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是实用主义
如果楼主问的是通俗意义上的实用主义,那么上面的朋友已经解答了,如果问的是在美国开创的一种哲学流派,请参考下面的内容:
实用主义是在美国土壤上生长的一个哲学流派,它于十九世纪
七十年代在美国露头。1871-1874年间在哈佛大学进行活动的“形而上学俱乐部”被认为是美国第一个实用主义组织。俱乐部的主持人 是后来被认为是实用主义创始人的皮尔士,参加者有哲学家、心理学家赖特(C.Wright 1830-1875年)、律师霍尔姆斯(O.W.Holmes 1841-1935年)、历史学家费斯克(J.Fiske 1842-1901年)以及后来成为实用主义
最大代表之一的詹姆士等人。他们各在自己专攻的领域表述了实用主义的一些基本思想。到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通过詹姆士以及美国实用主义另一个最大代表杜威等人的活动,实用主义发展成为在美国影响最大的哲学流派。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以前,实用主义在美国哲学中一直占有主导地位,甚至被视为美国的半官方哲学。在其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实用主义也有流传。例如在英国出现过以席(F.C.S.Schiler 1864-1937年)为代表的实用主义运动。席勒为了强调哲学以人的利益为中心,于是将实用主义改称为人本主义。实用主义的根本纲领是:把确定信念作为出发点,把采取行动当作主要手段,把获得实际效果当作最高目的。实用主义者英文原名是Pragmatism,源出希腊文πρανμα,意思即是行为、行动。而实用主义者对行为、行动的解释,完全贯彻了资产阶级利己主义世界观的精神,即只管行动是否能给个人或集团带来某种实际的利益和报酬,而不问这种行动是否合乎客观实际,合乎原则。也就是只管直接的效用、利益,不管是非对错。有用即是真理,无用即为谬误。
实用主义的特点在于,把实证主义功利化,强调“生活”、“行动”和“效果”,它把“经验”和“实在”归结为“行动的效果”,把“知识”归结为“行动的工具”,把“真理”归结为“有用”、“效用”、或“行动的成功”。实用主义的要义体现在皮尔士所表述的这一观点中:认识的任务,不是反映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而是认识行动的效果,从而为行动提供信念(“思维的唯一职能在于确立信念”)。
二次大战后实用主义的代表人物胡克和刘易斯,他们两个分别代表了实用主义演化的两个不同方向:前者发展了实用主义哲学的反马克思主义内容;后者则把它引进逻辑学领域,促进了实用主义与逻辑实证主义的合流。
代表人物:美国的杜威。
2. 实用主义者是什么
实用主义者有两个重要特点:一是功利主义。它以实际效果解决一切哲学认识问题的准则。实用主义注重实践,没有功利效果,也就无所谓理论的真假好坏。实用主义从来不在字面上解决问题,它要求面向事实和将来。
“实用主义”往往表现为机会主义。它一般不去探索“远离现实”的理论,心态浮躁,不愿意对事物和现象进行反复的实验、验证,更不愿意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和繁琐的论证,不愿意探索客观的、相对独立于个人意志之外的规律,更不愿意对现实的社会进行批判。
扩展资料
实用主义者忠于事实,没有反对神学的观点,如果神学的某些观念证明对具体的生活确有价值,即承认它是真实的。将哲学从抽象的辩论上,降格到更个性主义的地方,仍然可以保留宗教信仰。承认达尔文,又承认宗教,也不承认是二元论的,即既唯物,又唯心,也是多元论的。
实用主义的主要论点:
知识是控制现实的工具,现实是可以改变的;实际经验是最重要的,原则和推理是次要的;
信仰和观念是否真实在于它们是否能带来实际效果;真理是思想的有成就的活动;理论只是对行为结果的假定总结,它是一种工具,是否有价值取决于是否能使行动成功。
人对现实的解释,完全取决于现实对他的利益有什么效果;行动优于教条,经验优于僵化的原则;
概念的意义来自其结果,真理的意义来自于应证。
实用主义的特点在于,把实证主义功利化,强调生活、行动和效果,经验和实在归结为行动的效果,知识归结为行动的工具,真理归结为有用、效用、或行动的成功。实用主义的要义体现在皮尔士所表述的这一观点中:认识的任务,是认识行动的效果,从而为行动提供信念(思维的唯一职能在于确立信念)。
3. 为什么信任实用主义
