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钱学森夫人蒋英教授的教学方法

钱学森夫人蒋英教授的教学方法

发布时间:2022-06-22 07:09:33

Ⅰ 科学家与艺术之间的事例

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位智慧女神叫雅典娜,她对森林中的阿里安德妮说:“挽起你的弓吧,向相反的方向各射出一支羽箭。当他们在飞行中相交的时候,世界就不是原来那个样子了!”它们带着截然不同的啸声,飞越了辽阔的时间和空间,今天突然在一点上重新相交了!在这两支羽箭相交的地方,呈现一片人类文明的奇花。人类射出的这两支飞箭就是艺术和科学。早在古希腊时代,科学与艺术就相互沟通、相互渗透。古代一些杰出的人才几乎都是精通科学与艺术的“通才”,如原子论的创始人德谟克利特(公元前460-370)被马克思称为“实验自然科学家和第一个博学多才的希腊人,”他同时又是一位杰出的哲学家和美学家,写下《论诗的美》、《论音乐》及《论绘画》等着作。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更是人类历史上科学与艺术结合的伟大时代。意大利的达芬奇不但是大画家,又是大数学家、力学家、地质学家和工程师,他在许多领域都作出了举世瞩目的贡献。在文艺复兴后的几个世纪里,科学与艺术开始分家,并向着各己的学科纵深方向发展,虽然这是一种进步,但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也在科学和艺术之间形成了。

科学思维通常被看作是抽象思维,而艺术思维则被认为是形象思维。因而,科学思维常常被表现为有规则的锯齿形或几何形,以代表它的严谨、逻辑、合理等特点。而艺术思维则被描绘成流动变幻的云或轻快飘逸的曲线,富于想象。随着近代科学的发展,人类又重新认识到科学与艺术之间不可分割的有机联系,认识到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具有互补性。近百年来科学与艺术又产生了重新汇合的趋势。就拿音乐对科学的影响来说吧,音乐中一串串闪烁跳跃的音符,激发科学家们的想象力,唤起他们无穷尽的联想。一个严密、完美的创造思维过程,是人脑左右两个半球相互协调配合的结果。

古今中外许多优秀科学家具有精深的音乐修养。在科学史上,不乏科学家创造发明得益于音乐的有趣事例。如:18世纪大数学家拉格朗日,在意大利都灵的圣保教堂聆听圣乐时,萌发了求积分极值的变分法念头;德国物理学家海森堡,由于受音乐理论中泛音振动的频率是基音振动的整倍数的启发,做出了原子跃迁的基频与次频的实验;英国化学家纽兰兹受音阶的启示而发现了原子递增的规律从而创造了“八音律”表。至于20世纪两位物理学巨擘“相对论”的开创者爱因斯坦和“量子论”的开创者普朗克的小提琴与钢琴二重奏已成为科学界的美谈。

爱因斯坦是20世纪世界最杰出的科学家,音乐和物理伴随了他的一生。小爱因斯坦儿时并没有显露出天才,4岁还不大会说话,人们怀疑他是低能儿。 上小学时,除了数学外,其他成绩很差。该校训导主任甚至对爱因斯坦的父亲断言:“你的儿子将是一事无成。”爱因斯坦第一次报考苏黎世工业大学名落孙山,后到阿劳中学补习一年,才考入该大学的师范系。然而,正是这么个“低能儿”,终于成为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创立了震惊世界的“相对论”。在这一伟大科学理论的背后,音乐起了不可抹煞的作用。

爱因斯坦从小就受到良好的音乐教育,他的母亲让他学小提琴和钢琴,本意在于训练音乐技能,实际上她不自觉地为儿子安排了一个身、脑同步训练的最佳方案。音乐启迪了他的智力,为他打开了通向科学道路的大门。1912年8月的一个早晨,爱因斯坦喝完咖啡后走到钢琴前面开始弹琴,他时而弹几下,时而又停止,记下一些什么,接着他跟妻子说了一声:“我有一个奇特的想法,”然后就钻进楼上的书房,一个多星期未曾下楼。当他下楼时,把几张稿纸在妻子眼前摊开,稿纸上尽是一些奇怪的公式符号。这,就是后来震惊世界的“相对论”。

