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计算方法 > 碱回收自给率计算方法

碱回收自给率计算方法

发布时间:2022-05-15 23:20:03

① 测定vc有哪几种方法,每种方法的使用范围

维生素C不同的测定方法

目前研究维生素C测定方法的报道较多,有关维生素C的测定方法如荧光法、2,6-二氯靛酚滴定法、2,4-二硝基苯肼法、光度分析法、化学发光法、电化学分析法及色谱法等,各种方法对实际样品的测定均有满意的效果.

为了解国内VC含量测定方法及其应用方面的现状及发展态势.方法以"维生素C或抗坏血酸和测定"为检索词对1994~2002年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中的理工A、B和医药卫生专辑进行篇名检索,对所得有关维生素C含量测定的文献数据分别以年代、作者区域、载刊等级、样品类型、测定方法等进行计量分析.结果核心期刊载刊文献占文献总量的45.06%,其中光度法占65.69%,电化法占18.63%,色谱法占12.75%;复杂被测样品文献占文献总量的45.06%,其中光度法占60.92%,色谱法占19.54%,电化法占10.34%.结论目前国内维生素C含量测定仍以光度法为主流,但近年来色谱法,特别是HPLC法上升趋势尤为明显.

一.荧光法

1.原理

样品中还原型抗坏血酸经活性炭氧化成脱氢型抗坏血酸后,与邻苯二胺(OPDA)反应生成具有荧光的喹喔啉(quinoxaline),其荧光强度与脱氢抗坏血酸的浓度在一定条件下成正比,以此测定食物中抗坏血酸和脱氢抗坏血酸的总量。

脱氢抗坏血酸与硼酸可形成复合物而不与OPDA反应,以此排除样品中荧光杂质所产生的干扰。本方法的最小检出限为0.022 g/ml。

2.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蔬菜、水果及其制品中总抗坏血酸的测定

3. 注意事项

3.1 大多数植物组织内含有一种能破坏抗坏血酸的氧化酶,因此,抗坏血酸的测定应采用新鲜样品并尽快用偏磷酸-醋酸提取液将样品制成匀浆以保存维生C。

3.2 某些果胶含量高的样品不易过滤,可采用抽滤的方法,也可先离心,再取上清液过滤。

3.3活性炭可将抗坏血酸氧化为脱氢抗坏血酸,但它也有吸附抗坏血酸的作用,故活性炭用量应适当与准确,所以,应用天平称量。我们的实验结果证明,用2g活性炭能使测定样品中还原型抗坏血酸完全氧化为脱氢型,其吸附影响不明显。

二、2,6-二氯靛酚滴定法(还原型VC)

1、原理:

还原型抗坏血酸还原染料2,6-二氯靛酚,该染料在酸性中呈红色,被还原后红色消失。还原型抗坏血酸还原2,6-二氯靛酚后,本身被氧化成脱氢抗坏血酸。在没有杂质干扰时,一定量的样品提取液还原标准2,6-二氯靛酚的量与样品中所含维生素C的量成正比。本法用于测定还原型抗坏血酸,总抗坏血酸的量常用2,4-二硝基苯肼法和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

2、注意事项

⑴ 所有试剂的配制最好都用重蒸馏水;

⑵ 滴定时,可同时吸二个样品。一个滴定,另一个作为观察颜色变化的参考;

⑶ 样品进入实验室后,应浸泡在已知量的2%草酸液中,以防氧化,损失维生素C;

⑷ 贮存过久的罐头食品,可能含有大量的低铁离子(Fe2+),要用8%的醋酸代替2%草酸。这时如用草酸,低铁离子可以还原2,6-二氯靛酚,使测定数字增高,使用醋酸可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⑸ 整个操作过程中要迅速,避免还原型抗坏血酸被氧化;

⑹ 在处理各种样品时,如遇有泡沫产生,可加入数滴辛醇消除;

⑺ 测定样液时,需做空白对照,样液滴定体积扣除空白体积。

3优点:它具有简便、快速、比较准确等优点,适用于许多不同类型样品的分析。缺点是不能直接测定样品中的脱氢抗坏血酸及结合抗坏血酸的含量,易受其他还原物质的干扰。如果样品中含有色素类物质,将给滴定终点的观察造成困难。在酸性环境中,抗坏血酸(还原型)能将染料2,6—DCIP还原成无色的还原型2,6—DCIP,而抗坏血酸则被氧化成脱氢抗坏血酸。氧化型2,6—DCIP在中性或碱性溶液中呈蓝色,但在酸性溶液中则呈粉红色。因此,当用2,6—DICP滴定含有抗坏血酸的酸性溶液时,在抗坏血酸未被全部氧化前,滴下的2,6—DCIP 立即被还原成无色,一旦溶液中的抗坏血酸全部被氧化时,则滴下微量过剩的2,6—DCIP 便立即使溶液显示淡粉红色或微红色,此时即为滴定终点,表示溶液中的抗坏血酸刚刚全部被氧化。依据滴定时2,6—DCIP 标准溶液的消耗量 (ml),可以计算出被测样品中抗坏血酸的含量。氧化型2,6—DCIP与还原型抗坏血酸常在稀草酸或偏磷酸溶液中进行反应。即先将样品溶于一定浓度的酸性溶液中或经抽提后,再用2,6—DCIP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

食物和生物材料中常含有其他还原物质,其中有些还原物质可使2,6—DCIP还原脱色。为了消除这些还原物质对定量测定的干扰,可用抗坏血酸氧化酶处理,破坏样品中还原型抗坏血酸后,再用2,6—DCIP 滴定样品中其他还原物质。然后从滴定未经酶处理样品时2,6—DCIP标准溶液的总消耗量中,减去滴定非抗坏血酸还原物质2,6—DCIP 标准溶液的消耗量,即为滴定抗坏血酸实际所消耗的2,6—DCIP标准溶液的体积,由此可以计算出样品中抗坏血酸的含量。另外,还可利用抗坏血酸和其他还原物质与2,6—DCIP反应速度的差别,并通过控制样品溶液在pH1 — 3 范围内,进行快速滴定,可以消除或减少其他还原物质的作用,一般在这样的条件下,干扰物质与2,6—DCIP的反应是很慢的或受到抑制。生物体液(如血液、尿等)中的抗坏血酸的测定比较困难,因为这些样品中抗坏血酸的含量很低,并且存在许多还原物质的干扰,同时还必须预先进行脱蛋白处理。在生物体液中含有巯其、亚硫酸盐及硫代硫酸盐等物质,它们都能与DCIP反应,但反应速度比抗坏血酸慢得多。样品中巯基物质对定量测定的干扰,通常可以藉加入对—氯汞苯甲酸(简称PCMB)而得到消除。

三、2,4-二硝基苯肼法

1.原理

总抗坏血酸包括还原型、脱氢型和二酮古乐糖酸。样品中还原型抗坏血酸经活性炭氧化为脱氢抗坏血酸,再与2,4-二硝基苯肼作用生成红色脎,脎的含量与总抗坏血酸含量成正比,进行比色测定。

2.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蔬菜、水果及其制品中总抗坏血酸的测定。

这是脎比色法,单独评价是因为目前它作为Vc测定的国标法之一,是一种全量测定法,它跟以前的苯肼法原理相近。首先将样品中的还原型V氧化为脱氢型V,然后与2,4—二硝基苯肼作用,生成红色的脎,将脎溶于硫酸后进行比色。最近国标中该法强调空白,每个样品及标准系列均需作对应空白,这样消除色泽、背景不一的误差。在实际杨梅汁Vc测定中,操作时间长,操作要求较严格,试剂较多,就一般实验室而言是目前可以采用的方法。

四 碘量法

1、维生素C的原理

维生素C包括氧化型、还原型和二酮古乐糖酸三种。当用碘滴定维生素C时,所滴定的碘被维生素C还原为碘离子。随着滴定过程中维生素C全被氧化,所滴入的碘将以碘分子形式出现。碘分子可以使含指示剂(淀粉)的溶液产生蓝色,即为滴定终点。

2、注意事项

(1)看到红棕色出现时要放慢滴定的速度。

(2)以显蓝色在30s内不褪色为滴定终点。

五L-抗坏血酸(维生素C)测定试剂盒(酶学方法)

1.应用于食品,饮料及生物制品检测

2.比色方法

此方法用于检测水果和蔬菜(如马铃薯),水果和蔬菜产品(如西红柿酱、泡菜、果酱、果汁),婴儿食品,啤酒,饮料,流食,粉状和烘烤剂,肉产品,奶制品,葡萄酒,还有动物饲料,医药品(如维生素配制、阵痛药、退烧药)和生物样品中的L-抗坏血酸(维生素C),

3.分析物

L-抗坏血酸不定量的分布于动物和植物中。人类不能自身生产L-抗坏血酸,因此必须由外源(vitamin C)提供。一般情况下来源于水果和蔬菜中,出于技术原因,L-抗坏血酸曾被用于食品工业中的抗氧化剂。它是一种相对敏感的物质,L-抗坏血酸的检测非常适用于从原始水果和蔬菜中加工食品的质量评定。

L-抗坏血酸用于医药品生产中的组成部分,如维生素产品和阵痛药,另外,它还用于动物饲料添加剂中。

4.原理

L-抗坏血酸 (x-H2) + MTT+ PMS—> dehydroascorbate (x) + MTT-formazan + H+X

L-抗坏血酸 + ½ O2 AAO——> dehydroascorbate + H2OX

5.特异性

在给定的条件下,此方法特别针对于L-抗坏血酸。合成的D-阿拉伯抗坏血酸/阿拉伯糖型抗坏血酸能作为抗氧化剂,也能反应,但反应速度较慢。

6.灵敏度

测定灵敏度为0.005个吸光度单位,样品体积为1.600ml,此相当于0.1mg/l样品溶液中的L-抗坏血酸浓度。0.015个吸光度单位的差异能造成0.3 mg/l检测限,样品最大体积为1.600 ml.。

7.线性

测定的线性范围为0.5 ugL-抗坏血酸(0.3mgL-抗坏血酸/l样品溶液体积为1.600ml)到20 ugL-抗坏血酸(0.2gL-抗坏血酸/l样品溶液体积为0.100ml)

8.精密度

在用一个样品做重复实验时,可能会产生0.005-0.010个吸光度单位的差异。标准的相对偏差(变异系数)大约为1-3%。当分析检测数据时,要考虑到L-抗坏血酸的水溶液稳定性较差,尤其是重金属离子或氧存在时。

9.干扰及错误来源

粮食的成分不经常干扰实验。高浓度的酒精和D-山梨酸醇能降低反应速度,大量的亚硫酸盐必须通过添加甲醛来去除。醋酸抑制酶AAO。金属和 亚硫酸盐离子可以导致L-抗坏血酸的自发分解。

10.试剂盒包括内容

1.磷酸盐/柠檬酸缓冲液 ———— pH值大约3.5;MTT

2.AAO(坑坏血酸-氧化酶)—— 每板约17 U AAO

3. PMS 溶液

六.磷钼蓝分光光度法测定维生素C

基于在一定的反应条件下,维生素C可以定量地将磷钼酸锭还原成磷钼蓝,提出了一种新的测定维生素C的分光光度法。该方法很方便、快速地测定生物、药物等试样中的维生素C,准确度和重复性均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果品、蔬菜及其加工制品中还原型抗坏血酸的测定(不含二价铁、二价锡、一价铜、二氧化硫、亚硫酸盐或硫代硫酸盐),不适用于深色样品。

2 测定原理

染料2,6-二氯靛酚的颜色反应表现两种特性,一是取决于其氧化还原状态,氧化态为深蓝色,还原态变为无色;二是受其介质的酸度影响,在碱性溶液中呈深蓝色,在酸性介质中呈浅红色。

用蓝色的碱性染料标准溶液,对含维生素 C的酸性浸出液进行氧化还原滴定,染料被还原为无色,当到达滴定终点时,多余的染料在酸性介质中则表现为浅红色,由染料用量计算样品中还原型抗坏血酸的含量。

七.二甲苯-二氯靛酚比色法

1 适用范围

测定深色样品中还原型抗坏血酸。

2 测定原理

用定量的 2,6-二氯靛酚染料与试样中的维生素 C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多余的染料在酸性环境中呈红色,用二甲苯萃取后比色,在一定范围内,吸光度与染料浓度呈线性相关,收剩余染料浓度用差减法计算维生素 C含量。

八.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分析法(NIRDRSA)

自1965年首次应用于复杂农业样品分析后,因其具 有样品处理简单、分析速度快等优点,逐渐受到分析界的重视。此法已广泛应用于石油、纺 织、农业、食品、药物分析等领域[1,2]。在药物分析中,NIRDRSA可以进行定性 鉴别、定量分析等工作。

维生素C是一种不稳定的二烯醇化合物,其药典[3]含量测定方法为碘量法。我 们采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技术直接测定维生素C含量,样品无需预处理,方法简便,结果可 靠。

这是因为,近红外谱区光的频率与有机分子中C-H,O-H,N-H等振动的合频与各级倍频的 频率一致,因此通过有机物的近红外光谱可以取得分子中C-H,O-H,N-H的特征振动信息 。由于近红外光谱的谱带较宽,谱图重叠严重,不能用特征峰等简单方法分析,需要运用计 算机技术与化学计量学方法。本实验应用的是偏最小二乘法(PLS)[4],首先利用 定标集建立预测模型,然后将预测集作为未知样本,根据预测模型进行预测。

对所选择的谱区范围,采用对反射吸光度的MSC(散射校正)预处理,对25个样品进行交叉 验证,即选择一个样品,从校正集中除去该样品对应的光谱和浓度数据,并设光谱主成分数 为1,循环迭代样品数和主成分数,计算预测残差平方和,确定所需主成分数。若主成分选择 过小,会丢失样品信息,过大会造成过度拟合。当主因子为2时,预测残差平方和值最小, 为2.029,故选择主因子数为2,建立最佳PLS校正数学模型。

九 电位滴定法

1.原理:根据滴定过程中电池电动势的变化来确定反应终点.

