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纳他霉素的简介
分子式
C33H47NO13,分子量为665.73 。英文名:Natamycin
中文名:纳他霉素
分子式:C33H47NO13
质量标准:纳他霉素使用卫生标准 (GB 2760-2010);FDA § 172.155,2000
分子结构:多烯烃大环内酯,四烯系统是全顺式,内酯环上C3~C9部位是半缩醛结构,含有一个糖苷键连接的碳水化合物基团,即氨基二脱氧甘露糖 。
电离常数:纳他霉素属于两性物质,pKa值为4.6和8.35,其等电点为6.5
熔点:280℃
溶解度:微溶于水,难溶于大部分有机溶剂。室温下水中溶解度为30~100mg/L。pH低于3或高于9时,其溶解度会有提高,但会降低纳他霉素的稳定性。
纳他霉素(Natamycin)是一种由链霉菌发酵产生的天然抗真菌化合物,属于多烯大环内酯类,既可以广泛有效的抑制各种霉菌、酵母菌的生长,又能抑制真菌毒素的产生, 可广泛用于食品防腐保鲜以及抗真菌治疗。纳他霉素对细菌没有抑制作用,因此它不影响酸奶、奶酪、生火腿、干香肠的自然成熟过程。
❷ 请教检测食物含抗生素的简单方法(我是老师想做这方面实验)
牛奶中抗生素残留的几种常用检测方法
随着奶牛饲养业的发展,抗生素在预防和治疗奶牛疾病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生鲜牛奶中抗生素的来源主要是:第一,治疗泌乳期病牛时使用的抗生素会从奶牛体内移行到乳腺残留进入牛奶中,资料表明治疗后的奶牛,其挤出的牛奶5天内都有抗生素残留;其二,为了预防奶牛疾病并提高产量,在奶牛饲料中添加抗生素也会造成牛奶中抗生素的残留;第三,由于牧场管理不善,挤奶、储奶没有严格的卫生制度和配套的设施,人为添加或造成牛奶抗生素的污染。
牛奶中含有抗生素,不仅对人的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而且对乳品加工企业带来经济损失(因无法生成酸奶和奶酪)。因此必须严格控制牛奶中抗生素残留,除了要做好科学饲养、精心管理;正确挤奶和预防疾病外,还要规范抗生素的使用,按国标中有关规定,用药后的奶牛5天后所产的牛奶才可作为原料乳,并且要检测其残留。世界粮农组织(FAO)、世界卫生组织(WHO)、欧盟(EC)及美国的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等对食品中抗生素最大残留量都有明确的规定,我国也有鲜奶中抗生素残留量检验标准(GB4689.27—94)。
目前,鲜奶中抗生素残留的检测方法大致分为三类:生物测定法(微生物测定法、放射受体测定法)、免疫法(放射免疫法、荧光免疫法、酶联免疫法)、理化分析法(波谱法、色谱及联用技术)。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牛奶中抗生素残留检测方法。
TTC法
TTC法是我国鲜奶中抗生素残留量检验标准(GB4689.27—94)的检测法,属生物检测法。其测定原理基于抗生素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如果牛奶中含有抗生素,则加入菌种(嗜热链球菌)经培育2.5~3小时后,加入TTC指示剂(三苯基四氮唑)不发生还原反应,所以样品呈无色状态;如果牛奶中不含抗生素,则样品呈红色.这样实验后样品颜色不变的为阳性,样品染成红色的为阴性。
TTC法的具体操作步骤:
1.菌液制备:将单菌种(嗜热链球菌)以脱脂乳为培养基,在36±1℃培养箱中培养15小时后,再以脱脂乳以至于1:1稀释待用;
2.取待检样液9mL,在80℃水浴加热5分钟后冷却到37℃以下,加活菌液1mL,在36℃±1℃水浴2小时,加入4%的TTC指示剂0.3mL, 36℃±1℃水浴培养30分钟;
3.若样液颜色不变为阳性,呈红色为阴性;若阳性的样液,再置于水浴中培养30分钟,不显色的为阳性,呈红色为阴性.
TTC法测定各种抗生素的灵敏度为:青霉素:4ppb,链霉素:500ppb,庆大霉素:400ppb,卡那霉素:5000ppb.它具有费用低,易开展的优点;缺点是耗时长,要求操作人员需有一定专业知识且实验过程中菌液的制备、水浴过程控制都要求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否则易出现假阳性,以致出现检验结果的不稳定性。
Delvotest? sp法(戴尔沃检测法)
该法最早在香港传到广东的,其使用是基于20世纪80年代初香港要求广东出口的生奶必须“无抗”且要求采用Delvotest法检测。该方法也是生物测定法,其试剂是由荷兰DSM公司生产并由AOAC认证。原理是利用微生物—嗜热芽胞菌在64℃条件下培养2.5~3小时后会产酸,酸引起指示剂BCP(溴甲酚紫)变为黄色;若牛奶样品中不含抗生素,培养后样品呈黄色,如样品中含有抗生素, 嗜热芽胞菌生长受到抑制而无法产酸,指示剂将不变色.
Delvotest? sp 法的操作步骤:
1.以无菌操作将一片营养药片夹放入小试管内;
2.用微量移液管将0.1mL牛奶样品注入小试管内;
3.把小试管放入已预热至64℃的水浴箱或恒温器中培养;
4).定时3小时取出观察颜色变化.如果底部2/3的固体介质是黄色,则为阴性, 如果底部2/3的固体介质是紫色,则为阳性.
Delvotest? sp 法具有广谱性,可检测到?-内酰胺类抗生素在内的更多抗生素,如磺胺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氯霉素等,其中对青霉素和磺胺类抗生素特别灵敏. 其灵敏度为:青霉素:3ppb,链霉素:300ppb,庆大霉素:400ppb,卡那霉素:2500ppb。Delvotest? sp 法集操作方便,严格实用,容易判断,结果可靠,费用适中等优点;但也易出现假阳性,实验证明:当牛奶样品中添加微生物防腐剂(如乳酸链球菌素—Nisn)或样品中有足够的洗涤剂残留时,便可影响嗜热芽胞菌生长而使实验为阳性。
Snap?法
该方法是酶联免疫法,由美国IDEXX公司生产其检测分析仪及其试剂盒,均获得AOAC认证,它利用了竟争酶联免疫技术。其基本原理是用特异性抗体将固相载体激活,加入含待测抗原的溶液和一定量的酶标记抗原在45℃±5℃共同保温,使样品内的抗生素与内置抗生素标志物竟争与固定的抗体结合,然后进行洗涤和显色,内置抗生素标志物与固定的抗体结合形成的复合体,通过酶的作用分解可形成有色物质,通过测定色度并与参照物对照,就可以确定结果是阳性或阴性。
Snap?法操作步骤:
1.加入乳样于样品管中,摇匀,加热样品和检测板5分钟;
2.加入乳样于样品孔中,当激活圆环开始退却时,按Snap键;
3.反应4分钟,由Snap?读数仪读取并打印结果.检测读数小于1.05时判为阴性,大于1.05时判为阳性.
