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么练打拳才有力
武术打的是爆发力,爆发力来自身体的协调发力和腰部发力。出拳要脚蹬地、拧胯、转腰、送肩。发腰力是关键,注意打拳要放松,中国武术讲究沾衣发劲,就是说开始是放松的,在拳头接触击打目标时突然发力,然后放松,收回,拳法要打出像子弹一样的穿透力,这个要多练。
2. 格斗力量训练
专业力量训练教程
力量是指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
散打是以击中、摔倒对方得分的多少来判定胜负,击中、摔倒对方均需要力量,具体表现在上肢拳法的打击力量、下肢腿法的打击力量、摔法的力量、承受击打的抗击力量等四个方面。
散打需要各种力量素质有较高的综合水平,而不是单一地发展某种力量素质。
(一)最大力量训练
1 、通过提高中枢神经系统支配肌肉工作的能力来发展最大力量
功能: 能够有效地提高最大力量却不增加肌肉体积。散打比赛按运动员的体重分级进行,增大力量而不增加体重尤为重要,
训练方法:
① 肌肉功张弛适度的训练。
运动员在发出动作之后回收的过程中,或者动作与动作之间的间歇期,使肌肉尽量保持合理的放松,有利于肌肉迅速补充能力物质,有利于神经调节机制得到缓冲,有利于减缓对抗肌、协同机的负面影响,从而使动作能够发出最大力量。
② 肌肉做功刺激强度的训练。
在训练过程中,要求运动员用最快的速度和最大的力量完成每一个动作,保证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保证参与工作肌肉的刺激强度,从而提高训练质量,保证运动员最大力量的增长。
③ 肌肉做功方式的训练。
完成每个动作要充分调动大肌肉群做功,否则,不利于充分调动全身能调动的主动肌、协同肌参与收缩做功。
例如:
踹腿,大腿要尽量屈膝回收并推动小腿向前,而不是小腿带动大腿向前;
冲拳,不能只让上肢肌群做功,必须利用腿部和腰部的力量。
④ 肌肉做功增长距离的训练。
力量大小与肌肉做功的距离有关。在不产生动作预兆的前提下,应尽量增长击打距离。增长距离主要靠步法的调整和身体姿势的调整。
⑤ 动作击打力点准确的训练。
在平时训练中,要保证击打的部位与动作力量最高值的力点恰到好处,以充分发挥击打力量。
⑥ 以气催力增大力量的训练。
使呼气与击打动作协调一致,以增大击打力量。
2 、通过增加肌肉横断面积来提高最大力量
( 1 )最大力量训练的要素
肌肉工作的方式:
散打运动员发展最大力量,应以克制性和退让性的动力性工作方式为主,辅之静力性工作方式。静力性练习是发展最大力量的有效手段之一,但在高水平运动员训练时,静力性练习量宜控制在最大力量练习总量的
10% 以下。
阻力的大小: 克服阻力的大小是最大力量训练的重要要素之一。
克制性力量练习可在最大力量能力的 50~100% 范围内变化;
退让性力量训练可在 70%~80% 至 120%~130% 范围内变动;
改善肌肉协调应采用极限负荷和次极限负荷;
肌间协调的改善应选择极限重量的 50%~60% 。
选择增大肌肉体积来发展最大力量时,采用的练习强度约为极限体重的 75~90%
。这种负荷重量可以使每组力量练习的肌肉工作强度与每组重复次数达到最佳组合。
对于高水平运动员,静力性力量练习的重要只有达到极限重量的 70% 以上才会产生较好的训练效果,达到极限重量的 90%~100%
才能获得最佳训练效果。
练习动作的速度: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发展最大力量,都必须保持较慢的动作速度。
原因: ① 动作速度过快会使练习效果向发展速度力量的方向转移。
②
在进行向心力量练习时,如果动作速度太快,力量的最大发挥或接近最大的发挥只能出现在动作的开始阶段,而肌肉工作的其他阶段因器械的惯性作用却不能获得应有的负荷。
采用改善神经调节机制途径发展最大力量,中等动作速度的练习效果最佳,每个动作的速度为 1.5~2.5 秒钟。
为了防止应慢速的最大力量练习而导致快肌快速收缩能力的降低,要把慢速的最大力量练习与速度练习结合起来。
完成每组练习的时间:
改善肌肉协调的最大力量练习,通常每组练习的重复次数为 2~6 次,完成一组练习的约需 3~15 秒钟;
改善肌间协调的最大力量练习,每组重复次数可达 15~20 次,每组所需时间约为 23~50 秒钟;
若以增大肌肉体积提高最大力量时,则每组练习的重复次数为 6~12 次的效果最好,一组练习需 18~60 秒钟。
组间休息的时间:
必须保证运动员无氧非乳酸能源和机体工作能力的基本恢复。发展最大力量的组间间歇的时间较长,一般为 2~6 分钟。
练习的组数:
改进肌内协调和肌间协调的最大力量练习,其重复的练习组数为 2~6 组;
增大肌肉体积的最大力量练习,其练习的组数为 3~10 组。
( 2 )发展最大力量的常用方法
1 )重复法: 特点是负荷大小随肌肉力量的增大而逐渐增加。
负荷特点: 负荷强度为 75%~95% ,每组重复次数为 3~6 次,组数为 6~8 组,每组间歇时间为 3 分钟。
运用: 此法适用于训练的各个时期和阶段,有利于改进用力的协调性,能迅速而有效地提高肌肉力量。
2 )强度法: 特点是采用最大负荷安排。练习时逐渐达到用力极限,然后继续用中上强度的负荷量,直到机体对刺激产生劣性反映为止。
负荷特点: 负荷强度为 85%~100% ,每组重复次数为 1~3 次,组数为 6~10 组,每组间歇的时间为 3 分钟。
运用:
此法特别适合高水平散打运动员运用,它有利于最大力量和相对力量的提高,却不增大肌肉的体积,不增加体重。但采用这种方法需要较好的体力和心理准备,还需有丰富的营养和良好的恢复手段作保证。
3 )阶梯式训练法:
特点是突出极限强度,几乎每周、每天和每个练习都要求接近、达到甚至超过本人当天最高水平。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当运动员能够在原最大力量能力的重量上成功完成两次时,就可以增加新的重量。每级阶梯的训练时间为
2 周。如果运动员不能承受新的负荷,则退回到原来的阶梯训练 2~3 天后,再继续增量。
