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摩尔计算公式如何运用
物质的质量(m)、物质的量(n)与物质的摩尔质量(M)相互之间的关系:
n=m/M,m=n×M,M=m/n
通式:n(物质的量)=N(粒子个数)/NA(阿伏加德罗常数)=m(质量)/M(摩尔质量)=V(气体体积)/Vm(摩尔体积:气体在STP(标准状况:273K(0℃) 101KPa)条件下1mol气体体积为22.4L)=C(物质的量浓度)× V(溶液总体积)
例如:2H₂+O₂=(点燃)=2H₂O
系数之比2∶1∶2
微粒数之比2∶1∶2
物质的量之比2∶1∶2
质量之比4∶32∶36
(1)摩尔碳12计算方法扩展阅读
科学上把含有6.02×10²³个微粒的集合体作为一个单位,称为摩尔,它是表示物质的量(符号是n)的单位,简称为摩,单位符号是mol。
1mol的碳原子含6.02×10²³个碳原子,质量为12克。
1mol的硫原子含6.02×10²³个硫原子,质量为32克。
同理,1摩任何物质的质量都是以克为单位,数值上等于该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是一个定值)。
水的式量(相对分子质量)是18,1mol水的质量为18g,含6.02×10²³个水分子。
通常把1mol物质的质量,叫做该物质的摩尔质量(符号是M),摩尔质量的单位是克/摩,读作“克每摩”(符号是“g/mol”)例如,水的摩尔质量为18g/mol,写成M(H₂O)=18g/mol。
‘贰’ 碳12是什么东西它有什么性质
碳是一种非金属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二周期IVA族。它的化学符号是C,它的原子序数是6,电子构型为[He]2s22p2。碳是一种很常见的元素,它以多种形式广泛存在于大气和地壳之中。碳单质很早就被人认识和利用,碳的一系列化合物——有机物更是生命的根本。
原子体积:(立方厘米/摩尔)
4.58
元素在太阳中的含量:(ppm)
3000
元素在海水中的含量:(ppm)
太平洋表面 23
地壳中含量:(ppm)
480
拉丁语为Carbonium,意为“煤,木炭”。汉字“碳”字由木炭的“炭”字加表固体非金属元素的石字旁构成,从 炭字音。
性状
碳单质通常是无臭无味的固体。单质碳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取决于它的晶体结构,外观、密度、熔点等各自不同。 碳的单质已知以多种同素异形体的形式存在:
石墨
莫氏硬度:石墨1-2 金刚石 10
金刚石
氧化态:
Main C-4, C+2, C+4
Other
化学键能: (kJ /mol)
C-H 411
C-C 348
C=C 614
C≡C 839
C=N 615
C≡N 891
C=O 745
C≡O 1074
热导率: W/(m·K)
(graphite) 119-165
晶胞参数:
a = 246.4 pm
b = 246.4 pm
c = 671.1 pm
α = 90°
β = 90°
γ = 120°
电离能 (kJ/ mol)
M - M+ 1086.2
M+ - M2+ 2352
M2+ - M3+ 4620
M3+ - M4+ 6222
M4+ - M5+ 37827
M5+ - M6+ 47270
富勒烯(Fullerenes,也被称为巴基球)
无定形碳(Amorphous,不是真的异形体,内部结构是石墨)
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
六方金刚石(Lonsdaleite,与金刚石有相同的键型,但原子以六边形排列,也被称为六角金刚石)
赵石墨(Chaoite,石墨与陨石碰撞时产生,具有六边形图案的原子排列)
汞黝矿结构(Schwarzite,由于有七边形的出现,六边形层被扭曲到“负曲率”鞍形中的假想结构)
纤维碳(Filamentous carbon,小片堆成长链而形成的纤维)
碳气凝胶(Carbon aerogels,密度极小的多孔结构,类似于熟知的硅气凝胶)
碳纳米泡沫(Carbon nanofoam,蛛网状,有分形结构,密度是碳气凝胶的百分之一,有铁磁性)