实用主义Pragmatism是从希腊词πραγμα派生出来的。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的现代哲学派别,在20世纪的美国成为一种主流思潮。对法律政治教育社会宗教和艺术的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实用主义指出,当代h哲学划分为两种主要分歧,一种是非理性主义者,也是唯心的、柔性重感情的、理智的、乐观的、有宗教信仰和相信意志自由的;另一种是经验主义者,也是唯物的、刚性不动感情的、凭感觉的、悲观的、无宗教信仰和相信因果关系的。实用主义则是要在上述两者之间找出一条中间道路来,它是经验主义思想方法与人类的比较具有宗教性需要的适当的调和者。
实用主义哲学的形成,有其深刻的思想渊源。美国实用主义的奠基人詹姆士承认实用主义是“一些旧思想方法的新名称”。实用主义的思想来源可以追溯到古典西方哲学中贝克莱、休谟和康德的经验主义。对实用主义发生直接影响的是孔德的实证主义,马赫的经验批判主义,叔本华的意志主义和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如果说实用主义强调经验行为中的经验理论主要来自实证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那么,实用主义经验行为中的行为理论主要来自意志主义和生命哲学。实用主义哲学吸取了进化论、实验生理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
实用主义哲学的形成,有其自然科学根据和社会历史原因。实用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都出生于美国,它的活动中心也一直在美国。美国建国的历史较短,它没有传统的政治和思想体系的束缚,自由、平等的意识最为突出,而隐藏在这些意识后面的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也表现得最透彻、最直接。美国人民可以自由放任地去争取个人的发展,追逐个人的利益和功用。这种情况使得美国哲学的主要任务是直接论证利己主义的合理性。实用主义是美国人精神面貌和行为方式的写照。
【实用主义的论点】
1.强调知识是控制现实的工具,现实是可以改变的;
2.强调实际经验是最重要的,原则和推理是次要的;
3.信仰和观念是否真实在于它们是否能带来实际效果;
4.真理是思想的有成就的活动;
5.理论只是对行为结果的假定总结,它是一种工具,也是否有价值取决于是否能使行动成功;
6.人对现实的解释,完全取决于现实对他的利益有什么效果。
【实用主义的方法论】
实用主义首先是一种方法,实用主义方法不是去看最先的事物、原则、范畴,和假定是必需的的东西;而是去看最后的事物、收获、效果和事实。詹姆士把实用主义当作一种确定人们行为态度的方法。他指出,实用主义要抛弃职业哲学家的许多积习,即不能象过去的哲学家那样,去追求原始的东西、抽象的绝对的原则和封闭的理论体系。
实用主义方法论有两个重要特点:一是功利主义。实用主义以实际效果解决一切哲学认识问题的准则。实用主义是注重实践的,而它的实践必须是功利主义的。没有功利效果,也就无所谓理论的真假好坏。实用主义从来不在字面上解决问题,它要求面向事实和将来。二是唯名主义。实用主义方法论和经验主义唯名论有共同一致的方面。它不把世界当作系统一规律支配的有联系的统一整体,而认为世界中只存在个别的、特殊的东西。它认为一元论哲学导致固定的教条主义态度,而多元论哲学将为偶然性、自由选择和新奇的事物留有余地。人们对外在客体的每一个认识都是独特的具体的,因此,可以充许对于同一事物作各种不同的解释。
4. 实用主义是怎么产生的
实用主义是从希腊词πραγμα(行动)派生出来的。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的现代哲学派别,在20世纪的美国成为一种主流思潮。对法律、政治、教育、社会、宗教和艺术的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同名图书《实用主义》是一本决定美国人行动准则的书,它是美国的半官方哲学。实用主义是在美国土壤上生长的一个哲学流派,它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在美国露头。1871-1874年间在哈佛大学进行活动的"形而上学俱乐部"被认为是美国第一个实用主义组织。俱乐部的主持人是后来被认为是实用主义创始人的皮尔士,参加者有哲学家、心理学家赖特(C.Wright1830-1875年)、律师霍尔姆斯(O.W.Holmes1841-1935年)、历史学家费斯克(J.Fiske1842-1901年)以及后来成为实用主义最大代表之一的詹姆士等人。他们各在自己专攻的领域表述了实用主义的一些基本思想。