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简述各研究方法

简述各研究方法

发布时间:2022-04-19 03:44:56

⑴ 科技研究基本方法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科技研究基本方法有观察法、模型法、实验法。

1、观察法

观察法的特点是它能通过观察直接获得资料,不需其他中间环节。因此,观察的资料比较真实。在自然状态下的观察,能获得生动的资料。观察具有及时性的优点,它能捕捉到正在发生的现象。观察能搜集到一些无法言表的材料。

2、模型法

模型法特点是对于一个求解的问题,根据它的特点需要建立对应的模型,将实际的物体着重突出某个方面简化成的模型。比如常见的电子在电场中的运动、物体在力场中的受理情况等,建立相应的简化模型求解。

四、实验法

实验法特点是便于严格控制各种因素,并通过专门仪器进行测试和记录实验数据,一般具有较高的信度。通常多用于研究心理过程和某些心理活动的生理机制等方面的问题。但对研究个性心理和其他较复杂的心理现象,这种方法仍有一定的局限性。



科技研究的类型:

1、基础研究。是对新理论、新原理的探讨,目的在于发现新的科学领域,为新的技术发明和创造提供理论前提。

2、应用研究。是把基础研究发现的新的理论应用于特定的目标的研究,它是基础研究的继续,目的在于为基础研究的成果开辟具体的应用途径,使之转化为实用技术。

3、开发研究。又称发展研究,是把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应用于生产实践的研究,是科学转化为生产力的中心环节。

