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导入式教学方法专家型教师

导入式教学方法专家型教师

发布时间:2025-09-15 08:20:45

㈠ 怎样进行小学语文课的识字教学

小学阶段正是学生识字学习的初级阶段,我们语文教师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情况,设计良好的语文识字教学,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那么怎样进行小学语文课的识字教学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怎样进行小学语文课的识字教学,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怎样进行小学语文课的识字教学

一、读准“字音”,体会读趣

“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这是新课标对识字与写字的具体要求。在现实生活中,一般场合下使用的是方言,不是普通话,即使是“普通话”也是“方言普通话”,如边音L与鼻音N的发音、翘舌音与平舌音的发音、前鼻韵母与后鼻韵母的发音很容易出错。不少学生读得南腔北调,有气无力,毫无兴致可言,那么作为教师应如何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趣味”呢?

1、教师“示范”要标准。经常听课发现老师范读、教读,老师自身读音不准,何况学生,俗话说“打铁还需本身硬”,教师要练好读的基本功,能真正为学生示范。

2、发现“问题”矫正要及时。在教学中如发现学生发音不准,不能视而不见,要“细微处见真知”,教师可采取引读、范读,优秀一点的学生教读等方式,强化读的训练。对读得准确的学生要适时的给予鼓励,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

3、读准的含义要明确。对于一个字来说读准就是声韵调都要读准确,对于一个词组来说,有轻声、变调等,对于一句话来说,读时不加字不少字,要学会断句,读得自然流畅不生硬,不得在词中断句,不得在意思不连贯处断句。总之,吐词要清、音节读清、不读多不读少、自然流畅。在课堂教学中不时见到学生读得断断续续、多字少字、断句不准确、一字一读的现象,而有的老师仿佛已经麻木,认为“学生还小”、“这是普遍现象”不重视,导致不少学生到中年级、高年级甚至到初中仍不能准确流利地读课文,老师们也不想一下“为什么,学生说话能吐词清楚自然,而读书却有问题……”值得 反思 。

4、适时激励促发展。对读得准确的学生要适时的给予鼓励,对读得一般的学生要发现闪光点进行适当的表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充分调动读的积极性,激发其读的欲望。

二、感受“形”美,体验魅力

汉字本身就是一种美,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感受汉字结构美、形态美,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增强记忆,发展思维。上课时坚持课题必须一笔一划认真书写,写出行笔轻重、快慢、顿挫,让学生感受汉字的美,激发学生写好汉字的兴趣。

1、引导学生感受汉字的结构美。汉字有左右结构、上下结构等,如“森”属品字结构,摆放的位置不同,上面的“木”与下面的两个“木”大小不一致,各占的比例有所差别,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体会,感受汉字不同的形体和结构美。

2、引导学生感受笔画的美感。传统的书法讲究起笔收笔的顿挫、行笔的快慢轻缓、章法的布局等,在书写中要认真引导学生体会书写的感觉、乐趣,让学生感受中华书法传统艺术的魅力。

3、利用好写字教材。写字教材与各年级的生字教学是同步的在进行生字教学的同时,进行书法的教学,可谓“一举两得”,即强化了生字的识记,又受到书法熏陶,何乐而不为!根据以往教师写字教材的利用情况,发现有教师只管布置,不管结果,任凭学生“画”;有的教师只管教学,一讲到底,不管效果,关键处未落实,学生是否听懂,内心的感受怎样?学生练得如何?练的时间是否得到保证,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三、落实“记准”,强调内化

在一次低年级调研中发现学生生字的听写准确率只有72%,学生书写缺笔少画30%,结构不合理70%,字迹模糊不清潦草65%,如“满意”的“满”学生往往写成上下结构,“夏天”的“夏”和“复习”的“复”学生很长一段时间区分不清,这些说明低年级应继续加强识字教学“识记”方面的教学,防止学生遗忘,引导学生将教师教学的内容内化为。

1、注重识字 方法 的多样化教学。新课标指出:识字教学要将 儿童 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 经验 ,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2、及时巩固“识记”成果。根据遗忘规律,对暂时记住的事物要及时强化,才能记得牢,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指学习新知后要反复练习,从中感受到愉悦和高兴。识字教学,可采用课前听写、相互纠正、激励表扬、课后辅导、因材施教、对症下药等 措施 强化效果。