负荷特征:
以 90% 强度练习 3 组,每组重复 2 次,每组间歇 3 分钟;
以 97`5% 强度练习 2 组,没组重复 2 次,间歇 3 分钟;
以 100% 强度练习 2 组,每组重复 1 次,间歇 3 分钟;
以 100% 以上强度练习 1~2 组,每组次数 1 次,间歇 3 分钟。
4 )极限法: 特点是进行极限数量的动作重复,直到实在练习不动为止。
负荷特征: 负荷强度为 50%~75% ,每组重复 10~12 次,组数为 3~5 组,每间歇 3~5 分钟。
功能:
此方法对机体施加了全面、深刻的结构性(肌纤维增粗)和机能性(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是一种能得到肌肉内协调和肌纤维体积双重训练效应方法。
5 )静力法: 特点是用较大重量的负荷并以递增重量的方式进行练习。
负荷特征: 负荷强度为 90% 以上,每组持续 3~6 秒钟,组数为 4 组,每组间歇 3~4 分钟。
(二)速度力量训练
1 、速度力量训练的原理
决定速度力量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是肌内协调、肌间协调和运动单位的快速收缩能力。
散打中的摔法,要求在克服较大阻力的情况下表现出高度发展的速度力量。此时,肌肉的体积具有较大的作用。
运动员在比赛中使用拳法和腿法,需要多次发挥出速度力量。此时,起主要作用的不是肌肉体积而是肌内和肌间协调以及肌纤维的快速收缩能力。
2 、速度力量训练的要素
肌肉工作的方式: 发展速度力量主要采用动力性的工作方式,包括克制性的、退让性的等动和超长的工作方式。
阻力的大小:
对于提高摔法运用的速度力量,则可用最大力量能力的 30%~50% ;
重点发展爆发力时,阻力的量要大一些;
提高起动力量时,阻力则要小些。
练习动作的速度:
训练的主要目的提高爆发力,可采用次极限速度;
训练目的是提高出拳、出腿的速度力量,可采用等动练习法,则力求在 15 ° / 秒以上的角度条件下完成动作。
完成单个练习的时间:
每个练习的持续时间应该保证在不降低动作速度和不出现疲劳状态的情况下完成动作,通常每组练习的重复次数可在一次到五六次之间波动。每组练习中工作的持续时间大约在
3~4 秒钟至 10~15 秒钟之间。
具体持续时间的长短取决于练习的性质、阻力的大小、训练的水平和练习的结构等等。
组间间歇: 组间休息必须保证机体工作能力的恢复和非乳酸能氧债的清除。
短时性练习( 10 秒左右),间歇时间为 30~40 秒;
时间较长的练习( 1~3 分钟),间歇时间为 2~3 分钟。
如果间歇上较短,可采取积极性休息,也可辅以自我按摩。
练习的组数: 练习的组数应根据练习的性质和强度的大小来确定。一次课练习的组数应在 2~6 组范围内,当负荷强度为 30%~50%
时,练习的组数为 5 组为宜。
3 、发展速度力量的训练方法
采用极限重量的 60%~80% 以极限速度进行练习,每组次数 3~5 ,完成 3~4 组,间歇 4~5 分钟。
采用极限重量的 30%~50% ,以极限速度重复 7 次,完成 5 组,间歇 3~5 分钟。
各种快速跳跃,每组 10~15 次,完成 3~5 组,间歇 5 分钟。
(三)力量耐力训练
1 、力量耐力训练方法的原理
力量耐力是指在规定时间内反复完成比赛动作所要求的高水平的肌肉收缩能力。
例如: ① 多次重复的拳、腿练习,应力求表现高水平的起动力量和爆发力;
② 多次重复的摔假人或摔法练习,应发挥最大力量和爆发力。
2 、力量耐力训练的方法学要素
1 )负荷强度:
提高拳法和腿法的力量耐力练习,阻力略超出比赛活动阻力的 5~10% ;
提高摔法的力量耐力练习中,可超出比赛活动阻力的 10~30% 。发展最大力量耐力,可采用 60~80% 的重量;
发展速度力量耐力,可采用 40~60% 的重量;发展静力性力量耐力,可采用 70~100% 的重量。
2 )练习的持续时间:
提高出拳、出腿力量耐力的练习时间为 30~60 秒;
摔法的练习时间为 30 秒 ~2 分钟。
3 )练习的间歇时间:
发展出拳、出腿的力量耐力练习,若持续时间为 30~60 秒,间歇时间为短于练习时间 5~10 秒;
若练习时间较长,间歇时间也相应延长。
4 )练习的速率: 动作速率应尽可能与比赛活动的速效一致。
5 )练习重复次数与组数:
发展最大力量耐力的重复总次数可达 60~100 次,练习 3~5 组;
发展速度力量耐力的重复总次数可达 100~200 次,练习 3~6 组。
3 、发展力量耐力的训练方法
1 )循环力量训练法: 运用各种力量训练方法学的参数,选择若干练习手段,组成各练习“站”并以循环方式进行练习。
散打力量耐力的循环练习通常采用 4~8 个练习,每组循环重复 3~4 次,总持续时间 20~30 分钟。
采用 40%~60% 负荷强度,每组完成 10~20 次,进行 3~5 组,组间间歇 3~90 秒钟。
采用 25%~40% 的负荷强度,以快速的动作节奏完成练习,每组重复 30 次以上,完成 4~6 组,组间间歇 30~60 秒钟。
2 )重复训练法: 采用低强度负荷的专项手段,如持哑铃的拳法练习、轻负荷的腿法练习、步法练习和单支撑连续高抬腿等。
每组重复 20~40 次,间歇 60~90 秒钟,完成 3~5 组 .......
3. 跆拳道训练 力量 和速度的好方法怎么训练
1、 跆拳道运动是一项力量和全身协调能力综合发展的格斗类项目, 队员必须具备 一定的力量。
2、 并要全面发展力量素质直接影响着其它素质的发展,也是提高技术水平和运动成绩的基础。
力量素质训练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俯卧撑:俯卧,身体伸直,川两脚尖和两手支撑,在其它部位不触地的情况下,双臂每屈伸一次算·次俯卧撑。要求屈臂时胸部几乎触地,伸臂时肘关节完全伸直。两手亦可握拳或十指撑地,以增加练习难度。训练时每组15~30次,共做5组,每组间歇3分钟。
(2)杠铃屈臂:两脚左、右开立,两手反握杠铃与肩同宽。由两臂自然伸直,杠铃静置大腿前开始,以肘关节为轴做两臂的屈臂动作,到两肘完全屈收,杠铃横置锁骨部位,再放松伸臂至大腿前。每重复一次上述动作计数1次。重量15-]0公斤,每组10次,共做5组,间歇3分钟。
