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有关病因与危险因素的研究方法有

有关病因与危险因素的研究方法有

发布时间:2022-12-06 01:27:28

1. 预防医学的研究方法

一、临床观察
临床医师在日常工作中往往发现一些疾病与某种因素可能有关的现象,由此提供一些病因线索。例如1941年澳大利亚眼科医师Gregg发现新生儿先天性白内障的病例突然增多,并发现患儿常伴有先天性心脏病和低体重等,病死率高。他认为出生时已有白内障,很可能与母亲在妊娠期受到某种致病因子的作用有关,是致病因子妨碍了胎儿晶体细胞的发育所致。经过细致调查,发现母亲妊娠期患风疹是婴儿先天性白内障之因。妊娠初3个月内患风疹导致胎儿先天性白内障的危险性比其后感染者更大。

二、实验研究
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在人为的条件下对动物和组织细胞等进行种种实验,以探索某些疾病的病因。60年代,人们已发现孕妇处于细胞病毒原发或激活感染时能引起胎儿先天性感染而导致致畸、致死等,但其致畸的机理如何尚无明确的报道。近年有作者报道,有一孕妇,在孕早期血清中巨细胞病毒IgM的抗体阳性,于孕40周时分娩出新生儿其体重仅1985g,出生后5天死亡,婴儿血清巨细胞病毒包涵体,电镜下可见大量病毒颗粒,胎盘组织呈现巨细胞病毒感染特征。通过实验推测母亲体内激活的巨细胞病毒能引起宫内胎儿感染,导致胎儿发育不良及低体重等。两者有因果联系。如果进行动物试验,其结果不能直接推之于人。

三、流行病学方法的研究
流行病学研究对象是人群,首先采用疾病的三间分布方法来研究病因,由于它最接近人群的现实生活和实际环境,又应用定量的方法来反映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从分布特征提出病因假设,继而再应用分析流行病学中的病例对照及定群研究方法来选择和检验病因假设,最后用实验流行病学方法来难病因假设。

上述三种方法所获得的群体资料,首先应比较两组暴露于危险因素的频度与发生疾病之间的联系,两组结果需经统计学方法处理,如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联系称统计学联系,尚需进一步鉴别联系的性质。联系一般可分为下列几种:

(一)虚假联系(spurious association)

由于机遇或研究方法中存在某些偏倚而形成。例如在职工人的肿瘤发病率比一般居民低,因工人大多在50~55岁时退休,而肿瘤多发生在大年龄组而造成此假象。

(二)间接联系(indirect association)

当A因素与某病病因中的B因素有关时(B因素可以是已知或未知的),可呈现A因素与某病有关。例如在某些国家调查发现人口多的家庭,其儿童营养状况往往比小家庭内的儿童差。从表面来看,家庭人口的多少与儿童营养状况有联系,但其实质,由于家庭人口多,每人平均经济收入相应减少,实为经济水平的高低与儿童营养状况有关。

(三)因果联系(causal association)

当某因素(A)发生频率或性质改变时能引起某病(B)发生频率的变化,先有A的存在而后出现B,则A与B之间存在因果联系。因与果之间的联系,可由一个因导致一个果,多个因导致一个果或一个因导致多个果。

2. 研究疾病危险因素常用的流行病学方法有哪些

邻居疾病因素常用的流行病学的方法是有很多的但是那这流行病学的方法只能是其根其他的人所因为你跟我们说的话我们都不到这个就别学这种基础所以那只能跟医学院的学生去交流这方面的内容才对我们的活才

3. 病因研究的方法有哪些

《黄帝内经》将病因分为阴阳两类:“阳者,得之风雨寒暑”,“阴者,得之饮食、居处、阴阳、喜怒”。六邪(风寒燥火)和疠气。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饮食失宜、劳逸失度。继发病因:包括痰饮、结石。其他病因:包括外伤、寄生虫、胎传、诸毒、医过。 合肥市康泰职业培训学校成立于2002年。现开设有中医理疗师、推拿(按摩)师、健康管理师、美容师、药剂员、口腔修复工、医疗信息化办公、养老护理员、育婴师等10多个专业的培训。咨询电话:0551-65524345学校地址:合肥市阜阳路223号(公交车“双岗南站”下即到)

