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bim研究思路与方法

bim研究思路与方法

发布时间:2022-06-14 08:39:59

什么是bim技术

⑵ 关于什么是BIM

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模型的基础,进行建筑模型的建立。它具有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和可出图性五大特点。BIM的全拼是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中文翻译最为贴切的、也被大家所认可的名称为:建筑信息模型。 这些建筑模型的数据在建筑信息模型中的存在是以多种数字技术为依托,从而以这个数字信息模型作为各个建筑项目的基础,去进行各个相关工作。建筑工程与之相关的工作都可以从这个建筑信息模型中拿出各自需要的信息,即可指导相应工作又能将相应工作的信息反馈到模型中。 建筑信息模型不是简单的将数字信息进行集成,它还是一种数字信息的应用,并可以用于设计、建造、管理的数字化方法,这种方法支持建筑工程的集成管理环境,可以使建筑工程在其整个进程中显着提高效率、大量减少风险。 在建筑工程整个生命周期中,建筑信息模型可以实现集成管理,因此这一模型既包括建筑物的信息模型,同时又包括建筑工程管理行为的模型。将建筑物的信息模型同建筑工程的管理行为模型进行完美的组合。因此在一定范围内,建筑信息模型可以模拟实际的建筑工程建设行为,例如:建筑物的日照、外部维护结构的传热状态等。 同时BIM可以四维模拟实际施工,以便于在早期设计阶段就发现后期真正施工阶段所会出现的各种问题,来提前处理,为后期活动打下坚固的基础。在后期施工时能作为施工的实际指导,也能作为可行性指导,以提供合理的施工方案及人员,材料使用的合理配置,从而来最大范围内实现资源合理运用。 当前建筑业已步入计算机辅助技术的引入和普及, 例如CAD的引入,解决了计算机辅助绘图的问题。而且这种引入受到了建筑业业内人士大力欢迎,良好地适应建筑市场的需求,设计人员不再用手工绘图了,同时也解决了手工绘制和修改易出现错误的弊端。在 “对图”时也不再用落后的将各专业的硫酸图纸进行重叠式的对图了。这些CAD图形可以在各专业中进行相互的利用。给人们带来便捷的工作方式,减轻劳动强度,所以计算机辅助绘图一直在受到人们的热烈欢迎。其他方面的特点,在此就不再列举了。 特点 那么BIM建筑信息模型也同CAD一样,也只是个设计绘图软件或者出图工具吗?对于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真正的认识BIM了。真正的BIM应该符合以下五个特点: 1.可视化:可视化即“所见所得”的形式,对于建筑行业来说,可视化的真正运用在建筑业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例如经常拿到的施工图纸,只是各个构件的信息在图纸上的采用线条绘制表达,但是其真正的构造形式就需要建筑业参与人员去自行想象了。对于一般简单的东西来说,这种想象也未尝不可,但是现在建筑业的建筑形式各异,复杂造型在不断的推出,那么这种光靠人脑去想象的东西就未免有点不太现实了。所以BIM提供了可视化的思路,让人们将以往的线条式的构件形成一种三维的立体实物图形展示在人们的面前;现在建筑业也有设计方面出效果图的事情,但是这种效果图是分包给专业的效果图制作团队进行识读设计制作出的线条式信息制作出来的,并不是通过构件的信息自动生成的,缺少了同构件之间的互动性和反馈性,然而BIM提到的可视化是一种能够同构件之间形成互动性和反馈性的可视,在BIM建筑信息模型中,由于整个过程都是可视化的,所以,可视化的结果不仅可以用来效果图的展示及报表的生成,更重要的是,项目设计、建造、运营过程中的沟通、讨论、决策都在可视化的状态下进行。 2.协调性:这个方面是建筑业中的重点内容,不管是施工单位还是业主及设计单位,无不在做着协调及相配合的工作。一旦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遇到了问题,就要将各有关人士组织起来开协调会,找各施工问题发生的原因,及解决办法,然后出变更,做相应补救措施等进行问题的解决。那么这个问题的协调真的就只能出现问题后再进行协调吗?在设计时,往往由于各专业设计师之间的沟通不到位,而出现各种专业之间的碰撞问题,例如暖通等专业中的管道在进行布置时,由于施工图纸是各自绘制在各自的施工图纸上的,真正施工过程中,可能在布置管线时正好在此处有结构设计的梁等构件在此妨碍着管线的布置,这种就是施工中常遇到的碰撞问题,像这样的碰撞问题的协调解决就只能在问题出现之后再进行解决吗?BIM的协调性服务就可以帮助处理这种问题,也就是说BIM建筑信息模型可在建筑物建造前期对各专业的碰撞问题进行协调,生成协调数据,提供出来。当然BIM的协调作用也并不是只能解决各专业间的碰撞问题,它还可以解决例如:电梯井布置与其他设计布置及净空要求之协调,防火分区与其他设计布置之协调,地下排水布置与其他设计布置之协调等。 3.模拟性:模拟性并不是只能模拟设计出的建筑物模型,还可以模拟不能够在真实世界中进行操作的事物。在设计阶段,BIM可以对设计上需要进行模拟的一些东西进行模拟实验,例如:节能模拟、紧急疏散模拟、日照模拟、热能传导模拟等;在招投标和施工阶段可以进行4D模拟(三维模型加项目的发展时间),也就是根据施工的组织设计模拟实际施工,从而来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案来指导施工。同时还可以进行5D模拟(基于3D模型的造价控制),从而来实现成本控制;后期运营阶段可以模拟日常紧急情况的处理方式的模拟,例如地震人员逃生模拟及消防人员疏散模拟等。 4.优化性:事实上整个设计、施工、运营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优化的过程,当然优化和BIM也不存在实质性的必然联系,但在BIM的基础上可以做更好的优化、更好地做优化。优化受三样东西的制约:信息、复杂程度和时间。没有准确的信息做不出合理的优化结果,BIM模型提供了建筑物的实际存在的信息,包括几何信息、物理信息、规则信息,还提供了建筑物变化以后的实际存在。复杂程度高到一定程度,参与人员本身的能力无法掌握所有的信息,必须借助一定的科学技术和设备的帮助。