Pt为指示电极,甘汞作参比电极

E池=E+-E-+E液接电位=EI2/I-+k(常数)

2.原理(具体来说:)

随着滴定剂的加入,由于发生化学反应,待测离子浓度将不断变化;从而指示电极电位发生相应变化;导致电池电动势发生相应变化;计量点附近离子浓度发生突变;引起电位的突变,因此由测量工作电池电动势的变化就能确定终点。

3.计算式:(与碘量法相同) Wvc=C(I2)V(I2)M(vc)/m(vc ) *100%

4.优点:

解决了滴定分析中遇到有色或浑浊溶液时无法指示终点的问题

用线性电位滴定法分析抗坏血酸,抗坏血酸回收率为99.80%~101.5%,相对标准偏差为0.61%;分析维生素C片中的抗坏血酸,相当标示量为98.90%~100.5%,相对标准偏差不大于0.48%,说明线性电位滴定法分析维生素C片中的抗坏血酸含量是可行的.

十 .分光光度法

1. 原理:

维生素C在空气中尤其在碱性介质中极易被氧化成脱氢抗坏血酸,pH>5,脱氢抗坏血酸内环开裂,形成二酮古洛糖酸。脱氢抗坏血酸,二酮古洛糖酸均能和2,4-二硝基苯肼生成可溶于硫酸的脎

脎在500nm波长有最大吸收

根据样品溶液吸光度,由工作曲线查出VC的浓度,即可求出VC的含量

十一 库仑滴定法

1.原理:库仑滴定法属于恒电流库仑分析。

是在特定的电解液中,以电极反应产物为滴定剂(电生滴定剂,相当于化学滴定中的标准浓液)与待测物质定量作用,借助指示剂或电位法确定滴定终点。

2.基本依据--法拉第电解定律:电解时,电极上发身化学反应的物质质量与通过电解池的电量Q成正比

即: m=MQ/zF = MI t /zF

3..化学反应:阴极反应: 2H+2e-=H2 阳极反应: 2I-=I2+2e-

4.终点指示:多种方法

(1)化学指示剂--I2

(2)电位法

(3)双铂极电流指示法

5.计算式:Wvc=MvcQ/zFm样式中: F--- 法拉第常数(96487C)

Z---电极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注意:使电解效率100%

6.优点:

1)无需标准化的试剂溶液,免去了大量的标准物质的准备工作(配制,标定)

2)只需要一个高质量的供电器,计时器,小铂丝电极,且易于实现自动化控制

3)若电流维持一个定值,可大大缩短了电解时间

4)电量容易控制及准确测量;方法灵敏度,准确度较高

5)滴定剂来自电解时的电极产物,可实现容量分析中不易实现的滴定过程,如Cu+,Br2,Cl2产生后立即与待测物反应。

7.缺点(难点):

要求电解过程没有副反应和漏电现象,即使电解电极上只进行生成滴定剂的反应,且电流的效率是100%

8.注:电流效率=i样÷i总= i样÷( i样+ i容+i杂)

因为:实际电解过程中存在影响电流效率的因素,如,杂质,溶剂,电极自身在电极上的反应等

十二 紫外快速测定法

原理

维生素C的2,6—二氯酚靛酚容量法,操作步骤较繁琐,而且受其它还原性物质、样品色素颜色和测定时间的影响。紫外快速测定法,是根据维生素C具有对紫外产生吸收和对碱不稳定的特性,于243nm处测定样品液与碱处理样品液两者消光值之差,通过查标准曲线,即可计算样品中维生素C的含量。

十三 光电比浊法的原理

原理

在酸性介质中,抗坏铁酸与亚硒酸(H2SeO3)能定量地进行氧化还原反应.1mol的抗铁酸能将2mol的亚硒酸还原成硒.在一定条件下,生成的元素硒在溶液中形成稳定的悬浊液.当抗铁酸的浓度在0-4mg/25-50ml的范围内,该溶液生成的浊度与抗坏铁酸的含量成正比.将试液置分光光度计上测其浊度可以定量地测定抗坏铁酸.

十四荧光分析法的原理

原理

用酸洗活性炭将抗坏铁酸氧化为顺式脱氢抗坏铁酸,然后与邻苯二胺缩合成一种荧光性化合物.样品中其它荧光杂质的干扰可以通过向氧化后的样品中加入硼酸,使脱氢抗坏铁酸形成 硼酸脱氢抗坏铁酸的络合物,它不与邻二苯胺生成荧光化合物.这样可以测定其它荧光杂质的空白荧光强度而加以校正

十五 原子吸收间接测定法

原理

这是最近报导的一种Vc测定法,其原理是在酸性介质中还原型Vc可将Cu2+定量地还原为Cu+并与SCN—反应生成CuSCN沉淀,在高速离心机下有效地分离出沉淀,小心洗涤后再经浓硝酸溶解,用原子吸收法测定铜含量,即可推知样品中维生素C的含量。该法实验仪器较昂贵,主要问题是操作过程中反应完全与否,沉淀物洗涤、离心反复多次,极容易带来误差。该法优点是能不受果蔬自身颜色的干扰,有一定的发展前景。根据试验,发现此法结果偏低,还有待于进一步优化改善。

十六.金纳米微粒分光光度法测定维生素C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金纳米微粒分光光度法测定维生素C的方法。于5mL比色管中,依次加入0.1-2.0mL浓度为95.64μg/mL的HAuCl↓[4]溶液,0.02-0.50mL浓度为1%的柠檬酸三钠溶液,再加入0.001-2.0mL浓度为0.38mg/mL的维生素C溶液,混匀,加二次蒸馏水定容至刻度,再充分混匀,在分光光度计上,于520nm处测定吸收值,同时作空白试验。本发明测定方法简单、快捷,所用仪器价廉,试剂易得

十七 L-半胱氨酸修饰电极测定维生素C的方法

研究了L-半胱氨酸修饰电极的制备方法和其电化学行为,并用于维生素C的测定,发现该电极对VC有明显的电催化作用,在pH=10.0的NH4Cl-NH3·H2O缓冲溶液中,VC在L-半胱氨酸修饰电极上产生一灵敏的氧化峰,峰电流与VC的浓度在1.0×10-3~1.0×10-6mol/L的范围内呈良好的线形关系,相关系数为0.9962,其最低检测限可达1.0×10-6mol/L,与紫外光谱法测定的结果一致。

测定维生素C有多种方法,包括采用I2或二氯靛酚(DPI)进行氧化还原滴定。一般来说,滴定法是一种快速、简便、准确的技术,它通过滴定剂和被滴定物质的等当量反应,精确测定被测物质的含量。DPI对于维生素C具有良好的选择性,是一种理想的氧化剂。

十八 梅特勒-托利多仪器法

传统的滴定法是手工滴定,根据指示剂颜色的变化确定终点,通过测量滴定剂的消耗量,计算被测物质的含量。手工滴定有很多不足:手工控制误差较大,计算复杂,针对不同的反应需要特殊指示剂。梅特勒-托利多的自动电位滴定仪解决了这一问题,通过测量滴定反应中电位的变化确定终点,全自动操作、计算,测量快速,结果准确。梅特勒-托利多的滴定仪配有记忆卡软件包,存储有成熟滴定方法,可方便快速解决实际应用问题,并且稍作改动就能作为新的测定的实验方法。

除此之外,还有双光束剩余染料差减比色法,2_6_二氯靛酚钠动力学分光光度法、聚中性红修饰电极方法、示波溴量法、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抑制法、磷钼钨杂多酸作显色剂快速检测方法、溶氧测定装置测定水果蔬菜中抗坏血酸含量的方法等。在此不做介绍。

如何计算年折旧费用

固定资产在使用期限内不断发生损耗,它的价值根据损耗程度逐渐转移到有关的产品成本或费用中去,并从企业产品销售(营业)收入中得到相应的补偿。固定资产损耗价值的转移就称为折旧。它构成产品成本的一项费用,在会计核算上被称为折旧费或折旧额。

固定资产损耗包括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两种形态。有形损耗是指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摩擦、振动、疲劳等原因使固定资产质量变坏而造成的机械磨损,以及固定资产在闲置过程中由于自然力影响造成的自然损耗。无形损耗是指由于劳动生产率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原来固定资产价值降低。

固定资产损耗价值的补偿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对于固定资产本身价值在使用期间逐渐损耗的补偿,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折旧;另一种是由于固定资产各个构成部分的耐磨程度和使用条件不同,为了维持固定资产正常发挥作用,需要对损耗程度不同的构成部分进行系统地恢复而发生的费用,这部分称为修理费用。

(—)影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因素

在企业实际工作中,固定资产折旧是按会计期间,依据固定资产的价值和折旧期限的不同分别计提折旧的。影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因素主要有:

(l)固定资产折旧基数。

固定资产折旧是对固定资产本身损耗价值的一种补偿,因此,固定资产折旧应以原始价值为基数,也就是固定资产在整个使用期间的累计折旧和固定资产报废时的净残值应等于原始价值。我国在会计制度上规定:固定资产折旧以固定资产账面原价为计提基数。

(2)固定资产净残值。

固定资产净残值,是指固定资产使用期满后,残余的价值减除应支付的固定资产清理费用后的哪部分价值。固定资产净残值属于固定资产的不转移价值,不应计入成本、费用中去,在计算固定资产折旧时,采取预估的方法,从固定资产原值中扣除,到固定资产报废时直接回收。固定资产净残值占固定资产原值的比例一般在5%~10%之间。

(3)固定资产折旧年限。

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直接影响各期应提的折旧额,从而影响企业的利润和应当期交纳的企业所得税⊙由于固定资产的损耗既有有形损耗,也有无形损耗。因此,在确定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时,不能只考虑固定资产的物理使用年限,还必须考虑固定资产的经济使用年限。

(二)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

固定资产折旧实际上是将固定资产的价值以特定费用的形式通过产品的价值或其他形式收回的一种手段。正确地计算和提取折旧,不但有利于正确计算产品成本,而且折旧金额的大小还会直接影响成本的大小,从而影响企业的利润水平,进而影响所缴纳的所得税税金。折旧的计提方法有多种。目前一般企业采用的主要有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等方法。

平均年限法又称直线法,它是按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即折旧年限)平均计算折旧额的方法。

1.直线法

直线法也称平均年限法。它是按照固定资产使用年限(或工作时数和工作量)平均计算折旧的方法。由于这种方法计算的折旧积累额呈直线上升的趋势,所以称之为直线法。它具体又可划分为平均年限法、工作时数法和工作量法。

按现行制度规定,企业的固定资产折旧一般采用直线法,并按固定资产原价和分类折旧率计算。如因某种原因需要加速折旧或改变折旧方法,则应由企业提出,报经当地税务机关审核批准。

(1)平均年限法

平均年限法计算折旧额的方法是,用固定资产原始价值减去固定资产估计残值,加上固定资产清理费用后的数额,除以固定资产估计使用年限。按照税法规定,固定资产的估计残值应以原价的10%为原则,对于需要少留或不留残值的,应报经当地税务机关批准。预计固定资产使用年限应不低于规定的最短年限。

分类折旧的折旧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某类固定资产年折旧额(某类固定资产原值–预计残值+清理费用)–预计使用年限

某类固定资产年折旧率=该类固定资产年折旧额÷该类固定资产原价×100%

某类固定资产月折旧率=某类固定资产年折旧额÷12

例如:某企业有一台价值50万元的固定资产,折旧期为5年,预计净残值5000元。有关的计算如下:

年折旧额=(原值–残值+清理费)÷使用年限=(500 000–5000)÷5=99000(元)

该固定资产月折旧额=39000÷12=3250(元)

(2)工作时数法。

工作时数法是按照固定资产的工作时间计算折旧的一种方法,也是平均计算折旧的方法。其计算公式如下:

单位工作时间的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预计净残值)÷工作总时数

例如:某企业有一大型设备采用工作量法计算折旧,原始价值500000元,预计可以使用30000小咐,预计报废时残值10000元,预计清理费用5000元,2002年工作量为6000小时,则:单位工作时间的折旧额=(500000–10000+5000)÷30000=16.5(元)

2002年该设备应提取的折旧额=6000×16.5=99000(元)

(3)工作量法。

工作量法是按固定资产的工作量(产量或提供劳务的数量)计算折旧的一种方法。与直线法一样,它也是平均计算折旧的方法。其计算公式如下:

单位生产数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生产总数量

2.加速祈旧法

加速折旧法因在折旧期间各年计提的折旧而逐渐减少,所以也称递减费用法。按现行制度规定,可以用加速折旧法计提折旧的包括,受酸碱等强烈腐蚀的机器设备和常年处于震颤状态的厂房和建筑物;由于提高使用率,加强使用强度,而常年处于日夜运转的机器、设备;中外合作企业合作期短于规定的最短折旧年限,并在合作期满后归中方使用或者所有的固定资产,以及在国民经济中地位重要、技术进步快的一些特定行业,可以采用加速折旧法,但要由企业提出申请经当地税务机关审核后,逐级上报国家税务部门批准。加速折旧法有多种方法,但现行制度规定采用以下两种:

(l)双倍余额递减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也称加倍递减余额法,是以期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和按平均年限法的双倍折旧率计算折旧额的方法。由于固定资产账面净值会随固定资产的使用而逐渐减少,而年折旧率各年又不变,因此各年折旧额会随着账面净值的下降而减少。其计算公式为:

年折旧额=期初固定资产账面余额×双倍直线折旧率

双倍直线年折旧率=(1÷预计使用年限×100%)×2

在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时,只要固定资产仍在使用,则其期初账面净值就会一直存在,不可能完全冲销。为此,应在固定资产折旧到期以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净值扣除预计残值后的差额平均摊销,使最后一年的贴面净值与预计残值相等。

仍以上例为例,若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则:

该设备的年折旧额=期初固定资产账面余额×折旧率

折旧率=(1÷预计使用年限×100%)×2=1÷5×100%×2=40%

各年折旧额列表如下: (单位:元)
年份
期初账面余额
折旧率
折旧额
累计折旧额
期末账面余额

1
500 000
40
200 000
200 000
300 000

2
300 000
40
120 000
320 000
180 000

3
180 000
40
72 000
392 000
108 000

4
108 000

51 500
443 500
56 500

5
56 500

51 500
495 000
5 000

(2)年数总和法

也称折旧年限积数法,是按各年不同的递减分数乘以折旧基数来计算各年折旧额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要先计算各年的递减分数,其计算方法是以固定资产的使用年数逐年相加之和作分母,如以上面的固定资产折旧计算为例,其使用期限为5年,则分母为15;再将年数按5、4、3、2、l顺序作分子,所得分数即为该年度的折旧率。在年数总和法下,各年的折旧额如下表所示:
(单位:元)