4. 常用的医学研究方法

预防医学 第二节 描述流行病学方法 现况研究 优点:简便易行;样本在总体中的分布均匀,代表性比较好;抽样误差一般小于单纯随机抽样。 局限性:总体较大时,抽到的个体分散,资料难以收集;总体各单位排列有某种规律、而且与研究结果有关时,若利用该排列抽样,可产生系统误差(偏倚)。 . 预防医学 第二节 描述流行病学方法 分层抽样 将调查的总体按照某种特征分成若干层,然后在每层中进行随机抽样的方法。 可按年龄、性别、职业、种族等分层 在各层内再进行随机分组 层 层 层 总体 . 预防医学 第二节 描述流行病学方法 . 预防医学 第二节 描述流行病学方法 分层抽样 优点:抽样误差小;便于对不同层采用不同的抽样方法;便于对各层独立进行分析;当层间变异大、层内变异小时,最适合用分层抽样的方法。 局限性:总体较大时,抽到的个体分散,资料难以收集,不适于大型流行病学研究 . 预防医学 第二节 描述流行病学方法 现况研究 整群抽样 从总体中随机抽取若干群体为抽样单位,对其中所有人进行调查的方法。 将总体分成若干群组 以群组为抽样单位进行随机抽样 被抽到的群组中的全部个体均为调查对象 . 预防医学 第二节 描述流行病学方法 现况研究 cluster sampling . 预防医学 第二节 描述流行病学方法 现况研究 整群抽样 优点:易于组织、实施方便,易为研究对象所接受,节省人力和物力。 局限性:抽样误差较大,通常要比其他方法增加1/2的样本含量,分析工作量也较大。 . 预防医学 第二节 描述流行病学方法 现况研究 多级抽样 抽样过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可采用以上任意一种方法抽样,即将上述抽样方法综合运用,优势互补。常用于大型流行病学调查。 先将总体分成若干层,然后整群抽样 按行政区域逐级进行整群抽样。从总体中抽取范围较大的单元(一级抽样),从一级单元中抽取范围较小的单元(二级抽样),依此

5. 病因名词解释

病因的名词解析:

中医学认为,病因就是导致一种疾病发生的原因。它包括致病因子和条件。流行病学中的病因一般称为危险因素,是指使疾病发生概率升高的因素,这里的危险是指不利事件发生的概率。

6. Meta分析之——各类研究效应量的解读

效应量,英文名 effect size ,是一种度量效应大小的指标,具有与测量单位无关、不受样本容量的影响等基本性质。通俗来讲效应量就是实验处理的效果,处理的效果有多大可以从效应量反映出来。

要充分认识医学研究中的效应量问题,首先我们得来认识一下有关临床问题的研究分类。

01 随机对照研究 (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 ):

所谓RCT研究就是将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不同组实施不同的干预措施,比较不同干预措施的效果有无不同。具有:(1)随机分组(2)设置对照(3)施加干预(4)具有前瞻性(5)论证强度为最强 的特征。

02 横截面研究 ( Cross-sectional study ):

亦称频率调查 (frequency survey) 或现况研究 ( prevalence study) ,从观察分析指标来说,这种研究所得的频率指标一般为特定时间内调查群体的患病率,故又称患病率研究。此种研究是通过对特定时点(或期间)和特定范围内人群中的疾病或健康状况和有关因素的分布状况的资料收集、描述,从而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病因线索。

03 病例报告 ( Case report )

为对临床上某种罕见的单个病例或少数病例的详细介绍,属于定性研究的范畴。

04 队列研究 ( Cohort study )

特定人群按是否暴露于某可疑因素及其暴露程度分为不同组,追踪其各组的结局,比较不同组之间结局频率的差异,从而判定暴露因素与结局之间有无因果关联及关联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