现代建筑物的复杂程度大多超过参与人员本身的能力极限,BIM及与其配套的各种优化工具提供了对复杂项目进行优化的可能。目前基于BIM的优化可以做下面的工作: (1)、 项目方案优化:把项目设计和投资回报分析结合起来,设计变化对投资回报的影响可以实时计算出来;这样业主对设计方案的选择就不会主要停留在对形状的评价上,而更多的可以使得业主知道哪种项目设计方案更有利于自身的需求。 (2) 、 特殊项目的设计优化:例如裙楼、幕墙、屋顶、大空间到处可以看到异型设计,这些内容看起来占整个建筑的比例不大,但是占投资和工作量的比例和前者相比却往往要大得多,而且通常也是施工难度比较大和施工问题比较多的地方,对这些内容的设计施工方案进行优化,可以带来显着的工期和造价改进。 5.可出图性:BIM并不是为了出大家日常多见的建筑设计院所出的建筑设计图纸,及一些构件加工的图纸。而是通过对建筑物进行了可视化展示、协调、模拟、优化以后,可以帮助业主出如下图纸: (l)、综合管线图(经过碰撞检查和设计修改,消除了相应错误以后); (2)、综合结构留洞图(预埋套管图); (3)、碰撞检查侦错报告和建议改进方案。 由上述内容,我们可以大体了解BIM的相关内容了。BIM目前在国外很多国家已经有比较成熟的BIM标准或者制度了,那么BIM在中国建筑市场内是否能够同国外的一些国家一样那么顺利发展那?这个必须要看BIM如何同国内的建筑市场特色相结合了,当能够满足国内建筑市场的特色需求后,BIM将会给国内建筑业带来一次巨大变革。 目前应用效益 由于查询建筑资模讯型能提供各类适切的信息,协助决策者做出准确的判断,同时相比于传统绘图方式,在设计初期能大量地减少设计团队成员所产生的各类错误,以至于后续承造厂商所犯的错误。计算机系统能用碰撞检测的功能,用图形表达的方式知会查询的人员关于各类的构件在空间中彼此碰撞或干涉情形的详细信息。由于计算机和软件具有更强大的建筑信息处理能力,相比目前的设计和施工建造的流程,这样的方法在一些已知的应用中,已经给工程项目带来正面的影响和帮助。 对工程的各个参与方来说,减少错误对降低成本都有很重要的影响。而因此减少建造所需要的时间,同时也有助于降低工程的成本。应用欧特克建筑资模讯型着名成功案例有德国慕尼黑的宝马世界(BMW Welt)、梅赛德斯-奔驰博物馆(Mercedes-Benz Museum),以及位于斯图加特的保时捷博物馆等许多世界知名案例,均为使用该项技术来完成整个设计项目。 BIM与成本控制 实际成本核算困难原因: 一是数据量大。每一个施工阶段都牵涉大量材料、机械、工种、消耗和各种财务费用,每一种人、材、机和资金消耗都统计清楚,数据量十分巨大。工作量如此巨大,实行短周期(月、季)成本在当前管理手段下,就变成了一种奢侈。随着进度进展,应付进度工作自顾不暇,过程成本分析、优化管理就只能搁在一边。 二是牵涉部门和岗位众多。实际成本核算,当前情况下需要预算、材料、仓库、施工、财务多部门多岗位协同分析汇总提供数据,才能汇总出完整的某时点实际成本,往往某个或某几个部门不能实行,整个工程成本汇总就难以做出。 三是对应分解困难。一种材料、人工、机械甚至一笔款项往往用于多个成本项目,拆分分解对应好专业要求相当高,难度非常高。 四是消耗量和资金支付情况复杂。材料方面,有的进了库未付款,有的先预付款未进货,用了未出库,出了库未用掉的;人工方面,有的先干未付,预付未干,干了未确定工价;机械周转材料租赁也有类似情况;专业分包,有的项目甚至未签约先干,事后再谈判确定费用。情况如此复杂,成本项目和数据归集在没有一个强大的平台支撑情况下,不漏项做好三个维度的(时间、空间、工序)的对应很困难。 BIM技术在处理实际成本核算中有着巨大的优势。基于BIM建立的工程5D(3D实体、时间、WBS)关系数据库,可以建立与成本相关数据的时间、空间、工序维度关系,数据粒度处理能力达到了构件级,使实际成本数据高效处理分析有了可能,解决方案操作方法如下: 1) 创建基于BIM的实际成本数据库。 建立成本的5D(3D实体、时间、工序)关系数据库,让实际成本数据及时进入5D关系数据库,成本汇总、统计、拆分对应瞬间可得。 以各WBS单位工程量人材机单价为主要数据进入实际成本BIM中。 未有合同确定单价的项目,按预算价先进入。有实际成本数据后,及时按实际数据替换掉。 2) 实际成本数据及时进入数据库 一开始实际成本BIM中成本数据以采取合同价和企业定额消耗量为依据。随着进度进展,实际消耗量与定额消耗量会有差异,要及时调整。每月对实际消耗进行盘点,调整实际成本数据。化整为零,动态维护实际成本BIM,大幅减少一次性工作量,并有利于保证数据准确性。 材料实际成本。要以实际消耗为最终调整数据,而不能以财务付款为标准,材料费的财务支付有多种情况:未订合同进场的、进场未付款的、付款未进场的按财务付款为成本统计方法将无法反映实际情况,会出现严重误差。 仓库应每月盘点一次,将入库材料的消耗情况详细列出清单向成本经济师提交,成本经济师按时调整每个WBS材料实际消耗。 人工费实际成本。同材料实际成本。按合同实际完成项目和签证工作量调整实际成本数据,一个劳务队可能对应多个WBS,要按合同和用工情况进行分解落实到各个WBS。 机械周转材料实际成本:同材料实际成本。要注意各WBS分摊,有的可按措施费单独立项。 管理费实际成本:由财务部门每月盘点,提供给成本经济师,调整预算成本为实际成本,实际成本不确定的项目仍按预算成本进入实际成本。 按本文方案,过程工作量大为减少,做好基础数据工作后,各种成本分析报表瞬间可得。 3) 快速实行多维度(时间、空间、WBS)成本分析 建立实际成本BIM模型,周期性(月、季)按时调整维护好该模型,统计分析工作就很轻松,软件强大的统计分析能力可轻松满足我们各种成本分析需求。 基于BIM的实际成本核算方法,较传统方法具有极大优势: 快速。由于建立基于BIM的5D实际成本数据库,汇总分析能力大大加强,速度快,短周期成本分析不再困难,工作量小、效率高。 准确。比传统方法准确性大为提高。因成本数据动态维护,准确性大为提高。消耗量方面仍会在误差存在,但已能满足分析需求。通过总量统计的方法,消除累积误差,成本数据随进度进展准确度越来越高。另外通过实际成本BIM模型,很容易检查出哪些项目还没有实际成本数据,监督各成本条线实时盘点,提供实际数据。 分析能力强。可以多维度(时间、空间、WBS)汇总分析更多种类、更多统计分析条件的成本报表。 总部成本控制能力大为提升。将实际成本BIM模型通过互联网集中在企业总部服务器。总部成本部门、财务部门就可共享每个工程项目的实际成本数据,数据粒度也可掌握到构件级。实行了总部与项目部的信息对称,总部成本管控能力大能加强。

