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研究方法 > 用什么方法测南极大陆形状

用什么方法测南极大陆形状

发布时间:2022-06-08 11:02:45

㈠ 地理老师进。南北极地图怎么认准顺便问下复习方法o(∩_∩)o 哈哈 好的加分

可以通过识记南极大陆的形状区分
复习方法:
第一步:读、划先行——“思维描图法” 首先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读教材,然后分段精读。精读,对教材 的内容要求做到读、划并行,以进一步加深印象,为正确运用地理语 言解答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然后动手列出章节知识结构。与读、划 教材同步并行的则是配合教材内容,进行“思维描图”的练习,以树 立正确的地理空间概念、地理分布规律以及地理事物具体的空间轮 廓。 思维描图就是把抽象思维和动手绘图结合起来的方法。边想边描,使想象中的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 空间分布规律同地图结合起来, 这样使地理概念和地理空间分布规律更清楚、更明白,使地图知识更 牢固,杜绝“地名搬家和地理规律错位”现象的发生。
第二步:填、写结合——“地理事物定位法” 通过第一步的复习,在掌握了教材上的地理知识、地理规律和相 关的地图知识的基础上,利用地理事物都占有一定空间、都有一定的 分布规律这一特点,对地理事物及规律进行定位。具体做法是:准备 一张空白地图(自绘或由教师印制作) ,把有关地理事物,如山脉、 河流、自然带、交通城市矿产等,按位置、比例,分别“定位”到空 白地图上,把众多的地理事物归纳为一图,使地理事物或规律更加一 目了然,达到图形合一(图文合一) ,从而使学生的知识水平由感性 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起到深化和巩固地理知识的作用。用此法还可 以把不同章节的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达到对地理教材越学越薄, 越学越少,概念、规律清楚,内容熟悉的目的。
第三步:练、测并重——“对比强化记忆法” 通过读、描、划、写、填等一系列动手、动脑的复习活动,在熟 练掌握地理教材的“双基”内容的基础上,就应通过适当练习来培养 学生分析、归纳、综合地理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掌握各地理要素的规 律,以及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辨证关系,学会用自 己掌握的地理知识或规律分析一些社会热点问题 (当然与地理有关) 。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要适当做一些目的性练习、测试,以了解知识掌 握的情况,对有疑问的题目与同学进行讨论或请教老师。 在此阶段,对易混淆的地理事物包括地名、重要地理界线、典型 的经济项目(如南水北调,西气东输、青藏铁路等) ,可利用地图实 行“对比强化记忆法” 。如把不同性质的地理界线,季风区、非季风 区,干湿地区,回归线、赤道通过的国家,气候类型等,都可以列在 同一图上,进行观察、对比,强化记忆。 经过上述几个步骤,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地图为中心线索,通过 学生自己复习教材、转绘教材。这样就能进一步加强你的地理空间观 念,进一步理清地理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达到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 问题的综合能力,较好的完成复习的目的。

如何测量南极点。

测量方法是很多的。第一种方法,在北半球确定北极点可以采用测量北极星高度(观察点与北极星的连线和地平线的夹角)。北极星在北极点的高度才是九十度。南极就在北极点的正对面。南极可以利用南十字星,南十字星在南极点的高度是九十度。 第二种方法,利用地球自转南北极点的角速度和线速度为零,物体随地球自转过程中受万有引力、地面的支持力,二力合力为向心力,在极点的重力是最大的,为10米每二次方秒,因此物体在极点下落五米的时间精确为五米,或者采用1米绳子挂重物,摇摆周期为两秒。

㈢ 1949年用什么方法测出南极大陆形状

比利时地图专家人工勘测。

1929年,人们在土耳其的旧王宫中发现了一张古老的世界地图,地图上只剩下了左半边的大西洋沿岸部分,剩余部分的上缘被撕掉了。在地图的边缘上,有一些用土耳其文书写的题字。

根据题字,人们确定这张地图绘制于1513年,属于当时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舰队司令皮尔雷斯,于是这张地图被称为皮尔雷斯地图。

皮尔雷斯地图令人惊讶的一点是,在地图的最南端绘制有一块大陆,这块大陆与南美洲相连,位于今天南极洲的位置。而且这块大陆在地图上并不是被冰封的状态,当时人们并没有对这张地图有太多的在意。

