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本量利分析怎么运用
前提
1、假定所有成本都以划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部分,形影的成本习性模型已经存在。
2、假定在一定时期内,业务量总是在相关范围内变动。它的变动不会改变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所有特征。
3、假定在多数情况下企业只生产和销售一种产品;若企业组织多种产品的生产经营,则假定其品种结构不变。
4、假定计算期内产品的生产量和销售量一致,企业能够自动实现产销平衡。
5、假定企业按照变动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和按贡献式程序确定损益。。
6、假定利润口径等于营业利润。
基本关系式
利润=(单价-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固定成本
进行本量利分析的关键
确定盈亏临界点,是进行本量利分析的关键。
所谓盈亏临界点,就是指使得贡献毛益与固定成本恰好相等时的销售量。此时,企业处于不盈不亏的状态。
盈亏临界点可以采用下列两种方法进行计算:
A.按实物单位计算,其公式为: 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量(实物单位)=固定成本 / 单位产品贡献毛益
其中:单位产品贡献毛益=单位产品销售收入-单位产品变动成本
B.按金额综合计算,其公式为: 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量(用金额表现)=固定成本 / 贡献毛益率
其中:贡献毛益率=贡献毛益 / 销售收入
贡献毛益=销售收入 -- 变动成本
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关系
在进行本量利分析时,应明确认识下列基本关系:
1.在销售总成本已定的情况下,盈亏临界点的高低取决于单位售价的高低。单位售价越高,盈亏临界点越低;单位售价越低,盈亏临界点越高。
2.在销售收入已定的情况下,盈亏临界点的高低取决于固定成本和单位变动成本的高低。固定成本越高,或单位变动成本越高,则盈亏临界点越高;反之,盈亏临界点越低。
3.在盈亏临界点不变的前提下,销售量越大,企业实现的利润便越多(或亏损越少);销售量越小,企业实现的利润便越少(或亏损越多)。
4.在销售量不变的前提下,盈亏临界点越低,企业能实现的利润便越多(或亏损越少);盈亏临界点越高,企业能实现的利润便越少(或亏损越多)。
单一品种条件下本量利分析
单一品种条件下本量利分析主要是确定保本\保利点;
1、保本点 是指能使企业达到保本状态时的业务量的总称。单一品种的保本点有两种表现形式:保本点销售和保本点销售额。
2、保利点 是指在单价和成本水平确定的情况下,为确保预先确定的目标利润能够实现而达到的销售量和销售额的总称。具体包括实现目标利润销售量和实现目标利润销售额。
3、保净利点 是指实现目标净利润的业务量。具体包括实现目标净利润销售量和实现目标净利润销售额。
多品种条件下本量利分析
多品种条件下本量利分析的加权平均法:
加权平均法 是指在掌握每种产品本身的贡献边际率的基础上,按各种产品销售额的比重进行加权平均,据以计算综合贡献边际率,进而计算多品种保本额和保利额的一种方法。
㈡ 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公式
本量利分析是以成本性态分析和变动成本法为基础的,其基本公式是变动成本法下计算利润的公式,该公式反映了价格、成本、业务量和利润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即:
税前利润=销售收入-总成本=销售价格×销售量-(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销售单价×销售量-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固定成本
即:P=px-bx-a=(p-b)x-a
式中:P——税前利润
p——销售单价
b——单位变动成本
a——固定成本
x——销售量
该公式是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出发点,以后的所有本量利分析可以说都是在该公式基础上进行的。
㈢ 本量利分析法的多品种
多品种条件下本量利分析的加权平均法:
加权平均法 是指在掌握每种产品本身的贡献边际率的基础上,按各种产品销售额的比重进行加权平均,据以计算综合贡献边际率,进而计算多品种保本额和保利额的一种方法。
㈣ 量本利分析法——保本点
错误,观点不明
1、保本点
是指能使企业达到保本状态时的业务量的总称。
单一品种的保本点有两种表现形式:保本点销售量和保本点销售额。
保本量=固定成本/单位贡献边际
保本额=固定成本/贡献边际率
2、保利点
是指在单价和成本水平确定的情况下,为确保预先确定的目标利润能够实现而达到的销售量和销售额的总称。具体包括实现目标利润销售量和实现目标利润销售额。
保利量=(固定成本+目标利润)/单位贡献边际
保利额=(固定成本+目标利润)/贡献边际率
3、多品种条件下本量利分析的加权平均法
是指在掌握每种产品本身的贡献边际率的基础上,按各种产品销售额的比重进行加权平均,据以计算综合贡献边际率,进而计算多品种保本额和保利额的一种方法。
4、例题讲解
例题1:某企业产某产品,单价20元,单位变动成本10元,固定成本20000元。
1:计算保本点(分别用实物量和金额表示)
2:将保本点下降20%,有何措施?
3:若该企业目前利润为10000元,要提高到20000元,有那些措施?