Snap?法是一种将酶化学反应的敏感性和抗原抗体免疫反应的特异性相结合的方法,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好,检测的灵敏度以普遍使用的?-内酰胺类计:青霉素:5ppb,阿莫西林:10ppb,氨苄西林:10ppb,头孢西林:8ppb.其他抗生素如四环素等的检测,则需购买相应的试剂来检测. Snap?法检测结果快速准确, 9分钟内即可检测出牛奶中?-内酰胺类、四环素类、磺胺类等抗生素的残留含量,且有半定量的读数,可监控牧场用药的情况;检测仪器稳定性良好,结果重现性高,整个检测过程简单方便;但需购置专用仪器和试剂,成本较高。
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法
它是一种理化检测方法,是利用抗生素分子中的基团所具有的特殊反应来测定其含量.检测的过程采用了气相色谱理论,通过高压液相和高灵敏度的检测器,分离速度快、效率高和操作自动化。一般要经过样品的提取、脱蛋白、离心、层析柱净化、衍生化等步骤,能检测抗生素的具体含量,敏感性较高,但检测程序复杂,费用较高,需购买色谱仪等检测设备,不适合小型检验室。
传统的抗生素检测方法不少,有的操作烦琐,有的实验条件要求高,有的检验时间太长;这些不仅会给乳制品生产企业造成经济上和时间上的损失,而且检测结果常常会被原辅材料和人为操作等因素所影响.鉴于牛奶中抗生素残留是涉及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乳品企业及牧场应重视和加强检测工作,应用一些简单、快速和准确性高的方法来监控产品的质量,保证消费者的健康。
http://szddi.com/foodonline/newsdetail.asp?id=15933
反应原理
本产品主要是利用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免疫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来进行的。在整个反应当中,样品中氯霉素含量越多,反应呈色就越淡。反之,样品中氯霉素含量越少,则呈色越深。
试剂盒组成
1、微量测试孔:每条8孔,每板12条
2、氯霉素标准溶液:
0ppb、0.05ppb、0.15ppb、0.45ppb、1.35 ppb、4.05 ppb,1.5ml/瓶
3、10倍浓缩萃取稀释液:一瓶,30ml/瓶
4、10倍浓缩洗涤液:一瓶,30 ml /瓶
5、氯霉素酶标记物: 一瓶,8 ml/瓶
6、底物溶液:一瓶,12 ml/瓶
7、反应终止液:一瓶,13 ml/瓶
使用说明
A、注意事项
1、使用前先将氯霉素标准溶液6瓶,浓缩萃取稀释液,浓缩洗涤液,酶标记物,底物溶液及微量测试孔条置于室温下,回温30分钟。
2、原倍萃取稀释液及洗涤液配制
用蒸馏水将10倍浓缩萃取稀释液及浓缩洗涤液分别以1: 9的比例稀释(即1mL浓缩液+9mL蒸馏水),即可作为样品萃取稀释液与微孔板清洗液。
3、回温后,取出所需微量测试孔条,将剩余板条立即放回铝箔袋中用胶带封好,置于4oC保存。
B、样品制备
1.待测物为生乳,则依以下方法进行处理 (5倍稀释)
取100ul待测生乳加入400ul萃取稀释液,振荡混合后备用。
2.待测物为蜂蜜,则依以下方法进行处理
a.取2g蜂蜜、4ml蒸馏水与2ml 乙酸乙酯置入离心管中,震荡约5分钟,使其充分混合均匀。
b.离心10分钟(3000rpm),取0.5ml上清液(乙酸乙酯)至玻璃管中,于50℃下氮气吹干(温度请勿超过50oC)。
c.加入0.5ml萃取稀释液,震荡约10秒钟后备用。
3. 待测物为血清、则依以下方法进行处理
a.抽取待检动物血液,离心或静置取其较透明之上层液(血清层)使用,注意不要有溶血。
b.将3ml血清加入离心管中,再加入6ml乙酸乙酯,震荡混合约30秒。
c.离心10分钟(3000rpm),取2ml上层液(乙酸乙酯)至玻璃管中,于50oC下氮气吹干。
d.于此玻璃管中加入正己烷2ml,先将残余物完全溶解后,再加入1 ml萃取稀释液,震荡约30秒钟。
e. 离心10分钟(3000 rpm),用吸管吸去上层液(正己烷) 及中间乳化层部分,弃掉。再吸取下层液(水层)备用。
f.若有乳化现象,请先将大部分上层液(正己烷)取出后,再将玻璃管置入80oC水中,隔水加热约5~10分钟,可改善乳化情形。
4. 待测物为鸡肉或鱼、虾,则依以下方法进行处理
a.将3克样品剪碎后放入50 ml离心管中,再加入6ml乙酸乙酯,并以均质机均质约1分钟,再震荡约30秒。
b.离心10分钟(3000rpm),取2ml上清液(乙酸乙酯)至玻璃管中,于50oC下氮气吹干。
c.于此玻璃管中加入正己烷2 ml,先将残余物完全溶解后(若未能完全溶解,可能会导致回收率降低),再加入1 ml萃取稀释液,震荡约30秒钟。
d.离心10分钟(3000 rpm),用吸管吸去上层液(正己烷) 及中间乳化层部分,弃掉。再吸取下层液(水层)备用。
e.若有乳化现象,请先将大部分上层液(正己烷)取出后,再将玻璃管置入80oC水中,隔水加热约5~10分钟,可改善乳化情形。待测物为血清、则依以下方法进行处理
5.待测物为内脏(肝、心等),则依以下方法进行处理(5倍稀释)
同上述步骤a~d,但下层液吸出后,再以萃取稀释液稀释5倍(即下层液50ul加萃取稀释液200ml)。
6.待测物为饲料,则依以下方法进行处理(10倍稀释)
同上述步骤a~d,但下层液吸出后,再以萃取稀释液稀释10倍(即下层液30ul加萃取稀释液270ml)。
C、操作步骤
本产品的酶标记物与氯霉素标准溶液均直接使用,无需再稀释。
1、于适当微孔中分别加入100mL标准溶液(0,0.05,0.15,0.45,1.35和4.05ppb)。
2、在另外的微孔中加入100mL 已完成前处理的样品溶液。
3、再于每一微孔中另再加入50mL酶标记物。
4、轻敲盘子四周,使其充分混合后于室温下避光静置温育1小时。
5、将微孔中的反应液甩掉,再将洗液加满每一微孔后甩掉,重复洗3次。
6、最后一次甩掉后,在吸水纸上拍干。
7、于每一微孔中加入底物溶液100mL后,轻敲盘子四周,使其充分混合。
8、于室温下避光静置温育20分钟。
9、于每一微孔中加入100mL反应终止液。
10、用酶标仪于波长450nm下判读。
D、判定
1. 计算B/B0值。用样品或标准液吸光度值(B)除以零标准吸光度值(B0)再乘以100%。
2. 以B/B0值为纵坐标,以标样浓度的对数值为横坐标,做标准半对数曲线。
3. 根据每个样品的B/B0值就可从曲线上读出相对应样品的浓度。
4. 由于样品经过了预先稀释,因此根据标准曲线所得出的样品浓度一定要再乘以其稀释倍数。
E、标准曲线
F、灵敏度
氯霉素试剂检测盒的平均检测下限为 0.05ppb,此浓度之吸光值与阴性标准溶液(0ppb)之吸光值有明显的差异。
G、 特异性
针对以下抗生素进行交叉反应之测试,结果如下:
Chloramphenicol =100%
Chloramphenicol(free base) <0.1%
Gentamycin <0.1%
Tetracycline <0.1%
Penicillin G <0.1%
Sulfamethazine <0.1%
H、再现性
针对氯霉素检测试剂盒精密度测试,重复6次,所得不同浓度标准溶液的吸光值变异系数(%CV)如图2所示,显示氯霉素试剂盒有很高的再现性:
I、回收率
生乳(添加1.0ppb)104~117%
蜂蜜(添加0.3ppb)90~110%
虾及鱼肉(添加0.5ppb)95~110%
鸡肉(添加0.5ppb) 90~120%
血清(添加0.5ppb)100~120%
内脏(添加1.0ppb) 100~120%
饲料(添加2.0ppb)80~110%
氯霉素检测试剂盒
简介