到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通过詹姆士以及美国实用主义另一位代表人物杜威等人的活动,实用主义发展成为在美国影响最大的哲学流派。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以前,实用主义在美国哲学中一直占有主导地位,甚至被视为美国的半官方哲学。在其他西方国家,实用主义也有流传,例如在英国出现过以席勒(F.C.S.Schiler1864-1937年)为代表的实用主义运动。席勒为了强调哲学以人的利益为中心,于是将实用主义改称为人本主义。实用主义的根本纲领是把确定信念作为出发点,把采取行动当作主要手段,把获得实际效果当作最高目的。实用主义者英文原名是Pragmatism,源出希腊文πρανμα,意思即是行为、行动。而实用主义者对行为、行动的解释,关注行动是否能带来某种实际的效果,也就是关注直接的效用、利益,有用即是真理,无用即为谬误。
5. 《实用主义》里关实用主义是一种关于真理的理论内容是什么
在詹姆士那里,实用主义除了作为一种方法之外,更重要的它不是一种真理理论。他的真理观是:①真理是有效用的工具;②是对观念符合实在的独特理解;③真理是一个过程;④真理需要有一种“信用制度”。
6. 《实用主义》中的实用主义的方法论是一种什么观点
实用主义的方法论。詹姆士指出:“实用主义的范围是这样的——首先是一种方法,其次是关于真理是什么的发生论。”他说“实用主义不代表任何特别的结果,它不过是一种方法。”实用主义方法的功用,首先在于解决形而上学的争端。简言之,实用主义对于形而上学的抽象原则不感兴趣;一切从实际效果出发,从事实出发,这才是实用主义的方法论。
7. 什么叫"批判思辩理性主义"批判思辩理性主义与功利主义,实证主义,实用主义有什么关系望高人解答!
思辩理性——黑格尔的理性观
康德虽然在经验理性论和天赋理性论都面临绝境以哥白尼式的哲学革命挽救了西方古典性主义的生命,但又以他理性的先验幻相使西方古典理性主义遭致新的困厄。在康德之后,费希特举起了康德的旗帜,希图重新救活西方古典理性主义。这场批判运动最终延续到黑格尔。在黑格尔那里西方古典理性主义完成了它的历史大综合,产生了这种理性主义最后一种包罗万象的形态——思辨理性论。
黑格尔认为康德的批判理性之所以使理性重新陷入困境原因在于康德割裂的理性与现实的关系,使理性与现实处于不可调和的冲突与分裂之中。康德认为人类的理性只能认识和把握存在的现象而不能认识和把握存在的本质,这就把现象和本质对立起来,认识论和本体论对立起来,造成理性和现实的冲突,思维此岸不能达到自在之物的彼岸,自在之物对人说来始终是一个永恒的谜,不可知的黑洞。黑格尔认为,康德之所以产生这种哲学的错误在于他没有最深刻的发掘人类思维功能的内在统一性,只留在思维的较低阶段——知性领域。没有上升到把握全部现实的思辨理性。黑格尔的思辨理性则力求在最深的层次上把握全部现实的内在统一性,他说:“哲学的最高目的就在于确府思想与经验的一致,并达到自觉的理性与存在事物中的理性的和解”(《小罗辑》,第43页)。为了达到理性与现实的和解,必须思辨地考察理性,康德认为理性在认识世界本质时产生矛盾,陷入二律背反,是理性自身具有的“先验幻相”,这说明世界的本质,一切事物的最高统一是不能被理性把握的,得出了不可知的结论,黑格尔的思辨理性则认为理性在认识世界时陷入矛盾正表明理性把握了世界的本质,“思辨的思维在于思维把握住矛盾并在矛盾中把握住自身”(《逻辑学》下卷,第7页)。因此只有思辨理性立足于“从对立面的统一中把握对立面”才能使思维把握全部现实,从而克服康德哲学中“现象”与“自在之物”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黑格尔指出“康德只走到半路停住,因为他只理解到现象的主观意义,于现象之外去坚持着一个抓本质,认识所不能达到的物自身。殊不知直接的对象世界之所以只能是现象,是由于它自己的本性有以使然,当我们认识了现象时,我们因而同时即认识了本质,因为本质并不存留在现象之后或现象之外”(《小逻辑》,第276页)。克服现象与本质的分裂,使它们在对立统一中得到理解是黑格尔批判康德的突破口,可以说黑格尔在批判康德的所有形而上学命题时都发挥了深刻的思辨精神,阐明了他的辩证法。辩证法使黑格尔全面而深刻地揭示了思维的能动性和它内在的统一功能,这种统一功能所各种知识吸收入理性的形式之中,使黑格尔在西方哲学史上建构了一个庞大的思辨理性体系。这个思辨理性体系以思维和存在的统一为轴心把哲学本体论和认识论结合起来,达到了本体论、认识论和逻辑学三者的同一。为了达到这种同一,黑格尔运用了逻辑与历史一致的哲学方法把西方古典理性主义的优秀成果全部融合在自己的哲学体系之中,使西方古典理性主义归结为纯粹思想,即世界理性的逻辑运动,而世界历史也就是一部理性的历史。
