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识字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学生要读书、写作文就必须先认识字。字识得太少,读书、作文将遇到很大的困难。所以说要想让教学生掌握书面语言,能读会写,就必须先让学生认识足够数量的汉字。
一、媒体激趣识字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习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识字本身是枯燥无味的,因此,教学时,教师必须抓住低年级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心理特点,利用低年级教材大量的插图和字理图,采取形象、生动、直观的多媒体课件或生字卡片等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识字欲望。学生通过多媒体识字软件观看生字的笔画、笔顺等,同时跟随教学软件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
如教生字“升”时,计算机生动地演示上升过程,学生更容易记住字形与字义。又如教象形字“日、月、水、火、牛、羊、木、禾”等字时,先让学生认真观察图片,看其形状,然后出示汉字,让学生进行图文对照,使抽象的汉字形象化,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一跃上升到理性认识,就很快记住了字形。
二、交给学生多种识字方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儿童的有意注意时间短,无意注意占优势。根据这一特征,要想在整个活动中保持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就不能只以单一形式进行,否则会让刚刚点燃的兴趣火花熄灭。引导学生变换形式,不断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同时,还要引导学生逐渐学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和方法识字,逐步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并把识字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识字带来的乐趣。
1.谜语识字法
根据儿童好奇心强的特点,编一些谜语让学生猜,能激起他们识字的愿望。如:“三口之家(品)”、“第二次见面(观)”“一人胆子大,敢把王子踩脚下(全)”等,这样猜谜识字,让学生既识记了字音、字形,又理解了字义,同时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又能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真可谓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2.动作识字法
这种识字的方法特别适合那些表示动作的字。如:“踢”字的'字形比较复杂,如果让学生做一个踢足球的动作,然后再出示这个字,通过认读加上学生前面做的动作,他们一定记得很牢。同样的方法还适用于跳、眨、抱、拍、咬等许多表示动作的字词。
3.归类识字法
大多数汉字是形声字,其形符表意,声符表音。从形、音、义三者的统一上进行教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抹—批—拱,惨—愧,哎—哄—哩,乌—鸟,丹—舟,涛—寿,陈—冻,文—纹,反—返,逃—桃,它—安,寸—射,车—载,瓜—呱,卷—圈,里—理等。这样的识字方法既能理解字义,又能增大识字量,有利于提高识记效果,又能促进学生举一反三。
4.编顺口溜识字法
教学中,把一个个枯燥乏味的汉字编成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效果非常好。如:风吹树枝摇,折断小枝条(枫);小王和小白,并排坐石上(碧);自言自语(记),牛儿躲在屋顶下,抬头看天少一画(牵)。四四方方一间房,一根木头放中央(困)等。同时,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进行自主识字和创造性识字。如记忆“晴”和“睛”“情”时,学生就能自编顺口溜:有日天气晴,有目大眼睛,有心好心情。
5.近、反义词识字法
积累近、反义词识记汉字,也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如,在教学“上—下”时,教师出示卡片“上”,做向上爬的动作,学生拿出卡片“下”,边读字边做下梯子的动作。近、反义词带有串连性记忆,采用这种方法,既能让学生理解了字义,又提高了识字量。
6.利用熟悉的事物识字法
语言文字来源于生活,最终还应该回归生活。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识字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识记效率,还可以使他们灵活运用汉字。如教学“苹果”的“苹”、“大米”的“米”时,教师问:“你们认识这个东西吗?”学生纷纷举手发言:“这是我们吃的水果和大米,吃起来可香了。”
提高学生的识字愿望,有很多的方法。只要教师灵活地运用这些识字方法,就能有效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提高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收到良好的识字教学效果。
三、迁移识字方法,巩固识字成果