年份
原值—残值
变动折旧率
年折旧额
累计折旧额
期末账面余额

0

500 000

1
495 000
5÷15
165 000
165 000
330 000

2
495 000
4÷15
132 000
297 000
198 000

3
495 000
3÷15
99 000
396 000
99 000

4
495 000
2÷15
66 000
462 000
33 000

5
495 000
1÷15
33 000
495 000
5 000

年数总和法比较简单,符合折旧费随便着年数的增加而逐年递减的固定资产实际损耗情况,而且可保持固定资产使用成本的均衡性。

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被公认为是最“合理和系统的”折旧方法。其合理性表现在:对固定资产来说,一般情况是,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的早期比晚期能提供更大的效用。这对在使用寿命的早期就具有较高的技术陈旧因素,或者在后期需要进行许多的维修才能保持效用的设备项目尤为适合。其系统性则表现在:固定资产逐年递减折旧额,是有规律性的,在年数总和法下,它是一个等差级数,在双倍余额递减法下,它是一个等比级数。因此,可以把这两种方法统称为递减折旧法。它们之所以常被称为加速折旧法,则是与直线法对比而言。

(三)不同折旧方法对纳税的影晌及利用

由于不同的折旧方法在成本核算中会对企业当期盈利水平产生影响,使当期应交纳的税收也存在不同。直线法与加速折旧法在不同的税收制度条件下和不同的企业中效果不同。在必须明确考虑下面两个问题:

一是纳税筹划的目的在于减轻企业税收负担。减轻企业税收负担主要体现在如下两方面:一是通过合理的纳税筹划,使部分应交纳的税收不需交纳,从而减少应纳税款;二是利用现行财务会计制度,通过合理筹划推迟纳税时间,获得资金的时间价值。

从表面上看,固定资产的价值是既定的,采用什么方法提取折旧,不论提取多长时间,其总的折旧是固定的,似乎不会影响到企业总的利润水平及应交纳的税收。但是在没有其他减免税优惠、使用比例税率的条件下,运用加速折旧法却能比直线法在税收上得到更多的利益。这是因为:采用加速折旧法,与直线法对比,在确定应税收益时,由于在早期计入了数额较大的折旧费,将使早期的应税收益相应地减少。从而使纳税人能在使用这些固定资产的早期缴纳较少的所得税款,而在后期才缴纳较多的税款。虽然在总盈利不变的情况下应纳税额相等,但由于纳税时间延迟无异于对纳税人提供了一种无息贷款,使纳税人能从中得到一定的财务利益。现仍用上面的例子,通过下表来说明快速折旧法给纳税带来的收益。

项 目
折 旧 额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第四年
第五年

直线法
99 000
99 000
99 000
99 000
99 000

双倍余额递减法
200 000
120 000
72 000
51 500
51 500

和直线法相比形成的应税收益的减少(增加)
101 000
21 000
(27 000)
(47 500)
(47 500)

少纳或多纳所得税额(税率33%)
33 330
6 930
(8 910)
(15 675)
(15 675)

年末缓交税款累计数
33 330
40 260
31 350
15 675
0

年数总和法
165 000
132 000
99 000
66 000
33 000

和直线法相比形成的应税收益的减少(增加)
66 000
33 000
0
(33 000)
(66 000)

少纳或多纳所得税额(税率33%)
21 780
10 890
0
(10 890)
(21 780)

年末缓交税款累计数
21 780
32 670
32 670
21 780
0

从上面的图表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到,虽然五年 中采用三种折旧方法所提取的折旧总额,都是495 000元,但每年提取的折旧金额却有比较大的差别、影响到各年实际交纳的税款,虽然在五年内纳税的总金额是相同的,但是由于加速折旧法先提取折旧,前期的实际交纳的税额减少,这就等于是把税款的缴纳期限往后推迟了,等于获得了一笔无息贷款。

③ 求化学达人解决下面的问题:

乙酸又称醋酸,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它是一种有机化合物,是典型的脂肪酸。被公认为食醋内酸味及刺激性气味的来源。在家庭中,乙酸稀溶液常被用作除垢剂。食品工业方面,在食品添加剂列表E260中,乙酸是规定的一种酸度调节剂。

目录

简介
历史
制备发酵法
甲醇羰基化法
乙醇氧化法
乙醛氧化法
乙烯氧化法
丁烷氧化法
命名
易错点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酸性
二聚物
溶剂
化学反应
鉴别
生物化学
制取方式
对环境的影响:
其他补充,满足国际运输操作人员需要
理化性质
燃烧爆炸危险性
泄漏处理
健康危害性
急救
防护措施
储运
冰醋酸用途
乙酸反应化学方程式简介
历史
制备 发酵法
甲醇羰基化法
乙醇氧化法
乙醛氧化法
乙烯氧化法
丁烷氧化法
命名
易错点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酸性
二聚物
溶剂
化学反应
鉴别
生物化学
制取方式对环境的影响:其他补充,满足国际运输操作人员需要理化性质燃烧爆炸危险性泄漏处理健康危害性急救防护措施储运冰醋酸用途乙酸反应化学方程式展开 编辑本段简介
乙酸(acetic acid)分子中含有两个碳原子的饱和羧酸,是烃的重要含氧衍生物。分子式C2H4O2,结构 乙酸分子模型
简式CH3COOH,官能团为羧基。因是醋的主要成分,又称醋酸。例如在水果或植物油中主要以其化合物酯的形式存在;在动物的组织内、排泄物和血液中以游离酸的形式存在 普通食醋中含有3%~5%的乙酸。乙酸是无色液体 ,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熔点16 .6℃,沸点117 .9℃, 相对密度1.0492(20/4℃)密度比水大,折光率1.3716。纯乙酸在16.6℃以下时能结成冰状的固体,所以常称为冰醋酸。易溶于水、乙醇、乙醚和四氯化碳。当水加到乙酸中,混合后的总体积变小,密度增加,直至分子比为1∶1 ,相当于形成一元酸的原乙酸CH3C(OH)3,进一步稀释,体积不再变化。 分子量:60.05 分子结构:
冰醋酸
冰醋酸 纯的无水乙酸(冰醋酸)是无色的吸湿性液体,凝固点为16.6 °C (62 °F) ,凝固后为无色晶体。尽管根据乙酸在水溶液中的离解能力它是一个弱酸,但是乙酸是具有腐蚀性的,其蒸汽对眼和鼻有刺激性作用。乙酸是一种简单的羧酸,是一个重要的化学试剂。乙酸也被用来制造电影胶片所需要的醋酸纤维素和木材用胶粘剂中的聚乙酸乙烯酯,以及很多合成纤维和织物。
编辑本段历史
醋几乎贯穿了整个人类文明史。乙酸发酵细菌(醋酸杆菌)能在世界的每个角落发现,每个民族在酿酒的时候,不可避免的会发现醋——它是这些酒精饮料暴露于空气后的自然产物。如中国就有杜康的儿子黑塔因酿酒时间过长得到醋的说法。 乙酸在化学中的运用可以追溯到很古老的年代。在公元前3世纪,希腊哲学家泰奥弗拉斯托斯详细描述了乙酸是如何与金属发生反应生成美术上要用的颜料的,包括白铅(碳酸铅)、铜绿(铜盐的混合物包括乙酸铜)。古罗马的人们将发酸的酒放在铅制容器中煮沸,能得到一种高甜度的糖浆,叫做“sapa”。“sapa”富含一种有甜味的铅糖,即乙酸铅,这导致了罗马贵族间的铅中毒。8世纪时,波斯炼金术士贾比尔,用蒸馏法浓缩了醋中的乙酸。 文艺复兴时期,人们通过金属醋酸盐的干馏制备冰醋酸。16世纪德国炼金术士安德烈亚斯·利巴菲乌斯就描述了这种方法,并且拿由这种方法产生的冰醋酸来和由醋中提取的酸相比较。仅仅是因为水的存在,导致了醋酸的性质发生如此大的改变,以至于在几个世纪里,化学家们都认为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物质。法国化学家阿迪(Pierre Adet)证明了它们两个是相同的。 1847年,德国科学家阿道夫·威廉·赫尔曼·科尔贝第一次通过无机原料合成了乙酸。这个反应的历程首先是二硫化碳经过氯化转化为四氯化碳,接着是四氯乙烯的高温分解后水解,并氯化,从而产生三氯乙酸,最后一步通过电解还原产生乙酸。 1910年时,大部分的冰醋酸提取自干馏木材得到的煤焦油。首先是将煤焦油通过氢氧化钙处理,然后将形成的乙酸钙用硫酸酸化,得到其中的乙酸。在这个时期,德国生产了约10000吨的冰醋酸,其中30%被用来制造靛青染料。
编辑本段制备
乙酸的制备可以通过人工合成和细菌发酵两种方法。现在,生物合成法,即利用细菌发酵,仅占整个世界产量的10%,但是仍然是生产醋的最重要的方法,因为很多国家的食品安全法规规定食物中的醋必须是由生物制备的。75%的工业用乙酸是通过甲醇的羰基化制备,具体方法见下。空缺部分由其他方法合成。 整个世界生产的纯乙酸每年大概有500万吨,其中一半是由美国生产的。欧洲现在的产量大约是每年100万吨,但是在不断减少。日本每年也要生产70万吨纯乙酸。每年世界消耗量为650万吨,除了上面的500万吨,剩下的150万吨都是回收利用的。
发酵法
有氧发酵 在人类历史中,以醋的形式存在的乙酸,一直是用醋杆菌属细菌制备。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这些细菌能够从含有酒精的食物中生产出乙酸。通常使用的是苹果酒或葡萄酒混合谷物、麦芽、米或马铃薯捣碎后发酵。有这些细菌达到的化学方程式为: C2H5OH + O2 → CH3COOH + H2O 做法是将醋菌属的细菌接种于稀释后的酒精溶液并保持一定温度,放置于一个通风的位置,在几个月内就能够变为醋。工业生产醋的方法通过提供氧气使得此过程加快。 现在商业化生产所用方法其中之一被称为“快速方法”或“德国方法”,因为首次成功是在1823年的德国。此方法中,发酵是在一个塞满了木屑或木炭的塔中进行。含有酒精的原料从塔的上方滴入,新鲜空气从他的下方自然进入或强制对流。改进后的空气供应使得此过程能够在几个星期内完成,大大缩短了制醋的时间。 现在的大部分醋是通过液态的细菌培养基制备的,由Otto Hromatka和Heinrich Ebner在1949年首次提出。在此方法中,酒精在持续的搅拌中发酵为乙酸,空气通过气泡的形式被充入溶液。通过这个方法,含乙酸15%的醋能够在两至三天制备完成。 无氧发酵 部分厌氧细菌,包括梭菌属的部分成员,能够将糖类直接转化为乙酸而不需要乙醇作为中间体。总体反应方程式如下: C6H12O6 → 3 CH3COOH 更令工业化学感兴趣的是,许多细菌能够从仅含单碳的化合物中生产乙酸,例如甲醇,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与氢气的混和物。 2 CO2 + 4 H2 → CH3COOH + 2 H2O 梭菌属因为有能够直接使用糖类的能力,减少了成本,这意味着这些细菌有比醋菌属细菌的乙醇氧化法生产乙酸更有效率的潜力。然而,梭菌属细菌的耐酸性不及醋菌属细菌。耐酸性最大的梭菌属细菌也只能生产不到10%的乙酸,而有的醋酸菌能够生产20%的乙酸。到现在为止,使用醋酸属细菌制醋仍然比使用梭菌属细菌制备后浓缩更经济。所以,尽管梭菌属的细菌早在1940年就已经被发现,但它的工业应用仍然被限制在一个狭小的范围。
甲醇羰基化法
大部分乙酸是通过甲基羰基化合成的。此反应中,甲醇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乙酸,方程式如下 CH3OH + CO → CH3COOH 这个过程是以碘代甲烷为中间体,分三个步骤完成,并且需要一个一般由多种金属构成的催化剂(第二部中) (1) CH3OH + HI → CH3I + H2O(2) CH3I + CO → CH3COI(3) CH3COI + H2O → CH3COOH + HI 通过控制反应条件,也可以通过同样的反应生成乙酸酐。因为一氧化碳和甲醇均是常用的化工原料,所以甲基羰基化一直以来备受青睐。早在1925年,英国塞拉尼斯公司的Henry Drefyus已经开发出第一个甲基羰基化制乙酸的试点装置。然而,由于缺少能耐高压(200atm或更高)和耐腐蚀的容器,此法一度受到抑制 。直到1963年,德国巴斯夫化学公司用钴作催化剂,开发出第一个适合工业生产的办法。到了1968年,以铑为基础的催化剂的(cis−[Rh(CO)2I2])被发现,使得反映所需压力减到一个较低的水平并且几乎没有副产物。1970年,美国孟山都公司建造了首个使用此催化剂的设备,此后,铑催化甲基羰基化制乙酸逐渐成为支配性的孟山都法。90年代后期,英国石油成功的将Cativa催化法商业化,此法是基于钌,使用([Ir(CO)2I2]) ,它比孟山都法更加绿色也有更高的效率,很大程度上排挤了孟山都法。
乙醇氧化法
由乙醇在有催化剂的条件下和氧气发生氧化反应制得。 C2H5OH + O2 CH3COOH + H2O
乙醛氧化法
在孟山都法商业生产之前,大部分的乙酸是由乙醛氧化制得。尽管不能与甲基羰基化相比,此法仍然是第二种工业制乙酸的方法。乙醛可以通过氧化丁烷或轻石脑油制得,也可以通过乙烯水合后生成。当丁烷或轻石脑油在空气中加热,并有多种金属离子包括镁,钴,铬以及过氧根离子催化,会分解出乙酸。化学方程式如下: 2 C4H10 + 5 O2 → 4 CH3COOH + 2 H2O 此反应可以在能使丁烷保持液态的最高温度和压力下进行,一般的反应条件是150℃和55 atm。副产物包括丁酮,乙酸乙酯,甲酸和丙酸。因为部分副产物也有经济价值,所以可以调整反应条件使得副产物更多的生成,不过分离乙酸和副产物使得反应的成本增加。 在类似条件下,使用上述催化剂,乙醛能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乙酸 2 CH3CHO + O2 → 2 CH3COOH 使用新式催化剂,此反应能获得95%以上的乙酸产率。主要的副产物为乙酸乙酯,甲酸和甲醛。因为副产物的沸点都比乙酸低,所以很容易通过蒸馏除去。
乙烯氧化法
由乙烯在催化剂(所用催化剂为氯化钯:PdCl2、氯化铜:CuCl2和乙酸锰:(CH3COO)2Mn)存在的条件下,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此反应可以看作先将乙烯氧化成乙醛,再通过乙醛氧化法制得。
丁烷氧化法
丁烷氧化法又称为直接氧化法,这是用丁烷为主要原料,通过空气氧化而制得乙酸的一种方法,也是主要的乙酸合成方法。 2CH3CH2CH2CH3 + 5O2=4CH3COOH + 2H2O
编辑本段命名
乙酸既是常用的名称,也是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规定的官方名称。俗称醋酸(acetic acid),该名称来自于拉丁文中的表示醋的词“acetum”。无水的乙酸在略低于室温的温度下(16.7℃),能够转化为一种具有腐蚀性的冰状晶体,故常称无水醋酸为冰醋酸,冰乙酸,冰形醋酸,乙酸冰。 乙酸的实验式(即最简式)为CH2O,化学式(即分子式)为C2H4O2。常被写为CH3-COOH、CH3COOH或CH3CO2H来突出其中的羧基,表明更加准确的结构。失去H后形成的离子为乙酸根阴离子。乙酸最常用的正式缩写是AcOH 或 HOAc,其中Ac代表了乙酸中的乙酰基(CH3CO)。酸碱中和反应中也可以用HAc表示乙酸,其中Ac代表了乙酸根阴离子(CH3COO),但很多人认为这样容易造成误解。上述两种情况中,Ac都不应与化学元素中锕的缩写混淆。
编辑本段易错点
乙酸与“蚁酸”“己酸”不同 ① 蚁酸(formic acid) = 甲酸(methanoic acid) 化学式:HCOOH(HCO2H) ② 羊油酸(caproic acid) = 己酸(hexanoic acid) (网络小词典中译“乙酸”为“caproic acid”有误) 化学式CH3(CH2)4COOH 乙酸(acetic acid)
编辑本段物理性质
乙酸在常温下是一种有强烈刺激性酸味的无色液体。 乙酸的熔点为16.6℃(289.6 K)。沸点117.9℃(391.2 K)。相对密度1.05,闪点39℃,爆炸极限4%~17%(体积)。纯的乙酸在低于熔点时会冻结成冰状晶体,所以无水乙酸又称为冰醋酸。 乙酸易溶于水和乙醇,其水溶液呈弱酸性。乙酸盐也易溶于水。 下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工业乙酸的国家标准 指标名称 指标
优等品 一等品 合格品
色度, Hazen 单位(铂 - 钴色号)≤ 10 20 30
乙酸含量, % ≥ 99.8 99.0 98.0
水分, % ≤ 0.15 - -
甲酸含量, % ≤ 0.06 0.15 0.35
乙醛含量, % ≤ 0.05 0.05 0.10
蒸发残渣, % ≤ 0.01 0.02 0.03
铁含量(以 Fe 计), % ≤ 0.00004 0.0002 0.0004
还原高锰酸钾物质, min ≥ 30 5 -