(3)卧推杠铃:仰卧在长凳上,两臂伸直与肩同宽,双手正放松屈肘,铃杠至胸前但不能接触胸部,然后双臂用力上举,至伸直位置。每使杠铃下上一次计数一次。重量为本人卧推最大重量的70%,每组10次,共做3~5组,组间间歇3分钟。
〈1〉 半蹲:6组×20、重量为体重的70%;
〈2〉 负重跳换步:6组×30、重量为25~50Kg;
〈3〉 负重登台阶:6组×30、重量为25~50 Kg;
〈4〉 负重高抬腿:6组×30、重量为20~35 Kg;
〈1〉 立卧撑跳:身体向前,两脚尖和双手支撑身体,做一次俯卧撑,然后,屈髋收腹,两脚收之两手中间位置,同时蹬地起跳,身体腾空。反复每组15~30次做3~5组。间歇3分钟。
〈2〉 收腹跳:身体直立,两脚同时蹬地原地起跳,身体腾空;随蹬地两脚迅速屈膝上提,两手由两侧抱紧双膝。随放即落。反复进行,每15~30一组,做3~5组。间歇2~3分钟。
〈3〉 原地提膝:身体直立,一脚蹬地后迅速屈膝上提,提到最高位置放松落下,另一条腿同样上提。。交替进行。每组50~80次一组,做5~6组。间歇3~4分钟。
〈4〉 立多级跳:从直立开始,一脚蹬地起跳,另一脚前跨。反复进行。
注意事项
1、 根据自己的力量基础,以及学习掌握具体技术的需要安排训练, 应使机体局部力量和整体力量, 大肌肉群力量和小肌肉群力量训练结合起来进行。
2、 科学地安排和调整运动负荷。例如:发展绝对力量需要采用强度大, 重复 次数少, 发展速度力量要求练习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发挥出最大的力量, 采用中等重量、快速、较多次数的练习法, 发展力量耐力则采用负荷强度小, 重复 次数多的练习法。注:注重发展速度力量和耐力力量。
3、 进行力量训练时, 要与其他性质练习交替进行、防止肌肉僵化, 提高肌肉弹性。
4、 大赛前7-10天不能安排极限重量的较大部分肌肉群练习。
5、 要求以速度力量为主, 相对力量, 力量耐力协调发展。
跆拳道竞技运动以踢法为主,对腿部和腰髋的柔韧性有极高的要求,这里主要介绍腿髋部和腰部的柔韧性训练方法。柔韧性训练方法就具形式来讲行两种,一种是主动练习法,另一种足被动练习法。主动练习法是指练习者依靠自己的力量使肌肉拉长,加大关节活动的灵活性;被动练习法是指练习者通过他人的帮助,借助外力使肌肉被拉长,并使关节活动范围增大。
(1)正压腿:主要用来发展腿部后侧肌肉的柔韧性。面对横木或一定高度的物体站立,一腿提起,把脚跟放在横木上,脚尖勾紧;两手扶按在膝关节卜,两腿伸直,腰背挺直髋关节摆正, 上体前屈并向前、向下做压振动作。两腿交替进行。
动作要点:两腿都要伸直;上体向前、向下压振时腰背要直。压振时幅度由小到大, 直到能用下颏触及脚尖。
(2)侧压腿:主要用束发展腿部内侧肌肉的柔韧性。侧对横木或有一定高度的物体,一脚支撑,另一脚抬起,腿跟放在横木上,脚尖勾紧;两腿伸直,腰背保持直立,髋关节对前方,然后上体向放八横木的腿侧倾倒压振。左右腿交替进行。
动作要点:上体保持直立向侧、向下压振;压振幅度逐渐运大,髋关节一直正对前方。
(3)后压腿:主要用来发展腿部前侧肌肉的柔韧性。背对横木或有一定高度的物体,一腿支撑,另一腿后举起,脚背放在横木上,腿和脚背都要伸直, 上体直立、髋关节正对前方, 上体向后仰并做压振动作,左右腿交替进行。
动作要点:两腿挺膝,,支撑腿直立且全脚着地站稳;挺胸、展髋、腰后屈;后压振幅度逐渐加大。
(4)前压腿:主要用来发展腿部后侧肌肉和髋关节的柔韧性。练习者一腿屈膝支撑,另一腿向前伸直,脚跟触地,脚尖勾紧上翘,踝关节紧屈;两手抓紧前伸的脚,上体前俯;两臂屈肘,两手用力后拉,同时上体尽力屈髋前俯,用头顶和下颏触及脚尖。略停片刻后上身直起,略放松后接着做下一次。两脚交替进行。
动作要点:挺胸直背,塌腰前俯;挺膝坐胯,屈髋触脚。
(5)仆步压腿: 主要用来练习大腿内侧和髋关节柔韧性。具体方法:两脚左右开立,左腿屈膝全蹲,全脚着地;右腿挺膝伸直,脚尖内扣,尽量远伸。然后, 上体不起来;起来,将身体重心从左脚移至右脚,成另一侧的仆步。可一手扶,另一手按另-膝,向下压振。亦可两手分别抓住左右脚,做向下压振和左右移换身体重心的动作。
动作要点:挺胸塌腰,下振时逐渐用力,左右移动时要低稳缓慢。开胯沉髋,挺胸下压,使臀部和腿内侧尽量贴近地面移动。
(6)竖 叉:主要用来练习大腿前后侧和髋部柔韧性。具体方法:两腿前后分开成一条直线,前腿的脚后跟、小腿腓肠肌和大腿后肌群压紧地面,脚尖勾紧上翘,正对上方;后腿的脚背、膝盖和股四头肌压紧地面,脚尖指向正后方;髋关节摆正与两腿垂直,臀部压紧地面。上体正直。可做上体前俯,压紧前面腿的前俯压振动作、亦可做上体后屈的向后压振动作,增大动作难度和拉抻幅度,动作幅度由小到大,逐渐用力。
动作要点:挺腰直背,沉髋挺膝;前俯勾脚,后屈伸踝。
(7)横 叉:主要用来练习陶腿内后侧和胯关节柔韧性具体方法:两腿左右一字伸开,两手可辅助支撑;两腿的小后侧着地,压紧地面,两脚的脚跟着地,两脚尖向左右侧伸展或勾紧胯充分打开,成-字形。可上体前俯拉长腿后侧肌肉并充分开胯;亦叫上体向左右侧倒,允分拉长大腿内后侧肌肉并增大胯的活动幅度。
动作要点:挺腰立背,开胯沉髋;挺膝勾脚,前俯倾倒。
(1)前俯腰:主要用来练习腰部向前运动的能力和柔韧性具体方法:并步站立两腿挺膝夹紧两手十指交叉两臀伸直上举手心向上。然后上体亢腰前俯两手心尽量向下贴紧地面两膝挺直,髋关节屈紧,腰背部充分伸展。两手松引用双手从脚两侧屈肘抱紧脚后跟,使胸部贴紧双腿,充分伸展腰背部。持续一定时间后再放松起立。还可以在双手触地时向左右侧转腰,用两手心触及两脚外侧的地面,增大腰部伸展时左右转动的柔韧性。动作要点:两腿挺膝直立,挺胸塌腰,充分伸展腰背部,胸部与双腿贴紧。(2)后甩腰:主要用来练习腰部向后运动的柔韧性。具体方法:并步站立,练习时一腿支撑,另一腿向后上直腿摆动,同时,两臂伸直,随l体向后屈做向后的摆振动作,使腰背部被充分压紧,腰椎前面充分伸展:动作要点:后摆腿和上体后屈振摆同时进行;支撑腿,膝伸直.头部和双臂体后屈做协调性后摆助力动作,(3)腰旋转:主要用来练习腰部的左右旋转幅度。具体打法;两脚左右开立略宽于肩,两臂自然垂于休侧以髋关节为轴体前俯,然后以腰为轴,使上体自前向右、向上再向左,回到的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同时,双臂随上体做顺时针或逆时针的环绕动作,以增加腰部旋转的幅度和力度、动作要点:尽量增大绕环幅度,速度由慢到快,使腰椎关节完全得到活动、伸展。
