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怎样计算两个整数谁是谁的几分之几
求A是B的几分之几就用
A÷B
同样的
求A是B几倍也是用
A÷B
‘贰’ 如何在二进制方式下完成里两个整数的乘法和除法
乘数、被乘数都要先转化为二进制,二进制的乘法远比十进制简单,比如乘数是1011,只需将将被乘数分别左移3位、1位,移动后补入0,并将这三个数(被乘数左移3位的、被乘数左移1位的及未移位的被乘数)在累加器中相加,所得总和就是积,根据需要积可再转化为十进制。除法与乘法类似,只不过将左移改为右移,加改成减。实际上减也是通过取补码后再加,因此计算机芯片上的累加器是最繁忙的部分
‘叁’ 整数的比值怎么算
整数的比值的计算方法是:
1、如果是整数比则写成整数除以整数。
2、用被除数除以除数,并写成分数形式。
3、如果有公因数要进行约分。这就是要求的比值。
4、如果要求最简整数比,就将分子写在比的前项位置,将分母写在比的后项位置。
‘肆’ 整数和小数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
1、整数和小数四则运算的计算方法是: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有括号的算式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2、注意哈,如果能简便计算的就用简便方法计算。
‘伍’ 给定两个正整数,计算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如果大数是小数的整倍数,最小公倍数就是大数;如果大数不是小数的整倍数,将两个数分别分解因数,标记公共的因数,把两个数的因数相乘,公共的因数只乘一次,就可以了。
例如:
6和36,36是6的整倍数,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36。
12和18
12=6×2 18=6×3 有公共的因数6
将两个数的因数相乘,6×2×6×3,公共的因数是6,只计算一次,划掉一个6,变成6×2×3=36 。最小公倍数是36。
1、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求法:
(1)、列举法:是把两个数的所有因数都写出来,通观察、对比,最大的那个共有因数就是最大公因数。
(2)、分解质因数法:就是将两个数各自分解成质因数的形式,把公因数相乘就可以得出最大公因数。
(3)特殊情况
①两个数成倍数关系的:如果较大的数是较小的数的倍数,那么较小的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②两个数是互质关系的: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那么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就是1。
2、两个数最小公倍数的求法:
(1)列举法(这种方法一般用于较小的两个数或初学者):就是将这两个数的倍数都按次序列举,直到首次出现相同倍数为止,这个数就是最小公倍数。
(2)分解质因数法:就是将两个数各自分解成质因数的形式,把公因数只乘一遍,其他因数都乘上所得的积就是两数的最小公倍数。
(3)先求最大公约数法:利用: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两数相乘的积的关系来求得。
‘陆’ 整数混合运算法则
1、加法交换律:在两个数的加法运算中,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字母表示:
a+b=b+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另一个加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另一个加数,和不变。字母表示:
(a+b)+c=a+(b+c)
3、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的乘法运算中,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积不变。字母表示:
a×b=b×a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字母表示:
(a×b)×c=a×(b×c)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相加(或相减)再乘另一个数,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两个加数(减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相减),得数不变。字母表示:
①(a+b)×c=a×c+b×c;a×c+b×c=(a+b)×c;
②a×(b—c)=a×b—a×c;a×b—a×c=a×(b—c)
6、连减定律:
①一个数连续减两个数, 等于这个数减后两个数的和,得数不变;字母表示:
a—b—c=a—(b+c);a—(b+c)=a—b—c;
②在三个数的加减法运算中,交换后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不变。字母表示:
a—b—c=a—c—b;a—b+c=a+c—b
7、连除定律:
①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 等于这个数除以后两个数的积,得数不变。字母表示:
a÷b÷c=a÷(b×c);a÷(b×c)=a÷b÷c;
②在三个数的乘除法运算中,交换后两个数的位置,得数不变。字母表示:
a÷b÷c=a÷c÷b;a÷b×c=a×c÷b
‘柒’ 整数乘法的计算法
整数乘法法则:
(1)从右边起,依次用第二个因数每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乘到哪一位,得数的末尾就和第二个因数的哪一位对齐;
(2)然后把几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整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然后看各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写几个0。)
乘法也可以被视为计算排列在矩形(整数)中的对象或查找其边长度给定的矩形的区域。 矩形的区域不取决于首先测量哪一侧,这说明了交换属性。 两种测量的产物是一种新型的测量,例如,将矩形的两边的长度相乘给出其面积,这是尺寸分析的主题。
。(n为正整数)
注:零和正整数统称自然数。
整数也可分为奇数和偶数两类。
整数中,能够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则叫做奇数。即当n是整数时,偶数可表示为2n(n为整数);奇数则可表示为2n+1(或2n-1)。
偶数包括正偶数(亦称双数)、负偶数和0。所有整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
在十进制里,我们可用看个位数的方式判断该数是奇数还是偶数:个位为1,3,5,7,9的数为奇数;个位为0,2,4,6,8的数为偶数。
‘捌’ 七年级数学题:题中两个数都是整数,能整除,用哪个法则计算简便
可用约分法,约去最大公约数,本题的最大公约数即除数
‘玖’ (1)51除(负17), 题中两个数都是整数,能整除,用哪个法则计算简便
摘要 若两个整数是相加相减,利用乘法分配律。 若两个整数是相乘,直接计算。 若两个整数是相除,直接用小数作除数。
‘拾’ 整数的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 a+b=b+a;
加法结合律: a+b+c =(a+b)+c=a+(b+c)=(a+c)+b;
乘法交换律: a×b=b×a;
乘法结合律: a×b×c=(a×b)×c =a×(b×c) =(a×c)×b ;
乘法分配律: a×(b+c)=a×b+a×c。
1、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同级运算时,从左到右依次计算;两级运算时,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有括号时,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有多层括号时,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再算大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
2、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除法是减法的简便运算。减法与加法互为逆运算,除法与乘法互为逆运算。
几个加数相加,可以任意交换加数的位置;或者先把几个加数相加再和其他的加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
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等于从这个数中依次减去和里的每一个加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