爱因斯坦酷爱音乐而且造诣很深,在整个科学生涯中,他心爱的小提琴总是陪伴着他。他经常在科学研究的暇隙中坐在钢琴旁弹奏贝多芬的乐曲,或者拉起小提琴,以便消除一下精神的疲劳。他谙熟巴赫、海顿、莫扎特等大师的作品,善于在音乐的演奏中驰聘想象,从而获得灵感的启示。这大大有助于他的科学研究。爱因斯坦说:“在科学思维中,永远存在着音乐的因素,真正的科学和真正的音乐要求同样的思维过程。”又说:“我在科学上的成就,很多是由音乐启发的。”

我国许多优秀的科学家也和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数学家华罗庚,地质学家李四光以及钱伟长、梁思成等或会演奏乐器,或有很高的音乐修养。在着名的力学家钱学森的心目中不仅拥有一个辽阔无垠的科学世界,而且还拥有一个绚丽多彩的艺术世界。在艺术世界里,钱教授对文艺理论、音乐、诗歌、戏剧都很熟谙,其中钢琴为他所深爱,弹奏钢琴是钱教授最感愉悦之事。钱学森的夫人是着名的歌唱家,在中央音乐学院任声乐教授。钱学森、蒋英伉俪各自在科学与艺术领域的杰出贡献,深受世人仰慕崇敬,被称为科学与艺术完美的结合。

1999年蒋英教授执教40周年,中央音乐学院专门举办《艺术与科学》研讨会以示祝贺。钱老在书面发言中说:“蒋英在声乐表演及教学领域耕耘,而我则在火箭卫星的研制发射方面工作——她在艺术,我在科技。但我在这里特别要向同志们说明:蒋英对我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和启示,这实际上是文艺对科学思维的启示和开拓!在我对一件工作遇到困难而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往往是蒋英的歌声使我豁然开朗,得到启示。这就是艺术对科技的促进作用。至于反过来,科技对艺术的促进作用,那是明显的——如电影、电视等。总之,在纪念蒋英教授执教40周年之际,我钱学森要强调的一点,就是文艺与科技的相互作用。”

现代科学的飞速发展对音乐艺术产生巨大的影响。在作曲上,电子计算机成了神通广大的作曲家。音响的材料远远超出传统7个音或12个音的范围。例如运用光电转化技术可以把各种自然波移植到音乐领域中来,地震波、电磁波、宇宙射线,可见光谱直至人体的心脑电波都可成为电子音乐作曲家制作音乐的声源材料。计算机还能制作DNA音乐,将不同的DNA分子键同音阶7个音联系起来,就可使DNA数据乐谱化。这就是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这一古老论断的现代音乐实践,使枯燥的DNA数据注入情感因素并获得富有音响和节奏的美感。到目前为止,计算机作曲已开辟出传统音乐所没有的生命音乐、太空音乐、宇宙音乐等理性化的音乐,还有表现人和大自然情感交融的动物世界音乐、环保音乐等,表达出科学和人类情感相互沟通的信息。在演奏上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能像真人那样面对乐谱手脚并用的机器人电子琴演奏家,一曲终了,还会礼貌地征求听众的意见:“我弹得如意吗?”90年代“无人演奏”钢琴也相继问世。

原先科学探索大自然,而艺术则探索人的心灵,如今艺术越来越科学化,科学越来越艺术化,古希腊时代阿里安德妮向相反方向射出的两支箭最终相交了,科学和音乐的融合是21世纪发展的大趋势。

Ⅱ 声乐家蒋英教授 钱学森夫人蒋英 简介 资料 档案

蒋英生于1919年9月7日,浙江海宁人,中国最杰出的女声乐教育家和享誉世界的女高音歌唱家,“欧洲古典艺术歌曲权威”,着名钢琴家和歌唱家,专门唱最深刻的德国古典艺术歌曲,音域宽广优美。着名军事理论家蒋百里和蒋左梅夫妇的三女,武侠小说大师金庸表姐,大诗人徐志摩的表妹。“中国航天之父”着名科学家钱学森的夫人。儿子钱永刚、女儿钱永真。