最常见的两种单质是高硬度的金刚石和柔软滑腻的石墨,它们晶体结构和键型都不同。金刚石每个碳都是四面体4配位,类似脂肪族化合物;石墨每个碳都是三角形3配位,可以看作无限个苯环稠合起来。
常温下单质碳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不溶于水、稀酸、稀碱和有机溶剂。
同位素
目前已知的同位素共有十二种,有碳8至碳19,其中碳12和碳13属稳定型,其余的均带放射性,当中碳14的半衰期长达五千多年,其他的均全不足半小时。
在地球的自然界里,碳12在所有碳的含量占98.93%,碳13则有1.07%。C的原子量取碳12、13两种同位素丰度加权的平均值,一般计算时取12.01。
碳12是国际单位制中定义摩尔的尺度,以12克碳12中含有的原子数为1摩尔。碳14由于具有较长的半衰期,被广泛用来测定古物的年代。
成键
碳原子一般是四价的,这就需要4个单电子,但是其基态只有2个单电子,所以成键时总是要进行杂化。最常见的杂化方式是sp3杂化,4个价电子被充分利用,平均分布在4个轨道里,属于等性杂化。这种结构完全对称,成键以后是稳定的σ键,而且没有孤电子对的排斥,非常稳定。金刚石中所有碳原子都是这种以此种杂化方式成键。烷烃的碳原子也属于此类。
根据需要,碳原子也可以进行sp2或sp杂化。这两种方式出现在成重键的情况下,未经杂化的p轨道垂直于杂化轨道,与邻原子的p轨道成π键。烯烃中与双键相连的碳原子为sp 2杂化。
由于sp2杂化可以使原子共面,当出现多个双键时,垂直于分子平面的所有p轨道就有可能互相重叠形成共轭体系。苯是最典型的共轭体系,它已经失去了双键的一些性质。石墨中所有的碳原子都处于一个大的共轭体系中,每一个片层有一个。
化合物
碳的化合物中,只有以下化合物属于无机物:
碳的氧化物、硫化物: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二硫化碳(CS2)、碳酸盐、碳酸氢盐、氰一系列拟卤素及其拟卤化物、拟卤酸盐:氰(CN)2、氧氰,硫氰。
其它含碳化合物都是有机化合物。由于碳原子形成的键都比较稳定,有机化合物中碳的个数、排列以及取代基的种类、位置都具有高度的随意性,因此造成了有机物数量极其繁多这一现象,目前人类发现的化合物中有机物占绝大多数。有机物的性质与无机物大不相同,它们一般可燃、不易溶于水,反应机理复杂,现已形成一门独立的分科 有机化学。
分布
碳存在于自然界中(如以金刚石和石墨形式),是煤、石油、沥青、石灰石和其它碳酸盐以及一切有机化合物的最主要的成分,在地壳中的含量约0.027%。碳是占生物体干重比例最多的一种元素。碳还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在地球上循环于大气层与平流层。
在大多数的天体及其大气层中都存在有碳。
发现
金刚石和石墨史前人类就已经知道。 富勒烯则于1985年被发现,此后又发现了一系列排列方式不同的碳单质。
同位素碳14由美国科学家马丁·卡门和塞缪尔·鲁宾于1940年发现。
单质的精炼
金刚石
金刚石即钻石可以找到集中的块状矿藏,开采出来时一般都有杂质。用另外的钻石粉末将杂质削去,并打磨成形,即得成品。一般在切削、打磨过程中要损耗掉一半的质量。
石墨
用途
在工业上和医药上,碳和它的化合物用途极为广泛。
测量古物中碳14的含量,可以得知其年代,这叫做碳14断代法。
石墨可以直接用作炭笔,也可以与粘土按一定比例混合做成不同硬度的铅芯。金刚石除了装饰之外,还可使切削用具更锋利。无定形碳由于具有极大的表面积,被用来吸收毒气、废气。富勒烯和碳纳米管则对纳米技术极为有用。
碳是生铁、熟铁和钢的成分之一,在生铁中的质量分数为2%~4.3%,在钢中的质量分数为0.03%~2%。
碳能在化学上自我结合而形成大量化合物,在生物上和商业上是重要的分子。生物体内大多数分子都含有碳元素。碳化合物一般从化石燃料中获得,然后再分离并进一步合成出各种生产生活所需的产品,如乙烯、塑料等。
理化特性
总体特性
元素名称:碳
元素符号:C
元素类型:非金属
元素原子量:12.01
质子数:6
中子数:7
原子序数:6
所属周期:2
所属族数:IVA
电子层分布:2-4
密度、硬度 密度为3.513 g/cm3(金刚石)、2.260 g/cm3(石墨)(20 ℃)、
0.5 (石墨)
10.0 (钻石)
颜色和外表 黑色(石墨)
无色(钻石)
地壳含量 无数据