研究分支类型包括:【前瞻性队列研究,回顾性队列研究,双向性队列研究】

研究特征:(Tips:形如一部纪录片)

1. 从暴露到结局。

2.由“因”及“果”,检验暴露与结局的因果联系能力较强。

05 病例对照研究 ( Case-control study )

是一种“由果及因”的回顾性研究,方式是以已确诊的患有某特定疾病的一组病人作为病例组,以不患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一组个体作为对照组,调查既往各种可能的危险因素的暴露史。是最常用的分析流行病学研究方法,主要用于疾病发生原因和危险性因素的探索及病因假设的检验。

研究特征:(Tips:形如一部回忆录)

1. 从结局到暴露

2. 由“果”溯“因”

3. 因果联系的论证强度相对较弱【即存在选择偏倚、信息偏倚、混杂偏倚】

效应量在研究类型中的体现:

效应量指的就是临床上有意义或使用价值的数值或观察指标变量,是单个研究结果的综合指标,需根据研究的性质、数据的类型确定。(由于篇幅有限,本篇文章就简单针对队列研究中的RR以及病例对照研究中的OR值进行解读)

01 队列研究的主要效应量:

相对危险度 ( relative risk,RR ) ,即暴露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危险度之比。队列研究的最大优点就在于它可以直接计算出研究对象结局的发生率,因而也能直接计算出RR,从而直接评价暴露效应。

【1】 相对危险度(RR) ,也称为 危险度比( risk ratio,RR ) 或 率比( rate ratio,RR )。 RR 是反映暴露与发病(死亡)关联强度的最有用的指标。

如图所示,易知暴露组的发病率为a÷(a+b),非暴露组的发病率为c÷(c+d),那么相对危险度的计算公式就为: RR=[a÷(a+b)]÷[c÷(c+d)] 。用专业术语可解释为:暴露组的发病率是非暴露组发病率的RR倍。即 RR 值越大,表明暴露的效应越大,暴露与结局关联的强度越大。

RR 含义解读 ∶

RR=1: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无统计学联系。

RR>1:表示暴露因素或干预措施增加结局的风险,说明暴露因素是疾病的危险因素(正相关)。

RR<1:表示暴露因素或干预措施降低结局的风险,说明暴露因素是疾病的保护因素(负相关)。

02 病例对照研究的主要效应量:

比值比 ( odds ratio , OR ): 即病例组与对照组两组暴露比值之比。所谓比值或比数 ( odds ) 是指某事物发生的可能性与不发生的可能性之比。一般情况下,病例对照研究中没有暴露组和非暴露组的观察人数,不能计算发病率,因此不能直接计算RR,于是借用OR来近似估计RR。

病例组与对照组中的病因暴露情况

OR=1:说明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无统计学联系。

OR>1:说明暴露因素是疾病的危险因素。认为暴露与疾病呈"正"关联,即暴露可增加疾病的危险性。

OR<1:说明暴露因素是疾病的保护因素。认为暴露与疾病呈"负"关联,即暴露可降低疾病的危险性。

Eg:一项关于口服避孕药与心肌梗死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资料见下表:

写在最后:

来自Meta分析的证据总是通过一定的效应量指标来表示。理解Meta分析中各种常用效应量指标的意义,对正确选择效应指标,理解和应用统计结果至关重要。

END

文 | 稚久  007

7. 危险源辨识及评价方法有哪些

危险源辨识方法:

1)为了便于进行危险源辨识和分析,首先应对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进行分类

2)危险源辨识准备

3)危险源辨识方法

4)危险源辨识的确定要点(后续说明)

风险评价办法:

风险评价应由有关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成立评价小组,在熟悉作业现场、相关法规、标准、评价方法后方能进行。包括以下两种

1、专家打分评价法

(1)由评价小组(一般5~7人)对本单位、本项目已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逐个打分,根据分值大小确定一般危险源和重大危险源。在评价时要考虑:A伤害程度;B风险发生的可能性;C法律法规符合性;D影响程度;E资源消耗等因素。

