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景观生态学研究方法

景观生态学研究方法

发布时间:2022-06-24 03:15:05

什么是生态什么又叫做生态景观

生态,汉语词语,拼音是shēng tài,意思是指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也指生物的生理特性和生活习性。

生态景观学(Landscape Ecology)是研究在一个相当大的区域内,由许多不同生态系统所组成的整体(即景观)的空间结构、相互作用、协调功能及动态变化的一门生态学新分支。景观生态学给生态学带来新的思想和新的研究方法

城市生态

城市作为一个复杂的社会一经济一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其中,包含各种构成要素。共同作用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人居环境,而一个人居环境舒适的城市,其生态景观具有以下几个特性。

和谐性;即结构与功能,内环境与外环境,形与神,客观实体与主观感受,物理联系与生态关系的和谐程度。

反映在人与自然统一体的各组成部分间,如人与自然、人与其他物种、人与社会、社会各群体、人的精神等方面,其中人与自然共生、回归自然、贴近自然、自然融于城市。更重要的是体现在人与社会上。和谐性是生态城市的核心内容。

整体性:生态城市是兼顾不同时间、空间的人类住区,合理配置资源,兼顾社会、经济和环境三者的整体效益,具有地理、水文、生态系统及文化传统的空间及时间连续性、完整性和一致性,协调发展与限制,发展与公平的关系,强调人类与自然系统在一定时空整体协调的新秩序下寻求发展。

② 景观生态学的概念

景观生态学 (landscape ecology)是在1939 年由德国地理学家C. 特洛尔提出的。它是以整个景观为对象,通过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与价值流在地球表层的传输和交换,通过生物与非生物以及与人类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转化,运用生态系统原理和系统方法研究景观结构和功能、景观动态变化以及相互作用机理、研究景观的美化格局、优化结构、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学科。是一门新兴的多学科之间交叉学科,主体是生态学和地理学。
如今,景观生态学的研究焦点是在较大的空间和时间尺度上生态系统的空间格局和生态过程。Risser等(1984)认为景观生态学研究具体包括:景观空间异质性的发展和动态;异质性景观的相互作用和变化;空间异质性对生物和非生物过程的影响;空间异质性的管理。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发展突出体现其对异质景观格局和过程的关系,以及它们在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相互作用的研究。理论研究还包括探讨生态过程是否存在控制景观动态及干扰的临界值;不同景观指数与不同时空尺度对生态过程的影间扩散响;景观格局和生态过程的可预测性;以及等级结构和跨尺度外推。尽管这些都仅是理论雏形,但它们确实给生态学提供了一个新的范式(Paradigm)。按照Kuhn(1970)的科学哲学思想,科学的发展总是不断地以新的范式替代旧的范式。新范式提出新的理论、新的概念、新的构架、新的思维、新的方法。景观理论是生态系统理论的新发展。它的新颖之处主要在于景观理论强调系统的等级结构、空间异质性、时间和空间尺度效应、干扰作用、人类对景观的影响以及景观管理。景观生态学的生命力也在于它直接涉足于城市景观、农业景观等人类景观课题。Naveh和Lieberman(1984)指出:景观生态学是生物生态学和人类生态学的桥梁。此外,跨尺度上推(Scaling Up)景观生态学是环球生态学(Global Ecology)的重要一环。

③ 什么是景观生态学理论

一般认为,景观在自然等级系统中比生态系统高一层次,是指在一个相当大的区域内由许多不同的生态系统所组成的整体,景观生态学(Landscape Ecology)则是研究这个由许多不同生态系统所组成的整体即景观的空间结构、相互作用、协调功能及动态变化的一门生态学新分支。景观生态学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欧洲,早期欧洲传统的景观生态学主要是区域地理学和植物科学的综合。直到80年代景观生态学才在北美受到重视,并迅速发展成为一门很有生气的学科。景观生态学以整个景观为研究对象,强调空间异质性的维持与发展,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大区域生物种群的保护与管理,环境资源的经营管理,以及人类对景观及其组分的影响,土地利用规划和决策一直是景观生态学的重要研究内容。景观生态学给生态学带来了新的思想和新的研究方法,成为当今北美生态学的前沿学科之一。

景观结构是景观的组分和要素在空间上的排列和组合形式,景观生态学用斑块(patch)、廊道(corridor)、基质(matrix)这些基本模式来对其描述。斑块是内部具有相对匀质性,外部具有相对异质性的景观要素,是景观尺度上最小的均质单元,它的大小、数量、形态和起源等对景观多样性有重要意义;廊道是指与两侧景观要素显着不同的线状或带状的景观要素,是联系斑块的纽带,不同景观有不同类型的廊道;基质是景观中面积较大、连续性高的部分,往往形成景观的背景。

④ 景观生态学基本原理有哪些

(一)景观结构和功能原理(landscap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principle):在景观尺度上,每一独立的生态系统(或景观生态元素)可看作是一宽广的斑块,狭窄的廊道或基质。生态学对象在景观生态元素间是异质分布的。景观生态元素的大小,形状,数目,类型和结构是反复变化的,其空间分布由景观结构所决定。
(二)生物多样性原理(biodiversity principle):景观异质性程度高,造成斑块及其内部环境的物种减少,同时也增加了边缘物种的丰度。
(三)物种流动原理(species flow principle):景观结构和物种流动是反馈环中的链环。在自然或人类干扰形成的景观生态元素中,当干扰区有利于外来种传播时,会造成敏感物种分布的的减少。
(四)养分再分配原理(nutrient redistribution principle):矿质养分可以在一个景观中流入和流出,或被风,水及动物从景观的一个生态系统到另一个生态系统重新分配。
(五)能量流动原理(energy flow principle):空间异质性增加,会使各种景观生态元素的边界有更多能量的流动。
(六)景观变化原理(landscape change principle):在景观中,适度的干扰常常可建立更多的嵌块或廊道,增加景观异质性;当无干扰时,景观内部趋于均质性;强烈干扰可增加亦可减少异质性。
(七)景观稳定性原理(landscape stability principle):景观稳定性起因于景观干扰的抗性和干扰后复原的能力。

⑤ 生态景观的介绍

生态景观学(Landscape Ecology)是研究在一个相当大的区域内,由许多不同生态系统所组成的整体(即景观)的空间结构、相互作用、协调功能及动态变化的一门生态学新分支。景观生态学给生态学带来新的思想和新的研究方法。生态景观是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多维生态网络,包括自然景观(地理格局、水文过程、气候条件、生物活力)、经 济景观(能源、交通、基础设施、土地利用、产业过程)、人文景观(人口、体制、文化、历史、风俗、风尚、伦理、信仰等)的格局、过程和功能的多维耦合,是由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区域的、社会的、经济的及文化的组分在时、空、量、构、序范畴上相互作用形成的人与自然的复合生态网络。它不仅包括有形的地理和生物景观,还包括了无形的个体与整体、内部与外部、过去和未来以及主观与客观问的系统生态联系。它强调人类生态系统内部与外部 环境之间的和谐,系统结构和功能的耦合,过去、现在和未来发展 的关联,以及天、地、人之间的融洽性。