编辑本段化学性质
酸性
羧酸中,例如乙酸,的羧基氢原子能够部分电离变为氢离子(质子)而释放出来,导致羧酸的酸性。乙酸在水溶液中是一元弱酸,酸度系数为4.8,pKa=4.75(25℃),浓度为1mol/L的醋酸溶液(类似于家用醋的浓度)的pH为2.4,也就是说仅有0.4%的醋酸分子是解离的。 乙酸的酸性促使它还可以与碳酸钠、氢氧化铜、苯酚钠等物质反应。 2CH3COOH + Na2CO3 =2CH3COONa + CO2 ↑+ H2O 2CH3COOH + Cu(OH)2 =Cu(CH3COO)2 + 2H2O CH3COOH + C6H5ONa =C6H5OH (苯酚)+ CH3COONa
二聚物
乙酸的二聚体,虚线表示氢键 乙酸的晶体结构显示 ,分子间通过氢键结合为二聚体(亦称二缔结物),二聚体也存在于120℃的蒸汽状态。二聚体有较高的稳定性,现在已经通过冰点降低测定分子量法以及X光衍射证明了分子量较小的羧酸如甲酸、乙酸在固态及液态,甚至气态以二聚体形式存在。当乙酸与水溶和的时候,二聚体间的氢键会很快的断裂。其它的羧酸也有类似的二聚现象。 (两端连接H)
溶剂
液态乙酸是一个亲水(极性)质子化溶剂,与乙醇和水类似。因为介电常数为6.2,它不仅能溶解极性化合物,比如无机盐和糖,也能够溶解非极性化合物,比如油类或一些元素的分子,比如硫和碘。它也能与许多极性或非极性溶剂混合,比如水,氯仿,己烷。乙酸的溶解性和可混合性使其成为了化工中广泛运用的化学品。
化学反应
对于许多金属,乙酸是有腐蚀性的,例如铁、镁和锌,反应生成氢气和金属乙酸盐。因为铝在空气中表面会形成氧化铝保护层,所以铝制容器能用来运输乙酸。金属的乙酸盐也可以用乙酸和相应的碱性物质反应,比如最着名的例子:小苏打与醋的反应。除了醋酸铬(II),几乎所有的醋酸盐能溶于水。 Mg(s)+ 2 CH3COOH(aq) → (CH3COO)2Mg(aq) + H2(g) NaHCO3(s) + CH3COOH(aq) → CH3COONa(aq) + CO2(g) + H2O(l) 乙酸能发生普通羧酸的典型化学反应,特别注意的是,可以还原生成乙醇,通过亲核取代机理生成乙酰氯,也可以双分子脱水生成酸酐。 同样,乙酸也可以成酯或氨基化合物。如乙酸可以与乙醇在浓硫酸存在并加热的条件下生成乙酸乙酯(本反应为可逆反应,反应类型属于取代反应中的酯化反应)。 CH3COOH + CH3CH2OH<==> CH3COOCH2CH3 + H2O 440℃的高温下,乙酸分解生成甲烷和二氧化碳或乙烯酮和水。
鉴别
乙酸可以通过其气味进行鉴别。若加入氯化铁(III),生成产物为深红色并且会在酸化后消失,通过此颜色反应也能鉴别乙酸。乙酸与三氧化砷反应生成氧化二甲砷,通过产物的恶臭可以鉴别乙酸。
编辑本段生物化学
乙酸中的乙酰基,是生物化学中所有生命的基础。当它与辅酶A结合后,就成为了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新陈代谢的中心。然而,乙酸在细胞中的浓度是被严格控制在一个很低的范围内,避免使得细胞质的pH发生破坏性的改变。与其它长链羧酸不同,乙酸并不存在于甘油三酸脂中。但是,人造含乙酸的甘油三酸脂,又叫甘油醋酸酯(甘油三乙酸酯),则是一种重要的食品添加剂,也被用来制造化妆品和局部性药物。 乙酸由一些特定的细菌生产或分泌。值得注意的是醋菌类梭菌属的丙酮丁醇梭杆菌,这个细菌广泛存在于全世界的食物、水和土壤之中。在水果或其他食物腐败时,醋酸也会自然生成。乙酸也是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灵长类生物的阴道润滑液的一个组成部分,被当作一个温和的抗菌剂
编辑本段制取方式
主要制法有: ① 乙醛催化氧化法: 2CH3CHO+O2→2CH3COOH ② 甲醇低压羰基化法(孟山都法): CH3OH+CO→CH3COOH 其他方法
③ 低碳烷或烯液相氧化法: 2C4H10+5O2→4CH3COOH+2H2O 以上各反应皆需催化剂与适宜的温度、压力。除合成法还有发酵法,我国用米或酒酿造醋酸。 乙酸最初由发酵法及木材干馏法制得,现一般由乙醇或乙醛氧化制得,近年来利用丁烷为原料通过催化、氧化制得(醋酸钴为催化剂,空气氧化后,得到的乙酸是含有酮、醛、醇等的混合物)。
编辑本段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吸入后对鼻、喉和呼吸道有刺激性。对眼有强烈刺激作用。皮肤接触,轻者出现红斑,重者引起化学灼伤。误服浓乙酸,口腔和消化道可产生糜烂,重者可因休克而致死。 慢性影响:眼睑水肿、结膜充血、慢性咽炎和支气管炎。长期反复接触,可致皮肤干燥、脱脂和皮炎。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毒性:属低毒类。 急性毒性:LD503530mg/kg(大鼠经口);1060mg/kg(兔经皮);LC505620ppm,1小时(小鼠吸入);人经口1.47mg/kg,最低中毒量,出现消化道症状;人经口20~50g,致死剂量。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人吸入200~490mg/m3×7~12年,有眼睑水肿,结膜充血,慢性咽炎,支气管炎。 致突变性:微生物致突变:大肠杆菌300ppm(3小时)。姊妹染色单体交换:人淋巴细胞5mmlo/L。 生殖毒性:大鼠经口最低中毒剂量(TDL0):700mg/kg(18天,产后),对新生鼠行为有影响。大鼠睾丸内最低中毒剂量(TDL0):400mg/kg(1天,雄性),对雄性生育指数有影响。 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强氧化剂可发生反应。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醋酸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化工产品,它在有机化工中的地位与无机化工中的硫酸相当。醋酸的主要用途有: (1)醋酸乙烯。醋酸的最大消费领域是制取醋酸乙烯,约占醋酸消费的44%以上,它广泛用于生产维纶、聚乙烯醇、乙烯基共聚树脂、黏合剂、涂料等。 (2)溶剂。醋酸在许多工业化学反应中用作溶剂。 (3)醋酸纤维素。      醋酸可用于制醋酐,醋酐的80%用于制造醋酸纤维,其余用于医药、香料、染料等。 (4)醋酸酯。醋酸乙酯、醋酸丁酯是醋酸的两个重要下游产品。醋酸乙酯用于清漆、稀释料、人造革、硝酸纤维、塑料、染料、药物和香料等;醋酸丁酯是一种很好的有机溶剂,用于硝化纤维、涂料、油墨、人造革、医药、塑料和香料等领域。
编辑本段其他补充,满足国际运输操作人员需要
中文名称:醋酸 别 名:醋酸、冰醋酸 英文名称:ACETIC ACID,Ethanic acid,Vinegar acid 英文缩写:A C 联合国编号(UNNO):2789 化学式:CH3COOH
编辑本段理化性质
相对密度(水为1):1.050 凝固点(℃):16.7 沸点(℃):118.3 粘度(Pa.s):1.22 20℃时蒸气压(KPa):1.5 外观及气味:无色液体,有刺鼻的醋味。 溶解性:能溶于水、乙醇、乙醚、四氯化碳及甘油等有机溶剂。 相容性:材料:稀释后对金属有强烈腐蚀性,316#和318#不锈钢及铝可作良好的结构材料。 国家产品标准号 :GB/T 676-2007
编辑本段燃烧爆炸危险性
闪点(℃):39 爆炸极限(%):4.0-17 静电作用:可能有 聚合危害: 燃烧性: 自燃温度: 危险特性:能与氧化剂发生强烈反应,与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钾等反应剧烈。稀释后对金属有腐蚀性。 消防方法:用雾状水、干粉、抗醇泡沫、二氧化碳、灭火。用水保持火场中容器冷却。用雾状水驱散蒸气,赶走泄漏液体,使稀释成为不燃性混合物。并用水喷淋去堵漏的人员。
编辑本段泄漏处理
污染排放类别:Z 泄漏处理:切断火源,穿戴好防护眼镜、防毒面具和耐酸工作服,用大量水冲洗溢漏物,使之流入航道,被很快稀释,从而减少对人体的危害。
编辑本段健康危害性
健康危害性评价:2, 3, 2 阈限值(TLV):50 大鼠经口LD50:3530(mg/kg) 健康危害:吸入后对鼻、喉、和呼吸道强烈的刺激作用。皮肤接触,轻者出现红斑,重者引起化学灼伤。误服农醋酸,口腔和消化道可因休克致死。
编辑本段急救
皮肤接触:皮肤接触先用水冲洗,再用肥皂彻底洗涤。 眼睛接触:眼睛受刺激用水冲洗,再用干布拭擦,严重的须送医院诊治。 吸 入:若吸入蒸气得使患者脱离污染区,安置休息并保暖。 食 入:误服立即漱口,给予催吐剂催吐,急送医院诊治。
编辑本段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深度浓度超标时,应佩戴防毒面具。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手防护:戴橡皮手套。 其它:工作后,淋浴更衣,不要将工作服带入生活区。
编辑本段储运
适装船型:3 适装舱型:不锈钢舱 储运注意事项:注意货物温度保持在20-35℃,即货物温度要大于其凝固点16.7℃防止冻结。装卸货完毕时要尽量排尽管系中的残液。
编辑本段冰醋酸用途
冰醋酸是最重要的有机酸之一.主要用于醋酸乙烯、醋酐、醋酸纤维、醋酸酯和金属醋酸盐等,也用作农药、医药和染料等工业的溶剂和原料,在照相药品制造、织物印染和橡胶工业中都有广泛用途. 冰醋酸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之一,它在有机化学工业中处于重要地位.醋酸广泛用于合成纤维、涂料、医药、农药、食品添加剂、染织等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冰醋酸按用途又分为工业和食用两种,食用冰醋酸可作酸味剂、增香剂.可生产合成食用醋.用水将乙酸稀释至4-5%浓度,添加各种调味剂而得食用醋.其风味与酿造醋相似.常用于番茄调味酱、蛋黄酱、醉米糖酱、泡菜、干酪、糖食制品等.使用时适当稀释,还可用于制作蕃茄、芦笋、婴儿食品、沙丁鱼、鱿鱼等罐头,还有酸黄瓜、肉汤羹、冷饮、酸法干酪用于食品香料时,需稀释,可制作软饮料,冷饮、糖果、焙烤食品、布丁类、胶媒糖、调味品等.作为酸味剂,可用于调饮料、罐头等. 洗涤通常使用的冰醋酸,浓度分别为28%,56%,99%的.如果买的是冰醋酸,把28CC的冰醋酸加到72CC的水里,就可得到28%的醋酸.更常见的是它以56%的浓度出售,这是因为这种浓度的醋酸只要加同量的水,即可得到28%的醋酸. 浓度大干28%的醋酸会损坏醋酸纤维和代纳尔纤雏. 草酸是有机酸中的强酸之一,在高锰酸钾的酸性溶液中,草酸易被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草酸能与碱类起中和反应,生成草酸盐. 醋酸也一样,28%的醋酸具有挥发性,挥发后使织物是中性;就象氨水可以中和酸一样,28%的醋酸也可以中和碱. 碱也会导致变色.用酸(如28%的醋酸)即可把变色恢复过来. 这种酸也常用来减少由丹宁复合物、茶、咖啡、果计、软饮料以及啤酒造成的黄渍.在去除这些污渍时,28%的醋酸用在水和中性润滑剂之后,可用到最大程度.
编辑本段乙酸反应化学方程式
乙酸与碳酸钠:2CH3COOH+Na2CO3==2CH3COONa+CO2↑+H2O 乙酸与碳酸氢钠:NaHCO3+CH3COOH=NaCH3COO+H2O+CO2↑ 醋酸与碱反应:CH3COOH+OH-=CH3COO- +H2O 醋酸与弱酸盐反应:2CH3COOH+CO32-=2CH3COO- +H2O+CO2↑ 醋酸与活泼金属单质反应:Fe+2CH3COOH=Fe(CH3COO)2+H2↑ 醋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2CH3COOH+ZnO=Zn(CH3COO)2+H2O 醋酸与醇反应: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条件是加热,浓硫酸催化,可逆反应) 乙酸与锌反应:2CH3COOH +Zn =(CH3COO)2Zn +H2↑ 乙酸与钠反应:2CH3COOH+2Na=2CH3COONa+H2↑

