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09个禅修冥想要诀(建议收藏)
摘自德加尼亚禅师的《从觉知当下的心出发》
1、禅修不光是坐在蒲团上。在行住坐卧中,只要心以智慧觉照每一个身体姿势,你就是在禅修。
2、无法观照时不可强逼自己观照;先得学会放松、舒服下来。
3、有时试着修修卧禅。在任何姿势中都要学会培育觉照。要留意自己的体验;在不同姿势中保持觉照,所用的心力是不同的——要发觉这一点。
4、正精进意味着百折不挠坚持不懈。正精进绝不是拼命聚焦,正精进绝不是控制、强迫或压抑自己;拼命聚焦是源自对禅修的贪嗔痴。
5、当觉知到生理感受,心理感受和心理活动时,不要将它们看成是“我的”感受、“我的”活动;它们只是如其所是——感觉只是感觉,感受只是感受,心理活动只是心理活动。这是生理感觉、心理感受和心理活动的基本性质;总是以此见地来观察所缘。如果将所缘看成是“我的”,执取和排斥必定生起。
6、学会观察、检查并体会所缘的本性,这比期盼见到所缘灭去或想让所缘灭去更重要。期待所缘灭去是错误态度。
7、当观照的心没有烦恼杂染时,你就拥有了正确的观照。
8、“识”是“了别呈现于六根门的诸境”的心。“识”总在当下这一刹那;“识”既不能分辨所缘也不能解释所缘的意义 ;“识”没有智慧,不能理解当下呈现的是什么;“识”只是单纯地感知所缘。
9、能缘心或“心”是观察每一个禅境的心,当你觉知到“我正在观照”时,你就是在觉知心。
10、你只能通过心在当下的活动和感受来观照心;每当你觉知到妄念或生气、失望、欲望等等时,你就是在觉知心。你要认出是心在动或心在领受这些妄念和情绪。
11、当你干涉能观心时,观智就无法生起。要学会客观地观照,只是单纯地注意所缘。
12、当你观察心时,会发现许多固定思维、意欲、恐惧、希望和期待;你会惊讶、诧异甚至震惊——你之前从未发觉到它们的存在。
13、一切日常活动(比如:阅读、听音乐、做运动)都涉及“想”和“概念化”。如果没有“想”和“概念化”,外境的刺激就会变得无意义。当“概念想”在禅修中生起时,你应单纯地觉知“心在想”。
14、易于安住在一个所缘上,这可能是因为该所缘很粗大明显,也可能是因为你的觉照很强。别满足于只观照粗大所缘,要学会观照微细所缘;这样你的觉照会变的更强。
15、在你讨厌别人的那一刹那,一个印象或感受信息在心中创建了;该印象接下来使你以一种思维定式来看待那个人,而无法识得他/她的庐山真面目——这就是无明的把戏。
16、火候到时,观智自然瓜熟蒂落。别寻找观智,别期待观智来到;寻找观智会令心构造假象。
17、以开放的心面对每一个禅境,别急着下结论。持续不断地、彻底地观察并检查你的禅境。武断地下结论使你无法获得更深的理解。
18、如果总是避难就易,你就无法学习和成长;面对烦恼尤其是这样。学着直面烦恼、调查并理解烦恼的本质,这能帮你超越烦恼。
19、学着对困境感兴趣。以一种平和的方式与困境同在,可能你就会突然理解此困境的根源。
20、你无需把感受区别为乐受、苦受或舍受,只是提醒自己:感受只是感受,如其本然地接纳感受。
21、人们都是从个人的角度、以自己的方式来看电影;不太老成的人只拿电影当娱乐,老成的人能进一步理解电影的寓意。禅者也要试着理解当下到底是怎么回事。
22、越专注或聚焦于所缘,就越耗用心力;于是禅修就变的又难又累。其实这样一来觉照就会松懈。当你发觉觉照松懈了时,很可能又拼命去提——拼命提当然意味着去用更多心力——这种“雪球效应”必然使你在长期闭关中倍感枯竭。
23、如果投入太多精进力来觉照,就会迅速耗尽心力,你就不能一整天都保持觉照。以放松的方式禅修会节约心力,这样你就能长时间地禅修下去了。一个长期禅修者是挥霍不起心力的。禅修是一辈子的事,是马拉松,不是百米冲刺。
24、既要争分夺秒地培养觉照力,又不能太严酷;太严酷了会紧绷和不自然。
25、一旦知道了怎么放松,你就能敏锐地知道该用多少心力、何时用力太过以及如何节约心力。
26、听了或读了别人的观智体验,你可能就会有意无意地寻求这些体验;一旦有了类似体验,你就贸然地认为自己得观智了。但你只是有一个相似体验,那并非观智。观智是真正地了悟胜义谛。
27、心散乱是一种自然的心理活动;总想推开散乱就是不接受自然的本质。一旦能接受散乱,也就是有了正确的态度,就更易于观照散乱。新手上路会常常迷失在妄念里,那没什么大不了的。日久功深,你就能观照散乱“只是一堆妄念”,而越来越少地迷失于妄念中。
28、不排斥、不期待——如其本然地接受所缘。
29、心散乱不是问题;你认为心不应该散乱,这种态度才是问题。所缘不重要,你怎么看所缘才重要。
30、在何处观照、观照什么所缘这都不重要,观照本身才重要。
31、每一刻都是禅修的好时刻。
32、三摩地的目的是得到一种特定的心理状态;而毗钵舍那则是学习和理解之旅。
33、觉照禅修好比看电影;你就歇着,放松并观看。所观的情节会自然地展开,能从中学到多少取决于你的理解水平。
34、如果你没有正确的态度,不管怎样心都会被杂染。
35、观智本身不重要;观智能否转化你的心、转化了的心在将来遇到类似情况时,能否不带烦恼地掌控局面,这才重要。
36、心中有烦恼时,你要识别并接受烦恼的存在;同样重要的是,你也要觉知到烦恼的离去!