3、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在教学中,用多媒体技术,从实物图形到象形字,再到现代简化汉字,采用富有动感的画面,利用学生丰富的联想,使枯燥无味的笔画结构和生动鲜明的表象统一起来,诱发学习的兴趣。如休息的“休”,系一人靠一木,通过多媒体形象的展示。激发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使识字成为自身的需要,迫不及待地要去探究汉字的奥秘,形成了学习的兴趣。

四、学好拼音,拓展深化

汉语拼音是帮助识字、阅读和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在低年级拼音识字教学的调查中发现有近32%的学生掌握不牢,不能正确拼读和书写,农村学校小学生有71%的学生没有课外读物。

首先要坚持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读准字音。尤其是预习课文或在阅读课外书籍时遇到生字,要借助生字上的注音或者查字典,自学字音,为了提高拼音能能力,可以用“普通话语音音节表”上的400多个音节练习拼读,使之准确、熟练,并逐步做到直呼音节。其次要有意识地运用汉语拼音学习普通话。要注意听别人说普通话和自己的发音,用拼音来纠正读音上的错误。还要以练习用拼音写普通话,如给字、词、句注音,用拼音写 日记 、短文等,努力提高拼音能力,并学好普通话。再次鼓励学生多看课外拼音读物,熟能生巧。同时家庭要营造读书的氛围,引导儿童体会读书的乐趣,在“趣味”中学习、深化。

小学语文课的识字教学怎么进行

一、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

教师可以创设各种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识字。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创设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环境,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在学习过程中自主选择识字的内容。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才能提高学生识字的兴趣,极大地提高学生识字的效率。

1、兴趣引入,用五彩缤纷的图片吸引学生的眼球。如教师先出示鸟的图片,然后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这样就能引出在生机勃勃的大自然中,鸟类是一个繁盛的大家族,无论是陆地、海洋,还是天空,到处都有鸟儿的身影。说到这里,教师可以提问:“那么,鸟妈妈是怎么把她的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来呢?”“对,就是鸟蛋。”(板书鸟蛋,读准“蛋”字的字音)“你认识这个‘蛋’字吗?你是怎么认识的呢?”这个问题让学生不由自主地回到生活中去,联系到早上吃鸡蛋,或者平时吃的乡巴佬鸡蛋上。这样的设计方式让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不自觉地进行主动识字,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随后,教师可让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儿歌,把字音读准,能流利地读下来,使他们初步建立音、形、义的联系,达到整体感知生字的目的。一般来说,导入需要3分钟左右的时间。

2、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能够认识大量的生字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简单的识字并不是我们识字教学的主要目的,我们教师要在教学生识字的同时,使学生掌握识字的方法。教师在进行识字教学时必须提前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事先预习。这样,教学时,在让学生齐读生字卡片之后,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交流一下经验,把学生分成小组或者让学生自由地发表意见,引导学生说一说在预习的时候是怎样记忆生字的。

当学生说出一些方法后,教师要作出适当的表扬与鼓励,以激发更多的学生说出自己的方法。这样在宽松的学习氛围中,学生自由地沟通、交流,使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学习效率得到了有效的提高。这样的教学,有利于满足学生的学习愿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内容由易到难,符合小学生学习的心理需求,可以有效提高识字效率。

总之,课堂上给学生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他们就能运用自己已有的识字知识来进行记忆,而且充分放飞自己的 想象力 ,运用自己所了解的科学知识或是生活常识来辅助记忆。这不正是我们通过一段时间的自主培养所得到的收获吗?学生已经能初步运用一些适合自己记忆的方法学习了。听到了学生丰富多彩的回答,教师应及时表扬他们,如:“你了解的知识真多!”“这个方法可真不错!”“对极了,我也是这么记的。”

学生听到教师真诚的鼓励,不仅能从中获得成功的愉悦,还能增强自主识字的信心。这样的教学,既提高了学生的识字兴趣,又培养了学生敢于当众表现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在自主识字中感受到了成功的乐趣。

