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个人所得税中速算扣除数是怎么计算的
速算扣除数的计算公式是:
本级速算扣除额=上一级最高应纳税所得额×(本级税率-上一级税率)+上一级速算扣除数。
超额累进税率的纳税特征是将应纳税总额划分为若干类,每类部分按相应的税率征收,所以纳税计算相当复杂。
按其适用的最高税率计算应纳税总额,然后减去快速扣除,余额按超额累进税率计算。快速计算扣减是全额累进率下的金额与超额累进率下的金额之间的差额。
此外:
1、个人所得税是采用速算扣除数法计算超额累进税率的所得税时的计税公式是: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2、年末一次性奖金的个人所得税计算方式如下:
对应税率=奖金收入总额÷12对应的税率
应纳税额=(应得工资-起征工资)×对应税率-速算扣除数
(1)速算扣除数的计算方法扩展阅读
税率为零不仅纳税人本环节课税对象不纳税,而且以前各环节转移过来的税款亦须退还,才能实现税率为零。但在实际工作中,税率为零的含义在不同税种上的使用,并不严格。如所得税往往对应纳税所得额的免税金额部分以零税率表示,当然所得税并无转移税额的问题。
再如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规定税率为零的投资项目仅指免掉投资项目本身应纳税额,其外购各种商品和劳务,实际上都是含税的,并不退还其已纳增值税税额。
真正体现零税率理论上定义的,是增值税对出口产品实行零税率,即纳税人出口产品不仅可以不纳本环节增值额的应纳税额,而且可以退还以前各环节增值额的已纳税款。
⑵ 速算扣除数如何计算
速算扣除数其实就是为了你方便计算个人所得税而给的常数.计算过程为:
<500
速算扣除数=0
500-2000
速算扣除数=500*(10%-5%)=25
2000-5000
速算扣除数=25+2000*(15%-10%)=125
5000-20000
速算扣除数=125+5000*(20%-15%)=375
20000-40000
速算扣除数=375+20000*(25%-20%)=1375
40000-60000
..........
..........
.........
以下你可以自己推导.
⑶ 什么叫速算扣除数怎么算
速算扣除数是指为解决超额累进税率分级计算税额的复杂技术问题,而预先计算出的一个数据。
超额累进税率的计税特点,是把全部应税金额分成若干等级部分,每个等级部分分别按相应的税率计征,税额计算比较复杂。
速算扣除数的计算公式是:
本级速算扣除额=上一级最高应纳税所得额×(本级税率-上一级税率)+上一级速算扣除数
本级速算扣除数=上一级最高所得额×(本级税率-上一级税率)+上一级速算扣除数
1、1级速算扣除数=0
2、2级速算扣除数=3000×(10%-3%)=210
3、3级速算扣除数=12000×(20%-10%)+210=1410
4、4级速算扣除数=25000×(25%-20%)+1410=2660
5、5级速算扣除数=35000×(30%-25%)+2660=4410
6、6级速算扣除数=55000×(35%-30%)+4410=7160
7、7级速算扣除数=80000×(45%-35%)+7160=15160
⑷ 速算扣除数怎么算
采用超额累进税率计税时,简化计算应纳税额的一个数据。速算扣除数实际上是在级距和税率不变条件下,全额累进税率的应纳税额比超额累进税率的应纳税额多纳的一个常数。因此,在超额累进税率条件下,用全额累进的计税方法,只要减掉这个常数,就等于用超额累进方法计算的应纳税额,故称速算扣除数。采用速算扣除数法计算超额累进税率的所得税时的计税公式是: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速算扣除数的计算公式是:
本级速算扣除额=上一级最高所得额×(本级税率-上一级税率)+上一级速算扣除数
用上述公式求得的速算扣除数,可用直接计算法验证其准确性,以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适用的9级超额累进税率第2级验证如下:
① 用上述公式计算:
500×(10%-5%)+0=25
② 用直接计算法计算
全额累进税率的应纳税额=2000×10%=200
超额累进税率的应纳税额=(500×5%)+(1500×10%)=175
速算扣除数=200-175=25
速算扣除数是指用快捷方法计算税款时,可以扣除的数额。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可以将应纳税所得额分成不同级距和相应的税率来计算。如扣除1600元后的余额在500元以内的,按5%税率计算,500-2000元之间的部分(即1500元),按10%的税率计算。如某人工资扣除1600元后的余额是1200元,则税款计算方法为:500*5%+700*10%=95元。个人所得税的计算,也可以将应纳税所得额直接按对应的税率来速算,担要扣除一个速算扣除数,否则会多计算税款。如某人工资扣除1600元后的余额是1200元,1200元对应的税率是10%,则税款速算方法为:1200*10%-25=95元。这里的25就是速算扣除数,
因为1200元中,有500元多计算了5%的税款,需要减去。其他税率所对应的速算扣除数分别是:15%:125,20%:375,
25%:1375,30%:3375,35%:6375,40%:10375,45%:15375。
⑸ 速算扣除数是怎么算出来
你好,用超额累进税率计税时,简化计算应纳税额的一个数据。速算扣除数实际上是在级距和税率不变条件下,全额累进税率的应纳税额比超额累进税率的应纳税额多纳的一个常数。因此,在超额累进税率条件下,用全额累进的计税方法。只要减掉这个常数,就等于用超额累进方法计算的应纳税额,故称速算扣除数。采用速算扣除数法计算超额累进税率的所得税时的计税公式是: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速算扣除数的计算公式是:
本级速算扣除额=上一级最高所得额×(本级税率-上一级税率)+上一级速算扣除数
用上述公式求得的速算扣除数,可用直接计算法验证其准确性。以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适用的9级超额累进税率第2级验证如下:
①用上述公式计算:
500×(10%-5%)+0=25
②用直接计算法计算
全额累进税率的应纳税额=2000×10%=200
超额累进税率的应纳税额=(500×5%)+(1500×10%)=175
速算扣除数=200-175=25
祝学习愉快!
