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初3化学的元素计算,在线等
有关化学元素的计算
用元素符合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叫做化学式。本知识块的计算关键是抓住这一概念,理解概念的含义,并要深刻理解化学式中各符号及数字的意义,处理好部分与整体之间的算术关系。
1.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相对分子质量是指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通过化学式可以计算出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也可以通过相对分子质量,求某物质的化学式。在计算的过程中应注意化学式前面的数字(系数)与相对分子质量及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与相对原子质量之间的关系是“相乘”不是“相加”;若计算结晶水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时,化学式中间的“·”与结晶水的相对分子质量之间是“相加”不是“相乘”。
例 计算5CuSO4·5H2O的相对分子质量总和。
5CuSO4·5H2O=5×[64+32+16×4+5×(1×2+16)]
=5×[160+5×18]
=1250
2.计算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任何纯净的化合物都有固定的组成,这样可以计算化合物中所含元素的质量比。计算的依据是所含元素的质量比,等于微观上每个分子(即化学式)中各种原子的个数与其原子量的乘积之比。
例 计算氧化铁中铁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
氧化物的化学式:Fe2O3,则
Fe∶O=56×2∶16×3=112∶48=7∶3
3.计算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宏观上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等于微观上化合物的每个分子中,该元素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总和与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即:
化合物中某元素质量比=×100%
例 计算硝酸铵(NH4NO3)中,含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w(N)=×100%=35%
(二)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这样,化学方程式不仅表达了物质在质的方面的变化关系,即什么是反应物质和什么是生成物质,而且还表达物质在量的方面的变化关系,即反应物质和生成物质的质量关系,同时包括反应物质和生成物质的微粒个数关系,这是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的理论依据。
1.有关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计算
这是化学方程式计算中最基础的题型,要深刻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理解反应物质和生成物质在微观上和质量上的关系。例如将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点燃后生成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中,它们的关系:
2CO+O22CO2
微粒比:2∶1∶2
质量比:2×28∶32∶88(7∶4∶11)
*体积比:2∶1∶2
(同温、同压)
质量守恒:56+32=88
可以看出,化学方程式能表达出多种量的关系,这些关系都是解答有关化学方程中的已知和未知的隐含的已知条件,这些条件都可以应用于计算时的“桥梁”,是整个计算题的基础和依据。
2.不纯物的计算
化学方程式中所表示的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指纯净物,不纯物质不能代入方程式进行计算。遇到不纯物质时,需要将不纯物质换算成纯净物质的量,才能代入方程式,按质量比进行计算。计算关系为:
纯净物的质量=不纯物的质量×纯净物的质量分数
例用含Fe2O3 75%的赤 铁矿石20吨,可炼出含杂质4%的生铁多少吨?
解:20吨赤铁矿石中含纯Fe2O3的质量为:20吨×75%=15吨
设可炼出含杂质4%的生铁质量为x
Fe2O3+3CO 2Fe+3CO2
160112
15吨(1-4%)x
x==12.5吨
3.选量(过量)计算
化学方程式计算的理论依据就是质量守恒定律。在质量守恒定律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要着重理解“参加”两个字的含义,即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就不应计算在内。在有些计算题中,给出了两种反应物的质量,求生成物,这时就必须考虑,给出的两种物质的质量是否都恰好参加了反应。这时思考的范围就应大一些。
例 今有氢气与氧气的混合气共20克,在密闭的容器中点燃,生成水18克,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氢气10克,氧气10克 (B)氢气2克,氧气18克