⑵ 科学研究方法有哪些

科学研究方法是指在研究中发现新现象、新事物,或提出新理论、新观点,揭示事物内在规律的工具和手段。这是运用智慧进行科学思维的技巧,一般包括文献调查法、观察法、思辨法、行为研究法、历史研究法、概念分析法、比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是人们在从事科学研究过程中不断总结、提炼出来的。由于人们认识问题的角度、研究对象的复杂性等因素,而且研究方法本身处于一个在不断地相互影响、相互结合、相互转化的动态发展过程中,所以对于研究方法的分类目前很难有一个完全统一的认识。
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历史法、比较法、统计法、实验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等。
一、观察法
观察法是进行教育科学研究常用的一种方法。研究者依据一定的目的和计划,在自然条件下,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的连续的观察,并做出准确、具体和详尽的记录,以便全面而正确地掌握所要研究的情况。 观察法的一般步骤是:(1)事先做好准备,制订观察计划,先对观察的对象作一般的了解,然后根据研究任务和研究对象的特点,确定观察的目的、内容和重点,最后制定整个观察计划,确定进行观察全过程的步骤、次数、时间、记录用纸、表格,以及所用的仪器等;(2)按计划进行实际观察,在进行观察过程中,一般要严格按计划进行,必要时也可随机应变,观察时要选择最适宜的位置,集中注意力并及时作记录;(3)及时整理材料,对大量分散材料进行汇总加工,删去一切错误材料,然后对典型材料进行分析,如有遗漏,及时纠正,对反映特殊情况的材料另作处理。
二、调查法
调查法是研究者有计划地通过亲身接触和广泛考察了解,掌握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并在这一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研究有关教育实际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找出科学的结论,以指导教育实践的方法。调查法一般是在自然的过程中进行,通过访问、开调查会、发问卷、测验等方式去搜集反映研究现象的材料。调查法常同观察法、历史研究法、实验法等配合使用。调查法的步骤是:(1)准备,选定调查对象,确定调查范围,了解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研究有关理论和资料,拟定调查计划、表格、问卷和谈话提纲等,规划调查的程序和方法及各种必要的安排;(2)按计划进行调查,通过各种手段搜集材料,必要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对计划作相应的调整,以保证调查工作的正常开展;(3)整理材料,研究情况,包括分类、统计、分析、综合,写出调查报告。
三、历史法
历史法强调一国的历史传统和民族特性对教育的决定性作用,注重广泛搜集被研究国家教育的历史文献资料,鉴别和整理史料,分析比较被研究国家教育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最后得出相应的结论。
四、比较法
比较法是对某类教育现象在不同时期、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地点、不同情况下的不同表现,进行比较研究,以揭示教育的普遍规律及其特殊表现的方法。采用比较法要注意各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历史传统、科学和技术以及文化发展的水平、教育理论及其在实践中的反映,等等,明确可比较的指标。从而正确掌握某一国家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明确可以借鉴和学习什么。 比较法的步骤是:(1)描述,准确、客观地描述所要比较的教育现象的外部特征,为进一步分析、比较提供必要的资料;(2)整理,把搜集到的有关资料进行整理,如做出统计材料,进行解释、分析、评价,设立比较的标准等;(3)比较,对资料进行比较和对照,找出异同和差距,提出合理运用的意见。比较法的使用要同其他方法互相配合。
五、统计法
统计法是通过观察、测验、调查、实验,把得到的大量数据材料进行统计分类,以求得对所研究的教育现象作出数量分析的结果的方法。这是数理统计方法在教育方面的应用。在教育实际工作中,经常使用描述统计研究情况,如整理实验或调查来的大量数据,找出这些数据分布的特征,计算集中趋势、离中趋势或相关系数等,将大量数据简缩,找出其中所传递的信息。同时,还可进一步使用推断统计法,即利用描述统计取得的信息,通过局部去推断全局的情况。此外,近几十年来随着统计学的发展,提出了实验设计,要求在较严谨的实验研究中检验设计中所列的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统计法一般分为两大步骤:(1)统计分类:整理数据,列成系统,分类统计,制统计表或统计图;(2)数量分析;通过数据进行计算,找出集中趋势、离中趋势或相关系数等,从中找出改进工作的措施。使用统计法,必须学会科学的推理方法和掌握统计计算的技术。
六、实验研究法
实验研究法是在人工控制教育现象的情况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教育现象的变化和结果的方法。实验法可分为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前者基本上是在人工设置的条件下进行,可借助各种仪器和现代技术。后者在日常教育工作的正常条件下进行。两者都要保证受试者处在正常的状态中。 实验法一般分三种:(1)单组法:就一个组或班进行实验,看施加某一实验因子与不施加实验因子,或在不同时期施加另一实验因子在效果上有什么不同;(2)等组法:就各方面情况相等的两个班或组,分别施以不同的实验因子,再来比较其效果;(3)循环法:把几个不同的实验因子,按照预定的排列次序,分别施加在几个不同的班或组,然后把每个因子的几次效果加在一起,进行比较。实验法进行的步骤是:①决定实验目的、方法和组织形式,拟定实验计划;②创造实验条件,准备实验用具;③实验的进行,在实验过程中要作精确而详尽的记录,在各阶段中要作准确的测验;④处理实验结果,考虑各种因素的作用,慎重核对结论,力求排除偶然因素作用。与实验法有关的还有模拟法,即创设专门类似物(模型)或情境的办法。科学模拟便于进行精确分析,把所得结论用于现实环境。
七、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是为了克服传统的教育研究脱离教育实际、脱离教师实际的弊端,教育实践的参与者与教育理论工作者或组织中的成员共同合作,为了解决实际问题,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和技术,在真实、自然的教育环境中开展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模式。

⑶ 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有行动研究法、资料收集法、学生带动法、教育实验法、个案研究法。

1、行动研究法:制定个性研究方案,通过学生实践情况进行分析,再研究调整重新进行实践。并将经验总结、记录,形成有价值的文字。

2、资料收集法:深入班级,深入学生个体,对学生现状进行调查,利用不同的资源进行收集,找准问题所在,明确研究对象。

3、学生带动法:通过一小部分学生先学、先走,在带动、感染他周围的学生也来学习。

如要详细、全面拍摄一堂课,一部摄像机是不够的。观察者应准备几部摄像机,并事先作好分工。即使是作观察记录,也需要事先作好设计。在记录纸上印好以一定的格式排列的必须记录的项目,还可以约定一些记录符号,以尽量减少现场记录时书写文字的时间。

⑷ 研究方法概述

自1984年流动单元的概念提出以来,很多学者应用这一概念开展了储层表征或储层评价研究,但研究方法特别是流动单元的划分方法有所差异。不同学者根据自己对这一概念的理解,提出不同的流动单元研究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1.根据岩相及宏观岩石物理参数进行流动单元研究

