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腸外營養支持分為幾種你 求高手
腸外營養 是指經靜脈點滴等胃腸外途徑供給病人營養素的方法。如果病人所需的營養素全都由胃腸外途徑供給就稱為全胃腸外供給。
『貳』 營養支持名詞解釋
營養支持是指在患者飲食不能獲取或攝入不足的情況下,通過腸內、外途徑補充或提供維持人體必需的營養素。營養支持方式包括腸內營養、腸外營養或兩種共用,在保護臟器、減少並發症、控制感染及促進機體康復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
(1)十七八歲的小夥子正處在身體發育的好時期,如果營養充足再加上適量運動的話,是可以擁有一個很健美修長的好身材的。因為你還有至少三四年的生長發育時間嘛。
(2)運動可以增加營養物質的攝入量(通俗的講就是可以增加飯量)而有利於身高的增高。所以適當的運動還是很必需的,可以不拘形式和時間。問題的關鍵還是如何補充充足的營養!
身高基本上就是由骨骼組織生長發育的程度來決定的。因此,如何補充補充骨骼組織的營養也許是更重要的了。 在人體骨骼組織里,除了鈣佔30% 磷16%以外(兩者就幾乎佔50%),剩下的就幾乎是骨膠原蛋白了和水分了。 所以補充鈣磷和骨膠原才能有效的促進骨骼組織的生長發育! 單純的補鈣並沒有什麼意義。猶如蓋房子一樣,你只搞到了水泥而沒有把砂子石子等材料運來,這房子能蓋得起來么?另外,盡管有人也說,現在的飲食中含磷不低,似乎不會出現磷元素缺乏的問題。但是我認為,在植物中的磷幾乎都是以植酸磷的形式存在的,而人體中也缺乏植酸酶來進行分解,所以人體對這些磷的吸收利用程度並不高。
喝骨頭湯不錯,可以熬出一些骨膠原蛋白,惟其鈣磷溶出並不多。如果有條件能夠將骨頭磨成細粉服用最好,可以使骨骼生長發育所需要的營養物質能夠「同時到達」而有效的合成人體骨骼組織。如果喜歡吃魚,最好是炸著吃或烤著吃,魚肉魚骨一起吃,鈣磷蛋白同時有,這樣做既經濟實惠,也沒有什麼毒副作用,符合葯補不如食補的基本養生原則。
『肆』 在對患者進行營養支持時應注意什麼
日營養支持應該注意什麼,我覺得營養的話應該每天要分數搭配。
『伍』 怎樣的營養搭配最合理
合理營養又稱平衡膳食,是指供給機體種類齊全、數量充足、比例合適的能量和各種營養素,並與機體的需要保持平衡,進而達到合理營養、促進健康、預防疾病的膳食。其基本要求如下:
第一,提供種類齊全、數量充足、比例合適的營養素。中國營養學會將人類食物分為五大類:第一類是谷類和薯類,谷類包括米、面、雜糧,薯類包括馬鈴薯、木薯、甘薯等。第二類為動物性食品,包括肉、禽、魚、奶、蛋等。第三類為豆類和堅果,包括大豆、其他干豆類及花生、核桃、杏仁等堅果類。第四類為蔬菜、水果和菌藻類。第五類為純能量物質,包括動植物油、澱粉、食用糖和酒。建議每日膳食應包含以上五大類食物,每類食物選2~4種,一日至少吃10~20種食物,達到30種以上最佳。
第二,保證食物安全。食物不得含有對人體造成危害的各種有害因素,且應保持食物的新鮮衛生,以確保居民生命安全。一旦食物受到有害物質污染或發生腐敗變質,食物中營養素就會破壞,不僅不能滿足機體的營養需要,還會造成人體急、慢性中毒,甚至致癌。
第三,科學烹調加工。食物經科學加工與烹調,目的在於消除食物中的抗營養因子和有害微生物、提高食物的消化率、改變食物的感官性狀和促進食慾。
第四,合理的進餐制度和良好的飲食習慣。根據不同人群生理條件、勞動強度以及作業環境、對進餐制度給予合理安排。合理的進餐制度有助於促進食慾和消化液定時分泌,使食物能夠得到充分消化、吸收和利用。成年人應採取一日三餐制,並養成不挑食、不偏食、不暴飲暴食等良好的飲食習慣。
『陸』 常用的營養食譜設計的方法有哪兩種
(1)要充分滿足人體對營養素的質量要求,的按照營養素參考攝入量選擇各類食物,達到平衡營養的原則,符合衛生質量標准,滿足食物數量的要求。
(2)有計劃的將每天的食物合理地分配到1日的各餐中,組成合理的每一餐,不i僅營養素達到均衡,而且有按時定量供給的進餐制度。
(3)滿足人們對食物感官性狀的要求,食物要求品種多樣、色香味俱全,食品的種類和烹調方式經常調換,富有變化,可增進食慾,提高食物的消化吸收。
(4)食物需要有一定的容積,進食後產生飽腹感,每餐食物的容積要求達到一定的飽腹感,即不能過飽,以免造成消化系統負擔過大,又不能餐後無飽餐感或有飢餓感。應在合理營養的基礎上,粗細食物搭配,固體和流體食物搭配,使用餐後人體產生的飽腹感能維持一定時間。