3.被动形式的训练方法
(1)腿部和髋部的主要练习方法多采用各种形式的搬腿同伴握紧自己的脚,做正搬、侧搬、后搬等助力拉伸动作, 也可采 用各种形式的按和踩的方法。如进行横叉或竖叉练习时,同伴或教练员可利用脚踩或手按练习者髋部的办法,助其用, 达到伸拉的目的。
(2)腰部的被动练习法主要是利用压桥法。同伴或教练用自己的双脚顶住或踩住练习者的双脚,用双手拉住练习者双臂 或双肩,用力使练习者的双肩后部尽量靠近两脚跟,使练习者的腰椎关节得到完全伸展和收缩,增强腰部的柔韧性。
4.发展柔韧素质的要求和注意事项
(1)根据跆举道竞技运动的特点,要以发展腰髋和下肢柔韧素质为主,还要发展全面的身体柔韧素质。同时,要控制好柔韧性的发展水平,根据人体的生理解剖特点和规律,进行合理有效地训练。不要过分地进行柔韧性训练,特别是超过人体解剖结构限制的练习最好不要采用,否则不仅不会取得训练成绩,反而对练习者造成伤害。
(2)柔韧性练习要经常进行,持之以恒。柔韧素质较其它质容易发展,也容易消退,因此,必须经常练习。柔韧素质练习要安排在合适的时间,一般训练时可在基本部分的最后阶段训练课后进行;也可以在力量训练和速度训练之间穿插柔韧练习,这样不仅能调节训练形式,而且可以收到良好的训练效果。
(3)随着柔韧性水平的提高,柔韧训练的强度和难度要逐步加大,但不能急于求成,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特别是在被动性练习时,更应小心谨慎,千万不要出现被动拉伤或撕裂现象,否则会得不偿失,甚至影响整个训练的继续进行。
(4) 主动练习和被动练习协调进行,因为两者相互弥补互促进,共同提高。
(5)柔韧性训练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肌肉的伸展们肌肉的温度成正比,通过准备活动,提高肌肉的温度,降低肌内部的粘滞性,提高肌细胞的兴奋程度,有利于肌肉被拉得长。韧带具有同样的特点,因而必须先做好准备活动,再进行柔韧性训练。
由于跆拳道竞技是一项集各项运动素质于一体的综合性运动项目,对耐力素质同样具有相当高的要求。跆拳道的正式比赛为3回合制,每回合3分钟,而且。每次比赛的所有场次都要集中在1~2天内打完,所以,对于各运动员来说耐力素质及其重要的。这里面包括速度耐力,即每场比赛自始至终都要有充沛的体力,保正在比赛中正常地发挥和有效地运用技术和战术。同时,也包括力量耐力,即必须具备长时间激烈的对抗中有效的打击和防御对手的能力。而且,这些耐力至少要保持到整个比赛结束,否则,就不会取得比赛的最后胜利:
有氧耐力训练
主要采用强度小,负荷时间长的各种练习方法。跆拳道训练中常采用的具体方法和手段包括以下儿种:
(1)4000米-12000米匀速跑。心率控制在150次/分左右保持匀速跑完全程。
(2)越野跑;利用公园。山川或环境较好的地方进行30分钟以上的越野跑,心率控制在150次/分左右。利用环境调节心情,降低疲劳感,
(3)10分钟跳绳:利用跳绳进行耐力练习。在10分钟内保持跳动频率不变,但可变换跳动方式,进行单脚跳或双脚跳;
(4)10分钟组合踢法动作练习。连续10分钟进行运动员已掌握的技术组合练习,既练习动作的熟练程度,又练习耐力素质。
(5):三对一或四对一的车轮战。练习者人与3位或4位培练逐一对抗.但限定强度和力度,每人3分钟,进行一轮次或两轮次的有条什实战练习。
无氧耐力训练
无氧耐力训练即采用负荷时间短、练习密度大、间歇时间短的练习方法专门训练时常利用以下几种方法和手段:
(1)30米、60米、100米冲刺跑。
(2)400米、800米变速跑:
(3)跳木马提膝-左、右侧滑步扶地。
(4)两人一组脚靶练习:
(5)左右横踢50次(中、高)。
(6)左两次。右两次横踢30次(中、高):
(7)单腿横蹋(50次、40次、30次、20次、10次)递减法(中、高)。
(8)跳踢(50次、40次、30次、20次、10次)递减法。
3.三人组脚靶练习:
(1)横踢(前、后腿)(中、高各10次)。
(2)劈腿(前、后、跳各30次)。
(3)后踢(20次)。
(4)后旋踢(20次)。
(5)旋风踢(360度横踢)(20次)。
(6)双飞踢(20次)。
(7)模拟实战。
(8)移动靶4分针x4组,间歇40秒钟; (4分钟x4组) +(4分钟x4组)间歇20秒钟,共做2-4大组:
(9)1分钟x 4组,两人循环无间歇;40秒钟x 4组,两人循环无间歇。
(10)车轮战:采用实战或条件性实战.由练习者一人连续打3-5局,每打一局换一名体力充沛的同伴,局间休息1分钟。
4.耐力素质训练的要求和注意事项
(1)根据练习任务的要求,科学地安排练习的运动量、强度、重复次数、间歇时间和间歇方式。
(2)跆拳道运动员的耐力几有力量性的特点,增加力量练习的次数是发展肌肉耐力的一个有效方法。
(3)根据跆拳道比赛时间长、强度大、对抗竞争激烈的特点和运动员的身体训练水平,科学地安排有氧耐山和无氧耐力的训练,并使无氧耐力训练尽可能地结合专项进行。
(4)耐力训练练不仅是身体力面的训练,也是意志品质的培养过程。因此,在耐力训练中除采用多种多样的训练手段外,还要注意培养运动员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跆拳道的灵敏、协调素质,是指在各种复杂变化的条件下运动员迅速,合理、敏捷、协调地完成各种动作的能力;灵敏协条素质是其它各种运动素质的综合体现。它有助于发展运动员的反应、起动、变换方向的速度,并能更快更有效合理地掌握各种复杂战术。因此,跆拳道的灵敏、协调素质对于比赛十分重要,这是在复杂多变的环境因素中,不能事先顶料而运用技术的关键素质,是比赛取胜的基础。
灵敏素质训练
