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活性污泥用什么方法

活性污泥用什么方法

发布时间:2022-06-23 06:53:01

㈠ 活性污泥法都包括什么方法

传统推流式:污水和回流污泥在曝气池的前端进入,在池内呈推流式流动至池的末端,充氧设备沿池长均匀布置,会出现前半段供氧不足,后半段供氧超过需要的现象。

渐减曝气法:渐减曝气布置扩散器,使布气沿程递减,而总的空气量有所减少,这样可以节省能量,提高处理效率。
分步曝气:采用分点进水方式,入流污水在曝气池中分3—4点进入,均衡了曝气池内有机污染物负荷及需氧率,提高了曝气池对水质、水量冲击负荷的能力。
完全混合法:进入曝气池的污水很快被池内已存在的混合液所稀释、均化,入流出现冲击负荷时,池液的组成变化较小,即该工艺对冲击负荷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污水在曝气池内分布均匀,F/M值均等,各部位有机污染物降解工况相同,微生物群体的组成和数量几近一致;曝气池内混合液的需氧速率均衡。
浅层曝气法:其特点为气泡形成和破裂瞬间的氧传递速率是最大的。在水的浅层处用大量空气进行曝气,就可以获得较高的氧传递速率。 深层曝气法:在深井中可利用空气作为动力,促使液流循环。并且深井曝气池内,气液紊流大,液膜更新快,促使KLa值增大,同时气液接触时间延长,溶解氧的饱和度也由深度的增加而增加。
高负荷曝气法:在系统与曝气池构造方面与传统推流式活性污泥方相同,但曝气停留时间公1.5-3.0小时,曝气池活性污泥外于生长旺盛期。主要特点是有机容积负荷或污泥负荷高,但处理效果低。
克劳斯法:把厌氧消化的上清液加到回流污泥中一起曝气,然后再进入曝气池,克服了高碳水化合物的污泥膨胀问题。而且消化池上清液中富有氨氮,可以供应大量碳水化合物代谢所需的氮。消化池上清液夹带的消化污泥相对密度较大,有改善混合液沉淀性能的。 延时曝气法:曝气时间很长,活性污泥在时间和空间上部分处于内源呼吸状态,剩余污泥少而稳定,无需消化,可直接排放。本工艺还具有处理过程稳定性高,对进水水质、水量变化适应性强,不需要初沉池等优点。
接触稳定法:混合液的曝气完成了吸附作用,回流污泥的曝气完成稳定作用。本工艺特点是污水与活性污泥在吸附池内吸附时间较短,吸附池容积较小,再生池的容积也较小,另外其也具有一定的抗冲击负荷能力。
氧化沟:氧化沟是延时曝气法的一种特殊形式,它的池体狭长,池深较浅,在沟槽中设有表面曝气装置。曝气装置的转动,推动沟内液体迅速流动,具有曝气和搅拌两个作用,使活性污泥呈悬浮状态。
纯氧曝气法:纯氧代替空气,可以提高生物处理的速度。在密闭的容器中,溶解氧的饱和度可提高,氧溶解的推动力也随着提高,氧传递速率增加了,因而处理效果好,污泥的沉淀性也好。
吸附-生物降解工艺;处理效果稳定,具有抗冲击负荷和pH变化的能力。该工艺还可以根据经济实力进行分期建设。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工艺系统组成简单,不设二沉池,曝气池兼具二沉池的功能,无污泥回流设备;耐冲击负荷,在一般情况下(包括工业污水处理)无需设置调节池;反应推动力大,易于得到优于连续流系统的出水水质;运行操作灵活,通过适当调节各单元操作的状态可达到脱氮除磷的效果;污泥沉淀性能好,SVI值较低,能有效地防止丝状菌膨胀;该工艺的各操作阶段及各项运行指标可通过计算机加以控制,便于自控运行,易于维护管理。

㈡ 在工业废水处理工程中常用培养活性污泥的方法有哪几种

在工业废水处理工程中常用培养活性污泥的方法为:

1. 向好氧池注入清水(同时引入生活污水)至一定水位,并注意水温。

2. 按风机操作规程启动风机,鼓风。

3. 向好氧池投加经过滤的浓粪便水(当粪便水不充足时,可用化粪池和排水沟内的污泥补充。),使得污泥浓度不小于1000mg/L,BOD达到一定数值。

4. 有条件时可投加活性污泥的菌种,加快培养速度。

5. 按照活性污泥培养运行工艺对反应池进行曝气、搅拌、沉降、排水。

6. 通过镜检及测定沉降比、污泥浓度,注意观察活性污泥的增长情况。并注意观察在线PH值、DO的数值变化,及时对工艺进行调整。

7. 测定初期水质及排水阶段上清液的水质,根据进出水NH3-N、BOD、COD、NO3-、NO2-等浓度数值的变化,判断出活性污泥的活性及优势菌种的情况,并由此调节进水量、置换量、粪水、NH4Cl、H3PO4、CH3OH的投加量及周期内时间分布情况。

8. 注意观察活性污泥增长情况,当通过镜检观察到菌胶团大量密实出现,并能观察到原生动物(如钟虫),且数量由少迅速增多时,说明污泥培养成熟,可以进生产废水,进行驯化。

活性污泥的驯化步骤

1. 通过分析确认来水各项指标在允许范围内,准备进水。

2. 开始进入少量生产废水,进入量不超过驯化前 处理能力的20%。同时补充新鲜水、粪便水及NH4Cl。

3. 达到较好处理后,可增加生产废水投加量,每次增加不超过10~20%,同时减少NH4CL投加量。且待微生物适应巩固后再继续增生产废水,直至完全停加NH4Cl。同步监测出水CODcr浓度等指标,并观察混合液污泥性状。在污泥驯化期还要适时排放代谢产物,即泥水分离后上清液。

4. 继续增加生产废水投加量,直至满负荷。满负荷运行阶段,由于池中已培养和保持了高浓度、高活性的足够数量的活性污泥,池中曝气后混合液的MLSS达到5000mg/1,此过程同步监测溶解氧,控制曝气机的运行,并进行污泥的生物相镜检。

调试期间的监测和控制

在调试及运行过程有许多影响处理效果的因素,主要有进水CODcr浓度、pH值、温度、溶解氧等,所以对整个系统通过感官判断和化学分析方法进行监测是必不可少的。根据监测分析的结果对影响因素进行调整,使处理达到最佳效果。

1、温度

温度是影响整个工艺处理的主要环境因素,各种微生物都在特定范围的温度内生长。生化处理的温度范围在10~40℃,最佳温度在20~30℃。任何微生物只能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生存,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可大量生长繁殖。在污泥培养时,要将它们置于最适宜温度条件下,使微生物以最快的生长速率生长,过低或过高的温度会使代谢速率缓慢、生长速率也缓慢,过高的温度对微生物有致死作用。

2、pH值

微生物的生命活动、物质代谢与pH值密切相关。大多数细菌、原生动物的最适pH值为6.5~7.5,在此环境中生长繁殖最好,它们对pH值的适应范围在4~10。而活性污泥法处理废水的曝气系统中,作为活性污泥的主体,菌胶团细菌在6.5~8.5的pH值条件下可产生较多粘性物质,形成良好的絮状物。

3、营养物质

废水中的微生物要不断地摄取营养物质,经过分解代谢(异化作用)使复杂的高分子物质或高能化合物降解为简单的低分子物质或低能化合物,并释放出能量;通过合成代谢(同化作用)利用分解代谢所提供的能量和物质,转化成自身的细胞物质;同时将产生的代谢废物排泄到体外。

水、碳源、氮源、无机盐及生长因素为微生物生长的条件。废水中应按BOD5∶N∶P=100∶4∶1的比例补充氮源、含磷无机盐,为活性污泥的培养创造良好的营养条件。

4、悬浮物质SS

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悬浮物,通过预处理悬浮物已大部分去除,但也有部分不能降解,曝气时会形成浮渣层,但不影响系统对污水的处理。

5、溶解氧量DO

好养的生化细菌属于好氧性的。氧对好氧微生物有两个作用:①在呼吸作用中氧作为最终电子受体;②在醇类和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中需要氧。且只有溶于水的氧(称溶解氧)微生物才能利用。