蒋英自幼喜好音乐,1936年随父游欧洲,旅行意奥诸国,1937年进入德国柏林音乐大学研习,1941年毕业,随后获柏林德国大戏院之聘,数度演唱,并与德国留音片公司“德律风根”商订出版唱片十年之合同,但这时候德欧战争已发生,蒋英乃赴瑞士继续研究“音学”。

1943年瑞士“鲁辰”万国音乐年会上,蒋英参加匈牙利高音名师依隆娜·德瑞高所主办的各国女高音比赛,名列第一,为东亚获胜之第一人。其后两年,蒋英均被邀请参加演唱,甚获欧洲名家之赞赏。1944年毕业于瑞士路山音乐学院。1947年5月31日,蒋英在上海兰心大戏院举行归国后第一次演唱会,由钢琴名家马果斯基教授伴奏,成绩甚佳。198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7年起点美国。1955年回国。长年任教于中央音乐学院,历任声乐系教研室主任、歌剧系副主任、教授。蓍有《西欧声乐艺术发展史》,合译有《肖邦传》、《舒曼传》等。

蒋英对科技事业、科学工作者的艰辛十分关心和理解,她曾以巨大的热情,不顾连续几个月的劳累,参与组织、指导一台大型音乐会——《星光灿烂》,歌唱航天人,献给航天人。

蒋英陪同钱学森从美国归来后,先在中央歌剧院从事歌唱事业,经常去外地巡回演出,并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受到各地群众的崇敬和热烈欢迎。就在她想充分施展自己精湛的演唱才华时,忽然有一天,剧院领导告诉她说:钱学森承担着国家重要的科学研究任务,长时期地在外地工作。为了更好地照顾家庭,蒋英必须要放下自己喜爱的演唱事业。开始时,蒋英不理解领导的谈话,而有些情绪;而当她明白:这是周恩来总理的意见时,蒋英的心豁然开朗起来——总理如此关心自己的家庭,我还有什么可说的。于是,蒋英从歌剧院调到了中央音乐学院,长期从事教学工作,一干就是40余年。

中国文化大革命期间,学校的教职员工都被下放到各地,接受生产、劳动教育,蒋英也满怀热情地准备下去。军代表却告诉她:为了配合和支持钱学森的科研工作,你就不必下地方了。蒋英这时候又犯傻了:为什么大家能去,我就不能去呢?军代表告诉她,这是周总理的指示。蒋英终于明白了:总理百忙之中,还如此关心一个普通科技工作者的家庭生活,她必须服从呀。蒋英留在学院,做起了“保姆”:为孩子们洗衣、上课,只要需要,她什么都去做。

1999年7月,中央音乐学院在北京隆重举办“艺术与科学——纪念蒋英教授执教40周年学术研讨会”,以及由蒋英的学生参加演出的音乐会等。

在中央音乐学院教学45年之久的蒋英,一对一地亲手培养了26个学生,其中近一半都在国际音乐舞台上取得过骄人的成绩,姜咏、傅海静、祝爱兰、多吉次仁、杨光、赵登营等都是国际乐坛上声名显赫的歌唱家。他们为祖国争光的同时也向世界证明了中国艺术教育的水平。蒋英说,中国的声乐教育虽然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距离,但是基础非常扎实,有了扎实的基础,再加上天赋和后天的努力,当然能够成就人才。作为歌唱家,蒋英创造过辉煌,作为教育家,蒋英又为世界输送了中国的骄傲。