㈣ 16世纪的人是如何知道南极大陆情况的

法国数学家、地理学家阿朗斯·凡在1531年画了一张世界地图,这张地图非常奇妙,美国地理学家吉·维豪普特在研究中发现:在这张400多年前所画的地图上,南极大陆的轮廓线与我们今天所熟知的几乎毫无差别!这真令人吃惊。根据历史的记载,南极大陆最早是由俄国航行家在1820年发现的,而对它的详细测绘和研究则到了近代才开始的。而16世纪的人是如何知道南极大陆情况的呢?有人认为,地图本身的历史久远性是毫无疑问的。阿朗斯·凡在地图上画上了南极,这可能是他自己想象出来的。至于地图上南极的形状与实际的如此相似,也许只是一种巧合。吉·维毫普特却不同意这种解释,他反驳道,如果这地图的南极真是阿朗斯·凡幻想出来的,那么他怎么能幻想那么准确,并且把南极东半球的部分画大点,西半球部分画小点?他又怎么能凭想象把大陆上的山岭沟谷画得像我们今天所探明的一样呢?

尤其令人不解的是,在这张如此精确详细的南极图上,竟没有罗斯陆缘冰。我们知道,这块大冰覆盖住了半个罗斯海,有些地方厚达700米。这么一大块陆缘冰至少在1531年时就有了。如果阿朗斯·凡在绘制南极地图时还没有这块冰的话,那么今天也不会有,或者规模要小得多。但是这巨大的罗斯陆缘冰确确实实已经存在,因此只能得出两种结论:一种可能是这张地图上的南极的确是凭想象画出来的,另一种可能是依据某些从遥远的古代流传下来的、我们现在还不知道的资料或图样画出来的,不过这又留下了一系列的疑问,在那遥远的青铜器时代,是什么人,又是通过什么方法了解到南极的情况的?我们希望这些疑问早日得解。

㈤ 1949年测绘南极大陆的方法

这种精度已经领先皮里·雷斯那个时代的技术达200年以上。因为直到1735年,人类的文明才能够在这样精度下测绘地图。 再者,这个地图是描绘了以毛德皇后地为主的群岛。但是这个群岛现在...

㈥ 北极点和南极点是如何测量出来的,原理和方法如何

切,something开玩笑吧。
测量方法是很多的。第一种方法,在北半球确定北极点可以采用测量北极星高度(观察点与北极星的连线和地平线的夹角)。北极星在北极点的高度才是九十度。南极就在北极点的正对面。南极可以利用南十字星,南十字星在南极点的高度是九十度。 第二种方法,利用地球自转南北极点的角速度和线速度为零,物体随地球自转过程中受万有引力、地面的支持力,二力合力为向心力,在极点的重力是最大的,为10米每二次方秒,因此物体在极点下落五米的时间精确为五米,或者采用1米绳子挂重物,摇摆周期为两秒。

㈦ 南极大陆的地形是什么样的

由于南极大陆的表面大部分都为冰雪所覆盖,所以当人们提到其地形时都会将其分成2种:一种是可见的地形,一种是不可见的地形。可见的地形是指由暴露于地表的岩石和冰组成的地形;不可见冰雪覆盖的南极大陆的地形是指通过地震技术或遥感技术测知的冰下基岩地形。但是,这两种地形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它们都是经过长期缓慢的冰川过程演变而来的。

南极横贯山脉把南极分为东西两部分。该山脉从南太平洋岸边开始,沿着罗斯海岸逶迤向南,横穿南极大陆,直达大西洋的菲尔希纳冰架东侧,全长3000多千米。在维多利亚地,这条山脉十分突出,山峰连绵不断。它与将军山脉相接,然后并入皇家学会山脉,构成非常壮观的、历史上有名的麦克默多海峡的背景。亚历山德拉山脉和毛德山脉向南极点附近的霍利克山脉和西尔山脉延伸。南极横贯山脉的中段,大部分都处在冰盖之下,但是,它一直延伸到科茨地的彭萨科拉山脉、沙克尔顿山脉和西伦山脉。在整个南极横贯山脉上,有许多海拔3000~4000米的高大山峰。

南极横贯山脉东面的大陆,绝大部分位于东经范围,因此称东南极洲,又因其面积占整个南极大陆的大部分,又称为大南极洲。东南极洲主要由冰雪覆盖而成的高原组成。在沿岸附近,有许多被冰雪覆盖的山峰,它们一般排列成线状,构成明显的山系。东南极洲沿岸的一条主要山系在毛德皇后地,它由穆利格—霍夫曼山脉、沃特塔特山脉、索尔—隆戴恩山脉、比利时山脉和费比沃拉皇后山脉组成。在恩德比地,有斯科特山脉和图拉山脉。在麦克罗伯逊地,有一系列山脉,铁矿储量十分丰富的查尔斯王子山脉就是其中的一条。