37、理解不是单线条的。你能以种种方式、从种种角度、在不同的水平上理解所缘。
38、智慧倾向于美好的东西,却不执着它;智慧回避不美好的东西,却不排斥它。智慧看出善巧与拙劣的差别所在,并且清楚地看见拙劣的坏处。
39、无明愚痴使你颠倒地看待万物;无明愚痴使你将错的看成对的、将对的看成错的。
40、回避困境或见困境就逃,既不费力也不费心;但如此一来,你既不能测试自己的极限,也不能成长。面对困境的能力对你的成长很重要。当然了,如果困境已经势不可挡,你就要暂时退后一步,并等到你有足够的力量善巧地应付它为止。
41、禅修的目的是增长智慧。唯有当我们能认出、理解并超越烦恼时,智慧才能增长。为了测试自己的极限并成长,你要给自己机会直接面对烦恼。不去面对人生的挑战,心就永远脆弱。
42、培育觉照是持续一辈子的事,不必着急焦虑。关键是以正确的方式禅修,这样你所学到的就不只是在禅修中心有用,也在日常生活中有用。
43、你越尽力观一个所缘,你就越看不清它;只有放松之后,你才能见到所缘本来的样子。心无所求的禅修者,观得更透彻。
44、强大的观照不是一种力气。当心无烦恼时、当你有正确态度时,观照是强大的。
45、单有观照是不够地,你还要知道自己是以什么心态在观照。
46、如果疼痛是由生理疾病或生理问题导致的,小心别加重它。
47、当禅修很困难时,心有时会不情愿再去观照。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心的状态,你可以继续觉照,或停下来放松一下。
48、生活中要学着帮助别人而不求回报;禅修中要学着付出努力而不求果报。
49、要认出骄傲,以便削弱它或防止它蔓延,这是极为重要的。唯有放下骄傲才能拥有智慧。
50、对“观智应当像什么样”执持先入之见,这是危险的。当你有一个体验貌似符合此先入之见时,你就会因此而骄傲。胜义谛的本质超越一切观念和见解,观念和见解只是无明的把戏。
51、别把禅修局限在闭关中心;把禅修运用在日常生活中。离开闭关中心时,带上你的禅修。
52、强大的心接触所缘时,不是评判而是如其本然地了悟所缘。
53、从种种角度尽可能地观察心是怎么面对困境的;一旦你对此明白了,智慧就自然而然地运作。下次碰到类似困境,智慧将防止你以拙劣的方式起反应。智慧知道该怎么做。
54、新手初观想蕴时,无法将想蕴看成是心,而只能发觉有想,只知想的内容。一再地观想蕴,日久功深,你会理解:能想的是心。此事难以言诠。一旦你能理解“能想的是心”,你就能客观地观照心。你只是将想蕴识别为出现于心中的妄念。学着在妄念一生起时就知道它。别只顾着观身念处,你会错过了悟心运作的本质。
55、当觉照绵密而强大时,你就会自然而然地观照微细的所缘。安住在微细所缘会进一步加强觉照,从而使你能观到更微细的所缘。观照微细所缘的能力是逐渐培养出来的,你强求不来;拼命去观不能获得这种能力。
56、觉知或观照不难,难的是保持连续的觉照。你要有正确的精进才行。正确的精进是百折不挠坚持不懈。
57、首要的是放松和有良好的心态,其它的都靠后。识别自己是否有良好的心态,这比体验到平静或“很棒的一座”更重要。
58、每次坐禅都犯困,这会养成一种坏习惯。一犯困你就要睁开眼;还犯困就起来去行禅。行还是坐不重要,重要的是心要了了分明。
59、正精进是勤于提醒自己去觉照;正精进不是用力聚焦于一个所缘。
60、如果一到晚上就开始疲惫,那么你可能在白天的禅修中用心太过了。禅修应当达至任运[获得惯性],不应当让人筋疲力尽。想要更有觉照,就不要用心力太过;只是不断地提醒自己去觉照就好了。
61、当你闭上眼睛开始禅修时,你可能会觉得,怎么一下子有这么多妄念。其实每个人心里一直都有这么多妄念,只是你从未发觉。因为当睁着眼时,心更多地注意外境,而较少注意到妄念的存在。
62、想保住已学到的技巧不退失,你就要反复练习它们。所以禅修要坚持进行,无论身在何处都尽可能地禅修。坚持不懈,别让已学会的付诸东流。
63、只要觉照还在,你就足以为此而高兴。这是正确的态度。如果你在遭遇烦恼时,对烦恼是有觉照的,你就足以为此而高兴;哪怕烦恼没有因被觉照而消散。只要对烦恼的觉照不丢,就说明你修得还行。
64、烦恼是佛法的一部分:别排斥烦恼。曾有一个禅者因烦恼消失得太快而失望;不是因为她想要有烦恼,而是因为她热切地想要从烦恼中学习、热切地想要理解烦恼。当你面对烦恼时,也要有这样的态度。
65、烦恼只是烦恼,烦恼不是“你的”烦恼。每当你认同烦恼为我或排斥烦恼时,你就是在滋养烦恼。
66、永远记住:不是“你”去除了烦恼,是“智慧”去除了烦恼。当你绵密地观照时,智慧自然而然地展开。