⑥ 景观生态学研究内容

景观生态学是研究景观与生态学相互作用,以及景观单元的构成、空间布局等的综合性学科,它既包含“水平关系”,又包含“垂直关系”,也就是空间各单元相互之间的关系。也可以说景观生态学研究内容包括:景观的功能、结构、层次和变化,景观的规划、建设、监管和预警等。

(一)景观结构、功能和景观变化

景观结构(Landscape Structure)指景观组成单元的种类、多样性、数量构成、空间与层次关系及其影响因素,包括斑块、廊道、基质,以及要素的类型、数量构成、空间配置形式,多样性、破碎化、连通性、优势度等特征。景观功能(Landscape Function)指景观通过其生态学过程对自身内部及其他相关生命系统生存和发展所能提供的支撑作用。景观变化(Landscape Change)也称景观动态(Landscape Dynamic),是研究随时间推移,景观在不同驱动因素作用下,其结构和功能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征与规律,包括景观变化标准、稳定性及其测度、变化的驱动力以及空间模式。

(二)景观生态规划

景观生态规划是通过分析景观特性以及对其判别和评价,提出景观最优利用方案。其目标是使景观生态特征及内部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协调,达到景观的合理利用,既保护环境,又发展生产,合理处理生产与生态、资源开发与保护、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开发速度、规模、容量与环境承载力等的辩证关系。

灾毁土地复垦后虽然改善了土地利用结构,提高了土地利用价值,但不能忽视土地景观生态的规划。自然灾害损毁的区域景观往往破碎化严重,土地景观生态规划是运用景观生态原理,结合灾毁地区的景观生态系统,从而规划更为贴近当地自然环境的景观结构。在土地利用的景观生态规划中,有一些比较典型的规划模式:

(1)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模式。它是美国景观生态学家Forman(1986)根据生态空间理论提出的景观生态规划格局,是进行土地利用空间格局优化的主要理论依据,被认为是生态学上最好的景观格局。这种模式强调集中利用土地,使大型自然植被斑块保持完整性,让它的生态功能得以充分发挥;在自然斑块的设计和引导过程中,其进入人类活动控制的农业耕作或建筑地带是以小型斑块或廊道的形式分散渗入;同时在人类活动的范围,将一些人为的小型斑块沿着廊道和自然植被斑块周围设计,如居民区、工业和农业小斑块等。

(2)生态网络模式。主要源于Mac Arthur 和Wilson(1967)的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Theory of Island Biogeography)及其在陆地上的使用。自然灾害的发生,加剧了自然生境的破碎化,形成许多大小不一、程度各异的自然生境斑块,随着自然生境斑块相互间的隔离程度与破碎化程度的不断加大,致使某些动植物种群的绝迹。生态网络模式就是将各种彼此分离的生态系统通过生态网络联系起来,以解决自然生境的破碎化和隔离问题。生态网络模式由自然开发区、连通区和核心区三部分构成,自然开发区是为保护自然景观和自然资源服务的,连通区是维护和促使各核心区之间及核心区内部的物种迁徙,而核心区则是处于被保护的高生态价值区。

(3)“千层饼”模式。它是Mc Harg I.L.(1967)根据适宜性分析提出的,“千层饼”规划模式的主要路线,是在研究影响因子和确定其主要作用的基础上,通过现场踏勘、查阅和分析文献资料,根据影响因子(如地形地貌、水文、气候、动植物状况、居住情况、交通状况等)的自身特征现状进行分析和评价,确定质量评价指标和权重值,然后将单因子依次制图并叠加,利用地学信息系统对比分析,最后制定与当地农业景观相适应的规划方案。其基本规划框架如图2-2。

图2-2“千层饼”模式规划框架图(据俞孔坚等,2005)

(4)区域生态系统模式。英国着名生态学家A.G.Tansley在1935年较完整地提出了“生态系统”的概念,根据这个理论,Om(1969)提出了区域生态系统规划模式。生态系统以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为主要表现形式,包含了:①在一定区域内的生物数量、种类及其空间分布情况;②光照、温度、湿度、土壤等对生物生长发育的影响;③水、空气和矿物质等非生命物质的含量及分布;④物质、能量等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和流动的方式;⑤环境对生物的调节。土壤营养物质调节、区域物种改良与优化配置以及生物种群的空间分布,是区域生态系统模式规划的重点。在不破坏当地文化特色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提下,通过适当改变区域内种植方式和种植习惯来达到改良土壤的目的,使被破坏的生态系统得到恢复,区域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景观生态保护与管理

景观生态学不仅要研究景观生态系统发生、发展和演替的规律特征,而且要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探求合理利用、保护和管理景观的途径与措施。通过科学实验与数学模型的建立,研究景观生态系统最优的组合、管理措施和约束条件,采用多级利用生态工程,有效提高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最大程度地利用初级异养生物,使不同营养级生物产品利用的经济效益最大化。建立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保护区,保护和管理资源与环境,保护生态过程与生命支撑系统,保护遗传基因的多样性,保护现有生物物种,同时不断增强景观生态系统的功能。

(四)景观生态监测和预警

景观生态监测和预警是在景观生态分类与评价的基础上,对人类活动干预和影响下生态环境变化的监测,以及对景观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环境可能发生的变化进行预测。景观生态监测的任务,主要是对自然、生物圈和人工生态系统等组成部分的状况进行连续的监测,确定这些组成部分的改变情况,并查清人类活动对这些改变所起的作用。景观生态监测工作是在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景观生态系统中建立监测站,收集资料和数据,建立和完善生态数据库,动态的监测生态系统和物种的变化趋势,为决策部门制定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与保护生态环境的政策措施提供有利的科学依据。

⑦ 景观生态学的介绍

景观生态学(Landscape Ecology)是研究在一个相当大的区域内,由许多不同生态系统所组成的整体(即景观)的空间结构、相互作用、协调功能及动态变化的一门生态学新分支。景观生态学给生态学带来新的思想和新的研究方法。它已成为当今北美生态学的前沿学科之一。