④ 求一张化学试卷 第一章的

模范中学九年级化学第一次检测试卷
制卷:九年级化学备课组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 分
得 分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充满化学;化学是21世纪最有用,最有创造力的中心学科;实验探究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手段,相信经过一月的学习,你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学习能力有了很大提高,请充分利用你的思维,积极答题。相信只要你认真回答了问题,一定会得到满意成绩!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把正确答案序号填入下表。每小题1分,共14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1、化学是一门非常有趣的学科,化学以物质作为研究对象,请你判断下列物质与化学研究的关系不密切的是
①塑料 ②合成纤维 ③电磁波 ④蛋白质 ⑤防腐剂 ⑥胃药 ⑦面粉 ⑧阳光
A.①③ B.②④ C.③⑦ D.③⑧
2、 郝颖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的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气体,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A.建立假设 B.收集证据 C.设计实验 D.做出结论
3、 在取用液体药品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取用的最少量是
A.0.5mLB.1mL~2mL C.3mL~4mL D.5mL~6mL
4、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酒精挥发 B.潮湿的衣服变干 C.海水晒盐 D.火药爆炸
5、空气中含量较多且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
A. 氧气 B. 氮气 C. 二氧化碳 D.水蒸气
6、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A. 氢气 B. 氯化钠 C. 空气 D. 铜
7、 考试卷用纸的下列性质属于其化学性质的是:
A、白色 B、不溶于水 C、易撕碎 D、可燃
8、实验室中,不小心将酒精灯碰倒在桌子上燃烧起来,合理简单的灭火方法是
A.用水冲灭B.用书本扑打扑灭 C.用嘴吹灭D.用湿抹布盖灭
9、 下列仪器既可以用来加热固体又可以加热液体的是
A.烧杯 B.蒸发皿 C.量筒 D.试管
10、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把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气味
B.要节约药品,多取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
C.块状而又无腐蚀性的药品允许用手直接取用
D.使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时,砝码要用镊子夹取
11、做镁带燃烧实验时,需要使用的仪器是
A.坩埚钳和石棉网 B.试管夹和烧杯
C.铁架台和试管 D.燃烧匙和铁夹
12、最早通过实验测定出空气成分的科学家是
A.法国的拉瓦锡 B.英国的汤姆生
C.瑞典的舍勒 D.意大利的阿伏加德罗
13、 下列情况下不会造成环境污染的是
A.煤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 B. 燃烧烟花爆竹
C.人和动物呼出的二氧化碳 D. 汽车排出的尾气
14、在镁条燃烧实验中,最能说明该变化是化学变化的现象是
A.镁条变小 B.放出大量的热
C.发出耀眼的白光 D.生成白色固体
二、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把正确答案序号填入下表。每小题2分,共24分)
题号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答案
15.目前,我国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日报的监测项目中不包括
A、二氧化硫(SO2) B、二氧化碳(CO2)
C、二氧化氮(NO2) D、总悬浮颗粒物(TSP)
16.一个C-12原子的质量为m kg,某元素的一个原子的质量为n kg,则该元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m/12n B.n/12m C.12n/m D.12m/n
17. 某学生使用天平时,将砝码放在左盘,称量物放在右盘,称量结果为10.6g(1g以下用的是游码)。则称量物的实际质量应是
A.10g B.11.2g C.9.4g D.10.6g
18.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它们都是电中性的微粒 B.它们都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C.它们都能直接构成物质 D.它们都在不停的运动

19. 原子核
A.是电子和质子构成的 B.是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C.是电子和中子构成的 D.是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20. 下面使用试管夹夹取试管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A.试管夹从试管口往下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
B.试管夹从试管口往下套,夹在试管的上部
C.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上部
D.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
21.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有关该元素的的说法错误的是
A、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16        B、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
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       D、属于金属元素
22.公安干警在缉毒行动中,训练有素的缉毒犬屡建奇功,它可以嗅出毒品的原因是
A.分子在不断运动 B.分子是可分的
C.分子体积极小 D.分子间有空隙
23.化学与我们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A.变质食品中常含有霉菌毒素,不可食用
B.腐败苹果,切去腐败部分后可放心食用
C.少年儿童不能盲目吃各种营养补品
D.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健康,拒绝烟草,远离毒品
24.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A.氧分子 B.氧原子 C.氧离子 D.氧气
25.下列广告用语从化学角度看,没有科学性错误的是
A.“K”牌咖啡,滴滴香浓,决不含任何化学物质
B.“雪山牌”矿泉水,真正的纯水
C.“大自然”牌蔬菜,天然种植,不含任何元素,真正的“绿色”食品
D.食用合格“碘盐”,可预防某种甲状腺疾病
2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为21%
B. 空气中各成分所占的比例是永恒不变的C.空气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D. 空气质量级别数目越大,空气的质量越好
三、填空题(25分)
27.(4分) 是保持氧化汞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氧化汞受热分解的化学变化中,氧化汞 分解为汞 和氧 ,其中汞 直接构成金属汞,两个氧 构成一个氧 ;许多氧 构成氧气。
28.(3分)用来测定空气成分的方法很多, 图1所示的是小明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测定方法。实验过程是:
第一步:将集气瓶容积划分为五等份,并做好标记。
第二步: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第三步: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发现水被吸 图1
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总容积的1/5。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面的实验同时证明了氮气的化学性质是 。
(2)实验完毕,若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不到总容积的1/5,
你认为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写一条)

(3)某同学对实验进行反思后,提出了改进
方法(如图2所示 ),你认为改进后的优点是:
。.
29.(5分)在分子、原子、质子、电子、中子、原子核六种粒子中:
(1)能直接构成物质的
(2)带正电荷的粒子
(3)带负电荷的粒子
(4)不带电荷的粒子
(5)质量最小的粒子
30.(6分)用化学符号表示:
(1)硅 (2)氩气 (3)氧化镁
(4)水 (5)镁离子 (6)硫离子
31.(4分)下表列出了几种行星上的“大气”(相当于地球上的空气)的主要成分。
行星名称 行星上“大气”的主要成分
木星 氨气、氦气、氢气、甲烷
水星 没有气体
冥王星 甲烷
火星 二氧化碳 氮气
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和你学过的有关知识分析下列问题:
(1)表内几种行星中,含有稀有气体的行星是______________。
(2)试推测火星上“大气”层的温度比地球表面大气的温度________(填“高”或“低”),
水星表面___________液态水(填“有”或“没有”)
(3)甲烷是一种可燃性气体,但火箭喷出的火焰不能点燃冥王星上的甲烷,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 (3分) 空气质量日报主要内容包括:首要污染物、空气污染指数和空气质量级别。空气污染与空气质量级别的对应关系(表1)
空气污染指数 0~50 51~100 101~150 151~200 201~250 251~300 >300
空气质量状况 优 良 轻度污染Ⅰ 轻度污染Ⅱ 中度污染Ⅰ 中度污染Ⅱ 重度污染
空气质量级别 Ⅰ Ⅱ Ⅲ Ⅲ Ⅳ Ⅳ Ⅴ
2011年9月10日我国部分城市空气质量日报(表2)
城市 首要污染物 空气污染指数 空气质量级别
兰州 可吸入颗粒物 115 Ⅲ轻度污染
广东 可吸入颗粒物 75 Ⅱ良
天水 二氧化硫 63 Ⅱ良
大连 / 25
空气质量最差的城市为 。
请你根据表1和表2中的内容,确定当日大连的空气质量级别,并填在表2的空内。
(3)对我市污染影响最大的污染物是 。
四、实验、探究题(共24分)
33.(6分)用下列仪器的序号填空:
①量筒 ②试管 ③酒精灯 ④烧杯 ⑤水槽 ⑥胶头滴管 ⑦集气瓶
(1)、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时,常用 ;
(2)、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常用 ;
(3)、给物质加热时,常用 。
(4)、量取一定量体积的液体时,常用 。
(5)、能直接加热的仪器是 。
(6)、用于较多液体加热或配制溶液的仪器是 。
34、(4分)指出下列操作导致的后果。
(1)把块状固体药品直接丢入试管底部,后果是。
(2)倾倒液体时,标签没对着手心,后果是。
(3)使用胶头滴管后,未经清洗就吸取别的试剂,后果是。
(4)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只酒精灯,后果是。

35.(6分)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酒精灯的火焰中 (如右图),约l s~2 s后取出后观察到_________处 (填序号)的火柴梗最先碳化,说明_______焰温度最高。因此加热时,试管应放在酒精灯的_______焰上。
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 ,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后发现 。结论:酒精燃烧以后的生成物是 。
36.(8分)请根据在“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活动与探究内容,填写下表(内容填在横线上)
探究目的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得出结论
比较空气与呼出气体中含二氧化碳气
体的多少 取一瓶空气,一瓶呼出的气体,各滴
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

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比呼出气体中的多

被呼气的干燥玻璃片变的得模糊,玻璃片上有一层水雾,放置在空气中的玻璃片没有水雾出现

五、计算题(共13分)
37.(6分)已知在标准状况下,空气的密度为1.293g/L,氧气的密度为1.429g/L。现有标准状况下的空气1000ml,是计算其中含氧气多少g?

38.(7分)已知某原子的质量为5.885×10kg。求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写出原子名称,指明这种原子含多少数目的核外电子。(已知碳原子的质量为1.993×10kg)

⑤ 环保的方法

zuo you xi

⑥ 寻找化学题………

化 学 试 题
(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考生注意:1.本学科有两张试卷,一是答题卡,另一是本试题(共7页25题)。请将全部答案填在答题卡的相应答题栏内,否则不能得分。
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K-39
一、选择题(本题15小题,共30分,每小题仅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在答题卡选择题栏内用2B铅笔将正确选项涂黑)

题记:化学此在我们身边,化学与我们息息相关
1.小明的食谱中有猪肉、米饭、食盐、矿泉水。从均衡营养的角度,小明还需增加摄入
A.蛋白质 B.糖类 C.无机盐 D.维生素
2.右图是人体不可缺少的钙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则钙原子的
A.质子数为20 B.电子层数为3
C.最外层电子数为10 D.核外电子数为40
3.下列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A.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B.现代化学技术可在只有水的条件下生产汽油
C.CO2会使全球变暖,所以大气中CO2越少越好
D.在使用乙醇等新型燃料时,也要注意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
4.下列事故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
A.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扑灭
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C.厨房煤气管道漏气,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D.图书馆内图书着火,立即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5.常用抗生素“先锋Ⅵ”为粉末状固体,每瓶含“先锋Ⅵ”0.5g,注射时应配成质量分数不高于20%的溶液,则使用时每瓶至少需加入蒸馏水
A.1mL B. 2 mL C. 3mL D. 4 mL

题记:化学是二十一世纪最有用,最有创造力的中心学科
6.在厦参加国际磷化学会议的科学家认为无磷洗涤剂洗涤效果差,污染更严重,建议在建立磷回收机制后,重新使用加有磷化合物的含磷洗涤剂。对此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含磷洗涤剂含有磷元素 B.只要解决污染问题,可能重新使用含磷洗涤剂
C.含磷洗涤剂含有磷单质 D.研究高效无污染的洗涤剂仍是化学家的任务
7.下列科技成果不属于化学成就的是
A.厦大研制的二十四面体铂纳米晶粒催化剂比传统铂催化剂的催化效率高4倍
B.美国科学家罗杰发现“真核转录的分子基础”,获得诺贝尔奖
C.厦门纳润公司川高分子材料生产的“隐形手套”,可保护人手不被浓硫酸腐蚀
D.美国科学家约翰等发现“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黑体形式”,获得诺贝尔奖
8.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有可能通过操纵单个原子来制造分子。若用这种方法制造葡萄糖 (C6H12O6),则不需要的原子是
A.碳原子 B.氮原子 C.氢原子 D.氧原于
9.“厦钨股份”正在研究和利用的白钨矿,其有效成分CaWO4中钨元素(w)的化合价为
A. +2 B.+3 C.+6 D.+7
10.对二甲苯(Px)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化学式为C8H10,则对二甲苯的
A.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48:5
B.相对分子质量为108
C.每个分子中含有20个原子
D.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 .

