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密度怎么计算
对于形状规则的物体来说呢,密度的计算公式是p=m/v,也就是说密度等于质量与体积之比。
而对于非规则的来说呢,一般情况下有很多计算方法,因为形状不规则,就意味着体积v不容易测得,因此我们一般有一些技巧,例如将一个不规则的拆分为若干个规则形状的图形来计算,或者是将一些不规则的不溶于水的放入水中进行计算等。
2. 求密度的几种方法
一、只用天平(测石头的密度)
1、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
2、测出石头和空烧杯的总质量m2。
3、取出石头将烧杯装满水测出总质量m3。
4、将石头放入装满水的烧杯中,水溢出后,测出烧杯、剩余水和石头的总质量m4。
二、只用量筒(测橡皮泥的密度)
1、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量筒中水的体积V1。
2、将橡皮泥做成船型,漂浮在量筒的水中,记下量筒中水位所到达的体积V2。
3、将橡皮泥沉入水底,记下量筒中水位所到达的体积V3。
(2)密度的综合计算方法扩展阅读
密度是物质的特性:
①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对于同一种物质,在确定的温度和状态下,密度是不变的,即物质的密度大小与质量和体积无关,而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②每种物质的密度是一定的,它一般不随物体的质量、体积和形状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对ρ=m/v的理解,不能单纯从数学角度出发,认为ρ与m成正比,ρ与V成反比。因为对于同一种物质来说,m/v是定值,例如用同种铁做成的小铁钉和大铁块的密度是相等的。
③物质的密度并不是绝对不变的,当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时,物质的密度也会发生变化。例如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时,质量不变,但体积变大,密度就会变小。另外,温度变化和气压变化也会影响气体的密度。
3. 密度怎么算
密度在国际单位制中的主单位是“千克/米^3”,这是绝大多数人都能够掌握的,但是要换算单位,不少人却感到困难了。
例如:铁的密度是7.8×10^3千克/米^3=7.8克/厘米^3。这个问题可以利用单位换算中的基本方法来解决,那就是分子里的单位变小多少倍,换算后的数值就变大多少倍:1千克=10^3克;分母中的单位变小多少倍,换算后的数值要变小多少倍:1米^3=10^6厘米^3,因此,7.8×10^3千克/米^3=7.8×10^3×(10^3/10^6)克/厘米^3=7.8克/厘米^3
根据这种换算方法,分析一下可以得出密度的单位有一个规律,即:对于某种物质的密度,在分别用“克/厘米^3”,“千克/分米^3”和“吨/米^3”来做单位时,它们的数值是相同的。
例如,铁的密度,按照这个规律可知:ρ水=7.8克/厘米^3=7.8千克/分米^3=7.8吨/米^3。这个“7.8”就是课本上密度表中铁的密度值去掉10^3得到的。
记住这个规律,不但给密度单位的换算带来很大的方便,而且使一些涉及密度计算的问题变得简单。例如用这种方法来记算水的质量,就是1厘米^3(毫升)水的质量是1克,1分米^3(升)水的质量是1千克,1米^3水的质量是1吨。
4. 怎么计算物体的密度
答:我简单的说一下,根据物体的密度公式ρ=v/m,主要根据不同的测量物体体积和质量来间接的出它的密度。
方法一:用天平测出物体的质量,然后测出物体的体积,如果物体是规则的几何体,直接用测量工具测出体积,再带入公式计算。
方法二:用天平测出物体的体积。如果物体不是规则的几何体,将一准备好的烧杯内装满水,将物体放如水中,用量筒测流出的水的体积,再带入物体的密度计算公式,得出物体的密度。
方法三:用天平测出物体的体积,然后将一准备好的烧杯中装上适量的水,用刻度尺测的液面的高度,将这个物体投入水中,用刻度迟测的液面的新刻度,并计算刻度茶,再用刻度尺测的烧杯的底面直径或者半径,计算出底面的面积,用底面积乘以高得出物体的体积,再带入公式,得出物体的密度。
方法四: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所受的重力,然后间接计算出它的质量,如果是规则的几何体,直接测量出体积,带入密度计算公式,得出密度。
方法五: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所受的重力,然后间接计算出它的质量,如果物体不是规则的几何体,将一准备好的烧杯内装满水,将物体放如水中,用量筒测流出的水的体积,再带入物体的密度计算公式,得出物体的密度。
方法六: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所受的重力,然后间接计算出它的质量,然后将一准备好的烧杯中装上适量的水,用刻度尺测的液面的高度,将这个物体投入水中,用刻度迟测的液面的新刻度,并计算刻度茶,再用刻度尺测的烧杯的底面直径或者半径,计算出底面的面积,用底面积乘以高得出物体的体积,再带入公式,得出物体的密度。
方法七:对于液体的密度,可以根据液体中物体所受的浮力,用浮力的计算公式来间接得到液体的密度。
5. 计算密度的方法4个
一、 测固体密度
基本原理:ρ=m/V:
1、 称量法:
器材:天平、量筒、水、金属块、细绳
步骤:1)、用天平称出金属块的质量;
2)、往量筒中注入适量水,读出体积为V1,
3)、用细绳系住金属块放入量筒中,浸没,读出体积为V2。
计算表达式:ρ=m/(V2-V1)
2、 比重杯法:
器材:烧杯、水、金属块、天平、
步骤:1)、往烧杯装满水,放在天平上称出质量为 m1;
2)、将属块轻轻放入水中,溢出部分水,再将烧杯放在天平上称出质量为m2;
3)、将金属块取出,把烧杯放在天平上称出烧杯和剩下水的质量m3。
计算表达式:ρ=ρ水(m2-m3)/(m1-m3)
3、 阿基米德定律法: 器材:弹簧秤、金属块、水、细绳
步骤:1)、用细绳系住金属块,用弹簧秤称出金属块的重力G;
2)、将金属块完全浸入水中,用弹簧秤称出金属块在水中的视重G/;
计算表达式:ρ=Gρ水/(G-G/)
4、 浮力法(一):
器材:木块、水、细针、量筒
步骤:1)、往量筒中注入适量水,读出体积为V1;
2)、将木块放入水中,漂浮,静止后读出体积 V2;
3)、用细针插入木块,将木块完全浸入水中,读出体积为V3。
计算表达式:ρ=ρ水(V2-V1)/(V3-V1)
5、 浮力法(二):
器材:刻度尺、圆筒杯、水、小塑料杯、小石块
步骤:1)、在圆筒杯内放入适量水,再将塑料杯杯口朝上轻轻放入,让其漂浮,用刻度尺
测出杯中水的高度h1;
2)、将小石块轻轻放入杯中,漂浮,用刻度尺测出水的高度h2;
3)、将小石块从杯中取出,放入水中,下沉,用刻度尺测出水的高度h3.