这一研究思路最早是由Hearn(1984)提出的,后有许多学者(Rodriguez,1988;Jackson等,1989;Hamlin等,1996)进一步开展这一研究。其思路是:首先,通过沉积学研究,在垂向上划分为若干个成因单元,并研究各成因单元内岩石性质及孔隙度、渗透率、孔隙大小等特征;然后,主要根据孔渗参数对成因单元(或相)进行进一步的细分,划分出若干个纵向上和横向上岩石性质和孔渗性质均相似的储集单元,即流动单元。

Jackson(1989)在对美国蒙大拿洲钟溪油田的一个障壁岛储层开展流动单元模型研究时,应用岩相及岩石物理性质研究得出的储层结构(由不同渗透层组成)基础上,应用渗透率、孔隙度、断层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细分,最终得出由许多流动单元镶嵌组合而成的模型。

Hamlin等(1996)对南澳大利亚Tirrawarra油田的海相辫状河三角洲储层进行研究时,通过沉积相带的细分,进行了流动单元研究。首先,通过沉积学研究在纵向上划分出连续的四个相带,然后分析各相带孔隙度、渗透率及毛管压力特征,在此基础上,主要根据孔、渗特征对孔渗差异较大的相带在垂向上进行细分,将垂向上的四个相带细分为6个流动单元。

2.应用孔隙几何学进行流动单元研究

许多学者着重于孔隙几何学对流体渗流的影响,对流动单元进行划分和研究。如Ahr(1991)根据孔隙类型组合划分岩类,并根据对应的岩类对美国Vaccum San Auches油田白云岩储层进行流动单元划分和研究。Amare(1993)对这一白云岩体又根据孔隙类型、孔渗组合关系及岩石类型进行了进一步的流动单元研究,即将具有同一孔隙组合类型的岩类归属于同一类流动单元。

Davies Vessell(1996)在对美国西得克萨斯海相碳酸盐岩储层进行流动单元研究时,亦着重于储层孔隙几何学特征研究。他们首先按照孔隙类型(据孔隙大小、形状、孔喉比、配位数)、孔喉分布等将储层分为八种岩类,每种岩类均具有一定的、良好的孔-渗关系。岩类的纵向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其中高质量岩类组合与低质量岩类组合在垂向上具有一定的互层关系,据此将研究层自上而下划分了12个水力流动单元。这一方法实际上相当于应用孔隙几何学等对储层进行细分层。

Amaefule等(1993)和Abbaszaden等(1996)根据孔隙几何学对流体渗流具有很大影响的认识,提出了应用流动带指标FZI(Flow Zone Index)划分水力流动单元的方法。这一方法的理论基础是平均水力半径的概念及Kozeny-Carman的孔渗关系公式。

具有相似FZI的岩石被认为具有相似平均水力半径,因而属于同一水力流动单元(Amaefule,1993;Abbaszaden等,1996)。FZI值可依据样品的孔、渗值或测井响应值来计算,然后通过对众多样品的FZI值进行聚类分析,对水力流动单元进行分类。

3.应用传导系数、储存系数等参数进行流动单元研究

Ti.G.等(1995)提出了应用传导系数(kh/u)、储存系数、砂岩含量等参数划分流动单元的方法。首先,通过岩心描述,将沉积层段分成若干个层,并根据岩石特征和物性特征将这些层进一步分为若干个亚层,然后,通过岩心、测井信息计算出各井各亚层的传导系数、储存系数和净砂岩含量,并应用聚类分析,将这些亚层进一步分为若干个流动单元。最后,将这些流动单元进行井间对比,做出流动单元的井间分布图。

4.应用生产动态资料进行流动单元研究

Canas等(1994)根据油田生产过程中井间流体流动速度及流动能力资料对哥伦比亚Lacira油田一个曲流带砂岩储层进行了流动单元研究。他应用井间流动能力指数(IFCI,InteRWell Flow Capacity Index)来描述流动单元。IFCI指数可根据两类数据来求取,一类数据为生产井组实际井间流动速度,另一类数据为储层岩石物理性质数据。对于前者,

高含水油田剩余油分布研究:以辽河油田欢26断块为例

式中IFCI——应用两井岩石物理性质及储层厚度求取的井间流动能力指数;

(k·h)1——代表较低渗层的流动能力,其中,k、h分别为渗透率和储层厚度;

