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数列的几种计算方法
由数列的前几项写出一个通项公式
根据数列的前几项,要写出他的通项公式,关键在于观察、分析。找到特点
为了突出显现数列的构成规律,可把序号1、2、3...标在相应项上,便于突出n与an的关系
对化简后的数列,必须进行还原工作。例如用分数表示的,但其中几项分子或分母有特殊关系,可将其余项按目标变化,再找规律
当一个数列出现+、-相间出现时,应先把符号分离出来-1的n次方或n-1次方表示
如1/2,1/4,-5/8,13/16,...中,分母规律明显,关键在于观察分子,分子后三项绝对值递增,且比分母少3.又第三项为负,所以an=(-1)n(2n-3)/2n 注n是n次方
当一个数列间隔几项才具有相同规律时,可用分段函数表示其通项公式
2. 高中数学数列求解方法
①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有通项公式
②累加法:用于递推公式为
且f(n)可求积
④构造法:将非等差数列、等比数列,转换成相关的等差等比数列
⑤错位相减法:用于形如数列由等差×等比构成:如an=n·2^n
3. excel重复数列的公式
选择432三个单元格,右下角变成黑色+字架下拉,只能这样
4. 一个不断加长的数列,如何用excel计算最后7行的平均值
比如数据从A2开始,输入:
=AVERAGE(OFFSET($A$1,LOOKUP(1,0/($A$2:$A$1000<>""),ROW($A$2:$A$1000))-7,,7))
5. 数列常用方法
方法一:公式法。
方法二:累加法
方法三:累乘法
方法四:转换法
通过递推关系,转换为等差.等比数列通项公式求解。
方法五:待定系数法
通过待定系数来确定递推关系的另一种变形方式。
方法六:常见的数列求通项公式。
按照这一关系方式进行通项换之,列入辅助数列。
拓展资料:
数列(sequence of number),是以正整数集(或它的有限子集)为定义域的函数,是一列有序的数。数列中的每一个数都叫做这个数列的项。排在第一位的数称为这个数列的第1项(通常也叫做首项),排在第二位的数称为这个数列的第2项,以此类推,排在第n位的数称为这个数列的第n项,通常用an表示。
着名的数列有斐波那契数列,三角函数,卡特兰数,杨辉三角等。
数列的函数理解:
①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其定义域和值域上。数列可以看作一个定义域为正整数集N*或其有限子集{1,2,3,…,n}的函数,其中的{1,2,3,…,n}不能省略。
②用函数的观点认识数列是重要的思想方法,一般情况下函数有三种表示方法,数列也不例外,通常也有三种表示方法:a.列表法;b。图像法;c.解析法。其中解析法包括以通项公式给出数列和以递推公式给出数列。
③函数不一定有解析式,同样数列也并非都有通项公式。
6. 如何在EXCEL中从一组有相同数值的数列中计算出有多少不同项的数量
如果数据在AB列,得到A列到D列,在“数据”选项下的“删除重复项”中,保留唯一值,然后在E2单元格输入以下公式
=SUMIF(A:A,D2,B:B) 通过多条件求和,将D列唯一值对应的B列数据分别求和。
7. 求关于数列的所有方法,例如累加法裂项相消法……并附带上例题我会加分的。谢谢
1. 公式法:等差数列求和公式:
Sn=n(a1+an)/2=na1+n(n-1)d/2
等比数列求和公式:
Sn=na1(q=1) Sn=a1(1-q^n)/(1-q)=(a1-an×q)/(1-q) (q≠1)
其他
1+2^2+3^2+4^2+........+n^2=n(n+1)(2n+1)/6
1+2^3+3^3+4^3+........+n^3=[n(n+1)/2]^2
2.错位相减法
适用题型:适用于通项公式为等差的一次函数乘以等比的数列形式 和等差等比数列相乘 { an }、{ bn }分别是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 Sn=a1b1+a2b2+a3b3+...+anbn
例如:
an=a1+(n-1)d
bn=b1·q^(n-1)
Cn=anbn
Tn=a1b1+a2b2+a3b3+a4b4....+anbn
qTn= a1b2+a2b3+a3b4+...+a(n-1)bn+anb(n+1)
Tn-qTn= a1b1+b2(a2-a1)+b3(a3-a2)+...bn[an-a(n-1)]-anb(n+1)
Tn(1-q)=a1b1-anb(n+1)+d(b2+b3+b4+...bn) ______①
=a1b1-an·b1·q^n+d·b2[1-q^(n-1)]/(1-q)
=a1b1-(a1+nd-d)·b1q^n+d·b2[1-q^(n-1)]/(1-q)
Tn=上述式子/(1-q)
此外.①式可变形为
Tn(1-q)=a1b1-anb(n+1)+d(Sn-b1) Sn为{bn}的前n项和.
