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合理布局成都市成华区边缘城镇和特色休闲点
一般地,小城镇的规划可以从两方面来考虑,即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
一、小城镇镇区总体规划
1.小镇的区域地位
区域对小城镇的影响因素
(1)县域社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研究,了解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社会各部门的经济结构、发展方向、生产布局等,从而确定出小城镇在县域范围内所担负的职能和作用,以此为依据制定小城镇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和计划。
(2)自然地理条件
自然地理条件主要是指在区域地理位置的特征上,处在不同的自然地理条件下,居民点的分布情况也不同,如南方平原地区比西北山区域镇居民点的分布稠密,水系发达的河网地区也比干燥缺水的干旱地区域城镇居民点分布较为稠密。同时,地形、水资源的限制,也直接影响城镇居民点的布局和发展。
(3)区域的交通条件
交通条件的发达程度,对区域小城镇的分布有一定的影响。为了小城镇的发展需要,小城镇总是首先在交通发达的地点形成和发展。而新的铁路、公路交通干线及水运航线的开辟,促进了沿线小城镇的发展和人口的聚集。现代化交通运输工具的应用,改变了人们对距离的概念,使一些交通发达的小城镇有更大的吸引范围,从而使有可能改变小城镇的发展。
2.小城镇的性质和规模
(1)小城镇性质
小城镇的性质,是指一个具体的小城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所处的地位与职能,即小城镇的层次;特点与发展方向,即小城镇的类型。小城镇性质制约着小城镇建设等的经济、用地、人口结构、规划结构、小城镇风貌、小城镇建设等方面。在规划编制中,套通过这些方面把小城镇的性质体现出来,发挥其应有的地位和职能,因此,确保小城镇的性质十分重要。
(2)小城镇的规模
小城镇规模指的是小城镇人口规模和小城镇用地规模,小城镇规划人口规模是小城镇规划和进行各项建设的最重要的依据之一,它直接影响着小城镇用地大小、建筑层数和密度,影响着小城镇基础设施的标准、交通运输、小城镇布局、小城镇的环境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在小城镇规划中,正确的确定小城镇规划人口规模是经济合理的进行小城镇规划和建设的关键。
二、小城镇镇区详细规划
1.镇区详细规划主要内容
小城镇镇区详细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1)建设条件分析和综合技术经济论证;
(2)确定建筑、道路和绿地等的空间布局,布置总平面图;
(3)道路系统规划设计,确定道路红线、横纵断面控制点的坐标和标高,以及停车场位置等;
(4)工程管线规划设计,确定拟建公用工程管网和设施的项目、位置、走向及其布置;
(5)竖向规划设计,确定主要建筑物、构造物和场地的控制坐标和标高;
(6)估算工程量、拆迁量和总造价等。
2.居住小区规划原则
居住小区是小城镇居民居住和日常活动的区域,是小城镇镇区的有机组成部分。居住小区详细规划是指对居住小区的空间布局、住宅建筑布置、道路交通、生活服务设施、绿化和游憩场地等进行综合的统筹安排。
(1)小城镇居住小区的选址及建设规划和环境建设,均必须符合该小城镇镇区建设规划要求,同时还必须符合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
(2)小城镇居住小区规划、住宅建筑设计应综合考虑建设标准、用地条件、日照间距、公共绿地、平面布局和空间组合的合理确定。
(3)小城镇居住小区的配建设施的项目与规模要与该居住人口规模相适应,又要结合建筑设施的总面积,统一分配,灵活运用。
(4)小城镇居住小区的平面布局、空间组合和建筑形态应注意体现民族风情、传统习俗和地方特色,还要充分利用规划用地内保留的有价值的历史名胜等规划要素。
三、我国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小城镇规划建设应该注意的问题