⑶ bim的概念,在设计行业中,主要应用在哪些方面

整个建筑行业的发展是迅速和具有科技性的,从传统的手工绘图、手工计算及手工设计整个人工过程过度到了CAD技术的普及及推广,也让众多建筑设计师、预算师从“手工”行列解放了出来,而现在,建筑信息模型(BIM)的出现将引发工程建设领域的第二次数字革命。BIM软件不仅带来现有技术的进步和更新换代,也会影响生产组织模式和管理方式的变革,并将推动人们思维模式的转变。BIM技术目前都应用在哪些领域呢?
在国内建筑市场,BIM目前多应用在以下领域:

1.BIM模型维护
BIM模型维护是指根据项目建设进度建立和维护BIM模型,使用BIM平台汇总各项目团队所有的建筑工程信息,消除项目中的信息孤岛,并将得到的信息结合三维模型进行整理和储存,以备项目全过程中项目各相关利益方随时共享。
BIM的用途决定了BIM模型细节的精度,但仅靠一个BIM工具并不能完成所有的工作。所以,目前业内主要采用“分布式”BIM模型的方法,建立符合工程项目现有条件和使用用途的BIM模型。这些模型根据需要大致可分为:设计模型、施工模型、进度模型、成本模型、制造模型、操作模型等。
2.场地分析
场地分析是研究影响建筑物定位的主要因素,是确定建筑物的空间方位和外观、建立建筑物与周围景观的联系的过程。在规划阶段,场地的地貌、植被、气候条件都是影响设计决策的重要因素,往往需要通过场地分析来对景观规划、环境现状、施工配套及建成后交通流量等各种影响因素进行评价及分析。
传统的场地分析存在诸如定量分析不足、主观因素过重、无法处理大量数据信息等弊端。通过BIM结合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对场地及拟建的建筑物空间数据进行建模,可迅速得出较准确的分析结果,帮助项目在规划阶段评估场地的使用条件和特点,从而作出新建项目最理想的场地规划、交通流线组织关系、建筑布局等关键决策。
3.建筑策划
建筑策划是在总体规划目标确定后,根据定量分析得出设计依据的过程。建筑策划利用对建设目标所处社会环境及相关因素的逻辑数理分析,研究项目任务书对设计的合理导向,制定和论证建筑设计依据,科学地确定设计的内容,并寻找达到这一目标的科学方法。在这一过程中,除了运用建筑学的原理,借鉴过去的经验和遵守规范,更重要的是要以实态调查为基础,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手段对目标进行研究。BIM能够帮助项目团队在建筑规划阶段,通过对空间进行分析来理解复杂空间的标准和法规,从而节省时间,并提供对团队更多增值活动的可能。特别是在客户讨论需求、选择以及分析最佳方案时,能借助BIM及相关分析数据,作出关键性的决定。
BIM在建筑策划阶段的应用成果还可以帮助建筑师在建筑设计阶段随时查看初步设计是否符合业主的要求,是否满足建筑策划阶段得到的设计依据,通过BIM连贯的信息传递或追溯,大大减少之后详图设计阶段发现问题需要修改设计的巨大浪费。
4.方案论证
在方案论证阶段,项目投资方可以使用BIM来评估设计方案的布局、视野、照明、安全、人体工程学、声学、纹理、色彩及规范的遵守情况。BIM甚至可以做到建筑局部的细节推敲,迅速分析设计和施工中可能需要应对的问题。
方案论证阶段还可以借助BIM提供方便的、低成本的不同解决方案供项目投资方进行选择,通过数据对比和模拟分析,找出不同解决方案的优缺点,帮助项目投资方迅速评估建筑投资方案的成本和时间。
对设计师来说,通过BIM来评估所设计的空间,可以获得较高的互动效应,以便从使用者和业主方获得积极的反馈。设计的实时修改往往基于最终用户的反馈,在BIM平台下,项目各方关注的焦点问题比较容易得到直观的展现并迅速达成共识,相应地,需要决策的时间也会减少。
5.可视化设计
3Dmax、Sketchup这些三维可视化设计软件的出现有力地弥补了业主及最终用户因缺乏对传统建筑图纸的理解能力而造成的和设计师之间的交流鸿沟,但由于这些软件设计理念和功能上的局限,使得这样的三维可视化展现不论用于前期方案推敲还是用于阶段性的效果图展现,与真正的设计方案之间都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对于设计师而言,除了用于前期推敲和阶段展现,大量的设计工作还是要基于传统CAD平台,使用平、立、剖等三视图的方式表达和展现自己的设计成果。这种由于工具原因造成的信息割裂,在遇到项目复杂、工期紧的情况下,非常容易出错。
BIM的出现使得设计师不仅拥有了三维可视化的设计工具,所见即所得,更重要的是通过工具的提升,使设计师能使用三维的思考方式来完成建筑设计,同时,也使业主及最终用户真正摆脱技术壁垒的限制,随时知道自己的投资能获得什么。
6.协同设计
协同设计是一种新兴的建筑设计方式,它可以使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不同专业的设计人员通过网络的协同展开设计工作。现有的协同设计主要是基于CAD平台,并不能充分实现专业间的信息交流,这是因为CAD的通用文件格式仅仅是对图形的描述,无法加载附加信息,导致专业间的数据不具有关联性。
BIM使得协同不再是简单的文件参照,BIM技术为协同设计提供底层支撑,大幅提升协同设计的技术含量。借助BIM的技术优势,协同的范畴也从单纯的设计阶段扩展到建筑全生命周期,需要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等各方的集体参与,因此具备了更广泛的意义,带来综合效益的大幅提升。
7.性能化分析
利用计算机进行建筑物理性能化分析始于20世纪60年代甚至更早在CAD时代,无论什么样的分析软件都必须通过手工的方式输入相关数据才能开展分析计算,而操作和使用这些软件不仅需要专业技术人员经过培训才能完成,同时由于设计方案的调整,造成原本就耗时耗力的数据录入工作需要经常性的重复录入或者校核,导致包括建筑能量分析在内的建筑物理性能化分析通常被安排在设计的最终阶段,成为一种象征性的工作,使建筑设计与性能化分析计算之间严重脱节。
利用BIM技术,建筑师在设计过程中创建的虚拟建筑模型已经包含了大量的设计信息(几何信息、材料性能、构件属性等),只要将模型导入相关的性能化分析软件,就可以得到相应的分析结果,原本需要专业人士花费大量时间输入大量专业数据的过程,通过BIM技术可以自动完成,大大降低了性能化分析的周期,提高了设计质量,同时,也使设计公司能够为业主提供更专业的技能和服务。
8.工程量统计
BIM是一个富含工程信息的数据库,可以真实地提供造价管理需要的工程量信息,借助这些信息,计算机可以快速对各种构件进行统计分析,大大减少了繁琐的人工操作和潜在错误,非常容易实现工程量信息与设计方案的完全一致。
通过BIM获得的准确的工程量统计可以用于前期设计过程中的成本估算、在业主预算范围内不同设计方案的探索或者不同设计方案建造成本的比较以及施工开始前的工程量预算和施工完成后的工程量决算。
9.管线综合
随着建筑物规模和使用功能复杂程度的增加,无论设计企业还是施工企业甚至是业主对机电管线综合的要求愈加强烈。利用BIM技术,通过搭建各专业的BIM模型,设计师能够在虚拟的三维环境下方便地发现设计中的碰撞冲突,从而大大提高了管线综合的设计能力和工作效率。这不仅能及时排除项目施工环节中可能遇到的碰撞冲突,显着减少由此产生的变更申请单,更大大提高了施工现场的生产效率,降低了由于施工协调造成的成本增长和工期延误。