2012年2月5日11时在北京301医院逝世,享年92岁。

Ⅲ 蒋英的个人生活

2009年9月5日,“桃李满天下·音礼答恩师”音乐会在北京音乐厅举行。这是学生们献给90岁蒋英的祝寿音乐会。着名女声乐教育家蒋英,在更多的时候被介绍为“钱学森夫人”。言及蒋英与钱学森的爱情,不能不从他们的父辈谈起。
蒋、钱两家是世交。蒋英的父亲蒋百里是我国近代着名的军事战略家和军事教育家。早年,蒋百里与同窗钱均夫(钱学森的父亲)志趣相投,成为莫逆之友。蒋百里与日本夫人左梅生有5个女儿,钱均夫与妻子章兰娟生下独子钱学森。钱均夫夫妇希望有个女儿,见蒋百里的三女儿蒋英长得漂亮,天真活泼,便恳求蒋百里夫妇将此女过继给他们。
3岁那年,蒋英从蒋家过继到钱家。当年,蒋、钱两家请了亲朋好友,办了几桌酒席,然后蒋英便和从小带她的奶妈一起住到了钱家。当时,蒋英改名“钱学英”。在蒋、钱两家的一次聚会中,钱学森和蒋英当着他们的父母,唱起了《燕双飞》,唱得那样自然、和谐,四位大人都高兴地笑了。钱学森和蒋英更没想到,儿时的一曲《燕双飞》,竟然成为他们日后结为伉俪的预言,也成了他们偕行万里的真实写照。
晚年的蒋英回忆起那段经历时说:“过了一段时间,我爸爸妈妈醒悟过来了,更加舍不得我,跟钱家说想把老三要回来。再说,我自己在他们家也觉得闷,我们家多热闹哇!学森妈妈答应放我回去,但得做个‘交易’:你们这个老三,长大了,是我干女儿,将来得给我当儿媳妇。后来,我管学森父母叫干爹、干妈,管钱学森叫干哥。我读中学时,他来看我,跟同学介绍,是我干哥,我还觉得挺别扭。那时我已是大姑娘了,记得给他弹过琴。后来,他去美国,我去德国,来往就断了。”
1935年,时年23岁的钱学森出国前夕,蒋英随父母到钱家去看望他。这天,蒋英为钱学森弹奏了莫扎特的D大调奏鸣曲,钱学森听得如痴如醉。她还送给钱学森一本唐诗,钱学森把它当作珍贵的礼物放在藤条提箱里,带到了美国。
1936年底,蒋百里奉派出访欧美各国考察军事,蒋英和母亲、五妹蒋和同往,蒋百里安排喜欢音乐的蒋英、蒋和留居德国柏林学习。
1946年,蒋英结束了在欧洲长达10年的求学生涯,回到了祖国。1947年5月31日,在上海兰心大剧院举办的个人演唱会成为她留学归来的汇报表演。演出轰动了整个上海,报界评论,“她卓越的歌唱艺术”使人们看到“中国一样有优越的艺术天才,良好的资质和聪颖头脑”。这一年,蒋英邂逅了同样学成归来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教授钱学森。
“当时他妈问我家人:小三有朋友了吗?我家的人说,小三朋友多着呢!其实我那时候根本没有对象,追我的人倒是不少,我一个都没看上。那时候,他父亲每周都送些杭州小吃来,钱学森也常来我们家玩。好多人让我们给他介绍女朋友,我和妹妹真给他介绍了一个。他坐在中间,不好意思看我们给他介绍的姑娘。可是,他看我倒挺大方,我感觉有些不对劲。后来,他老来我们家,说是来看望蒋伯母……后来,他说,你跟我去美国吧!我说,为什么要跟你去美国?咱们还是再相互了解一下,先通通信吧!他反反复复老是那一句话:‘不行,现在就走。’没说两句,我就‘投降’了。那时,我从心里佩服他,他才36岁就是正教授了,很多人都很敬仰他,我当时认为有学问的人就是好人。”因为两家曾为世交,两人也曾经青梅竹马,蒋英和钱学森在1947年夏见面一个礼拜之后,便在上海喜结良缘。
回国后的这些年里,每当蒋英登台演出,或指挥学生毕业演出时,她总喜欢请钱学森去听、去看、去评论。钱学森也竭力把所认识的科技人员请来欣赏,大家同乐。有时钱学森工作忙,蒋英就亲自录制下来,放给他听。如果有好的交响乐队演奏会,蒋英也总是拉钱学森一起去听,把这位科学家、“火箭迷”带到音乐艺术的海洋里。钱学森对文学艺术也有着浓厚的兴趣,他所着的《科学的艺术与艺术的科学》出版时,正是蒋英拟定的英译名。
在伟大科学家的背后,蒋英是琴瑟相和的妻子,而在另一个属于她的声乐世界里,她又是主角。