解析:
1、保本点销售量=固定成本/单位边际贡献=20000/(20-10)=2000
2
A提高单价P:1600*(P-10)=20000,得出P=22.5
B降低单位变动成本A:1600*(20-A)=20000,得出A=7.5
C降低固定成本B:B=1600*(20-10)=16000
3、目标利润为10000,则此时单价20,单位变动成本10,固定成本20000,销售量3000,欲提高目标利润为20000A、其他不变,单价P变动:
则(P-10)*3000-20000=20000,P=70/3B、其他不变,单位变动成本B变动:
则(20-B)*3000-20000=20000,B=20/3C、其他不变,固定成本A变动:
则(20-10)*3000-A=20000,A=10000D、其他不变,销量R变动:
则(20-10)*R-20000=20000,R=4000例题2:某企业经营甲乙两种产品,单价分别为20,10;预计销量分别为20000,10000;单位变动成本为10,4;固定成本总额为52000,计算保本点分析:固定成本的分配(按销售额);加权边际贡献率
甲产品边际贡献率为(20-10)/20=50%,预计销售额为20000*20=400000
乙产品边际贡献率为(10-4/10=60%,预计销售额为10000*10=100000
企业预计总销售额为500000,其中甲占80%,乙占20%
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50%*80%+60%*20%=52%
保本点销售额=52000/52%=100000
保本时甲销售额=100000*80%=80000;乙产品销售额=100000*20%=20000
㈤ 本量利分析的分类
单一品种条件下本量利分析主要是确定保本保利点;
1、保本点是指能使企业达到保本状态时的业务量的总称。单一品种的保本点有两种表现形式:保本点销售和保本点销售额。
2、保利点 是指在单价和成本水平确定的情况下,为确保预先确定的目标利润能够实现而达到的销售量和销售额的总称。具体包括实现目标利润销售量和实现目标利润销售额。
3、保净利点 是指实现目标净利润的业务量。具体包括实现目标净利润销售量和实现目标净利润销售额。 多品种条件下本量利分析的加权平均法:
加权平均法是指在掌握每种产品本身的贡献边际率的基础上,按各种产品销售额的比重进行加权平均,据以计算综合贡献边际率,进而计算多品种保本额和保利额的一种方法。
㈥ 怎么用excel做本量利分析
Windows98之后,用鼠标单击开始,再单击程序及其下拉菜单中的MicrosoftExcel程序,即可启动Excel电子表格,出现一张标为Book1的空白电子表格。在空白的电子表格中输入进行本量利分析相关资料,并另存为本量利分析。用鼠标单击B4输入公式=B2-B3,用鼠标单击E2单元格,输入公式=B5/(B2-B3),用鼠标单击E3单元格,输入公式“=B5/(B4/B2),用鼠标单击E4单元格,输入公式=(B5+B6)/(B2-B3),用鼠标单击E5单元格,输入公式=(B5+B6)/(B4/B2),按下回车键就分别计算出保本量、保本额、保利量和保利额指标,即创建完成了一个本量利分析的基本模型。
量本利分析法,全称为产量成本利润分析,也叫保本分析或盈亏平衡分析,是通过分析生产成本、销售利润和产品数量这三者的关系,掌握盈亏变化的规律,指导出企业选择能够以最小的成本生产最多产品并可使企业获得最大利润的经营方案。 量本利分析法通常也称为盈亏分析法。利用量本利分析法可以计算出组织的盈亏平衡点,又称为保本点、盈亏临界点、损益分歧点、收益转折点等。其分析原理是:当产量增加时,销售收入成正比增加,但固定成本不增加,只是变动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增加。
㈧ 单一品种产品本量利分析与多品种产品本量利分析的最大区别及其原因
边际贡献率:单一品种的边际贡献率相同,多品种产品的边际贡献率不同。
原因:产品的单价,变动成本不同。
本量利分析法是根据有关产品的产销数量、销售价格、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等因素同利润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分析计量而确定企业目标利润的一种方法。
1、假定所有成本都以划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部分,形影的成本习性模型已经存在。
2、假定在一定时期内,业务量总是在相关范围内变动。它的变动不会改变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所有特征。
3、假定在多数情况下企业只生产和销售一种产品;若企业组织多种产品的生产经营,则假定其品种结构不变。
(8)多品种本量利分析中常用方法是扩展阅读:
本量利分析它着重研究销售数量、价格、成本和利润之间的数量关系,它所提供的原理、方法在管理会计中有着广泛的用途,同时它又是企业进行决策、计划和控制的重要工具。
总成本与业务量呈线性关系,即 y=a+bx。相应的,假设售价也在相关范围内保持不变,这样,销售收入与销售量之间也呈线性关系,用数学模型来表示就是以售价为斜率的直线y=px(p 为销售单价)。这样,在相关范围内,成本与销售收入均分别表现为直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