10. 施工进度模拟
建筑施工是一个高度动态的过程,随着建筑工程规模不断扩大,复杂程度不断提高,使得施工项目管理变得极为复杂。
通过将BIM与施工进度计划相链接,将空间信息与时间信息整合在一个可视的4D(3D+Time)模型中,可以直观、精确地反映整个建筑的施工过程。4D施工模拟技术可以在项目建造过程中合理制定施工计划、精确掌握施工进度,优化使用施工资源以及科学地进行场地布置,对整个工程的施工进度、资源和质量进行统一管理和控制,以缩短工期、降低成本、提高质量。
此外,借助4D模型,施工企业在工程项目投标中将获得竞标优势,BIM可以协助评标专家从4D模型中很快了解投标单位对投标项目主要施工的控制方法、施工安排是否均衡、总体计划是否基本合理等,从而对投标单位的施工经验和实力作出有效评估。
11.施工组织模拟
施工组织是对施工活动实行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它决定了各阶段的施工准备工作内容,协调了施工过程中各施工单位、各施工工种、各项资源之间的相互关系。施工组织设计是用来指导施工项目全过程各项活动的技术、经济和组织的综合性解决方案,是施工技术与施工项目管理有机结合的产物。
通过BIM可以对项目的重点或难点部分进行可建性模拟,按月、日、时进行施工安装方案的分析优化。对于一些重要的施工环节或采用新施工工艺的关键部位、施工现场平面布置等施工指导措施进行模拟和分析,以提高计划的可行性;也可以利用BIM技术结合施工组织计划进行预演以提高复杂建筑体系的可造性
借助BIM对施工组织的模拟,项目管理方能够非常直观地了解整个施工安装环节的时间节点和安装工序,并清晰把握在安装过程中的难点和要点,施工方也可以进一步对原有安装方案进行优化和改善,以提高施工效率和施工方案的安全性。
12.数字化建造
制造行业目前的生产效率极高,其中部分原因是利用数字化数据模型实现了制造方法的自动化。同样,BIM结合数字化制造也能够提高建筑行业的生产效率。通过BIM模型与数字化建造系统的结合,建筑行业也可以采用类似的方法来实现建筑施工流程的自动化。
建筑中的许多构件可以异地加工,然后运到建筑施工现场,装配到建筑中(例如门窗、预制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等构件)。通过数字化建造,可以自动完成建筑物构件的预制,这些通过工厂精密机械技术制造出来的构件不仅降低了建造误差,并且大幅度提高构件制造的生产率,使得整个建筑建造的工期缩短并且容易掌控。
BIM模型直接应用于制造环节,可以在制造商与设计人员之间形成一种自然的反馈循环,即在建筑设计流程中提前考虑尽可能多地实现数字化建造。同样,与参与竞标的制造商共享构件模型也有助于缩短招标周期,便于制造商根据设计要求的构件用量编制更为统一的投标文件。同时,标准化构件之间的协调也有助于减少现场发生的问题,降低不断上升的建造、安装成本。
随着建筑行业标准化、工厂化、数字化水平的提升,以及建筑使用设备复杂性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建筑及设备构件通过工厂加工并运送到施工现场进行高效的组装。而这些建筑构件及设备是否能够及时运到现场、是否满足设计要求、质量是否合格将成为整个建筑施工建造过程中影响施工计划关键路径的重要环节。
在BIM出现以前,建筑行业往往借助较为成熟的物流行业的管理经验及技术方案(例如RFID无线射频识别电子标签)。通过RFID可以把建筑物内各个设备构件贴上标签,以实现对这些物体的跟踪管理,但RFID本身无法进一步获取物体更详细的信息(如生产日期、生产厂家、构件尺寸等),而BIM模型恰好详细记录了建筑物及构件和设备的所有信息。
此外,BIM模型作为建筑物的多维度数据库,并不擅长记录各种构件的状态信息,而基于RFID技术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对物体的过程信息有非常好的数据库记录和管理功能,这样BIM与RFID正好互补,从而可以解决建筑行业对日益增长的物料跟踪带来的管理压力。
13.竣工模型交付
建筑作为一个系统,当完成建造过程准备投入使用时,首先需要对建筑进行必要的测试和调整,以确保它可以按照当初的设计来运营。在项目完成后的移交环节,物业管理部门需要得到的不只是常规的设计图纸、竣工图纸,还需要能正确反映真实的设备状态、材料安装使用情况等与运营维护相关的文档和资料。
BIM能将建筑物空间信息和设备参数信息有机地整合起来,从而为业主获取完整的建筑物全局信息提供途径。通过BIM与施工过程记录信息的关联,甚至能够实现包括隐蔽工程资料在内的竣工信息集成,不仅为后续的物业管理带来便利,并且可以在未来进行的翻新、改造、扩建过程中为业主及项目团队提供有效的历史信息。
14.维护计划
在建筑物使用寿命期间,建筑物结构设施(如墙、楼板、屋顶等)和设备设施(如设备、管道等)都需要不断得到维护。一个成功的维护方案将提高建筑物性能,降低能耗和修理费用,进而降低总体维护成本。
BIM模型结合运营维护管理系统可以充分发挥空间定位和数据记录的优势,合理制定维护计划,分配专人专项维护工作,以降低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突发状况的概率。对一些重要设备还可以跟踪其维护工作的历史记录,以便对设备的适用状态提前作出判断。
15.资产管理
一套有序的资产管理系统将有效提升建筑资产或设施的管理水平,但由于建筑施工和运营的信息割裂,使得这些资产信息需要在运营初期依赖大量的人工操作来录入,而且很容易出现数据录入错误。
BIM中包含的大量建筑信息能够顺利导入资产管理系统,大大减少了系统初始化在数据准备方面的时间及人力投入。此外,由于传统的资产管理系统本身无法准确定位资产位置,通过BIM结合RFID的资产标签芯片还可以使资产在建筑物中的定位及相关参数信息一目了然。
16.空间管理
空间管理是为节省空间成本、有效利用空间、为最终用户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而对建筑空间所进行的管理。BIM不仅可以用于有效管理建筑设施及资产等资源,也可以帮助管理团队记录空间使用情况,处理最终用户要求空间变更的请求,分析现有空间的使用情况,合理分配建筑物空间,确保对空间资源的最大利用。
17.建筑系统分析
建筑系统分析是对照业主使用需求及设计规定来衡量建筑物性能的过程,包括机械系统如何操作和对建筑物能耗分析、内外部气流模拟、照明分析、人流分析等涉及建筑物性能的评估。
BIM结合专业的建筑物系统分析软件,避免了重复建立模型和采集系统参数。通过BIM可以验证建筑物是否按照特定的设计规定和可持续标准建造,通过这些分析模拟,最终确定、修改系统参数甚至系统改造计划,以提高整个建筑的性能。
18.灾难应急模拟
利用BIM及相应灾害分析模拟软件,可以在灾害发生前模拟灾害发生的过程,分析灾害发生的原因,制定避免灾害发生的措施以及发生灾害后人员疏散、救援支持的应急预案。
当灾害发生后,BIM模型可以提供救援人员紧急状况点的完整信息,与通过与楼宇自动化系统及时获取建筑物及设备的状态信息相结合,BIM模型能清晰地呈现出建筑物内部紧急状况的位置,甚至找到到达紧急状况点最合适的路线,提高应急行动的成效。