原子属性
原子量 12.0107 原子量单位
原子半径(计算值) 70(67)pm
共价半径 77 pm
范德华半径 170 pm
电子构型 [氦]2s22p2
电子在每能级的排布 2,4
氧化价(氧化物) 4,3,2(弱酸性)
晶体结构 六方(石墨)
立方(钻石)
物理属性
物质状态 固态(反磁性)
熔点 熔点约为3 550 ℃(金刚石)
沸点 沸点约为4 827 ℃(升华)
摩尔体积 5.29×10-6m3/mol
汽化热 355.8 kJ/mol(升华)
熔化热 无数据(升华)
蒸气压 0 帕
声速 18350 m/s
其他性质
电负性 2.55(鲍林标度)
比热 710 J/(kg·K)
电导率 0.061×10-6/(米欧姆)
热导率 129 W/(m·K)
第一电离能 1086.5 kJ/mol
第二电离能 2352.6 kJ/mol
第三电离能 4620.5 kJ/mol
第四电离能 6222.7 kJ/mol
第五电离能 37831 kJ/mol
第六电离能 47277.0 kJ/mol
最稳定的同位素
同位素 丰度 半衰期 衰变模式 衰变能量
MeV 衰变产物
12C 98.9 % 稳定
13C 1.1 % 稳定
14C 微量 5730年 β衰变 0.156 14N
在没有特别注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是
国际标准基准单位单位和标准气温和气压
碳,原子序数6,原子量12.011。元素名来源拉丁文,原意是“炭”。碳是自然界中分布很广的元素之一,在地壳中的含量约0.27%。碳的存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晶态单质碳如金刚石、石墨;有无定形碳如煤;有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如动植物等;碳酸盐如大理石等。
单质碳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取决于它的晶体结构。高硬度的金刚石和柔软滑腻的石墨晶体结构不同,各有各的外观、密度、熔点等。
常温下单质碳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不溶于水、稀酸、稀碱和有机溶剂;不同高温下与氧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或一氧化碳;在卤素中只有氟能与单质碳直接反应;在加热下,单质碳较易被酸氧化;在高温下,碳还能与许多金属反应,生成金属碳化物。
‘叁’ 摩尔为什么以碳12为标准! =3=, 我们老师打个比方说假如你是40斤我是80斤,以你的40分之
因为,一般来说在现有的科学程度下,只有碳-12的原子最稳定,所包含的质子和中子数和相对原子质量最稳定
一般,一个原子的质量非常小,只有10的负十几次方千克,用起来非常不方便
因此有必要找一个基础数,用相对原子质量来表示原子的质量,
碳-12就当选了
‘肆’ 12克 碳12中含碳原子数是6.02乘以10 的23次方个碳原子怎么算的
6.02乘以10 的23次方叫做“阿伏伽德罗常数”至于怎么算出来的,去问阿伏伽德罗吧,12克碳等于1摩尔碳。而一摩尔任何物质,都含有6.02乘以10 的23次方个这种物质的分子或原子,摩尔是物质的量的计算单位,其在数值上等于物质的相对分子或原子质量。例如:1摩尔氧气等于32克氧气,一摩尔氢气等于2克氢气。同时,1摩尔任何气体在表狂下都为22.4升
‘伍’ 谁告诉我摩尔质量的计算方法应该怎样理解啊
我们在初中化学里,学习过原子、分子、离子等构成物质的微粒,知道单个这样的微粒是肉眼看不见的,也是难于称量的。但是,在实验室里取用的物质,不论是单质还是化合物,都是可以称量的。生产上,物质的用量当然更大,常以吨计。物质之间的反应,既是按照一定个数、肉眼看不见的原子、分子或离子来进行,而实际上又是以可称量的物质进行反应。所以,很需要把微粒跟可称量的物质联系起来
怎样联系起来呢?就是要建立一种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这个单位是含有同数的原子、分子、离子等等的集体。科学上,已经建立把微粒跟微粒集体联系起来的单位。那么,采取多大的集体作为物质的量的单位呢?