67、东西被人偷了之后,别对自己说:“我不介意,就当布施了。”这是心的骗局。认出并接受自己的恼火!唯有当你能直接地观照自己的恼火并理解它时,你才能真正地放下。
68、体验到寂静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知道和理解:为什么寂静生起以及为什么寂静不生起。
69、你要有勇气才能谛见真相;你要禅修才能抵达真谛、你要觉知你自己才能抵达真谛。觉知你自己,首先要承认自己的心中是有烦恼的,这是一切修行的前提。谁都想好,所以人人倾向于只看自己光鲜的一面、只展现自己光鲜的一面;如果不能直面自己的烦恼,最终不过是自欺欺人。你要真想好,就要了知自己阴暗的一面。当你开始以现实的方式看待自己时、当你开始承认自己的优点以及缺点时,你就算修得不错了。
70、佛陀没说,我们不应思考、谈话或做事;佛陀说的是,我们应在思考、谈话或做事时,被智慧而不是被烦恼驱动。
71、你在谈话时习惯于注意外境,习惯于卷入谈话的内容和人;大部分的时候你都太关注别人的情绪。要训练自己持续地注意内心,如此你自然就能善于言辞谈吐。还要训练对心态的觉知。唯有当你能不卷入谈话的情绪时,理解才会生起;你才知道言辞谈吐的分寸,何时该结束谈话,什么能说什么不能说,以及怎么平和地与人沟通。
72、当你在觉照一个所缘的时候,你要一再地检查自己的觉照,这样你就会觉照到“对所缘的觉照”——学着返照自心。
73、当你对禅修越发老练之后,你会觉着自己已然悟透了“禅修是怎么一回事”;如此贸然断定,必然障碍你获得更深的智慧。
74、禅修体验越深广,你越倾向于对自己的体验下结论;你甚至想当然地以为自己已然了悟根本真谛,比如无常。这种‘想当然’会遮蔽你、障碍你,使你不能看得更深、走得更远。
75、如果你能发觉心中微细的冲动,也能看到驱动此微细冲动的微细动机,你就能认识到:这些动机绝大部分都是烦恼。
76、别限定自己一定要坐禅多久,这会导致时间压力。无需太严格地遵循本禅修中心的时间表;只是提醒自己保持觉照,尽可能绵密地觉照每一个姿势。
77、急求进步就无法全然地觉照当下;所以要不断地调整心态。曾有一个禅者说,他发觉自己“急于绵密保持正确心态”,这种心态本身就是错误的!
78、每一个动机都源自一个驱动力,大部分的驱动力都是烦恼;唯有当你完全地理解烦恼时,智慧才会生起;然后你的动机才能被智慧驱动。
79、动机不仅仅存在于每一个动作的第一刻,动机还持续存在于每一个动作的全过程。在你坐禅的每一刻,动机都存在。
80、一旦看见烦恼的危险,你就真心想要尽可能保持正确的心态了。
81、持续地接触所缘是心的自然本性,所以你无需特别用力就能看见一个所缘。仅仅觉知每一个已在那里的所缘就好了,不要试图看见你认为正确的所缘。别想控制或操纵你的体验。
82、人们开始禅修时,总是倾向于某种固执的观念:禅修应当这样这样进展。其实禅者无需创造什么,只需绵密地觉知和观照——这就足够了。你无法令“法”生起,但当你正确地修觉照时,“法”就会生起;“理解”甚至“开悟”,亦复如是。事情就这么简单而又甚深。
83、你只能在因上下功夫,不能在果上下功夫。你不可能单凭寻求就得到自己想要的;比如说,你不可能单凭拼命聚焦注意力于所缘,就修出定力来。要知道定力不是这么修出来的。以正确的心态绵密地觉照,定力自然增进。其实你唯一能做的,是不断提起觉照,并检查自己是否是以正确的心态提起觉照。换句话说,有了正精进和正念,正定就水到渠成。了悟因果缘起就能面对各种情况。想要所求能如愿得偿,就要知道所需的因缘条件,然后下功夫备齐这些因缘条件。你必须具备这样的因果正见。
84、正念是不忘记去觉知正确所缘;正精进是坚持不懈;正定是心不动摇或心寂静。正确所缘是指你的体验,比如生气的情绪——不是惹你生气的那个人。
85、禅修不可太严肃,但要平和并且恭敬。
86、如果你认为,被自己一再观察的仍是相同的东西,你就会觉得无聊。可如果你更仔细地观察自己的体验,你会理解:如同没有任何两片相同的树叶,没有任何两刹那的感觉是完全相同的,每一个刹那都是新的。一旦你亲自明白这一点,心就会对任何所缘都有兴趣。没有哪一刹那是无趣的,因为你的体验清楚地表明:万物永远在变化。
87、观念影响感受,以什么样的见地看待自己的禅修是非常重要的。
88、人一旦亲尝禅修的甜头,就再也不会停止禅修;只有未彻底理解禅修的人才会停止禅修。
89、在禅修时,每当你觉着不知道该怎么办时,就歇着,什么也不做。[汉译:歇着什么也不做是指任由觉知自己运作;于止、举、舍中,不止不举,保持中舍。这句话是对老手说的。]
90、Mindfulness is when the mind is full of awareness!