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每个地区的小城镇在对其自身进行建设的过程中都应该充分考虑自身的经济因素,量力而行,因地制宜,不能盲目追求政绩,不能以数量取胜而忽略了其本身的质量。作为小城镇在建设过程中应该根据当地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进行合理筹划,准确定位,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和发展方向。重视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应该注重环境保护。
2.培育新市场小城镇的发展必须要有支柱产业,所以,在对小城镇进行建设的时候,就应该完善当地的农村经济市场,发挥其自身的资源优势,利用小城镇这个桥梁将农村和城市结合起来。
3.改革户籍制度
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采用的是具有分割性、世袭性的“二元”户籍制度,这种模式严重的妨碍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并且无形之中损害了农民朋友的利益。
4.编制统筹城乡发展的规划措施
小城镇规划建设不仅受到农村附近地形地貌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还受规划范围内基础设施条件的制约。因此,必须将村庄规划放在区域经济发展环境中进行整体科学合理规划,才能较为合理地促进村庄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发展。
5.加强对小城镇规划建设的组织领导
农村面貌与农村发展水平直接体现了地方领导部门对农村建设的认识与决策水平。当地管理部门和规划设计单位应有长远眼光,本着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不断提高宏观决策水平,坚决避免盲目建设与急于求成。同时,要切实落实国家的各项支农政策,对于破坏农村生态环境、违背农民意愿的建设应坚决制止并追究责任。
6.稳步提高群众参与小城镇规划建设的意识水平
小城镇规划和建设的主体是农民群众,因此在进行小城镇规划建设时,必须改变传统的“自上而下”的规划模式,必须争取到当地农民群众的广泛支持和积极参与,稳步提高群众的决策参与度,充分调动村民贯彻落实各项决策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7.规划管理部门需制定长远的小城镇规划建设方案
只有在科学合理的基础上进行小城镇规划建设,才能使农村走上正确的规划道路。因此,各地有关部门需本着因地制宜与分类指导原则,科学合理制定公共基础设施及住宅建筑建设标准,坚决杜绝面子工程问题出现。并且合理适度的进行村庄规划和建设,要因财而施,不可攀比。
B. 成华区的基本情况
成华区位于成都市城区东北部,是成都市中心城区之一,是成都主城区面积最大的区域,区位优势突出,被誉为“成都未来之精华”,是成都中心城“东大门”,成德绵、成渝经济区支点和成金青、成龙走廊主要起点。由于中共成都市成华区第七次代表大会的召开,使成华区未来五年都将围绕“157”总体思路,即“一个目标、五维支撑、七大任务”,大力发展经济、交通及产业,三年内每个街道至少培育一家上市企业,区域内的教育、医疗、旅游、交通等资源相对完善,发展前景较好。
公路交通上,成华区目前涵盖3条高速路起点,即成渝、成南、成绵。4条客货铁路,即成绵乐、成渝、达成、成昆。形成以高速公路、快速通道为支撑,次干道、新社区道路为补充的路网布局。
成华区域主要分为建设路商圈以及万年场商圈:
1、建设路商圈
建设路商圈位于成都二环内,紧邻二环高架桥,处地铁3号线和4号线交汇处的东北角,是原成都老工业基地东郊核心区域,现为成都第二商圈。
2、万年场商圈
万年场商圈位于成都二环线上,北侧靠近地铁4号线.
成华区坚持“强三优二”发展导向,积极运用“互联网+”等新兴模式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催生发展新形态、新业态、新模式目前区域内主要着力发展成都东客站枢纽经济集聚区、东郊文化创意集聚区以及龙潭新经济产业集聚区三大产业园区。
C. 朋友说成华区的发展太落后,不能投资,但是高新区的又太贵
