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侧重于综合分析法的风险评价方法

侧重于综合分析法的风险评价方法

发布时间:2022-06-15 18:02:32

⑴ 多因素综合评价方法可以分为哪几个步骤

多因素综合评价方法:

1.矩阵分析总结法

将社会评价的各种定量定性分析指标列入社会评价综合表(见后),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和总结评价。分析步骤为:

①将各项单项评价结果列于矩阵表中,分析它们对整个项目社会可行性的影响程度

②将一般可行且影响较小的指标逐步排除,重点分析那些对项目影响大且存在风险的问题,并说明补偿措施

③分析和归纳,指出对项目社会可行性有关键影响的因素,评价项目的社会可行性,并提出规避社会风险的对策。

2.多目标加权评价法

分析项目的社会可行性时通常要考虑项目的多个社会因素和目标的实现,因此需要选用多目标决策分析评价的方法。

即根据定量与定性分析指标的重要程度,进行指标打分和加权计算,得出综合评价的结论

⑵ 风险评价方法主要有哪些

风险评价方法1、工作危害分析﹙JHA﹚:危害。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这种“根源或状态”来自作业环境中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有害的作业环境和管理上的缺陷。从作业活动清单中选定一项作业活动,将作业活动分解为若干个相连的工作步骤,识别每个工作步骤的潜在危害因素,然后通过风险评价,判定凤险等级,制定控制措施。识别各种步骤潜在危害时,可以按下述问题提示清单提问。身体某一部位是否可能卡在物体之间?工具、机器是否存在危害因素?从业人员是否可能接触有害物质?从业人员是否可能滑倒、绊倒或坠落?从业人员是否可能因推、举、拉用力过度而扭伤?从业人员是否可能暴露亍极热或极冷的环境中?是否存在过度的噪音或震动?是否存在物体坠落的危害因素?空气中是否存在粉尘、烟、雾、蒸汽?2、LSR评价法:﹙风险等级评价﹚LSR评价法:风险是发生特定危害事件的可能性及后果的结合。L——可能性;S——后果严重性;R——风险度。风险值R=可能性L×后果严重性S风险等级判定准则及控制措施不可承受风险的确定“不可承受的风险”的确定要依据定义,即根据组织的法律义务和其指定的安全方针,确定不可承受的风险就是从评价结果中找出这样一些风险;这些风险的受控将保证组织不违反使用的安全法律的要求和其他安全的要求,并保证组织自己制定的安全方针得到实现。其确定的方法可采用“三方把关”法。

⑶ 投资项目风险评价方法

1.可靠性风险评价法是风险定量评价方法的一种,它以过去损失资料为依据,运用数学方法建立数学模型来进行评价。其评价的基本步骤是:先计算风险率,然后把风险率与安全指标相比较,若风险率大于安全指标,则表明企业或项目处于风险状态,需要采取控制措施;若风险率小于安全指标,则认为企业或项目较安全,没有必要或暂时没有必要采取控制措施。风险率是衡量风险大小的尺度,计算公式如下:
风险率=风险发生的频率×一次风险事故的平均损失
安全指标被认为是能满足安全需要的最低风险率,安全指标通常由国家或政府部门制定。
2.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美国数学家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在经济学和管理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思想是把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层次,在最低层次通过两两对比得出各种因素的权重,通过由低到高的层层分析计算,最后计算出各方案对总目标的权数,为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假设是层次问存在递阶结构,从商到低或从低到高递进。当复杂系统中某一层次直接或问接地影响其他层次,同时又直接或问接受其他层次影响时,就不属于层次分析范围,而应该使用网络模型来描述。
层次分析法在风险评价中应用的基本步骤如下:
① 根据评价目标和评价准则,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模型;
② 构造比较判断矩阵;
③ 确定项目风险要素的相对重要度,并进行一致性检验;
④ 计算项目风险的综合重要度;
⑤ 根据评价准则和综合重要度进行决策。
3.因子分析法
因子分析的概念起源于20世纪初Karl Pearson和Charles Spearmen等人关于智力测验的统计分析。近年来,随着现代高速电子计算机的出现,人们将因子分析的理论成功地应用于心理学、医学、气象、经济学等领域,使得因子分析的理论和方法更加丰富。
因子分析的基本思想是根据相关性大小把变量分组,使得同组内的变量之间相关性较高,而不同组的变量相关性较低。每组变量代表一个基本结构,这个基本结构称为公共因子。因子分析是将具有错综复杂关系的变量归类为数量较少的几个因子,以再现原始变量与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根据不同因子,还可以对变量进行分类。它也是属于多元分析中处理降维的一种统计方法。