91、想修出好觉照就要花时间。一开始要不断地提醒自己去觉照;直到觉照达至任运,你才能自然而然地觉照。你没法强逼觉照变强,唯有靠绵密觉照才能达至任运觉照。
92、当心纯净、平和且中性时,即使是细微烦恼所引起轻微的身体紧绷,你也能在它生起时立刻发觉到。
93、你要一再地观察烦恼才能理解烦恼。你能从没烦恼的体验中获得什么了悟呢?甚或只是期待得到没烦恼的体验,这又能获得什么了悟呢?当你理解烦恼的本质时,烦恼会自然消散。一旦你能搞定烦恼,妙禅境自然随后就到。只是期待妙禅境,而不努力观照烦恼,这是大部分禅者常犯的错误。
94、有时候你觉得觉照某个所缘是浪费时间,这是错误的观念。禅修的要领是能知的觉照本身,而不是所缘,只要觉照不失,你就还在正道上。
95、观照烦恼只是烦恼,而不是“我在烦恼”。
96、要如其所是地接受观照的质量。如果你预先认定了应该观照得怎么样,问题就来了。不接受观照的质量是错误的心态,很可能是你企图得到某种想象中的体验。
97、想找到平衡点就必须体验并理解两边的极端。
98、你无需用很强的心力去觉照;只要回到当下,觉知正在发生的感受就好了。单单只是提醒自己安住于当下,这就是保持觉照所需耗用的全部心力。
99、一旦觉照达至任运,就返照着此觉照,这是保任的窍诀。
100、当心寂静平和而又无明显的所缘可观时,抓住这个机会去识别此时能观心的强度和质量。
101、禅修修到瓜熟蒂落,你就能轻松搞定困境。因为你了悟了困境背后的诸因诸缘;一旦明了病根,你就能在病根上下功夫。要把困境当成学习的机会。
102、发觉心中的臆断很重要;臆断是基于谬见,它们遮蔽着你,使你看不见所缘的真实本质。
103、修奢摩它,是要跃入所缘并与所缘合一;而毗钵舍那却总是将心后退,才能观照得更清晰,退一步观才能有所了悟。
104、开始时你只是有觉照而已;一旦你能熟练地持续安住当下,你就要观察并调查所缘。
105、妄念纷飞的是心,寂静无念的也是心。理解了这个,你就不会把妄念和寂静看成是“我的”。如果不能把寂静看成只是心的一种状态,你会沉湎于寂静。
106、检查态度也是一种觉照。
107、当你不想禅修或不知道该怎么禅修时,先别慌,别拼命强迫自己禅修;只是提醒自己放松,过一会儿禅修的兴趣自然会回来。太使劲只会弄得更糟。
108、当心中有排斥时,学着直接体会排斥的感受。
109、许多人在处于禅修困境中时,都不情愿观照这些糟糕体验。通常,从糟糕体验中比从美妙体验中能学到更多;其实,在糟糕体验上做工夫能引起甚深的了悟。既要学着接受美妙的体验,也要学着接受糟糕的体验。
2. 请问怎样才能冥想呢
穿着宽松舒服的衣服。
找一个安静的地方,你不会受到干扰。尝试每天在同一个地方打坐。
选择好时间,选择一个每日冥想的时间,4点到6点,但每天在同一时间冥想比理想的时间段要更重要,永远空腹打坐。
找一个舒适的椅子或板凳,直背而坐,双脚平放于地面。你要是喜欢可以双腿交叉坐,莲花坐,但不是必需的。将手置于膝盖上,手掌朝上,头略向前倾,闭上眼睛。如果你觉得自己开始打瞌睡,就半睁开眼睛。保持良好的坐姿也可以帮助你保持清醒。
开始深呼吸,闭上你的嘴,开始深深吸气,轻轻呼气,确保你的肚子在吸气时扩大。
置心一处,用专注于呼吸来清除掉其他的杂念,辨认呼吸时候的感觉啊,确认自己正在有条不紊地呼吸啊,可以重复念诵的一个词或短语。
这一篇,我主要说一下冥想实操的方法论。
首先,我说一下冥想不是什么,以免大家走入冥想的误区。
冥想不是单纯闭着眼睛发呆,放空自己。
冥想不是闭着眼睛在那里胡思乱想,不去控制自己的念头。
冥想更不是什么都不想,最后还给睡着了。
冥想是一种训练大脑的方法,是一件需要你集中注意力的事情,需要占用你大脑的负荷,会消耗你的精力和能量。
长时间的冥想之后甚至会觉得大脑有一点困乏,感觉自己刚刚做了100道奥数题。
接下来就介绍一下冥想的方法论:一、注意你的呼吸
呼吸是我们人体与外界交互的一个高频的方式,将体内的二氧化碳排出去,吸入新鲜的氧气。
一个人呼吸的效率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一个人的精力以及注意力。
如果我们处于一个富氧的环境之中,我们的精神状态就会很好。就像到了森林或者,木本植物密度高的野外,呼吸到新鲜的空气,我们就会感觉自己全身上下都充满了活力。
我们每个人平常的呼吸相对来说都比较短促,排除出去的二氧化碳少,吸入的氧气也不多。这样的呼吸效率很低。
当我们心情变得急躁的时候,呼吸也会相应地变得很急促。所以呼吸的频率以及深度会影响到我们的心情,以及内心的平和程度。
对于冥想而言,呼吸非常重要。
3. 瑜伽冥想怎么做
请问瑜伽冥想是如何做的?