(2)评价时,对应《危险源评价专家打分法分值表》,几人同时对某一危险源进行打分,然后由主持人将各位专家的分值相加,再除以人数,所得分数即为危险源和级别分数。综合得分在12分以下为一般危险源,12分以上为重大危险源;当A=5和B=5时,也应定为重大危险源。评价情况填入《危险源(专家打分法)评价表》内。

2、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

(1)作业条件危险性评法用与系统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之积来评价操作人员伤亡风险大小,这三种因素是:L(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和C(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2)由评价小组专家共同确定每一危险源的LEC各项分值,然后再以三个分值的乘积来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大小,即:D=LEC(3)将D值与危险性等级划分标准中的分值相比较,进行风险等级划分,若D值大于70分,则应定为重大危险源,。危险源评价情况填入《危险源(LEC法)评价表》内。

(7)有关病因与危险因素的研究方法有扩展阅读

危险源辨识的确定要点

(1) 重大危险源是指能导致重大事故发生的危险因素,具有伤亡人数众多、经济损失严重、社会影响大的特征。

(2) 危险险源一般出现在:冒顶、突水涌水、煤层瓦斯、斜竖井提升、掘进爆破、基础开挖、起吊作业、多人高处作业、高压电气、锅炉压力容器、油料、爆破物品贮运等。

8. 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的步骤有哪些

一、健康危险因素的概念

健康危险因素是指能使疾病或死亡发展生的可能性增加的因素,或者是能使健康不良后果发生概率增加的因素,包括环境、生物、社会、经济、心理、行为诸因素。

二、健康危险因素的分类

(一)环境危险因素

1.自然环境危险因素

(1)生物性危险因素

(2)物理、化学危险因素

2.社会环境危险因素

(二)心理、行为危险因素

(三)生物遗传危险因素

(四)医疗卫生服务中的危险因素

三、健康危险因素的特点

1.潜伏期长

2.特异性弱

3.联合作用

4.广泛存在

四、健康危险因素的作用过程

1.无危险阶段

2.出现危险因素

3.致病因素出现

4.症状出现

5.体征出现

6.劳动力丧失

健康危险因素评价

一、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的概念

健康危险因素评价是研究危险因素与慢性病发病及死亡之间数量依存关系及其规律性的一种技术方法。

二、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的步骤

健康危险因素的评价方法主要包括临床评价、健康过程与结果过评价、生活方式和健康行为评价、人群健康评价等。

基本步骤:

(一)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的资料收集

1.当地性别、年龄别和疾病分类的发病率(患病率)和死亡率

2.个人健康危险因素

(1)行为生活方式

(2)环境因素

(3)生物遗传因素

(4)医疗卫生服务

(5)疾病史

(二)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的资料分析

1.将危险因素转换成危险因素(关键步骤)

2.计算组合危险分数

3.计算存在死亡危险

存在死亡危险=疾病别平均死亡率*该疾病危险分数

4.计算评价年龄

5.计算增长年龄

6.计算危险因素降低程度

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的应用

一、个体评价

个体评价主要通过比较实际年龄、评价年龄和增长年龄之间的差别,以便了解危险因素对寿命可能影响的程度及降低危险因素之后寿命可能延长的程度。

根据实际年龄、评价年龄和增长年龄三者之间不同的量值,评价结果可以分为4种类型:

1.健康型:个体的评价年龄小于实际年龄。

2.自创性危险因素型:个体的评价年龄大于实际年龄,并且评价年龄与增长年龄的差值大,说明个体危险因素高于平均水平。

3.难以改变的危险因素型:个体的评价年龄大于实际年龄,但评价年龄与增长年龄之差较小。

4.一般性危险型:个体的评价年龄接近实际年龄,死亡水平相当于当地的平均水平,个体存在的危险因素类型和水平接近当地人群的平均水平,降低危险因素的可能性有限,增长年龄与评价年龄接近。

二、群体评价

健康危险因素群体评价是在个体评价的基础进行的,一般可以从以下方面开展评价和分析:

1.不同人群的危险程度

2.危险因素的属性

3.分析单项危险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三、大数据与健康危险因素评价

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个体健康危险因素改变与健康结局的预测之间存在的不确定性。