3、师生共同反思学习过程,归纳 学习方法 ,集体 总结 汇报之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评价和总结。如教师可说:“刚才我们有许多同学都汇报了自己的识字方法,有的是按部件来记,有的是运用加偏旁、换偏旁的方法,还有的同学能结合自己在生活中所了解的知识来记忆生字,这些方法好极了。我相信还有许多同学有不同于他们的,但又非常适合自己的好方法,希望今后也能有机会介绍给大家。” 在教学中,教师应多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总结自己在 语文学习 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从中归纳、提炼出一些行之有效的个性化的学习方法。由于是一年级的学生,因此识字教学所占用的时间应该是课堂时间的二分之一,也就是15—18分钟。当然,这个时间也不是固定的,应根据课堂生成来判定。

二、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提高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

识字教学仅仅靠课堂上的讲解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语文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能够在生活中自己学习生字,逐步掌握生字。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把教学延伸到课外,引导学生能够在课外自主开展识字学习。自主识字就是让学生自由选择愿意识记的字,自己选择不同的方法来记住字形,教师的引导只是体现在恰到好处的点拨上。

如果每节课都能让学生进行独立学习,必将使学生终身受益。汉字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总结、积累而成的,它与生活息息相关。它源于生活,又准确而客观地反映着生活。积极组织学生在生活中识字,既能丰富学生的经验,又能深化学生的认识。激发学生课外自主识字的兴趣,创造条件让学生展示生活中认识的字,可使他们充分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学生熟悉的环境,是识字教学的最好教具。它既利于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深化学生对汉字本源的认识,又利于培养学生运用语文文字表达事物的能力。正因为如此,不少专家学者提出了“识字教学要与学生周围的环境紧密联系”的观点。所以,教师应利用开放多变的生活环境,开拓广阔的识字空间,鼓励学生在生活环境中主动识字。

三、设计教学游戏,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学习生字

游戏是孩子乐意为之的活动。在识字教学中,教师不断变换教学形式,提高教学的娱乐性,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措施。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短,无意注意占优势。根据这一特征,要想在整个活动中保持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教师就不能只以单一形式进行教学,不然就会把学生刚刚点燃的兴趣火花给熄灭。在课堂中,教师要找准游戏与教学内容的结合点开展游戏,使学生真正“动”起来,做到在玩中学习,玩中思考,玩中创新。

小学语文高年级识字教学怎么教

一、识字教学富于兴趣

学生识字写字,就是为了掌握一种交际工具,但是工具是被人所使用的,使用工具的人就有一个情感态度的问题;而语言文字自身就是一种 文化 ,尤其是自己们的汉字,其中蕴涵着丰厚的文化信息,所以在识字写字方面,同样应体现语文的工具与人文性的统一。自己们能够应用象形字的直观性作形象的描画,应用会意字巧妙的形义联系作富有情味的解说……这时,学生的想象、发明,语言表达才干都得到了锻炼,并且他们会惊喜地发现:原来单调乏味,难以捉摸的方块字是一个个有趣的符号,他们也会由此对它产生无穷的乐趣。薛老师在上课时,就充沛应用象形字来引导学生记忆字形,了解字义。他在指导学生学习“奴、仆”两字时,分别板演奴、仆两字的象形字,然后引导学生记忆字形,并直观形象天文解了奴仆的生活遭遇是如此的“不堪”,“受尽屈辱”。

二、领悟文意要有情味

长期以来,自己们的阅读教学在总体上存在着重认识轻情感,重理性轻理性,重剖析轻综合的倾向,实际反映了以学科知识为本位而非以人的展开为本位的的课程观。注重情感体验是《词文规范》关于阅读的基本要求。这一要求遵循了语文学论文代发习的规律,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大多数的阅读 文章 都包含着浓厚的感情颜,假如自己们在阅读中不去引导学生体验这种情感,阅读的功用就减少了不少。假如没有受到情感的熏陶,感染,学生就不可能对文章所描写的景物、人物形象、 故事 情节等留下深化印象,更不会对表现这些内容的语言文字留下深化印象。

