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算一个点的需求或者供给弹性曲线
需求曲线“富有弹性”是对整条需求曲线而言的,表现为斜率小倾向水平而非垂直。而所谓的“沿一条需求曲线的弹性”内涵意思不就是曲线某处的点弹性么,E=dQ/dP,故线性需求曲线上各点点弹性不同。只有具有弹性不变性质的需求曲线才能说“沿着曲线的弹性相同”。
这两者不矛盾。
根据定义,弹性系数是因变量的变动比例比上自变量的变动比例,是两个变量变动百分比的比率
对需求价格弹性来说
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需求量的变动/价格变动率
ΔQ
──
Q
ΔQ
P
Ed=-─────
=-
──
●──
ΔP
ΔP
Q
──
P
针对线性需求曲线,完全无弹性的需求,弹性等于零;完全有弹性的需求,弹性无穷大.
除了完全弹性和完全无弹性两类特殊线性需求曲线外,其它各点的斜率相同,但后面的一项不同.
因此,在线性需求曲线上的点,位置越高,相应的点的弹性系数值就越大;相反,位置越低,相应的点弹性系数越小.
举个简单的例子,双曲线形的,y=x^(-1/2),他的需求弹性就是定值。
直角双曲线上所有点的点弹性都是固定值1。
㈡ 供给弹性的计算
一般公式
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公式计算供给弹性:
供给的价格弹性系数=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 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为了使用这个公式,我们需要知道当所有其他影响卖者计划的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在不同价格时的供给量。假定我们知道比萨价格和供给量的数据,我们可以计算比萨的供给弹性。举例:
起初,每个比萨价格是20元,每小时供给10个比萨;后来,每个比萨的价格上升到30元,供给量增加到每小时13个比萨。
为了计算供给弹性,我们采用平均价格和平均数量的百分比来表示价格与供给量的变动。原始价格20元而新价格是30元,则平均价格是25元。价格上升10元是平均价格的40%。即:
△P/P′=(10元/25元)×100%=40%
原始供应量是10个比萨而新的供给量是13个比萨,因此,平均供给量是11.5个比萨。增加的3个披萨供给量是平均数量的26%。即:
△Q/Q′=(3/11.5)×100%=26%
因此,供给弹性——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26%)除以价格变动的百分比(40%)等于0.65。即:
供给弹性=(△Q/Q′)/(△P/P′)=(26%)/(40%)=0.65
中点公式
在上面的例子中,价格上升和价格下降时,在相同一段弧上,所计算出的弧弹性是不一样的。为了避免这一问题,考虑使用平均价格和平均数量。我们这样做是因为它提供了弹性最准确的衡量——在原来价格与新价格之间的中点。考虑不同的价格变动方向:
如果价格从20元上升到30元,10元价格的变动是20元的50%;3个比萨数量上的变动是原来数量10个的30%。因此,如果我们采用这些数字,则供给弹性是30%除以50%,等于0.6。
如果价格从30元下降到20元,10元价格的变动是30元的33.3%;3个比萨数量上的变动是原来数量13个的23%。因此,如果我们用这些数字,则供给弹性是23%除以33.3%,等于0.69。
然而,通过运用平均价格和平均数量的百分比,我们得到了相同的弹性值,无论价格是从20元上升到30元,还是从30元下降到20元。
供给弹性的中点公式见右图。
供给的点弹性
前面讲的是弧弹性,为了说明供给曲线上某一个点的弹性,我们还需要点弹性公式。见下图。
无衡量单位
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为什么供给弹性是一个无衡量单位的指标。其原因在于每个变量的百分比变动不取决于衡量变量所用的单位。而且,两个百分比的比率也是一个无单位的数字。
㈢ 弹性系数
弹性系数计算公式为: K=δF/δL
是物体所收的应力与应变的比值
弹性模量是描述固体材料抵抗形变能力的物理量。一条长度为L、截面积为S的金属丝在力F作用下伸长ΔL。F/S叫胁强,其物理意义是金属数单位截面积所受到的力;ΔL/L叫胁变其物理意义是金属丝单位长度所对应的伸长量。胁强与胁变的比叫弹性模量:即 。ΔL是微小变化量,为了减小测量误差,本实验采用了光杠杆法进行测量。
经济学中的弹性是指一个变量变动的百分比相应于另一变量变动的百分比来反应变量之间的变动的敏感程度。弹性的大小可用弹性系数来衡量,弹性系数= y变动的百分比/x变动的百分比。
税收弹性系数被定义为税收对经济增长的反应程度,即税收收入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之比,其公式为:
ET=(△T/T)/(△Y/Y)×100%
公式中,ET为税收弹性,T为税收收入总量,△T为税收收入增长量,Y代表GDP,△Y代表其增量。
商品的供给价格弹性,是指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供给量的变化对于该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其数值等于供给量变动率与价格变动率之比,一般用供给弹性系数来表示。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其数值等于需求量变动率与价格变动率之比。
还有很多弹性系数,不知你想要的是什么弹性系数?