冥想的技巧
1、移动冥想
修炼体式是瑜伽进入移动冥想的最普遍的方法,掌握这种方法使身体的关节、伸展部位达到极限,练瑜伽为什么腰骨这么软,瑜伽的软和练杂技的软是不纳逗一样的,瑜伽是通过要达到冥想这种境界不断扩张、伸展身体形成的,杂技是控制身体达到某个程度。体式练习开始的起源是为了锻炼身体的可控部位达到极限切断思虑进入冥想的境界,所以叫做移动冥想。
2、烛光冥想法
烛光冥想或叫一点冥想,光线不要太亮,用眼睛看烛光,因为眼睛是人身体里最脆弱的部分,很难睁开眼睛时间很长,继续撑着,撑着的目的并不是让你的眼睛瞪烛光多长时间,是让你在瞪眼睛不眨眼疲劳达到极限的时候体会切断思维进入感知的状态,来进行冥想。
3、OM声冥想法
烛光冥想是利用眼睛,OM声冥想是利用耳朵。在以前的寺庙或教堂都会有一口大钟,时间一到,钟声就会响起,钟声响起的时候,就是让你切断思维,这时候你应该进入冥想了,当你把你的知觉留意到钟声响~一直响到消失的时候,听声音由有声到无声,你的思维也进入了一种DHYANA的境界。都是利用身体可控部分。冥想时发出一个OM声,把M声延长于O声的三倍,这时候用耳朵听由有声到无声的过程,你的思维就给切断了进入了DHYANA的状态。
4、观呼吸冥想法
打坐用莲花坐坐稳后,用耳朵去听你的呼气和吸气,去听气息的声音,因为这种气息很细微,所以你就要很专注,很安静的去听,在专注听这呼吸的声音时,思维被切断,进入的DHYANA的状态,进入冥想状态。
5、其他冥想方法
在课堂上用上述的方法专门练习外,也可以在平时做练习,随时随地练习冥想进入DHYANA的状态
(1) 呼唤自己
当思维很烦躁,有很多思虑或感觉很困惑,处于失念的时候,采用呼唤自己名字的办法:在呼唤自己的名字时,以另一个朋友的身份那样呼唤你“XXX,你在哪里?”你也以回答你朋友呼唤你那样回答“我在”。在你回答的瞬间思维被切断,进入DHYANA的状态
(2) 看镜子
拿一面镜子,去观察镜子中的自己。不要以平时“我看镜子”的思维去看,要倒过来把角色置换,由你是镜子里的人往外看着你本人,当你熟悉的脸孔从镜子中看着你时,会有一种奇怪的感觉,当你用自己熟悉的脸孔看着自己的时候,会有一种很特别的意会的感觉,意会的感觉是禅不能说,就是这种意会的感觉,可以体会到,有些神秘感,却说不出来,进入了一种无思虑的状态。
(3) 发愣,发傻
在很焦虑的时候,对自己说我现在发愣一会,把两个嘴唇分开,放松下颚,发愣一下,这时的思维瞬间切断,进入DHYANA的状态
(4) 做手工
无思虑在做手工(补鞋、绣花)是容易出现这种状态,专注于手工的时候嘴里哼一首曲子,此时头脑没有思虑,产生愉悦的状态。
通过冥想可以找到快乐,冥想的快乐是超越了感官的快乐,超越了男女之间的感官愉悦,这种愉悦是可以体会又很难言传的。打坐的过洞斗卖程中享受到了这种乐趣而不会觉得是痛苦,虽然刚开始打坐感觉很辛苦。
瑜珈冥想怎么做呢?
瑜珈冥想的“十二原则”选择一个专门的地方来练习,这样可以帮助你找到安宁感,易于进入瑜珈冥想状态。
选择一个固定的时间——清晨和傍晚比较理想。
利用相同的时间和地点,让精神更快地放松和平静下来。
坐下来后,让背部、颈部和头部保持在同一条直接上,面向北面或者东面。
在冥想的过程中,保持身体温暖(天凉时你可以给身体围上毯子),引导你的意识保持平静。
让你的呼吸有规律的进行——先做5分钟的深呼吸,然后让呼吸平稳下来。
建立一个有节奏的呼吸结构——吸气3抄,然后呼气3秒。
当你的意识开始游离不定,不要太在意,也不要强迫自己安定下来。
安静下来以后,让意识停留在一个固定的目标上面,可以在眉心或者心脏的位置。
利用你选择的冥想技巧进入冥想状态。
在非常纯净的冥想状态到来之前,不要强迫、让游离的状态继续自然地存在。
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游离的思想状态会慢慢消息,最终进入纯净三摩地(最高意识的知觉状态)。
在进入正式冥想阶段前,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选择一个你感觉很舒服、放松的姿势来练习,如果可以的话,用莲花坐的姿势;但如果你不能做这样的姿势,你可以选择简易坐来练习销搜。正确、稳定的坐姿是冥想成功的关键,因为不稳定的姿势会使思想、意识也变得不稳定。
尽量不在冥想前进食,因为这会影响你集中精神状态。
开始时试着每天做一次冥想,以后可以增加到每天两次。冥想的时间由5分钟慢慢地增加到20分钟或者更长,但不要强迫自己长时间地 *** 。
如果你利用一种冥想方式练习几次都感觉不舒服,那么你可以放弃这种方式而选择另外一种更合适自己的方式。
不要急于求成,不要期望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达到预期的效果。 [编辑本段]瑜伽冥想坐姿瑜伽冥想的目的在于获得内心的平和与安宁。真正的瑜伽冥想的姿势都是打坐式的。打坐又再细分为七种:即,简易坐,半莲花坐,莲花坐,至善坐,吉祥坐,悉达斯瓦鲁普坐,雷电坐。
通过瑜伽的这些坐姿我们还能获得身体的受益,加强了两髋,两膝,两踝,补养和加强了神经系统,减轻和消除风溼和关节炎。
简易坐
简易坐是一种舒适安逸的坐姿。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调整坐姿,比如可以两腿盘坐在垫子上。如果膝部有疾病,可以单腿或双腿向前伸直。
坐在地上,两腿向前伸直
弯右小腿,把右腿放在左大腿跟处
弯左小腿,把左腿放在右大腿之下
可以把双手结个手印,放在两个膝盖上,最好两手相叠,拇指相对放在腿上
以此姿势坐着,可以10分钟,20分钟递增
单莲花坐
坐在地上,垫一个小垫,便于稳定,两腿向前伸直
弯右小腿,把右脚紧顶在放在左大腿内侧
弯左小腿,把左腿放在你的右大腿上面
肩背正直,下颌内收,两手相叠,拇指相对放在腿上
以此姿势坐着,可以10分钟,20分钟递增
患坐骨神经痛的和骶骨毛病的不适合做这个练习
双莲花坐
坐在地上,垫一个小垫,便于稳定,两腿向前伸直
弯右小腿,把右脚放在左大腿上,脚底朝上
弯左小腿,把左腿放在右大腿上面.脚底朝上
肩背正直,下颌内收,两手相叠,拇指相对放在腿上
以此姿势坐着,可以10分钟,20分钟递增
每次打坐完后, *** 两膝,大腿,两踝和两小腿腿肚
益处: (1)盘着的双腿减少并放慢下半身的血液循环,从而加强上半身,特别是胸膛和脑部的区域的血液循环;(2)有利于直身端坐,使呼吸系统毫不受阻,极为有利引发畅顺的呼吸;(3)对患哮喘和支气管炎的人有益处;(4)使神经系统......
