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举例说明我国教学方法

举例说明我国教学方法

发布时间:2025-08-17 11:46:24

A. 语用型文本的教学方法

语用型文本的教学方式很多。主要路径有两种:一种是聚焦法——侧重解决文本中最鲜明突出的语言问题,比如《安塞腰鼓》,整个课就只研究它的排比。第二种是发散法——全面关注一个文本的“语用”。近两年来我着重研究实践的是“五看式——看篇、看段、看句、看词、看意”,针对文本特质,或者“五看”均看,或者选择其中“几看”来看。这个方法简单易学,变式也很多,既可以是老师研读文本的方法,也可以是学生课堂上学习文本的方法,下面都举例说明。

一、聚焦法

【《安塞腰鼓》教学程序】

1、全篇朗读。明“排比”乃本篇散文最突出的语言形式。

2、自由选读排比句排比段,初步感受其特点。

3、多重对比读,了解“递进式排比”“多角度排比”“多修辞排比”“虚实相应式排比”等排比样式在这篇文章中的体现。小结。

4、明背景,重点朗读好一组排布句。

5、总结。化读原文排比句激发学生情怀。

比如,经过反复的对比后,我有这样一个诗意的总结:

好个《安塞腰鼓》中的排比

让词与词去排比

让句与句去排比

让段与段去排比

灵动的排比啊

排比中

层层在递进

排比里

多角来辐射

动静巧结合

虚实更相生

丰富的排比啊

排比中有比喻

排比中有反复

排比中有对比

排比中有引用

排比中更有妙词

斑斓的排比啊

容不得束缚

容不得羁绊

容不得闭塞

是挣脱了

冲破了

撞开了

的那么一股

汉语的劲

神奇的中文

智慧的组合

好一场精彩的安塞腰鼓啊

好一次深情的语言的创新

从中,你大概可以看出我的授课思路。次乃聚焦型课的上法。

二、五看式

1、看篇

【《风雨》之“看篇”】

教学程序为:

1、自由朗读,完成练习,了解贾平凹的选材。

看篇

•我从看到了风,那风……

•我从看到了雨,那雨……

……

2、归类练习,进一步了解作者的选材特点。

•既有人,也有……

•既有生物,也有……

•既有植物,也有……

•既有天上飞的,也有……,还有……•既有男的,也有……

•既有老的,也有……

•既有屋外的,也有……

•既有大范围的,也有……

•既有体型大的,也有……

•既有动景,也有……

•既有远景,也有……

3、进一步宏观看篇,思考:

•写树林子干嘛要放在第一段?

•写老头儿孩子干嘛要放在最后一段?

4、总结:

一赞贾平凹

•天地都在他心中

•信手拈来有章法

【《紫藤萝瀑布》之“看篇”】

教学程序为:

1、朗读开头结尾,点评,归纳:

技巧一:精致简洁的首尾呼应

2、寻找散文中写“我”的句子,朗读,点评,归纳:

技巧二:浑然天成的“人”“物”穿插

3、朗读重点句子,研讨宗璞是怎么处理“现在”“此刻”和“当下”,这三者是如何衔接的。归纳:

技巧三:痕迹不露的时空穿越

4、朗读重点句子,研讨宗璞是如何做到从“物”到“情”自然升华的。归纳:

技巧四:由“实”向“虚”的自然升华

5、总结《紫藤萝瀑布》的篇章特点。

【设计理念】

“看篇”是整体俯瞰。不同的文本,一定要带领学生看到这个文本在篇章组织上的最妙之处。《风雨》看篇,看到的是选材之大气,组材之精心。《紫藤萝瀑布》则看到“首尾”“人物”“时空“虚实”的组合特点。这些,都是文本最精妙之处。“看”不到,就可惜了。

2、看段

【《风雨》之“看段”】

1、研讨一:从段落内容展开来看,1段和7段的写法基本一样,2段和其他段落的写法

基本一样。你能看出段落展开的奥妙吗?归纳为:

二赞贾平凹

•纵式横式巧展开

•段落铺排不简单

【《紫藤萝瀑布》之“看段”】

1、采用对比的方式,打乱第二自然段的句子顺序,引导学生在背诵中去发现原段落“由整体到局部”的奥妙。

2、读文段,做填词游戏,引导学生发现作者是先写一串花,然后写一朵花。

3、归纳:技巧五:整体到局部的有序展开

【设计理念】

段落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如何建构一个段落,我们需要教给学生清楚明白的知识做支架。《风雨》的段落特点是横式纵式的展开法,而《紫藤萝瀑布》的段落特点则是整体和局部的配合。老师要善于去挖掘去归纳这样的知识,让学生学得实实在在。