⑧ 举实例说明如何用景观生态学原理进行景观规划设计

默特尔又聋又再用毛巾日历的梅伊唐排水良好的苏画聂放弃不是服装的姚华

综合自然地理学(综合自然地理)的自然地理系的基础上, ,自然
地理环境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前苏联,AR伊萨·辛科
来中国讲学,进度地理外壳,自然区划和景观设计。讲授进修课程的领导下
教授林超集体讨论确定的自然地理学科的名称,和一个独立的部门自然
科学的发展。综合自然地理学是一门学科,创立并命名的中国学者认为,这是关系到中国传统
和地理学家老一辈的长期努力的影响。在此之前,林超,黄秉维
黄秉维在20世纪30年代的自然和地理的工作进行了全面的研究,编制了“天然的地理原则”,在20世纪30年代和20世纪40年代
地理,周廷儒创建一个全面的研究环境变化的历史时期。我们的全面的自我
自然地理其实早在20世纪经历了引进西方近代地理学继承了传统的中国古代地理
地理前苏联的思想产生深远的影响,并紧密结合,国家的经济建设,形成
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自然地理。
20世纪80年代,钱学森提出发展研究的地球表面,地球的表面为研究对象,
全球性的自然地域分自然地理的分化来完成的东西只是一个合适的。地球表面的
这个复杂巨系统层,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中所用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 20世纪90年代针
西地球系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黄秉维提出了建立地面系统科学[6]的理论
部。他指出,理论基础的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地球表面(陆地面积)的自然和人文
各种元素的综合性法律表明,陆地生态系统科学。基本地球系统科学在大气中的气体,海洋
基本的固体,液体,气体,液体土地也是最复杂的,最
深刻的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与生物圈生存和发展关系最为密切[6]。建议研究中国区域可持续发展工作领导开发的土地
系统科学[7]。地面系统科学作出进一步体现了主意?综合地理研究,促进人的全面
在一起的自然地理学的理论建设。进入21世纪,一个主要的国际研究计划
进一步发展的理论和方法相结合的组合。
综合自然地理学也有大量的实践展开了全面的研究,如综合自然区划,资源开发,国家
土壤修复,区域规划,环保,自然地理学的基础上,结合相对的邻居学科的理论方法,
全面的功能来解决复杂的问题,这使得它能够适应时代的需求的发展,。
老一辈综合自然地理学家林超,黄秉维,周廷儒赵嵩桥,奠定了陈传康
基础上,许多青年集成的天然地理工作者不懈的努力,目前的综合自然地理学的
长足的发展。超过50年,在古地理研究自然地理,现代自然地理过程
土地科学,综合自然区划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的开发取得了显着的进展[3]。综合自然
地理的理论和应用的不断深入整个地理的综合性研究的深入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景观生态学景观生态学景观生态学
1.2综合自然地理的角度来研究和改进的空间格局,生态和社会经济的过程中相互集成的跨学科
关系。景观结构,景观功能和景观动态变化,其核心内容重点
集中在景观结构,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和人类活动的规模效应之间的关系过程和函数
其景观异质性可持续利用和管理[8]。
景观生态学,地理学院生态学院,目前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综合自然地理
难分伯仲还集成了许多景观生态学家自然地理学家。说到这从它的起源。
景观生态学起源于欧洲,一般认为,德国地理学家的含Terol(卡尔·巨魔,
1899年至1975年)的创始人,在1939年,他正式提出了“景观生态学”[9],和在1968年,它被定义:
生物群落景观部分和它的环境,全面的研究给定
关系在科学的因果关系。空间结构(景观镶嵌组合)的天然地理分布
层次结构,区域分布。景观生态学,无论是在欧洲强大的自然地理颜色的背景下诞生的纪律处分或完美的程序和纪律的贡献,以及应该
点。它的重心逐渐从评价和土地利用规划
领域扩展到资源开发与管理,生物多样性保护,景观强调理论的通用性,全面
整体性,协同效应和整体景观和文化景观生态学的概念框架。
科学景观生态学在北美的影响力在欧洲,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发展,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景观
生态过程,定量和模拟研究和自然景观见长。导致在欧洲和北美的景观生态学研究基地
主要的国际景观生态学的发展方向,两者都不断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推
运动景观生态学学科体系的不断发展改善[10]。
景观生态学开始了类似的研究,从引进国外先进的国家。早期的翻译欧洲景观生态健康
文章刘林超,安国,陈馇嗯本笃哈滨利系统地介绍了北美的学校
概念的生态之王。肖笃宁主持翻译的RTTForman和M.Godron景观生态学
书[11]于1990年,标志着景观生态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已经基本上接受了我们的学术。从那时起,我们的景观的
生态工人已进行大量的研究[12]。经过20多年的努力,
景观格局与生态用地动态,景观规划与设计,环境影响评估和自然保护的研究过程中,应该
取得了重要进展[13]。从整体上来看,尽管引入景观生态学在中国起源于欧洲的景观生态管理
理论,方法和技术,但研究范式更接近北美,生态的方法颜色。
2.1基本研究和理论进步
2.1.1地面系统地面系统的自然过程的天然地理地理过程的研究,近年来,国际非
经常活跃在地球系统科学和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相呼应,结合全球变化与区域响应,“以人
类活动对地球系统的机制”的科学命题[14,15],从自然的过程中,自然和地理的研究过程中转动
的自然过程和人文过程的综合研究,从无机工艺的研究转向有机 - 无机全面的研究,单
元素的多元素的结合,宏观和微观的研究转向了全面的研究,从宏观研究转向。该研究强调人类
因素的作用过程中的各种强调对自然资源和环境,
重视地理过程与全球变化之间的耦合,以及地理上的人为因素的影响,可能导致的后果,强调土地退化
地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的关键作用。研究的内容从地域的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动态扩展。深化理论研究的动力机制和流程变化的系统
从简单的集成系统综合集成的改变[16]。然后再进行
自然和社会经济驱动程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以及资源,环境,生态和灾害影响的地表环境变量
驱动力,研究的过程和影响的。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地表系统,环境系统,人与土地线
系统更系统的理论建设;元素融合,一体化和区域综合,集成的过程中,不断
加强自然交叉的路口人文科学,科学和技术,跨学科研究,交叉更明显。
理论上的发展模式 - 一个全面的过程驱动力 - 过程 - 效果研究[17]。从过去3年的项目,国家自然科学
综合物理科学基金会(D010106),上述命题研究,2006年占
63.0%,2007年占56.1%,占67.9%, 2008年3年的平均水平为61.5%,显示地面系统自然
地理过程的研究现状的基础研究,在综合自然地理学和重点。
2.1.2的土地科学
土地科学的研究重点,结合国际地圈 - 生物圈计划(IGBP),国际全球环境
环境变化人文因素计划(IHDP)联合核心项目“土地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的新阶段
全球土地计划(GLP)的”进步“。论文发表在最近几年可以归结为分区,土地使用土地利用分类系统
分析5
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可持续的土地利用和土地利用规划的研究课题。据张一力文学对土地利用统计资料,在2002-2007年发表的论文占
以来文学的65.01978年总数的%,在2007年的论文数达到796,这说明我们的土地利
研究领域的不断扩大,而从事土地利用研究中的科学和技术团队的不断加强,国家有关部门
努力,支持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不断加强,资助的项目数和资金量显着提高[16]。与国际
上升LUCC在这土地变化科学学科领域的研究主题[ 18],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研究领域,在国际分工中的土地利用问题的深化,更注重的基本理论[19]。
研究基金会的土地资源科学理论重点是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扩大,包括道德的土地资源,
国土资源系统理论问题的过程中的土地资源,土地资源,土地资源的价值论问题的理论问题 BR />的产权理论等诸多问题[20]。周围参与土地保护科学的土壤科学的基本理论问题,生态的理论
经济基础的问题[21],土地退化和保护其扩大重要的研究内容 - 水和土壤保护,以及
荒漠化防治仍属于土地保护研究领域关注的主要对象。土地生态学的基本理论问题
主要是基于系统理论和生态理论的提出包括生物生产力的土地,功能的生物
栖息地和承载的土地,土地的能量平衡和水的循环功能,环境功能的土地,土地的生态过程,土壤 />生态环境的变化,以及土地生态分化理论问题[22]。基本理论问题,土地使用和规划的主要
包括理论的租金和土地价格,土地区位理论,土地可持续利用理论,生态经济理论,人与土地的合作
音理论和系统工程的理论[19,23,24]。