1.精准医学与健康危险因素评价

2.大数据与健康危险因素评价

本次笔记对照《社会医学》第五版第十一章第一、二、三节内容。

QQ浏览器热搜榜
1
台军方向美采购方阵快炮
400.9w人在搜
2
林心如回应与霍建华吵架
364.4w人在搜
3
普京:中德正崛起为超级大国
343.6w人

9. 简述如何进行病因与危险因素研究重要性评价。

病因效应的关 联类型、因果关联的判断进程 4、疾病病因与危险因素研究的评价原则:病因学研究结果的真实性评价、病因学研究结果的重要性 评价 病

10. 为验证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癌的重要致病因素,你认为可以采用哪些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一)概述

1.流行病学方法分类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总体分为观察法:包括描述流行病学和分析流行病学;实验法,也称实验流行病学;数理法,也称理论流行病学。

2.流行病学研究设计的基本内容

(1)查阅有关文献提出研究目的。

(2)根据研究Et的确定研究内容。

(3)结合具体条件选择研究方法。

(4)按照研究方法确定研究对象(要区别目标人群、源人群、研究对象之间的关系)。

(5)根据研究内容设计调查表格。

(6)控制研究过程,保证研究质量。

(7)理顺分析思路得出正确结论。

(二)描述流行病学

1.描述流行病学概念

描述流行病学(descriptive epidemiology)又称描述性研究。它是将专门调查或常规记录所获得的资料,按照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和不同人群特征分组,以展示该人群中疾病或健康状况分布特点的一种观察性研究。专门调查有:现况研究、生态学研究、个案调查以及暴发调查;常规记录有:死亡报告、出生登记、出生缺陷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和疾病监测等。描述流行病学可以;①为病因研究提供线索;②掌握疾病和病因的分布状况,为疾病防制工作提供依据;③用来评价防制策略和措施的效果。

2.现况研究

又称横断面研究或患病率研究,是描述性研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它是在某一人群中。应用普查或抽样调查的方法收集特定时间内、特定人群中疾病、健康状况及有关因素的资料,并对资料的分布状况、疾病与因素的关系加以描述。根据研究目的,现况研究可以采用普查也可以采用抽样调查。

(1)普查(census):在特定时间对特定范围内人群中的每一成员进行的调查。普查分为以了解人群中某病的患病率、健康状况等为目的的普查和以早期发现患者为目的的筛检。

(2)抽样调查(sampling survey)

1)抽样调查概念:按一定的比例从总体中随机抽取有代表性的一部分人(样本)进行调查,以样本统计量估计总体参数,称为抽样调查。样本代表性是抽样调查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而随机抽样和样本含量适当是保证样本代表性的两个基本原则。

2)抽样方法:有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多级抽样等。

3)样本含量的估计:抽样研究中,样本所包含的研究对象的数量称为样本含量。样本含量适当是抽样调查的基本原则。样本含量适当是指将样本的随机误差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时所需的最小样本含量。样本含量计算方法包括分类变量资料样本含量的估计方法和数值变量资料样本含量的估计方法(具体请参阅有关教材)。

(三)分析流行病学

1.分析流行病学概念与分类分析流行病学(analytical epidemiology)也称分析性研究(analytical study),它是进一步在有选择的人群中观察可疑病因与疾病和健康状况之间关联的一种研究方法。分析流行病学主要有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两种方法,目的都是检验病因假设。估计危险因素的作用程度。

2.病例对照研究

(1)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y)概念:病例对照研究是选择患有和未患有某特定疾病的人群分别作为病例组和对照组,调查各组人群过去暴露于某种或某些可疑危险因素的比例或水平,通过比较各组之间暴露比例或水平的差异,判断暴露因素是否与研究的疾病有关联及其关联程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病例对照研究有以下特点:①该研究只是客观地收集研究对象的暴露情况,而不给予任何干预措施,属于观察性研究。②病例对照研究可追溯研究对象既往可疑危险因素暴露史,其研究方向是回顾性的,是由“果”至“因”的。③病例对照研究按有无疾病分组,研究因素可根据需要任意设定,因而可以观察一种疾病与多种因素之间的关联。