⑷ BIM是什么

BIM考试,是用以检测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简称BIM)建模和应用技能的考试。比较普遍的是图学会BIM考试、人社部BIM考试,以及中建协BIM考试等。通过相应级别的BIM考试后,由相关组织考试的单位颁发相应级别证书。

一级和二级BIM技能,应具有高中或高中以上学历(或其同等学历),三级BIM技能,应具有土木建筑工程及相关专业大专或大专以上学历(或其同等学历)。

BIM考试的考试规则

1、社会考试:社会考生,参加统考,每年组织两次考试,分别是6月中下旬,12月中下旬,官方网站会公布考试时间。参加统考的考生必须在4月下旬、9月下旬到官方网站填报考试报名。

2、校内考试:高校在校大学生考生,不固定考试时间,由高校考点自行决定,报BIM项目平台备案并配合开放考试平台。

⑸ BIM是什么意思

01 BIM模型维护

根据项目建设进度建立和维护BIM模型,实质是使用BIM平台汇总各项目团队所有的建筑工程信息,消除项目中的信息孤岛,并且将得到的信息结合三维模型进行整理和储存,以备项目全过程中项目各相关利益方随时共享。由于BIM的用途决定了BIM模型细节的精度,同时仅靠一个BIM工具并不能完成所有的工作,所以目前业内主要采用“分布式”BIM模型的方法,建立符合工程项目现有条件和使用用途的BIM模型。这些模型根据需要可能包括:设计模型、施工模型、进度模型、成本模型、制造模型、操作模型等。

灾害应急模拟

利用BIM及相应灾害分析模拟软件,可以在灾害发生前,模拟灾害发生的过程,分析灾害发生的原因,制定避免灾害发生的措施,以及发生灾害后人员疏散、救援支持的应急预案。当灾害发生后,BIM模型可以提供救援人员紧急状况点的完整信息,这将有效提高突发状况应对措施。此外楼字自动化系统能及时获取建筑物及设备的;状态信息,通过BIM和楼宇自动化系统的结合,使得BIM模型能清晰地呈现出建筑物内部紧急状况的位置,甚至到紧急状况点最合适的路线,救援人员可以由此做出正确的现场处置,提高应急行动的成效。

⑹ 什么是BIM技术

BIM是以3D数字技术,将建筑工程中各个作业之种相关信息整合数字技术,将建筑工程中各个作业之种相关信息整合数字技术,将建筑工程中各个作业之种相关信息整合数字技术,将建筑工程中各个作业之种相关信息整合起来,并对各个信息作完善的描述。
在建筑工程中设计人员及施借由BIM的使用,能够将工程所遇到的问题在中做出正确解决办法,并可加强工程之协同作业模式。建筑信息型也是一种在设计、造及管理上应用信息技术之手段,他能够使建筑工程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中显着提高效率和大量减少风险。

⑺ BIM主要包括的两大核心理念是什么

BIM两大核心理念包括:

一、BIM中工程信息包含了建筑工程的几何和功能属性以及与之相关的项目全生命周期信息,还通过一个综合协同的多维仿真数字化、可视化平台,使得这些信息服务于建筑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营乃至拆除的全过程当中。

二、能够在综合数字环境中保持信息共享和不断更新,也就是在各种工程信息之间创建实时的、一致性的关联,这对平台中信息的任何更改,都马上可以在其他关联的地方反映出来,使得业主、政府管理机构、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甚至用户都可以清楚全面地了解项目的全进程。

(7)bim研究思路与方法扩展阅读:

BIM具有以下五个特点:

1、可视化

可视化即“所见所得”的形式,对于建筑行业来说,可视化的真正运用在建筑业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例如经常拿到的施工图纸,只是各个构件的信息在图纸上采用线条绘制表达,但是其真正的构造形式就需要建筑业从业人员去自行想象了。

BIM提供了可视化的思路,让人们将以往的线条式的构件形成一种三维的立体实物图形展示在人们的面前;建筑业也有设计方面的效果图。但是这种效果图不含有除构件的大小、位置和颜色以外的其他信息,缺少不同构件之间的互动性和反馈性。

而BIM提到的可视化是一种能够同构件之间形成互动性和反馈性的可视化,由于整个过程都是可视化的,可视化的结果不仅可以用效果图展示及报表生成,更重要的是,项目设计、建造、运营过程中的沟通、讨论、决策都在可视化的状态下进行。

2、协调性

协调是建筑业中的重点内容,不管是施工单位,还是业主及设计单位,都在做着协调及相配合的工作。一旦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遇到了问题,就要将各有关人士组织起来开协调会,找各个施工问题发生的原因及解决办法.然后作出变更,做出相应补救措施等来解决问题。

在设计时,往往由于各专业设计师之间的沟通不到位,出现各种专业之间的碰撞问题。例如暖通等专业中的管道在进行布置时,由于施工图纸是各自绘制在各自的施工图纸上的,在真正施工过程中,可能在布置管线时正好在此处有结构设计的梁等构件在此阻碍管线的布置。

像这样的碰撞问题的协调解决就只能在问题出现之后再进行解决。BIM的协调性服务就可以帮助处理这种问题,也就是说BIM建筑信息模型可在建筑物建造前期对各专业的碰撞问题进行协调,生成协调数据,并提供出来。

当然,BIM的协调作用也并不是只能解决各专业间的碰撞问题,它还可以解决例如电梯井布置与其他设计布置及净空要求的协调、防火分区与其他设计布置的协调、地下排水布置与其他设计布置的协调等。

3、模拟性

模拟性并不是只能模拟设计出的建筑物模型,还可以模拟不能够在真实世界中进行操作的事物。在设计阶段,BIM可以对设计上需要进行模拟的一些东西进行模拟实验。例如:节能模拟、紧急疏散模拟、日照模拟、热能传导模拟等。

在招投标和施工阶段可以进行4D模拟(三维模型加项目的发展时间),也就是根据施工的组织设计模拟实际施工,从而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案来指导施工。

同时还可以进行5D模拟(基于4D模型加造价控制),从而实现成本控制;后期运营阶段可以模拟日常紧急情况的处理方式,例如地震人员逃生模拟及消防人员疏散模拟等。

4、优化性

事实上整个设计、施工、运营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优化的过程。当然优化和BIM也不存在实质性的必然联系,但在BIM的基础上可以做更好的优化。优化受三种因素的制约:信息、复杂程度和时间。没有准确的信息,做不出合理的优化结果,BIM模型提供了建筑物的实际存在的信息,、。

包括几何信息、物理信息、规则信息,还提供了建筑物变化以后的实际存在信息。复杂程度较高时,参与人员本身的能力无法掌握所有的信息,必须借助一定的科学技术和设备的帮助。

现代建筑物的复杂程度大多超过参与人员本身的能力极限,BIM及与其配套的各种优化工具提供了对复杂项目进行优化的可能。

5、可出图性

BIM模型不仅能绘制常规的建筑设计图纸及构件加工的图纸,还能通过对建筑物进行可视化展示、协调、模拟、优化,并出具各专业图纸及深化图纸,使工程表达更加详细。

⑻ BIM运维 浅析企业为什么要用BIM

BIM在运维的应用,通常可以理解为运用BIM技术与运营维护管理系统相结合,对建筑的空间、设备资产等进行科学管理,对可能发生的灾害进行预防,降低运营维护成本。具体实施中常将物联网、云计算技术等将BIM模型、运维系统与移动终端等结合起来应用,最终实现如设备运行管理、能源管理、安保系统、租户管理等。
1.空间管理
空间管理主要应用在照明、消防等各系统和设备空间定位。获取各系统和设备空间位置信息,把原来编号或文字表示变成三维图形位置,直观形象且方便查找。如通过RFID获取大楼安保人员位置;消防报警时,在BIM模型上快速定位所在位置,并查看周边疏散通道和重要设备等。此外,应用于内部空间设施可视化。传统建筑业信息都存在于二维图纸和各种机电设备操作手册上,需要使用时由专业人员去查找、理解信息,然后据此决策对建筑物进行一个恰当动作。利用BIM技术将建立一个可视化三维模型,所有数据和信息可以从模型中获取和调用。如装修时可快速获取不能拆除的管线、承重墙等建筑构件的相关属性。

