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无功补偿计算
1、变压器选择不是单纯按装机容量选的,是按计算负荷取的
2、直流电机?应该是交流电机吧,直流电机没见过这么大的
假设6台540KW电机,实际4用2备,那同时系数取个0.65就够了,实际负载不大则需要系数可以取0.9,那计算负荷为3200*0.65*0.9=1872kW,勉强是够了,但电机必须经变频或软起启动,直接启动躲不过启动电流
至于补偿,鼠笼异步电机我们一般取cos=0.8,则计算无功为1872/0.8*0.6=1404Kvar,按补偿后cos=0.95考虑,则补偿后无功为1872*tan(arccos0.95)约为300kVar,则补偿容量考虑1000kVar即可,补偿后总容量约为2000KVA,勉强能用.....
以上只是估算,请楼主根据实际负荷配置情况调整,纯手打,如有帮助望采纳
㈡ 变压器的无功补偿如何计算
(1)按照变压器容量进行估算
常规设计为变压器容量的20%~40%,较多采取30%,例如1000KVA变压器补偿300Kvar,1600KVA补偿480Kvar或500Kvar,2000KVA补偿600Kvar 。
(2)通过查“无功补偿容量计算系数表”进行计算
电网输出的功率包括两部分:
一是有功功率:直接消耗电能,把电能转变为机械能、热能、化学能或声能,利用这些能作功,这部分功率称为有功功率;
二是无功功率:消耗电能,但只是把电能转换为另一种形式的能,这种能作为电气设备能够作功的必备条件,并且,这种能是在电网中与电能进行周期性转换,这部分功率称为无功功率(如电磁元件建立磁场占用的电能,电容器建立电场所占的电能)。
意义
⑴ 补偿无功功率,可以增加电网中有功功率的比例常数。
⑵ 减少发、供电设备的设计容量,减少投资,例如当功率因数cosΦ=0.8增加到cosΦ=0.95时,装1Kvar电容器可节省设备容量0.52KW;反之,增加0.52KW对原有设备而言,相当于增大了发、供电设备容量。因此,对新建、改建工程,应充分考虑无功补偿,便可以减少设计容量,从而减少投资。
⑶ 降低线损,由公式ΔΡ%=(1-cosθ/cosΦ)×100%得出其中cosΦ为补偿后的功率因数,cosθ为补偿前的功率因数则:
cosΦ>cosθ,所以提高功率因数后,线损率也下降了,减少设计容量、减少投资,增加电网中有功功率的输送比例,以及降低线损都直接决定和影响着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所以,功率因数是考核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规划、实施无功补偿势在必行。
㈢ 无功补偿怎么计算 有人提了问题有人回答了,问题回答如下,请问哪个是对的
第一种计算方法是对的。因为负载功率依然是5千千瓦。
第2种方法错误所在:负载功率被降低了;
如果你用视在功率[5千千瓦 除以 功率因素]替换有功功率[5000]就对了。
画一个功率三角形,就一目了然了。建议赶快画,可得真知和确定无疑的答案。
不管电机、变压器,还是其他负载,电工基础决定它们的本质——用功率三角形都能解释。
㈣ 无功补偿容量该如何计算,需要知道哪些量
嘿嘿
在我们公司从事无功补偿设备研发生产销售的29年里,常常有新手提类似的问题。先特别想说:把你的物理老师,或者电路基础课的老师,拉出来,打屁股!咋教的书?