(5)食物的選用要隨地域、民風和季節而變化和調整,充分考慮地區特點和民族習慣,選擇人們喜愛的食物和烹飪方式。一般在夏季膳食應清爽可口,而冬季可選擇濃厚的飲食。
(6)糾正不合理、不科學的飲食習慣,通過宣傳教育和適當的措施,逐漸地糾正和改變不良的飲食習慣,提倡科學的飲食方式。
科學的營養食譜搭配方法
生物從低級到高級,從單細胞生物到高等動植物,從水中生活到陸地生活,所處的環境不同,生態各異。因此,所需要的養料和攝取養料的方式也不相同。
生物所需的養料,其元素組成,大量的有氫、氧、氮和碳。這些是組成生物體的蛋白質和儲存能量的主要元素。此外,還有少量的硫、磷、鈣、鎂、鉀、鈉、氯和多種微量元素。有些微量元素在生物體內僅有痕量。
主食類
國人的主食為穀物,是熱能的主要來源,應占食物熱能的60%左右。由於各種穀物中所含營養成分不盡相同,而且經過稻加工的食品雖然口味較好,但營養素損失很多,因而對於糧食的攝入原則應該是粗細搭配,並盡可能吃新鮮糧食。每天進食量的多少,可根據活動量而有所不同。一般以400克一600克為宜。其餘熱能由魚、肉、蛋、奶等副食品提供。但總熱能不能超過標准,否則將引起體重超重。
『柒』 營養方式分為哪幾種
1.像綠色植物那樣,利用自己製造的有機物來維持生活的營養方式,叫做自養,它是各類綠色植物共有的一個重要特徵。
2.不能直接把無機物合成有機物,必須攝取現成的有機物來維持生活的營養方式,叫做異養。異養包括共生,寄生和腐生三種方式。
『捌』 營養教育的基本方法和形式有哪些
一個健康促進傳播活動的規范程序可以用傳播金字塔模式加以形象化的說明。傳播金字塔從塔底到塔頂共有8 個層次:第一層是「評估危險因素」,即對目標人群進行調查和評估,相當於進行健康診斷;例如,某種營養缺乏病的危險因素有哪些?第二層是「確定和細分目標人群」,即營養健康傳播項目的對象,如鐵缺乏危險人群的特徵是什麼?分得越細針對性就越強,若營養健康信息適應其特殊需要,則其傳播更為有效。第三層是「確定可轉變的行為規范及態度」,如在碘缺乏或鐵缺乏方面哪些行為可以改變?哪些行為不能改變或很難改變?均需要做調查研究。第四層是「制定初步計劃」,應考慮確定行為改變的目標是什麼?如何達到該目標?採取什麼方法?轉變的原因何在?第五層是「制定有效的核心信息」。第六層是「選擇有效的傳播渠道」,即仔細考慮這些信息如何傳遞出去?第七層是「進行預試驗」,以確保信息與媒介能達到預期效果。第八層是「行為干預」,即如何制定、實施有效的傳播策略。
具體到營養教育,主要包括以下主要步驟。
一、營養教育計劃的設計
為確保某項營養教育活動有依據、有針對性、有目標地進行,首先必須制定一個好的營養教育計劃。應通過專題小組討論的方式,了解教育對象的需要和接受能力,有針對性地設計營養教育計劃。
1.設計營養教育計劃的主要步驟
(1)發現和分析營養健康問題:應當了解;服務對象中存在哪些與營養健康有關的問題?其發病率、患病率、死亡率以及對生活質量的影響如何等?
(2)分析問題的深層次原因:分析與知識、態度、行為有關的營養健康問題,如是否與知識、態度、行為有明確的因果關系?該行為是否經常發生等?
(3)資源分析:包括人力資源、財力資源、物力資源、政策資源、信息資源和時間資源。
(4)確定優先項目:根據與知信行關系的密切程度、行為可改變性、外部條件、死亡率、傷殘率、危害性以及受累人群數量確定優先項目。
(5)確定營養干預目標:包括總體目標與具體目標。
(6)制定傳播、教育、干預策略和實施計劃:包括確定與分析目標人群、制定干預策略、組織實施人員和實施機構以及設計活動日程等。
(7)制定評價計劃:包括評價方法、評價指標、實施評價的機構和人員、實施評價的時間以及實施結果的使用等。
(8)經費預算:預算應與實際條件相符,並考慮實際需要與客觀條件。
2.學生早餐營養教育項目的設計
該項目的設計應考慮以下7個方面的內容:
(1)教育對象及其特徵是什麼?例如針對學生不吃早餐的問題,發現不吃早餐的問題在小學生中比較突出,確定教育對象是小學生:他們大部分因起床遲,或父母工作忙照顧不周而經常不吃早餐。
(2)教育計劃的目的是什麼?該項目的目的就是通過宣傳營養知識,了解不吃早餐的危害,糾正不良的飲食行為,使小學生的早餐就餐率達95%。
(3)哪些知識應宣傳給教育對象?要求教育對象了解營養需要量、營養與健康、合理的膳食結構和飲食行為方面的基本知識。
(4)關於這些知識,宣傳對象已知多少?
