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光伏跟踪式智能控制方法研究

光伏跟踪式智能控制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2-05-12 06:14:45

㈠ 光伏电池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方法

光伏电池最大功率点的跟踪是通过最大功率传感器获得信息并传输到控制器,控制器驱动电机微调,直到功率最大后停止转动。如果一段时间后,传感器输送的信息改变,又进行调整。就保证。

㈡ 北京海瑞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太阳能电池实训设备

设备名称: 光伏电池组件生产实训系统 设备编号: HIK-SET-1 Ø 技术指标:
1、输入电源:220V±10% 50HZ
2、设备尺寸:1550mm×800mm×1750mm
3、占地面积:2平米(单台)
4、设备整体重量:120Kg
5、工作环境:温度-10℃~40℃
6、 相对湿度﹤85﹪(25℃)
7、设备包装:木箱整体包装
Ø 系统组成
太阳能电池板、离网逆变器、并网逆变器、太阳能控制器、蓄电池、直流负载、交流负载、数字式交直流电压电流表、按键,开关模块、人造光源等
Ø 产品特点及功能
1、系统功能配置完善,模块化设计,做工精细。
2、实验台实用价值强,所采用的太阳能电池板、智能控制器、蓄电池均与现场应用中一样,可使学生深刻理解太阳能光伏发电的现场应用。
3、实验台配备了发光效果(光谱)最接近太阳光的氙灯来模拟太阳光源,使得实训项目随时都可以进行,从而不需要受天气变化的限制。
4、具备光伏型和家用型两种控制方式。
5、带有蓄电池电源存储系统,可进行市电充电,形成混合供电系统。留有光伏组件升级端口,可外置较大功率的光伏组件。光伏组件可选择室内放置和室外两种模式。
6、太阳能电池组具体参数如下:
峰值功率:15W;最大功率电压:18V;最大功率电流:0.84A;开路电压:21.24V;短路电流:0.91A;安装尺寸:420*350*25mm
7、太阳能控制器具体功能如下:
使用单片机和专用软件,实现智能控制,自动识别24V系统。采用串联式PWM
充电控制方式,使充电回路的电压损失较原二极管充电方式降低一半,充电效率较非PWM高3-6%;过放恢复的提升充电,正常的直充,浮充自动控制方式有利于提高蓄电池寿命。 多种保护功能,包括蓄电池反接、蓄电池过、欠压保护、太阳能电池组件短路保护,具有自动恢的输出过流保护功能,输出短路保护功能。
8、蓄电池:为铅酸电池,具有如下特点:
自放电率低; 使用寿命长;深放电能力强;充电效率高;工作温度范围宽 。
9、离网逆变器:正弦波逆变器,具体功能参数如下:
纯正弦波输出(失真率<4%)
输入输出完全隔离设计
能快速并行启动电容、电感负载
三色指示灯显示,输入电压,输出电压,负载水准和故障情形
负载控制风扇冷却
过压/欠压/短路/过载/超温保护
10、负载:
负载包括:LED灯,节能灯等,可提供多种应用负载实验:感性、阻性、功能性应用实验(手机等智能设备)。
11、并网逆变器:
模拟并网系统的实验项目,实现DC-AC变换,输出电压:220VAC;输入电压:DC12V,数据读取功能。
12、联网功能(微机另配):
配备通讯适配器,与计算机进行连接,显示光伏发电系统的充电电流,负载电流,蓄电池电压等技术参数,完成实验时数据的读取,可监测太阳能发电系统的运转情况等。
&Oslash; 实验项目
实验一:太阳能电池发电原理实验
实验二:太阳能光伏板能量转换实验
实验三:环境对光伏转换影响实验
实验四:太阳能电池光伏系统直接负载特性实验
实验五:太阳能控制器工作原理实验
实验六:接反保护实验
实验七:太阳能控制器对蓄电池的过充保护实验
实验八:太阳能控制器对蓄电池的过放保护实验
实验九:夜间防反充实验
实验十:离网逆变器工作原理实验
实验十一:并网型逆变器工作原理实验
实验十二:光伏并网实验 设备名称: 风光互补发电实训系统 设备编号: HIK-SET-2 &Oslash; 产品简介