如何练习瑜伽冥想功法
冥想最为困难的问题是如何稳定自身的心境。冥想时心境经常为现实的杂乱和烦躁的心情所牵绊。毋庸置疑,人们的思想是很善于异想天开和制造烦躁的,这点在冥想的好处是尤为明显的。只要清楚这点,冥想就会成为一种简单易行和自然而然的享受。
另一个控制自身心境的方式是语音冥想。语音冥想时要做到全身心的投入。
瑜伽练习者的自身经验可以带给你重组的信心,它会告诉你语音冥想是冥想的最有效方法。冥想的方式多种多样,其目的只有一个,即意念集中。当我们在集中所有意念的时候,要将自己从藩篱中解救出来,释放自己到无任何欲念的境地。这便是冥想的最高境界。
如何进入瑜珈的冥想状态?
1、以舒服的姿势坐场,传统的姿势是席地盘腿而坐,在臀下放一个圆形小软垫。假如觉得这样坐不舒服,还有许多其他姿势,比如仰卧,坐在自己的腿肚子上或直背椅子上等。
2、挺直脊背,可以想象自己的头给一根绑在天花板上的绳子吊着。
3、用鼻子深呼吸,让肺部充满空气,腹部和整个胸腔因而扩张。然后用鼻子或嘴缓缓呼气,到接近呼完就把腹肌收缩,将腹部所有气体排空。
4、选一样东西注视,比如烛光,花或图画。或者,(这时候可以借鉴瑜珈休息术中老师教过的,吸气的时候缓缓默念“欧……艾……欧……”呼气的时候轻声缓缓念“欧……艾……欧……”)或者在每次呼气吸气的时候数数目,借此把注意力集中于自己的呼吸,缓缓吸气,数五下;在缓缓呼气,数五下,假如发觉自己开始分心,要慢慢地将心思拉回来,重新集中于呼吸或你正在注视的物体上。
开始时最好每天练习十分钟至一小时,不过专家说,即使只练习几分钟也有好处。
如何练习瑜伽呼吸与冥想?
瑜伽的呼吸是瑜伽练习的重要部分,也是瑜伽练习能否收到效益的关键所在。呼吸是联系人和生理与精神的纽带,正确的瑜伽练习必须先从呼吸的练习开始而不应先从 *** 法开始。而现在的很多人容易忽略内在的训练而流于表面的展示,所以 *** 法的练习兴盛而呼吸法反而不被重视,这是很严重的方向上的错误。; ; ;在进行呼吸法时,意识必须集中呼吸,就象母亲怀着爱心,关怀着孩子的一举一动。; ; ; 在吸气过程中,练功者把自己的脑改变为接受和分配能量流的器官。吸气的时候,不要吸的过满,以免引起头晕,身胀身痛等现象{这个是身体的脉络没有打开的因素,此外,不要使腹部鼓起,否则,肺就不能完全扩张。吸气和呼气都不能勉强进行,也不能太快,否则,还会加重心脏的负担,引发脑部障碍。; ; ; 所谓呼气,就是把不纯的空气(二氧化碳)排出体外。呼气时,有意识地提起上胸部,慢慢地、有韵律地排出气体。要密切注意呼吸的韵律性。有的人吸气时间长,有的人呼气时间长。就象对于困难和挑战一样,各人的血压和血流的情况也是不同的。进行瑜伽呼吸的目的就在于去除呼吸和血压中的不均衡和障碍,消除烦躁不安,停止自己独特的想法和癖好,把自己从执着中解放出来。; ; ; 练习呼吸时应该注意,不要去刻意呼吸。呼吸贯穿了整个运动的始终。当一瓶香水放在面前,你会正常地吸气、呼气,但当被提醒去闻香水时,你的呼吸就会下意识地加重。练习瑜伽也会遇到同样的问题,往往一说到呼吸,人的大脑就会潜意识地紧张起来,很难做到呼吸自如。调整办法:多练习。呼吸是可以练出来的,慢慢控制思维,别暗示自己刻意呼吸。慢慢将潜意识里的呼吸还原到自由、自然的状态,让呼吸和身体的很多动作协调起来,并带动动作去游走每一个形态。1.语音冥想(1)曼特拉冥想:瑜伽语音冥想又称曼特拉冥想。梵语词曼特拉可分为两部分:曼的意思是心灵,特拉的意思是引开去。曼特拉的意思是能把人的心灵从其种种世俗的思想、忧虑、欲念、精神负担等等引离开去的一切特殊语言。冥想的意思是意念和意境的结合,冥想可以帮助修炼者的精神进入高境界,有助于身心的协调。一个人冥想时把注意力集中在他的瑜伽语音上,就能逐渐超越愚昧无知等不良因素,而处身在善良品质的高度上。(2)噢姆冥想:舒适坐姿,作瑜伽呼吸,高度注意呼吸,每次吸气和呼气,自觉自己的呼吸;做完5次完全的呼吸,继续做完全呼吸,但每次呼气时,以感到舒适为限,用最深沉的、可以听见的声音念语音噢姆,这个语音应念得与呼气过程一样长:噢-姆-,这时把注意力集中到语音上,吟诵练习约10次;然后呼气和吸气时都在心里对自己念噢姆语音,同时感到身体的每一个毛孔吸入数十亿个噢姆音节,想象这几十亿个音节进入整个心身的最深处,带来和平、安宁和无畏心情。每一次吸气,感到身体每一个细胞都充满了这种和平、宁静和力量。每次呼气,感到无数的噢姆音节把这和平传播到整个环境——整个宇宙——以至一切生灵上去,此练习至少50次。