⑷ 风险评价4种方法

1、单变量判定模型。

单变量模型将财务指标用于风险评价是一大进步,指标单一,简单易行,但是不可避免会出现评价的片面性。这种方法在人们开始认识财务风险时采用,但随着经营环境的日益复杂、多变,单一的指标已不能全面反映企业的综合财务状况。

2、多元线性评价模型。

多元线性模型在单一式的基础上趋向综合,且把财务风险概括在某一范围内,这是它的突破,但仍没有考虑企业的成长能力,同时它的假设条件是变量服从多元正态分布,没有解决变量之间的相关性问题。这种方法在现实中比较常见。

3、综合评价法。这种方法认为,企业财务风险评价的内容主要是盈利能力,其次是偿债能力,此外还有成长能力,它们之间大致按5∶3∶2来分配。

(4)侧重于综合分析法的风险评价方法扩展阅读

根据监管要求,金融机构在对投资理财产品开展风险评级时,遵循的原则通常有3个,

一、是产品风险等级评定孰高,

二、是同类产品风险等级一致性,

三、是产品风险等级随市场和政策动态调整。

近期,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剧,这导致部分理财产品风险飙升,甚至出现了此前中国银行发售“原油宝”出现较大亏损事件,这既暴露出金融机构在市场异常波动下应急管理能力较弱等问题,也将“投资者不分层”弊病推上前台。

在“原油宝”事件中,尽管该产品不等同于原油期货,其高风险特征并未发生改变,然而在实际销售过程中,吸纳了较多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普通投资者。

“投资者要尽量在自己相对熟悉的领域开展投资,商品期货投资者要掌握专业投资知识,了解投资产品价格变动规律。”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绝大多数个人投资者并不具备专业投资知识与能力,不建议贸然进入商品期货领域。

⑸ 风险分析的分析方法

风险综合评价的方法中,最常用、最简单的分析方法是通过调查专家的意见,获得风险因素的权重和发生概率,进而获得项目的整体风险程度。其步骤主要包括:
1.建立风险调查表。在风险识别完成后,建立投资项目主要风险清单,将该投资项目可能遇到的所有重要风险全部列入表中。
2.判断风险权重。
3.确定每个风险发生概率。可以采用1-5标度,分别表示可能性很小、较小、中等、较大、很大,代表5种程度。
4.计算每个风险因素的等级。
5.最后将风险调查表中全部风险因素的等级相加,得出整个项目的综合风险等级。 1.使用条件:
当在项目评价中输入的随机变量个数多于三个,每个输入变量可能出现三个以上以至无限多种状态时(如连续随机变量),就不能用理论计算法进行风险分析,这时就必须采用蒙特卡洛模拟技术。
2.原理
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一组输入变量的数值,并根据这组输入变量的数值计算项目评价指标,抽样计算足够多的次数可获得评价指标的概率分布,并计算出累计概率分布、期望值、方差、标准差,计算项目由可行转变为不可行的概率,从而估计项目投资所承担的风险。
3.蒙特卡洛模拟的程序
①确定风险分析所采用的评价指标,如净现值、内部收益率等。
②确定对项目评价指标有重要影响的输入变量。
③经调查确定输入变量的概率分布。
④为各输入变量独立抽取随机数。
⑤由抽得的随机数转化为各输入变量的抽样值。
⑥根据抽得的各输入随机变量的抽样值组成一组项目评价基础数据。
⑦根据抽样值组成基础数据计算出评价指标值。
⑧重复第四步到第七步,直至预定模拟次数。
⑨整理模拟结果所得评价指标的期望值、方差、标准差和期望值的概率分布,绘制累计概率图。
⑩计算项目由可行转变为不可行的概率。
4.应用蒙特卡洛模拟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1)在运用蒙特卡洛模拟法时,假设输入变量之间是相互独立的,在风险分析中会遇到输入变量的分解程度问题。
输入变量分解得越细,输入变量个数也就越多,模拟结果的可靠性也就越高。变量分解过细往往造成变量之间有相关性,就可能导致错误的结论。为避免此问题,可采用以下办法处理。
①限制输入变量的分解程度。
②限制不确定变量个数。模拟中只选取对评价指标有重大影响的关键变量,其他变量保持在期望值上。
③进一步搜集有关信息,确定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建立函数关系。
(2)蒙特卡洛法的模拟次数。
从理论上讲,模拟次数越多越正确,但实际上一般应在200~500次之间为宜。 专家调查法是基于专家的知识、经验和直觉,发现项目潜在风险的分析方法。
适用范围:它适用于风险分析的全过程。
注意:采用专家调查法时,专家应有合理的规模,人数一般应在10-20位左右。专家的人数取决于项目的特点、规模、复杂程度和风险的性质而定,没有绝对规定。