病例对照研究可用作:①初步检验病因假设;②提出病因线索;③评价防制策略和措施的效果。

病例对照研究分为非匹配病例对照研究和匹配病例对照研究(又分为频数匹配和个体匹配)。

1)非匹配病例对照研究:即在病例和对照人群中分别选取一定数量的研究对象。仅要求对照数量等于或多于病例数量,除此之外再无其他规定。

2)匹配病例对照研究:①定义:是以对研究结果有干扰作用的某些变量为匹配变量,要求对照组与病例组在匹配变量上保持一致的一种限制方法。匹配分为频数匹配与个体匹配。

②匹配的目的:一是为提高研究效率,即每位研究对象提供的信息量增加,所需样本含量减少;二是为控制混杂因素,以避免研究中存在混杂偏倚。③匹配的注意事项:匹配变量必须是已知的混杂因素,或有充分的理由怀疑为混杂因素,否则不应匹配。

(2)研究对象的选择:由于该类研究一般皆为抽样调查,所以要求无论病例还是对照均应为其总体的随机样本。

1)病例的选择需要考虑:①疾病的诊断标准;②病例的确诊时间;③病例的代表性;④对病例某些特征的限制。病例来源主要来自医院和社区。

2)对照的选择:对照是病例所来源的人群中未患所研究疾病的人。选择对照时应考虑:①确认对照的标准;②对照的代表性;③对照与病例的可比性;④对照不应患有与所研究因素有关的其他疾病;⑤有时可同时选择两种以上对照。对照的来源:①同一或多个医疗机构中诊断的其他疾病病例;②社区人口中未患该病的人;③病例的邻居中未患该病的人;④病例的配偶、同胞、亲戚;⑤病例的同事。

(3)病例对照研究样本含量的估计:分别有非匹配病例对照研究分类变量资料样本含量的估计和匹配病例对照研究分类变量资料样本含量的估计(具体计算方法请参阅有关教材)。

(4)病例对照研究资料的统计分析:病例对照研究采用比值比来估计暴露与疾病之间的关联强度。比值(odds)是指某事物发生的可能性与不发生的可能性之比。比值比是病例组的暴露比值与对照组的暴露比值之比。

(5)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点和局限性

1)优点:①该方法收集病例更方便,更适用于罕见病的研究;②该方法所需研究对象的数量较少,节省人力、物力,容易组织;③一次调查可同时研究一种疾病与多个因素的关系,既可检验危险因素的假设,又可经广泛探索提出病因假设;④收集资料后可在短时间内得到结果。

2)局限性:①不适于研究暴露比例很低的因素,因为需要很大的样本含量;②暴露与疾病的时间先后常难以判断;③选择研究对象时易发生选择偏倚;④获取既往信息时易发生回忆偏倚;⑤易发生混杂偏倚;⑥不能计算发病率、死亡率等,因而不能直接分析相对危险度。

3.队列研究

(1)队列研究概念:队列研究(cohort study)是将一个范围明确的人群按是否暴露于某可疑因素或暴露程度分为不同的亚组,追踪各组的结局并比较其差异。从而判定暴露因素与结局之间有无关联及关联程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2)队列研究的用途:检验病因假设和描述疾病的自然史。

(3)队列研究分类:依据研究对象进入队列时间及观察终止时间不同,队列研究可分为前瞻性队列研究、历史性队列研究和双向性队列研究三种。它可根据队列中研究对象是相对固定还是不断变化情况,分为固定队列和动态人群。

(4)研究对象的选择

1)暴露组的选择:要求暴露组的研究对象应暴露于研究因素并可提供可靠的暴露和结局的信息。如可根据情况选择特殊暴露人群、一般人群或有组织的团体。若研究需要,暴露组还可分成不同暴露水平的亚组。暴露组人群多有以下几种选择。