BIM在运维的应用,通常可以理解为运用BIM技术与运营维护管理系统相结合,对建筑的空间、设备资产等进行科学管理,对可能发生的灾害进行预防,降低运营维护成本。具体实施中常将物联网、云计算技术等将BIM模型、运维系统与移动终端等结合起来应用,最终实现如设备运行管理、能源管理、安保系统、租户管理等。接下来BIM哥带大家一起来看看BIM在运维阶段具体都能做些什么?
1.空间管理
空间管理主要应用在照明、消防等各系统和设备空间定位。获取各系统和设备空间位置信息,把原来编号或文字表示变成三维图形位置,直观形象且方便查找。如通过RFID获取大楼安保人员位置;消防报警时,在BIM模型上快速定位所在位置,并查看周边疏散通道和重要设备等。此外,应用于内部空间设施可视化。传统建筑业信息都存在于二维图纸和各种机电设备操作手册上,需要使用时由专业人员去查找、理解信息,然后据此决策对建筑物进行一个恰当动作。利用BIM技术将建立一个可视化三维模型,所有数据和信息可以从模型中获取和调用。如装修时可快速获取不能拆除的管线、承重墙等建筑构件的相关属性。
2.设施管理
设施管理主要包括设施装修、空间规划和维护操作。BIM技术能够提供关于建筑项目协调一致、可计算的信息,因此信息非常值得共享和重复使用,且业主和运营商便可降低由于缺乏互操作性而导致的成本损失。此外还可对重要设备进行远程控制。把原来商业地产中独立运行的各设备通过RFID等技术汇总到统一平台进行管理和控制。通过远程控制,可充分了解设备的运行状况,为业主更好地进行运维管理提供良好条件。设施管理在地铁运营维护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一些现代化程度较高、需要大量高新技术的建筑,如大型医院、机场、厂房等,也会得到广泛应用。
3.隐蔽工程管理
建筑设计时可能会对一些隐蔽管线信息不能充分重视,特别是随着建筑物使用年限的增加,这些数据的丢失可能会为日后的安全工作埋下很大的安全隐患。基于BIM技术的运维可以管理复杂的地下管网,如污水管、排水管、网线、电线及相关管井,并可在图上直接获得相对位置关系。当改建或二次装修时可避开现有管网位置,便于管网维修、更换设备和定位。内部相关人员可共享这些电子信息,有变化可随时调整,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4.应急管理
基于BIM技术的管理杜绝盲区的出现。公共、大型和高层建筑等作为人流聚集区域,突发事件的响应能力非常重要。传统突发事件处理仅仅关注响应和救援,而通过BIM技术的运维管理对突发事件管理包括预防、警报和处理。如遇消防事件,该管理系统可通过喷淋感应器感应着火信息,在BIM信息模型界面中就会自动触发火警警报,着火区域的三维位置立即进行定位显示,控制中心可及时查询相应周围环境和设备情况,为及时疏散人群和处理灾情提供重要信息。
5.节能减排管理
通过BIM结合物联网技术,使得日常能源管理监控变得更加方便。通过安装具有传感功能的电表、水表、煤气表,可实现建筑能耗数据的实时采集、传输、初步分析、定时定点上传等基本功能,并具有较强的扩展性。系统还可以实现室内温湿度的远程监测,分析房间内的实时温湿度变化,配合节能运行管理。在管理系统中可及时收集所有能源信息,并通过开发的能源管理功能模块对能源消耗情况进行自动统计分析,并对异常能源使用情况进行警告或标识。
6.BIM运维的实现方式
方式一:分步走。第一步先建立BIM模型或数据库,第二步做BIM运维。可能第一步与第二步并不衔接,先得到一个具有相关数据接口和达到相关深度的BIM模型,积累基础数据,等到成熟的时候再实施第二步。
方式二:一步到位。这一类项目必须要有明确的运维目标和可实现途径。这一思路的局限性在于其适用范围,并不是所有项目都需要做BIM运维。
鉴于BIM技术的重要性,我国从“十五”科技攻关计划中已经开始了对BIM技术相关研究的支持。经过多年发展,在设计和施工阶段已经被广泛应用,而在设施维护中的应用案例并不多,尚未被广泛应用。但相关专家一致认为,在运维阶段,BIM技术需求非常大,尤其是对于商业地产的运维将创造巨大的价值。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BIM技术在运维管理阶段的应用也迎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们相信将物联网技术和BIM技术相融合,并引入到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运维管理阶段,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真正实现BIM运维,脚下的路还很长。

⑼ BIM应如何摆脱应用过程中的困惑

困惑一:投入与产出的尴尬
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搞BIM,能产生多少收益呢?这可能是每一个试图应用BIM的企业和项目都会考虑的问题。然而,从目前国内一些企业应用BIM的情况来看,收益并不令人满意,有的甚至还可能亏损。收益难以体现,致使某些企业抱着一腔热情尝试了BIM之后,最终还是选择退回到了传统的设计工具和方式上。
据清华大学BIM课题组负责人介绍,根据调查,就投资回报率而言,无论是设计企业还是施工企业,BIM的应用率如果能够超过30%,那么投资回报率一定是正的;如果BIM的应用率小于15%,投资方亏损的可能性就会大一些。
但在具体项目中BIM的应用率能有多少超过30%呢?目前来看,国内企业应用BIM,大多集中在类似于“碰撞检查”、“综合优化”、“虚拟施工”等这样在设计或者施工中的应用点上,从项目全生命周期这样的跨度来看,应用率超过30%的不多。事实上,由于标准的不统一,目前国内工程建设行业范围内部尚未形成统一的交付标准,设计院或是施工企业完成的建筑信息模型能在下一个全生命周期环节中被利用的部分很少,导致BIM模型的价值无法完全体现。
业内人士指出,BIM不应停留在设计阶段或施工阶段,而应将BIM贯穿于整个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尤其是在完工后的建筑运营管理阶段发挥作用,这样才能全面发挥BIM的建筑管理效益。顾明表示:“从我们研究的角度和最近两年的实践看,我国的BIM要想深入下去,企业要想有收益的话,流程必须要再造,如果流程不再造的话,可能会投入越多失望也越大。”
困惑二:流程再造如何着手
要从项目全生命周期的角度考虑BIM应用,流程再造是关键,但如何重新梳理呢?
BIM的理念,应该是从设计阶段开始建立模型,然后将模型移交给施工过程指导施工,在施工过程中输入施工过程的信息,最后得到竣工模型,用来指导运维。然而问题在于,设计院以设计为目的而建立的BIM模型是否真正能够指导施工?如果不能够指导施工,那么设计院建立的BIM模型还有没有向后应用的价值?如果没有价值,或是价值不大,那么设计院的BIM工作又如何继续开展?
应该说,BIM给设计师带来了可视化技术,但这只是BIM众多优势中的一个层面。BIM的精髓在于将信息贯穿项目的整个寿命期,对项目的建造以及后期运营管理综合集成意义重大。虽然BIM理念贯穿项目全生命周期,但目前来看各阶段缺乏有效管理集成,BIM在中国的应用也基本依赖于个别复杂项目或某些业主的特殊需求,充分发挥BIM信息全生命周期集成优势成为一大难题。
业内人士指出,BIM应用的流程再造应该从运维入手。这种思路的具体体现是:做BIM的根本出发点都是为了解决运维过程中的某一具体问题,为了达到解决这一运维中的问题而制定一套完整的实施方案,并且将这一方案前置到设计阶段,根据运维的需要而在设计和施工阶段对BIM模型或者相关数据库做针对性的要求。例如,在运维阶段需要某种参数或信息,则要求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在对应阶段就针对性的植入参数或信息接口,而不是拿到一个BIM模型时,因为缺少相关的参数甚至模型深度达不到要求,以致真要做某项建筑维护应用时什么都做不了。
困惑三:项目“协同”困境怎样破解
当BIM介入建筑行业运作的时候,原先存在于项目建设各阶段间各自为政的藩篱无可避免的要被打开,包括业主、设计、施工以及运营管理等各参与方都得多做很多工作,延伸到原先不属于他们的工作领域。BIM模型只是被动的信息载体,BIM把各参与者变成用线系在一起的“蚂蚱”,沟通、再沟通,协调、再协调,各个参与者之间结合成团队,无私协调合作,一起面对并解决问题,这是BIM实践精神的核心所在。然而,从目前的BIM实践来看,这种协调合作很难顺利实施。
一般来说,一个建设项目,参与方往往可分为下列团队:设计团队,包括建筑师、工程师和咨询顾问等;供应团队,包括建材产品制造商、加工商和供应商等;施工团队,包括总承包商、分包商和劳务方等;运营团队,包括业主、运营方和物业管理方等。虽然每个团队内部都会存在反馈环节、任务管理、设计协调和其它协作,但是团队之间的信息模糊、缺乏数据集成、文档之间互不关联等情况的存在,为项目各团队间的协作增加了难度。
业内人士指出,当前国内一些项目的BIM应用正遭遇“协同”困境。BIM应用过程中缺少协同设计,项目不同阶段、不同专业及参与方信息缺少统筹管理,制约了BIM的价值发挥。那么BIM陷入“协同”困境的原因何在呢?业内专家分析认为,我国目前BIM的整体市场不成熟,缺乏相应的指导性规范,缺乏成体系的匹配型实施人才,缺乏明确的责权利细分规则,缺乏相关的成熟市场运营机制,尤其是业界对于BIM的法律责任界限不明,这些直接导致了“协同”的困难。住建部《关于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的指导意见》参编专家张建平指出,BIM技术单点应用很难体现出它真正的价值,只有在各参与方、各专业通力协作,各阶段达成集成应用时,才能发挥出它的价值。