迁移识字法是利用熟字迁移认识熟字加偏旁的字,熟字去偏旁的字,熟字换偏旁的字。如“西+日=?”(晒),“女+也=?”(她),“草-草头=?”(早)。课堂上采取这种方法,能有效地调动师生参与互动和展开竞赛识字的兴趣,教师可以考学生,学生可以照样子来考老师。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且还能强化学生对汉字的记忆,从而让学生体会到识字成功的乐趣。
四、激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识字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增强学生在各种环境中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让更多的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在生活中主动地学习,提高识字效率,不断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如认路边的广告牌、标语、商店名、各种商品的名称等,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就请教别人或查字典。做生活的有心人,让生活教会自己更多的汉字。同时,为了增加趣味性,要求学生把课外认识的字收集到自己的摘抄本上,定期和同学交流、展示,比一比谁的课外识字量大、识字渠道广、学习积极性高。
‘贰’ 初中生物的学习方法生物到底应该怎么学习
1理解记忆
理解了东西才记得准,记得牢。所以必须“先懂后记”。这是最基本的记忆方法。
2联系实际记忆
常说“学以致用”,反过来“用也可促学”。把生活实践中的经验知识应用到课堂学习中来,激发学习积极性的同时,也会记得更牢固。例如:“管理农作物时进行松土,可以促肥”——记“植物的根部吸收矿质元素离子必需要氧气促进根的有氧呼吸”;“氧气疗法驱除蛔虫”——记“蛔虫的异化作用方式是厌氧型”。
3形象记忆
内容形象、直观、记忆就深刻、难忘。把知识形象化能帮助记忆。例如:U——(象尿桶)脲嘧啶C——(象半圆包过来)胞嘧啶A——(象线飘起来)腺嘌呤T——(象胸前的十字架)胸腺嘧啶DNA的结构特点可以借助DNA的实物模型或多媒体形象显示帮助记忆。
4英汉互译记忆
抽象的生物字符借助英语记起来就方便易懂。例如:H——Hear(can’t hear 听不懂H区受损表现为“听觉性失语症”)S——Speak(can’t speak不能讲S区受损表现为“运动性失语症”)ADP中的D——Double“双倍”;所以ADP称“二磷酸腺苷”
5口诀记忆
将生物学知识编成“顺口溜”,生动有趣,印象深刻,不易遗忘。例如判断遗传病的显性或隐性关系——“无(病)中生有(病)为(该遗传病为)隐性(遗传病)”“有(病)中生无(病)为(该遗传病为)显性(遗传病)”;大量元素——他(C)请(H)杨(O)丹(N)留(S)人(P)盖(Ca)美(Mg)家(K);微量元素——铁(Fe)棚(B)铜(Cu)门(Mn)新(Zn)驴(Cl)木(Mo)碾(Ni);叶绿体色素分离带——胡黄ab向前走;橙黄蓝黄颜色留;叶绿素ab手拉手;叶黄素儿最纤细;叶绿素a最宽厚。
6体验记忆
亲身体验必有助理解,知识容易理解,必然加深记忆。例如:发给学生蚕豆种子,让学生亲手剥、观察、分析、讨论其结构和发育过程——可促进对植物种子、种皮、胚、胚乳、子叶、胚芽、胚轴、胚根等名词的理解记忆;
7合作记忆
1、各部分感官(眼、耳、口、手)要合作,大脑的左右两半球要合作眼、耳,鼻、舌、身各通道充分利用起来,使大脑皮层各个中枢建立多通道联系,从而加深记忆。
2、同学之间要合作有意识得把要记忆的问题抛给同桌,或者同桌将问题抛给自己,既能够补充彼此在记忆上的弱点,又能引起双方的更多感官的刺激,从而引起“有意注意”,加强理解和记忆,这是最有效的记忆方法。 8网络图象记忆
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便于整体上掌握知识,可用关系图或画简图的方法来帮助记忆。
例如:动、植物的发育过程(书本第112、115页);精子、卵子的形成过程;染色体、同源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DNA、基因等。
9列表对比记忆
“有对比才有鉴别”把相类似的问题放在一起找出区别与联系,分清异同;记少不记多,减轻记忆负担,增强记忆效果。
例如: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水分代谢和矿质代谢;线粒体和叶绿体;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
10纲要记忆
生物学中有很多重要的、复杂的内容不容易记忆。可将这些知识的核心内容或关键词语提炼出来,作为知识的纲要,抓住了纲要则有利于知识的记忆。例如高等动物的物质代谢就很复杂,但它也有一定规律可循,无论是哪一类有机物的代谢,一般都要经过“消化”、“吸收”、“运输”、“利用”、“排泄”五个过程,这十个字则成为记忆知识的纲要。
11简化记忆
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记忆。例如:DNA的分子结构——可简化为“五四三二一”(即五种基本元素,四种基本单位,每种单位有三种基本物质,很多单位形成两条脱氧核酸链,成为一种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12衍射记忆
以某一重要的知识点为核心,通过思维的发散过程,把与之有关的其他知识尽可能多地建立起联系。这种记忆方法多用于章节知识的总结或复习,也可用于将分散在各章节中的相关知识联系在一起。例如,以细胞为核心,可衍射出细胞的概念、细胞的发现、细胞的学说、细胞的种类、细胞的成分、细胞的结构、细胞的功能、细胞的分裂、细胞的分化和细胞的衰老等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