此形式更理解也好记
3.倒序相加法
这是推导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时所用的方法,就是将一个数列倒过来排列(反序),再把它与原数列相加,就可以得到n个(a1+an)
Sn =a1+ a2+ a3+...... +an
Sn =an+ a(n-1)+a(n-2)...... +a1
上下相加 得到2Sn 即 Sn= (a1+an)n/2
4.分组法
有一类数列,既不是等差数列,也不是等比数列,若将这类数列适当拆开,可分为几个等差、等比或常见的数列,然后分别求和,再将其合并即可.
例如:an=2^n+n-1
5.裂项法
适用于分式形式的通项公式,把一项拆成两个或多个的差的形式,即an=f(n+1)-f(n),然后累加时抵消中间的许多项。
常用公式:
(1)1/n(n+1)=1/n-1/(n+1) ,1/(n-1)-1/n<1/n2<1/n-1/n+1(n≥2)
(2)1/(2n-1)(2n+1)=1/2[1/(2n-1)-1/(2n+1)]
(3)1/n(n+1)(n+2)=1/2[1/n(n+1)-1/(n+1)(n+2)]
(4)1/(√a+√b)=[1/(a-b)](√a-√b)
(5) n·n!=(n+1)!-n!
(6)1/(√n+√(n+a))=1/a(√(n+a)-√n)
[例] 求数列an=1/n(n+1) 的前n项和.
解:an=1/n(n+1)=1/n-1/(n+1) (裂项)
则
Sn
=1-1/2+1/2-1/3+1/4…+1/n-1/(n+1)(裂项求和)
= 1-1/(n+1)
= n/(n+1)
小结:此类变形的特点是将原数列每一项拆为两项之后,其中中间的大部分项都互相抵消了。只剩下有限的几项。
注意: 余下的项具有如下的特点
1余下的项前后的位置前后是对称的。
2余下的项前后的正负性是相反的。
6.数学归纳法
一般地,证明一个与正整数n有关的命题,有如下步骤:
(1)证明当n取第一个值时命题成立;
(2)假设当n=k(k≥n的第一个值,k为自然数)时命题成立,证明当n=k+1时命题也成立。
例:
求证:
1×2×3×4 + 2×3×4×5 + 3×4×5×6 + …… + n(n+1)(n+2)(n+3) = [n(n+1)(n+2)(n+3)(n+4)]/5
证明:
当n=1时,有:
1×2×3×4 = 24 = 2×3×4×5/5
假设命题在n=k时成立,于是:
1×2×3×4 + 2×3×4×5 + 3×4×5×6 + …… + k(k+1)(k+2)(k+3) = [k(k+1)(k+2)(k+3)(k+4)]/5
则当n=k+1时有:
1×2×3×4 + 2×3×4×5 + 3×4×5×6 + …… + (k+1)(k+2)(k+3)(k+4)
= 1×2×3×4 + 2×3×4*5 + 3×4×5×6 + …… + k(k+1)(k+2)(k+3) + (k+1)(k+2)(k+3)(k+4)
= [k(k+1)(k+2)(k+3)(k+4)]/5 + (k+1)(k+2)(k+3)(k+4)
= (k+1)(k+2)(k+3)(k+4)*(k/5 +1)
= [(k+1)(k+2)(k+3)(k+4)(k+5)]/5
即n=k+1时原等式仍然成立,归纳得证
7.通项化归
先将通项公式进行化简,再进行求和。
如:求数列1,1+2,1+2+3,1+2+3+4,……的前n项和。此时先将an求出,再利用分组等方法求和。
8.并项求和:
例:1-2+3-4+5-6+……+(2n-1)-2n
方法一:(并项)
求出奇数项和偶数项的和,再相减。
方法二:
(1-2)+(3-4)+(5-6)+……+[(2n-1)-2n]
8. excel中如何用函数判断一个数列中的数重复几次
Excel中可以利用countif函数统计同一种数值的重复次数。
软件版本:Office2007
方法如下:
1.统计A列中数值重复次数:
9. 在等差数列中求项数的简便方法
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例: 11+12+13+…+31=?
分析与解:这串加数11,12,13,…,31是等差数列,首项是11,末项是31,共有31-11+1=21(项)。
原式=(11+31)×21÷2=441。
在利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时,有时项数并不是一目了然的,这时就需要先求出项数。根据首项、末项、公差的关系,可以得到
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末项=首项+公差×(项数-1)。
(9)超长重复数列计算方法扩展阅读
等差数列的应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用到等差数列如:在给各种产品的尺寸划分级别时,当其中的最大尺寸与最小尺寸相差不大时,常按等差数列进行分级。若为等差数列,且有
的求和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