如薛老师指导学生了解完“卧薪尝胆”在课文中的意思后问学生:你们要不要“卧薪尝胆”?这时的学生不明白“卧薪尝胆”的另一层含义,当然说“不”,薛老师就举了个例子:“为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展开,航天人卧薪尝胆了几十年终于使自己国第一支航天火箭飞上了天空。”“他们真的去卧薪尝胆了吗?”学生顿时体会到“卧薪尝胆”还有更深一层的意义代写论文,那就是“奋发图强”。

接着,老师又让学生用“卧薪尝胆”来说一句话,有的学生就说出了“自己们中国 足球 队卧薪尝胆了几十年,终于闯入了世界杯”。“自己们中国人卧薪尝胆了几十年,终于参与了WTO”。“薛老师卧薪尝胆了几十年终于成为了全国着名特级教员”……自己们听课的老师不由地对这些孩子刮目相看,看来他们已经完全体会了这个词的意思。整个了解过程充溢了情味。

三、丰厚积聚要有韵味

假如光凭一节语文课,学生很难学到更多的知识,自己们必需以课文为起点,以课文为仰仗,培育学生处方探究取得知识的愿望和才干,也就是说,语文教学的终极关注理应是学生自身的展开和进步。正缘于此,自己们好多的教员上完课总要给学生引见一些跟课文内容相关的读物,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去进步。薛老师上《卧薪尝胆》时,更是“棋高一着”,他应用一幅 对联 “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背水一战,百二秦关终属楚”。激起出学生去了解这些 历史故事 的兴趣,十分有韵味,自己们相信学生一定会去搜索这方面的资料,在搜索过程中,他们取得了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也培育了自己的学习才干。

小学 二年级语文 识字 教学方法

一、培养习惯,激发识字欲望

作为低年级老师应鼓励学生养成生活中识字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在校内,家里,街道上,只要见到汉字,就产生主动识字的欲望,就能自觉地识记。班上的一位学生跟随妈妈到超市买菜时,他发现每种蔬菜都有一个标牌,标牌上标有蔬菜的名称,于是他就认真识记标牌上的韭菜、芹菜、菠菜、茄子,像这样把识字与认识事物有效地结合了起来,这就是在生活中主动识字的良好习惯。这时作为老师的我们就应该对这个学生的这种学习字词的主动性给予及时肯定、大力表扬、以点带面,促使其他的学生养成在生活中识字的习惯。

二、布置预习,调动自主学习意识

每个学生都想在课堂上得到老师和同学的鼓励和认可。如果课前没有很好的预习,那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就是被动的,所以我们在课前应该布置一些预习作业,比如:让他们在读课文的时候找出拦路虎,并借助字典或生字表的拼音扫除课文中的拦路虎,为了考核自己对字词的掌握情况,可以给课后的生字注音 组词 ,标出偏旁与音序,利用学过的汉字进行加、减、换偏旁等方法来进行预习。这样的预习作业不仅对生字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同时还训练了学生查字典及朗读的能力。

三、课堂教学多样,体验学习趣味性

低年级语文字词教学游戏化,可营造一种娱乐氛围,使学生在自然而愉悦的状态下学习,有益于开发孩子的智力,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我们在教学中常见的识字游戏如:夺红旗(爬山);找朋友(为生字宝宝找各种各样的朋友,如拼音朋友、词语朋友、 反义词 朋友、 近义词 朋友、形近字朋友、同音字朋友);生字开花(一字开花:"美"字扩词;词语接龙),我来当医生(易读错、写错、多音字乱用等);字型小 魔术 (利用学生学过的汉字通过加、减、换、添一笔、减一笔等方法帮助学生记住生字的字形);编字谜(左边绿,右边红,左右相遇起凉风。

绿的喜欢及时雨,红的最怕火来攻──秋);买东西……这游戏可根据学的课文内容或生字的实际情况,灵活地设计去什么地方买东西了。如一年级上册识字(二)第3课《菜园里》一课,可设计为去农贸市场买蔬菜的插图,教师引导学生去购买,并在上面写上生字,让学生来买蔬菜,每读对一个就买到一种蔬菜。