此冥想的结果是入定。(3)噢姆·哈瑞·噢姆冥想:舒适坐姿,闭合双眼百分之九十,深长呼吸,注意每次呼吸;每次呼气,用可以听见的声音念诵噢姆·哈瑞·噢姆,专注地听这语音,每次吸气,心理对自己默念瑜伽语音噢姆·哈瑞·噢姆,继续做此练习至少50次。如果心灵游离开去,不注意语音,就把它轻柔地引回来,既不要强行集中注意力,也不要让心灵毫无控制地东游西荡,散漫无归。(4)哈里波尔·尼太-弋尔冥想:梵文中的哈里为壮美、吸引的意思;波尔为冥想语音、说话、曼特拉(mantra)的意思;尼太为永恒、长存的意思:弋尔为金色的、光辉灿烂的、清净或纯洁的意思。先按瑜伽坐式坐定,两眼......
瑜伽冥想想什么呢?
瑜伽修习者们都知道,瑜伽练习动作中最基本也是最基础的有两个,一个是冥想,一个是 *** ,乍一看他们似乎是同一概念,但其实不然, *** 与冥想作为瑜伽练习中的基础动作,两者之间即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有几个方向可想:想颜色、想画面、想声音…这些在冥想中的主题,千万不要和现实生活中有紧密的连结。请不想在冥想中想工作、家庭、子女、财务等您每天都在困扰的事。相反,要想的是可以让自己集中去想且能放松,但又不会在过程中睡着的主题。想颜色怎么想呢?可以以一周一个颜色来进行,若是能配合着脉轮的颜色来冥想更好。比如:海底轮的红色、生殖轮的澄色、脐轮的黄色、心轮的绿色、喉轮的蓝色、眉心轮的靛色或是顶轮的紫色(或白色)。在冥想中一方面想着颜色,可一方面观想它相对应的位置。或是可以在心中想象一个美丽的风景,如蓝天、碧海…,在把自己放在这个美景中,很舒服的冥想并观察自己呼吸与身体的变化。或着可借着先盯着一幅图画,在看得很专心后,慢慢的闭上双眼,静静的观想着之前的图案。至于 *** 时,放掉冥想所想的主题,要进入什的不想,会比冥想还难。随时有杂念浮现是很正常的事,我们不能控制不起杂念,但可以做到的是不去“寻思”。也就是当杂念出现时,不要跟着它一直想下去,而是让它轻轻的离开。就像我们仰望天空的白云,它怎么来,也怎么走,在脑海中不留痕迹。但是,单这样还不容易做到,可以试着把您的专注力放在身上的某个位置。可以是眉心,可以是前额,也可以是鼻尖,也有人放在肚脐。当您把意念放在那个位置时,就集中精神注意那个部位的变化,把其它感官的知觉与想法,逐渐降到最低。
球瑜伽怎么做冥想和放松
瑜伽一般做的时候,需要静,不可以太吵的!
冥想是什么?和瑜伽有关系吗?
冥想的练习是将思绪只停留在一点上,固定不动,以观察自我。通过排空杂念,我们可以渐渐地明了真正的自己,发现自在的智慧和宁静。瑜伽尝试教授的是如何控制我们的大脑,享受我们已经拥有的幸福和快乐,如何把欲望引导到内在愉悦的追求,而不是对昙花一现的外在世界的依赖,以获得更平静的生活。
《瑜伽经》中曾对冥想下过这样的定义:“凝神就是将心集中在身体的灵性意识中枢内,或某种神圣形式上;入定是流向专注对象的连续的意识流;三昧(三摩地)是在冥想中,对象的真实本性放出光芒,不再受感知者的心的扭曲,这就是三昧”。真正的瑜伽冥想,指的是“凝神、入定、三摩地”三个阶段。
很多刚开始练习冥想的人还做不到, *** 就能冥想,所以通过瑜伽体式来帮助进入到冥想的状态,瑜伽的练习可以帮助我们净化心灵,让繁复的思绪回到宁静的当下。
祝生活愉快!
瑜伽冥想导语怎么说 求前辈指点
1、放松你的双肩,双臂,双膝,双脚。将你的意识放在腹式呼吸上,用你的鼻孔深深的吸气将新鲜的气息填满腹腔内,小腹微微鼓起,缓缓的呼气,小腹向内收起根据自己的气息找寻自己的感觉。
2、呼吸是瑜伽中的灵魂,瑜伽呼吸的要求是深,匀缓细长,在整个过程中尽量配合腹式呼吸。
3、瑜伽的腹式呼吸有两大功能:它可以给头部输送新鲜的血液,摄入生命之气,控制意识,通过瑜伽的呼吸练习,可洁净呼吸系统,排除身体毒素,从而达到思想纯净的状态。整个身体从头顶到脚底,从皮肤到骨头,从神经系统到消化系统,都能从瑜伽中受益。
4、就这样深深的吸气, 缓缓的呼气,仿佛我们来到了一片熏衣草田园里, 嗅着淡淡的花香, 远处几只蝴蝶在轻快的飞舞。
5、现在让我们把意识慢慢的收回来,双手胸前合十,用力搓热,将温热的双手放于脸颊,轻轻的 *** 双眼,让眼睛得到放松,再次将手胸前搓热,放于腹部缓缓 *** ,放松腹部肌肉,滋养肠胃。
瑜伽语音冥想具体该怎么入门,怎么行动呢?