(1)、听信号完成动作。盘腿坐(前、后)、跪下(前、后)听信号快速起立跑到指定位置。
(2)腿部组合练习 单、双腿跳物、前后分腿跳、并步前踢跳一左,右分腿跳-后屈膝跳-前屈膝跳。采用每次一个动作另一个动作循环跳动,通过变换不同动作,练习灵敏性和协条性。
3)跑的专门练习法。一般采用曲线跑、穿梭跑和信号应答跑进行练习。前两种芳法的主要目的是练习动作的灵敏和协调性,后一种方法是在反应速度的基础上,判断信号指令,再进行灵敏和协调练习。例如:教练员发令:跳(分腿前后和左右各1次)、跨(分腿跨越障碍)、踢(完成进攻踢法2种),运动员到命令后快速完成上述不同指令动作:
(4)步法练习法。利用各种步法进行灵敏性协调性练习.设立许多障碍,练习步法的变化和移动。
(5)踢法动作的组合练习法 将不同性质的踢法动组合,练习灵敏和协调-例如:右横踢-左后旋踢-进步腾空左劈腿,将不同用力方向和动作方向的动作组合在一 起。既练习技术组合、又练习动作的灵敏和协调性。
注意事项
(1)灵敏度、协调索质与其它运动素质有密切的关系。具训练要和其它素质的训练配合进行,相互贯穿。有的专门性练习是有多项练习效果的。
(2)灵敏度、协调素质训练的时间不宜过长,重复次数不宜过多,因为在疲劳状态下的练习不会使人更敏捷、更协调。
(3)灵敏度、协调素质对掌握和改进技术动作具有重要作用。加强灵敏度、协调素质训练会对掌握和改进技术起促进作用。因而要把这种素质训练贯穿到整个训练之中,在不同的训练时期和训练阶段都要适当安排灵敏度、协调素质的训练。
速度素质在跆拳道诸多素质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特别是有跆拳道的比赛中,速度素质显得尢为重要。比赛时速度素质中的反应速度、动作速度以及动作速率通过具体的攻防动作和战术意图,综合表现出来。要想取得比赛的胜利,就要求运动员在高度紧张和繁杂的对抗中,最大限度地表现出速度的各项素质。因此,跆拳道速度素质的训练,就是利用具体有效的各种方法和手段,使人体速度素质的各项潜能被充分激发,使各部分的综小的速度素质达到尽可能完善的程度,从而提高技术和战术的运用效果,争取比赛的胜利,速度素质训练重点要提高反应速度和动作速度,训练过程中要充分注意速度训练的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
反应速度训练
(1)简单动作反应速度的训练:即按动作的技术规格要求进行单个或简易组合动作的训练。简单反应速度的提高,主要取决于运动员对动作熟练的程度。提高跆拳道简单动作反应速度。
主要利用以下几种具体方法:
听教练或同伴发出信号后进行快速反应。例如,随同伴击掌的声音,迅速做出具体动作如横踢等。或听信号后进行前进退跑、扶地转身往返跑等练习。根据教练或同伴做出的进攻动作,迅速做出防守反击,或直接反击动作。例如,对方用摆踢向你进攻,你迅速利用跳换步接后踢反击。当教练或同伴"在同高度和不同部位亮出脚靶时,你快速反应判断,利用适当的方法快速进攻。随着训练时间的增加和反应速度的巩固与提高,就可进入专训练阶段。专门训练时采用两种具体手段: 分解法和变换法.分解法即在较容易完成动作的条件下,通过提高分解动作的,来提高反应速度。如练习左臂内格防守,接跳换步右后踢反击的动作组合,训练时先练右势站立用左臂向内格挡防守连续顺势跳换成左势站立,然后再练习左势站位实战姿势向右后转体用右脚后踢的反击动作,以提高两部分动作的速度变换法是指根据动作的强度,用具有时间变化的信号刺激,明显改变练习形式如环境来提高简单动作反应速度,如临近比赛时的条件性实战以及通过消除运动员心理障碍等方法来提高简单反应速度的训练方法均属此列。
跆举道比赛攻防激烈,瞬息万变,对于复杂动作的反应速度有着更高的要求。而且,它与技术、战术训练密不可分。因此复杂动作反应速度的训练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通过条件实战,实战和参加邀请赛、对抗赛、友谊赛,甚至正式比赛去具体完成训练任务。因为只有在实战中特别是在比赛中,才能发现问题,而且,选择的动作是否正确、有效,只有在实战运用中才能得到证实。 因此,根据教练员事先设计好的训练意图,进行实战对抗和比赛,在对抗中练习掌握复杂动作的速度和时机,从而提高复杂动作的反应速度,是高水平运动员训练所必须的方法之一。在有目的地发展复杂,应速度的专门训练中,尽可能根据或模拟跆拳道比赛中产生复杂反应的条件和类似的形式,让运动员反复适应后使反应时间缩短。由于复杂动作反应速度的转移范围较广泛,因而应采用多种形式的专门练习,以稳定其反应速度,缩短反应时。
动作速度训练
所谓动作速度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因为单纯的动作速度是不存在的。我们在实践中所观察到的动作速度,实际上是由运动的物体或人体的其它能力,如力量,协调、耐力、技术等因素,加上速度素质来决定的。所以,动作速度的训练与其它运动素质的训练、技术训练有密切的联系。要培养动作速度,就必须有目的地发展相应的运动能力,这是动作速度训练的特殊之处。同时,由于速度素质具有不易转移的特点,因此,在动作速度的训练过程中,训练的任务和内容必须明确,否则收不到良好效果。另外动作速度的提高,必须与速度耐力的提高结合起来,实战中运动员不仅仅是快速完成动作 ,而且还要把这种能力保持到比赛的结束。因此,动作速度的速度耐力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在跆拳道的动作速度训练中,为了坚持上述训练原则和方法,通常采用多种形式的方法和手段进行,并围绕提高动作速度做一些相关的和专门性的动作速度训练。
(1)利用冲刺跑和中高速跑练习动作速度。速度练习,包含从静止到最大速度的疾跑阶段,这是提高速度的最重要前提。因而利用30米、50米、100米跑练习加速度和冲刺感觉,利用200米、300米、400米跑体会持续高速度状态下,速度耐力的本体感觉,会对提高动作速度提供最直接的身体感觉。这种感觉在跆拳道的对抗中,主要体现在利用步法而快硬动作的速度,提高动作的加速度,既加快了动作本身的速度,又增加技术运用的击力度和效果,因而被经常采用。在专门性训练时,可将带有转体、进步接做各种技术动作和组合反复训练,会提高完成动作的速度击打力度。例如将转体后旋踢的动作,结合身体加速时个体感觉,把最快速度和最大力度体现在最后用力上,从而提高后旋踢的动作速度和击打力度。