在活性污泥的培养中,DO的供给量要根据活性污泥的结构状况、浓度及废水的浓度综合考虑。具体说来,也就是通过观察显微镜下活性污环保泥的结构即成熟程度,测量曝气池混合液的浓度、监测曝气池上清液中CODCr的变化来确定。根据经验,在培养初期DO控制在1~2mg/l,这是因为菌胶团此时尚未形成絮状结构,氧供应过多,使微生物代谢活动增强,营养供应不上而使污泥自身产生氧化,促使污泥老化。在污泥培养成熟期,要将DO提高到3~4mg/l左右,这样可使污泥絮体内部微生物也能得到充足的DO,具有良好的沉降性能。在整个培养过程中要根据污泥培养情况逐步提高DO。

特别注意DO不能过低,DO不足,好氧微生物得不到足够的氧,正常的生长规律将受到影响,新陈代谢能力降低,而同时对DO要求较低的微生物将应运而生,这样正常的生化细菌培养过程将被破坏。

6、混合液MLSS浓度

微生物是生物污泥中有活性的部分,也是有机物代谢的主体,在生物处理工艺中起主要作用,而混合液污泥MLSS的数值即大概能表示活性部分的多少。对高浓度有机污水的生物处理一般均需保持较高的污泥浓度,本工程调试运行期间MLSS范围在:4.4~5.6g/l之间,最佳值为4.8g/l左右。

7、进水CODcr浓度,进水中有机物浓度对处理影响很大。

8、污泥的生物相镜检

活性污泥处于不同的生长阶段,各类微生物也呈现出不同的比例。细菌承担着分解有机物的基本和基础的代谢作用,而原生动物〈也包括后生动物〉则吞食游离细菌。污水调试运行期间出现的微生物种类繁多,有细菌、绿藻等藻类、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原生动物有太阳虫、盖纤虫、累校虫等,后生动物出现了线虫。调试运行后期混合液中固着型纤毛虫,如累校虫的大量存在,说明处理系统有良好的出水水质。

9、污泥指数SVI,正常运行时污泥指数在801/mg左右。

㈢ 活性污泥法处理工艺包括哪些方法

常见的活性污泥法工艺包括以下四种:

(1)普通式活性污泥法

也称为传统活性污泥法,是早期一直沿用至今的活性泥运行方法。随着污水沿着池长方向流动,有机物在池内的降解主要经历了吸附和代谢两个阶段,微生物也经历了从池首端的对数增长、中期的减速增长到池末端的内源平吸的完全生长周期。

传统的活性污泥系统对于污水处理的效果极好,且运行较为稳定,但也存在很多问题。该活性污泥法的曝气池由于微生物的降解效应,呈现前端高、后端负荷低的特点,因此为了避免前端出现供共氧不足的情况,进水有机负荷不宜过高,或采取渐减供养的方式。

活性污泥处理工艺基本流程

(2)氧化沟法

氧化沟的平面结构呈现椭圆形环状,沟内的污水沿着环状沟渠循环流动。它其实是活性污泥法的一种变型,其将曝气、沉淀和污泥稳定等过程在一个构筑物内完成。因为污水和活性污泥在曝气渠道中不断循环流动,因此有人称“循环曝气池”、“无终端曝气池”。氧化沟法由于具有较强的水力停留时间,污水进入氧化沟后立即被大即被大量的水稀释,因此其具有较低的有机负荷和较长的污泥龄。

与传统的活性污法相比可以省略调节池、初沉池、污化池,有的还可以省略二江沉池。同时,合理的氧化沟运行能达到同步脱氮除磷的效果。

(3)两段式活性污泥法

也称为AB两段活性污泥法。其将活性污泥系统分为两个阶段,即A段和B段。其目的是为了充分利用微生物的种群特征,分别为其创造适宜的环境,使得不同的微种群得到良好的增殖,从而有效降解水中的污染物质。据其曝气池和沉淀池的连接方式不同,其又可分为串联法和并联法,后者又称为强化曝气法。两段式活性污泥工艺相比传统活性污泥工艺,可节省大量的曝气量,同时少了剩余污泥的产生。

(4)序批式活性污流污泥法

指利用切割时间的方式,将原本需要在几个池子内完成的进水、反应、沉淀、滗水和闲置五个阶段的一整套活性污泥法放在一个池子内完成。

该法具有以下优点:由于采用了完全混合的方式,在一个池子内完成,该方法需要的构筑物和占地比较少维护气时间短,曝气效率高,同样也使得其具有较好的耐冲击负荷。另外,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工艺运行灵活、适应性强;可以及时地根据污水水质的变化调整运行的方式,对脱氮脱磷也有很好的效果。但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单体池的体积非常大,且通常算需要较好的自动化控制设备配合,运行管理对复杂。