您好,谢谢您的肯定,只要是能引导别人找到自信和本质的自己的事,我都愿意尽我的所能来给予支持的。但是总体的效果除了讲述方的表达之外,受述方的吸收才是影响整体效果的主要因素,所以尽量不要只以思维理解来进入我的回答,亲自探索才会有最大的收获。
从文字能看出心中很多的事情,从你的文字上给我的感觉,是和个谦虚、认真的孩子,而且你为了调查,已经做了相当一些的查阅工作,你已经正在用“正确”的行动方法了,只是你还不知道而尔。另一方面,你当前也把焦点锁定了在阿尔法波,目标是很明显的,因为阿尔法波能开发或提高很多涉及右脑、学习等异于常人的功能。这些是我看到的吧。
但是我不打算只给你限制于阿尔法波之内的答案,因为我认为只讨论阿尔法波的训练,虽然它应该被现代教育界重视和应用,但它始终是最接近显意识的一种频率,还不是冥想的核心发动机能量。相反如果能够了解了从清醒到睡眠之间的4种脑波及它们的特性,那么这种能量能给予你持续地进行各种冥想的动力,这不但只改变你的能力,还能改变你的意识、观念和人生观、宇宙观,直到你每件事都那么恰当地主动而且有效率。
============================================
冥想有分有为冥想与无为冥想,本来冥想就是指无为冥想的,但经过社会的发展,人们还是比较喜欢那些有具体内容与目的的冥想,从而形成了有为冥想系列。
你所说的阿尔法波冥想训练,是有为冥想中的其中一个,其状态的位置紧接清醒紧张警觉时脑波频率,保留了觉,但去掉了紧张,只要关注呼吸自然地进行并持续10分钟左右,便已经到达。主要应用于学习前的专注放松调整,以使能够更有效地进行学习任务。也就是说做10分钟左右的自然关注呼吸,再“醒回来”进行学习,效果就会非常好。
这跟是否有瑜伽语音没有绝对的关系,任何可以让你感觉能放松(兴奋不算)的,例如海水声、森林声、雨声、星月晴空中各种昆虫、风声、树叶声等等,都不比诱发语言解释工作的语言冥想质量差。从某种程度上说,瑜伽语音冥想是属于催眠引导式的冥想,而非主动冥想。
但是请你相信你自己,若你能收心于自己的冥想过程中的话,你的1分主动将比100分的语音引导更有效果的。这是我于阿尔法波给你的一些建议,你只需要去做,全世界的声音和语言都丢失了,也不能阻止你能从自己的冥想中获得进化与领悟。
至少目前你还没有更多关注的,还有θ脑波、δ脑波等领域,还有什么是无为冥想,它们都有什么不同作用,做法上是否有不同等,你都应该一并了解一下,这对于你能够正确解读和提升阿尔法波的用心有很大帮助,你能够用更短的时间就超越阿尔法波所能给你的。
无论有为或无为冥想,身体上的要求几乎都是一样的,只是一个舒服的姿势(只要不影响呼吸的自然和对肌肉产生过度挤压),最主要的反而是在于心法上而非身法上。
有为冥想,需要很多的辅助参考对象,也可能隐藏着很多现实生活上的目的,因此有为冥想并没有能够离开分辨,那么对于分辨世界的内容和性质便不能进行透彻的领悟。这个点,是凡圣之间的心念之别。无为冥想就是要把分辨这件事搞清楚,方法就是放下分辨(仅仅在你冥想过程中做到就已经很不错),然后这些领悟会将你变成一个你想要成为的任何人,当然会包括你暂时向往的阿尔法应用领域,只是由不同的门进去了而尔。
无为冥想很简单,没有更简单的了,只是任由生命两个基本元素——呼吸、观察——持续地、自然地进行就好了,剩下的一切由观察中获得,这就是无为冥想的心法。
但......
4. 求冥想的入门方法!!
瑜伽语音冥想练习极为简便易行。没有什么硬性的严格的规定。有时候是心与口同时反复诵念,有时候只是默念而已。出声念诵时,有时是低声悄语似地反复念,有时用普通语音响度念,有时又是用有节奏的歌唱方式来诵念。有时诵念与呼吸保持同步节奏,有时又不必如此。有时是坐着念,有时站着念,有时走着念,等等。练习者双眼有时是闭合的,有时是部分地闭合的,有时是完全张开的。
其他训练方法:
1、随息法:意念呼吸自然出入,心息相依,意气相随,不加干涉,叫随息。
2、数息法:默念呼吸次数,从一到十到百,实者数“呼”,虚者数“吸”。
3、听息法:两耳静听自己的呼吸声,排除杂念。
4、观息法:如观者一样,去观察,体会自己的呼吸
5、止息法:通过以上任何一种方法的习练,久炼纯熟,形成一种柔、缓、细、长的呼吸。呼吸细若游丝,若有若无。称止息。也叫胎息。
6、禅语入定法:(默念数遍)体会联想:“独坐小溪任水流”的意境。
7、松静入定法:吸气时默念“静”字,呼气时默念“松”字。
8、观心自静法:用自己的心去观看、体察、分析自己的思绪杂念,任杂念思绪流淌,不加干涉,久则自归定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