在东南极洲有南极大陆的两座活火山:一座是罗斯岛上的埃里伯斯火山,海拔高度3795米,有4个喷火口,是南极洲最大的活火山。1841年,英国探险家罗斯最早发现了它,并用他一艘船的名字“黑暗”号将其命名为黑暗火山(音译为埃里伯斯火山)。该火山的山顶终年烟雾缭绕,并时常有火山活动。1979年11月28日,新西兰一架载有257名游客和机组人员的“DC—10”大型客机,就在这座火山上坠毁,机上人员全部遇难。另一座是在维多利亚地的墨尔本火山,海拔高度2591米。

南极横贯山脉西面的部分,全部位于西经范围,所以也称西南极洲,又因其面积只有东南极洲的1/2,所以亦称小南极洲。西南极洲包括多山的南极半岛、罗斯冰架、菲尔希纳冰架和伯德地。伯德地最高海拔高度可达3000米,在其冰盖上面也有一些重要山脉。尤萨普山脉是主要山系,它包括克拉里山脉、执行委员会山脉和福特山脉。尤萨普山脉沿着伯德地海岸延伸到罗斯冰架,并通过别林斯高晋海岸边的琼斯山脉与南极半岛的山脉连在一起。另外还有一条山系叫埃尔斯沃思山脉,南极大陆的最高峰文森峰就在这里。在地质上,埃尔斯沃思山脉有着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因为它在地形上同东南极洲的联系似乎比同南极半岛上的山脉更为密切。南极半岛顶端附近的南设得兰群岛中的欺骗岛,也是一座活火山。

南极大陆的另一种地形,是冰下的基岩表面地形。由于巨大冰盖的沉重压力,南极大陆及周围岛屿的岩石圈都会往下弯曲,以达到重力平衡。通过对南极大陆冰盖厚度的详细全面地探测,我们知道东南极洲的大部分地区的基岩表面在海平面以上;西南极洲的绝大部分地区的基岩表面却在海平面以下,也就是说,冰盖下面的陆地实际上比海平面还要低,有的地方甚至在海平面以下2000米。如果把南极冰盖揭掉,南极大陆的地貌就会和现在的模样截然不同,而且东南极洲和西南极洲的差别也会非常明显。东南极洲的面积与现在差不多,高度要大大降低;西南极洲的面积不仅会大大缩小,而且南极半岛也不再是和西南极大陆连在一起的半岛,而是一个长条形岛屿,中间有一条很深的海沟,把南极半岛和大陆完全分开。南极半岛上的山峰构成多山岛弧。

㈧ 下图是利用遥感技术绘制的南极大陆等高线和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两图中等高

(1)都呈环状分布,和海岸线基本平行。
(2)海拔高,冰面反射太阳光(冰面反射率高),纬度高(有极夜现象)。
(3)不受严酷的冰面和气候条件影响,全天候,质量高,精度高,节省人力、财力,速度快,效率高。南极冰盖(厚度和面积)变化,冰山的形成和发展。

㈨ 1513年的南极洲古地图的测绘之谜指的是什么

1956年,美国海军部文职人员、一位以研究旧海图见长的阿林顿·马勒里宣布,他在一份1513年绘制于羊皮纸上的古地图的摹本上发现了南极洲部分陆地。在这份地图的下方用淡淡的颜色绘出了未被冰川覆盖的南极北端沿岸地区——莫德女王地,其地形特征与1949年人们测定的南极地形轮廓惊人地相似。这一重大发现引起学术界的极大震动:因为人们确切地知道,1895年1月,挪威船长伦纳德·克里斯坦森领导的考察组在阿德尔角登陆成功,这是人类第一次脚踏南极大陆的实地。1933~1955年,美国着名探险家理乍得·伯德才使用船只和飞机对南极大陆12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及其周围水域进行了勘探和测绘,1934~1941年间再次对太平洋海岸线进行了标界,对从罗斯海到威得尔海之间200万平方公里的未知地区作了考察。那么,在此前400多年的古地图上怎么会有南极洲的地形图呢?