计算表达式:ρ=ρ水(h2-h1)/(h3-h1)
6、 密度计法:
器材:鸡蛋、密度计、水、盐、玻璃杯
步骤:1)、在玻璃杯中倒入适量水,将鸡蛋轻轻放入,鸡蛋下沉;
2)、往水中逐渐加盐,边加边用密度计搅拌,直至鸡蛋漂,浮,用密度计测出盐水的
密度即等到于鸡蛋的密度;
6. 密度计算的公式是什么
在密度的计算公式及密度的单位中。
ρ=M/V。M=ρV。V=
M/ρ。
常用的单位有:克/立方厘米。g/cm3。
千克/立方米。kg/m3。
它们的换算关系:1g/cm3=10-3
kg/10-6
m3=1000
kg/m3。1000
kg/m3=1g/cm3。
2700kg/m3=2.7
g/cm3。
7. 密度计算方法
密度的计算应该注意注意事项:
(1)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是物质质量m与其体积V的比值,定义式为
ρ=m/V
根据定义,在SI中,单位是千克每立方米(kg/m3),量纲为ML-3。
(2)表观密度
多孔固体(颗粒或粉末)材料质量与其表现体积(包括“孔隙”的体积)之比值。
(3)实际密度
多孔固体材料与其休积(不包括孔隙的体积)之比值。
(4)堆积密度
在特定条件下,在既定容积的容器内,疏松状(小块、颗粒、纤维)材料质量与所占体积之比值。
特定条件是指自然堆积、振动或敲击或施加一定压力的堆积等。
(5)标准密度
在规范规定的标准条件下的物质密度.比如,在温度为273.15K(0℃)、压强101325Pa(latm)下的气体标准密度;温度温度20℃、压强(latm)下的液体标准密度。
(6)参考密度
在规定的参考状态(温度和压强)下的物质密度。
(7)相对密度
在特定条件下,物质密度ρl与参考物质密度ρ2之比值.定义式为
d=ρ1/ρ2。
相对密度,过去常叫做“比重”。“比重”通常指某种物质的密度与纯水密度之比值,它已包含于上述相对密度的概念之中.历史上,“比重”还有一种定义,D=G/V,即单位体积的重量,这说明,“比重”这一概念本身就比较混乱,现在不再沿用。
密度是表征物质特性的一个重要物理量。且单位体积的同种物质的质量是一个定值,不同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不同。因此可以用单位体积的质量来表征物质的这种特性。
8. 如何算密度
物体的密度(ρ)是用质量(m)除以体积(V)得出的。
计算时用公式ρ=m/V就可以了。
注:m是物体的质量,如果他告诉你的是物体的重力(G),你要先用重力(G)除以g(10N/kg)得到物体的质量再求密度。
(8)密度的综合计算方法扩展阅读:
一般来说,不论什么物质,也不管它处于什么状态,随着温度、压力的变化,体积或密度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联系温度T、压力p和密度ρ(或体积)三个物理量的关系式称为状态方程。气体的体积随它受到的压力和所处的温度而有显着的变化。对于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为 ,式中R为气体常数,等于287.14米2(秒2*开)。如果它的温度不变,则密度同压力成正比; 如果它的压力不变,则密度同温度成反比。对一般气体,如果密度不大,温度离液化点又较远,则其体积随压力的变化接近理想气体;对于髙密度的气体,还应适当修正上述状态方程。
固态或液态物质的密度,在温度和压力变化时,只发生很小的变化。例如在0℃附近,各种金属的温度系数(温度升高1℃时,物体体积的变化率)大多在10-9左右。深水中的压力和水下爆炸时的压力可达几百个大气压,甚至更高(1大气压=101325帕),此时必须考虑密度随压力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