(2)利用下坡跑、加速跑和后蹬跑练习不同状况下的动作速度。跆拳道的比赛是瞬息万变的,因而练习在不同状况下完成动作的速度是非常重要的。在进行专门练习时,可采用将不同特点的两、三个动作或组合连续运用的方法,提高完成不同动作的速率。例如,做左横踢一右横踢一转身左后旋踢组合,接做腾空左前劈腿一右侧踢组合,将原地的、旋转和腾空的动作结合起来熟练后会提高不同形式动作的单个速串和变化速度,从根本提高动作的速度。
3.发展速度素质的要求和注意事项
())队员尽量以快的速度按规格要求完成动作。
(2)采用的技术动作必须是练习者已熟练掌握、形成定型的动作。
(3)练习的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1分钟,以30秒钟一组为宜。
(4)专门性的动作速度练习与比赛的动作结构相似,从实战角度进行训练。
(5)利用重物进行专门动作速度练习时,重物的比例重量,培养单纯力量比速度力量的重量要小。
(6)严格掌握好练习的间歇时间和休息力式。间歇的时间在保证后一次练习完成的速度在一定范围内不低于前 一次,一般为5~8分计。休息力式以积极性休息为主,做一些简单的模仿和想象动作,但不用力。
(7)由于速度练习具有极限强度,量不宜大。
主要特点
1、以腿法为主,拳脚并用
由于竞赛的需要、规则的限制和跆拳道进攻方法的特点,使得跆拳道是已腿法攻击为主。据统计,在跆拳道技术当中,腿法约占总技法的70%。腿击无论在攻击范围、攻击力量等方面都远远超过拳法的攻击,而拳法的招式,一般偏重于防守和格挡。
2、动作追求速度,力量和效果,以击破为测试功力的手段
跆拳道不讲究花架子,所有动作都以技击格斗为核心,要求速度快,力量大,击打效果好。在功力的检测方面,则以击破力为测试的手段。就是分别以拳脚击碎木板等,以击碎的厚度来判定功力。
3、强调呼吸,发声扬威
在跆拳道的练习当中,要求在气势上给人以威严的感觉,练习者常以洪亮并带有威慑力的声音来显示自己的威力。据日本有关研究资料证明,人在无负荷工作时,10%的肌肉会由于发声使他们的收缩速度提高9%,在有负荷工作时更是可以提高14%。这就是为什么在比赛当中运动员会发出响亮的喊叫声的原因。在发声的同时停止呼吸,可以使人体内部的阻力减小,提高动作速度,集中精力,使动作发挥出更大的威力。
4、以刚制刚,方法简练
受跆拳道精神影响,运动员在比赛当中多是直击直打,接触防守,躲闪技术运用得比较少。进攻都采用直线连续进攻,以连贯快速的脚法组合击打对手。防守多采用格挡技术,或采取以攻对攻,以攻代防的技术。
5、礼始礼终,内外兼修
在任何场合下,跆拳道练习者始终以礼相待。练习活动都要以礼开始,以礼结束,以养成谦虚、友好、忍让的作风,在道德修养方面不断的提高自己。
4. 想打拳击 应该练哪些肌肉呢 怎么练
拳击是高度协调灵敏的运动,所以全身的肌肉都要练到。
拳击运动要在不断移动中寻找对手的弱点,肢体总是在不断的转换,时而拳法、时而步法移动、时而躲闪,、、、所以基本上要上肢、腰部、腿部肌肉都要练到。
常用的上肢一般力量练习方法:
1、持哑铃练习
a、两臂侧平举
b、俯立侧平举
c、两臂交替向上举
d、正、反握前臂屈伸
e、手腕屈伸
2、单杠引体向上
3、俯卧撑、指卧撑
4、双杠支撑臂屈伸
5、杠铃各种练习
a、连续向前上方挺举
b、颈后屈臂向上举
c、正、反握前臂屈伸
d、手腕屈伸
6、正、反握缠重锤(或着用握力器代替)
常用的下肢一般力量练习方法:
1、侧踢腿。
2、悬垂举腿。
3、徒手半蹲、深蹲起。
4、负重半蹲、深蹲起。
5、徒手及负重提踵。
6、跳台阶。利用楼梯的多级台阶做单脚或双脚连续向上跳。
7、蛙式跳。
腹、背肌力量练习
腹、背肌力量练习对羽毛球运动员来说是不可忽视的。在运动中各种步法的转体、各种扣杀动作及上网救球动作,都是需要强有力的腹、背肌力量。
腹、背肌力量,一般训练方法和专项训练方法基本相同。
常用的腹、背肌力量练习方法:
1、徒手或负重仰卧起坐。
2、凳上徒手或负重仰卧起坐。
3、静力腹肌和背肌。
4、徒手或负重俯卧体后屈。
5、凳上徒手或负重俯卧体后屈。
6、仰卧折体(两头起)
7、凳上仰卧体侧屈。
8、徒手或负重转体。
5. 怎样练出拳的力量
首先是基础练习,前臂力很关键,除了常规的负重出拳之外,有个简单可行又效果不错的方法,可以比较全面的在力量和爆发力上锻炼前臂力,找一跟短木棍,中间绑上长绳子,绳子底下挂重物,然后两手抓住木棍两头,将重物漫漫“卷”起来,然后再漫漫“卷”放下(卷的时候最好站好马步,两手平伸),如此反复,训练的是腕力和前臂力,待手能够承受之后“卷”的速度加快,自然可以逐步提高爆发力和拳速。在出拳时候要放松,然后用腰带动肩膀,从而带动手臂发力,另外待快要击中目标的时候再用力,切记力气不可从头出到尾。
速度:可以手握小重量的哑玲快速出拳最好用1磅的哑玲,2磅的也可以,不要超过3KG的,太重的话出拳的动作会变形而且握哑玲出拳和空击要交替练习,比如说握哑玲出100拳,然后不握事哑玲空击100拳,再握哑玲……
1 出拳的力量训练 一、正确的姿势 在截拳道中,正确的身体姿势是最省力而又最能达到出拳、发招效果的一种身体状态。另外,平衡亦是良好的姿势所不可缺少的要素。在此还要记住一点,身体、神经一旦过于紧张,便会失去身体的柔韧性与对时机的精确判断能力,因为只有将手臂放松,才可以使出拳象闪电般的迅速有力。在掌握出拳技术之前,我们先来学会正确地握拳,不然手会在格斗中受伤。如下图所示,四指和指拇张开,把指尖卷向手掌,然后把拇指紧压在握紧的四个手指上,且拇指尖延伸到中指中间。 出拳时,后脚跟也应象一个弹簧似地支撑着身体,并抬起迅速地将身体重心移向前脚。后腿膝关节也应象前腿膝关节一样稍稍弯曲,但要保持放松和稳定。而且真正的打击动作,亦应象鞭子般挥击而出,在攻击对方的瞬间,才握紧拳头紧张肌肉,此为保留实力的最佳方法。 二、髋部的运用 李小龙曾经说过:“出拳的发力之源并不是来自臂膀,而是来自身体的中心部位(髋)。”也就是说,如果仅仅用手臂的力量所打出的拳头,是无法提供足够的力量的。