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老人系数是什么谢谢
老年人口比重又称“老年系数”,是指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效的百分比。
老年人口比重是考察人口年龄构成、反映人口老化度的指标之一。
老年人口抚养比也称老年人口抚养系数,指的是某一人口中老年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通常用百分比表示。
老年人口抚养系数,是从经济角度反映人口老化社会后果的指标之一,实际上也反映了人口老龄化的程度。计算公式是:老年系数=(≥60周岁或≥65周岁人口数÷劳动人口总数)×100%。
重庆为全国“最老”城市
老龄化程度排名前六的地区依次为:重庆、四川、江苏、辽宁、安徽、上海。老龄化程度最低的六个地区分别为:西藏、青海、宁夏、新疆、广东、内蒙古。
专家介绍,此前的研究更多针对户籍人口,此次则主要以居住地人口为研究口径,更加细化。在上海等较发达地区,大量外来年轻劳动力拉低了实际老龄化程度,而四川、河南等人口输出大省,只留下老年父母在家养老,因此实际的老龄化程度要高很多。
‘贰’ 一百个人有十三点九个老年人。一千三百四十七人有多少个老年人,怎么算
100个老人里有13.9个老人,就是用1347x(13.9/100)=187.233个老人
‘叁’ 暮年是什么年龄段
没有具体指几岁,“暮年”只是一个大概年龄,相当于“晚年”的意思。
所谓晚年即是指不参与劳动的年龄,大多在60岁后。按照国际规定,65岁以上的人确定为老年。我国《老龄人权益保障法》规定老年人的起点是60周岁。即年满60周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都属于老年人。
年龄计算方法:
随着全球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和老龄化的加剧,WHO对年龄分期进行了重新划定,规定44岁以内为青年人,45~59岁为中年人(壮年期),60~74岁为年轻老人,75~89岁为真正老人,90岁以上为长寿老人,100岁以上为百岁老人。
1、虚岁年龄:
中国在习惯上常用的年龄计算方法,按出生后所经历的日历年头计算,即生下来就算1岁,以后每过一次新年便增加1岁。一般按农历新年算,也有按公历算的。
例如,12月末出生的婴儿,出生后就算1岁,过了公历1月1日或当地农历新年又算1岁。这样,婴儿出生才几天,已算虚岁2岁了。这种虚岁计算方法计算简单,但是不科学。
2、周岁年龄:
又称实足年龄,指从出生到计算时为止,共经历的周年数或生日数。
例如,1990年7月1日零时进行人口普查登记,一个1989年12月15日出生的婴儿,按虚岁计算是2岁,实际刚刚6个多月,还未过一次生日,按周岁计算应为不满1周岁,即0岁。周岁年龄比虚岁年龄常常小1~2岁,它是人口统计中常用的年龄计算方法。
周岁—出生时为0岁,每过一个公历生日长1岁。
3、确切年龄:
指从出生之日起到计算之日止所经历的天数。它比周岁年龄更为精确地反映人们实际生存的时间,但由于其统计汇总时较为繁琐,故人口统计中使用甚少。在实际生活中,人们除对不满1周岁的婴儿,特别是不满1个月的新生儿常常按月日计算外,一般不按日计算确切年龄。
‘肆’ 老年人的体重标准怎么计算
较普遍采用的计算方法有两种:一种是:
成年:(身高(厘米)-100〕*0。9=标准体重(千克)另一种是:男性:身高(厘米)-105=标准体重(千克),一般在标准体重+-10%以内的范围。
超过这一范围,就可称之为异常体重。实测体重超过标准体重,但超出部分<20%者称为超重。
实测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以上,并有脂肪百分率(F%)超过30%者则可检查出了肥胖病。
‘伍’ 日常生活中,“老人”是一个模糊概念.可用“老人系数”表示一个人的老年化程度.“老人系数”的计算方法
设人的年龄为x岁,
∵“老人系数”为0.6,
∴由表得60<x<80,
即
x-60 |
20 |
‘陆’ 青年、中年、老年的年龄段是如何划分的
国际上通常按0~14岁,15~64岁,65岁以上对人口总体做不等距分组,分别称为少年人口,壮年人口,老年人口.