㈣ 污水处理活性污泥培养方法

污水处理活性污泥培养方法有:
一、自然培菌,也称直接培菌法。它是利用废水中原有的少量微生物,逐步繁殖的培养过程。
(1)
间歇培菌
(2)
连续培菌
二、接种培菌,培养时间较短,是常用的活性污泥培菌方法,适用于大部分工业废水处理厂。
(1)
浓缩污泥接种培菌,采用附近污水处理厂的浓缩污泥作菌种(种泥或种污泥)来培养。
(2)干污泥接种培菌,干污泥”通常是指经过脱水机脱水后的泥饼,其含水率约为70~80%。本法适用于边远地区和取种污泥运输距离较远的情况。

㈤ 活性污泥法都包括什么方法它们的原理、优缺点都是什么

活性污泥工艺包括传统活性污泥法、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阶段曝气活性污泥法、渐减曝气工艺、吸附-再生活性污泥法、延时曝气活性污泥法、高负荷活性污泥法、纯氧曝气活性污泥法等,其他的还有浅层低压曝气、深水曝气、深井曝气等方法。

㈥ 什么是活性污泥法

活性污泥法由英国人Adern和Lockett创建于1914年。该方法具有效率高、效果好、实用性强、成本低、处理废水量大、方法比较成熟等优点,一般日处理在百万吨以上的大污水处理厂都采用这种方法。此法又可分推流式曝气处理和完全混合曝气两种类型。

1.推流式曝气处理是指废水与活性污泥同时进入曝气池,向前推进,直至池的末端。开始时废水中的有机物浓度高,活性污泥中的细菌处于对数生长期,随水流推进,有机物不断降解,使水中有机物浓度逐渐下降,污泥中细菌进入静止期。最后到池末,有机物被耗尽,细菌转入内源生长期。这种方法使活性污泥中的细菌在池中可以经历整个生长周期,因此,净化效果好且稳定。

2.完全混合曝气法是指原生废水、回流污泥进入曝气池后,立即与池内原有的混合液充分混合,使浓废水得到较好的稀释,因此这种处理方法能忍受较大的冲击负荷,充氧也较均匀。但是,由于废水在池内停留的时间较短,细菌始终处于对数生长期,一般情况下处理效果不及推流式。

㈦ 活性污泥如何培养

活性污泥的培养方法:
1、活性污泥培养初期,每天闷曝22h,静置2h,排放4L废水,再加入4L自配水。
2、7天后,污泥颜色呈黑色,沉降性能良好,出水混浊,测量MLSS、SV的值,反应过程中pH值、COD、NH3-N浓度没有较大的变化,说明培养出的细菌量较少。
3、14天后,污泥呈浅黑色,沉淀时泥水界面由开始模糊逐渐变得边缘清晰,镜检时可以观察到草履虫、漫游虫、裂口虫、吸管虫等。随着生物相逐渐变好,预示菌种培养出来了。测量MLSS、SV的值,COD和NH3-N去除率分别达到43%和10%,污泥活性还不强,需要继续培养。
4、此后,每天运行两周期,每周期曝气10h,静置2h。
5、30天后,污泥的絮凝和沉淀性能良好,混合液静置半小时,上清液清澈透明,泥水界面清晰,污泥呈黄褐色,镜检有大量新型菌胶团,较为密实,可以观察到许多活跃的钟虫。测量污泥MLSS、SV的值,COD去除率达到90%以上,NH3-N去除率在30%以上,污泥活性较强,至此认为培养阶段结束。
概念:
活性污泥是一种好氧生物处理方法.活性污泥基本概念是由1912年英国人Clark and Cage发现对废水进行长时间曝气会产生污泥并使水质明显改善,其 后Arden and Lackett进一步研究,发现由于实验容器洗不干净,瓶壁留下残渣反而使处理效果提高,从而发现活性微生物菌胶团,定名为活性污泥而来。
机理:
活性污泥中复杂的微生物与废水中的有机营养物形成了复杂的食物链。最先担当净化任务的是异氧菌和腐生性真菌,细菌特别是球状细菌起者最关键的作用,优良运转的活性污泥,是以丝状菌为骨架由球状菌组成的菌胶团。沉降性好,随着活性污泥的正常运行,细菌大量繁殖,开始生长原生动物,是细菌一次捕食者。活性污泥常见的原生动物有鞭毛虫、肉毛虫、纤毛虫和吸管虫。活性污泥成熟时固着型的纤毛虫、种虫占优势;后生动物是细菌的二次捕食者,如轮虫、线虫等只能在溶解氧充足时才出现,所以当出现后生动物时说明处理水质好转标志。
性能指标:
1、混合液悬浮固体 (MLSS);
2、污泥沉降比(SV);
3、污泥指数:污泥体积指数(SVI),污泥密度指数(SDI)。