手臂只是力量的运载工具,而只有正确地运用髋部才能够提供足以击倒对手的力量。出拳前,应先使手腕向下微转,然后在冲击的刹那,再瞬间转上,以增加一股螺旋劲去重创对手。在训练髋部动作时,你可将一张大约20厘米长、宽的纸片吊至胸部的高度,以纸片为目标,由戒备势或平行步站立,两手自然握拳并置于胸前,肘部自然垂于身体两侧,眼睛要始终盯紧目标。为了使身体能够充分运转或顺畅的发劲,可使膝关节微曲。转动时,可使髋部作突然向右的转动,且以前脚掌为轴,使身体重心迅速移向另一脚。而且在髋部转动时,肩就应该跟着转动。本技法练习的要领和关键是为了获得最大的力量,髋要比肩稍早一点转动,即由髋带肩去付诸于猛烈攻击之中,这是十分重要的。在这里,出拳击打时,后脚跟应抬起,身体重心亦迅速移向前脚。实际上,在完成这个动作之后,后膝已经伸直,而此时所产生的冲击力将是惊人的。 三、沙包练习 一旦掌握了髋部的正确运用后,就可以开始做击打重沙袋的练习了,来发展攻击的纵深性和渗透性技术。李小龙通过肘部的击打来增加髋部力量的。然后再做击拳练习。对于击打重沙包,李小龙有以下提议:当你绕着它进行搏击时,自身要始终守得严密,即要有真打的感觉。击打重型沙包时,要竭力想把沙包打穿,而不是把力量集中在沙包的表面。这样才能获得较深和较强的“穿透力”。但击拳时不应有探拳动作,而应直接打出去,并在攻击目标时,为了辅助力量,另一只手要猛地抽回,并向身体贴进,就象猛然关门一样。另外,十分重要的是,还需使后脚跟进与后肩旋转连成一气,也就是以身体半面为轴,并用前脚支撑身体旋转,使身体另一侧可自由转动,从而促成一记重力打击的形成。李小龙的训练中,喜欢用各式各样的拳击器械,常用的有手靶、盾牌和贴墙沙袋(三个各装着砂子、石砾或豆子、钢屑或铁砂)。 内力练习 李小龙曾称内力练习为“流动着的能量”。这股能量(内力)是由丹田而发,而不是由两肩产生。做到这一点,可假设内力为“水”,而且水是由丹田送出,并在相当于水管的两臂中流动。这样手臂的前端就会变得沉重有力,同时还需保持手掌的舒展与放松,并感到好象水要从拳面涌出一般。而且此动作看起来手臂显得有些软弱,可实际上却是非常有力的,因为它练习的是人体的内在力量,这是用眼所无法看到的。 沙箱练习 为了增强拳面的硬度,特别是食指与中指关节的杀伤力,可用装着沙子或石砾的箱子进行训练。
6. 如何提高手腕和拳头的力量
1.俯卧撑:具体方法不多介绍,可以用拳或掌撑地,但不必用十指撑地。双拳或双掌的间距越大越费力。俯卧撑的训练效果和卧推杠铃相当。力量大者,可以练习单手俯卧撑,或在背上放置杠铃片等重物再练习。
2.蛙跳:主要练习大腿和小腿的爆发力,其作用类似于负重深蹲。
器械力量训练
1.手腕屈伸:练习者半蹲或全蹲,双手反握杠铃杆,然后小臂用力上翻,将杠铃杆托起。
作用:此法主要增强手腕和小臂的力量。在搏击中,小臂的力量直接影响拳手的出拳力量。李小龙生前也非常重视小臂的锻练。
要点:前臂尽量贴在大腿上,肘部不要上抬。手腕屈伸时幅度要大,速度不用太快。
运动量:用20公斤的杠铃杆练习,20-30次/组,组间休息1-2分钟,做5~10组。
2.平推:身体直立,双手正握杠铃片,将杠铃片放在胸前,双脚分开与肩同宽,然后用力平推出去,双臂伸直后再回收。用最快的速度反复练习。做完平推练习后,屈臂将双手放在胸前,然后做快速直拳空击练习,将刚才推杠铃杆刺激肌肉产生的力量转化为直拳中的速度和力量。
作用:锻练直拳的攻击力量和攻击速度。
要点:推出时手臂要伸直,稳住身体重心,不要前后晃动,双腿可微屈。
运动量:用15-25公斤的杠铃杆练习,20~30次/组,组间休息1~2分钟。做空击练习时,做5-10组,20拳/组,将空击练习穿插在平推练习中。
3.弯举:身体直立,双手正握杠铃杆,两臂伸直,两脚与肩同宽,然后用力屈臂将杠铃杆提起到与颈部同高,再恢复成原来的姿势。做力量转化练习时,站好预备式,做双手勾拳交替空击练习,将获得的一般力量转化为勾拳的速度力量。
作用:主要锻练上臂和前臂的肌肉,提高拳法中勾拳的出拳力量。
要点:杠铃起落时,尽量不要弯腰,也不要借反弹之力提起杠铃,并且要达到与颈部同高。交替击勾拳练习时,要注意抖腕。
运动量:用35-50公斤的重量练习,做10-12/组,组间休息1—2分钟。做转换练习时,做5-10组,20拳/组,穿插在弯举练习中。
4. 转腰:双脚分开直立,将杠铃放到颈后,双手抓稳杠铃杆。腰部用力向左侧转90度,以转腰之力转动带动双腿成左弓步。然后腰部用力向右侧转180度,双腿成右弓步。做力量转化练习时,按预备式站立,做前手直拳和后手勾拳的连击练习,认真体会转腰带动手臂、拳头的发力过程。
作用:在散打中,无论是出拳还是踢腿,都要用转腰的力量,因此腰部的力量训练格外重要。这种训练方法和散打中出拳过程中的转腰发力相似,可有效增加腰部力量。
要点:转腰幅度要大,但速度不宜太快,上身要站直。
5.卧推:身体仰卧,双手分开同肩宽,正握杠铃放在胸前,用力将杠铃推起至双臂伸直,再放下杠铃。再做力量转化练习,找一同伴持手靶,以最大力量出拳击打手靶,或重拳击打沙袋。
作用:做为锻练上肢力量的很好方法,卧推可以极大地提高上肢和胸肌的力量。
要点:杠铃落下时尽量贴在胸口,推起杠铃速度不宜太快。在超负荷卧推时,一定要有人在一旁保护。重拳击靶时,要力从腰发。
6.深蹲起:全身站直,将杠铃放在颈后,双手抓稳杠铃杆,两脚与肩同宽,然后屈膝深蹲,再用力站直身体。再以预备式站好,反复做侧踹练习,可将深蹲起中获得的力量转化力侧踹等直线腿法的击打力量。
作用:重点锻练腿部力量。“手是两扇门,全凭脚打人”,因此腿部的锻练是不能忽视的。
要点:深蹲起时,腰要挺直,靠大腿的力量站起,不可借助下蹲后的反弹力。下蹲和起立时,注意防止腰部受伤,身旁尽量有人保护。侧踹腿练习时,起腿要高,全身整体发力。
7.半蹲起练习:全身站直,将杠铃放到颈后,双手抓稳,两脚与肩同宽。然后双腿屈膝,大小腿成90-120度夹角,然后用力站直身体。再按预备式站立,做前后鞭腿的空击练习。在练习中,体会鞭腿空击的流畅感。
作用:主要练习大腿的爆发力。
要点:半蹲起时,腰要挺直,靠大腿的力量站起,尽量快速练习,并要有人在身旁保护
7. 怎样增强出拳力量
增强出拳力量要看是力量和爆发力够不够!还要看你打出的拳稳不稳!