美国学者查理斯·哈普古德教授决心解开这个令人费解的谜。经查证,地图的绘制者是皮里·雷伊斯。他原是一名颇有名气的海盗,后来效力于苏莱曼一世的远航船队。在地图的说明中他声称,绘制这幅地图时他参考了20份海图。于是哈普古德着手搜寻皮里·雷伊斯同时代及其以前人绘制的地图和海图。其间,哈普古德教授又有了一个惊人的发现:在一位名叫奥伦狄奥斯·菲南乌斯绘制于1531年的地图上,他清楚地看到与北极遥遥相对的南极,其大陆形状几乎同现代地图绘制的一样准确。该地图上的莫德女王地与皮里·雷伊斯地图相同,所不同的是这份图上的南极大陆地形中有突兀而起的山峦和奔流入海的河流。

真是旧谜未解新谜又生:地理学家的研究早已证明,地球冰川时期最后阶段结束于大约公元前1万年。其时南极洲的冰川曾向北延伸到今天的阿根廷的巴塔戈尼亚地区。即使现在冰川已收缩至南极洲大陆架一带,整个南极大陆仍几乎全被冰川覆盖,何来奔涌的河流和无冻的海域呢?啊啊大惑不解的哈普古德教授不想轻率断言这是地图作者的意想之作。经过格外缜密的考察和研究,教授了解到,南极洲边缘罗斯海的海底岩层是南极冰川时期以前,经河水冲刷入海沉积而致。这些沉积物已愈万年,最晚的是五千年左右。他的考察和研究还证实,公元前3世纪初,在埃及托勒密王朝时代,亚历山大城的博学园曾是收藏和研究古代航海地图、日志、文物和史料的中心。只是当罗马的恺撒入侵埃及后,博学园毁于战火,许多珍藏的古代地图及其摹本或散乱丢失,或被转移到拜占庭帝国。而当1204年威尼斯人攻占拜占庭时,一部分地图又被掠往欧洲。据此,哈普古德教授在1966年正式出版一本名为《古代海王地图》的专着,就南极洲古地图之谜他作出如下推断:早在史前时代可能就有人绘制出南极大陆绿洲时期的地形地貌图,这些图是远古时代一些富有探险精神的航海家根据实际情况绘制的。1513年皮里·雷伊斯绘制的地图是参照了藏于拜占庭帝国君士坦丁堡王宫或图书馆内的古地图和摹本。这是对南极洲古地图之谜的一种言之成理的破解。

这一观点在学术界引起又一次震动。赞成者认为,据此现代人应对远古时代人类的航海能力和范围以及他们对世界的认识作出全新的评价。反对者更不乏其人。他们指出,哈普古德的推断虽然言之成理,但却持之无据。他的书中推测性的论点过多,却提不出令人信服的证据确凿证明史前时代即有人绘制了世界地图。他们诘问道:如果史前时代就有过南极绿洲时代的地形地貌图,它们又能奇迹般地流传到皮里·雷伊斯生活的时代,那么为什么现在这些史前地图或摹本又都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呢?这确实颇让教授难以对答。

于是,20世纪70年代初一位想象力异常丰富的瑞士业余考古工作者埃里奇·冯·丹尼肯提出,皮里·雷伊斯的地图是描摹了太空拍摄的一幅照片。这幅照片是外星人从他们空间站俯视地球时拍下的。这一大胆的假设更难得到确切的求证了,而且一些学者轻而易举地推翻了这一说法。因为据说是照片翻版的皮里·雷伊斯地图上所绘制的许多地方,其地理位置就与实际不符。即便有人再用沧海桑田、板块漂移之类的说法予以解释,恐怕也难令人信服。

但是这样一来,对早在人们探测南极大陆及其海域400多年前,就有人绘出南极大陆的古地图又怎么解释呢?看来猜测、争论及至考察、研究还将继续下去。

㈩ 南极的土地面积是如何测定的为什么北极就没有陆地

地质遥感卫星可以测绘出南极地区准确的地形情况,包括浮冰层和大陆

两极地区在二叠纪时期都没有大陆,泛古大陆分裂后,南极洲大陆与澳洲大陆相剥离,一路向南飘移,到达今天的南极点,所以南极的地形才为大陆,而北极因为美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的大陆架都没触及,所以迄今仍为海洋

阅读全文

与用什么方法测南极大陆形状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游泳中暑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浏览:839
防静电表测量方法 浏览:271
完善高中教学方法 浏览:830
鼠年茅台鉴别方法 浏览:385
手机壳包浆方法 浏览:430
羽毛球空手训练方法 浏览:386
在云南种菜有哪些方法 浏览:99
前列腺增生是有哪些治疗方法 浏览:554
十种颈椎病治疗方法 浏览:454
单人训练模式开启方法 浏览:122
种植百合土壤消毒方法 浏览:736
化粪池两端连接方法 浏览:607
注册不了滴滴有什么方法吗 浏览:864
简单麻花的编织方法 浏览:165
倒立团身训练方法 浏览:725
特岗中教育学教学方法选用依据 浏览:556
治疗抑郁最好的方法 浏览:949
寻找八脉最简单的方法 浏览:773
地膜覆盖率计算方法 浏览:275
国内外教学方法改革方案 浏览: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