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书法多宝塔的特点
多宝塔是颜体早年的作品,它更与唐初或北碑的某些作品写法相近。比如中锋,起笔和收笔有明显的顿按。并参以含蓄的笔意使之变化丰富;收笔用顿笔和回锋的较多,强调“护尾”,尤其于横画中最为明显,写横行至收笔处,常向右下方重按,顿笔回锋,字势倒是有后来勤礼碑的影子。我一直不主张学颜体一开始练该碑,因为一但形成习惯,怕写其它的碑版难改。我觉得颜的雄秀风格还是得《颜家庙》等才能表现。
❷ 初学者如何练习毛笔书法!
一、材料准备
笔、墨、纸、砚、字帖
1、纸用生宣
2、墨无沉淀残渣,书写流畅,墨色均匀,气味清香;滞笔时可加酒精。
3、笔用狼毫
二、书写姿势
1、执笔
“执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手心虚空,执得灵便。
2、写姿
枕腕:手腕枕在桌面上或枕在左手背上书写。
悬腕:执笔的手腕悬起,离开桌面,肘臂仍在桌上。
悬肘:执笔手臂全部悬空。最佳书写方式,书法家最常用方法。
根据便利性、自身习惯及需要选择,三种方式可以循序渐进。
3、高低与松紧
执笔的手指(无名指)与笔头的距离即为高低。握笔的力度为松紧。
初学者宜低,宜松。写出的字更为稳健,且手指不易疲劳。
4、运笔
运指:点画纯用手指拨动书写。局部使用
运腕:手腕运动完成各种笔画。中小字全部使用。
运肘: 大字要动肘。
5、坐姿
“头正、身直、臂开、足安” ,既保护脊椎,又便于书写力量控制。
6、立姿
大字要立。因为字大笔画长,坐着写不宜施展且视线角度不够。
手掌下覆,手背与手臂成一平面,开脚站稳,双足之间的距离等于肩宽。
三、用笔
1、“圆笔底纸,命笔心常在点画中行”——中锋运笔。
如果笔锋在笔画中间,笔头不是圆锥状而是扁平状,写出来的笔画扁平单薄。
初学可以将毛笔在砚池边上掭一下回复圆锥状态,并慢慢尝试中锋运笔。既通过手腕的变化让笔锋到笔腹的方向与毛笔运行方向一致。中锋运笔较为高级,需要多练多看。
2、偏锋运笔
偏锋运笔笔锋不在笔画的中间,而在其某一边行走;即笔锋处于笔画的一侧,笔腹处于笔画的另一侧,笔锋与笔腹在并列行走。
只能偶尔使用,不然笔画就会一边光一边毛。
3、侧锋运笔
介于中锋和偏锋运笔之间的方法。从上往下投视,笔毫方向(中心线)与运行方向(笔画中心线)以45度夹角为基准。夹角小于45度,笔画质感接近中锋;大于45度,笔画质感接近偏锋。主要运用于行、草,初学者不宜过多使用。如果临摹颜体字,横画会用到侧锋。
四、 临帖
1、由楷至行最后草
2、初学者必临
颜真卿:《多宝塔碑》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
柳公权:《玄秘塔碑》
3、实临到意临
不看字帖写出来的字为意临,与原帖有八分相似达标并转换字帖及书体。
4、复习
将临字与字帖对比,不足之字多为笔画运用(结体通过临摹一般不易出大问题),专门挑出将笔画运用反复练习,时常在心中比对(不看贴)。
五、请教
如有书法家或书法教师指导,事半功倍。
书艺如海,勤为上策。
❸ 最直接的练书法的方法
选帖以后即要临帖,临帖是为了练好写字的基本功力,体会和掌握范本的用笔、结体和姿势、神韵。临帖有摹和临之分。摹是把纸覆盖在字帖上进行钩摹,然后影格,临是对帖临字。
一、 钩摹和影格
(一)钩摹
即用透明或半透明的纸,如有光纸、雪梨纸、防潮纸、薄页纸、硫酸纸等,覆在范帖上,用毛笔或用铅笔沿着范本的字边,用极细的线条沿着字形的轮廓线(内外各占一半)勾出字的轮廓,称“双钩”,然后在钩好的轮廓内,按着字画用笔写出(如范本是墨迹本,则要按墨迹的墨色浓淡来写),称为“填廓”。