⑹ 个税里的速算扣除数是怎么得出来的
速算扣除数的计算公式是:
本级速算扣除额=上一级最高应纳税所得额×(本级税率-上一级税率)+上一级速算扣除数
1、1级速算扣除数=0
2、2级速算扣除数=3000×(10%-3%)=210
3、3级速算扣除数=12000×(20%-10%)+210=1410
4、4级速算扣除数=25000×(25%-20%)+1410=2660
5、5级速算扣除数=35000×(30%-25%)+2660=4410
6、6级速算扣除数=55000×(35%-30%)+4410=7160
7、7级速算扣除数=80000×(45%-35%)+7160=15160
工资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
1、应纳税所得额 = 税前收入金额 -费用减除额-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其他扣除项
2、应纳税额 = 应纳税所得额 x 税率-速算扣除数
速算扣除数是指采用超额累进税率计税时,简化计算应纳税额的一个数据。速算扣除数实际上是在级距和税率不变条件下,全额累进税率的应纳税额比超额累进税率的应纳税额多纳的一个常数。
速算扣除数采用超额累进税率计税时,简化计算应纳税额的一个数据。速算扣除是计算应纳税额的一种用快捷方法。
其好处在于超额累进税率计算应纳税额时,不需要分段算出每段的应纳税额,而只要拿累计应纳税所得额乘以本段的适用税率,再扣除掉相应的速算扣除数即可。快捷,方便就是它的作用。
速算扣除数使用示例:
A个人于2018年12月取得20000元工资收入,在不考虑其他所得及专项附加扣除项目的情况下,假设五险一金为4000元,再减去个税草案中的费用扣除标准5000元,实际应纳税所得额为20000元-4000元-5000元=11000元,再用11000元去找对应的级数。
由于11000元在3000元和12000元之间,应选择第二级,即适用10%的税率和210元的速算扣除数。计算方式如下:
11000元×10%-210元=890元
因此A个人在2018年12月应缴纳个人所得税890元。
⑺ 个人所得税速算扣除数怎么算
一个档次一个档次按法定税率计算累加后,与直接按该档次税率计算的金额相减得出的。
举两个档次的例子吧,先看下税率:
例如月工资扣除3500元费用和五险一金后的应纳税所得额是5000元。
1、按适用的三个档次累加计算:
1500*3%=45
3000*10%=300(第二档中从1500元到4500元,金额幅度为3000元)
500*20%=100(应纳税所得额5000元,是去除已经计算税收的第一档1500元、第二档3000元的余额)
应纳个人所得税=45+300+100=445元
2、直接按5000元适用的这档税率计算:
5000*20%=1000
3、直接计算与分档计算的差额:
1000-445=555
这多出来的555元,就是直接按适用的20%这一档次税率与分档次累加计算的差额,也就是20%这一档次的速算扣除数。
(7)速算扣除数的计算方法扩展阅读:
速算扣除数是指为解决超额累进税率分级计算税额的复杂技术问题,而预先计算出的一个数据。超额累进税率的计税特点,是把全部应税金额分成若干等级部分,每个等级部分分别按相应的税率计征,税额计算比较复杂。
简便的计算方法是先将全部应税金额按其适用的最高税率计税,然后再减去速算扣除数,其余额就为按超额累进税率计算的税额。速算扣除数是按全额累进税率计算的税额和按超额累进税率计算的税额相减后的一个差数。
个人所得税是采用速算扣除数法计算超额累进税率的所得税时的计税公式是: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速算扣除数的计算公式是:
本级速算扣除额=上一级最高应纳税所得额×(本级税率-上一级税率)+上一级速算扣除数
年末一次性奖金的个人所得税计算方式如下:
对应税率=奖金收入总额÷12对应的税率
应纳税额=(应得工资-起征工资)×对应税率-速算扣除数
个人所得税
1.