3、看句

【《风雨》之“看句”】

1、游戏一:如果要评选《风雨》“感动读者”最精妙句,你把桂冠给哪个句子?朗读,说说你的推荐原因。

2、交流老师的颁奖。

B. 请分析颜元的“习行”教学法并举例说明。

【答案】:明末清初教育家颜元在漳南书院教学中重视“习行”的教学法。一方面,同他朴素的唯物主义认识论有密切关系,他认为“理”存在于客观事物之中,只有接触事物,躬行实践,才能获得真正有用的知识。另一方面,他重视“习行”教学法的直接原因是为了反对理学家静坐读书、空谈心性的教学方法。颜元所说的“习行”,虽然讲的是个人行动,忽视了“知”对“行”的指导作用,看轻了理论思维的重要性。但他强调接触实际,重视练习,从亲身躬行的实践中获得知识,这可说是中国古代教学法发展上一次手足解放的运动。“习行”反对脱离实际的、注入式的、背诵教条的教学方法,也可以说是教学法理论和实践上的一次重大革新。这在当时以读书为穷理功夫,讲说着述为穷理事业,脱离实际的“文墨世界”中,无疑具有进步意义。我们在日常教学中也要重视“习行”的作用,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并学以致用。比如说在学习方程时,要让同学们用方程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等。

C. 常用的教学手段有哪些

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
1)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讲授法包括讲述法、讲解法、讲读法和讲演法。教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时,大多都伴之以讲授法。这是当前我国最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2)谈论法
谈论法亦叫问答法。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谈论法特别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语言表述的能力。初中,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常用谈论法。
谈论法可分复习谈话和启发谈话两种。复习谈话是根据学生已学教材向学生提出一系列问题,通过师生问答形式以帮助学生复习、深化、系统化已学的知识。启发谈话则是通过向学生提出来思考过的问题,一步一步引导他们去深入思考和探取新知识。
3)演示法
演示教学是教师在教学时,把实物或直观教具展示给学生看,或者作示范性的实验,通过实际观察获得感性知识以说明和印证所传授知识的方法。
演示教学能使学生获得生动而直观的感性知识,加深对学习对象的印象,把书本上理论知识和实际事物联系起来,形成正确而深刻的概念;能提供一些形象的感性材料,引起学习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对所学知识的深入理解、记忆和巩固;能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进行思维活动,发展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4)练习法
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依靠自觉的控制和校正,反复地完成一定动作或活动方式,借以形成技能、技巧或行为习惯的教学方法。从生理机制上说,通过练习使学生在神经系统中形成一定的动力定型,以便顺利地、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练习在各科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工具性学科(如语文、外语、数学等)和技能性学科(如体育、音乐、美术等)。练习法对于巩固知识,引导学生把知识应用于实际,发展学生的能力以及形成学生的道德品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5)读书指导法
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参考书以获取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学生掌握书本知识,固然有赖于教师的讲授,但还必须靠他们自己去阅读、领会,才能消化、巩固和扩大知识。特别是只有通过学生独立阅读才能掌握读书方法,提高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6)课堂讨论法
课堂讨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针对教材中的基础理论或主要疑难问题,在学生独立思考之后,共同进行讨论、辩论的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方法,可以全班进行,也可分大组进行。
7)实验法
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一定的设备和材料,通过控制条件的操作过程,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现象的变化中获取新知识或验证知识的教学方法。在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和自然常识等学科的教学中,实验是一种重要的方法。一般实验是在实验室、生物或农业实验园地进行的。有的实验也可以在教室里进行。实验法是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兴起的。现代科学技术和实验手段的飞跃发展,使实验法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通过实验法,可以使学生把一定的直接知识同书本知识联系起来,以获得比较完全的知识,又能够培养他们的独立探索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兴趣。它是提高自然科学有关学科教学质量不可缺少的条件。
8)启发法
启发教学可以由一问一答、一讲一练的形式来体现;也可以通过教师的生动讲述使学生产生联想,留下深刻印象而实现。所以说,启发性是一种对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都具有的指导意义的教学思想,启发式教学法就是贯彻启发性教学思想的教学法。也就是说,无论什么教学方法,只要是贯彻了启发教学思想的,都是启发式教学法,反之,就不是启发式教学法。
9)实习法
实习法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校内外组织学生实际的学习操作活动,将书本知识应用于实际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能很好地体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精神,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特别是实际操作本领具有重要意义。实习法,在自然科学各门学科和职业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种方法和实验方法比较起来,虽有很多类似的地方,但它在让学生获得直接知识,验证和巩固所学的书本知识,培养学生从事实际工作的技能和技巧以及能力等方面,却有其特殊的作用。