2.1.3自然区划世纪,由超林表示, [25-32]侯学煜,罗开富,黄秉维仁,赵松缲和座椅
订单的风扇和其他科学家对自然区划工作做的杰出贡献,并奠定了领导领
站点上的国际化。正“生态地理区域系统”[33]近年来,代表性的自然区划
,以前的分区研究分析的工作和取得的成就的基础上,探索自然地理区划方法及其系统。天然的地理分区,一个分区,分区的方法和过程的结果,同时仍然承认的地理特征
征费及地理规律性的一种科学方法。郑度身区划,区划原则,分区
系统中,区域化模式和范例自然地理区划,区划信息系统,并通过分区模式,以实现区域化的原则,是指
标准体系和单位的系统[34]。另一个基本的研究“中国主体功能区划,樊杰阐述了主体功能区划的区域发展空间均衡模型
科学依据的。而一个地域功能演替
空间均衡过程中,提出了分区方案,以利益最大化的正确程度的确定性与区域划分
时间变化的地理特征[35]。自然区划已经取得了与自然的综合区划头发的
展览,中国的地理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一书,蔡运龙精心三个区和七个区域
内部的地理多样性的自然区域划分,可以被视为一个全面的分区性质的工作[36]。自然区划的趋势还体现在区划方案
不同的应用领域显着影响决策。取自自然
分区,发表在2007-2008年中国在线期刊的研究文章约696。
2.1.4景观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的研究,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人才培养的重要成果,研究
队伍正在扩大。
“景观生态学”为主题词检索和博士论文呈现快速增长势头在中国的在线期刊。与此同时,从2000年的三,增加至127在2007年的主题景观
生态学术论文数量急剧增加,从2000年的86增加至504 2007
章。据傅的BJ搜索统计,从1996年到2007年,“景观生态学主题词3164的
SCI论文检索,96个来自中国,占总数的3.03%,排名世界第七位。景观
生态广度,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得到加强,以促进新学科的出现和发展。
开始把重点放在自然和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综合,以解决复杂的景观;深度,侧重于宏观
模式和深入的微观过程的耦合显微镜观察和实验宏观
可靠的模式特征的基础上,制定管理策略,规划和管理的宏观格局反过来强化的微观研究的现实意义。进一步加强
格局 - 过程和规模效应[10]。景观生态学研究范式的平衡范式远从均衡范式线/ >范例的非线性范例光滑的范式的非平稳范式,以及简单的复杂性范式转换的范例,
一些新的理论成为重要的科技支撑的景观生态的持续发展。在最近几年中,一些复杂的科学概念和方
法已被广泛应用于景观生态学中,如分形理论,元胞自动机自组织临界性,复杂性适当
系统理论[8]。空间分析方法(如分形分析和小波分析方法),根据类似规模
推,推方法,根据局部动态模型的规模,规模的随机(模型)的方法推算方法[37],正试图建立这些途径和转换方法,到一个统一的尺度外推的理论框架。
一些新的理论,如空间自相关
关闭理论,空间非平稳理论和应用地统计学的理论,景观生态学研究系统的抽样技术。
路一条河流提出了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耦合的基本框架的研究[38]。
2.2方法和技术的进步
面对复杂的对象,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的定量研究和过程仿真,以及建立的模型仍然是
综合自然地理学和景观生态学在特定的地理 - 生态过程研究的趋势。
许多他的臣民,特别是非线性科学和复杂性科学中的应用研究定位测试,
模拟和遥感技术,多源数据复合材料的参考和综合分析和信息挖掘,地理 - 生态过程模型的头发
显示,确认和验证,全面推进研究自然地理和景观生态学和
到一个新的水平。
2.2.1数据收集方法技术实验数据采集,监测,分析和模拟三个方面加强
科学数据和可核查化学分析技术的使用,加强研究过程和材料的运输和转化的机制;
的物理实验中的应用,材料表面的物理结构和物质运动的动态特性;利用遥感地球观察
系统和典型的地域长期的单位定位,半定位观测网络,加强对典型区域的地理特征,地理分布
过程中的变化,利用室内和室外模拟,简化了复杂的地理环境,加强
鉴定的过程中的不同元素的模式[39]。
在区域和全球范围内,卫星遥感已成为一个最重要的信息来源自然地理和景观生态学的研究。遥感数据的分辨率,高光谱更加多样化
用于研究的扩大和蔓延的夜间照明灯图像数据源的使用和发展。城市土地。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和计算机
结合时间和空间信息处理能力,模拟真实世界的能力,并能产生和发现新的
综合自然地理学和景观生态学,区域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近年来,
观察全球准同步动态监测系统的建立已成为现实,人类系
系统和集成能力[ 17]在全球性问题上。
微观尺度上,定位试验观测,实验模拟和分析方法,野外观测站
站建设,实现网络系统的进一步发展,推动了科学和技术部数量的实验室,仪器,测试方法不断完善