近年来,科学上应用12g12C(即0.012kg12C)来衡量碳原子集体。12C就是原子核里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12g12C含有的碳原子数就是阿伏加德罗[1]常数。阿伏加德罗常数经过实验已测得比较精确的数值。在这里,采用6.02×1023这个非常近似的数值。
摩尔是表示物质的量的单位,每摩尔物质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微粒。摩尔简称摩,符号mol。例如:
1mol碳原子含有6.02×1023个碳原子,
1mol氢原子含有6.02×1023个氢原子,
1mol氧分子含有6.02×1023个氧分子,
1mol水分子含有6.02×1023个水分子,
1mol二氧化碳分子含有6.02×1023个二氧化碳分子,
1mol氢离子含有6.02×1023个氢离子,
1mol氢氧根离子含有6.02×1023个氢氧根离子。
阿伏加德罗常数是很大的数值,但摩尔作为物质的量的单位应用极为方便。因为1mol12C的质量是12g,即为6.02×1023个碳原子的质量。由此,我们可以推算1mol任何原子的质量。
一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①是以12C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元素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数值,如氧的原子量是16,氢的原子量是1,铁的原子量是55.85,等等。1个碳原子的质量跟1个氧原子的质量之比是12∶16。1mol碳原子跟1mol氧原子所含有的原子数相同,都是6.02×1023。1mol碳原子是12g,那么1mol氧原子就是16g。同理,1mol任何原子的质量就是以克为单位,数值上等于该种原子的原子量。由此我们可以直接推知:
氢的原子量是1,1mol氢原子的质量是1g,
铁的原子量是55.85,1mol铁原子的质量是55.85g。
我们既然可以推算1mol任何原子的质量,同样地也可以推知,1mol任何分子的质量,就是以克为单位,数值上等于该种分子的式量。
氢气的式量是2,1mol氢气分子的质量是2g,
氧气的式量是32,1mol氧气分子的质量是32g,
二氧化碳的式量是44,1mol二氧化碳分子的质量是44g,
水的式量是18,1mol水分子的质量是18g。
我们同样也可以推知1mol离子的质量。由于电子的质量过于微小,失去或得到的电子的质量可以略去不计。
1molH+的质量是1g,
1molOH-的质量是17g,
1molCl-的质量是35.5g。
对于离子化合物,我们也可以同样推知,如1molNaCl的质量是58.5g。
总之,摩尔像一座桥梁把单个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跟很大数量的微粒集体、可称量的物质之间联系起来了。
应用摩尔来衡量物质的量,在科学技术上十分方便。如从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原子、分子等微粒的比值,可以直接知道它们之间物质的量之比,
C+O2=CO2
1mol 1mol 1mol
二、关于摩尔质量的计算
1mol物质的质量通常也叫做该物质的摩尔质量,摩尔质量的单位是“克/摩”,符号g/mol。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和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式表示:
[例题1] 90g水相当于多少摩水?
[解] 水的式量是18,水的摩尔质量是18g/mol。
答:90g水相当于5mol水。
[例题2] 2.5mol铜原子的质量是多少克?
[解] 铜的原子量是63.5,铜的摩尔质量是63.5g/mol。
2.5mol铜的质量=63.5g/mol×2.5mol=158.8g
答:2.5mol铜原子的质量等于158.8g。
[例题3] 4.9g硫酸里含有多少个硫酸分子?