氯霉素(Chloramphenicol)是一种广谱抗生素。由于其具有效果好以及价格低廉等优点,目前已被普遍应用于各类家禽、家畜、水产品及蜂制品的各种传染性疾病的治疗。然而氯霉素有其严重的副作用,它会抑制人体骨髓的造血功能,从而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粒细胞缺乏症。目前,我国已禁止其使用。
我公司采用国内外先进的工艺与技术,研发出氯霉素ELISA检测试剂盒,简化了样品处理方式,使用简便,省时省力省钱,整个操作过程不到90分钟。本产品检测范围广(鸡肉、鱼、虾、蟹、牛奶、血清、肌肉、组织、饲料与蜂蜜等),回收率为80%-120%,灵敏度可达到0.05ppb,是各类企业及各级政府检测机构的理想产品。
简单
1. 样品提取方便快捷。
2. 90分钟得到结果。
3. 只需基本的实验室设备。
4. 操作人员只需最基本的实验知识。
准确
1. 结果重现性高。
2. 精确至0.05ppb。
3. 与其它抗体的交叉反应率极低。
技术支持
我们为用户提供最方便、快捷、周到的服务。
产品规格
包装:每包96孔
灵敏度: 0.05ppb
测试区间:0.05ppb-4.05ppb
检测时间:80分钟(提取后)
储存条件:2-8℃
http://www.practical-bio.com.cn/htm/procts_05.htm
❸ 纳他霉素怎样在油炸糕点中使用(成品含水分)
(Natamycin),也称游霉素(Pimaricin),是一种抗真菌素,具有广谱、双效的抗真菌作用。它既可以抑制各种霉菌、酵母菌的生长,又能抑制真菌毒素的产生。商品纳他霉素含有效成份50%。它很少的量就能抑制致使食品腐败的所有霉菌和酵母菌。纳他霉素对细菌没有抑制作用,因此它不影响酸奶、奶酪、生火腿、干香肠的自然成熟过程。
分 子 式
C33H47NO13
分 子 量
665.75
物理特性
纳他霉素近白色到奶黄色粉末,无臭无味。晶体形式的纳他霉素十分稳定。纳他霉素在水中和多数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很低。在室温下,1升纯水可溶大约50mg,低溶解度的纳他霉素很适合对食物的表面处理。纳他霉素会留在食物表面,因此,它作用在多数霉菌和酵母菌生成的特殊地方,而不影响在一些食品中的发酵基本过程。
化学性质
从结构式可知,纳他霉素是一种多烯物质,四烯基在抗霉菌和酵母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四烯结构也使纳他霉素对氧化物和紫外线比较敏感。
微生物学特性
纳他霉素对于几乎所有的真菌类(霉菌和酵母菌)都有很强的抑制性,但对细菌、病毒或其他微生物无作用。
活性和稳定性
纳他霉素能否发挥其作用,是由使用浓度和在通常条件下其抗菌稳定性决定的。影响其稳定性的因素是:酸度(pH值)、温度、光、氧化物、重金属。
用途
用含纳他霉素(Natamycin)的悬浮液直接添加(喷洒或浸泡)于干酪、制品、糕点、果汁、淹泡制品,有良好的抗霉效果。
储存条件
密封、避光、低于15℃条件下,保质期为二年。
使用卫生标准
1. 美国FDA,§172.155, 2000:用含200~300mg/kg的水溶液浸渍或喷雾于干酪切面。
2. GB2760-2007:干酪、糕点、酱卤肉制品类、熏烧烤肉类、油炸肉类、西式火腿(熏烤、烟熏、蒸煮火腿)类、肉灌肠类、发酵肉制品类蛋黄酱、沙拉酱、果蔬汁(浆)
FAO/WHO联合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规定了人体可无条件接受每天摄入每公斤体重0.3mg的纳他霉素。JECFA/EC也授权通过批准。人体通常摄入量远远低于安全量以下,即使消费量很大的奶酪和香肠也如此。我国卫生部批准使用。参见GB2760-2007及2007、2008增补品种。
❹ 谁有最新的可能违法添加的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最好全一点儿的,感谢!
卫生厅的网站内就有。
为进一步打击在食品生产、流通、餐饮服务中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保障消费者健康,全国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领导小组自2008年以来陆续发布了五批《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为方便查询,现将五批名单汇总发布(见表一、表二)。
表一 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名单
序号 名称 可能添加的食品品种 检测方法
1 吊白块 腐竹、粉丝、面粉、竹笋 GB/T 21126-2007 小麦粉与大米粉及其制品中甲醛次硫酸氢钠含量的测定;卫生部《关于印发面粉、油脂中过氧化苯甲酰测定等检验方法的通知》(卫监发〔2001〕159号)附件2 食品中甲醛次硫酸氢钠的测定方法
2 苏丹红 辣椒粉、含辣椒类的食品(辣椒酱、辣味调味品) GB/T 19681-2005 食品中苏丹红染料的检测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
3 王金黄、块黄 腐皮
4 蛋白精、三聚氰胺 乳及乳制品 GB/T 22388-2008 原料乳与乳制品中三聚氰胺检测方法
GB/T 22400-2008 原料乳中三聚氰胺快速检测液相色谱法
5 硼酸与硼砂 腐竹、肉丸、凉粉、凉皮、面条、饺子皮 无
6 硫氰酸钠 乳及乳制品 无
7 玫瑰红B 调味品 无
8 美术绿 茶叶 无
9 碱性嫩黄 豆制品
10 工业用甲醛 海参、鱿鱼等干水产品、血豆腐 SC/T 3025-2006 水产品中甲醛的测定
11 工业用火碱 海参、鱿鱼等干水产品、生鲜乳 无
12 一氧化碳 金枪鱼、三文鱼 无
13 硫化钠 味精 无
14 工业硫磺 白砂糖、辣椒、蜜饯、银耳、龙眼、胡萝卜、姜等 无
15 工业染料 小米、玉米粉、熟肉制品等 无
16 罂粟壳 火锅底料及小吃类 参照上海市食品药品检验所自建方法
17 革皮水解物 乳与乳制品
含乳饮料 乳与乳制品中动物水解蛋白鉴定-L(-)-羟脯氨酸含量测定(检测方法由中国检验检疫科学院食品安全所提供。该方法仅适应于生鲜乳、纯牛奶、奶粉
联系方式: [email protected])
18 溴酸钾 小麦粉 GB/T 20188-2006 小麦粉中溴酸盐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
19 β-内酰胺酶
(金玉兰酶制剂) 乳与乳制品 液相色谱法(检测方法由中国检验检疫科学院食品安全所提供。
联系方式: [email protected])
20 富马酸二甲酯 糕点 气相色谱法(检测方法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提供
21 废弃食用油脂 食用油脂 无
22 工业用矿物油 陈化大米 无
23 工业明胶 冰淇淋、肉皮冻等 无
24 工业酒精 勾兑假酒 无
25 敌敌畏 火腿、鱼干、咸鱼等制品 GB/T5009.20-2003食品中有机磷农药残留的测定
26 毛发水 酱油等 无
27 工业用乙酸 勾兑食醋 GB/T5009.41-2003食醋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28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类药物(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等) 猪肉、牛羊肉及肝脏等 GB/T22286-2008 动物源性食品中多种β-受体激动剂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29 硝基呋喃类药物 猪肉、禽肉、动物性水产品 GB/T 21311-2007 动物源性食品中硝基呋喃类药物代谢物残留量检测方法,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30 玉米赤霉醇 牛羊肉及肝脏、牛奶 GB/T 21982-2008 动物源食品中玉米赤霉醇、β-玉米赤霉醇、α-玉米赤霉烯醇、β-玉米赤霉烯醇、玉米赤霉酮和赤霉烯酮残留量检测方法,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