通过挖掘历史文献,并利用树木年轮,冰芯,湖芯,石笋和其他自然证据
过去300年来的国家和区域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数据集已经形成。过去2??000年的气候和环境变化的在
重建中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2.2.2模型和数学方法在计算机的支持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系统模型仿真技术也
断加强的过程。已经出现了大量的环境变化和土地利用变化模型。模型的影响较大的部分包括:公式中的 BR />艾氏“I = PAT”[40],建立了由国际应用系统分析研究所(IIASA)
系统的世界粮食和农业的全球模型[41],LMAGE2.0(综合模型,以评估温室效应)模型[42]。
尤其是CLUE??(土地用途转换,其效果)[43,44],元胞自动机模型(蜂窝
自动机,CA)[45]
景观生态学机理模型的过程和机制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模拟景观生态学,
尤其是这些模型和元胞自动机的组合支持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空间格局的仿真模型中得到广泛应用。 ,大大提高了景观的形成和演化机制模拟
力。个人代理为主的模式,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景观生态模拟的方式之一,已被应用到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以及对城市景观的形成和演化的。明确斑块的空间动态模型是另一种类型的景观机制模式
型,常被频繁的格局与过程的作用斑块周转率的景观系统[8]。的地理评估和规划
各种数学方法,如模糊逻辑,人工神经网络,小波分析,遗传
传播算法,多目标线性规划,主成分分析法,灰色评价,聚阶级分析的分形原理
三维景观模型,和谷歌地球技术,数字高程模型分析技术,生态足迹值的方法也得到了广泛
泛应用。研究人员定量准确的判断,抽象的数学模型和合理的趋势推导,以使研究结果更
科学,更准确,并促进创新的自然地理研究方法[16]。在地球系统科学
指导并行计算,网络计算和信息科学新技术为学科体系的依靠稳定的发展[17]。
2.3成果的应用程序
2.3.1土地科学成果的应用程序占用耕地,我们的粮食安全,城市化,土地退化,
最后几年的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研究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主要工作包括:
其历史上的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驱动因素分析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环境和互动中的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与全球气候变化
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的变化和耕地,粮食,土??地退化的生态效应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
相互关系,现有的土地利用模式和监管方式的可持续性。这些研究需要解决的国家战略
要求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问题做出了贡献。 BR /> 2.3.2自然地理系统和模式,在多年综合自然区划和土地为基础的
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区域单元类型的应用程序的结果的过程作为一个整体的了解,我们的土地和水资源短缺的资源和生态环境退化
地区问题,在不同地区的土地和人口承载能力,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水资源,自然生产潜力,
生态承载力,并探讨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的变化方向等一系列的问题。自然地域系统研究
近年来,从的初始感性单一自然区划,自然区划,发展的生态地理区
系统[46]。近年来,分区应用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尤其是在全球变化与区域响应对策
灾害防治,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基础设施的发展
选择的青藏高原,海岸带,半干旱农牧交错带,平原,长江三角洲及其他敏感
地域,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的水土流失,水资源短缺,土地退化,自然
灾难的主要资源和环境问题,发展改善
利用坡地土壤侵蚀的天然的地理学术界的斜率的发展过程中对环境的演变。水文循环水改造过程中的土地退化和逆转机制,土壤 - 植物 - 大气系统,在复杂的多界面过程的耦合理论与模型
广泛的研究工作。
2.3.2景观生态学的应用程序的理论和方法,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如电源
发挥的空间布局,划定的区域走廊设计,以及整个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的重要作用。 BR />景观生态学原理促进自然保护物种保护,自然保护的景观保护甚至流域保护
转移。模式分析,景观生态,模式之间的关系 - 生态过程分析的概念的更新,以及空间模拟技术对土壤
使用科学的规划和设计提供了保障[47];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更好
技术支持;区域生态风险评价理论模拟和预测技术景观生态学与其他学科和区域生态安全网
局[48,49]。
2.3.4在中国的广泛
泛应用生态恢复的生态建设和生态评估的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包括?工业污染示范区建设,预防和乡镇企业的主要建设内容
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示范区的规划和布局?生态旅游为主体的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内容生态
市区,郊区示范区建设,农业,工业,建设示范区建设,矿区生态破坏恢复治理
为主要内容的示范区,湿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使用的全面
整治示范区建设与保护的示范区,示范区,土壤退化?环保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环境的全面
一起整治示范的重要生态功能区,区。为配合实施“联合国千年生态系统评估计划(MA),中国启动了中国西部生态系统
全面评估项目的大规模发展,其研究成果西部地区,生态系统的保护,管理和生态建设的科学
基础。生态系统服务领域的许多研究人员经过努力,在各方面的进展,国家的生态
政策已经产生了显着的影响[ 17]。
2.3.5重大项目重大项目
示范工程建设和运行的各种可能发生的灾害预防措施,环境治理,环境治理和决策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的贡献提供了理论和
技术,为国家重大决策提供指导。例如,在青藏铁路项目的建设,从选择的线路设施
车间的选址,建设期