㈣ 点弹性公式是什么
点弹性公式是e=-(dx/dp)×(p/x),其中p为商品的价格,x为相应的需求量。
点弹性公式是指需求曲线上某一点的弹性,它等于需求量的无穷小的相对变化对价格的一个无穷小的相对变化的比率,即:点弹性系数=需求量的相对变化/价格的相对变化,因为点弹性公式只表明一点上的弹性,因此只适用于价格和需求量变动较小的场合。
公式分析:
有一些商品价格其价格变动对需求量影响比较小,比如粮食、蔬菜、盐等生活日用品,这些价格和需求量变动较小的场合就比较适合用点弹性公式来计算弹性系数。
点弹性系数的结果也就表明了该商品是否是具有弹性的商品,一般来说用点弹性计算的商品其弹性比较小,也就是缺乏弹性。
㈤ 点弹性公式是什么
点弹性公式为 e=-(dx/dp)×(p/x) 其中p为商品的价格,x为相应的需求量。
对弹性系数大小有重要影响的因素是替代品和时间。替代品数目多、相似程度大,弹性系数就大;相反,系数就小。消费品在短期内弹性系数小,在长期内系数大。另外,消费品的用途多寡、消费品耐用程度、产品成本的高低、产品生产周期的长短,都对弹性系数有一定影响。
影响因素
需求价格弹性:物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越大就越富有弹性,反应越小就越缺乏弹性。
供给弹性:供给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大,物品的供给就富有弹性;供给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小,物品的供给就缺乏弹性。
㈥ 点弹性系数计算公式dq咋算
点弹性系数计算公式dq计算:dQ和dP是对Q求导和对P求导。
Q=25-(1/2)P。
两对P取导数即得:dQ/dP=[25-(1/2)P]'=(25)'-[(1/2)P]'=0-(1/2)=-0.5。
因为常数的导数=0,25是常数,故(25)'=0。
[(1/2)P]'=1/2=0.5;因为(kx)'=k。
当需求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变化量趋于无穷小时,需求的价格弹性要用点弹性来表示。也就是说,需求的价格点弹性表示需求曲线上某一点上的需求量变动对于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表达形式
需求关系有多种表达形式,如:叙述法,直接用文字描述;函数法,用需求函数demand function进行描述;图解法,用需求曲线demand curve进行描述;表格法:用需求表demand schele进行描述。几种表达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相互转换。
需求曲线是用曲线方式表示需求关系、需求函数。需求曲线是需求函数的直观描述,它抓住需求的主要因素,纵轴表示价格(自变量),横轴表示产品需求量(因变量)。
㈦ 需求的价格点弹性是怎么算的公式是
1.点弹性系数=需求量的相对变化/价格的相对变化
以下为计算公式:
㈧ 供给的价格弹性的公式
供给价格弹性也称供给弹性(price elasticity of supply 以Esp表示),它与需求价格弹性类似,是指一种商品市场价格的相对变动所引起的供给量的相对变动,即供给量的变化率与价格变化率的比值。亦即供给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供给价格弹性是用来衡量商品的供给量变动对商品自身价格变动反应灵敏程度的,其计算公式为:当△P→0时:(一)线性供给价格弹性1.凡通过原点的线性供给曲线,由于供给量的变化率都等于价格的变化率,任何点弹性或弧弹性均为单一弹性。S1上的点弹性为:E、F两点之间的弧弹性为:同理,可以求得供给曲线S2上任何点的弹性均为1。2.凡通过原点右边(与横轴相交)的供给曲线,均为缺乏弹性。点E:(因为BA<OA)3.凡通过原点左边(与纵轴相交)的供给曲线,均为富有弹性。S1的E点:(因CA>OA)(二)非线性供给价格弹性如果供给曲线为非线性,则可根据弹性测定点的切线是否通过原点和通过原点的右边还是左边,来判定该点弹性的大小,其计算方法同线性供给曲线。(三)影响供给价格弹性的因素与需求价格弹性一样,供给价格弹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供给曲线的形状(函数),决定供给弹性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1.调整产量的难易程度(1)自然力(2)固定资产(3)原材料(4)生产周期(5)生产成本2.供给时间的长短
㈨ 供给的价格弹性系数是
供给价格弹性系数是供给量变动率与价格变动率的比值。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Q/Q表示供给量变动率,△p/p表示价格变动率。
理解供给价格弹性和供给价格弹性系数的要点:
(1)供给价格弹性是指价格变动所引起的供给量变动的程度,即供给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价格是自变量,供给量是因变量。
(2)供给价格弹性系数是供给量变动率与价格变动率的比值,而不是供给量变动绝对量与价格变动绝对量的比值。
(3)供给价格弹性系数的数值一般都为正值,反映了供给量与价格同方向变动的供给规律,E的值表示变动程度的大小。
(4)一条供给曲线上不同点的供给价格弹性系数大小并不一定相同。
㈩ 弹性系数的公式
弹性系数计算公式为: K=δF/δL,是物体所受的应力与应变的比值。
依照供给价格弹性系数的大小,也可以把生产者对商品的供给划分为五种类型。如果一种商品供给的价格弹性系数正,二0,则称生产者对该商品的供给完全无弹性,或简称为供给无弹性;如果0<正:<l,则称生产者对该商品的供给缺乏弹性,或简称为供给缺乏弹性。
如果正,=1,则称供给为单位弹性;如果1<正,<oo,则称生产者对该商品的供给富有弹性,或简称为供给富有弹性;如果正,=oo。则称供给为无限弹性。
(10)供给点弹性系数的计算方法扩展阅读
弹性系数法在能源方面应用很广,常用的是能源需求相对于国民生产总值(GNP)的弹性系数。例如工业的弹性系数,中国1950~1978年为0.95~1.0;美国1950~1973年为0.94;日本1960~1973年为1.0,1975~1978年降为0.43。大多数国家在 1.0附近。
对于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可对消费者收入水平求弹性,称为需求量的收入弹性;对其价格求弹性,称为价格弹性;对另一产品(互补产品或代用产品)的价格求弹性,称为交互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