主要用于投资。成华区这边我们可以看到最多的就是工地了。在成都的东进政策影响下,对成华区是要重点发展的。这些在建的工地就是高新区两年前的样子,那现在的高新区已经发展起来了,房价也特别贵。成华区它现在正在建,有很大的升值空间。以前成华这里是工业区,现在政府产业转型像以前的万年场,建设路那边的国企都把地占了,比如成都无缝钢管厂之类的。工业占地肯定是无法发展的,咱们的这些制造业也要迁到龙泉驿,青白江这些地方。并且成华区离市中心这么近,还是着重发展的地方,有一定的文化底蕴肯定是没错的。并且成华大道这边呢,有成华区70%的写字楼都在这里大部分偏向于租房,注重的基于租住人群。人口这边的话,可以从两个方面去分析,一方面是人群质量,也就是他们的收入,消费水平。那这些人的话大部分都是在写字楼这些地方上班。还有一个呢就是人口数量,比如大学城,工业区之类的地方。大学生租房,但是并没有很多的收入。但是这两方面都占的地方不会很多,比如高新区,那里房价呈正比也比较贵。如比金融城那里,人群收入很高,但是这些人呢不多,并且很多都在成都有房子,租住也就是几个月。算下来租金收益不会很高。相反的,数量是比质量要占优势的呢。人多的话,虽然资金没有那么贵,但是一年四季都是有收益的。而在成华区这里呢,未来发展人口数量上是占据优势的,数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比质量要稳定的。以及东客站的发展会带来商办项目的更多的投资收益。
D. 东进政策成华区区域定位如何
1.区域定位:
成华区是成都中心城“东大门”,成德绵、成渝经济区支点和成金青、成龙走廊主要起点。
成华区之前确立“1413”经济发展战略,以“生态城区、现代成华”为指导,“一轴引领、四城驱动、一区辉映、三带贯穿”经济发展战略的确定。
一轴四城一区:
1、
2、成都(地铁)城北商贸城
3、成都(猛追湾)休闲商务城
4、成都(新客站)城际商旅城
5、成都(龙潭)总部经济城
6、北湖熊猫国际旅游风景区
E. 成华区发展近况
成华区成立于1991年1月1日,是成都十一个市辖区之一,也是成都市中心城区五个老城区之一,东与龙泉驿区交界、南与锦江区毗邻、西与青羊区相连、北与金牛区、新都区接壤。地处成都上风地带,全区园林绿化面积4.2万亩,是成都中心城“东大门”,也是目前成都“北改”、“东进”和“中优”政策综合辐射的一个区域。
成华早是工业聚集地,直到2006年,工业生产对成华GDP的贡献都维持在40%左右。本世纪初,政府对于成华的发展做出重新规划,致使成华进一步向高科技、、互联网业为主导转型,坚持“强三优二”,强化第三产业,优化第二产业的发展导向。
成华,是成都出川、出海通道的起点,厦蓉、沪蓉高速公路和川陕路,宝成、成昆铁路皆于此,城际铁路枢纽、成都东客站和成都地铁1、2、3、4、6、7、8、9、11、17号线等重要交通节点和干线布局其间。拥有西部第一、全国六大客运综合交通枢纽——成都东客站,日均旅客发送量30万人.成华区的总体规划可以简述为一带两轴五区,一带:环城生态带,两轴:成华大道和中环大道,五区:商务总部发展区(新华公园、建设路、猛追湾)发展相对饱和,人口密度大,可利用土地面积少,新北天地商贸旅游发展区(昭觉寺、动物园、驷马桥)老旧城区,龙潭新经济集聚区(大龙潭片区)绿化多,人口密度低,东郊记忆文化创意集聚区(东郊记忆),东客站枢纽经济集聚区。
F. 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2021年的发展前景如何
摘要 成都市成华区获得“2020十大最具投资吸引力城区”荣誉称号。2020年,成华区在项目招引工作中始终如一坚持“项目为王、全员招商”,精准聚焦都市工业、现代服务业两个“3+3”产业体系,扎实开展两轮“投资唱主角、全员抓招商、关键在项目”集中攻坚行动,实现了全年产业化项目实际到位内资198.21亿元,外商投资实际到位39.95亿元,新签约引进高能级产业化项目21个,新签约引进产业化重大项目注册率达100%。
G. 成华区的发展怎么样
成华区是成都市11个市辖区之一,是成都市中心城区,东与龙泉驿区交界、南与锦江区毗邻、西与青羊区相连、北与金牛区、新都区接壤。地处成都上风地带,是成都最绿的城区,全区园林绿化面积4.2万亩,人均公共绿地12.7平方米,居成都中心城区之首,被誉为“成都未来之精华”,是成都中心城“东大门”,成德绵、成渝经济区支点和成金青、成龙走廊主要起点,也是目前成都“北改”、“东进”和“中优”政策综合辐射的一个区域。
目前,成华作为市区5个中心城区之一、互联网业为主导转型,坚持“强三优二”,强化第三产业,优化第二产业的发展导向。
并且成华以东郊文化创意集聚区、龙潭新经济集聚区、东客站枢纽经济集聚区作为产业发展的重点项目,努力打造“文旅成华”、奋力建设“中优典范区,加速产业构建的进程。
综合来说,成华区的发展空间非常大,升值潜力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