(k·h)2——代表较高渗层的流动能力,其中,k、h分别为渗透率和储层厚度。

应用上述公式分别求取各井的IFCI值,并分别编绘IFCI平面分布图。比较这二种方法确定的IFCI分布图,以确定成因单元内流动单元的分布。在井间流动受限制的情况下,基于生产数据的IFCI应低于基于岩石物性的IFCI,据此可在成因单元内进行流动单元的划分(差异带为流动单元边界)。在作者研究的实例(一个曲流带砂体)中,两种数据作出的IFCI值相似,因此这一曲流带砂体被认为属于同一流动单元。

⑸ 研究方法包括哪些

研究方法,一般包括文献调查法、观察法、文献研究法、跨学科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等等。

1、调查法

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调查法中最常用的是问卷调查法,它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即调查者就调查项目编制成表式,分发或邮寄给有关人员,请示填写答案,然后回收整理、统计和研究。

2、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

3、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文献研究法被广泛用于各种学科研究中。

4、跨学科研究法

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综合研究的方法,也称“交叉研究法”。科学发展运动的规律表明,科学在高度分化中又高度综合,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据有关专家统计,现在世界上有2000多种学科,而学科分化的趋势还在加剧,但同时各学科间的联系愈来愈紧密,在语言、方法和某些概念方面,有日益统一化的趋势。

5、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是认定研究对象中的某一特定对象,加以调查分析,弄清其特点及其形成过程的一种研究方法。

⑹ 课题研究常用的几种研究方法简介

每一课题都要有相应的研究方法,一般可以采取综合的方法,或者以一种方法为主,其它方法为辅。这样有利于收集多方面的信息,可以得到可靠的结论。下面介绍课题中常用的几种研究方法。
一、行动研究法
1、“行动研究是由社会情境(包括教育情境)的参与者为提高对所从事的社会的或教育实践的理性认识,为加深对实践活动及其背景的理解所进行的反思研究。行动研究的核心是自我反思的螺旋式行进过程,包括“计划—行动—观察—反思”几个步骤 。
2、“行动研究”有这样两个鲜明的特点:
(1)以提高行动质量、改进实际工作、解决现实问题为首要目标 。
(2)主要研究人员就是实践者,强调研究过程与行动相结合, 行动研究法可采 取这些步骤:
a.选择问题 即对学校在教育、教学上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对问题作出归纳、分类,形成一定时期内要通过研究解决的问题。教师从众多的问题中概括出具有普遍性和研究价值的问题,通过讨论和交流,初步形成各年级或各门学科以及各人的主要问题,形成一个时期学校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群。
b.理论探讨即从教育理论中有针对性地选取最合适的内容,为解决筛选出的问题提供理论指导和操作规范,从而保证行动研究的正确性。如有专业人员参与,则专家要根据教师选出的问题,寻找与问题相关的理论,有针对性地向教师介绍,让教师了解与问题相关的教育理论,通过组织教师学习、讨论,教师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一步从中选出适合自己需要的教育理论。
c.实施和反思 即教师按照计划、行动、观察和反思的顺序,创造性地运用自己已经选择的、有针对性的教育理论,解决具体教育教学问题,改善教育教学工作,并对实践的结果作出总结和反思。行动研究的目标是在实施和反思这一阶段实现的,它是行动研究的关键阶段。这一环节需要教师撰写开展行动研究、总结实践经验的论文,为继续开展行动研究提供参考。二、观察法是指研究者通过感官和辅助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处于自然情境下的客观事物进行系统感知观察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1、观察法的分类 :
(1)按照观察的情境条件来分,可以分为“自然情境中的观察”与“实验室观察” ;
(2)按观察者是否直接参与被观察者所从事的活动,可分为“参与式观察”与“非参与式观察 。
(3)按观察实施的方法,可分为结构式观察与非结构式观察。
结构式观察预设有明确的目标、所要观察的问题以及大致范围,有较详细的观察计划、步骤以及合理设计的可控性观察,能获得翔实的材料,并能对观察资料进行定量分析和对比研究。
2、观察法的步骤:
(2)搜集有关观察对象的文献资料,对所要观察的条件有一个一般的认识。
(3)编制观察提纲。对观察内容进行明确分类,并确定观察的重点。
(4)实施观察。该步要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全面而系统地观察。
(5)记录并收集资料。
(6)分析资料,得出结论。
3、观察法的记录
(1)“实地笔记”,专门记录观察者看到和听到的事实性内容;
(2)“个人笔记”,用来记录观察者个人在实地观察时的感受和想法;
(3)“方法笔记”,记录观察者所使用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4)“理论笔记”,用于记录观察者对观察资料进行的初步理论分析。三、调查法调查法是指在教育过程中研究者凭借一定的手段或方法对一些教育现象或事实进行考察,通过对收集到的各种事实资料的分析处理,进而得出结论的一种研究方法。四、文献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了解、证明所要研究对象的方法。