爆发力不够的原因:按直拳打法为例,通俗点说,肱三头肌是负责把拳头推出去的,而肱二头肌(因此肌肉处于拉伸状态)在拳打出的过程中是有把手臂往回拉的趋势,所以过分锻炼肱二头肌而此块肌肉过大,反而会造成真正出拳力度不够,是武术上形成所谓的“束力”,也是导致爆发力不够的因素。
出拳不稳的原因:出拳不稳抖是因为你的力量不是一条直线出去的,在途中修正改变方向在击打在你想要打的地方附近,这样打的不准也不狠。
出拳力量:是出拳加于拳头和手臂上的力。就像我们推东西的推力。
出拳爆发力:物理学里有个名词叫动能,一个很小的东西,本身质量小,但速度很快,那么动能就很大了,一旦碰到物体,你应该想象到那种冲击力。向外出拳时,人的力量是没有灌入到拳头的,而是利用肌肉组织的柔韧性和弹性快速出拳,当拳头接触物体瞬间,然后以意领气把力量灌入拳头之中。
力量和爆发力改善步骤:
一、肌肉结构和机能的改善
决定力量大小的生理因素之一,便是肌肉本身的结构和机能上的改善。一般来说,肌肉体积(横断面)越大,力量也就越大。肌肉体积增大,其本质主要表现在肌肉内部收缩蛋白质增多,而肌肉收缩蛋白质是产生力量的关键结构,所以通过力量练习,肌肉体积会增大,收缩蛋白质增多,肌肉中其它结构也会发生相应变化。这些结构,都是决定腿法或其它一切技术力量的大小的辅助因素。
二、神经系统调节机能的改善
决定力量大小的第二个生理因素是神经系统调节机能。可分三方面。
(一)支配肌肉的神经中枢发放强而集中的兴奋冲动,可动员更多的肌纤维参加收缩,从而增大力量。
(二)改善主动肌、协同肌和对抗肌之间的相互协调的关系。即在肌肉收缩时,可使主动肌收缩,而对抗肌充分放松,这也是影响力量的主要因素,特别是对抗
肌的放松能力。
(三)大脑皮层神经活动敏捷性的改善亦能增大力量,也即运动时兴奋与抑制之间的转换能力。
三、力量训练的主要练习方法
(一)负重对抗阻力的练习:由于人体所有运动几乎都是对抗阻力而产生的,因此该方法是提高力量素质的原则。而负重对抗阻力的练习,可作用于身体任何部位的肌肉群,它亦是依靠负荷重量和练习的重复次数,来刺激肌肉并发展力量素质的。
(二)对抗性练习:即依靠对抗双方短暂的静、动力作用,来发展力量素质。
(三)克服弹性物体的练习:如使用棉花袋等,来依靠弹性体变形而产生阻力并发展力量素质。
(四)利用力量练习器的练习:在训练中要注意练习的姿势,而且动作要多样化,来直接发展所需要的肌肉群的力量。
(五)克服外部环境的阻力和克服体重的练习等等。
四、力量训练的基本要求
(一)力量训练要全面:即一方面要使大肌肉群和主要肌肉群得到锻炼;另一方面,也要发展那些薄弱的肌肉群和小肌肉群的力量。须注意的是:练习安排必须遵循大肌肉群练习在前,小肌肉群在后的原则。这是因为小肌肉群比大肌肉群较早或较容易疲劳的缘故。
(二)力量练习的动作幅度要大:即肌纤维在一定范围内拉得越长,其收缩力量就越大。因此每次练习的时候,无论是准备活动还是力量训练,都要把力量做到最大限度。而一个人心中只有必胜的信念时时围绕着方可培养出此种正确的心理状态。故一个拳手需锻炼至能以最大速度、最大力量做动作的能力。尽其极限的能力来做动作,并由此培养此应有正确态度--尽最大努力的能力。而且为了培养出这种状态,经常需做比平常人更久、更苦、更快的练习。
(三)力量训练后,要特别注意放松。如果注意放松,就会使肌肉因失去弹性面僵硬。
(四)力量练习时,大脑皮层的兴奋性要高。因为兴奋性高时,发出的神经冲动就会强而集中,动员参加收缩的肌纤维数量或运动单位数量就多,力量训练效果就会更好。
(五)力量训练要与专项技术动作相结合,也就是说,力量练习要有的放矢,与专项技术动作的结构和发力特点密切结合起来,这亦是力量练习中,不可忽视的原则之一。
解决方法:
增加出拳力量:
1.要保证出拳的数量,平时多加练习;
2.配合俯卧撑训练;
3.用拳做俯卧撑、倒立等;
4.做仰卧起坐,加强腰部力量的训练,因为要想出拳有力,腰部必须有力;
5.多做一些腿部力量的训练,如跑、跳、蹲起等;力发于足跟,达于拳,要想出拳有力,腿部必须有足够支撑!
6.配合击打沙袋训练;
7.要多打实战,使自己击打时,力点准确,不虚空,增强自己的自信心,出拳有的放矢。
增加爆发力:提高动作速度和打击力量,即提高瞬时功率。对动作的速度和打击力量仅靠某一环节或是肢体的独立运动是不行的。必须根据速度,力量的叠加合成原理,靠全身各环节的协调配合,最终在肢体或环节未瑞体现出来。
总结:增加出拳力量急不得,坚持半个月,才会有成效。
8. 怎样提高拳法速度力量的训练方法
楼上说的绑皮筋出拳可以的 还有击掌俯卧撑也是练爆发速度的 就是在撑起来的瞬间双手在空中击掌 要连续的做几组 每组多少呢看体能的 一般最少30个
9. 怎么可以锻炼自己的出拳速度和力量
两种方法:
1 负重打拳。拿两个小哑铃,一定不要太重的。不断空挥拳,过一会儿就会很累,这样练耐力。
2 快速俯卧撑。稍微屈臂后马上弹起,尽可能迅速做俯卧撑,不需要下潜很深的那种标准俯卧撑。那种是练肌肉的美感,快速俯卧撑是练爆发力,打拳的速度。
每天练一个小时,很快就会有效果。
当然不是不停的练,量力而行。
强度越大,效果越好。
10. 如何练习拳头的力量
1、初级训练教程
初级训练,是增加腕力和臂力的最佳训练法,也是提高拳击力量速度的一个有效法门。
带上散打手套或拳击手套,沙绑带缠于手腕上,练拳击快速动作。也可将带上拳击手套和沙绑带做俯卧撑练习。每组10下,做三组。也可不带手套进行练习。这练习有利于使拳面硬度增强,提高腕力和臂力。
现在生活时间紧凑,可在走路的时候,握紧拳头,然后放松反复练习。也可在休息的时候握紧拳头,在放松,在用力握紧。此训练对于增加手臂打击力量也是很有帮助的。待适应以上练习后,可边跑边出拳。习练者不要忽略此项练习。
2、中级训练教程
中级训练,实际上是习理论,这有助于提高自己的打击能力。
一位肌肉并不发达的拳击高手,却能集中全身力量于发拳之中,从而打出强而有力的一拳。其秘密在于,能集力于一点,发力于瞬间,从而能够一举击垮对手。要打出强而有力的的一拳要把力量集中在一点。可想象每一拳能把对手的内脏击碎,打垮,要具有摧毁一切的力量。
拿铁棒或哑铃出拳练习,在手臂缠上绷带或沙绑带进行练习。体会动作速度。一旦拿掉铁棒或哑铃将会觉得出拳轻松自如,注意打击时不要将力量集中在表面,而是要用意念将所打击物渗透进去,将其打毁,具有摧毁一切的力量。在练习时始终要有这种意识。
3、高级训练教程
出拳的发力之源并不是来处臂腕,而是来自身体的中心部位(髋)。仅仅用手臂的力量,所打出的拳头,是无法提供足够的力量。因此,要想打出强而有力的一拳,还需利用髋部的运用,从而打出漂亮的一拳。
出拳力量快速提高,就必须提高上肢力量(还要有正确的姿势和发力感觉),首先可以提高卧推力量,以最大重量(极限重量)的百分之60到70,一组做10次一次训练5组,隔天训练一次,练完后练习深蹲(半蹲)要扛杠铃和硬拉,然后扛杠铃练习转腰(各5组),最后带手套重拳打沙袋,效果很好,但训练后要注意放松。
拓展资料:
拳头是一个汉语词语,是指手握紧,五指向内弯曲握拢的手,也比喻产品名牌、优质、具有竞争力量。词语在《还牢末》、《水浒传》、《阿毛姑娘》等作品中出现过。
端正拳击姿势,姿势对了,出拳速度和力量自然就会上来,这点可以在网上看拳击练习视频。自己练习速度可以拿轻哑铃练习挥拳,或者击打梨球,练习节奏感及速度。练习力量最重要的是大腿,腰,背部肌肉,因为拳击主要力量来源是大腿及腰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