⑨ 景观生态学学什么

景观生态学研究在一定区域内,由许多不同生态系统所组成的整体(即景观)的空间结构、相互作用、协调功能及动态变化。研究焦点是在较大的空间和时间尺度上生态系统的空间格局和生态过程,具体包括:景观空间异质性的发展和动态;异质性景观的相互作用和变化;空间异质性对生物和非生物过程的影响;空间异质性的管理;在理论上探讨生态过程是否存在控制景观动态及干扰的临界值;不同景观指数与不同时空尺度对生态过程的影间扩散响;景观格局和生态过程的可预测性;以及等级结构和跨尺度外推。 新发展的景观理论,则强调系统的等级结构、空间异质性、时间和空间尺度效应、干扰作用、人类对景观的影响以及景观管理,直接涉足于城市景观、农业景观等人类景观课题,使景观生态学成为生物生态学和人类生态学的桥梁。 主要学习和研究的内容:景观生态学主要来源于地理学的景观理论和生物学的生态理论。它把地理学家研究自然现象的空间相互作用的横向研究和生态学家研究一个生态区的机能相互作用的纵向研究结合为一体,通过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及价值流在地球表层的传输和交换,通过生物与非生物以及人类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转化,运用生态系统原理和系统方法研究景观结构和功能、景观动态变化以及相互作用的机理、研究景观的美化格局、优化结构、合理利用和保护。
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作为复合生态系统的景观,景观是自然和人文系统的载体。景观生态学家对“景观”的理解不尽相同,这些观点既有所联系,又不完全一致,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第一是从景观的直观景象来认识。这是景观的最原始和最普通概念,它主要应用于景观建筑学,这里寓有美学因素。尽管现代景观建筑学对景观的理解不限于此,但它依然是景观建筑学的主要目标。
第二是从个体的属性结构上理解景观。在地质学、地貌学、土壤学和植被科学中,景观原理用以说明个体各属性在地表的结构格局,这个属性是这些学科的研究对象,如岩石、地表形态(地形)、土壤个体、植物群落等。地质景观、地貌景观、土壤景观和植被景观常被用来描述格局。
第三种观点是景观为一复合生态系统,这是最为综合的概念,包括了上述两种观点。这种观点认为:景观是地球表层自然的、生物的和智能的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复合生态系统。景观这一生态系统有别于一般生态系统,它们有着不同的边界。一般生态系统是生物和环境以及生物各种群之间长期相互作用形成的继往开来整体,着重研究生产者、消费者和环境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而景观生态系统是地表各自然要素之间以及与人类之间作用、制约所构成的统一整体。它主要研究自然要素、社会经济要素相互作用、联系以及植物、大气、水体、岩石、动物和人类之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以及景观的优化利用和保护。由于它们的边界不同,研究的范围、内容也不同,一个以生物体为中心,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一个则研究地表各自然要素之间以及人类利用之间的综合作用。景观这一生态系统坚持了自然环境的整体观念,并强调人地关系在其中的地位,将人类作为景观的一个要素,使各个要素得以综合分析,从而研究其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克服了分析上的片面性和孤立性。同时,景观生态学用生态学的观点、方法来研究景观这一客体,使之在综合分析基础上研究景观的动态变化、相互作用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以及系统的演替过程。
景观生态学不仅要研究景观生态系统自身发生、发展和演化的规律特征,而且要探求合理利用、保护和管理景观的途径与措施。目前,应遵循系统整体优化、循环再生和区域分异的原则,为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不断提高生产力水平、保护与建设生态环境提供理论方法和科学依据;探求解决发展与保护、经济与生态之间的矛盾,促进生态经济持续发展的途径和措施。景观生态学的基本任务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景观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研究。包括对自然景观生态系统和人工景观生态系统的研究。通过研究景观生态系统中的物理过程、化学过程、生物过程以及社会经济过程来探讨各类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稳定性及演替。研究景观生态系统中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和价值流,模拟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建立各类景观生态系统的优化结构模式。景观生态系统结构研究主要包括景观空间尺度的有序等级。景观功能研究主要包括景观生态系统内部以及与外界所进行的物质、能量、信息交换及这种交换影响下景观内部发生的种种变化和表现出来的性能。特别要注意人类作为景观的一个要素在景观生态系统中的行为和作用。对人工景观生态系统的研究,如城市生态系统工矿生态系统,要考虑系统中的非生物过程。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是景观生态学的基础研究,通过研究来丰富景观生态学的理论,指导应用和实践。
二是景观生态监测和预警研究。这方面的研究是对人类活动影响和干预下自然环境变化的监测,以及对景观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可能改变和环境变化的预报。景观生态监测的任务是不断监测自然和人工生态系统及生物圈其他组成部分的状况,确定改变的方向和速度,并查明种种人类活动在这种改变中所起的作用。景观生态监测工作,应在有代表性的景观生态系统类型中建立监测站,积累资料,完善生态数据库,动态地监测物种及生态系统状态的变化趋势,及时发出,为决策部门制定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与保护生态环境的政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景观生态预警是对资源利用的生态后果、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预测和警报。一是在监测基础上,从时间和空间尺度对景观变化作出预报。这种研究要通过承载力、稳定性、缓冲力、生产力和调控力,分析区域生态环境容量和持续发展能力,对区域生态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和适应性进行评价,对超负荷的区域和重大的生态环境问题作出报警,采取必要的措施。二是对种种大型工程所引起的生态环境变化的预测,如南水北调和长江三峡水利工程的生态环境预测。
三是景观生态设计与规划研究。景观生态规划是通过分析景观特性以及对其判释、综合和评价,提出景观最优利用方案。其目的是使景观内部社会活动以及景观生态特征在时间和空间上协调化,达到对景观优化利用,既保护环境,又发展生产,合理处理生产与生态、资源开发与保护、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开发速度、规模、容量、承载力等的辩证关系。根据区域生态良性循环和环境质量要求设计出与区域协调和相容的生产和生态结构,提出生态系统管理途径与措施。主要包括:景观生态分类、景观生态评价、景观生态设计、景观生态规划和实施。
四是景观生态保护与管理研究。运用生态学原理和方法探讨合理利用、保护和管理景观生态系统的途径。应用有关演替理论,通过科学实验与建立生态系统数学模型,研究景观生态系统的最佳组合、技术管理措施和约束条件,采用多级利用生态工程等有效途径,提高光合作用的强度,最大限度地利用初级异养生产,提高不同营养级生物产品利用的经济效益。建立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保护区,经营管理和保护资源与环境。保护主要生态过程与生命支持系统;保护遗传基因的多样性;保护现有生产物种;保护文化景观,使之为人类永续利用,不断加强种种生态系统的功能。景观生态管理还应加强景观生态信息系统研究,主要包括:数据库、模型库、景观生态专家系统和知识库。