⑹ 风险评价方法有

一、工作危害分析法(JHA法)

1、将一项作业活动分解成若干相连的过程;

2、对每个过程的所有潜在风险进行识别;

3、针对每个风险制订控制措施。

具体见下表:

工作危害分析表

作业任务: 工作地点:

分析人员: 日 期:

审 核 人: 日 期:

序号

工作

内容

危害后果

现有安全

控制措施

评价结果

建议纠正/预防措施

L

S

F

风险等级

二、安全检查表分析方法(SCL法)

1、先对一个检查对象进行分解,确定需要检查的若干小项;

2、针对每一个小项,查找有关资料,确定检查标准;

3、针对每一个检查标准,确定未达标的后果;

4、针对每一个后果,确定现有的的控制措施;

5、针对每一项现有的控制措施,制订改进控制措施。

具体见下表:

安全检查分析记录表

检查工序: 检查对象:

分析人员: 日 期:

审 核 人: 日 期:

序号

检查项目

检查标准

未达到标准的后果

现有的控制措施

L

S

H

风险等级

建议改进措施

三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LEC法)

对具有潜在危险性的作业条件,影响危险性(D)的主要因素有3个:

① 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

② 暴露于这种危险环境的情况,

③ 事故一旦发生可能产生的后果。

D = L× E× C

式中:

D —作业条件的危险性,

L —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E —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率,

C —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结果。

(1)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L)如下表:

分数值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10

完全会被预料到

6

相当可能

3

不经常,但可能

1

完全意外,很少可能

0.5

可以设想,很不可能

0.2

极不可能

0.1

实际上不可能

(2)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E)如下表:

分数值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10

连续暴露于潜在的危险环境

6

每日工作时间内暴露

3

每周一次或偶尔暴露

2

每月暴露一次

1

每年几次暴露

0.5

非常罕见的暴露

(3)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结果(C)如下表:

分数值

事故造成的后果

100

大灾难,10人以上死亡

40

灾难,数人死亡

15

非常严重,1人死亡

7

严重,严重伤残

3

重大,有伤残

1

轻伤,需救护

(4)危险等级划分(D)如下表:

危险性分值

危险程度

>320

极度危险,不能继续作业

160-320

高度危险,需要立即整改

70-160

显着危险,需要整改

20-70

比较危险,需要注意

<20

稍有危险,可以接受

四、预先危险性分析(PHA法)

对各工艺环节中评价单元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预先危险性分析,强调尽可能覆盖整个系统,涉及所有存在的危险类别、危险状态、存在条件、事故后果等,特别适用于工程初步设计阶段的概略分析。

其主要功能有:

大体识别与系统有关的主要危险;鉴别产生危险的原因;估计事故出现对系统产生的影响;对已经识别的危险进行分级;提出消除或控制危险性的措施。

分析步骤

l 对系统的生产目标、工艺过程以及操作条件和周围环境进行充分地调查了解;

l 收集以往的经验和同类生产中发生过的事故情况,分析危险、有害因素和触发事件;

l 推测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型和危险程度;

l 确定危险、有害因素可能产生后果的危险等级;