风光互补发电实验台,可完成风力机、太阳能互补独立运行系统实验,和风能、太阳能并网运行实验系统的大部分控制过程实验及运行过程演示。
&Oslash; 实验内容
1、限速机械保护系统原理实验
2、限速电控保护系统原理实验
3、风、光互补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实验
4、过功率保护实验
5、蓄电池充放电特性及过压、欠压保护实验
6、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相关控制、测量、技术实验验
7、风力发电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仿真实验
8、分布式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互补供电系统控制技术实验仿真
9、固态并联逆变器系统稳定性仿真
10、太阳能发电系统用逆变器课程设计仿真实验
&Oslash; 实验配置
太阳电池组件、免维护蓄电池、逆变器、控制器、负载、风机、实验讲义、测试报告等 设备名称: 光伏发电并网系统实验台 设备编号: HIK-SET-3 &Oslash; 产品简介
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实训装置太阳能光伏发电有无限的太阳光资源,绿色、环保、低碳、无需资源分配等优点。在国家能源建设和储备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光伏并网发电,是当前全球最大规模利用太阳能资源发电的一种重要方式。并网发电,是将太阳能电池所发出的直流电通过逆变器转换成波形良好的交流电,直接向电网供电,无储能装置,运行可靠性和转换效率比较高,系统的建设和维护成本较低。我公司结合多年在新能源行业的研发和生产经验,特别推出了光伏并网系统实验室室,主要可以提供系统配套件,电池组件阵列、最大功率跟踪调节支架、方阵避雷汇流箱、并网逆变器、升压输变箱、计量监控通讯等。
&Oslash; 组成部分
1、光伏阵列单元:
在院区修建约10平方米的平台,安装支架,铺设总峰值功率为0.6~12kW的光伏阵列。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光伏阵列选用三种不同类型的太阳能电池进行实验。
单晶硅太阳能电池,变换效率15~17%,厚度300um,黑色,硬质不可卷曲,拉制温度1400度。在光伏并网发电系统中得到普遍使用。
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变换效率12~14%,厚度300um,深蓝色,硬质不可卷曲,拉制温度1000度。具有接近于单晶硅太阳电池的稳定性和较强的空间抗辐射性能,成本低于单晶硅太阳能电池。
非晶硅太阳能电池,变换效率6~10%,厚度1um,可卷曲,暗红色,生产温度200度,生产成本低,温度系数低,高温条件和弱光条件下,任然获得高功率输出。
2、逆变控制单元:系统根据实验的需要,通过开关单元的开和关,最多可以实现6台不同型号和产地的并网逆变器同时运行,配备同时并网通道,可满足对比实验和各种数据采集的需要。
3、开关控制单元:所有系统内外单元的引线经隔离开关接至各自的跳线端子上,在实验过程中,一旦发生漏电、短路、过流、过热情况,开关自动断开电源,起到保护仪器仪表和人身的安全。
4、方阵连接单元:示意接线面板上,最小单元的引线经隔离开关接至各自的跳线端子,根据实验的需要,可以用跳线自由地组合成不同开路电压(180~450VDC 和200~450VDC),峰值功率(600~1200W)的系统。
5、显示单元:直流电压、直流电流、交流电压、交流电流、频率、室内温度、湿度、时钟、当前发电功率、有功和无功功率、日发电量累计。
6、环境监测单元:系统配置1套环境监测仪,用来监测现场的环境情况。该装置由风速传感器、风向传感器、日照辐射表、测温探头、控制盒及支架组成。可测量环境温度、风速、风向和辐射强度等参数,通过RS485接口与并网监控装置工控机通讯。
7、并网监控单元:
监控装置包括监控主机、监控软件和显示设备。本系统采用高性能工业控制PC机作为系统的监控主机,配置光伏并网系统多机版监控软件,采用RS485通讯方式,可以实时获取所有并网逆变器的运行参数和工作数据,并对外提供以太网远程通讯接口。
工控机的性能特点:嵌入式低功耗C3系列处理器;带LCD/CRTVGA接口;以太网口;RS232通讯接口;配备RS485/RS232转接器;USB2.0;256M内存(可升级);40G 笔记本硬盘(可升级)。
并网系统的网络版监控软件(SPS-PVNET)功能:实时显示电站的当前发电总功率、日总发电量、累计总发电量、累计CO2总减排量以及每天发电功率曲线图;可查看每台逆变器的运行参数,主要包括(但不限于):直流电压、直流电流、交流电压、交流电流、逆变器机内温度、时钟、频率、当前发电功率、日发电量、累计发电量、累计CO2减排量、每天发电功率曲线图。
监控所有逆变器的运行状态,采用声光报警方式提示设备出现故障,可查看故障原因及故障时间,监控的故障信息至少包括:电网电压过高、电网电压过低、电网频率过高、电网频率过低、直流电压过高、逆变器过载、逆变器过热、逆变器短路、逆变器孤岛、DSP故障、通讯失败显示单元可采用液晶电视,具有非常好的展示效果。
8、 监控软件
集成环境监测功能,主要包括日照强度、风速、风向和环境温度。
监控主机同时提供对外的数据接口,即用户可以通过网络方式,异地实时查看整个电源系统的实时运行数据以及历史数据和故障数据。
可每隔5分钟存储一次电站实验所有运行数据,包括实时存储环境数据、故障数据等参数。
可连续存储20年以上的电站实验所有的运行数据和所有的故障纪录。
可提供中文和英文两种语言版本。
&Oslash; 实验项目
v 不同太阳能电池组件通过跳线,相互结合后能量转换的综合比较和实验,如何提高品质和信价比。
v 不同并网逆变器电路拓扑和调制方式的比较和实验,确定优化产品设计方案。
v 不同并网逆变器防孤岛保护方式的比较和实验,探讨新技术。
v 不同并网逆变器的最大功率跟踪控制方法的比较实验,探讨新方法。
v 方阵电子跟踪器与MPPT的有效结合和分离控制方法的比较实验,探讨新技术。
v 在不同天气和日照强度下并网逆变器电流的波形,谐波含有率实验。
v 与风力发电互补并网系统控制技术实验。
&Oslash; 工作技术条件
1、光伏阵列输出电压180~450VDC
2、并网输出电压180~456VAC
3、并网频率范围47.8~51.2Hz
4、效率94.5%
5、功率因数>0.99
6、最大功率跟踪180~400VDC
7、通讯接口RS485
8、保护功能:防雷、极性反接、短路、漏电、过热、孤岛效应、过载保护、电网过欠压、电网过欠频保护、接地故障保护等。
9、工作环境:温度-20℃~50℃
10、相对湿度﹤90﹪(25℃) 设备名称: 光伏电池实验仪 设备编号: HIK-SET-4 &Oslash; 产品简介
太阳能是一种新能源,对太阳能的充分利用可以解决人类日趋增长的能源需求问题。目前,太阳能的利用主要集中在热能和发电两方面。利用太阳能发电目前有两种方法,一是利用热能产生蒸气驱动发电机发电,二是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的利用和太阳能电池的特性研究是21世纪的热门课题,许多发达国家正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对太阳能接收器进行研究。为此,我们开发了太阳能电池的特性研究实验。
GCGF-B型太阳能电池实验仪主要研究太阳能电池的电学性质和光学性质,并对两种性质进行测量。该实验作为一个综合设计性实验,联系科技开发实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Oslash; 教学目的
1、无光照时,测量太阳能电池的伏安特性曲线
2、了解并掌握太阳能电池的特性及其测量方法
3、了解太阳能电池基本应用
&Oslash; 仪器功能
1、太阳能电池短路电流测试实验
2、太阳能电池开路电压测试实验
3、太阳能电池伏安特性测试实验
4、太阳能电池负载特性测试实验
5、太阳能LED驱动实验
&Oslash; 实验配置
太阳能电池实验仪主机箱、光路组件、实验讲义、测试报告等 设备名称: 光伏发电教学实验箱 设备编号: HIK-SET-5 &Oslash; 产品简介