蒋英与钱学森的结合,堪称艺术和科学的完美联姻:一位从事艺术,一位献身科学;看似隔行隔山,却相互促进。在蒋英执教40周年研讨会上,88岁的钱学森写了书面发言,让女儿代为宣读。他这样写道:“在我对一件工作遇到困难而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往往是蒋英的歌声使我豁然开朗,得到启示……”
钱家的客厅,一架钢琴占去四分之一的面积。尽管有好几次迁居到“部长楼”的机会,他们却主动放弃了,住在红砖楼里近半个世纪。人们的印象中,钱学森总是穿“解放军的绿裤子”,蓝色或灰色上装;蒋英也衣着简朴。他们和许多家庭的老人一样,有时要把儿女淘汰的衣服“拣着穿”。房间里无处不在的是书柜。
钱学森晚年获得了很多奖,他曾诙谐地对蒋英说:“钱归你,奖(蒋)归我。”
钱学森,一个划时代的科学家,我们怎么评价他都不为过。蒋英,“中国航天之父”的夫人,一位同样卓越的声乐学家、声乐教育家。高山流水,相知相伴,蒋英在天堂会与爱侣钱学森继续共同演绎和谐的科学与艺术二重奏。
钱学森和蒋英的婚姻被誉为科学与艺术结合的典范。1991年10月16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授予钱学森“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雄模范奖章。正是在这次隆重的授奖仪式上,钱学森满怀深情地提到了爱人蒋英——“我们结婚已经44年了,这44年我们家庭生活是很幸福的。”;“正是她给我介绍了这些音乐艺术,这些艺术里所包含的诗情画意和对于人生的深刻的理解,使得我丰富了对世界的认识,学会了艺术的广阔思维方法。或者说,正因为我受到这些艺术方面的熏陶,所以我才能够避免死心眼,避免机械唯物论,想问题能够更宽一点、活一点。”
感情生活
钱学森生于1911年,蒋英生于1919年,两人相差8岁。钱学森的父亲钱均甫与蒋英的父亲蒋百里早年是密友,后同赴日本求学。钱均甫日后成为着名教育家,而蒋百里日后成为着名军事学家。钱学森是家中的独子,他父母十分盼望有个女儿。而蒋家有五个女儿(蒋英排行老三),钱家见蒋英长得漂亮,天真活泼,就恳求蒋家将她过继给他们。这得到了蒋家的应允,于是蒋英过继到钱家,一度改名为钱学英。由此,钱学森和蒋英一度以兄妹相称。
1935年,时年24岁的钱学森出国前夕,蒋英随父母到钱家去看望他。这时蒋英16岁,亭亭玉立。比她大8岁的钱学森已是成熟的男子汉,他很喜欢这个爱说爱笑的小妹妹,曾经亲昵地对蒋英说:“你的笑声特美,你能保持下来吗?”蒋英调皮地反问道:“为什么?”钱学森坦诚地说:“因为,没有什么比快活和清纯更可贵的了。”这天,蒋英特别高兴,为钱学森弹奏了莫扎特的D大调奏鸣曲,钱学森听得如痴如醉。她还送给钱学森一本唐诗,钱学森把它当作珍贵的礼物带到了美国。
随后,蒋英也前往德国学钢琴,后则转到比利时学习演唱,并在1946年回国,还举办了自己的演唱会。1947年,钱学森回国,重提婚事,两人心有灵犀,在上海喜结良缘,之后共赴美国波士顿市。
在美国期间,蒋英英语一时还未过关,钱学森就抽空教她,还不时用英语说一些俏皮话,逗得蒋英大笑。谁都不会想到,大科学家钱学森还烧得一手好菜。蒋英对上门拜访的朋友说:“我们家钱学森是大师傅,我只能给他打打下手。”钱学森则开玩笑说:“蒋英是我家的童养媳。”
1950年8月,正当钱学森一家正准备离开美国之际,美国政府竟以莫须有的罪名扣留了他们,长达5年之久。在这段灰暗的日子,钱学森吹竹笛,蒋英弹吉他,两人共同以音乐来排解内心的寂寞与烦闷。夫妻二人患难与共,她说:“你的决定是正确的,我永远伴随在你的身边!”
钱学森回国后,被誉为共和国的“航天之父”,获得至今唯一的“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的荣誉称号。蒋英在中央音乐学院任教,是权威教授、着名音乐教育家。62年风雨过去了,两人用一生的爱坚守对彼此的承诺。