题记:创新是民族发展的根本,在活动中学习是创新的起源
11.小明在研究碳酸钠、碳酸氢钠两种物质时的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采用网上查询的方法,查阅两种物质的有关资料
B.采用调查的方法,了解这两种物质在家庭生活中的应用情况
C.采用实验的方法,研究碳酸钠溶液和碳酸氢钠溶液的酸碱性
D.采用将样品分别与盐酸反应检验是否有二氧化碳生成的实验,鉴别这两种物质
12.为研究铁丝的粗细对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影响,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A.在同一瓶氧气中,先后进行不同粗、细铁丝的燃烧实验
B.在两瓶不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同时进行粗、细铁丝的燃烧实验
C.在两瓶相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同时进行粗、细铁丝的燃烧实验
D.在两瓶不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同时进行相同铁丝的燃烧实验
1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加热试管中的溶液时,拇指按在试管夹的短柄处
B.配制l0%的硫酸溶液时,在100mL量筒中加浓硫酸至10mL,再加水至100mL
C.用胶头滴管吸取烧碱溶液时,在滴管伸入溶液前,要先捏紧胶头
D.过滤食盐水时,玻璃棒末端要靠在单层滤纸处
14.在“人吸人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证明呼出气体含二氧化碳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石灰水更浑浊
B.证明呼出气体含氧气少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使木条燃烧更旺
C.证明呼出气体含水蒸汽多的证据是:呼出的气体在玻璃上结下水珠
D.判断呼出气体含有氮气的依据是:空气中含有氮气,而氮气不为人体吸收
15.为完成下列调查题而选择的调查对象或渠道,其中较不合理的是
调查题 调查对象或渠道
A 调查市场上补钙保健品的种类 保健品经销店
B 调查家庭燃料种类、性能和价格 环境保护部门
C 调查家庭用水情况 同学和家长
D 调查一周空气质量变化情况 电视、网络
二、填空与简答(本意6小题,共35分)
16.(4分)请应用“物质性质决定用途”的规律,完成下表:
物质化学式 性 质 用 途
例子 CO2 在一定温度下能形成固体 制作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1) 在空气中可燃烧 可作为汽车燃料
(2)
17.(6分)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实验室制取氧气(只要写一个): ;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
(3)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 。
18.(3分)小明在家做蔗糖溶于水的实验时,观察到如下图现象。请填空:
(1)能说明糖水是溶液的现象有: ;
(1)溶解后,液面低于原水平线的微观解释是: ;
(3)再加入足量蔗糖,充分搅拌后,发现仍有蔗糖固体留在杯底,其原因是: 。
19.(9分)我市正在建设海水淡化厂。下图是小红制作的海水综合利用图,请填空:
(1)海水中还有一种最重要的物质没有在上图中列出,其化学式为: ,
(2)选择上图中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入下表(各举一例):
物质类别 氧化物 碱 盐
化学式
(3)以上图中物质为原料(可配合其他化学原料)制取上图中没有的物质,请写出一个符合要求的化学方程式: ;
(4)我市年人均水量为871m3,只有全国年人均的40%,福建省年人均的25%,远低于国
际年人均水资源的警戒线1 700m3,有专家建议我市可从空中和海水中获得水资源;
①从空气中取水是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理由是 ;
②从海水淡化厂排出的高浓度盐溶液也是污染物,你认为应该如何处理:

20.(6分)写出将下列物质中所含杂质转化为主要成分的化学方程式(括号内的为杂质):
(1)Na2SO4 ( H2SO4 ): ;
(2)Na2CO3(NaOH): ;
(3)NaOH(Na2CO3): 。
21.(7分)常见金属D的制取与转化关系如下(有些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

友情提醒;本题中的字母是物质代号,不是元素符号)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A是 ;E是 ;
(2)写出上图中①②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 ;
② ;
(3)反应③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三、实验与探究(本题2小题,共15分)
22.(6分)某同学用下图装置制氧气,请问答:

(1)用高锰酸钾制取和收集氧气的装置应选用 (填序号);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和收集干燥的氧气的装置应选用 (填序号);
(2)检查装置①气密性的方法是: ;
(3)装置②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 ;
(4)若用装置④收集的氧气不纯,其原因可能是(请写两种原因):
① ;
② 。
23.(9分)小东对某农田的土壤酸碱性和改良方案进行研究。请填空:
取样:如右图所示在农田的四点,各取耕作层土壤约1 kg,
让其自然风干,磨成粉状后混合均匀备用(以下称为土样)。
实验1 土壤酸碱性的测定
(1)实验目的: ;
(2)实验方法:取5g土样,放人碗底。加入自来水10mL,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均匀,待
其静置澄清后,用玻璃棒蘸取清液到精密pH试纸(可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上,
即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土样的pH;
(3)实验记录:进行二次实验,测得pH分别为:3.6、3.5、3.7;
(4)结果分析:
①从测定结果看,此土壤呈 (填“酸”或“碱”)性;
②此实验方法有一处不够严密,请给予指出并改正: ;
实验2 用不同改良剂进行土壤改良的对比实验
(1)实验目的:研究不同改良剂对土样酸碱性的改变情况;
加入的改良剂 重过磷酸钙 熟石灰 草本灰
有效成分化学式 Ca(H2PO4)2 Ca(OH)2 K2CO3
测得的pH 3.1 10.3 4.1
(2)实验方法:取三份土样各500g,分别加入0.2g不同改良剂和约l L左右的水,充分搅拌静置后,测定清液的pH;
(3)实验记录:见右表
(4)结果分析:①从本实验结果看,不能用于改良此土壤的改良剂是 ;
②为增强对比实验的说服力,在上述实验方法中,你认为对每种改良剂进行实验所加水量的要求应该是 ;
实验3 改良剂用量的测定实验
(1)实验目的:研究使500g土样呈中性所需熟石灰的质量;
(2)实验方法:

(3)此实验结果的作用是: 。
四、信息与分析(本题1小题,共10分)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臭氧是淡蓝色气体,大气中的臭氧层能有效阻挡紫外线,保护地球的生存环境,但目前南极出现了臭氧层空洞,并有继续扩大的趋势。
材料2.复印机在工作时,会因高压放电产生一定浓度的臭氧。长期吸入大量臭氧会引 起口干舌燥,咳嗽等不适症状,还可能诱发中毒性肺气肿。
材料3.臭氧发生器是在高压电极的作用下将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臭氧(化学式为O3)的装置。利用臭氧的强氧化性,可将其应用于游泳池、生活用水、污水的杀菌和消毒。
(1)请总结臭氧的有关知识:①物理性质: ;
②化学性质: ;③用途: ;
(2)请从分子构成的角度,指出氧气和臭氧的不同点: ;
(3)写出材料3中氧气转化为臭氧的化学方程式: ;
(4)磷在臭氧中燃烧与在氧气中燃烧相似,请写出磷在臭氧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5)从上述材料中可见臭氧对人类有利有弊。请再举出一种物质,并说出其利弊:

(6)请提出一个缩小臭氧层空洞的设想: 。
五、计算与应用(本题1小题,共10分)
25.右图是一种“化学氧自救器”(又称“自生氧防毒面具”),其使用的生氧剂(主要成分是KO2)的作用原理为:4KO2+2CO2=2K2CO3+3O2 某研究小组取100g生氧剂,放人装置A中,加入足量水与生氧剂充分反应(化学方程式为:4KO2+2H2O=4KOH+3O2↑),测定反应前后装置A的总质量,他们进行了三次实验。测定结果如下:
测定序号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平均值
反应前装置A总质量(g) 400.1 400.2 399.7 400.O
反应后装置A总质量(g) 368.1 368.1 367.8 368.O
请根据上述实验结果计算:(假设杂质不与水反应产生气体)
(1)100g生氧剂与足量水反应生成的氧气质量;
(2)生氧剂中KO2的质量分数;
(3)若成人每分钟正常需氧量为0.32g,则能维持成人正常呼吸20分钟的“化学氧自救器”,至少要装入这种生氧剂多少克?[注:第(3)小题不必写出解题过程)

友情提醒:试题结束,请认真检查。

厦门市2007年初中毕业及高中阶段各类学校招生考试
化学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15小题,共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A D A B C D B C A D C C B B
二、填空与简答(本意6小题,共35分)
16.(4分) C2H5OH CO 在空气中可燃烧 可作为气体燃料 (合理答案即可)
17.(6分) (1) ;
(或2KMnO4 △ K2MnO4 + MnO2 + O2↑或 )
(1)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3)2NaHCO3 △ Na2CO3+H2O+CO2↑ 。
18.(3分) (1)玻璃杯中的糖块消失了;
(1)分子间有间隔;
(3)蔗糖溶液达到饱和,不能再溶解蔗糖。
19.(9分) (1)H2O ;
(2)MgO;Mg(OH)2 ;NaCl(MgCl2或KCl或Na2SO4或KBr)
(3) Mg+ 2HCl === MgCl2 + H2↑;
(4①物理;没有生成新物质;
②提取出用的物质进行综合利用。(答案合理即给分)
20.(6分) (1) H2SO4 + 2NaOH = Na2SO4 + 2H2O
(2) 2NaOH + CO2 = Na2CO3 + H2O
(3) Ca(OH)2 + Na2CO3 = CaCO3↓+ 2NaOH。
21.(7分) (1)C; H2 ;
(2) ①3CO+ Fe2O3 高温 2Fe + 3CO2;
②Fe + CuSO4 === FeSO4 + Cu;
(3)置换反应。
三、实验与探究(本题2小题,共15分)
22.(6分)(1)②④或②⑤; ①③⑤;
(2)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向长颈漏斗中注入水至长颈漏斗下端管口浸没液面以下,继续加水,然后观察长颈漏斗管中的液面高度是否变化,如果液面不下降则说明气密性好;(合理叙述也给分)
(3)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4) ①过早收集,没等导管口有连续且均匀的气泡冒出就开始收集;
②收集前集气瓶中的水没有装满,留有气泡。
23.(9分)实验1 土壤酸碱性的测定
(1)测定土壤的酸碱性;
(4) ①酸;
②不应用自来水而应用蒸馏水;
实验2 用不同改良剂进行土壤改良的对比实验
(4)①重过磷酸钙;
②相等;
实验3 改良剂用量的测定实验
(2)略(定量测定方法正确合理即给分)
(3)指导改良此土壤所用改良剂的量。
四、信息与分析(本题1小题,共10分)
24.(1)①淡蓝色气体;②具有强氧化性;③用于游泳池、生活用水、污水的杀菌和消毒;
(2)构成它们各自分子的氧原子的个数不同;
(3) 3O2 放电 2O3;
(4) 6P + 5O3 点燃 3P2O5
(5)CO2 可用于灭火但过多排放会造成温室效应;
(6)(合理答案即给分)。
五、计算与应用(本题1小题,共10分)
25.(1)m(O2 )=400g-368g=32g;
(2)94.7%;
(3)14.2g

⑦ 土壤化学指标

一、土壤酸碱度(pH值)

土壤酸碱度对土壤肥力及植物生长影响很大,我国西北、北方不少土壤pH值大,南方红壤pH值小。因此可以种植和土壤酸碱度相适应的作物和植物。如红壤地区可种植喜酸的茶树,而苜蓿的抗碱能力强等。土壤酸碱度对养分的有效性影响也很大,如中性土壤中磷的有效性大;碱性土壤中微量元素(锰、铜、锌等)有效性差。在农业生产中应该注意土壤的酸碱度,积极采取措施,加以调节。

1.电位法

土壤实验室基本上都采用电位法测定土壤pH值,电位法有准确、快速、方便等优点。其基本原理是:用pH计测定土壤悬浊液的pH值时,由于玻璃电极内外溶液H离子活度的不同产生电位差。

2.比色法

取土壤少许(约黄豆大),弄碎后放在白磁盘中,滴入土壤混合指示剂数滴,到土壤全部湿润,并有少量剩余。震荡磁盘,使指示剂与土壤充分作用,静置1min,和标准比色卡比色,即得出土壤的酸碱度。

3.原位酸碱度传感器法

土壤原位pH测定仪可直接埋入土壤测试,直接读数,非常方便,在指导农业科研及农业生产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土壤氧化还原电位(Eh)

土壤氧化还原电位是以电位反映土壤溶液中氧化还原状况的一项指标,用Eh表示,单位为mV。

土壤氧化还原电位的高低,取决于土壤溶液中氧化态和还原态物质的相对浓度,一般采用铂电极和饱和甘汞电极电位差法进行测定。影响土壤氧化还原电位的主要因素有:①土壤通气性;②土壤水分状况;③植物根系的代谢作用;④土壤中易分解的有机质含量。

旱地土壤的正常Eh为200~750mV,若Eh﹥750mV,则土壤完全处于氧化状态,有机质消耗过快,有些养料由此丧失有效性,应灌水适当降低Eh。若Eh﹤200mV,则表明土壤水分过多,通气不良,应排水或松土以提高其Eh值。

水田土壤Eh变动较大,在淹水期间Eh值可低至-150mV,甚至更低;在排水晒田期间,土壤通气性改善,Eh值可增至500mV以上。一般地说,稻田适宜的Eh值在200~400mV之间,若Eh经常在180mV以下或低于100mV,则水稻分蘖或生长发育受阻。若长期处于-100mV以下,水稻会严重受害甚至死亡,此时应及时排水晒田以提高其Eh值。

1.二电极法

测定氧化还原电位的常用方法是铂电极直接测定法,方法是基于铂电极本身难以腐蚀、溶解,可作为一种电子传导体。当铂电极与介质(土壤、水)接触时,土壤或水中的可溶性氧化剂或还原剂,将从铂电极上接受电子或给予电子,直至在铂电极上建立起一个平衡电位,即该体系的氧化还原电位。由于单个电极电位是无法测得的,故须与另一个电极电位固定的参比电极(饱和甘汞电极)构成电池,用电位计测量电池电动势,然后计算出铂电极上建立的平衡电位,即氧化还原电位Eh值。

2.去极化测定仪法

对复杂的介质,可采用去极化法测定氧化还原电位。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得到较为精确的结果,用去极化法测得的平衡Eh值,与直接电位法平衡48h后测得的稳定Eh值,差数一般﹤10mV。所以去极化法能缩短测定时间,并有较高的测定精度。

将铂电极接到极化电压的正端(极化电压为600mV或750mV),以银-氯化银电极作为辅助电极,接到电源的负端,阳极极化10 s以上(自由选择)。接着切断极化电源,进行去极,时间在20 s以上(视极化曲线而定),在去极化后监测铂电极的电位(对甘汞电极),对于大多数的测试样品,电极电位E(mV)和去极化时间的对数log t间存在直线关系。以相同的方法进行阴极极化和随后的去极化和监测电位。阳极去极化曲线与阴极去极化曲线的延长线的交点相当于平衡电位。