钩摹首先要忠于字帖原字的形态。如果把线钩摹在字的轮廓线之外,填廓出来的字就会比原字大一圈;相反的如把线钩摹在轮廓线内,则填廓以后又小一圈;如果部分线条钩摹在轮廓线以外,一部分又钩在以内,填廓出来的字就失去范帖的字的原貌。钩摹时始终要沿着字的轮廓边沿内外各一半的位置。所以避免是需要细心和专心的。其次,在填廓时,不能如画图案画那样平涂,应按照先左后右,先上后下的笔顺,照着原帖的字画行笔,一笔一画地写。并且要琢磨原帖字的笔法,有分析有研究地进行。现在的描红本把 “钩摹”也就是“双钩”给我们先完成了,只进行“填廓”,也就是“描”,“描”指的是“描红”,也就是“填廓”即初学者在印好的红字帖上沿笔迹用毛笔描写,这加快了学习进度。
(二)影格
即用透明纸(有光纸、雪梨纸、防潮纸、薄页纸、硫酸纸)或完全透明的薄角片,覆在范本上,为了范本不受墨污染,再在透明纸上覆盖较薄较透明的连史纸、宣纸(扎花、绵连、单宣)等,然后照字的笔画,用“描红”的办法,沿纸上的字影一笔一画的写,又叫写“仿影”或“影格”。由于在字帖上有两层纸,且纸的透明程度不一,蒙在范本上面,下边的字可能会产生轮廓模糊,因此可以多买一本范本作为参考,放在旁边,随时检查对照。这样,就可以省去钩摹过程的时间,增加摹写次数。现在的初学者可以直接买影格本进行练习。
康有为曾说:“学书必先模仿,不得古人形质,无自得其性情也,故欲临帖,必先使之模仿数百反过,使转运立笔尽有,然后可以临帖。”所以,不论钩摹填廓或影格描红,都是为了掌握古人的笔法、神韵,锻炼基本功力,因此在钩摹时,要对范本的字进行观察研究,了解范本字画的起笔、转笔和收笔的特点,和它的风格神韵,如果是墨迹本,还要研究墨色的枯润浓淡的变化,这种变化正是笔墨转换的表现,从中可以研究古人运笔时起、转、收笔的痕迹。为了巩固记忆,有些过长的范本,如颜真卿的《多宝塔》,欧阳询的《九成宫》,柳公权的《玄秘塔》,赵孟頫的《胆巴帝师碑》等,可以分段钩摹,反复进行,首先进行熟悉和掌握少数字的笔法、结构和神韵,进而由少到多,以致达到通篇。只有严格地进行训练,才能掌握范本笔法、结构和墨法,养成每字一笔都不能马虎潦草的习惯。因此,开始时,宁可慢一点,也不要只求速度而潦草,否则会欲速则不达。另外现在学书者往往跳过钩摹阶段而进入临的阶段,有的甚至不叠格就临,看起来视乎快,实际效果不佳,甚至由于进步慢,连学书兴致都败坏了。只有循序渐进,才能功夫扎实。
二、对临和背临
临,就是照着古人或大师的字画模仿。临帖有两个步骤,一是对临,二是背临。
(一)对临
即对着范本的字临写。第一步先用格临。
具体步骤是:先用角膜片(如胶片的膜片、薄玻璃、透明有机板或透明纸,如硫酸纸)画成九宫格、米字格、梯形格等。九宫格等的作用为临摹时便于掌握笔画位置的一种依据。它适宜汉字结构形成的比例,如汉字的左右、上下并列结构、左中右、上中下三部分结构,九成宫格也分上中下,左中右九格,从而便于看出字的笔画在这九个小方块中所处的位置,这样临摹就容易掌握各部分比例和笔画的长短、粗细和倾斜的角度,做到心中有数。米字格的作用相同于九宫格。由于字的撇、捺等斜度更难看准,而米字格恰好有两条对角线可做依据,横竖则有两条中心线,也便于掌握横竖画和各部分的比例。两者都是临摹时有利的工具。将九宫格或米字格等覆盖在范本上,在临写的纸下也放一张九宫格或米字格的衬纸。把范本斜竖在桌子前面(背后可用木架或其他物件托住),就可用临写了。桌子格临比摹写又进一步。虽然有九宫格或米字格来确定笔画的位置,但是怎样起笔、收笔、回转以及笔画的粗细、长短、斜度等,就靠临习者在前段摹写时掌握笔法的基础上,凭观察范本字体来进行,也就是说,丢掉了拐杖靠自己走路。这样,经过反复格临,在有九宫格和米字格辅助条件下,能够较准确地掌握字的间架经过和笔法,第二步即可对临,取掉盖在范本上的九宫格或米字格,临写纸下可以衬一画有方格的纸。