31 抗生素残渣 猪肉 无,需要研制动物性食品中测定万古霉素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32 镇静剂 猪肉 参考GB/T 20763-2006 猪肾和肌肉组织中乙酰丙嗪、氯丙嗪、氟哌啶醇、丙酰二甲氨基丙吩噻嗪、甲苯噻嗪、阿扎哌垄阿扎哌醇、咔唑心安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无,需要研制动物性食品中测定安定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33 荧光增白物质 双孢蘑菇、金针菇、白灵菇、面粉 蘑菇样品可通过照射进行定性检测
面粉样品无检测方法
34 工业氯化镁 木耳 无
35 磷化铝 木耳 无
36 馅料原料漂白剂 焙烤食品 无,需要研制馅料原料中二氧化硫脲的测定方法
37 酸性橙Ⅱ 黄鱼、鲍汁、腌卤肉制品、红壳瓜子、辣椒面和豆瓣酱 无,需要研制食品中酸性橙II的测定方法。参照江苏省疾控创建的鲍汁中酸性橙II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说明:水洗方法可作为补充,如果脱色,可怀疑是违法添加了色素)
38 氯霉素 生食水产品、肉制品、猪肠衣、蜂蜜 GB/T 22338-2008 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类药物残留量测定
39 喹诺酮类 麻辣烫类食品 无,需要研制麻辣烫类食品中喹诺酮类抗生素的测定方法
40 水玻璃 面制品 无
41 孔雀石绿 鱼类 GB20361-2006水产品中孔雀石绿和结晶紫残留量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建议研制水产品中孔雀石绿和结晶紫残留量测定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42 乌洛托品 腐竹、米线等 无,需要研制食品中六亚甲基四胺的测定方法
43 五氯酚钠 河蟹 SC/T 3030-2006水产品中五氯苯酚及其钠盐残留量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44 喹乙醇 水产养殖饲料 水产品中喹乙醇代谢物残留量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农业部1077号公告-5-2008);水产品中喹乙醇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法(SC/T 3019-2004)
45 碱性黄 大黄鱼 无
46 磺胺二甲嘧啶 叉烧肉类 GB20759-2006畜禽肉中十六种磺胺类药物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47 敌百虫 腌制食品 GB/T5009.20-2003食品中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的测定
表二 食品中可能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名单
序号 食品品种 可能易滥用的添加剂品种 检测方法
1 渍菜(泡菜等)、葡萄酒 着色剂(胭脂红、柠檬黄、诱惑红、日落黄)等 GB/T 5009.35-2003
食品中合成着色剂的测定
GB/T 5009.141-2003
食品中诱惑红的测定
2 水果冻、蛋白冻类 着色剂、防腐剂、酸度调节剂(己二酸等)
3 腌菜 着色剂 、防腐剂、甜味剂(糖精钠、甜蜜素等)
面点、月饼 乳化剂(蔗糖脂肪酸酯等、乙酰化单甘脂肪酸酯等)、防腐剂、着色剂、甜味剂
面条、饺子皮 面粉处理剂
糕点 膨松剂(硫酸铝钾、硫酸铝铵等)、水分保持剂磷酸盐类(磷酸钙、焦磷酸二氢二钠等)、增稠剂(黄原胶、黄蜀葵胶等)、甜味剂(糖精钠、甜蜜素等) GB/T 5009.182-2003
面制食品中铝的测定
馒头 漂白剂(硫磺)
油条 膨松剂(硫酸铝钾、硫酸铝铵)
肉制品和卤制熟食、腌肉料和嫩肉粉类产品 护色剂(硝酸盐、亚硝酸盐) GB/T 5009.33-2003
食品中亚硝酸盐、硝酸盐的测定
小麦粉 二氧化钛、硫酸铝钾
小麦粉 滑石粉 GB 21913-2008 食品中滑石粉的测定
臭豆腐 硫酸亚铁
乳制品(除干酪外) 山梨酸 GB/T21703-2008
《乳与乳制品中苯甲酸和山梨酸的测定方法》
乳制品(除干酪外) 纳他霉素 参照GB/T 21915-2008《食品中纳他霉素的测定方法》
蔬菜干制品 硫酸铜 无
“酒类”(配制酒除外) 甜蜜素
“酒类” 安塞蜜
面制品和膨化食品 硫酸铝钾、硫酸铝铵
鲜瘦肉 胭脂红 GB/T 5009.35-2003
食品中合成着色剂的测定
大黄鱼、小黄鱼 柠檬黄 GB/T 5009.35-2003
食品中合成着色剂的测定
陈粮、米粉等 焦亚硫酸钠 GB5009.34-2003食品中亚硫酸盐的测定
烤鱼片、冷冻虾、烤虾、鱼干、鱿鱼丝、蟹肉、鱼糜等 亚硫酸钠 GB/T 5009.34-2003 食品中亚硫酸盐的测定
注: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包括超量使用或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
特此公告。
二〇一一年四月十九日
❺ 我国现有食品中的危险品有哪些
表一 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名单
序号 名称 可能添加的食品品种 检测方法
1 吊白块 腐竹、粉丝、面粉、竹笋 GB/T 21126-2007 小麦粉与大米粉及其制品中甲醛次硫酸氢钠含量的测定;卫生部《关于印发面粉、油脂中过氧化苯甲酰测定等检验方法的通知》(卫监发〔2001〕159号)附件2 食品中甲醛次硫酸氢钠的测定方法
2 苏丹红 辣椒粉、含辣椒类的食品(辣椒酱、辣味调味品) GB/T 19681-2005 食品中苏丹红染料的检测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
3 王金黄、块黄 腐皮
4 蛋白精、三聚氰胺 乳及乳制品 GB/T 22388-2008 原料乳与乳制品中三聚氰胺检测方法
GB/T 22400-2008 原料乳中三聚氰胺快速检测液相色谱法
5 硼酸与硼砂 腐竹、肉丸、凉粉、凉皮、面条、饺子皮 无
6 硫氰酸钠 乳及乳制品 无
7 玫瑰红B 调味品 无
8 美术绿 茶叶 无
9 碱性嫩黄 豆制品
10 工业用甲醛 海参、鱿鱼等干水产品、血豆腐 SC/T 3025-2006 水产品中甲醛的测定
11 工业用火碱 海参、鱿鱼等干水产品、生鲜乳 无
12 一氧化碳 金枪鱼、三文鱼 无
13 硫化钠 味精 无
14 工业硫磺 白砂糖、辣椒、蜜饯、银耳、龙眼、胡萝卜、姜等 无
15 工业染料 小米、玉米粉、熟肉制品等 无
16 罂粟壳 火锅底料及小吃类 参照上海市食品药品检验所自建方法
17 革皮水解物 乳与乳制品
含乳饮料 乳与乳制品中动物水解蛋白鉴定-L(-)-羟脯氨酸含量测定(检测方法由中国检验检疫科学院食品安全所提供。该方法仅适应于生鲜乳、纯牛奶、奶粉
联系方式: [email protected])