但是,黑格尔这一切思维操作都是立足于唯心论的基础之上的,他在批判康德时一方面宏所了理性思维的辩证功能,另一方面又把理性思维的能力片面吹胀、膨涨,抬到包罗一切的绝对境地。在他的思辨理性体系中,他企图把历史上一切哲学派别唯心主义化,化成完全脱离物质的观念。甚至有感性肉体的人在黑格尔哲学体系中也变成了纯粹精神的东西,马克思曾一针见血地指出黑格尔的思辨理性是一种“无人身的理性”。这种思辨理性体系虽然一方面宣称把全部现实包溶于自身之内,但在最终意义上却远离了现实,变成了一种空中楼阁,虚无飘渺的云烟。虽然黑格尔哲学完成了西方古典理性主义的大综合,但由于它那不良人间烟火的醉熏熏的思辨又必然敲响西方古典理性主义的晚钟,恩格斯在《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中说:“一般讲,哲学是由黑格尔完成了:一方面,因为他的哲学体系用是集以往的哲学全部发展之大成;另方面,因为他本人——虽然是不自觉地——给我们指出了一条走出体系的迷宫而达到真正切实认识世界的途径”。
功利主义英文为utilitarianism,又译为功用主义或乐利主义,是一种以实际功效或利益作为道德标准的伦理学说。它产生于近代英国,是伴随着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而形成和发展的。该学说最早萌芽于培根和霍布斯的伦理学说中,18世纪的哈里森·孟德威尔和斯密对其都有一定的发展,至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边沁和密尔最终将其建立成一种系统的有严格论证的伦理思想体系。
功利主义思想早已有之。古希腊学家伊壁鸠鲁就提出过人生的目的在于摆脱痛苦和寻求快乐,求乐避苦是人的本性,是人的最大利益。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爱尔维修用求乐避苦的人性主张来反对封建束缚和禁欲主义,并从理论上对利益原则进行了探讨。后来,边沁接受了这些思想,创立了功利主义伦理学说。那么,什么是功利主义呢?功利主义是以行为的目的和效果衡量行为价值的一些伦理学说中最有影响的学说之一。这些学说通统被称为'目的论',或者称为'效果论'。然而,功利主义理论有许多类型。这些理论共同认为:行为和实践的正确性与错误性只取决于这些行为和实践对受其影响的全体当事人的普遍福利所产生的结果;所谓行为的道德上的正确或错误,是指该行为所产生的总体的善或恶而言,而不是指行为本身。
边沁的功利主义理论是围绕苦与乐的分析展开的,所谓乐就是幸福(功利),在道德上就是善。它不强调道德行为的动机,只讲行为的效果。提出了人的最基本的情绪是苦与乐的感觉,人的天性就是趋乐避苦。从趋乐避苦这一人生的基本目的出发,进而便可以得到一个评价一切事物和一切行为的好坏标准:有助于产生快乐的行为和事物便是好的,反之则是坏的,这便是功利原则。由于功利主义强调行为人的结果,而不管行为的动因,所以欠全面。另外功利主义所谓的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原则不能确定善的大小、范围,易导致不公。因为立场不同,对利益的看法也不一样。最大多数人普遍同意产生最大价值的行为,也可能导致对少数人的不公正的伤害,谁来保护少数的正当利益和幸福呢?因此,功利主义出现这些理论困境,进入20世纪后,便逐渐走向衰落。
但到了20世纪中、后期,边沁、密尔开创的功利主义原则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复活。这是因为,首先求利仍然是现代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人们行为的基本动机,这为市场经济中的市场主体追求利益提供了理论支持;其次,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西方社会面临许多问题,如环境污染、人口老化、资源短缺、就业失业等问题,对此,人们不能不面临着道德的抉择。道德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和原则,是为了调节人与人之间的行为关系而确立的,而调节人们的行为实质上就是调节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由此,功利主义在英、美、澳等英语国家悄然兴起。现代功利主义是在近代功利主义传统的基础上,适用现代哲学研究的方法对其重新阐释而形成的新功利主义规范伦理学。
功利主义有其不足之处,如狭隘的目的论,其出发点和落脚点最终仍然是个人主义。但客观地讲,功利主义对于现金的时代是有益的!