㈧ 传统活性污泥法

1、活性污泥法又称传统活性污泥法。活性污泥废水生物处理系统的传统方式。系统由曝气池、二沉池和污泥回流管线及设备三部分组成。

2、作用是去除有机物和植物性营养物,以及通过生物絮凝去除胶体颗粒,同时也可以获得能量和产品,主要机理是微生物代谢。

(8)活性污泥用什么方法扩展阅读:

影响因素:

1、入流水质水量:BOD5:N:P=100:5:1。

2、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LSS):包括活细胞、无活性又难降解的内源代谢残留物、有机物和无机物,前三类有机物约占固体的成分的75﹪~85﹪。

用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MLVSS)指标不包括无机物,更准确反映活性物质量,但测定较麻烦。对给定的废水,MLVSS /MLSS介于0.75~0.85之间。

3、有机负荷:有进水负荷和去除负荷两种,前者指单位重量的活性污泥在单位时间内要保证一定的处理效果才能承受的有机物的量;后者指单位重量的活性污泥在单位时间内去除的有机物量。有时也用单位曝气池容积作为基准。

4、剩余污泥排放量和污泥龄:微生物代谢有机物同时增值,剩余污泥排放量等于新净增污泥量。用新增污泥替换原有污泥所需时间称为泥龄θc。

5、混合液溶解氧浓度。

6、水温: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生化反应速率加快,增值速率也快;另一方面细胞组织入蛋白质、核酸等对温度很敏感,温度突升并超过一定的限度时,会产生不可逆的破坏。

㈨ 活性污泥法是 什么采用的什么原理

活性污泥法是一种污水的好氧生物处理法,由英国的克拉克(Clark)和盖奇(Gage)于1912年发明。如今,活性污泥法及其衍生改良工艺是处理城市污水最广泛使用的方法。它能从污水中去除溶解性的和胶体状态的可生化有机物以及能被活性污泥吸附的悬浮固体和其他一些物质,同时也能去除一部分磷素和氮素。废水生物处理中微生物(micro-organism)悬浮在水中的各种方法的统称。因悬浮的微生物群体呈泥花状态(floc),故名。
原理:
在人工充氧条件下,对污水和各种微生物群体进行连续混合培养,形成活性污泥。利用活性污泥的生物凝聚、吸附和氧化作用,以分解去除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然后使污泥与水分离,大部分污泥再回流到曝气池,多余部分则排出活性污泥系统。

阅读全文

与活性污泥用什么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十字钩正确挂饵方法 浏览:829
如何快速驱蚊最有效的方法 浏览:981
白醋和姜祛斑的正确方法 浏览:372
银锭鉴定方法及图片 浏览:819
白醋加小苏打洗衣服方法如何 浏览:575
汽车防火液使用方法视频 浏览:913
空心铁棒连接方法 浏览:670
跳虱怎么杀除最快方法 浏览:841
承兑票贴息计算方法 浏览:523
避免电脑被盗文件备份方法 浏览:916
合金使用方法视频 浏览:111
gps测量面积方法 浏览:475
cad圆分6等分的正确方法 浏览:387
电脑快速健的使用方法垫子 浏览:858
电影镜头拍摄技巧与方法 浏览:432
蜂胶的食用方法是什么 浏览:351
口腔溃疡最快解决方法用庆大霉素 浏览:519
幼儿常用的绘画方法 浏览:57
厕所4080的墙砖怎么方法 浏览:465
就业人员工资计算方法 浏览: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