太阳能教学实验箱,控制器的作用是对蓄电池的充、放电条件加以规定和控制,并按照负载对电源的需求控制太阳能电池和蓄电池对负载的电能输出。控制器是对自动充电、用电的监控装置,当蓄电池充满电时,它会自动切断充电回路,使蓄电池不至过充;如果蓄电池电能减少,它会自动恢复充电。当蓄电池放电超过规定值时,即过放电时,它会自动切断放电回路,不至使蓄电池放电过深;电能增加后,它会自动恢复供电。
&Oslash; 产品工作原理
1.太阳能电池组件
太阳能电池组件由多个单晶或多晶、非晶电池单元串、并联并经封装后制成。其中的单晶电池单元的功能是将太阳的光线吸收发生伏打效应产生一定的电压、电流,并按照需求串、并联而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输出,经电缆送至控制器。
2.蓄电池
蓄电池的作用是将太阳能电池组件产生的电能储存起来。当光照不足或晚上,或者负载需求大于太阳能电池组件所产生的电能时,将存储的电能释放出来以满足负载的能量需求。
3.正弦波逆变器
正弦波逆变器的作用是将太阳能电池组件产生的直流电或者蓄电池释放的12V直流电转化为负载需要的36V正弦交流电。
&Oslash; 主要技术指标
1.太阳能电池组件功率:20W
2.蓄电池容量:12V/7Ah
3.控制器:
额定输出电压、电流:12V/2A
蓄电池过充保护:16.2V,恢复14.4V
蓄电池过放保护:10.8V,恢复12.4V
三种输出模式:普通开/关模式、光控开/光控关模式、光控开/时控关模式
4.正弦波逆变器:
输出波形与频率:正弦波/50HZ±1HZ
额定输入电压、电流:10.8V~13.2V/2A
额定输出电压、电流:36V±10%/0.42A
额定输出功率:15VA
输出功率因数:≥95%(线性负载)
逆变效率:≥75%
5.输入市电:AC220V/50HZ
6.箱体尺寸:660×490×240mm
7.工作环境:0°C~40°C、≤85%RH
&Oslash; 实验内容
实验一:太阳能电池发电原理实验
实验1-1 :太阳能光伏板能量转换实验
实验1-2:环境对光伏转换影响实验
实验二:太阳能电池光伏系统直接负载实验
实验三:光伏控制型太阳能系统发电实验
实验3-1:光伏型控制器工作原理实验
实验3-2:光伏型控制器充放电保护实验
实验四:户用型太阳能发电和利用实验
实验4-1:户用型控制器工作原理
实验4-2:户用型控制器充放电保护实验
实验五:太阳能系统电器负载实验;
实验六:综合实验
实验七:户用型控制器电脑软体实验
实验八:光伏型控制器电脑软体实验
实验九:直接负载电脑软体实验
实验十:Zigbee远端无线监测
外型尺寸手提箱式:50cm*40cm*10cm 设备名称: 光伏建筑一体化实训系统 设备编号: HIK-SET-6 &Oslash; 产品简介
本实验装置的创新点是以建筑模型为载体,充分利用光电、光热和温差物理效应的原理和实验方法,将半导体,光纤、传感和测控技术融为一体,构建了多模块的组合式的智能建筑物理综合创新设计平台。
该装置设计理念先进,科技含量高,综合性强,属于多学科交叉的实验仪器,实验设计平台的各个模块,既有与光电、光热和温差物理效应的原理和实验方法密切相关的基础物理实验,又有与半导体器件、光纤和各种传感器的物性测量的实验,还有利用物理效应、传感器和各种实验技术围绕智能建筑载体进行应用设计的实验。本实验装置是基于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和竞赛项目(2010年获湖北省首届大学生物理实验创新设计竞赛一等奖)的基础上改进完善提高后定型的。通过智能化立体建筑模型激发学生的兴趣,自主设计和综合实验研究与探索的欲望。
&Oslash; 教学目的
1、观测光电、光热和温差物理现象和规律
2、了解和掌握光电、光热和温差物理效应的原理和实验方法
3、了解和掌握半导体器件、光纤和相关传感器工作原理了
4、掌握测量半导体器件、光纤和相关传感器的物理特性的实验技术和方法
5、学习组装相关实验模块或测量装置,检测各种器件、材料和传感器的基本特性
6、学习应用光电、光热和温差物理效应原理和实验方法及相关器件进行各种应用设计