格临和对临,首先要注意临写不要只看一笔写一笔,要观察和记住字的全体笔画位置与运笔情况,掌握住字的间架结构和形状神态。否则,看一笔临一笔只注意的是局部,缺少完整的概念,就不能从整体上掌握住字的形态和神韵了。因此,临写以前必须认真观察字形和笔法,甚至闭着眼睛,脑际都可影像出字的形态来。其次,临写的字可以比范本的字稍大一些,便于掌握字的间架结构和笔法,特别是有些范本的字形偏小,更要临写得大一些。临写到一定程度后,即可进入临写的第二阶段,即背临阶段。
(二)背临
是指把范本收起来,默写范本的书体,是临写的最后阶段。它是在钩摹、影格、格临、对临的基础上,完全靠记忆进行临字。只有对范本的字的结构、笔法和字形都已经掌握,并已历历在目,才能默写出范本的书体来。背临着重在对范本书体的形神的掌握,临写时也许笔画的长短、粗细和原范本书体有差别,但从形神来说,应和范本一致。所以背临着重意临。当然,初时背临,不论结构、笔法和神韵都会和范本书体有距离,这就靠检查对照找出差距以后,在进行第二遍背临时改正。只要反复进行背临,就可以熟练地掌握范本的结体、笔法和神韵了。能做到这一步,就可以进入书写了,在书写时遇到范本中没有的字,可以按照范本中书体的结构和笔法特点去写,写出来的字,就会和范本这种书体的风格一致,这就说明已掌握了一家书体。
掌握了一家的书体风格,再学另一家是否还需要再经过这些过程?这就不一定了。因为,这时候,控制运笔的能力已大大提高,对间架结构、笔法和风格神韵等等都经过较长时间的实践,认识也提高了,只要直接进入对临就可以,而且学会另一种书体风格,时间和过程都会大大的缩短。实际上已经进入书法艺术的创作阶段。为了追求和创造自己独特的风格,要临写和研究若干种书体风格,比较其特点,掌握其长处,为我所用,这是十分重要的。
❹ 欧体基本笔画写法视频
链接: https://pan..com/s/1GE0Oq0VBPgghV2yeP_STjQ
如果没有一定的控笔能力,写字是很容易出乱子的,无法准确表达笔画或者笔法。
这里有控笔训练和笔画教学视频,希望能帮到你.
❺ 颜真卿多宝塔中的国字怎么写的
要想写好颜真卿《多宝塔碑》的笔法瘦劲、多骨少肉而不丰腴。的国的写法,就的了解基本笔画。
1 横
短横有左尖横、右尖横,也有中间略细如长横的处理方法,短横一般到末尾下垂都不分。
而长横多是末端细而强烈顿挫向下写如点状,那种中间略细而左右略粗的长横较少(如“千”)。、
2 竖
悬针竖没有后期颜字那种肥厚如绵里针的感觉,只觉骨力劲挺,这和陏、初唐写法近似。
❻ 怎么讲颜真卿多宝塔碑
《多宝塔碑》:全称《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塔感应碑》,天宝十一年(752)四月廿日建,岑勋撰文,颜真卿书丹,徐浩题额,史华刻字,现藏西安碑林。碑文写的是西京龙兴寺和尚楚今静夜诵读《法华经》时,仿佛时时有多宝佛塔呈现眼前,他决心把幻觉中的多宝佛塔变为现实,天宝元年选中千福寺兴工,四年始成。在千福寺中每年为皇帝和苍生书写《法华经》、《菩萨戒经》,这在佛教史上,有特殊的意义。此碑是颜真卿早期成名之作,书写恭谨诚恳,直接二王、欧、虞、褚遗风,而又有与唐人写经有明显的相似之处,说明颜真卿在向前辈书法家学习的同时,也非常注重从民间的书法艺术吸取营养。整篇结构严密,字行间有乌丝栏界格,点画圆整,端庄秀丽,一撇一捺显得静中有动,飘然欲仙。是他继承传统的作品。《书画跋》:“此是鲁公最匀稳书,亦尽秀媚多姿,第微带俗,正是近世撰史家鼻祖。”
❼ 怎样临习多宝塔碑 偏旁部首的写法
具体的写法要根据具体字形而定,没有特别具体的规定。这是字形五要素(曲势,等距,穿插,粗细,提按)中穿插的内容,即如果右面字形偏大,左边的偏旁就写窄些,所谓“让右”;右面偏小,就写舒展一些。宗旨是,字形要稳,不要有歪、偏的感觉。建议:先仔细观察临帖,把字周围打上正方形米资格,研究笔画间的穿插和偏、让关系,体会不同结字方式的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