⑩ 景观生态学可以做什么

【摘要】 工业革命后,随着新和谐工业村(社会主义运动先驱欧文提出)梦想的逐步实现,我国正步 入城市化高速发展的时期。在城市社会中,随着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发生显着变化的同时,城市规模也在显着增大。承然,这种城市化过程对于地区经济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然而由此产生的一系列“城市化妆运动”却带来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环境污染、水土资源破坏、城市热岛效应、残缺的人文氛围……这一切都在企图奋力地唤起人们对自然生态与历史人文的尊重和保护。景观生态学,正是立足于自然与原有的人文情怀,以塑造城市形象和创造更美化、优化、净化的高质量生活环境为目的,运用一系列生态理念来解决环境、资源和社会发展的问题。本文将结合曾获2002年全美景观设计年度荣誉奖和第10届中国美展金奖的中山岐江公园为例,尝试阐述景观生态学指导下的城市绿地设计所带来的生态影响和社会效益。
【 关键 词 】 景观生态学 城市绿地设计 中山岐江公园
工业革命的爆发,推动世界经济迅猛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在改革开放浪潮下日益提高,人们对生活的居住条件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了表征现代化的来临,一系列城市现代化运动在世界各大小城市进行得轰轰烈烈。但从上世纪60-70年代开始,西方一些学家就提出“寂静的春天”把人们从工业时代的富足梦想中唤醒,“公有资源的悲剧”则揭示了资料枯竭来源于人类的本性和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而“地球资源极限”的提出,更警示了人类生存环境存在的危机。这一切,都逐渐把人们从对美与形式的陶醉中引向对自然的关注,对文化的关注。设计师开始明白运用植物比人工大坝更能有效地防治水土流失,微生物比化学品更能持久地维持水体干净,自然风比空调更健康。这些都是人们对自然和文化的一种全新的认识。在此背景之下,“设计尊重自然”(Design with Nature)的理念受到推崇,产生了更广泛意义上的景观生态设计。
19世纪末,由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设想,以及由我过着名科学家钱学森提出的建设“山水城市”的构想,都在力求使自然融入城市,使城市成为自然的一部分。这些想法把自然和文化、设计的环境与生命的环境,美的形式与生态功能真正地全面融合。它使公园不再是孤立在城市中的特殊用地,而是让其消融进市民生活,它让自然参与设计,让自然的变化过程伴随人们的生活,让人们重新感知、体验和关怀自然过程和自然的设计。
1景观生态学的基本概念
1.1景观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是以地理学和生态学为基础,以整个景观为研究对象,研究其结构(空间格局)、功能(生态过程)和演化(空间动态)对生物活动、人类活动的影响。用景观生态学的原理,研究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使城市景观符合生态学意义,同时有助于解决城市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问题。
1.2斑块 ─ 廊道 ─ 基质
1.2.1斑块(Patch)
斑块是一个在外观上与周围环境明显不同的非线性的地表区域。斑块的大小、数量、形状和格局都有特定的生态学意义。在城市绿地的研究中,在不同的分辨率下,我们可以将城市绿地看作一个斑块。中山岐江公园作为城区中的一块绿地,其占地面积达11公顷,绿地平面呈椭圆形,地域完整。景观生态学中,卷曲斑块在强化斑块与基质之间的联系上具有最高效率。而且公园占地面积广,
能支持的物种数量大,物种的多样性和生产力水平也随面积的增加而有所增加。
1.2.2廊道(Corridor)
廊道是与本底有所区别的一条带状土地,可以看作是一个线状或带状的斑块,有着双重性质:一方面将景观不同部分隔开,对被隔开的景观是一个障碍物;另一方面又将景观中不同部分连接起来,是一个通道。城市廊道中一般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是蓝道,即河流廊道,它不仅指河流的水面部分,也包括沿河流分布的不同于周围基质的植被带。河流廊道是景观中最重要的廊道类型,特别是在矿物养分的输送和某些生物种类迁移方面具有其他廊道类型所无法替代的作用;第二种是绿道,即种植廊道,他是城市中以植物绿化为主的线性要素,如林荫步道、防风林带等;第三种是灰道,即那些人工味十足的街道、公路。岐江公园原有环境质量较差,因此在设计廊道时在兼顾游憩观光基本功能的同时,将生态环保放在首位。公园内尽量减少灰道,增加绿道。因为绿道不仅对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是重要的,而且它能让人们重新发现骑自行车和步行的悠闲和愉快。
1.2.3基质(Matrix)
基质是范围广、连接度最高,并且在景观功能上其实优势作用的景观要素类型。作为景观中的背景地域,它控制影响着生境斑块之间的物质、能量交换,强化和缓冲生境斑块的“岛屿化”效应;同时控制整个景观的连接度,从而影响斑块之间物种的迁移。如果我们把城市中的绿地看做斑块,则广泛的城区就是其基质 ── 这种关系有点像格塔式心理学的“图底关系” ── 城中绿地是图,城区是底。
1.3景观异质性和景观多样性(Landscape diversity)
1.3.1景观异质性是指在一个景观区域中,景观元素类型、组合及属性在空间或时间上的变异性。异质性是景观的重要属性。据景观生态学有关研究表示,景观异质性越大,景观的类型也越多,防止外来干扰的能力也越强,生态系统因而更加稳定。岐江公园内有多种景观类型,包括水文、土壤、植物以及原造船厂遗留下来的水塔、铁轨、烟囱和龙门吊等人文景观。丰富的景观类型使公园更具魅力,更吸引人们的使用。
1.3.2景观多样性是指生物圈内栖息地、生物群落和生态过程的多样性化,又称生态系统多样性(Ecosystem diversity)。它包括斑块多样性、景观类型多样性和景观格局多样性,反映了景观的复杂程度。有关研究表明,多样性产生稳定性。
2生态设计
2.1生态设计的概念
“设计”是有意识地塑造物质、能量和过程,来满足预想的需要或欲望,设计是通过物质能流及土地使用来联系自然与文化的纽带。根据生态设计先驱西姆 · 范 · 德 · 莱恩(Sim Van Der Ryn)和斯图亚特 · 考恩(Stuart Cown)对生态设计的定义: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都称为生态设计,这种协调意味着设计尊重生物多样性,最少地对资源的剥夺,保持营养和水循环,维持植物生境和动物栖息地的质量,以有助于改善人类及生态系统的健康。
生态设计是一种与自然相协调的方式,其范围非常之广,包括建筑师对其设计及材料选择的考虑;水利工程师对洪水控制途径的重新认识;工业产品设计师对有害物质的节制使用;工业流程设计师对节能和减少废弃物的考虑。生态设计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统一的框架,帮助我们重新审视对景观、城市、建筑的设计,以及人们日常生活的方式和行为。简单地说,生态设计是针对自然过程的有效适应和结合,它需要对设计途径给环境带来的冲击进行全面的衡量。
2.2生态设计原理
以上述生态设计原理为框架,并结合约翰 · 莱尔(John Lyle)等提出的人类生态系统设计和再生设计原理,罗伯特 · 萨尔(Robert Thayer)等提出的可持续景观和视觉生态原理,以及生态城市原理,结合中山岐江公园的设计,尝试阐述景观及城市生态设计的基本原理。
2.2.1地方性
我们常常会惊叹于桃花源般中国乡村布局之美,而实际上它们多半是在居民和场所长期体验中,在对自然深刻了解的基础上与自然过程相和谐的当地人创造性的设计。也就是说,设计应植根于所在的场所。对于任何一个设计,设计师首先要考虑的是,我们在什么地方做设计?自然允许我们做什么设计?自然能帮助我们什么?
设计尊重场所文化,即要尊重传统文化和乡知识。当地人的经验,他们依赖于其生活的环境获得日常生活的一切需要,包括水、食物、庇护、能源、药物以及精神寄托。其生活空间中的一草一木,一水一石都是有含意的,是被赋予精神的。它们关于环境的知识和理解是场所经验的有机衍生和积淀。所以,一个适宜于场所的生态设计,必须首先考虑当地人的或者传统文化给予设计的启示,是做个关于人地关系的设计。良好的景观不是职业设计师的凭空创造,它们经历时间而发展,创造良好而富有含意的环境的上策是保留过去的遗留。例如中山岐江公园,原址是粤中造船厂,从1953年到1999年,走过了由发展壮大到消忙的简短却可歌可泣的历程。过去留下的东西很多,从自然元素来看,场地上有水体,有许多古榕树和发育良好的地带性植物群落,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境和土壤条件。从人文元素来看,场地上有多个不同时代的船坞、厂房、水塔、烟囱、龙门吊、铁轨、变压器以及各种机器,甚至水边的护岸,厂房墙壁上“抓革命,促生产”的语录。正是这些东西渲染了场所的氛围。
2.2.2保护与节约自然资本
要实现人类生存环境的可持续,必须对不可再生资源加以保护和节约使用。即使是可再生资源,其再生能力也是有限的,因此对它们的使用也需要采用保本取息的方式而不应该是杀鸡取卵的方式。因此,对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流和能流,生态设计强调要保护资源,减少能源使用,对原有资源进行改造再利用。
利用废弃的土地,原有材料,包括植被、土壤、砖石等服务于新的功能,可以大大节约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在中山岐江公园的设计中,设计师不是把旧船厂彻底拆掉和推平用于开发,而是利用原有的古榕树,厂房和机器,设计成一个开放的市民休闲场所。但原有场地的“设计”必竟只反映过去人的工作和生活,以及当时的审美和价值取向,从艺术性来讲,还需加以提炼,与现代人的欲望和功能需求拉近距离。所以,有必要对原有形式和场地进行改变或修饰。通过增与减的设计,在原有“设计”基础上产生新的形式,其目的是能更艺术化地再现原址的生活和工作情景,更戏剧话地讲述场地的故事,及更诗化地揭示场所的精神。同时,更充分地满足现代人的需求和欲望。岐江公园中几个典型的加法和减法设计包括:旧水塔的利用和改造,烟囱与龙门吊的再利用,船坞的再利用,机器肢体的再利用。原场地内的材料,包括钢材、乡土物种等的加工和再利用,而体现一种新的景观、满足新的功能。废弃的钢材用作铺地材料,乡土野草成为自然美的象征,以及体现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的“红盒子”,都在以历史的身影反映一种现代化的气质。
2.2.3让自然做功
自然生态系统生生不息,不知疲倦,为维持人类生存和满足其需要提供各种条件和过程,这就是生态系统的服务。这些服务包括空气和水的净化;减缓洪灾和旱灾的危害;局部调节气候;维持物种的多样性;提供美感和智慧启迪以提升人文精神等。
自然系统是宽宏大量的,包容了丰富多样的生物。生物多样性至少包括以下几层含意,即:生物遗传基因的多样性;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多样性维持了生态系统的健康和高效,因此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基础。与自然相合作的设计就应尊重和维护其丰富多样性,“生态设计的最深层的含意就是未生物多样性而设计”。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是保持和维护乡土生物与生境的多样性。在岐江公园设计中,大量的乡土植物以及一些发育良好的植被带的到保护,植物类型多样,包括古榕树、木棉树、棕竹、芦苇、月季、散尾葵、荷花、菖蒲、茭白、旱伞草等二十多种植物,为可爱的五星瓢虫和七星瓢虫创造了优美的栖居环境。
2.2.4显露自然
现代城市居民离城市越来越远,自然元素和自然过程日趋隐形,远山的天际线、脚下的地平线和水平线,都快成为抽象的名词。如同自然过程在传统设计中从大众眼中消失一样,城市生活的系统支持也往往被遮隐。自然过程的消隐,使人们无从关心环境的现状和未来,也就谈不上对于环境生态的关心而节制日常的行为。因此,要让人人参与设计,关怀环境,必须重新显露自然过程,让城市居民重新感到雨后溪流的暴涨,地表径流汇于池塘。通过枝叶的摇动,感到自然风的存在,从花开花落,看到四季的变化……景观,应该是一种显露生态的语言。
岐江公园亲水生态护岸设计,正好向市民展现了自然的过程。公园内湖水水位随岐江水位变化而变化,而且湖底有很深的淤泥,湖岸不稳定。面对这些自然的挑战,设计师分别运用梯田式种植台、临水栈桥和水际植物群落,较好地实现了湖水在变化很大的状态下,仍然保持亲水性和生态性的目的。驳岸在最高和最低水位之间的湖底修筑了几道挡土墙,墙体间回填淤泥,由此形成一系列梯田式水生和湿生植物台,它们在不同时段内完全或部分被水淹没。同时,精心选择的野生植物与花岗岩人工栈道相结合,产生了脱俗之美,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水际群落的不断丰富和成熟,生物多样性将不断提高,生态、亲近和美学效果将更加显着。
3结语
与传统设计相比,生态设计在对待许多设计问题上有其特点。但是,生态设计应该作为设计途径的进化和延续,而非突变和割裂。缺乏文化含义和美感的唯生态设计是不能被社会所接受的,因而最终会被遗忘和被淹没,设计的价值也就无从体验。生态的设计应该,也必须是美的。
生态设计还应是一个过程,通过这种过程使每个人熟悉特定场所中的自然过程,从而参与到生态环境和社区建设中去。生态设计是使城市和社区走向生态化和趋于更可持续的过程。
岐江公园注释了一个完整的生态设计概念:设计师的首要任务是阅读场地,保留“没有设计师的设计”,因为那是时间的作品,是自然过程和历史的积淀。让生态来做设计,应成为当代设计的主旋律。