下面我们以配电房的无功补偿柜为例:计算所需要的无功补偿量,实际上是计算用电设备的无功功率。对于配电房的配电柜来说,是把后端所有的用电设备当作一个用电设备来看。
计算设备的无功功率,需要知道以下两组中任意一组即可:
1、工作电压V,总工作电流I,设备的自然功率因数。
2、设备总功率P,设备的自然功率因数。
在实际工程中,由于用电负荷是变化的,所以按上面的数据来计算补偿量,不仅困难,而且不实用。所以工程中大多数采用估算方式,确定设备所需要的最大补偿量。估算方法为:以用户变压器容量为基数,取变压器容量的30%~60%,作为补偿柜的总的补偿量,具体在30%~50%这个区间取多少,则依据用户的设备特征来确定。如果设备都是传统电动机,则可以取小值,如果有大功率直流设备,比如大功率变频器,等等,则取大数。
此外,因现在电容器价廉物美,加上电网谐波污染严重,所以我们建议尽量取大数。补偿柜有自动控制器,工作时会投入合适的电容器,使补偿达到最佳效果。
更多关于无功补偿、功率因数等等问题的资料可到这里来查找和讨论:https://..com/uteam/view?teamId=36954
㈤ 无功补偿电流的计算
总的概念是:单相电容的容量乘3=总的电容容量。
单相电容电流=总的电容电流。
总的电容电流是等于3台单相电容相加,所以每一相的电容电流是不变的。
单相时 Q=UI I=Q/U 这里的U是相电压,11时线电压,所以计算单相电流公式是:
I=Q/U/(1.732)=334/(11/1.732)=52.5A (这里的11/1.732是把线电压变为相电压)
单相是 Q=UI 三相就是 Q=3UI 这是没有问题的,但这里的U是相电压,由于惯例是用线电压计算三相无功,于是公式 Q=3UI 右边的U变为线电压扩大了根号3倍,3就要降低根号3倍抵消,变为了根号3(1.732),所以三相无功计算公司变为 Q=1.732UI (U是线电压)
三相总的电容电流:I=Q/1.732/U=1000/11/1.732=52.5A
㈥ 无功补偿如何计算
没目标数值怎么计算?
若以有功负载1KW,功率因数从0.7提高到0.95时,无功补偿电容量:
功率因数从0.7提高到0.95时:
总功率为1KW,视在功率:
S=P/cosφ=1/0.7≈1.4(KVA)
cosφ1=0.7
sinφ1=0.71(查函数表得)
cosφ2=0.95
sinφ2=0.32(查函数表得)
tanφ=0.35(查函数表得)
Qc=S(sinφ1-cosφ1×tanφ)=1.4×(0.71-0.7×0.35)≈0.65(千乏)
电网输出的功率包括两部分;一是有功功率;二是无功功率.直接消耗电能,把电能转变为机械能,热能,化学能或声能,利用这些能作功,这部分功率称为有功功率;不消耗电能;只是把电能转换为另一种形式的能,这种能作为电气设备能够作功的必备条件,并且,这种能是在电网中与电能进行周期性转换,这部分功率称为无功功率,如电磁元件建立磁场占用的电能,电容器建立电场所占的电能.电流在电感元件中作功时,电流超前于电压90℃.而电流在电容元件中作功时,电流滞后电压90℃.在同一电路中,电感电流与电容电流方向相反,互差180℃.如果在电磁元件电路中有比例地安装电容元件,使两者的电流相互抵消,使电流的矢量与电压矢量之间的夹角缩小,从而提高电能作功的能力,这就是无功补偿的道理.
计算示例
例如:某配电的一台1000KVA/400V的变压器,当前变压器满负荷运行时的功率因数
cosφ
=0.75,
现在需要安装动补装置,要求将功率因数提高到0.95,那么补偿装置的容量值多大?在负荷不变的前提下安装动补装置后的增容量为多少?若电网传输及负载压降按5%计算,其每小时的节电量为多少?