Ⅳ 钱学森妻子蒋英女士,在音乐界有多大的成就呢

如果让作者来评价近两百年来谁对我国的贡献最大,肤浅的笔者觉得非钱学森钱老莫属。1万个人心中有1万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看待事物的观点不同,至少笔者眼里,钱老的贡献目前为止无人可以超越。无论从人品还是从事业,无论从民族气节还是爱国情怀,钱老都是我们的楷模。他放弃在美国的优厚待遇和光明前途,冒着生命危险回到祖国的怀抱,为我国的国防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让我国从此在世界上有了说硬话的资本。他的贡献已经超越了时间和历史,将被永远地载入史册。每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个无限支持他的女人。今天我们就谈一谈钱老的妻子蒋英同志。


艰难困阻

回国后的蒋英,由于丈夫钱学森的特殊工作,一度两人要长期分离。蒋英同志自己,不但要照顾两个孩子,还要教书育人,体现自己的价值。在那个时候,条件有多艰苦,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己去查一下资料。不但如此,为了响应号召,蒋英还差点下放到广大农村去进行再教育。在总理的特殊照顾下,蒋英才没有向其他人一样回归到广袤的田野里去。作为一名着名的女高音歌唱家和女声乐教育家,蒋英同志为我国歌唱事业培育了大批人才。在我们熟知的老一代音乐家里,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去查一查有多少出自蒋英同志的门下。用桃李满天下这个词来形容蒋英同志的教育成果,毫不夸张。在中央音乐学院,蒋英一呆就是45年,在这45年里,她亲手为我国音乐事业培养了多少精英人才?数也数不清楚。比如着名的音乐家祝爱兰、姜咏、傅海静、杨光……哪一个拿出来都是响当当的人物。这就是伟大女性蒋英为我国做出的实实在在的贡献。

Ⅳ 科学家钱学森夫人

科学家钱学森夫人是蒋英。
蒋英:1919年9月7日出生,浙江海宁人,中央音乐学院教授,中国女声乐教育家和女高音歌唱家,蒋百里的三女儿,钱学森夫人。2012年2月5日上午,因病于北京逝世,享年92岁。

Ⅵ 钱学森的老婆是谁

钱学森的妻子是蒋英。

1、蒋英(1919.9.7~2012.02.05),浙江海宁人,女声乐教育家,女高音歌唱家,曾任中央音乐学院声乐系教研室主任。中央音乐学院教授,中国女声乐教育家和女高音歌唱家。蒋百里的三女儿,钱学森夫人。2012年2月5日上午11时,因病于北京逝世,享年93岁。

2、中国最杰出的女声乐教育家和享誉世界的女高音歌唱家,“欧洲古典艺术歌曲权威”,着名钢琴家和歌唱家,专门唱最深刻的德国古典艺术歌曲,音域宽广优美。

3、自幼喜好音乐,1936年随父游欧洲,旅行意奥诸国,1937年进入德国柏林音乐大学研习,1941年毕业,随后获柏林德国大戏院之聘,数度演唱,并与德国留音片公司“德律风根”商订出版唱片十年之合同,但这时候德欧战争已发生,蒋英乃赴瑞士继续研究“音学”。

(6)钱学森夫人蒋英教授的教学方法扩展阅读:

钱学森的主要成就

1、两弹一星

钱学森组建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所——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担任首任院长。他主持完成了“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参与了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