三、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

CEC的大小,基本上代表了土壤可能保持的养分数量,即保肥性的高低。阳离子交换量的大小,可作为评价土壤保肥能力的指标。阳离子交换量是土壤缓冲性能的主要来源,是改良土壤和合理施肥的重要依据。

1.乙酸铵交换法

适用于酸性与中性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测定。原理:用1mol/L乙酸铵溶液(pH7.0)反复处理土壤,使土壤成为铵离子饱和土。过量的乙酸铵用95%乙醇洗去,然后加氧化镁,用定氮蒸馏方法进行蒸馏,蒸馏出的氨用硼酸溶液吸收,然后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根据铵离子的量计算土壤阳离子交换量。

2.EDTA——铵盐法

铵盐法不仅适用于中性、酸性土壤,并且适用于石灰性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测定。采用0.005mol/L EDTA与1mol/L的醋酸铵混合液作为交换剂,在适宜的pH条件下(酸性土壤pH7.0,石灰性土壤pH8.5),这种交换配合剂可以与2价钙离子、镁离子和3价铁离子、铝离子进行交换,并在瞬间即形成电离度极小而稳定性较大的配合物,不会破坏土壤胶体,加快了2价以上金属离子的交换速度。同时由于醋酸缓冲剂的存在,对于交换性氢和1价金属离子也能交换完全,形成铵质土,再用95%酒精洗去过剩的铵盐,用蒸馏法测定交换量。对于酸性土壤的交换液,同时可以用作为交换性盐基组成的待测液用。

3.氯化钡-硫酸强迫交换法

土壤中存在的各种阳离子可被氯化钡(BaCl2)水溶液中的阳离子(Ba2+)等价交换。土壤用BaCl2溶液处理,使之和Ba2+饱和,洗去剩余的BaCl2溶液后,再用强电解质硫酸溶液把交换到土壤中的Ba2+交换下来,由于形成了硫酸钡(BaSO4)沉淀,而且氢离子(H)的交换吸附能力很强,使交换反应基本趋于完全。这样可以通过计算消耗硫酸的量,计算出阳离子交换量。

四、土壤碱化度(ESP)

土壤的碱化度是用Na的饱和度来表示,它是指土壤胶体上吸附的交换性Na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率。当碱化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土壤的理化性质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土壤呈极强的碱性反应pH﹥8.5甚至超过10.0,且土粒分散、湿时泥泞、不透气、不透水、干时硬结、耕性极差,土壤理化性质所发生的这一系列变化称为碱化作用。碱化度是盐碱土分类、利用、改良的重要指标。一般把碱化度﹥20%定为碱土,5%~20%定为碱化土(15%~20%为强碱化土,10%~15%为中度碱化土,5%~10%为轻度碱化土)。

计算公式:

碱化度=(交换性钠/阳离子交换量)× 100%

式中:交换性钠[cmol(Na)/kg]用乙酸铵-氢氧化钠铵交换-火焰光度法测得;阳离子交换量[cmol(+)/kg]用氯化铵-乙酸铵交换法测得。

五、土壤水溶性全盐量(易溶盐)

土壤水溶性盐是盐碱土的一个重要属性,是限制作物生长的障碍因素。我国的盐碱土分布广,面积大,类型多。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盐渍化土壤,以水溶性的氯化物和硫酸盐为主。滨海地区由于受海水浸渍,生成滨海盐土,所含盐分以氯化物为主。在我国南方(福建、广东、广西等省区)沿海还分布着一种反酸盐土。盐土中含有大量水溶性盐类,影响作物生长,同一浓度的不同盐分危害作物的程度也不一样。盐分中以碳酸钠的危害最大,增加土壤碱度和恶化土壤物理性质,使作物受害。其次是氯化物,氯化物又以MgCl2的毒害作用较大,另外,氯离子和钠离子的作用也不一样。

土壤(及地下水)中水溶性盐的分析,是研究盐渍土盐分动态的重要方法之一,对于了解盐分对种子发芽和作物生长的影响以及拟订改良措施都是十分必要的。

1.电导法

土壤中的水溶性盐是强电介质,其水溶液具有导电作用,导电能力的强弱可用电导率表示。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溶液的含盐量与电导率呈正相关,含盐量愈高,溶液的渗透压愈大,电导率也愈大。土壤水浸出液的电导率用电导仪测定,直接用电导率数值表示土壤的含盐量。

2.质量法

吸取一定量的土壤浸出液放在瓷蒸发皿中,在水浴上蒸干,用过氧化氢(H2O2)氧化有机质,然后在105~110℃烘箱中烘干,称重,即得烘干残渣质量。

六、土壤养分元素

土壤养分元素是指由土壤提供的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能被植物直接或者转化后吸收。土壤养分可大致分为大量元素、中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包括氮(N)、磷(P)、钾(K)、钙(Ca)、镁(Mg)、硫(S)、铁(Fe)、硼(B)、钼(Mo)、锌(Zn)、锰(Mn)、铜(Cu)和氯(Cl)等13种。在自然土壤中,土壤养分主要来源于土壤矿物质和土壤有机质,其次是大气降水、坡渗水和地下水。在耕作土壤中,还来源于施肥和灌溉。

根据在土壤中存在的化学形态,土壤养分的形态分为:①水溶态养分,土壤溶液中溶解的离子和少量的低分子有机化合物;②代换态养分,水溶态养分的来源之一;③矿物态养分,大多数是难溶性养分,有少量是弱酸溶性的(对植物有效);④有机态养分,矿质化过程的难易强度不同。

根据植物对营养元素吸收利用的难易程度,土壤养分又分为速效性养分和迟效性养分。一般来说,速效养分仅占很少部分,不足全量的1%。应该注意的是速效养分和迟效养分的划分是相对的,两者是处于动态平衡之中。

土壤养分的总储量中,有很小一部分能为当季作物根系迅速吸收同化的养分,称速效性养分;其余绝大部分必须经过生物的或化学的转化作用方能为植物所吸收的养分,称迟效性养分。一般而言,土壤有效养分含量约占土壤养分总储量的百分之几至千分之几或更少。故在农业生产中,作物经常出现因某些有效养分供应不足而发生缺素症的现象。

1.全氮测定法

(1)开氏定氮法。土壤、植株和其他有机体中全氮的测定通常都采用开氏消煮法,用硫酸钾-硫酸铜-硒粉做加速剂。此法虽然消煮时间长,但控制好加速剂的用量,不易导致氮素损失,消化程度容易掌握,测定结果稳定,准确度较高,适用于常规分析。

土壤中的含氮有机化合物在加速剂的参与下,经浓硫酸消煮分解,有机氮转化为铵态氮,碱化后把氨蒸馏出来,用硼酸吸收,标准酸滴定,求出全氮含量。硫酸钾起提高硫酸溶液沸点的作用,硫酸铜起催化剂作用,加速有机氮的转化,硒粉是一种高效催化剂,用量不宜过多,否则会引起氮素损失。

(2)半微量开氏法。样品在加速剂的参与下,用浓硫酸消煮时,各种含氮有机化合物,经过复杂的高温分解反应,转化为铵态氮。碱化后蒸馏出来的氨用硼酸吸收,以标准酸溶液滴定,求出土壤全氮含量(不包括全部硝态氮)。

包括硝态和亚硝态氮的全氮测定,在样品消煮前,需先用高锰酸钾将样品中的亚硝态氮氧化为硝态氮后,再用还原铁粉使全部硝态氮还原,转化为铵态氮。

2.全磷硫酸-高氯酸消煮测定法

在高温条件下,土壤中含磷矿物及有机磷化合物与高沸点的硫酸和强氧化剂高氯酸作用,使之完全分解,全部转化为正磷酸盐而进入溶液,然后用钼锑抗比色法测定。

3.全钾测定法

土壤中的有机物先用硝酸和高氯酸加热氧化,然后用氢氟酸分解硅酸盐等矿物,硅与氟形成四氟化硅逸去。继续加热至剩余的酸被赶尽,使矿质元素变成金属氧化物或盐类。用盐酸溶液溶解残渣,使钾转变为钾离子。经适当稀释后用火焰光度法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溶液中的钾离子浓度,再换算为土壤全钾含量。

4.碱解氮测定法

土壤水解性氮或称碱解氮包括无机态氮(铵态氮、硝态氮)及易水解的有机态氮(氨基酸、酰铵和易水解蛋白质)。用碱液处理土壤时,易水解的有机氮及铵态氮转化为氨,硝态氮则先经硫酸亚铁转化为铵。以硼酸吸收氨,再用标准酸滴定,计算水解性氮含量。

5.速效磷测定法

(1)碳酸氢钠法。石灰性土壤由于存在大量的游离碳酸钙,不能用酸溶液来提取速效磷,可用碳酸盐的碱溶液。由于碳酸根的同离子效应,碳酸盐的碱溶液降低了碳酸钙的溶解度,也就降低了溶液中钙的浓度,这样就有利于磷酸钙盐的提取。同时由于碳酸盐的碱溶液也降低了铝和铁离子的活性,有利于磷酸铝和磷酸铁的提取。此外,碳酸氢钠碱溶液中存在着OH-

等阴离子有利于吸附态磷的交换,因此,碳酸氢钠不仅适用于石灰性土壤,也适用于中性和酸性土壤中速效磷的提取。待测液用钼锑抗混合显色剂在常温下进行还原,使黄色的锑磷钼杂多酸还原成为磷钼蓝进行比色。

(2)钼锑抗比色法。酸性土壤中的磷主要是以Fe—P、Al—P的形态存在,利用氟离子在酸性溶液中有配合Fe3+,Al3+的能力,可使这类土壤中比较活性的磷酸铁铝盐被陆续活化释放,同时由于H的作用,也能溶解出部分活性较大的Ca—P,然后用钼锑抗比色法进行测定。

6.速效钾测定法

用1mol/L NH4OAc浸提土壤,可将胶体表面吸附的钾离子全部浸提出来,而与黏土矿物晶格固定的钾截然分开。

7.有机质重铬酸钾容量测定法

在加热的条件下,用过量的重铬酸钾-硫酸(K2Cr2O7-H2SO4)溶液,来氧化土壤有机质中的碳,

等被还原成Cr+3,剩余的重铬酸钾(K2Cr2O7)用硫酸亚铁(FeSO4)标准溶液滴定,根据消耗的重铬酸钾量计算出有机碳量,再乘以常数1.724,即为土壤有机质量。

七、土壤重金属

土壤的重金属主要包括汞(Hg)、镉(Cd)、铅(Pb)、铬(Cr)和类金属砷(As)等生物毒性显着的元素,以及有一定毒性的锌(Zn)、铜(Cu)、镍(Ni)等元素。主要来自农药、废水、污泥和大气沉降等,如汞主要来自含汞废水,镉、铅污染主要来自冶炼排放和汽车废气沉降,砷则被大量用作杀虫剂、杀菌剂、杀鼠剂和除草剂。过量重金属可引起植物生理功能紊乱、营养失调,镉、汞等元素在作物子实中富集系数较高,即使超过食品卫生标准,也不影响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此外汞、砷能减弱和抑制土壤中硝化、氨化细菌活动,影响氮素供应。重金属污染物在土壤中移动性很小,不易随水淋滤,不为微生物降解,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后,潜在危害极大,应特别注意防止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一些矿山在开采中尚未建立石排场和尾矿库,废石和尾矿随意堆放,致使尾矿中富含难降解的重金属进入土壤,加之矿石加工后余下的金属废渣随雨水进入地下水系统,造成严重的土壤重金属污染。

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测量对象是呈原子状态的金属元素和部分非金属元素,是由待测元素灯发出的特征谱线通过供试品经原子化产生的原子蒸气时,被蒸气中待测元素的基态原子所吸收,通过测定辐射光强度减弱的程度,求出供试品中待测元素的含量。原子吸收一般遵循分光光度法的吸收定律,通常借比较对照品溶液和供试品溶液的吸光度,求得供试品中待测元素的含量。所用仪器为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它由光源、原子化器、单色器、背景校正系统、自动进样系统和检测系统等组成。

2.X射线荧光光谱(XRF)法

XRF法是介于原子发射光谱(AES)和原子吸收光谱(AAS)之间的光谱分析技术。它的基本原理是基态原子(一般蒸气状态)吸收合适的特定频率的辐射而被激发至高能态,而后激发过程中以光辐射的形式发射出特征波长的荧光。该方法可定量分析测量待测元素的原子蒸气在一定波长的辐射能激发下发射的荧光强度。原子荧光的波长在紫外、可见光区。气态自由原子吸收特征波长的辐射后,原子的外层电子从基态或低能态跃迁到高能态,经10~8 s,又跃迁至基态或低能态,同时发射出荧光。若原子荧光的波长与吸收波长相同,称为共振荧光;若不同,则称为非共振荧光。共振荧光强度大,分析中应用最多。在一定条件下,共振荧光强度与样品中某元素浓度成正比。该法的优点是灵敏度高,谱线简单;在低浓度时校准曲线的线性范围宽达3~5个数量级,特别是用激光做激发光源时更佳。主要用于金属元素的测定,在环境科学、高纯物质、矿物、水质监控、生物制品和医学分析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3.电感耦合等离子光谱(ICP)法

高频振荡器发生的高频电流,经过耦合系统连接在位于等离子体发生管上端,铜制内部用水冷却的管状线圈上。石英制成的等离子体发生管内有3个同轴氢气流经通道。冷却气(Ar)通过外部及中间的通道,环绕等离子体起稳定等离子体炬及冷却石英管壁,防止管壁受热熔化的作用。工作气体(Ar)则由中部的石英管道引入,开始工作时启动高压放电装置让工作气体发生电离,被电离的气体经过环绕石英管顶部的高频感应圈时,线圈产生的巨大热能和交变磁场,使电离气体的电子、离子和处于基态的氖原子发生反复猛烈的碰撞,各种粒子的高速运动,导致气体完全电离形成一个类似线圈状的等离子体炬区面,此处温度高达6000~10 000℃。样品经处理制成溶液后,由超雾化装置变成全溶胶由底部导入管内,经轴心的石英管从喷嘴喷入等离子体炬内。样品气溶胶进入等离子体焰时,绝大部分立即分解成激发态的原子、离子状态。当这些激发态的粒子回收到稳定的基态时要放出一定的能量(表现为一定波长的光谱),测定每种元素特有的谱线和强度,和标准溶液相比,就可以知道样品中所含元素的种类和含量。