⑺ 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有哪些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观察法。常用方法:调查法,实验法,测量法。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
常见的观察方法有:核对清单法;级别量表法;记叙性描述。观察一般利用眼睛、耳朵等感觉器官去感知观察对象。由于人的感觉器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观察者往往要借助各种现代化的仪器和手段,如照相机、录音机、显微录像机等来辅助观察。
常用方法:
调查法
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是了解生物种类、生存环境和外部形态等常用的研究方法。调查者以正确的理论与思想作指导,通过访谈、问卷、测验等手段.有计划地,广泛了解.掌握相关资料.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得出结论。
科学调查的步骤:明确调在的目的和调查对象一制订合理有序的调查方案实施实验调查方案。并如实做好记录对调查情况和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写出调查报告。
生物调查活动的注意事项:调查是一项科学工作。对于所看到的生物,你不管是否喜欢它,都要认真观察,如实记录;不要损伤植物和伤害动物,不要破坏其生活环境;注意安全,集体行动。
实验法
生物学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门自然科学。利用实验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是现代生物学的重要方法。实验法就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

⑻ 简述教育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简答题

一)文献法
文献法主要指搜集、鉴别、整理教育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教育的科学认识的方法。
文献主要有:零次文献(第一手文献)、一次文献(原始文献)、二次文献(检索性文献)、三次文献(参考性文献)
文献法的基本步骤有:
(1)提出课题或假设;
(2)进行研究设计;
(3)搜集文献;
(4)整理文献;
(5)进行文献综述。
(二)调查法
调查法是指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教育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
调查法可分为:全面调查、重点调查、抽样调查、个案调查等。
调查的方法主要有:观察、谈话、言谈、问卷等。
调查法的基本步骤有:
(1)确定调查对象;
(2)拟定调查计划;
(3)实施调查;
(4)整理调查材料;
(5)撰写调查报告。
(三)实验法
实验法是指研究者根据某种设想来创设某种环境、控制某种条件来对教育进行研究以得出某种因果性联系的一种方法。
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
实验法可分为:等组实验法、单组实验法、循环实验法
实验法的基本步骤有:
(1)教育实验的设计;
(2)实验方案的实施;
(3)实验成果总结与应用推广。
(四)个案法
个案法是在真实情境中对某个特定的教育样例进行研究(一般是长期的跟踪研究),以了解研究实效的一种方法。
个案法的基本步骤有:
(1)确定个案研究的课题;
(2)实施个案研究;
(3)整理和分析收集到的各种资料;
(4)提出改进个案的建议。
(五)经验总结法
经验总结法是通过对教育经验(自己的或他人的)进行分析与概括,以揭示教育的内在联系和本质规律一种方法。
经验总结法的基本步骤有:
(1)准备工作(确定题目、选定对象、阅读有关文献资料、制订计划);
(2)收集材料;
(3)分析和综合。
(六)比较研究法
比较研究法是对某些教育现象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不同情况下的不同表现进行比较分析,以揭示教育的普遍规律及其特殊表现,从而得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
比较研究法可分为:同类比较研究和异类比较研究;纵向比较研究和横向比较研究;定量分析比较和定性分析比较 ;单项比较和综合比较 。
比较研究法的基本步骤有:
(1)确定比较的问题;
(2)制定比较的标准;
(3)搜集资料并加以分类、解释;
(4)比较分析;
(5)得出结论。
(七)移植法
移植法是运用相关学科或领域的研究成果和方法研究教育问题的一种方法。(实际上是一种方法论)
移植法的种类有:纵向移植法;横向移植法;综合移植法
移植法的基本步骤:
(1)定向学习,优选方法
(2)确定课题,制定计划
(3)实施研究,分析结果
(4)进行总结,形成成果
(八)其它方法
统计法、理论推导法、叙事研究法、行动研究、校本研究等等。