18 溴酸钾 小麦粉 GB/T 20188-2006 小麦粉中溴酸盐的测定 离子色谱法
19 β-内酰胺酶
(金玉兰酶制剂) 乳与乳制品 液相色谱法(检测方法由中国检验检疫科学院食品安全所提供。
联系方式: [email protected])
20 富马酸二甲酯 糕点 气相色谱法(检测方法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提供
21 废弃食用油脂 食用油脂 无
22 工业用矿物油 陈化大米 无
23 工业明胶 冰淇淋、肉皮冻等 无
24 工业酒精 勾兑假酒 无
25 敌敌畏 火腿、鱼干、咸鱼等制品 GB T5009.20-2003食品中有机磷农药残留的测定
26 毛发水 酱油等 无
27 工业用乙酸 勾兑食醋 GB/T5009.41-2003食醋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
28 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类药物(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等) 猪肉、牛羊肉及肝脏等
GB-T22286-2008 动物源性食品中多种β-受体激动剂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29 硝基呋喃类药物 猪肉、禽肉、动物性水产品 GB/T 21311-2007 动物源性食品中硝基呋喃类药物代谢物残留量检测方法,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30 玉米赤霉醇 牛羊肉及肝脏、牛奶 GB/T 21982-2008 动物源食品中玉米赤霉醇、β-玉米赤霉醇、α-玉米赤霉烯醇、β-玉米赤霉烯醇、玉米赤霉酮和赤霉烯酮残留量检测方法,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
31 抗生素残渣 猪肉 无,需要研制动物性食品中测定万古霉素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32 镇静剂 猪肉 参考GB/T 20763-2006 猪肾和肌肉组织中乙酰丙嗪、氯丙嗪、氟哌啶醇、丙酰二甲氨基丙吩噻嗪、甲苯噻嗪、阿扎哌垄阿扎哌醇、咔唑心安残留量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无,需要研制动物性食品中测定安定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33 荧光增白物质 双孢蘑菇、金针菇、白灵菇、面粉 蘑菇样品可通过照射进行定性检测
面粉样品无检测方法
34 工业氯化镁 木耳 无
35 磷化铝 木耳 无
36 馅料原料漂白剂 焙烤食品 无,需要研制馅料原料中二氧化硫脲的测定方法
37 酸性橙Ⅱ 黄鱼、鲍汁、腌卤肉制品、红壳瓜子、辣椒面和豆瓣酱 无,需要研制食品中酸性橙II的测定方法。参照江苏省疾控创建的鲍汁中酸性橙II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说明:水洗方法可作为补充,如果脱色,可怀疑是违法添加了色素)
38 氯霉素 生食水产品、肉制品、猪肠衣、蜂蜜 GB/T 22338-2008 动物源性食品中氯霉素类药物残留量测定
39 喹诺酮类 麻辣烫类食品 无,需要研制麻辣烫类食品中喹诺酮类抗生素的测定方法
40 水玻璃 面制品 无
41 孔雀石绿 鱼类 GB20361-2006水产品中孔雀石绿和结晶紫残留量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建议研制水产品中孔雀石绿和结晶紫残留量测定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42 乌洛托品 腐竹、米线等 无,需要研制食品中六亚甲基四胺的测定方法
43 五氯酚钠 河蟹 SC/T 3030-2006水产品中五氯苯酚及其钠盐残留量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44 喹乙醇 水产养殖饲料 水产品中喹乙醇代谢物残留量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农业部1077号公告-5-2008);水产品中喹乙醇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法(SC/T 3019-2004)
45 碱性黄 大黄鱼 无
46 磺胺二甲嘧啶 叉烧肉类 GB20759-2006畜禽肉中十六种磺胺类药物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47 敌百虫 腌制食品 GB/T5009.20-2003食品中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的测定
表二 食品中可能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品种名单
序号 食品品种 可能易滥用的添加剂品种 检测方法
1 渍菜(泡菜等)、葡萄酒 着色剂(胭脂红、柠檬黄、诱惑红、日落黄)等 GB/T 5009.35-2003
食品中合成着色剂的测定
GB/T 5009.141-2003
食品中诱惑红的测定
2 水果冻、蛋白冻类 着色剂、防腐剂、酸度调节剂(己二酸等)
3 腌菜 着色剂 、防腐剂、甜味剂(糖精钠、甜蜜素等)
4 面点、月饼 乳化剂(蔗糖脂肪酸酯等、乙酰化单甘脂肪酸酯等)、防腐剂、着色剂、甜味剂
5 面条、饺子皮 面粉处理剂
6 糕点 膨松剂(硫酸铝钾、硫酸铝铵等)、水分保持剂磷酸盐类(磷酸钙、焦磷酸二氢二钠等)、增稠剂(黄原胶、黄蜀葵胶等)、甜味剂(糖精钠、甜蜜素等) GB/T 5009.182-2003
面制食品中铝的测定
7 馒头 漂白剂(硫磺)
8 油条 膨松剂(硫酸铝钾、硫酸铝铵)
9 肉制品和卤制熟食、腌肉料和嫩肉粉类产品 护色剂(硝酸盐、亚硝酸盐) GB/T 5009.33-2003
食品中亚硝酸盐、硝酸盐的测定
10 小麦粉 二氧化钛、硫酸铝钾
11 小麦粉 滑石粉 GB 21913-2008 食品中滑石粉的测定
12 臭豆腐 硫酸亚铁
13 乳制品(除干酪外) 山梨酸 GB/T21703-2008
《乳与乳制品中苯甲酸和山梨酸的测定方法》
14 乳制品(除干酪外) 纳他霉素 参照GB/T 21915-2008《食品中纳他霉素的测定方法》
15 蔬菜干制品 硫酸铜 无
16 “酒类”(配制酒除外) 甜蜜素
17 “酒类” 安塞蜜
18 面制品和膨化食品 硫酸铝钾、硫酸铝铵
19 鲜瘦肉 胭脂红 GB/T 5009.35-2003
食品中合成着色剂的测定
20 大黄鱼、小黄鱼 柠檬黄 GB/T 5009.35-2003
食品中合成着色剂的测定
21 陈粮、米粉等 焦亚硫酸钠 GB5009.34-2003食品中亚硫酸盐的测定
22 烤鱼片、冷冻虾、烤虾、鱼干、鱿鱼丝、蟹肉、鱼糜等 亚硫酸钠 GB/T 5009.34-2003 食品中亚硫酸盐的测定
注: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包括超量使用或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
❻ 如何观察到大米中有超标的黄曲霉素
黄曲霉是一种常见的腐生真菌,大多出现在发霉的粮食、粮食制品以及其他的有机物上,黄曲霉的部分菌株可能会分泌出剧毒物质,也就是黄曲霉素,误食后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那么如何判断食物长黄曲霉呢?