7、学科交叉有助提高学生科学思维、创新意识、综合实验、自主设计和实验研究能力
&Oslash; 仪器功能
Ⅰ、光电效应模块(光伏发电系统)
1、太阳能电池短路电流测量
2、太阳能电池开路电压测量
3、太阳能电池伏安特性测量
4、太阳能电池负载特性测量
5、超级电容物性测量
6、太阳能电池时间响应特性研究
7、太阳能电池光谱相应特性研究
8、光伏发电效率研究
9、超级电容电池的设计与组装
10、太阳能电池充电器设计
11、太阳能LED驱动电路设计
12、向日葵式太阳能跟踪系统的设计
Ⅱ、光热效应模块(太阳能集热系统)
1、光热转换效率测量
2、真空管的集热效率的测量
3、太阳能聚光系统设计
4、简易太阳能集热系统设计
5、简易太阳能干燥箱的设计
6、简易太阳能热水器的设计
7、简易太阳能灶具的设计
8、简易光热均衡自循环系统的设计
Ⅲ、温差效应模块(温差发电与制冷系统)
1、塞贝克效应
2、半导体制冷片的基本性能测量(短路电流、开路电压、伏安特性等)
3、制冷片冷、热端温度与短路电流的关系
4、制冷片冷、热端温度与开路电压的关系
5、制冷片塞贝克系数测量
6、半导体制冷片输出功率曲线测量
7、半导体制冷阱的设计
8、简易微型半导体恒温器的设计
9、简易微型半导体制冷器的设计
10、简易微型温差发电模块的设计
11、简易微型温差照明系统的设计
Ⅳ、光纤特性与照明模块(系统)
1、光敏元件的光敏特性研究
2、端面发光光纤传输特性测量与照明设计
3、通体发光光纤传输特性测量与照明设计
4、流星光纤传输特性测量与照明设计
5、照明颜色控制
6、光纤一维寻光与照明系统设计(电动式、机械式、一维)
Ⅴ、室内外环境控制和安防模块(系统)
1、红外砷化镓发光二极管物性测量
2、热释电传感器的物性测量
3、光电二极管的物性测量
4、智能节能百叶窗设计(根据气候环境进行采光的智能控制)
5、室内环境智能调控设计(利用通风、采光、开启家用电器调控室内宜人环境)
6、简易红外安防系统的设计
7、热释电报警器的设计
Ⅵ、环境监测和温室控制模块(系统)
1、数字风向和风速仪的设计
2、环境温度与湿度监测仪的设计
3、土壤温、湿度和PH值监测仪的设计
4、太阳光谱分析仪的设计
5、简易紫外线辐射测试仪的设计
6、简易空气污染监测仪的设计
7、简易微型环境监测站的设计
8、简易微型无人职守野外科考监测站的设计
&Oslash; 实验配置
光电效应模块、光热效应模块、温差效应模块、光纤特性与照明模块、环境控制和安防模块、环境监测和温室控制模块、采集系统、显示系统、相关软件、仪器说明书、实验讲义 设备名称: 光伏电池组件生产实训系统 设备编号: HIK-SCPL (1)生产线运行的基本工艺路线
&Oslash; 准备材料: 将所需原材料准备到位.
&Oslash; 焊接电池: 将电池片检测分档,并焊接在一起,形成电池串.
&Oslash; 材料裁切: 将EVA. TPT. 焊带,汇流条按设计尺寸进行切割.
&Oslash; 组件铺设: 将准备好的材料按照技术要求进行排版, 叠放,形成待层压组件.
&Oslash; 组件层压: 将准备好的待层压组件在层压机中层压和固化.
&Oslash; 装框: 裁掉组件边缘的多余部分并进行初检, 组装上边框和接线盒,完成组件层压.
&Oslash; 性能测试: 测试层压后组件光电性能,并按要求分选.
&Oslash; 品质测试: 在制作过程中执行其他测试, IV 曲线测试,外观和高电压隔离.
&Oslash; 入库: 合格品入库,不合格品进行修复.
主要原材料
① 钢化玻璃
②电池片
③EVA
④TPT
⑤接线盒
⑥焊带,汇流条
⑦铝合金边框及附属件
⑧密封硅胶
(2)实验室内设备安装模式
(3)组件生产线设备清单 序号 名称 单位 数量 1 半自动组件层压机(固化、修复一体) 台 1 2 太阳电池组件测试仪 台 1 3 玻璃清洗机 台 1 4 YAG激光划片机 台 1 5 组框装框机 台 1 6 待压组件周转车 台 2 7 待装组件周转车 台 2 8 焊接台(每台含有2个单焊工位,1个串焊工位,集中风道,加热温度控制系统) 台 4 9 铺设台(含太阳能模拟光源、粗检测系统) 台 2 10 工作台(修边,清洁)EVA、TPT裁剪工作台 台 2 11 单片分选机 台 1