D. 教育中的几种教学方法求解答

摘要:本文分别介绍了几种常用的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问题探究法、陶冶法等,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说明每种方法的特点、优点,在生命化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这些教学方法,力求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所谓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由于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现代学生接触新事物广泛,思维活跃,以前单调的教学方法、方式,已经不适用,生命化课堂要求教师不能再一味的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用单一的讲述的教学方法,那么在改革的浪潮中,使用怎样的教学方法才适应社会的发展,符合时代的进步? 中国李秉德教授在《教学论》中对教学方法进行了如下分类。 第一类方法:“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等。 第二类方法:“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包括演示法;参观法等。 第三类方法:“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包括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 第四类方法:“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例如陶冶法等。 第五类方法:“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如发现法;探究法等。我个人认为李教授对教学方法的分类非常适合目前生命化课堂初中化学的教学,他以学生为中心,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接受能力,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使教学更容易被学生接受,理解。李教授的主张也正是我校开展的生命化课堂教学精神的体现。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比较注重科学、合理地选择和有效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熟练地把握各类教学方法的特性,能够综合地考虑各种教学方法的各种要素,力求合理地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并尽可能的进行优化组合。以下是我在课堂中对几种教学方法的使用,希望大家批评指正。一、认真聆听 领略知识中的精华讲授法要求教师运用语言的方式,系统的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传播思想和观念,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该法对教师的语言组织能力,知识概括能力要求较高。对初三学生来说,他们刚刚接触化学这门学科,对微观世界了解甚少,很难理解肉眼看不到的分子、原子,对原子的内部构成,原子中的电子排布更是无从想象。这就要求教师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上,用精炼清晰的语言,简明扼要的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蜜蜂在某一朵花附近采蜜时,没有确定的飞翔路径,一会儿向西,一会儿向东,蜜蜂在这朵花的近处、远处都可能出现,似乎没有什么规律。但经过仔细观察不难发现:蜜蜂在花朵附近出现的次数比在远离花朵的地方大得多。使学生感知,电子在原子核外的这个极小的空间内作高速运动,时而出现在离核远处,时而出现在离核近处,我们不能精确测定或计算出电子在某一时刻的位置,但是能从理论上统计出它在原子核外某一范围内出现的机会的多少。最终让学生明白在多电子的原子中,各电子的能量不同,运动区域也不同,能量高的离核较远,能量低的离核较近。离核最近的区域叫第一层,依次向外类推,分别叫做二,三,四,五,六,七层,即在多个电子的原子里,核外电子是在能量不同的电子层上运动的。第一电子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第二电子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举例说明如氧原子核外有8个电子,第一层排布2个电子,第二层排布6个电子,电子围绕原子核作高速运动。在学生了解的基础上,通过习题加以巩固,进一步加深理解。二、动手动脑 体验学习中的乐趣俗话说:“我听过了,就忘记了;我见过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可见动手实验对理解并掌握知识的必要性,只有让学生在课堂中真正动起来,才能在动中有所感悟,有所启迪,受到熏陶。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操作更能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理解道理。实验法也是我们在生命化课堂教学中运用的较多的一种方法。例如对氧气的性质一节,我们大胆放手,鼓励学生动脑动手,从氧气的制取,氧气的收集到研究氧气的性质,一切活动都由小组合作完成,教师只充当助手的角色,在必要的时候指导一下,学生和教师角色互换,学生处于主导地位,他们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每个小组内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人人动手实验,经过自己的实践真正明白了为什么长颈漏斗的下端要浸没在液面以下,为什么导管不宜伸入集气瓶太长,怎样做集气瓶里不会留有气泡,保证收集的氧气的纯净……在动手操作中,学生彻底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心中豁然开朗,避免了只从表面知道而实际不明白其中道理的弊端。从本节的检测情况看学生对实验操作、实验注意事项等都掌握的很好,充分证明了动手操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三、合作交流 探索问题中的玄机问题探究法要求教师努力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发现的良好的教学情节,积极引导学生的探究发现。在以往的教学中,当教师把问题抛出后,学生不会答或答的不完整时,教师往往急不可耐,怕学生耽误时间影响课堂教学进度,赶紧告诉学生标准答案。