如何判断食物长黄曲霉
1.是否存在霉变
黄曲霉素主要存在于霉变的坚果、豆类、大米等富含油脂与碳水化合物的食品中,如果食物表面出现霉变、皱缩、长毛、发绿、发黄等异常改变时,就提示该食物有可能存在黄曲霉感染的情况。黄曲霉感染后,食物表面可能带有致癌性极强的毒性物质黄曲霉素,并且难以通过高温将其杀死、消除,因此,出现霉变的食物应当及时丢弃,不宜再进行食用。
2.是否出现异味
如果食物出现了苦涩、腥臭、陈旧等异味,也有可能是黄曲霉感染引起的。比如味道发苦的坚果、腥臭的木耳、陈旧的大米等,都有可能是黄曲霉繁殖的温床。黄曲霉大量感染的食物属于强致癌物,长期少量食用后有可能导致肝功能受损,甚至引起肝癌。突然大量摄入黄曲霉素,还有可能导致患者出现食物中毒的症状,比如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继而引起肝硬化、肝炎等疾患,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危害。
3.进行检测分析
判断食物中是否含有黄曲霉素的最准确方法是抽样进行检测分析,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薄层层析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微柱法、酶联免疫吸附法、超光谱法等,不同检测方法的检测速度和检测精度不同,适用于黄曲霉素不同的检测目的和检测要求。
结语:如何判断食物长黄曲霉?主要是通过观察食物是否存在霉变、是否出现异味等方面来进行初步的判断,一旦存在严重的霉变和异味,就不宜再进行食用。还可以将食物送到专业机构进行检测分析,根据检验结果可以得到更为准确的判断。
❼ 纳他霉素国内研究状况如何
纳他霉素是一种由链霉菌发酵产生的高效、广谱抗真菌抗生素,对哺乳动物细胞的毒性极低,可广泛应用于食品防腐保鲜以及抗真菌治疗上。1982年6月,美国药品与食品管理局(FDA)正式批准纳他霉素作为食品防腐剂,是FDA批准在食品中使用的仅有两种生物防腐剂之一(另一种为乳酸链球菌素Nisin)。目前全世界有三十多个国家允许纳他霉素用于乳制品、肉制品、果汁饮料、葡萄酒等的生产和保藏。
与其他抗菌成分相比,纳他霉素对哺乳动物细胞的毒性极低,可以用于治疗一些由真菌引起的疾病。除此之外,由于纳他霉素的溶解度低,可用其对食品的表面进行处理以增加食品保质期却不影响食品的风味和口感。美国CFR编码:ZlcFR172.55,其中纳他霉素的DAI值是0.3mg/kg,根据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 规定,食品中的使用量为10-6数量级。因此,纳他霉素是一种高效、安全的新型生物防腐剂。
现我院开发的纳他霉素发酵生产技术处国内领先水平,5d发酵水平为6g/L,可以工业化生产,现转让生产工艺。
山东省生物药物研究院
联系人:朱先生 0531-81213086
我院其他待转让项目有:
1. 多尼培南原料及粉针剂:化药3.1类,广谱抗生素,抗细菌感染,抗菌谱广、对绝大多数β-内酰胺酶稳定,转让临床批件。
2. 氯法拉滨及注射液、冻干粉针:化药3.1类,用于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急性髓性白血病,是目前唯一可以特异性用于儿童白血病的化疗药,转让临床批件。
3. 伊立替康粉针剂及原料:化药6类,为治疗晚期大肠癌患者的推荐用药,可单独或联合用药;对于其他临床常用药治疗失败的患者也有一定的疗效,待报生产,转让新药技术。
4. 替加环素冻干粉针及原料:化药3.1类,广谱抗生素,治疗成人腹内感染和复杂皮肤及其软组织感染,具有抗耐药菌、抗菌谱广,副作用小的优点,转让临床批件。
5. 美替洛尔眼用即型凝胶:化药5类,国内独家研制,专利技术,治疗青光眼,已报SFDA,转让临床批件。
6. 萘林那敏鼻用凝胶:国内独家研制,治疗各种鼻炎,已获临床批件,转让临床批件。
7. 盐酸左氧氟沙星滴耳液:化药2类,国内独家研制,治疗中耳炎疗效显着。临床前研究已完成,转让临床批件。
8. 氟曲马唑乳膏及原料:化药3.1类,国内独家研制,治疗浅表真菌感染,已获临床批件,转让临床批件。
9. 硝酸布康唑阴道乳膏、泡腾片及原料:化药3.1类,治疗阴道念珠菌感染,疗效显着,剂型新颖,临床前研究已完成,转让临床批件。
10. 复方色甘酸钠喷鼻剂:化药3.2类,治疗鼻炎,已完成临床试验,转让生产批件。
11. 胍氨托美丁片及原料:化药3.1类,非甾体抗炎药,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关节外风湿病和手术后疼痛,已获临床批件,转让临床批件。
12. 眼用即型凝胶(在位凝胶):最新剂型,独家专利,技术平台,研制产品包括酒石酸溴莫尼定眼用即型凝胶、盐酸左氧氟沙星眼用即型凝胶、美替洛尔眼用即型凝胶等。
13. 复方庆大霉素滴眼液、眼膏:原化药四类,国内独家研制,治疗眼部细菌感染,已完成临床试验,转让生产批件。
14. 扎托布洛芬片、胶囊、原料:化药3.1类,治疗慢性风湿性关节炎、变形性关节炎、腰痛症、肩关节周围炎、颈肩腕综合征以及手术后、外伤后以及拔牙后的消炎镇痛。其作用强于吲哚美辛、双氯芬酸、布洛芬、氨基比林等同类药。转让临床批件。
15. 心络通片:中药6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气虚血瘀证,专利产品,Ш期临床试验结束,转让生产批件。
16. 小儿咽扁胶囊:中药8类,治疗肺实热引起的咽喉肿痛、口舌糜烂等,已获临床批件,转让临床批件。
17. 小儿咽扁口服液:中药8类,治疗肺实热引起的咽喉肿痛、口舌糜烂等,已获临床批件,转让临床批件。
18. 脑脉欣颗粒:中药6类,治疗脑缺血,脑栓塞,脑血栓等,专利产品,Ⅲ临床试验结束,转让生产批件。
19. 前列疏清颗粒:中药6类,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及前列腺增生,专利产品,已获临床批件,转让临床批件。
20. 欣梦颗粒:中药6类,治疗失眠,专利产品,已获临床批件,转让临床批件。
21. 侧近盏总黄酮口腔贴片:中药5类,治疗口腔溃疡,专利产品,已报SFDA,转让临床批件。
22. 乳香通痹片:中药5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专利产品,已获临床批件,转让临床批件。
23.黄原胶:黄原胶是世界上生产规模最大,用途最广的微生物多糖,可应用于食品工业、石油工业、材料工业、纺织行业、油漆行业等多种行业。我院开发的黄原胶生产技术,48h发酵水平为29g/L,技术指标达到了国内同类产品指标,现转让生产工艺。
24.结冷胶:结冷胶是近年来最有发展前景的微生物多糖之一,作为乳化剂、悬浮剂、增稠剂、稳定剂,胶凝剂、组织培养基、成膜剂和润滑剂等广泛用于食品、饮料、化妆品、洗涤剂、陶瓷、石油开采、化工涂料等多种行业。其特点:1、用量低;2、热稳定性和耐酸性;3、优越的呈味性;4、极高的凝胶透明度;5、弹性和硬度的可调性;6、良好的配伍性。我院开发的结冷胶生产技术,48-72h发酵水平为粗胶10-12g/L、澄清胶5-6g/L,技术指标达到了国内同类产品指标,现转让生产工艺。
25.纳他霉素:纳他霉素(Natamycin)是一种重要的多烯类抗菌素,能有效地抑制酵母菌和霉菌的生长,阻止丝状真菌中黄曲霉毒素的形成,也可以治疗由真菌引起的疾病。由于纳他霉素的溶解度低,用其对食品表面进行处理以增加食品的保质期不会影响食品的风味和口感。目前,纳他霉素作为一种天然的食品防腐剂已被批准应用于某些乳制品、肉类、水果、饮料等许多食品工业中。我院开发的纳他霉素发酵生产技术处国内领先水平,5d发酵水平为6g/L,可以工业化生产,现转让生产工艺。