(C)氢气4克,氧气16克(D)氢气1克,氧气19克
根据化学方程式,求出氢气在氧气里燃烧时氢气与氧气的质量比,然后进行比较。
2H2 + O2 2H2O
4 ∶ 32∶ 36
1 ∶ 8∶ 9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时,氢气与氧气的质量比为1∶8,即若有1克氢气需要氧气8克;若有2克氢气需要氧气16克。本题中生成18克的水,则必然是氢气2克,氧气16克。故(B)、(C)选项都有可能。若按(B)选项会剩余2克,氧气没有参加反应;若按(C)选项会剩余2克氢气。故本题答案为(B)和(C)。这样会得出一个结论:若遇两个已知量,是按少的量(即不足的量)来进行计算。
4.多步反应的计算
从一个化学反应中求出的质量,用此量再进行另一个化学反应或几个化学反应的连续计算,求最后一个化学反应的量,一般称之为多步反应的计算。
例 计算用多少克的锌跟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能跟12.25克的氯酸钾完全分解后生成的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水。
本题涉及三个化学反应:
Zn+H2SO4(稀)=ZnSO4+H2↑
2KClO3 2KCl+3O2↑
2H2+O2 2H2O
可以用三个化学方程式中的微粒关系,找出它们的已知量与未知量的关系式:
2KClO3~3O2~6H2~6Zn即KClO3~3Zn
设需用锌的质量为x,根据上述关系式,
KClO3 ~ 3Zn
122.53×65
12.25克x
x==19.5克
从以上的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可以看出,在计算的过程中,主要应用的关系式是质量比,在一个题目中,最好用统一的单位,若试题中给出了两个量的单位不一样,可以换算成比较方便有利于计算的一个单位,这样可避免发生错误。关于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要领可以归纳为:
化学方程式要配平,需将纯量代方程;
量的单位可直接用,上下单位应相同;
遇到有两个已知量,应找不足来进行;
遇到多步的反应时,关系式法有捷径。
㈡ 元素.原子团的化合价的计算方法(要详细)
用化合价乘以每个分子含的原子数。
比如H2o氢的化合价为+1,用+1乘以2加上氧的化合价-2,就等于0
例:Fe2o3
铁的化合价为+3,氧的化合价是-2,用+3乘以2加-2*3=0
有括号应该是负数。
原子之间相互化合的数目不同,化合价就不同吧。
计算的时候,一般按能得0的算。
㈢ 某元素相对原子质量计算方法
元素相对原子质量
=
元素实际质量/(碳12原子质量的1/12)
=
12*元素实际质量/碳12原子质量
㈣ 元素百分含量的计算公式
氧元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乘以氧元素个数 再除以物质相对分子质量 最后再乘以百分之百
㈤ 元素含量是按什么计算的
根据物质的组成,用某元素的总相对原子除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比如H2O中H元素含量的计算,用H的2除于水的18得到11.11%,也即H元素的含量
㈥ 如何计算一个物质中元素的化合价
怎样计算一个物质中元素的化合价具体如下:
化合价表示原子之间互相化合时原子得失电子的数目。
化合价也是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的一种性质。
元素在相互化合时,反应物原子的个数比并不是一定的,而是根据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比如,一个钠离子(化合价为+1,失去一个电子)一定是和一个氯离子(化合价为-1,得到一个电子)结合。而一个镁离子(化合价为+2,失去两个电子)一定是和2个 氯离子结合。如果形成的化合物的离子的化合价代数和不为零,就不能使构成离子化合物的阴阳离子和构成共价化合物分子的原子的最外电子层成为稳定结构。也就不能形成稳定的化合物。
规定单质分子里,元素的化合价为零,不论离子化合物还是共价化合物,其组成的正、负离子的化合价的代数和均为零。离子化合物,例:NaOH(钠化合价是正1价,氢氧根离子化合价是负1价,相互抵消为零价这样的化合物写法就成立)
化合价——原子形成化学键的能力。是形成稳定化合物中的彼此元素的化学性质。
㈦ 化学式的计算方法
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常用的计算公式(以化合物 AmBn 为例)
1、相对分子质量 = A的相对原子质量×m + B 的相对原子质量×n
注:计算结晶水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时,化学式中的“•”表示相加,而不表示相乘.
2、A的质量分数= A的相对原子质量×m / AmBn 的相对分子质量 ×100%
注、利用上述公式计算时,某元素的原子个数应写在该元素符号前面,不能写在右下角.
3、AB 元素的质量比:A:B= (A的相对原子质量×m):(B 的相对原子质量×n )
注:计算时一定要写清楚各元素质量比顺序,因顺序不同,比值也不同.
4、A元素的质量 == 化合物(AmBn)的质量×A的质量分数
㈧ 怎样做好科学元素的相关计算
化学元素中的质量分数等于元素的式量乘以个数再除以此物质的式量
质量比是各元素式量乘以个数后的比
如H2O 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2*1/(2*1+16)*100%=11.1%
氢氧质量比2*1: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