2)对照组的选择:队列研究的对照组应是暴露组来源的人群中非暴露者的全部或其随机样本。除研究因素之外,其他与结局有关的因素在暴露组与非暴露组间皆应均衡可比。可有内对照、外对照、总人口对照和多重对照等形式。

(5)样本含量的估计:队列研究与病例对照研究使用的样本含量估计公式一样,但队列研究比较的是结局的发生率,因而P0和P1分别为非暴露组和暴露组结局的发生率。(具体计算方法请参阅有关教材)

(6)队列研究资料的统计分析:队列研究中,最受关注的是暴露因素导致疾病的强度——发病率,包括累积发病率和发病密度。估计暴露与发病的关联强度一般用相对危险度、归因危险度、归因危险度百分比、人群归因危险度以及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等。另外,当用全人口发病(死亡)率作比较时,可计算标准化发病(死亡)比。

(7)队列研究时的优点和局限性

1)优点:①研究结局是亲自观察获得,一般较可靠;②论证因果关系的能力较强;③可计算暴露组和非暴露组的发病率。能直接估计暴露因素与发病的关联强度;④一次调查可观察多种结局。

2)局限性:①不宜用于研究发病率很低的疾病;②观察时间长,易发生失访偏倚;③耗费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较多;④设计的要求高,实施复杂;⑤在随访过程中,未知变量引入人群,或人群中已知变量的变化等,都可使结局受到影响,使分析复杂化。

4.实验流行病学

(1)实验流行病学概念:是将来自同一总体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实验因素,对照组不给予该因素。然后前瞻性地随访各组的结局并比较其差别的程度,从而判断实验因素的效果。

(2)实验流行病学的基本特征:①要施加干预措施;②是前瞻性观察;③必须有平行对照;④随机分组。

(3)实验流行病学分类:分为现场试验和临床试验两类。现场试验还分为社区试验和个体试验。当一项实验研究缺少前瞻性观察、平行对照、随机分组三个特征中的一个或更多时就称为类实验或准实验。

(4)临床试验的概念及设计

1)临床试验(clinical trial)定义:是将临床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给予某临床干预措施,对照组不给予该措施,通过比较各组效应的差别判断临床干预措施效果的一种前瞻性研究。

2)临床试验类型:可分为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同期非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历史对照临床试验、自身对照临床试验、交叉设计对照。

3)研究对象的确定需考虑:①研究对象的诊断标准②研究对象的代表性;③研究对象的人选和排除条件;④医学伦理学问题;⑤样本含量的估计。

4)研究对象的随机分组:随机分组的目的是将研究对象随机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以使比较组间具有相似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因素,即两组具备充分的可比性。常用的随机化分组的方法有:简单随机分组、区组随机化、分层随机分组。

5)对照组:有空白对照、安慰剂对照,标准疗法对照,以及不同给药剂量、不同疗程、不同给药途径相互对照。

6)资料收集过程的要求:盲法观察(单盲、双盲、三盲),规范观察方法,提高研究对象的依从性。

7)常用的分析指标:有效率、治愈率、生存率。

阅读全文

与有关病因与危险因素的研究方法有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生条结杂检测方法 浏览:614
气缸找中心的方法有哪些 浏览:929
金相失效裂纹源的分析方法 浏览:779
收腹带的使用方法有哪些 浏览:740
自酿红酒的方法有哪些 浏览:515
怎么立刻去黑头的有效方法 浏览:113
批发店管理技巧和方法 浏览:953
如何分析问题的解决方法 浏览:674
汗斑癣治疗方法 浏览:786
杜威教学方法述评 浏览:526
金砖正确安装方法 浏览:525
梨树施肥的方法有哪些 浏览:474
自制蜘蛛食用方法 浏览:670
红色药丸面膜使用方法 浏览:84
别克威朗发动机凸轮轴的安装方法 浏览:857
简述图像增强的目的及常用方法 浏览:31
儿童物理降温的最佳方法 浏览:654
西安如何挽回爱情方法 浏览:515
投资营业房产权40年计算方法 浏览:939
设计概算审查的方法如何记忆 浏览: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