可是学生往往并不领情,在知识检测中反复强调的知识点仍然错误百出。根本原因,就是由于这些问题不是由学生自己去解决的,学生并没有动脑,所以学生不理解,只是一味的死记硬背,不用几天就忘了老师讲的是什么了,老师觉得很委屈,辛辛苦苦讲了那么多遍,就好象对牛弹琴。更严重的是,这种直接揭秘的方法慢慢把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行探究的科学素养扼杀掉了。在生命化课堂中,我认为一定要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应该放手将问题扔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分析题意、参与讨论、最终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在燃烧和灭火的教学中,由于燃烧是学生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学生已经知道很多促进燃烧和灭火的方法,所以本节课的设计上,应该尽可能让学生说出自己的一些生活经验,引导学生从化学反应的角度认识燃烧和灭火的原理,引导学生把自身的生活经验与化学联系起来。本节课设计如下:准备打火机,蜡烛,酒精灯,分别点燃,让学生说出它们熄灭的方法及采取这些方法的主要目的。在课堂上,问题一提出,学生立刻活跃起来,这些活动是学生熟悉的,了解的,所以很自然的将学生引入新课的氛围。经过短时间的交流讨论,学生踊跃发言,发表自己小组的见解。 “打火机熄灭只需松开开关,没有气了,就灭了。”“对!”一名学生刚答完,全体学生大声对其评价。“酒精灯熄灭,用灯帽盖灭,里面没有氧气了,就熄灭了。”“对!”“灯帽要拿下来,再盖一次。防止压强小,下次不容易打开。”有另一名学生进行了补充。“太好了,你考虑的非常仔细。”听了我的表扬,这名学生开心的笑了。“蜡烛用嘴吹灭,吹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火就熄灭了。”“对。”“不对吧。”学生的评价出现了分歧,而且明显犹豫不决。我进一步提示,“用扇子扇风,蜡烛会不会熄灭?扇出的风,是二氧化碳吗?”“扇风是由于温度降低了,蜡烛熄灭。”学生纷纷抢着回答。不少学生恍然大悟,原来是这么回事。从随后的课堂检测中可以看出,学生对灭火的原理都非常理解明白,大多数学生所举例子就是导课所用的三个例子。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开动脑筋、积极思考,这样对知识的理解有很大的帮助。四、陶冶情操 感受生命中的闲情陶冶法是指利用各种情境中的教育因素,特别是教育者自觉创设的教育情境,对学生进行感化和熏陶、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积极健康的思想情感,从而提高他们思想觉悟和品德水平的方法。学生初次接触化学这门学科,怎样让学生产生热爱化学、喜欢化学之情,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第一单元化学改变了世界通过化学对我们日常生活有很大的影响,衣食住行个个方面都离不开化学制品,说明化学对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让学生感受化学的奇妙,用我们身边的事物让学生体会化学的奇妙,在这种奇妙的愉悦感受中,初步使其形成化学科学的价值观。本节课我尽量让学生发言,提醒学生从早晨醒来起床后要做的第一件事情设想直到晚上睡觉时为止,都会用到哪些物品,这些物品是天然的还是人工制造的?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课堂上学生情绪高涨,从起床后穿的衣服、裤子、鞋,吃饭时饭桌上的馒头、面条、米饭、蔬菜,上学用的自行车、汽车,教室里的课桌、书本、铅笔、门窗等等一一分析,感受到化学对生活的重要,学好化学将帮助我们更好的生活,对化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急切的想了解更多的化学知识。学习原子的结构,制碱等内容都可以采用陶冶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创建身为一名中国人的骄傲感。五、博采众长 感悟化学中的真谛在实际的教学中,单一使用一种教学方法,很单调乏味,也不能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及目标,授课中应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灵活的甚至交叉的、重复的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之花在生命化的课堂上遍地开放,使学生更好更快的掌握知识,理解含义。对质量守恒定律的讲解,我分别使用了实验演示法、讲授法、学生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从各个方面了解、分析,最终达到理解的目的。正如华东师大叶澜教授所说:“课堂教学蕴涵着巨大的生命力,只有师生的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得到有效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新人的培养和教师的成长,课堂上才有真正的生活”。以上是我的一些体会和做法,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进一步努力,力争做的更好。参考文献:1、李秉德 《教学论》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年2、卢巍 程同森等 《化学教师教学用书》 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83、毕华林 卢巍 《任务分析理论与化学教学设计》 中国教育学刊 2000

阅读全文

与举例说明我国教学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不锈钢皂使用方法 浏览:551
分析比赛的技巧和方法 浏览:892
包衣增塑剂使用方法 浏览:877
痛风中医治疗方法 浏览:215
常用的七种灭菌方法 浏览:82
百变金刚球的安装方法 浏览:503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教案 浏览:327
养老保险扣除的计算方法 浏览:158
小升初语文学习技巧与方法 浏览:502
颈椎锻炼方法图解视频 浏览:165
尿酸结石治疗方法 浏览:361
水箱的使用方法 浏览:907
蚂蚁的粘土制作方法怎么做 浏览:301
吊白块检验可以用哪些方法 浏览:176
儿童吃坏肚子快速止痛的方法 浏览:500
小儿胃炎的治疗方法 浏览:958
鉴别苯和甲苯的三种方法 浏览:619
举例说明我国教学方法 浏览:565
纱扇工程量计算方法 浏览:813
cuk迷你面膜机使用方法 浏览: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