体或纤维素脓性物。脑膜炎型表现脑膜充血、出血,脑脊髓白质和灰质有小出血点,脑脊液增加;心包、胸腔、腹腔有纤维性炎。关节炎型表现滑膜血管扩张和充血,出现纤维索性多浆膜炎,关节肿胀、滑膜液增多而浑浊,严重者关节软骨坏死,关节周围组织有多发性化脓灶。化脓性淋巴结炎型表现淋巴结肿大、出血,并伴有其他型病理变化。
治疗措施
编辑
猪链球菌
猪链球菌
治疗原则,首先选择对猪链球菌敏感的抗菌药物。可通过药敏试验,筛选敏感抗菌药。青霉素、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对猪链球菌敏感。同时,可按不同病型进行对症治疗。淋巴结脓肿型,待脓肿成熟后,及时切开,排除脓汁,用3%双氧水或0.1%高锰酸钾液冲洗后,涂以碘酊。对败血症型及脑膜脑炎型,应早期大剂量使用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青霉素和地塞米松,庆大霉素和青霉素等联合应用都有良好效果。
❽ 什么是猪链球菌病
猪链球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热性传染病,由C、D、E及L群链球菌引起的猪的多种疾病的总称。表现为急性出血性败血症、心内膜炎、脑膜炎、关节炎、哺乳仔猪下痢和孕猪流产等。猪链球菌感染不仅可致猪败血症肺炎、脑膜炎、关节炎及心内膜炎,而且可感染特定人群发病,并可致死亡,危害严重。
猪链球菌病属国家规定的二类动物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链球菌分布广泛,常存在于健康的哺乳动物和人体内。在动物机体抵抗力降低和外部环境变化诱导下,会引起动物和人发病。猪链球菌病可以通过伤口、消化道等途径传染给人。
在临床上,急性型以脑炎和败血症为主症,慢性型以关节炎、心内膜炎、淋巴结脓肿为特征。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季多发,不同年龄均可发病,病猪和病愈带菌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病原存在于各脏器、血液、肌肉、关节和排泄物中,主要经消化道和损伤的皮肤感染,根据感染发病的种类不同,发病率及死亡率均有不同。
猪链球菌病可以通过伤口、消化道等途径传染给人,这种病原体早已长期存在猪群身上,因为外界环境发生的变化使得病原体发生变异,从而突破种群障碍,开始从猪传播给人。
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的临床表现、诊疗要点和防控措施
一、主要临床表现
本病潜伏期短,平均常见潜伏期2~3天,最短可数小时,最长7天。病人感染后起病急,临床表现为畏寒、发热、头痛、头昏、全身不适、乏力、腹痛、腹泻。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严重患者发病初期白细胞可以降低或正常。
重症病例迅速进展为中毒性休克综合征,出现皮肤出血点、瘀点、瘀斑,血压下降,脉压差缩小。可表现出凝血功能障碍、肾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软组织坏死、筋膜炎等。
部分病例表现为脑膜炎,恶心、呕吐(可能为喷射性呕吐),重者可出现昏迷。脑膜刺激征阳性,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皮肤没有出血点、淤点、淤斑,无休克表现。
还有少数病例在中毒性休克综合征基础上,出现化脓性脑膜炎表现。
二、诊断要点
综合病例的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排除其它明确病因的可进行诊断。诊断要点包括:
1、流行病学史:当地一般有猪等家畜疫情存在,病例发病前7天内有与病(死)猪等家畜的接触史,如宰杀、洗切、销售等。
2、疑似病例:流行病学史结合急起畏寒、发热,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
3、临床诊断:流行病学史结合中毒性休克综合征和/或脑膜炎。
4、确诊病例:全血或尸检标本等无菌部位的标本纯培养后,经鉴定为猪链球菌。
三、治疗原则
将病人转入当地传染病房,隔离治疗。该病发病急,进展快,重症病例病情凶险,各地医疗机构要组织专家力量加强对病人的救治,尽最大可能减少死亡。临床治疗包括一般治疗、病原治疗、抗休克治疗、DIC(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治疗等措施。
根据实验室对猪链球菌抗生素药物敏感性试验检测,结果表明,3个试验菌株对万古霉素、氨苄西林、亚胺培南均敏感,对链霉素、复方新诺明、萘啶酮酸均耐药。
四、预防控制措施
主要采取以控制传染源(病、死猪等家畜)、切断人与病(死)猪等家畜接触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
1、在有家畜猪链球菌疫情的地区强化疫情监测,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发现符合疑似病例、临床病例诊断的立即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疾控机构接到报告后立即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同时按照突发公共卫生****报告程序进行报告。
2、病(死)家畜应在当地有关部门的指导下,立即进行消毒、焚烧、深埋等无害化处理。对病例家庭及其畜圈、禽舍等区域和病例发病前接触的病、死猪所在家庭及其畜圈、禽舍等疫点区域进行消毒处理。
3、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健康宣传教育,向群众宣传病(死)家畜的危害性,告知群众不要宰杀、加工、销售、食用病(死)家畜。一旦发现病(死)家畜,要及时向当地畜牧部门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