⑽ BIM横型跨阶段,设计方向施工方交付模型,如何解决模型向后端接力的问题

IM技术在当前建筑行业的发展中发挥出了较强的积极作用和价值,所谓的BIM技术,其实也就是建筑信息模型的有效应用,其作为一种新型的建筑工程项目实施管理理念和方式,确实在很多建筑工程项目类型中表现出了较强的应用价值,并且在建筑工程项目的具体实施阶段中同样能够发挥出较强的积极价值,这一点对于桥梁工程项目的施工建设而言也不例外,因此,基于桥梁施工中BIM技术的应用进行研究也就显得极为必要。
1. 桥梁工程中应用BIM技术的优势
1.1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
BIM 技术所提供的协同设计、参数化设计功能,有助于优化桥梁结构设计,可以避免施工环节多次返工,既节省时间和成本,又能保证施工效率。新型生产方式的兴起,如构件的模块化、预制化程度大大提高,BIM 数据信息模型代替传统图纸移交给施工单位等。
1.2使方案评审更加直观,提高工程造价的准确性
基于BIM 的桥梁工程,可以让业主在方案选择评审阶段更加直观地看到工程完工后的效果及相关数据分析。基于BIM 模型的工料计算相比基于2D 图纸的预算更加准确、而且更多的工作由计算机完成,且节省了大量时间。
1.3有助于桥梁工程的创新性与先进性
作为当今建筑业最具前瞻性的技术之一,BIM 技术用可视的数字模型串联起设计、建造和运营全过程。BIM 所提供的信息共享交互平台能使早期参与方案设计的各个协作方进行互相经验探讨、信息协调,实现项目创新性与先进性。
1.4方便工程及相关设备管理与维护
BIM 竣工模型传递到工程运营管理单位,能为其日常的常规运营管理、安全管理、养护维修等工作带来便利。先进的工程进度管理与质量控制,业主可利用BIM 技术所输出的可视化效果、监视工程进度,校验工程完成的质量。
2. BIM技术在桥梁施工阶段的实际应用
2.1数字信息化施工
钢构桥梁所用的部分构件可以异地加工,然后运至施工现场进行拼装。运用数字信息化手段可以预制桥梁结构,然后通过工厂化的生产制造手段防控施工中的各种不利因素,以确保构件质量达标,同时进一步桥体施工周期,提高效益。
2.2施工模拟
基于BIM 技术的4D 桥梁施工模拟技术可以在项目建造过程中编制科学的施工组织计划,同时严格把控施工进度,合理布置场地并优化资源配置,从而以点带面,全面把控整座桥体的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以期在提高工程质量的前提下节约施工总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2.3进度管理
传统的进度

阅读全文

与bim研究思路与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淋巴细胞计数有哪些方法 浏览:459
用黏土做蛋糕的方法视频 浏览:315
真假盐的辨别方法视频 浏览:78
浅谈思想政治教学方法论文 浏览:405
几种快速练出腹肌的方法 浏览:258
研究方法跟途径一样吗 浏览:774
华为手机怎么开机方法 浏览:833
列举工业工程概念中所述的研究方法和工具 浏览:175
上课时想睡觉有什么方法可以缓解 浏览:312
木床的安装方法 浏览:989
早晨吃青菜的正确方法 浏览:637
变性淀粉的使用方法 浏览:681
异地警告违章怎么处理方法 浏览:111
指导我们方法用英语怎么说 浏览:722
药物分析方法学验证意义 浏览:896
妮维雅男士深黑控油保湿精华露如何使用方法 浏览:594
如何写作文的方法和技巧四年级 浏览:878
六楼防护窗安装方法 浏览:946
49x25简便方法计算 浏览:732
简单小发明制作方法大全 浏览: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