参考文献:
【1】杨小波,吴庆书等,城市生态学,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2】唐东芹,博德亮,景观生态学与城市园林绿地关系的探讨,中国园林,1999
【3】黄光宇,陈勇,生态城市概念及其规划设计方法研究,城市规划,1997
【4】俞孔坚,庞伟,足下之文化与野草之美--岐江公园案例,中国建筑工出版社,2003
【5】俞孔坚,庞伟,理解设计:中山岐江公园工业旧址再利用,建筑学报,2002
【6】俞孔坚,叶正,李迪华,论城市景观生态过程与格局的连续性--以中山市为例,城市
规划,1998
【7】俞孔坚,李迪华,刘海龙,“反规划”途径,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8】杨贵丽,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中国林业出版社,1997
【9】封云,公园绿地规划设计,中国林业出版社,1996
【10】俞孔坚,李迪华,The Evolution Of Greenways in China,景观中国,2002
生态学中的景观并不和口语中的景观一词完全一样.

景观这个概念有其美学定义\地理学定义和生态学定义.在生态学中,景观是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组成的地理空间单元.
在生态学中,景观是生态系统之上的层次,强调异质性.景观生态学比较新兴的一个学科,现在研究的人很多,也很热,但是真正从理论生态学角度,经典生态学角度来研究的人并不多.大多数的人是从地理的角度,从GIS应用的角度来研究景观.
景观生态学家研究景观生态学.不过,研究景观生态学的人通常都是生态学家,或者是GIS方向和其他方向与生态学结合进行生态学研究的人.
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并不是完全独立的,需要以来很多其他关联学科的知识.
至于他们的学历和工资,因人而异,有的高有点的低,这个人群中,有的是教授或者研究员,有的是学生.所以有的人工资比较高,有的人低到只拿点国家补助.
应该说,所有研究生态学的人,都应该对景观生态学有所了解,专业做的地方,有沈阳生态所,有中科院的生态中心等等,很多大学也都有这样的研究机构.

阅读全文

与景观生态学研究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腰肌如何锻炼方法图片 浏览:489
临古贴的正确方法图片 浏览:91
目前治疗近视的最好方法 浏览:76
天麻科学种植方法 浏览:608
亚硝酸盐国标检测方法 浏览:615
交配系统的研究方法 浏览:413
高压消防水泵安装方法 浏览:467
捕兔子最佳方法 浏览:419
组合键电脑有什么记忆方法吗 浏览:366
治疗肩周炎的土方法 浏览:729
文胸正确的折叠方法 浏览:746
海姆立克法个人急救方法图片 浏览:419
appleid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338
sumifs的使用方法及实例 浏览:883
第三次复婚的最佳方法 浏览:144
明星怎么增肥方法 浏览:467
安卓home虚拟键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281
烧伤痛痒用什么方法治疗 浏览:985
碧缇福按摩仪使用方法 浏览:589
国家队排球线路专项训练方法 浏览: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