⑼ 生物学的主要研究方法都有哪些

生物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观察描述的方法、比较的方法、实验的方法、系统的方法。

1、观察描述法

生物学的研究则是考察那些将不同生物区别开来的、往往是不可测量的性质。生物学用描述的方法来记录这些性质,再用归纳法,将这些不同性质的生物归并成不同的类群。18世纪,由于新大陆的开拓和许多探险家的活动,生物学记录的物种几倍、几十倍地增长,于是生物分类学首先发展起来。生物分类学者搜集物种进行鉴别、整理,描述的方法获得巨大发展。要明确地鉴别不同物种就必须用统一的、规范的术语为物种命名,这又需要对各种各样形态的器官作细致的分类,并制定规范的术语为器官命名。

2、比较法

运用比较的方法研究生物,是力求从物种之间的类似性找到生物的结构模式、原型甚至某种共同的结构单元。19世纪30年代,消色差显微镜问世,使人们得以观察到细胞的内部情况。1838~1839年施莱登和施万的细胞学说提出: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比较形态学者和比较解剖学者多年来苦心探求生物的基本结构单元,终于有了结果。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的建立是观察和描述深入到显微领域所获得的成果,也是比较方法研究的一个重要成果。

3、实验法

实验方法则是人为地干预、控制所研究的对象,并通过这种干预和控制所造成的效应来研究对象的某种属性。实验的方法是自然科学研究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19世纪80年代,实验方法进一步被应用到了胚胎学,细胞学和遗传学等学科。到了20世纪30年代,除了古生物学等少数学科,大多数的生物学领域都因为应用了实验方法而取得新进展。

4、系统法

系统科学源自对还原论、机械论反省提出的有机体、综合哲学,从C.贝尔纳与W.B.坎农揭示生物的稳态现象、维纳与艾什比的控制论到贝塔郎菲的一般系统论,系统生态学、系统生理学等先后建立与发展,20世纪70-80年代系统论与生物学、系统生物学等概念发表。从香农信息论到I.普里戈津的耗散结构理论,将生命看作自组织化系统。

(9)简述各研究方法扩展阅读:

生物学是研究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结构、功能、发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是自然科学的一个部分。目的在于阐明和控制生命活动,改造自然,为农业、工业和医学等实践服务。几千年来,中国在农、林、牧、副、渔和医药等实践中,积累了有关植物、动物、微生物和人体的丰富知识。1859年,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物种起源》的发表,确立了唯物主义生物进化观点,推动了生物学的迅速发展。

生物分类学是研究生物分类的方法和原理的生物学分支。分类就是遵循分类学原理和方法,对生物的各种类群进行命名和等级划分。瑞典生物学家林奈将生物命名后,而后的生物学家才用域(Domain)、界(Kingdom)、门( Phylum)、纲(Class)、目(Order)、科(Family)、属(Genus)、种(Species)加以分类。最上层的界,由怀塔克所提出的五界,比较多人接受;分别为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菌物界、植物界以及动物界。 从最上层的“界”开始到“种”,愈往下层则被归属的生物之间特征愈相近。共有七大类,分别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阅读全文

与简述各研究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ver教学方法 浏览:855
狗狗取水最佳方法 浏览:350
简单的编织小金鱼的方法 浏览:377
产品报废说明方法有哪些 浏览:888
呋喃西林溶液使用方法 浏览:88
有哪些对工程信号进行滤波的方法 浏览:782
食品添加剂检测方法 浏览:42
尿黄治疗方法 浏览:283
睡前快速瘦腿方法 浏览:615
蝉花虫草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浏览:593
晚期面瘫怎么治疗方法 浏览:441
生态科学研究方法 浏览:234
种植石斛的方法视频 浏览:370
解决孩子背课文难的10种方法 浏览:269
车里起雾的正确方法 浏览:279
梦中情人使用方法 浏览:538
蛋鸡养殖场老鼠的最佳处理方法 浏览:7
电子经纬仪测量方法 浏览:164
治疗驼背的方法图 浏览:71
火龙果种植创意小盆栽管理方法 浏览: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