参与制定了中国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第一个星际航空的发展规划,发展建立了工程控制论和系统学等。

2、应用力学

钱学森在力学的许多领域都做过开创性工作。他在空气动力学方面取得很多研究成果,最突出的是提出了跨声速流动相似律,并与卡门一起,最早提出高超声速流的概念,为飞机在早期克服热障、声障,提供了理论依据, 为空气动力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3、物理力学

钱学森在1946年将稀薄气体的物理、化学和力学特性结合起来的研究,是先驱性的工作。1953年,他正式提出物理力学概念,大大节约了人力物力,并开拓了高温高压的新领域。

Ⅶ 钱学森的夫人真的也是国之栋梁吗

必须是啊,蒋英自己也分出色,她是中国女声乐教育家,女高音歌唱家,出身显赫,自己也很有能力,她自己的领域成就也不小。

Ⅷ 钱学森的夫人到底有什么样的魅力,能让钱老如此爱她

倾国倾城,这是对一个女子外貌最高的赞誉,美的惊心动魄,令世间黯然失色,她们是上苍遗落在人间的瑰宝,在民国时期便有一位这样的女子,她高贵中带着温柔,典雅中又不失才华,即便老了也风韵犹存,时光没有不仅没有腐蚀掉她的容颜,反而让她更有内涵。她便是钱学森的夫人——蒋英。

爱情不需要那么多的花言巧语,也不必轰轰烈烈、也不需山盟海誓,一个女子要的不过是丈夫的陪伴、呵护、不离不弃,婚姻需要两个人共同经营,如果只有一个人一味的付出,而另一个人不闻不问的话,迟早会走向破裂。只要有了另一个人的陪伴,不管前方是刀山还是火海,都无所畏惧,因为你知道自己始终有一面最坚实的后盾。

Ⅸ 蒋英这个女人是如何在钱学森最艰难的时候撑起一片天的

中国有句老话,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女人。一个关系和谐,夫妻之间互帮互助,互相鼓励的家庭,必定是一个幸福的家庭,正所谓家和才能万事兴。妻子是家庭之中十分重要的角色,贤妻旺三代,蠢妻毁三代,能娶到一个好妻子,是一个男人一生之中最重要的事。钱学森是中国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为中国所做的贡献有目共睹,在其取得的巨大成就背后,有一个温柔婉约的女子——蒋英。

到了晚年,夫妻二人的生活依然富有情调,过得十分充实。2009年,钱学森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2012年2月5日11时,蒋英在北京301医院逝世,享年92岁。两人用一生的爱,坚守对彼此的承诺。如果爱情有美好的模样,一定是他们的样子。

Ⅹ 钱学森夫人蒋英

蒋英(1919.9.7~2012.02.05),浙江海宁人,女声乐教育家,女高音歌唱家,曾任中央音乐学院声乐系教研室主任。
中央音乐学院教授,中国女声乐教育家和女高音歌唱家,蒋百里的三女儿,钱学森夫人。2012年2月5日上午11时,因病于北京逝世,享年93岁。

阅读全文

与钱学森夫人蒋英教授的教学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细胞免疫的研究方法 浏览:780
华为云电脑dnf游戏按键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477
青光眼自我检测方法 浏览:409
水准测量车站检验方法 浏览:929
阴道冲洗器使用方法图解 浏览:101
快速教小孩算数的方法有哪些 浏览:439
电容器的容量大小识别方法有哪些 浏览:352
大面积白癜风的最佳治疗方法 浏览:790
戴尔电脑的使用方法 浏览:464
跳绳中学生训练方法 浏览:541
oppoa9手机震动关闭方法 浏览:891
研究作者生平算什么研究方法 浏览:220
防火墙的自定义设置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9
心律规整测量方法计算题 浏览:753
快速治痛风最好的方法 浏览:441
橱柜平台计算方法 浏览:781
干隆黄地粉彩真伪鉴别方法 浏览:421
非常简单的柜子方法 浏览:147
排污泵安装方法 浏览:419
推荐教学方法考点 浏览: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