[解] 硫酸的式量是98,硫酸的摩尔质量是98g/mol。
4.9g硫酸的分子数=6.02×1023/mol×0.05mol
=3.01×1022
答:4.9g硫酸里含有3.01×1022个硫酸分子。
‘陆’ C12是什么
C12是国家林木种质资源平台多年进行整合的种质资源,该种是杨柳科,杨属,美洲黑杨的选育品种。
1、C12的主要用途:观赏;防护;材用;
2、C12分布的气候带:亚热带;温带;
3、C12的生长习性:喜光;喜温;耐旱;中立地指数;早期速生;
4、C12的开花结实特性:多年生·中;性成熟期5年-20年;
5、C12的特征特性:树干通直;青褐色; 皮孔大密 伞型 分枝较细 分枝角大 叶小 卵圆形;
6、C12的具体用途:水土保持;纤维材;家具;造纸。
(6)摩尔碳12计算方法扩展阅读:
C12树种的栽培方法:
1、栽培准备、树苗放置,
在正式进行树木栽培前,需要根据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栽培的树木种类,参考所在地区的土壤条件、气候、林区植被等。在选择好树木种类以后,还需要针对林区的环境进行整体分析,如果林区环境出现肥力不足、水土流失情况,需要及时处理,对环境进行优化。
2、浇水,
栽培C12树种的季节多为春季,这时土壤相对较为干燥,想要确保所栽培的树木获得充足的水分,就需要在树坑中浇足水。在树苗种好以后,需要及时进行浇水,以免树苗根系干燥。
3、修剪树木,
为让所栽种的C12树种长势较好,要对其进行适当修剪,这样可以让树形更为稳定。在进行修剪的时候,需要结合树木自身的生长习性进行处理,在修剪的时候需要保留顶芽,而将多余的分枝剪掉。
4、病虫害预防,
在C12树种生长过程中,如果出现病虫害情况,就会导致疫病蔓延,这样会让许多树木受到影响,所以,做好树木病虫害预防十分关键。针对树干自地面以上1~1.5m的位置,可以进行涂白处理,这样可以避免天牛等害虫在树木的树干部位进行产卵、繁殖等。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C12
‘柒’ 碳~12的科学表示方法
碳12原子也是碳元素的原子,所以相对原子质量也是12,即摩尔质量为12g/mol
而质量=摩尔质量×物质的量,所以这些碳12原子的质量=12g/mol×1mol=12g
‘捌’ 摩尔是什么,如何计算
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国际单位,用于表示物质的量,简称摩,符号为mol。1摩尔是所含基本微粒个数与12克的碳-12(126C)中所含原子个数相等的一系统物质的量。
‘玖’ 化学摩尔怎么计算
科学上把含有6.02×10²³个微粒的集合体作为一个单位,称为摩尔,它是表示物质的量(符号是n)的单位,简称为摩,单位符号是mol。
1mol的碳原子含6.02×10²³个碳原子,质量为12克。
1mol的硫原子含6.02×10²³个硫原子,质量为32克。
通式:n(物质的量)=N(粒子个数)/NA(阿伏加德罗常数)=m(质量)/M(摩尔质量)=V(气体体积)/Vm(摩尔体积:气体在STP(标准状况:273K(0℃) 101KPa)条件下1mol气体体积为22.4L)=C(物质的量浓度)× V(溶液总体积)
(9)摩尔碳12计算方法扩展阅读:
摩尔消光系数也称摩尔吸光系数(Molar Extinction Coefficient),是指浓度为1摩尔/升时的吸光系数,ε表示,当浓度用克/升表示时,摩尔吸光系数在数值上等于吸光系数与物质的分子量(M)之积,ε=αM。
摩尔吸光系数(Molar Absorption Coefficient),也称摩尔消光系数(Molar Extinction Coefficient),是指浓度为1摩尔/升时的吸光系数,ε表示,当浓度用克/升表示时,摩尔吸光系数在数值上等于吸光系数(a)与物质的分子量(M)之积,ε=aM。
‘拾’ 摩尔质量计算方法
分子各原子质量相加即可,如二氧化碳,碳是12,氧是16,16乘2加12,是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