㈢ 太阳能跟踪控制器的原理

由于地球的自转,相对于某一个固定地点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一年春夏秋冬四季、每天日升日落,太阳的光照角度时时刻刻都在变化,有效的保证太阳能电池板能够时刻正对太阳,发电效率才会达到最佳状态。目前世界上通用的太阳能跟踪控制器都需要根据安放点的经纬度等信息计算一年中的每一天的不同时刻太阳所在的角度,将一年中每个时刻的太阳位置存储到PLC、单片机或电脑软件中,都要靠计算该固定地点每一时刻的太阳位置以实现跟踪。采用的是电脑数据理论,需要地球经纬度地区的的数据和设定,一旦安装,就不便移动或装拆,每次移动完就必须重新计算参数、设定数据和调整各个参数;原理、电路、技术、设备都很复杂,非专业人士不能够随便操作。河北某光伏发电设备公司独家研发出了具有世界领先水平、不用计算各地太阳位置数据、无软件、不怕阴天、雷雨、多云等各种恶劣天气、已经预设系统设备保护程序、防尘效果好、抗风能力强、简单易用、成本低廉、可在移动设备上随时随地准确跟踪太阳的智能太阳能跟踪控制器。该太阳能跟踪控制器在该公司第一代跟踪仪的技术基础上,综合各地各种环境下的使用情况,对太阳能跟踪控制器进行了全面的升级和改进,使该太阳能跟踪控制器成为全天候、全功能、超节能、智能型太阳能跟踪控制器。该太阳能跟踪控制器具有常态(好天气情况)下的对日跟踪状态和恶劣气候条件下的系统自我保护装态以及从自我保护状态自动快速转为常态对日跟踪三种情形。
该太阳能跟踪控制器是国内首家完全不用电脑软件的太阳空间定位跟踪仪,增加了GPS定位系统,具有国际领先水平,能够不受地域、天气状况和外部条件的限制,可以在-50℃至70℃环境温度范围内正常使用;跟踪精度可以达到±0.001°,最大限度的提高太阳跟踪精度,完美实现适时跟踪,最大限度提高太阳光能利用率。该太阳能跟踪控制器可以广泛的使用于各类设备的需要使用太阳跟踪的地方,该太阳能跟踪控制器价格实惠、性能稳定、结构合理、跟踪准确、方便易用。把加装了太阳能跟踪控制器的太阳能发电系统安装在高速行驶的汽车、火车,以及通讯应急车、特种军用汽车、军舰或轮船上,不论系统向何方行驶、如何调头、拐弯,该太阳能跟踪控制器都能保证设备的要求跟踪部位正对太阳!该太阳能跟踪控制技术属于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发明专利产品,发明专利申请号:200610146201.8 ,现已大批量投产。

㈣ 跟踪式光伏支架比固定式光伏支架发电量能增加多少

固定支架系统在国内应用较为广泛,其优势在于价格低廉,结构稳定,后期基本免维护。但对于光伏系统而言,年平均日照时数较低。跟踪式支架通过追踪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以达到增加太阳能辐射,从而增加发电量的目的,其优势在于年平均日照时数高,但先期投资成本较高,后期需要一定的维护。并且光伏组件的安装倾角越大,设计的方阵间距也越大,相同装机容量所需土地也越多。并且倾角可调支架需要根据季节对支架进行调节,从而增加了人工运维的成本。以1MW电站为例,每调节一次所需人工费用约为千元以上。因此,不同的地区增加的不一样,这是由于地区不一样,安装最佳光照角度也不一样,跟踪调整的次数也不一样,光伏组件安装倾角是影响光伏系统发电量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影响光伏方阵行距的重要因素。在调整角度方面我们结合太阳的运动规律,研究倾角可调支架一年调整2次(暖季和寒季)和4次(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倾角的方式。根据天文划分四季法,结合每年“两分”、“两至”的时间,确定一年调整2次倾角的时间段为4-9月(暖季)和10-3月(寒季);一年调整4次倾角的时间段为3-5月(春季),6-8月(夏季),9-11月(秋季)和12-2月(冬季);调整时间为每个时间段的开始。据西安的都安光伏发电那里了解到的一个例子就是在华北地区采用倾角可调支架比固定式光伏支架发电量大概能增加4%左右以上的电量,而在我国南方预计只能增加3%左右的电量。所以综合考虑成本比如我们西安都安光伏发电做的一般都是固定式的,据说市面上有自动调节的万向联轴器+智能控制程序结合方式的设备可以进行自动调节,但无形中增加了成本。