补偿前补偿装置容量=
[sin〔1/cos0.75〕-
sin〔1/cos0.95〕]×1000=350〔KVAR〕
安装动补装置前的视在电流=
1000/〔0.4×√3〕=1443〔A〕
安装动补装置前的有功电流=
1443×0.75=1082〔A〕
安装动补装置后视在电流降低=1443-1082/0.92=304
〔A〕
安装动补装置后的增容量=
304×√3×0.4=211〔KVA〕
增容比=
211/1000×100%=21%
每小时的节电量
〔
304
×400
×5%
×√3
×1
〕
/1000=11
(度)
每小时的节电量
(度)
㈦ 怎么计算无功补偿
请看以下公式
补偿电容器容量计算
提高功率因数所需补偿电容器的无功功率的容量QK,可根据负载有功功率的大小,负载原有的功率因数cosφ1及提高后的功率因数cosφ来决定,其计算方法如下:
设有功功率为P,无电容器补偿时的功率因数cosφ1,则由功率三角形可知,无电容器补偿时的感性无功功率为:
Q1=Ptgφ1
并联电容器后,电路的功率因数提高到cosφ,并联电容器后的无功功率为:
Q=Ptgφ
由电容器补偿的无功功率QK显然应等于负载并联电容器前后的无功功率的改变,即:
QK=Q1-Q=Ptgφ1-Ptgφ
=P(tgφ1-tgφ) (式1)
其中:
tgφ1=sinφ1/cosφ1=√1-cos²φ1/cosφ1
tgφ=sinφ/cosφ=√1-cos²φ/cosφ
根据(式1)就可以算出要补偿的电容器容量,将:
QK=U²/XC=U²/1-ωc=U²ωc
代入(式1),有
U²ωc=P(tgφ1-tgφ)
C=P/ωU ²(tgφ1-tgφ) (式2)
㈧ 无功功率补偿如何计算
在正常情况下,用电设备不但要从电源取得有功功率,同时还需要从电源取得无功功率,这就是无功功率补偿。如果电网中的无功功率供不应求,用电设备就没有足够的无功功率来建立正常的电磁场,那么,这些用电设备就不能维持在额定情况下工作,用电设备的端电压就要下降,从而影响用电设备的正常运行。从发电机和高压输电线供给的无功功率,远远满足不了负荷的需要,所以在电网中要设置一些无功补偿装置来补充无功功率,以保证用户对无功功率的需要,这样用电设备才能在额定电压下工作。这就是电网需要装设无功补偿装置的道理。
在进行新厂矿的电气设计时,首先要对用电网络进行负荷计算,然后根据负荷计算情况, 进行无功功率补偿,选择相应的补偿方法,选择补偿器。
1、最大负荷补偿计算法
所谓最大负荷补偿计算法就是利用需要系数法,计算最大负荷时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 视在功率、补偿前最大功率因数和补偿后最大功率因数,选定补偿设备。
2、平均负荷补偿计算法
在实际中,要实行无功功率补偿所采用的是补偿前平均功率因数(自然平均功率因数)和 补偿后平均功率因数来选择移相电容器。
采用最大负荷补偿计算法和平均负荷补偿计算法均可计算出需要补偿的移相电容器容量, 达到提高功率因数的目的。两者的区别在于一种是根据最大负荷功率进行计算,另一种是根 据平均负荷功率进行计算,通过理论分析和实例对比均可 以看出,当它们的功率因数都提到 相同值时(0.95),用最大负荷补偿计算法计算的补偿容量比用平均负荷补偿计算法计算 的补偿 容量大。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有功功率最大时,无功功率未必最大。并且,实际工业企业一 般不都是在满负荷工作,这样用最大负荷补偿计算法容易造成过补偿,在工程设计和设备选 型时如不引起注意,一方面,初投资增大,另一方面,补偿电容器组投运后容易遭成过补偿 。显然用平均负荷补偿计算法进行补偿计算更科学。
㈨ 无功补偿电流的怎么计算
你的问题没有问清楚。
首先,你的系统电压是10kV吗?
如果按照10kV计算,1000kvar补偿装置的电流为1000/(1.732*10)=57.7A,1500kvar补偿装置的电流为1500/(1.732*10)=86.6A。一般地,无论1000还是1500的补偿装置,选用400A的真空接触器足够了。可能设计人员不是很专业,觉得1500的容量比较大,就选了630A的真空接触器。
对于每相容量为334kvar的电容器,它的电流计算公式应该是:电流=容量/相电压,即334/(10/1.732)=334*1.732/10=57.8A,与1000kvar补偿装置的电流为1000/(1.732*10)=57.7A是一致的。
㈩ 怎么去计算无功补偿
目前煤矿的无功补偿,仍以高压集中补偿为主,步骤如下:
(1)求出使功率因数从cosφ1提高到cosφ2所需的补偿容量
Qc=Klo.av(tanφ1-tanφ2)
(2)计算三相所需电容器的总台数N和每相电容器台数n
N=QC/qc(Un/Un.c)^2
每相电容器的台数为
n=N/3
(3)选择实际台数
对于6(10)kV为单母线不分段的变电所,算出N值后,考虑三角形接线,故实际取值应为3的倍数。对于6(10)kV为单母线分段的变电所,由于电容器组应分两组安装在各段母线上,故实际总台数N应为6的倍数。
不懂可追问,希望能帮到你,望采纳,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