以人口总数为基数计算少年人口系数,壮年人口系数和老年人口系数,还以壮年人口数为基础计算抚养系数,即
抚养系数=(少年人口+老年人口)/壮年人口
国际上还把15~24岁年龄段的人口称为青年人口.
参考资料:经济社会统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柒’ 国家基本公卫辖区老年人数怎么计算
基本公共卫生区域的老年人计算的话,按照户籍人口登记数据来计算。
‘捌’ 中国人平均寿命75岁是怎样计算的
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计算要用到一连串的数学公式。如果用文字来描述,则计算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方法就是:对同时出生的一批人进行追踪调查,分别记下他们在各年龄段的死亡人数直至最后一个人的寿命结束,然后根据这一批人活到各种不同年龄的人数来计算人口的平均寿命。
用这批人的平均寿命来假设一代人的平均寿命即为平均预期寿命。由于事实上要跟踪同时出生的一批人的整个完整的生命过程有很大的困难。
在实际计算时,往往可以利用同一年各年龄人口的死亡率水平,来代替同一代人在不同年龄的死亡率水平,然后计算出各年龄人口的平均生存人数,由此推算出这一年的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因此,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与同时代的死亡率水平有关。
(8)老年人数量的计算方法扩展阅读
寿命的长短受多种因素影响。先天禀赋的强弱、后天的培养、居住状况、社会制度、经济状况、医疗卫生条件等等都会对人类的寿命产生影响。
准确地估算出一个确定的寿命上限是不具备科学依据的。如今,人类寿命的长短正发生着改变,在生理学上寿命已经不再是一个固定的常数,但是它是否还能无限地延伸下去还有待科学研究。人类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缔造者,长久以来,不断地打破着生命的极限。
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从各地情况看,上海、北京等地的人均预期寿命均已超过80岁,人均预期寿命超过70岁的有26省(市、区) 。
值得一提的是,从2012年开始,中国香港成为世界上人均预期寿命最高的地区,2014年人均预期达83.98岁。
‘玖’ 青年,中年,老年是如何划分的
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新的年龄分段:
1、18周岁至44岁为青年人;
2、45岁至59岁为中年人;
3、60岁至74岁为年轻老年人;
4、75岁至89岁为老年人。
(9)老年人数量的计算方法扩展阅读
关于年龄划分
在中国按年龄划分为四个年龄组,即青年组(29岁以下),中青年组(30一39岁),中年组(40-49岁)和中老年组(50岁以上)。
胎儿.婴儿0-0.6,幼儿0.6-2、儿童3-6、少年7-14、青年15-35、中年36-60、老年61-,这是一般情况下的划分。
一般来说,古人这样划分时间:童年是12岁以下,12岁以上称为少年总角时代.20岁弱冠,就是青年了,也有人认为18以后为青年.30而立,就进入了中年,40不惑,称为壮年.50而知天命,当然算老年了.还有60花甲,70古稀.80,90岁耄耋之年100岁颐之年。
根据发展心理学划分:乳儿期0-1岁婴儿期1-2岁幼儿期2-3岁学龄前期3—6、7岁学龄初期6、7—11、12岁少年期11、12—14、15岁青年期14、15—30岁中年期30—50岁老年50岁以后。
国际上通常按0~14岁,15~64岁,65岁以上对人口总体做不等距分组,分别称为少年人口,壮年人口,老年人口,以人口总数为基数计算少年人口系数,壮年人口系数和老年人口系数,还以壮年人口数为基础计算抚养系数,即抚养系数=(少年人口+老年人口)/壮年人口,国际上还把15~24岁年龄段的人口称为青年人口。
‘拾’ 65岁以上老人人口数从哪天计算
65岁以上应该指的是65周岁了
只要到了65周岁生日的那一天,就算是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