㈤ 光伏发电研究方法,公式原理

光伏发电研究方法:第一类:基于历史气象数据和光伏发电量数据的研究,接受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建模;第二类:基于卫星云图资料数据和地面监测资料数据,通过卫星、雷达图象处理,计算出实时太阳能辐射的预报方法;第三类:基于数值天气预报的猜测方法。
原理:光伏发电的主要原理是半导体的光电效应。光子照射到金属上时,它的能量可以被金属中某个电子全部吸收,电子吸收的能量足够大,能克服金属原子内部的库仑力做功,离开金属表面逃逸出来,成为光电子。硅原子有4个外层电子,如果在纯硅中掺入有5个外层电子的原子如磷原子,就成为N型半导体;若在纯硅中掺入有3个外层电子的原子如硼原子,形成P型半导体。当P型和N型结合在一起时,接触面就会形成电势差,成为太阳能电池。当太阳光照射到P-N结后,电流便从P型一边流向N型一边,形成电流。

㈥ 光伏智能跟踪,你了解有多少

由于光伏电站安装的地点一般环境比较恶劣,对电子元器件的寿命影响很大,这样使得光伏跟踪支架这一块可靠性很差,整个电站的维护成本会很高。而且随着新政电费补贴的取消,使得整个EPC都在压缩成本,组件已经跌破2元,跟踪支架本身成本高,难以下降,可能以后市场会越来越小。

㈦ 目前光伏并网发电设备中常用的MPPT(最大功率点)跟踪的方法有哪些

一般常用扰动观察法(P&O),导纳增量法(INCond)。
还有并联功率补偿法;结合常规算法的复合MPPT算法;电流扫描法;短路电流脉冲法;Fibonacci搜索法;基于状态空间的MPPT算法等。
详细内容可参考http://wenku..com/view/39cec41eb7360b4c2e3f6439.html

㈧ 如何实现最大功率跟踪

MPPT控制器是一款太阳能离网系统带有最大功率跟踪的太阳能控制器。控制器的特点就是智能跟踪算法,来获取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最大功率点,可以防止蓄电池过度放电而造成损坏。

光伏系统应用的基本形式可分为两大类:独立发电系统和并网发电系统。应用主要领域主要在太空航空器、通信系统、微波中继站、电视差转台、光伏水泵和无电缺电地区户用供电。

光伏系统由以下三部分组成:太阳电池组件;太阳能充放电控制器、逆变器、测试仪表和计算机监控等电力电子设备和蓄电池或其它蓄能和辅助发电设备。

MPPT太阳能控制器利用最大功率点跟踪技术从太阳能阵列中提取最大的功率为蓄电池充电。最大功率点跟踪方式完全自动,不需要用户调整。最大功率点会随着环境条件而自动变化时,控制器自动跟踪阵列最大功率点,确保从太阳能阵列中获取一天中最大的能量。

多数情况下,最大功率点跟踪技术将“提高”太阳能发电系统的充电电流。例如,一个系统可能有8安培的电流自太阳能阵列流入到MPPT太阳能控制器,有10安培的电流从MPPT太阳能控制器流出到蓄电池。MPPT太阳能控制器不产生电流!输入MPPT太阳能控制器的能量和其输出能量相等。

限制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器效率的因素。太阳能光伏阵列的Vmp会随着阵列的温度升高而降低。在炎热的天气里,Vmp可能接近甚至低于蓄电池电压。在这种情况下,与传统控制器相比,MPPT太阳能控制器将很少或几乎不能获取能量。然而,只要系统光伏组件的标称电压高于蓄电池组电压,光伏组件的Vmp总会高于蓄电池电压。此外,由于减小了太阳能阵列的电流,使布线有所节省,从而使MPPT太阳能控制器即使在炎热的天气里也有明显优势。