26.普鲁兰糖:水溶性黏多糖,广泛用于食品工业、医药工业及石油、建材工业中,我们的产量及底物转化率与日本林原公司相当,48h发酵水平为60g/L,具有先进的纯化工艺,已经实现工业化生产。转让生产工艺。
27.低分子普鲁兰糖:进一步开发研究的普鲁兰糖生产工艺,专门生产分子量在5万以下的普鲁兰糖,适用于特殊用途。现转让生产工艺。
28.壳寡糖:壳寡糖是由β-1,4-糖苷键连接的2-氨基葡萄糖组成的聚合度为2-20的寡糖,其中聚合度为6-8的壳寡糖具有良好的抗菌、增强免疫力,抗肿瘤活性等功能。我院开发的生产工艺可制备含聚合度为6-8糖的白色粉末状壳寡糖,水溶性良好,颜色及内在质量达到或超过韩国产品,现转让生产工艺。
29.低聚木糖:低聚木糖是由2-8个木糖以β-1,4-糖苷键连接而成的功能性低聚糖,是一种性能优越的双歧因子,具有独特的酸稳定性和难发酵性、很难被人体消化酶系统所分解,对生物体内的双歧杆菌具有高选择增殖效果。可作为食品添加剂广泛应用于药品、保健食品、饮料、糖果、糕点、冰淇淋、奶粉、乳制品、调味品和饲料等。现已利用高温酶工业化生产70糖浆、70糖粉、95糖粉、95糖浆等多种不同系列。产品质量可达到国内最高水平,转让生产工艺。
30.表皮生长因子:人表皮生长因子是一种促进表皮生长的多肽,可用于角膜移植、烧伤、创伤等的治疗。人表皮生长因子一般用基因工程菌生产。本院已获得了一株基因工程的大肠杆菌,可用于人表皮生长因子的生产。产物表达量高且分泌到胞外,分离提纯比较容易,经检测,产物具有天然构象,生物活性高,副反应小,比活性单位≥5×105IU/mg,纯度≥95%。现转让生产工艺。
❽ GB2760中纳他霉素能在月饼生产中使用吗
可以使用,但有限量要求。
根据现行国标《GB 2760-201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纳他霉素可以使用在糕点中,而月饼属于糕点的一种,用法为“表面使用,混悬液喷雾或浸
泡,残留量<10mg/kg”。详见下图:
❾ 纳他霉素的安全性
1. ADI (Acceptable Daily Intakes) 0 ~ 0.3mg/kg (FAO/WHO, 1994)
2. Safe to apply on food (FDA, §172.155, 1994)
3. LD50 2.73g/kg (experiment with matured male mouse)
1982年6月,美国FDA正式批准纳他霉素可以用作食品防腐剂。1996年,中国食品添加剂标准化学技术委员会正式批准纳他霉素可作为食品防腐剂。FAO/WHO联合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规定了人体可无条件接受每天摄入每公斤体重0.3mg的纳他霉素。JECFA/EC也授权通过批准。人体通常摄入量远远低于安全量以下,即使消费量很大的奶酪和香肠也如此 。
我国国标GB2760规定了那他霉素的适用范围和用量:奶酪、肉制品、肉汤、西式火腿、广式月饼、糕点表面等,用200-300mg/kg悬浮液喷雾或浸泡。残留量应小于10mg/kg 。
❿ 如何检验食品中的防腐剂
食品中防腐剂有苯甲酸钠、山梨酸钾、脱氢乙酸钠、 丙酸钙、双乙酸钠、乳酸钠、对羟基苯甲酸丙酯、乳酸链球菌素、过氧化氢等
防腐剂是用于保持食品原有品质和营养价值为目的食品添加剂,它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防止食品腐败变质而延长保质期。防腐剂的防腐原理,大致有如下3种:一是干扰微生物的酶系,破坏其正常的新陈代谢,抑制酶的活性。二是使微生物的蛋白质凝固和变性,干扰其生存和繁殖。三是改变细胞浆膜的渗透性,抑制其体内的酶类和代谢产物产物的排除,导致其失活。
谈到防腐剂,人们往往认为有害,其实在安全使用范围内,对人体是无毒副作用的。我国防腐剂使用有严格的规定,防腐剂应符合以下标准:1.合理使用对人体无害;2.不影响消化道菌群;3.在消化道内可降解为食物的正常成分;4.不影响药物抗菌素的使用;5.对食品热处理时不产生有害成分。我国到目前为止已批准了32种使用的食物防腐剂,其中最常用的有苯甲酸钠、山梨酸钾等。苯甲酸钠的毒性比山梨酸钾强,而且在相同的酸度值下抑菌效力仅为山梨酸的1/3,因此许多国家逐渐用山梨酸钾。但因苯甲酸钠价格低廉,在我国仍普遍使用,主要用于碳酸饮料和果汁饮料。山梨酸钾抗菌力强,毒性小,可参与人体的正常代谢,转化为CO2和水。从防腐剂的发展趋势上看,以生物发酵而成的生物防腐剂,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以下简单介绍我国常用防腐剂的产品性能、防腐机理和使用范围等。
1, 苯甲酸及其盐类,白色颗粒或结晶粉末,无臭或略带安息香的气味。防腐机理:苯甲酸钠亲油性大,易穿透细胞膜进入细胞体内,干扰细胞膜的通透性,抑制细胞膜对氨基酸的吸收,并抑制细胞的呼吸酶系的活性,从而达到防腐的目的。其防腐最佳PH为2.5—4.0,在PH5.0以上的产品中,杀菌效果不是很理想。因为其安全性只相当于山梨酸钾的1/40,日本已全面取缔其在食品中的应用。
2,山梨酸及其盐类,白色结晶粉末或微黄色结晶粉末或鳞片状。山梨酸钾为酸性防腐剂,具有较高的抗菌性能,抑制霉菌的生长繁殖,其主要是通过抑制微生物体内的脱氢酶系统,从而达到抑制微生物和起到防腐的作用。对细菌、霉菌、酵母菌均有抑制作用。防腐效果明显高于苯甲酸类,是苯甲酸盐的5-10倍。产品毒性低,相当于食盐的一半。其防腐效果随PH的升高而减弱,PH=3时防腐效果最佳。PH值达到6时仍有抑菌能力,但最低浓度不能低于0.2%。毒性比尼泊金酯还要小。在我国可用于酱油、醋、面酱类,饮料、果酱类等中。
3,脱氢乙酸及钠盐类,脱氢乙酸及其钠盐均为白色或浅黄色结晶状粉末,对光和热稳定,在水溶液中降解为醋酸,对人体无毒。是一种广谱型防腐剂,对食品中的细菌、霉菌、酵母菌有着较强抑制作用。广泛用于肉类、鱼类、蔬菜、水果、饮料类、糕点类等的防腐保鲜。
4,尼泊金酯类(即对羟基苯甲酸酯类),产品有对羟基苯甲酸甲酯、乙酯、丙酯、丁酯等。其中对羟基苯甲酸丁酯防腐效果最好。我国主要使用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和丙酯。日本使用最多的是对羟基苯甲酸丁酯。尼泊金酯类防腐机理是:破坏微生物的细胞膜,使细胞内的蛋白质变性,并能抑制细胞的呼吸酶系的活性。尼泊金酯的抗菌活性成分主要是分子态起作用,由于其分子中内的羟基已被酯化,不再电离,PH值为8时仍有60%的分子存在。因此尼泊金酯在PH4—8时的范围内均有良好的效果。不随PH值的变化而变化,性能稳定且毒性低于苯甲酸。是一种广谱型防腐剂。
由于尼泊金酯类难溶于水,所以使用时先溶于乙醇中。为更好地发挥防腐剂作用,最好将两种以上的该酯类混合使用。对羟基苯甲酸乙酯一般用于水果饮料中,对羟基苯甲酸丙酯一般用于水果饮料中。
5,双乙酸钠是一种常用于酱菜类的防腐剂,安全、无毒,有很好的防腐效果,在人体内最终分解产物为水和二氧化碳。对黑根菌、黄曲霉、李斯特菌等抑制效果明显。在酱菜类中用0.2%的双乙酸钠和0.1%的山梨酸钾复配使用在酱菜产品中,有很好的保鲜效果.
6,丙酸钙,白色结晶性颗粒或粉末,无臭或略带轻微丙酸气味,对光和热稳定,易溶于水.丙酸是人体内氨基酸和脂肪酸氧化的产物,所以丙酸钙是一种安全性很好的防腐剂.ADI(每日人体每公斤允许摄入量)不作限制规定.对霉菌有抑制作用,对细菌抑制作用小,对酵母无作用,常用于面制品发酵及奶酪制品防霉等.