四、理解字词的方法各异,增强学习字词的有效性

低年级学生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积累一定数量的词语,并学会初步的应用。苏联 教育 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低年级,从教学的最初步起,知识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词,更确切地说,就是词里面所反映的现实的周围世界。"《课标》在第一学段教学目标中也明确提出:"借助图画阅读"、"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其实,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远不止以上提及的几种。

1、借助画图理解词语。低年级学生的思维发展以形象思维为主,对于一些离他们生活经验较远的词语,一般可借助画图来理解。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第21课《画家和牧童》一课时,理解"浓墨涂抹"和"轻笔细描"两个词语时,出示一幅墨荷图,让学生欣赏图画中浓墨涂抹和轻笔细描的地方,形象地帮助学生理解。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习字词。语文来源于生活。因此理解字词要让学生学会联系生活,调动起他们的生活体验。是实物的,眼睛看看,动手摸摸,牢记了;是动作的,动手做做、演演,理解了。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第19课《乌鸦喝水》一课中的"渴"和"喝"这两个字义的理解时,如果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两个字的字形,找出部首的不一样,然后再动脑筋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它们的字义:"喝"是用嘴喝,因此用口字旁,"渴"的时候需要水,因此用三点水。学生就很形象地记住了这两个字,并会正确运用这两个字,不会把它们搞错。而在刚才的字词理解过程中,教师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换词理解。有些词通过找意思相近的词语很容易理解。如:二年级下册第9课《日月潭》中"清晰"、"隐隐约约"、"朦胧"等词,均可以用换词的方法来理解。

㈡ 如何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1、提高教师对专业化的认识:应当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宣传,对教师的传统观念进行头脑风暴式的冲击,让教师对专业化发展的问题,不仅能从教师专业性事实角度去认识,而且能从社会发展、文化进步的高度去看待,不仅能从教育发展的总体上去对待,更能从个人发展的角度去理解。

2、其次提高教师对专业化发展的紧迫感:应当强化对当前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分析,从教师职业的社会功能层面、专业发展制度层面、专业组织层面等解读,让教师认清与专业化还存在一定的距离,还没有达到严格意义上的专业水平,这种专业性的缺欠,极有可能成为制约教师持续发展的瓶颈,而专业化发展正是突破瓶颈的有利途径。

教师专业发展注意事项

专业理想的建立。教师专业理想是教师对成为一个成熟的教育教学专业工作者的向往和追求,它为教师提供了奋斗的目标,是推动教师发展的巨大动力。

专业知识的拓展和深化:作为专业人员,教师必须具备从事专业工作所需要的基本知识。教师专业知识主要包括本体性知识(特定学科及相关知识)、条件性知识(教育学科知识和技能,如教育原理、心理学、教学论等)、实践性知识(课堂情景知识,如导入、发问、沟通与表达等体现教师个人的教学技巧、教育智慧和教学风格)。

专业能力的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教师综合素质最突出的外在表现,也是评价教师专业性的核心因素。可分为教师技巧和教育教学能力两方面。

以上内容参考人民网-在团队研修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人民网-校长引领教师专业发展要解决哪些基本问题