㈨ 简述光伏发电系统的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

太阳能电池的输出功率会随着日照强度和太阳能电池表面温度的改变而变化。对于这种变化,使太阳能电池的工作点总是跟踪最大功率点而进行变化,控制太阳能电池产生最大功率的这种控制被称为最大功率跟踪(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MPPT)控制。

使功率调节器的直流工作电压每隔一定时间稍微变动一点,然后通过MPPT控制测量太阳能电池的输出功率并与前一次的值进行比较,即总是向输出电力变大的方向变化功率调节器的直流电压,以确保从太阳能电池获得最大的输出功率。

MPPT控制的例子如图所示。例如,在A点将工作电压从V1变化到V2,工作点为B,输出功率从P1变化到P2,输出功率变大。接下来如果工作电压从V2降到V1,则工作点再次返回到A点,输出功率返回到P1。从这样的变化可以看出,由于V2的输出功率大于V1,把工作电压变到V2处。还有,工作点在D点的场合,工作电压V3比V4的输出功率大,把工作电压变到V3处。这样,通过连续不断的这种控制,工作点就能保证在太阳能电池的最大功率点上。

㈩ 有关于光伏发电中最大功率点跟踪问题

所谓光伏发电的最大跟踪点跟踪(MPPT)
是指在光伏发电系统中,光伏电池的利用率除了与光伏电池的内部特性由关外,还收使用环境如辐照度、负载和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在不同的外界条件下,光伏电池壳运行在不同且唯一的最大功率点(MPP)上。因此,对于光伏发电系统来说,应当寻求电池板的最佳工作状态,最大限度进行光电转换。利用控制方法实现电池板的最大功率输出运行的技术为最大跟踪点跟踪(MPPT)技术。
实为一种控制技术,即算法,属逆变器内部功能,非外部单列控制器。
至于你所说的DC-DC部分应该指的是Boost变换。
传统的MPPT方法依据判断方法和准则的不同分为开环和闭环MPPT方法。开环又包含定电压跟踪法、短路电流比例系数法、差值计算法;闭环包含扰动观测法、电导增量法(INC)。到现在还有了智能MPPT方法。
并网逆变器按实现MPPT跟踪的不同拓扑和实现位置主要分两类:两级式并网光伏和单级式并网光伏。
两级式:电池板输出的直流电通过前级Boost变换升压后在输出给后级的网侧逆变器,通过控制将网侧逆变器输出的交流电并入电网。由于两级式并网光伏逆变器中存在两个功率变换单元,因此最大功率跟踪点控制可以由前级的Boost完成,也可由后级的网侧逆变器完成。而含有DC-DC变换的应是基于前级的MPPT控制,也是实际中较为常见的控制方案,这种控制,前级的Boost实现MPPT控制,后级实现直流母线稳压控制。
单级式:MPPT、电网电压同步和输出电流正弦控制等均直接由DC-AC环节来实现,控制相对复杂。
再细分就多了,大体就是这个结构,希望能对你由帮助,如有不明白的,可追问。

阅读全文

与光伏跟踪式智能控制方法研究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调整金牛座的最佳方法 浏览:381
以实践为基础的研究方法及意义 浏览:545
魅蓝拦截的信息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402
雕刻牛字最简单的方法 浏览:34
武汉恋爱挽回方法操作步骤 浏览:430
戒掉手机的四个方法 浏览:574
快速有效治疗尖锐湿方法 浏览:226
最简单的方法画hellokitty 浏览:844
反渗透膜解决方法 浏览:485
扯面的正确方法和技巧 浏览:494
文彦博树洞取球方法好在哪里 浏览:854
四川泡洋姜的正确泡水方法 浏览:497
黑檀手串的鉴别方法图解 浏览:818
延迟满足实验研究方法 浏览:161
种植业污染解决方法 浏览:894
论文的研究方法有那些 浏览:124
孩子学习方法不对该如何 浏览:838
艾莱依真假鉴别方法 浏览:799
在家怎么制作果冻方法 浏览:50
关于氮和硫的化学计算方法 浏览: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