发射光谱分析方法只要将待测原子处于激发状态,便可同时发射出各自特征谱线同时进行测定。ICP-AES仪器,不论是多道直读还是单道扫描仪器,均可以在同一试样溶液中同时测定大量元素(30~50个,甚至更多)。已有文献报道的分析元素可达78个,即除He,Ne,Ar,Kr,Xe惰性气体外,自然界存在的所有元素,都已有用ICP-AES法测定的报告。

⑧ 谁能告诉我检测铁粉中总铁含量的检测方法例如滴定法的具体步骤和试剂

ACeh01电导分析法
ACeh010001 电导滴定法测定镍的含量
由电导滴定法确定终点,在氨性介质中用丁二酮肟乙醇溶液滴定镍的含量,采用硫脲掩蔽Cu(Ⅱ),用H2O2将Mn(Ⅱ)、Co(Ⅱ)氧化成Mn(ⅳ)和Co(Ⅲ)消除干扰,其它金属离子对测定没有干扰。此法的测定结果与丁二酮肟重量法接近,且不受溶液的颜色、浊度的影响,用于化学镀镍溶液、电镀镍和镍合金中镍的测定。
ACeh010002 电导法研究硝基苯/水/十二烷基硫酸钠乳状液的稳定性
制备了不同组成的硝基苯/水/十二烷基硫酸钠乳状液,用电导法测定了含正己醇和不含正己醇条件下乳状液富油相同时间的电导率。一方面,提出了增比电导率Kr新概念,给出了Kr及其随时间t的变化率(dkr/dt)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并由dkr/dt-t曲线求得该曲线上的极值点tmax和(dkr/dt)max,从而定量判断乳状液的稳定性;另一方面,从乳状液液滴的沉降、絮凝和聚并等不稳定因素出发提出了乳状液分层动力学模型,由此对kr变化敏感区进行动力学分析,求得了乳状液分层速率常数,从而分析了乳状液的稳定性。处理结果表明采用两种不同方法分析乳状液的稳定性是令人满意的。

ACeh010003 电导法快速测定锡钴枪色镀液中的焦磷酸钾
研究了用电导法在锡钴枪色镀液中测定焦磷酸钾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简便快速,且准确度和精密度能满足生产要求。

ACeh010004 电导法快速测定锡钴枪色镀液中的焦磷酸钾
研究了用电导法在锡钴枪色镀液中测定焦磷酸钾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简便快速,且准确度和精密度能满足生产要求。

ACeh010005 电导法测定气-液鼓泡床反应器内的气泡直径
在小型气-液鼓泡床反应器上,观察、测定了气泡的大小及运动情况,并运用统计学原理计算出Sauter气泡平均直径、气泡上升速度,为了解大型气提式外环流反应装置内的气泡大小及运动情况提供了指导。

ACeh010006 非水库仑滴定法测定碳

ACeh010007 电化学方法研究DNA与不可逆靶向分子的相互作用
用循环伏安法、示差脉冲伏安法、计时库仑法、整体电解法和扫描电化学显微镜研究了具有抗癌活性的双苯并咪唑衍生物(BBID)不可逆电化学行为及BBID与DNA的相互作用,推导了适用于研究不可逆电活性分子与DNA相互作用的电化学公式。

ACeh010008 微库仑法测定液体二氧化碳中总硫及二氧化硫
微库仑法测定液体二氧化碳中总硫和二氧化硫 ,灵敏度高 ,重现性好 ,方便快捷

ACeh010009 电导法测定水的全盐量
采用电导法研究了水溶液中盐的浓度与其电导率的关系,根据模拟水样和实际水样在电导率与全盐量的关系上有较好的吻合性,介绍了电导法测定水中全盐量的方法。结果表明在低浓度范围内电导率与盐浓度成线性关系,与传统的重量法相比,具有快速、简便、准确度高的特点。

ACeh010010 用酸度计测定γ-氧化铝的零电位
初步探索了pH计测定γ-Al2O3的表面零电位(Point-of-ZeroCharge),并作为表征氧化物表面酸碱度的一种方法。该方法具有仪器装置简单、操作方便、一次操作可测定多个样品等优点。特别适合于催化剂及载体生产部门作为常规分析使用。

ACeh010011 库仑滴定自动测量装置的设计
依据库仑分析的工作原理,对库仑滴定仪进行了改进,设计了自动测量装置,提高了库仑滴定分析的自动化程度和工作效率。

ACeh02电泳分析法
ACeh020001 毛细管区带电泳法分离发酵液中的木糖和木糖酵
建立了利用毛细管区带电泳分离发酵液中木糖和木糖醇的新方法。研究表明:采用硼砂缓冲溶液时,木糖和木糖醇的分离度随硼砂浓度的增高而加大,在室温下硼砂最高浓度为130mmol/L;分离度还与溶液的pH有关,在pH9.55处分离度有最大值;缓冲液中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的的浓度为4×10-6mmol/L-8×10-4mmol/L时对分离度无显着影响;在优化的分离条件下,木糖和木糖醇可在6min内基线分离。测定了发酵过程中样品各组分的含量和加标回收率,5次测定木糖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42%-3.11%,回收率为96.0%-108.0%;5次测定木糖醇的RSD为0.62%-1.32%,回收率为94.0-109.0%。

ACeh020002 高效毛细管电泳检测克莱保健烟贴中的尼古丁

ACeh020003 单扫描示波极谱法测定非诺贝特的研究
非诺贝特在pH6.37的Britton-Robinson缓冲溶液中,于-1.25V产生一灵敏的极谱还原峰,峰电流与非诺贝特浓度在1.0×10-4-9.0×10-4g/L范围内有良好的性线关系,检测下限为5.0×10-5g/L。

ACeh020004 21世纪毛细管电泳技术及应用发展趋势
在21世纪,毛细管电泳技术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在其检测手段、仪器的小型化和集成比,以及分离模式上都存在着极大的发展空间。文中针对这三方面的发展趋势和毛细管电泳 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ACeh020005 毛细血管电泳在农药分析中的应用
综述了高效毛细管电泳技术在农药分离方面的应用及发展状况,包括各种不同分离模式和手性选择性的选择,另外还指出了该方法的优点及其发展方向。

ACeh020006 毛细血管电泳法测定桑叶中的黄桐类成分-芦丁和槲皮素
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法分离测定了新疆不同地区、不同采集期、不同品种的桑叶中的黄酮类成分-芦丁、槲皮素的含量。以含有体积分数为15%甲醇的10mmol/L的磷酸二氢钠20mmol/L的硼砂溶液(pH8.62)为电泳缓冲液,采用压力进样方式,在25℃,20kV恒压下进行电泳分离,并在245nm波长处检测。结果表明,桑叶中的两种目标组分在12min内完成分离,且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芦丁和槲皮素的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5.64%和99.36%,其RSD分别为2.25%和1.79%(n=6)。

ACeh020007 尿中微量芳香酸的高效毛细管电泳分析:用于苯丙酮酸尿症的诊断
建立了可用于诊断苯丙酮酸尿症的5种尿中微量芳香酸的毛细管电泳分析新方法。应用硼砂-胆酸钠(均为25mmol/L,pH=10.0)电泳介质体系,可将5种芳香酸在15min内达到全分离;最低检测限达1.510-9mol;采用Sep-Pak C18微柱进行尿样前处理,有效地除去了尿蛋白对分离的影响,可作为苯丙酮酸尿症的筛查方法。

ACeh020008 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测定茶叶中咖啡因、表儿茶素和抗坏血酸
高效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同时测定了6种茶叶中的咖啡因、表儿茶素和抗坏血酸的含量,考察了实验参数对分离、检测的影响。在最佳实验条件下,以300m直径的碳圆盘电极为检测电极,检测电极为1.20V(vs.SCE),在25mmol/L硼酸盐-25mmol/L磷酸盐(pH7.6)的混合运行缓冲液中,上述各组分在16min内能完全分离。该法直接用于茶叶中咖啡因、表儿茶素和抗坏血酸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ACeh020009 毛细管电泳手性分离中的协同效应
综述了毛细管电泳手性分离中的协同效应。介绍了毛细管电泳手性分离中双手性选择性的应用情况,表明用CDs/CDs,CDs/crown组成的双选择剂及聚合环糊精衍生物、聚合手性胶束体系有可能改善难拆分的对映体物质的分离效果,展示了协同效应的毛细管电泳拆分复杂物质对映体中的应用前景。

ACeh020010 毛细管电泳法测定猪体组织中甜菜碱含量
建立了毛细管电泳法快速测定猪体组织中甜菜碱含量的方法。甜菜碱首先转化为苯甲酰甲基酯后直接上样测定。PH为3.0的磷酸缓冲溶液使甜菜碱酯为物和甜菜碱结构类似物酯化物之间以及酯化物和酯化剂之间都能很好地分离,这也省去了反应混合液的前处理。该法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为4~600mg/L,相关系数r为0.9999,最低检测限为1mg/L,相对标准偏差为2.2%~4.7%,标准加入回收率为95.9~98.4%。

ACeh020011 毛细管电泳测定-四氢吡咯基苯丙醇的光学纯度

ACeh020012 毛细管区带电泳定量分析机体组织中高能磷酸化合物
研究了机体组织中三磷酸腺苷、二磷酸腺苷、一磷酸腺苷及磷酸肌酸的毛细管区带电泳分离条件;12min内完成上述4组分分离;其检出限分别为3.5、3.6、2.4、5.1mg/L;;迁移时间及校正峰面积的定量精度分别低于0.17%和3.8%。方法已用于猫心肌中上述4组分的定量分析。

ACeh020013 毛细管区带电泳分离测定邻、对、间氯代苯酚
通过改变电泳条件,用毛细管区带电泳成功地分离了邻、对、间氯代苯酚,并检测到废水中样品的含量。研究了缓冲溶液种类、浓度、PH值、电泳电压以及内标物的选择,并得出了三种样品的标准曲线、线性范围以及加样回收率,为环境样品的监测提供了依据。

ACeh020014 电压梯度自由区带毛细管电泳分离芳香胺
建立了分离8种环境污染物芳香胺的高效毛细管区带电泳法。以磷酸盐为缓冲溶液,考察了pH值、缓冲溶液浓度、各种添加剂(环糊精、尿素)和有机试剂对分离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了电压梯度法,使8种芳香胺得到了较好的分离。

ACeh020015 高效毛细管电泳电导检测器的研制
研制了一种毛细管电泳电导检测器。采用激光烧蚀毛细管涂层、HF腐蚀和阴离子交换膜封堵制作的在柱导电接口连接电泳毛细管和电导池,高压电场被有效隔离,以铂丝为工作电极实现柱后电导检测,在内径为50μm毛细管上分离检测了几种氨基酸和金属离子,结果表明该系统性能优良。

ACeh020016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测定工业用精对苯二甲酸中的主要杂质
采用内径50μm的石英毛细管,在正己烷磺酸钠、正己烷磺酸钠-十四烷基三甲基氯化胺(TTAC)的电解液体系条件下,测定精对苯二甲酸(PTA)中的主要杂质对羧基苯甲醛(4-CBA)和对甲基苯甲酸(p-TOL)。用紫外检测器进行检测,检测波长为200nm。样品中的各主要组份能在数分钟内得到分离。用己知4-CBA和p-TOL含量的PTA标样进行外标定量,实验结果令人满意。

ACeh020017 色氨酸、半胱氨酸和酪氨酸的高效毛细管电泳分析
用自组装的高效毛细管电泳安培检测装置,对具有常规电活性的色氨酸,半胱氨酸和酪氨酸进行了分离分析条件的研究。采用重力进样方式,进样高度25cm,进样时间15s,在分离毛细管长70cm,内径25μm的电泳装置上,10mmol/L K2HPO4-H3PO4缓冲液(Ph10.5)、20kV分离高压,+10.5v(vs SCE)检测电位的条件下,对酸解毛发中得到的混合氨基酸中的色氨酸,半胱氨酸和酪氨酸进行了分离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ACeh020018 测定酚醛树脂中杨酸的高效毛细管区带电泳法
介绍了应用高效毛细管区带电泳技术测定酚醛树脂中水杨酸含量的新方法。缓冲液采用75%(Φ)乙醇为溶液,水杨酸不需提取,直接测定。该法的线性范围为5.8×10-6~1.0×10-4mol/L,检出限为8.0×10-7mol/L(S/N=3),RSD为2.7%(n=5),实验操作简便、迅速、准确。

最后我终于找到了!~
GB/T 223.7-2002 铁粉 铁含量的测定 重铬酸钾滴定法
标准号: GB/T 223.7-2002
中文标题: 铁粉 铁含量的测定 重铬酸钾滴定法
英文标题: Iron powder--Determination of iron content--Potassium dichromate titration method
文摘: 本标准规定了用重铬酸钾滴定法测定铁粉中铁含量的方法。
本方法适用于铁粉中质量分数大于96%的铁含量的测定。
发布日期: 2002-9-11
实施日期: 2003-2-1
废止日期:
被替代标准:
引用标准:
采用关系:
开本页数: 8
中标分类号: H11
ICS号: ICS 77.040.30
发布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⑨ 三聚氰胺的计算方法有几种

大概5,6种吧

阅读全文

与碱回收自给率计算方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朗逸刹车片安装方法 浏览:336
正确的母乳保存方法 浏览:436
手机免流上网方法 浏览:112
还有另外解决方法吗 浏览:916
金毛快速长大方法 浏览:663
治牙疼的快速方法有什么 浏览:627
降低安装成本的方法 浏览:80
剪掉头发的最佳方法 浏览:356
下午二怎么减少方法 浏览:176
金泰加食用方法 浏览:747
创伤性耳鸣治疗方法 浏览:557
怎么样制作生日蛋糕的简单方法 浏览:981
测量力的变化的方法 浏览:915
怎么辨别坏蛋的方法 浏览:156
外墙门窗台花边安装方法 浏览:212
硫酸亚锡分析方法 浏览:998
最简单的电机装置方法 浏览:423
古人的读书方法并简单介绍30字 浏览:277
男胖子脖子黑可以用什么方法解决 浏览:330
大圆肌的锻炼方法图片 浏览: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