㈢ 幼儿园教师怎样上好一节课

幼儿园教师怎样上好一节课 作者: 来源: 上传时间:2013-07-15 一节课上得好还是不好,关键是看幼儿园教师怎么教。那么,如何上好一节活动课呢?以下为幼儿园教师列举了“上好幼儿园活动课”的一些小技巧,幼师们很有必要来了解一下哦! 一、一节好课也是有标准的 同样一节课,幼师们组织的方式却五花八门,你说你上得好,我说我上得好,大家都在说自己上得好,究竟,什么样的课才称得上是一节好课呢?以下为你逐一道来,希望幼师们能给幼儿一个真实、自然、简单的课堂。 (一)从教师方面 1、教态亲切、自然、大方,语言生动简练、适中、不啰嗦,并注意与幼儿进行沟通和交流交流。 2、多运用并恰当运用表扬和鼓励;加强对幼儿的常规管理。 3、加强对幼儿的常规管理,不放纵幼儿的不良行为,并及时、巧妙地进行制止。 4、课前进行充分地准备。 ①把握幼儿的年龄特征 熟悉教材和教案; ②熟悉教材和教案,把握教学重难点 充分准备教学具; ③充分准备教学具,制作实用的教具。 (二)从幼儿方面 一节好课,离不开幼儿园在课堂上的表现。因此幼儿园教师要调动幼儿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动起来,都能参与进来,不要有等待的现象,这样的课才称得上是一节好课。 (三)从课堂设计方面 一节好课,常常依赖于课堂活动设计。活动设计得新颖、独特、有趣,符合幼儿年龄特征,是上好课的前提。因此,幼师们在设计活动课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活动课的主次要分明,一般分为开始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三大部分,并合理分配各部分时间,把握重点,注意目标达成度。 2、导入新颖,能够吸引幼儿的目光,抓住孩子的心理特点及年龄特点。可采用直接、间接、情景表演、图片导入、实物或谜语等等与课程有关的导入方式进行导入。但时间要把握在2分钟以内,因为我们的主要目的为接下来的课程做准备。 3、目标明确,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及接受能力。 4、教学过程,各环节联系紧密,语言连贯,流程清晰。符合教学的大纲要求。 5、有游戏的环节。幼儿园的课程多数是借助游戏的形式来实现的教学目标,因此,游戏一定是为辅助教学内容而准备的,我们要为目标而游戏,不是为游戏而游戏。可以通过游戏或分组游戏的方式检测孩子掌握的程度,从而了解孩子的接受能力,根据孩子的个体差异进行个别辅导。 6、把握好孩子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小班幼儿一般是10-15分钟,中班幼儿一般20-25分钟,大班和学前班孩子是30分钟左右。把握好孩子的最佳接受状态,也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 7、上好一节幼儿园活动课,还要借助一些相关的教具,由于孩子的接受能力和认知特点的局限性,就需要我们老师在生活实际中,搜集与课程有关的材料作为教具,来帮助幼儿理解,从而加深孩子的印象。 此外,幼儿园课堂组织,要紧凑,不拖沓;教学活动注意面向全体、因材施教;教学要有主线,要一气呵成。 上好课,还要做好以下几点: 好的课堂设计是一节好课的前提。在教学过程中,常常看到有些教师作秀,或者安排了很多内容,导致教学任务没有完成,或者走马观花……由于幼师们过于做作,影响了课的质量。在课堂设计方面,幼师们除了要考虑课堂教学思路要清晰外,还要做好以下几点: 1、少一点“堆砌型”,多一点“放射型”—— “放射型”的课是指一节课围绕一个点展开,各环节的设置都是为这个重点服务的。 如:《和时间赛跑》 教学点:体验时间的长短,发现时间的价值和自身的努力有关系。 环节一:早上7点和8点之间你做了哪些事?(洗脸、刷牙、去幼儿园、锻炼……,感知一下时间与做事情之间的联系,为下面的活动做下铺垫) 环节二:一分钟里面插雪花片。先是无意识地插——这时幼儿自身处于一种自然状态,还没有把自身的努力放进去;然后比较谁插得多与少,有意识地加快速度插雪花片,这次有自身的努力,插得多了,可时间还是一分钟。(通过这个前后两次插雪花片的比较让幼儿体验时间的价值和自身努力的关系) 环节三:创设活动情景:一分钟抛接球、一分钟抛接沙包、一分钟把呼啦圈从脚套到头,并记录。(体验:抓紧时间一分钟里也能做很多事) 环节四:讨论:平时我们应该怎样抓紧时间? 