实证主义(positivism)是强调感觉经验、排斥形而上学传统的西方哲学派别。又称实证哲学。产生于19世纪30~40年代的法国和英国,创始人为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始祖A.孔德,主要代表有英国的J.S.密尔和H.斯宾塞。其形成标志为1830年开始陆续出版的孔德的6卷本《实证哲学教程》。以孔德为代表的实证主义称为老实证主义,20世纪盛极一时的逻辑实证主义称为新实证主义。实证主义的基本特征是:将哲学的任务归结为现象研究,以现象论观点为出发点,拒绝通过理性把握感觉材料,认为通过对现象的归纳就可以得到科学定律。它把处理哲学与科学的关系作为其理论的中心问题,并力图将哲学溶解于科学之中。实证主义不仅对哲学而且对整个社会科学均发生了深刻影响,孔德所创立的实证主义社会学,在其后的一个半世纪是西方社会学的主流。
实用主义是美国土生土长的哲学。其创始人皮尔士认为,真理的信仰完全在于其可以对设想的生活行为的影响。这种哲学应用于科学研究时,对概念的审查不是消极观察而是积极实验。科学概念之所以有效,在于它们能有效地指导我们的行动并使我们和所引出的观察密切联系,它们能告诉我们如何确定事物究竟是什么。实用主义的另一个代表人物詹姆士则通过实用主义哲学直接影响机能主义心理学,所以他常常被看作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先驱。詹姆士在其《实用主义》一书中指出:真理的观念乃是那些我们能够同化、证实、确证和检验的观念。而观念最终在于它有助于我们和我们经验的别的部分发生令人满意的联系。
实用主义的创始人皮尔斯受过化学专业的训练,他一生中很多时间是在做成功的受人尊敬的科学家的工作。所以,不难理解皮尔斯在《信念的确定》一文中,为什么在思考了约束人的信念的主要方法后,把科学方法看做优越的方法。他希望把这种方法扩展到哲学自身也是顺理成章的。正如我们将看到的,他的“实用主义准则”公式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奠定“科学哲学”的基础。正是基于这个准则,詹姆斯发展了实用主义观点。美国实用主义产生的一个重要背景就是科学方法受到极大地尊敬。
实用主义最初不是作为一种完整的哲学提出来的,只是作为一种“如何使我们的思想清晰”的方法提出的。其中“意义”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是东西方传统哲学中一个古老而又永恒的问题,先前的哲学回答了这个问题。从历史上看,对这个问题的语用定位的特点是:
意义与行为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所以意义的本质仅仅通过行为的提示就能澄清。如果假设没有符号就没有意义(这并非永远是假设),如果“符号学”一词作为一般的符号研究的名称被接受,那么意义与行动(或行为)具有内在联系的观点将暗含着符号学本质上是作为行动(或行为)理论来发展的。行为符号学可能被看做实用主义的基础,实用主义是试图在此基础上来处理传统哲学问题的一种哲学。在此意义上,“实用主义”一词被赋予了某种精确性,即实用主义是建立在行为符号学基础之上的哲学。�
然而,早期的美国实用主义者不是只在这个意义上表述实用主义的。他们也不是首先建立意义的行为理论,而后在此基础上发展哲学观点的。皮尔斯相信,即使从未听说过实用主义,他自己的哲学观点的发展(詹姆斯也同样)也不会有本质上的不同。显然,他把实用主义看做主要由他发展的哲学观点的支柱,这种观点大概先于他对实用主义的精确表述。
8. 什么是实用主义(含义)
实用主义的特点在于,把实证主义功利化,强调“生活”、“行动”和“效果”,它把“经验”和“实在”归结为“行动的效果”,把“知识”归结为“行动的工具”,把“真理”归结为“有用”、“效用”、或“行动的成功”。实用主义的要义体现在皮尔士所表述的这一观点中:认识的任务,不是反映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而是认识行动的效果,从而为行动提供信念(“思维的唯一职能在于确立信念”)。
9. 实用主义是什么
实用主义(Pragmatism)是从希腊词πραγμα(行动)派生出来的。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的现代哲学派别,在20世纪的美国成为一种主流思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