7, 乳酸钠,产品为无色或微黄色透明液体,无异味,略有咸苦味,混溶于水、乙醇、甘油。一般浓度为60%-80%,60%的浓度最大使用限量为30g/KG.乳酸钠是一种新型的防腐保鲜剂,主要应用到肉、禽类制品中,对肉食品细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如大肠杆菌、肉毒梭菌、李斯特菌等。通过对食品致病菌的抑制,从而增强食品的安全。增强和改善肉的风味,延长货架期。乳酸钠在原料肉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且对水分有良好的吸附性,从而有效地防止原料肉脱水,达到保鲜、保润作用。主要适用于烤肉、火腿、香肠、鸡鸭禽类制品和酱卤制品等。在肉制品中保鲜的参考配方:乳酸钠:2%,脱氢醋酸钠0.2%。
二,生物食品防腐剂
我国生产生物防腐剂是由乳酸链球菌素开始的,已有十年的历史。十年来,在生物防腐剂的研究、生产、应用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GB2760规定可以使用的有乳酸链球菌素和纳他霉素,从2006年开始发展聚赖氨酸(现已有四家企业提供),有关申请聚赖氨酸进入GB2760的工作正在进行,相信不久会投入市场。此外还有声称是生物防腐剂,其实是复合制剂的产品在市场销售。
1,乳酸链球菌素是由多种氨基酸组成的多肽类化合物,可作为营养物质被人体吸收利用。能有效抑杀革兰氏阳性细菌,尤其对细菌的芽孢有很好抑制效果。能有效抑制肉毒梭状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嗜热脂肪芽孢杆菌等引起的食品腐败。一般对霉菌、酵母菌和革兰氏阴性细菌是无效的。对细菌的抗菌机理有:可以抑制细胞壁中肽聚糖的生物合成。最适活性PH值为3,在碱性条件下溶解度很小,稳定性也差,因此对碱性食品的防腐保鲜效果不显着。
2,纳他霉素(又称霉克)
纳他霉素是一种天然、广谱、高效安全的酵母菌及霉菌等丝状真菌抑制剂,她不仅能够抑制真菌,还能防止真菌毒素的产生。纳他霉素对人体无害,很难被人体消化道吸收,而且微生物很难对其产生抗性,同时因为其溶解度很低等特点,通常用于食品的表面防腐。纳他霉素是目前国际上唯一的抗真菌微生物防腐剂。97年我国卫生部正式批准纳他霉素作为食品防腐剂。目前该产品已经在50多个国家得到广泛使用。主要应用于乳制品、肉制品、发酵酒、饮料等食品的生产和保藏。
3,聚赖氨酸,它是由链霉素产生的一种具有抑菌功效的多肽,进入人体后可以完全被消化吸收,不但没有任何毒副作用,而且可以作为一种赖氨酸的来源。它具有抑菌谱广、水溶性好、安全性、抑菌范围广等特点。赖氨酸发酵液对多种菌有抑制作用。其中作用明显的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红酵母。同时聚赖氨酸也具有一定的抗噬菌体的能力。它能吸附到细胞膜上,破坏微生物的细胞膜结构,引起细胞的物质、能量和信息传递中断,并导致胞内溶酶体膜破裂而诱导微生物产生自溶作用,最终导致细胞死亡。聚赖氨酸的应用处于研发阶段,在食品方面目前尚未列入使用卫生标准。
三,食品防腐剂种类与使用范围
食品防腐剂种类
使用范围
苯甲酸及盐
碳酸饮料、低盐酱菜、蜜饯、葡萄酒、果酒、软糖、酱油、食醋、果酱、果汁饮料、食品工业用桶装浓果蔬汁.
山梨酸钾
除同上外,还有鱼、肉、蛋、禽类制品、果蔬保鲜、胶原蛋白肠衣、果冻、乳酸菌饮料、糕点、馅、面包、月饼等.
脱氢乙酸钠
腐竹、酱菜、原汁桔浆.
对羟基苯甲酸丙酯
果蔬保鲜、果汁饮料、果酱,糕点陷、蛋黄陷、碳酸饮料、食醋、酱油
丙酸钙
生湿面制品(切面、馄饨皮)、面包、食醋、酱油、糕点、豆制食品.
双乙酸钠
各种酱菜、面粉和面团中。
乳酸钠
烤肉、火腿、香肠、鸡鸭类产品和酱卤制品等。
乳酸链球菌素
罐头食品、植物蛋白饮料、乳制品、肉制品等.
纳他霉素
奶酪、肉制品、葡萄酒、果汁饮料、茶饮料等。
过氧化氢
生牛乳保鲜,袋装豆腐干.
四,如何正确使用食品防腐剂
添加食品防腐剂。首先必须严格按照食品卫生法规定的使用剂量和使用范围来使用,对人体无毒害为前提。同时,为使食品防腐剂达到最佳使用效果必须注意影响防腐剂使用的各种因素,在实践中灵活应用。
1, PH值与水的活度。在水中,某些防腐剂是处于电离平衡状态。如酸型防腐剂,其发挥防腐作用的微粒,主要靠未电离的酸的作用,这类防腐剂在PH值低时使用效果好。
水的活度高,有利于细菌和霉菌的生长。一般细菌生存的水的活度在0.9以上,一般霉菌在0.7以下。降低水的活度有利于防腐剂防腐效果的发挥。在水中加入电解质,或加入其它可溶性物质,当达到一定的浓度时,可以降低水的活度,对防腐剂起到增效作用。
2, 防腐剂的配合使用。各种防腐剂都有一定的作用范围,没有一种防腐剂能够抑制一切腐败性微生物,而且许多微生物还可能产生抗药性。所以应将不同作用范围的防腐剂配合使用。防腐剂配合使用,可能有三个效应,一个是增效或协同效应;一个是增加或相加效应;还有一个是对抗效应。一般是同类型防腐剂配合使用。如酸性防腐剂与其盐,同种酸的几种酯配合使用。将具有长效作用的防腐剂与作用迅速但耐久性的防腐剂配合使用,也能增强防腐剂的效果。金属盐中有些对防腐剂有抗拒作用。如氧化钙能轻微地削弱山梨酸、苯甲酸的抗菌效果。
3,防腐剂的使用时间
同种防腐剂因加入场合和时间不同,效果可能不同。一定要首先保证食品本身处于良好的卫生条件下,并将防腐剂的加入时间放在细菌的诱导期。如果细菌的增殖进入对数期,则防腐剂的效果就不好。防腐剂一般要早加入,加入得早,效果好,用量也少。食品染菌情况越严重,则防腐剂效果越差,如果食品已经变质,任何防腐剂也不可逆转。
4,食品的原料和成分的影响。防腐剂的作用受食品的原料和成分的影响。如食品中的香味剂、调味剂、乳化剂等具有抗菌作用。食盐、糖类、乙醇可以降低水的活度。食品中的某些成分与防腐剂起反应,可能使防腐剂部分或全部失效。也会被食品中微生物分解,山梨酸能被乳酸菌还原为山梨糖醇,可成为其碳源。
我国防腐剂发展已经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现在已成为苯甲酸钠的生产和消费大国,其中山梨酸钾的产量占世界消费量的40%。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身体健康的关注,伴随着食品工程技术的向前发展,食品行业在市场的推动下积极地向着“绿色”、“天然”的方向发展。天然、安全、高效的功能型食品防腐剂的开发和应用将成为未来开发的热点。
这些东西有的是有害的,有的是无害的,要检查得专业的人员才能检查出来,一般是很难检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