这个活动围绕一个重点展开教学,教学过程设计得自然、流畅,环环相扣、水到渠成。 “堆砌型”的课是指一节课内容太多,有些相关的内容全部凑合在一起,重点较多,容量较大。 例如:中班《蔬菜》 第一环节:分组起名,讲规则。 第二环节:认识蔬菜(10种左右),多数是以猜谜语的方式导入然后看图片的。 第三环节:游戏“找蔬菜”,按图片上的蔬菜去找真的蔬菜,然后对应放在图片上。 第四环节:蔬菜分类,把找来的蔬菜排队,分成瓜类、菜类、豆类、萝卜类等等。 第五环节:蔬菜可以怎么吃?介绍蔬菜的营养。 (时间很长,每个环节都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教学点来组织活动,可以以主题活动的形式开展,这样每个点都能深入地了解与学习了:各种各样的蔬菜、蔬菜的分类、好吃的蔬菜) 前不久,也看到过类似的一节课: 第一环节:树叶的名称(芭蕉叶、银杏叶……) 第二环节:感知树叶的不同(形状、大小、颜色、气味等) 第三环节:游戏树叶找朋友(找相同特征进行分类) 第四环节:树叶的作用(做药……) 第五环节:树叶粘贴画。 这其中,几乎每个环节都可以作为一个完整的教学点来组织教学,容量之大与没必要的堆砌使得幼儿产生了思维的疲劳,活动时间的过多延长幼儿早已集中不了注意力去听了,教师好的出发点未必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2、少想一点“怎么教”,多想一点“怎么学”。 如果老师在上课时老想着“怎么教”,那就会只想着教案,只顾着赶环节,而忽视了课堂中现场幼儿学习时的一种动态的表现,老想着“怎么教”的老师不愿意出现“节外生枝”的现象,甚至恼火幼儿与自己不合拍、不配合。 例如:新教师随堂课中班音乐《拍手唱歌笑呵呵》 设计的教学流程是:问好练声——完整听录音歌曲——教师清唱示范——随音乐节奏朗读歌词——逐句教唱——完整清唱歌曲——介绍新的唱法(领唱)——自编动作围成圆圈表演唱。 当教师逐句教唱时,有几个幼儿情不自禁站了起来,边唱边做动作(这首歌曲表演性很强,易唱易做动作)这时,老师也看到了,她让幼儿坐了下来,因为她设计的动作表演在最后一个环节呢,幼儿坐了下来,继续一句一句地跟学,按原定计划一环一环地进行着…… 例2:小班《可爱的兔子》 思考几个现象: 20人左右上课,只提供一只小兔给观察; 喂兔子环节:教师发给每人一根青菜或一个胡萝卜,每个幼儿拿一样东西去喂小兔子,让幼儿去观察兔子喜欢吃什么。 幼儿座位:坐在教室中间的一块垫子上,面积很小,幼儿挤得很紧。回答问题时要站起来,每次活动都要再爬起来。 分析:教师更多的是考虑“怎么教”,考虑这个教的过程怎么一步一步往下进行,如果她更多考虑到幼儿的学,就会想到: 1、材料提供得不够会引起秩序的混乱,有很多幼儿都不能就近观察,只能在边上推来挤去。 2、那么多东西喂一只小兔子太不科学,结果也是失真的(吃得下吗) 3、幼儿爬起来回答问题、去观察兔子、去喂兔子都比较费力,而且人为的挤来挤去使得幼儿注意力转移,不利于良好学习常规的形成。 注重“如何教”,忽视“如何学”的课的特点:环节分明,但较为生硬、机械。 3、多一些真实,少一些作秀。 每上一节课之前,我们都得做一定的准备,包括物质的准备、知识经验的准备等,但这准备不能过度。几年前,有阵风刮得挺盛的:公开上的课或比赛课内容事先让幼儿知道,有

阅读全文

与导入式教学方法专家型教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如何治白发有效的方法 浏览:651
新手妈妈如何使用催奶方法 浏览:259
用什么土方法能把稻谷晒干 浏览:246
如何运动自然流产最快方法 浏览:372
核心力量训练方法弹力带 浏览:681
真假铁铜银鉴别方法 浏览:577
控制应对方法有什么 浏览:917
导入式教学方法专家型教师 浏览:9
腿疼膝盖内侧疼的最快解决方法 浏览:1003
口欲症的正确治疗方法在线看 浏览:618
幼儿园雪花片教学方法 浏览:816
镀锌板上锌量检测方法 浏览:123
小沫沫的生存方法视频 浏览:613
新课标新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浏览:587
海缸潜水泵连接方法 浏览:877
动物避敌方法有哪些 浏览:289
最简单的做老鼠药方法 浏览:578
建模方法大体上可分为机理分析和 浏览:339
机器人的检测方法 浏览:453
吸氧袋如何使用方法 浏览: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