l 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

危险性等级划分

按导致事故危险、危害的程度,根据可能导致的后果,将相关的危险、有害因素划分为四个危险等级,

⑺ 风险评估的方法主要有

常用方法编辑
方法
一、风险因素分析法
风险因素分析法是指对可能导致风险发生的因素进行评价分析,从而确定风险发生概率大小的风险评估方法。其一般思路是:调查风险源→识别风险转化条件→确定转化条件是否具备→估计风险发生的后果→风险评价。
二、模糊综合评价法
三、内部控制评价法
内部控制评价法是指通过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结构的评价而确定审计风险的一种方法。由于内部控制结构与控制风险直接相关,因而这种方法主要在控制风险的评估中使用。注册会计师对于企业内部控制所做出的研究和评价可分为三个步骤:
四、分析性复核法
分析性复核法是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主要比率或趋势进行分析,包括调查异常变动以及这些重要比率或趋势与预期数额和相关信息的差异,以推测会计报表是否存在重要错报或漏报可能性。常用的方法有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趋势分析法三种。
五、定性风险评价法
定性风险评价法是指那些通过观察、调查与分析,并借助注册会计师的经验、专业标准和判断等能对审计风险进行定性评估的方法。它具有便捷、有效的优点,适合评估各种审计风险。主要方法有:观察法、调查了解法、逻辑分析法、类似估计法。
六、风险率风险评价法
风险率风险评价法是定量风险评价法中的一种。它的基本思路是:先计算出风险率,然后把风险率与风险安全指标相比较,若风险率大于风险安全指标,则系统处于风险状态,两数据相差越大,风险越大。
风险率等于风险发生的频率乘以风险发生的平均损失,风险损失包括无形损失,无形损失可以按一定标准折换或按金额进行计算。风险安全指标则是在大量经验积累及统计运算的基础上,考虑到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社会经济情况、法律因素以及人们的心理因素等确定的普遍能够接受的最低风险率。风险率风险评价法可在会计师事务所以及注册会计师行业风险管理中使用。

⑻ 风险评价方法有哪些

常用的风险评价方法有以下几种:

1.成本效益分析法。成本效益分析法是研究在采取某种措施的情况下需要付出多大的代价,以及可以取得多大的效果。

2.权衡分析法。权衡分析法是将各项风险所致后果进行量化比较,从而各项风险的存在与发生可能造成的影响。

3.风险效益分析法。风险效益分析法是研究在采取某种措施的情况下,取得一定的效果需要承担多大的风险。

4.统计型评价法。统计型评价法是对已知发生的概率及其损益值的各种风险进行成本及效果比较分析并加以评价的方法。

5.综合分析法。综合分析法是利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将风险的构成要素划分为若干具体的项目,由专家对各项目进行调查统计评出分值,然后根据分值及权数计算出各要素的实际评分值与最大可能值之比,作为风险程度评价的依据。

风险的评价是企业在取得风险估计结果的基础上,研究该风险的性质,分析谈风险的影响,寻求风险对策的行为。

风险评价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者的主观因素,不同的管理者对同样货币金额的风险有不同的评价方法。这是因为相同的损益对于不同地位、不同处境的法人具有不同的效用。所谓效用,是指利益或收益存在于主体心目中的满足欲望或需要的能力。

主观因素决定着决策者对待风险的态度,而其态度不外乎三种情况:拒绝风险,放弃盈利机会;承担风险,追求利润;合理地规范其所能承受的风险程度,不因高盈利而冒大风险,也不因小风险而放弃盈利机会。显然,后者的态度是积极稳健的。

⑼ 风险的评价方法有哪些

风险因素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内部控制评价法,分析性复核法,风险率风险评价法

⑽ 项目风险评估有哪些主要方法

风险评估的方法有风险因素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内部控制评价法、分析性复核法、定性风险评价法、风险率风险评价法。
风险评估是组织确定信息安全需求的一个重要途径,属于组织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策划的过程。在进行风险评估的过程中,要注意对应关系。

阅读全文

与侧重于综合分析法的风险评价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地下水高锰酸钾指数测量方法 浏览:338
纤维桩使用方法 浏览:692
贵州点光源安装方法 浏览:814
化学镀方法和技巧 浏览:497
宝宝怎么治疗最好的方法 浏览:464
csgo连入专属服务器失败解决方法 浏览:944
溶液酸碱性计算方法 浏览:210
战马贴膜的正确方法 浏览:179
复印机安装与操作方法 浏览:25
概率中的个数计算方法 浏览:832
金帅洗衣机使用方法 浏览:659
怎么选择桩的施工方法 浏览:598
联想笔记本限速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493
怎样快速止牙痛土方法 浏览:60
子宫肌层2mm治疗方法 浏览:800
波纹排水管安装方法 浏览:258
华为网络密码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1012
含羞草如何种植方法 浏览:359
小米note微信视频在哪里设置方法 浏览:853
在家制作红枣糕的简单方法 浏览: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