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机加工都有哪些工艺流程
机加工工艺规程是规定零件机加工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等的工艺文件之一,它是在具体的生产条件下,把较为合理的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按照规定的形式书写成工艺文件,经审批后用来指导生产。机械加工工艺规程一般包括以下内容:工件加工的工艺路线、各工序的具体内容及所用的设备和工艺装备、工件的检验项目及检验方法、切削用量、时间定额等。
制订工艺规程的步骤:
1、计算年生产纲领,确定生产类型。
2、分析零件图及产品装配图,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
3、选择毛坯。
4、拟订工艺路线。
5、确定各工序的加工余量,计算工序尺寸及公差。
6、确定各工序所用的设备及刀具、夹具、量具和辅助工具。
7、确定切削用量及工时定额。
8、确定各主要工序的技术要求及检验方法。
9、填写工艺文件。
在制订工艺规程的过程中,往往要对前面已初步确定的内容进行调整,以提高经济效益。在执行工艺规程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前所未料的情况,如生产条件的变化,新技术、新工艺的引进,新材料、先进设备的应用等,都要求及时对工艺规程进行修订和完善。
1、机械加工工艺是指利用机械加工的方法,按照图纸的图样和尺寸,使毛坯的形状、尺寸、相对位置和性质成为合格零件的全过程,加工工艺是工艺人员进行加工前所需要做的工作,避免在加工过程中发生加工失误,造成经济损失。
2、制定工艺流程步骤:
1) 计算年生产纲领,确定生产类型。
2) 分析零件图及产品装配图,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
3) 选择毛坯。
4) 拟订工艺路线。
5) 确定各工序的加工余量,计算工序尺寸及公差。
6) 确定各工序所用的设备及刀具、夹具、量具和辅助工具。
7) 确定切削用量及工时定额。
8) 确定各主要工序的技术要求及检验方法。
9) 填写工艺文件。
(2)工序流程计算方法扩展阅读:
机械加工工艺要遵循精基准的选择原则:
1、基准重合原则:应尽可能选择被加工表面的设计基准作为精基准,这样可以避免由于基准不重合引起的定位误差。
2、统一基准原则:应尽可能选择用同一组精基准加工工件上尽可能多的表面,以保证各加工表面之间的相对位置精度。
3、互为基准原则:当工件上两个加工表面之间的位置精度要求比较高时,可以采用两个加工表面互为基准反复加工的方法。
4、自为基准原则:一些表面的精加工工序,要求加工余量小而均匀,常以加工表面自身作为精基准。
Ⅲ 流水线标准工时计算方法
你的问题就有问题了,其实按我理解,你要问的就是一件产品走完整条流水线共用多少工时,如果你的问题是这样的话,那我可以告诉你两种不同的算法,你可以两种都用来算,最后再两者进行比较下,一种是,你统计一天下来这条流水线的产量,那这条流水线上一件产品的工时就等于:一天的作业时间/一天的产量;另一种方法就是,你要划分各个工作站的工序类别,之后再测出各个工序生产单件产品的标准工时(可能就是你上面的标准作业时间,因我不理解你的标准时间是啥工序或什么之类的,你讲得不够清楚),之后将所有各个工序的标准工时相加即可,相加总和就是这条流水线上生产一件产品的标准时间了。
Ⅳ 如何计算流水线生产的人工成本每道工序都有不同的单价,应该如何计算计算流程是怎么样的
每到工序定额工时、加计划外成本(总产量和生产线工人数量不符时酌情增减)
Ⅳ 汽车冲压分工序,成本怎么算
如果企业全部采用工序名称作为成本核算明细,直接费用(材料费、设备折旧、人工费、机物料消耗等)直接计入生产成本—**工序;间接成本(车间人员工资和办公费等)分摊计入生产成本—**工序。
如果企业是按产品进行成本核算的,可以使用逐步分步结转法。
首先设置明细科目“生产成本—**产品—冲压工序”
然后,从第一步骤开始,先计算该步骤完工半成品成本,并转入第二步骤,加上第二步骤的加工费用,算出第二步骤半成品成本,再转入第三步骤,依此类推,到最后步骤算出完工产品成本。
如果冲压工序是第五个步骤(工艺流程),前四道工序的成本就是冲压工序的期初成本,再加上本工序的成本,就是冲压工序完整的成本,也叫冲压工序的“半成品成本”。
Ⅵ sbr污水处理工艺流程,以及设计计算
曝气——沉淀——排放——上水——曝气间断循环运行方式。
Ⅶ 什么叫工序、安装、工位、工步
工序、安装、工位、工步统称为:工艺过程,亦称“工艺技术过程”。
(1)工序
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固定的工作地点(一台机床或一个钳工台),对一个(或同时对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艺过程,称为工序。它是工艺过程的基本单元,,又是生产计划和成本核算的基本单元。工序的安排的组成与零件的生产批量有关 (单件小批,大批大量)。
(2)安装
工件在加工前,在机床或夹具中相对刀具应有一个正确的位置并给予固定,这个过程称为装夹,一次装夹所完成的那部分加工过程称为安装。安装是工序的一部分。
在同一工序中,安装次数应尽量少,既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又可以减少由于多次安装带来的加工误差。
(3)工位
为减少工序中的装夹次数,常采用回转工作台或回转夹具,使工件在一次安装中,可先后在机床上占有不同的位置进行连续加工,每一个位置所完成的那部分工序,称一个工位。
工艺过程组成
采用多工位加工,可以提高生产率和保证被加工表面间的相互位置精度。
工艺过程组成
(4)工步
工步是工序的组成单位。在被加工的表面,切削用量(指切削速度,吃刀量和进给量),切削刀具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所完成的那部分工序,称工步。
当其中有一个因素变化时,则为另一个工步。当同时对一个零件的几个表面进行加工时,则为复合工步。
划分工步的目的是便于分析和描述比较复杂的工序,更好地组织生产和计算工时。
工艺过程的要求:
1、精度要求比较高的零件,需要把粗加工和精加工分离开来,保证加工精度。
我们都知道,粗加工过程选择的切削量比较大,相应的工件受到的切削力也大,发热量增加,零件表面易硬化,内部也会有很大的应力,这时候需要通过表面处理来消除应力,然后再进行精加工。
2、选用合适的机加工设备生产。
粗加工过程主要是切掉大部分机加工余量,加工精度要求不高,所以,粗加工过程可在精度相对不高的工设备上完成。粗加工与精加工选择不同设备,不仅可以延长机床使用寿命,还可以提高加工效率。
3、合理的选择机加工工艺。
在设计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时,为改善金属的切削加工性能,需对工件热处理,比如退火、调质等;在机加工后为提高工件机械性能,需进行渗碳、淬火、回火等热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