工资、薪金所得部分的个人所得税额=应税所得金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2.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的个人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金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3.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个人的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金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4.劳动报酬所得(4000元以下)的个人所得税额=(每次所得收入-800元)×20%
劳动报酬所得(4000元以上)的个人所得税额=[每次所得收入x(1-20%)]X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20000元的,税率20%,速算扣除数为0;
应纳税所得额超过20000元至50000元的部分,税率30%,速算扣除数为2000元;
应纳税所得额超过50000元的部分,税率40%,速算扣除数为7000元.
5.稿酬的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个人所得税税额=(每次所得收入-800元)×20%×(1-30%)稿酬的所得(每次收入超过4000元)的个人所得税税额=[每次所得收入×(1-20%)]×20%×(1-30%)"
6.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4000元)的个人所得税税额=(每次所得收入-800)×20%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超过4000元)的个人所得税税额=[每次所得收入×(1-20%)]×20%
7.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的个人所得额=每次所得收入×20%
8.2008年10月9日起,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
参考资料:网络-个人所得税
⑻ 速算扣除数计算公式
法律分析:速算扣除数的计算公式是:本级速算扣除额一级最高应纳税所得额×(本级税率-上一级税率)+上一级速算扣除数年末一次性奖金的个人所得税计算方式如下:对应税率金收入总额÷12对应的税率应纳税额应得工资-起征工资)x对应税率-速算扣除数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第九条 个人所得税以所得人为纳税人,以支付所得的单位或者个人为扣缴义务人纳税人有中国公民身份号码的,以中国公民身份号码为纳税人识别号;纳税人没有中国公民身份号码的,由税务机关赋予其纳税人识别号。扣缴义务人扣缴税款时,纳税人应当向扣缴义务人提供纳税人识别号。
⑼ 速算扣除数的计算与适用是怎样的
速算扣除数,是为简化计税程序而按全额累进税率计算超额累进税率应纳税额时所使用的扣除数额,是指在采用超额累进税率征税的情况下,根据超额累进税率表中划分的应纳税所得额级距和税率,先用全额累进方法计算出税额,再减去用超额累进方法计算的应征税额后的差额。当超额累进税率表中的级距和税率确定以后,各级速算扣除数也固定不变,成为计算应纳税额时的常数。其计算公式为:
速算扣除数=全额累进税额-超额累进税额
例3-12?计算
2019年张先生取得工资、薪金等综合所得(已扣除费用扣除标准和专项扣除等扣除项目)100000元。
要求:计算应纳税额及速算扣除数。
【解析】
若按全额累进税率计算,应纳税额为:100000×10%=10000(元);若按超额累进税率计算,应纳税额为:
36000×3%+(100000-36000)×10%=1080+6400=7480(元)。
速算扣除数是指按全额累进税率计算的税额减去按超额累进税率计算的税额之后的差额,即速算扣除数=全额累进税额-超额累进税额=10000-7480=2520(元)。
综合所得年税率表速算扣除数的计算如表3-20所示。
表3-23综合所得年税率表速算扣除数的计算
⑽ 个税速算扣除数怎么计算出来的
个人所得税速算扣除数的计算公式是:
本级速算扣除额等于上一级最高应纳税所得额乘以(本级税率减去上一级税率)加上上一级速算扣除数。
个人所得税的税率:
1、综合所得,适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
2、经营所得,适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
3、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和偶然所得,适用比例税率,税率为百分之二十。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第十一条
居民个人取得综合所得,按年计算个人所得税;有扣缴义务人的,由扣缴义务人按月或者按次预扣预缴税款;需要办理汇算清缴的,应当在取得所得的次年三月一日至六月三十日内办理汇算清缴。预扣预缴办法由国务院税务主管部门制定。
居民个人向扣缴义务人提供专项附加扣除信息的,扣缴义务人按月预扣预缴税款时应当按照规定予以扣除,不得拒绝。
非居民个人取得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有扣缴义务人的,由扣缴义务人按月或者按次代扣代缴税款,不办理汇算清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