(5)他們還需要了解哪些信息?例如吃零食和吃保健食品等問題的相關信息。
(6)制定什麼目標能衡量項目成功與否?例如要求早餐就餐率達90%~100%。
(7)如何進行評價?例如學生吃早餐率、體重、身高、學習成績的變化等均可作為評價指標。
二、選擇教育途徑和資料
根據設計計劃,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明確教育目標和對教育對象的認識,選擇適宜的交流途徑和製作有效的教育材料。為此需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①是否有現成的、可選用的營養宣教材料?能收集到與不吃早餐相關的營養宣傳材料可直接選用;如果收集不到,可以自行設計製作,如小冊子、掛圖、宣傳傳單等;②向教育對象進行營養宣教的最佳途徑是哪種?如個體傳播、面對面交流、講課、大眾傳播等;③營養宣教的內容最適合哪種宣傳途徑?如小冊子、幻燈、錄相帶、講課等。
三、准備營養教育資料和預試驗
根據要求編寫相關的營養教育材料,要求內容科學、通俗易懂、圖文並茂。為了宣傳材料內容准確、合適,在大多數設計工作完成後,需要將准備好的宣傳材料進行預試驗,以便得到教育對象的反饋意見,進行修改完善。這時需要進行下列工作:①了解教育對象對這些資料的反映?有什麼意見和要求?對宣教內容、形式、評價等有何修改意見?②了解教育對象能否接受這些信息?能否記住宣傳的要點?是否認可這種宣傳方式?一般可採用專題討論或問卷調查了解有關情況。③根據教育對象的反映,需要對教育資料的形式做出哪些修改?例如宣教材料中宣傳少吃動物性食物,畫面是豬肉等食物,引起了某些忌食豬肉的宗教人士的不滿,就需要及時進行修改。④信息如何推廣?材料如何分發?如何追蹤執行?
以往很多傳播活動不做預試驗,認為把傳播材料往下一發就算傳播完了,這是一個很大的誤區。其實,預試驗非常重要,它可為進一步修改和完善計劃提供了依據。
四、實施營養教育計劃
實施營養教育計劃,包括制定宣傳材料和活動時間表,讓每個工作者都明白自己的任務,並通過所確定的傳播途徑把計劃中要宣傳的營養內容傳播給教育對象。在教育傳播的過程中,要觀察教育對象對宣傳材料有何反映?他們願意接受還是反對這些新知識?如果反對,原因是什麼?要按每一步驟查找原因,以便及時進行糾正。
五、營養教育的評價
可通過近期、中期和遠期的效果評價說明營養教育的效果。①近期效果即目標人群的知識、態度、信息、服務的變化。②中期效果主要指行為和危險目標因素的變化。③遠期效果指人們營養健康狀況和生活質量的變化。例如反映營養狀況的指標有身高、體重變化,影響生活質量變化的指標有勞動生產力、智力、壽命、精神面貌的改善以及衛生保健、醫療費用的降低等。
仍以學生早餐營養教育項目為例。評價時應包括:①該計劃的目標是否達到了?例如學生早餐就餐率是否達到90%~100%。②實施營養教育帶來了什麼改變?產生了什麼效果?學生是否認識到吃早餐的重要性?能否按時吃早餐?身高、體重等指標是否改善?③每一階段的活動是否按計劃執行?④營養計劃有效果或無效果的原因是什麼?⑤根據執行中存在的問題,對原計劃是否需要進行補充或修訂?⑥取得了哪些成功的營養教育經驗?
根據上述幾個方面,以目標人群營養知識、態度、信息和行為的變化為重點,寫出營養教育的評價報告。通過上述評價,總結項目成功與否,並將取得的經驗總結歸納,以便進一步推廣。
『玖』 生物營養方式有哪些
1.像綠色植物那樣,利用自己製造的有機物來維持生活的營養方式,叫做自養,它是各類綠色植物共有的一個重要特徵。
能自我營養;特指能利用二氧化碳或碳酸鹽作為碳的唯一來源,能用簡單的無機氮代謝合成——一般為綠色植物、某些化學自養細菌以及原生質;為了正常的代謝不需要特定的外界因素。
------------------------------------------------------------------------
自養 autotrophism
自養 autotrophism (1)是異養的反義詞。亦稱獨立營養、自主營養、無機營養。完全不要求有機化合物作為營養,在必需無機養分存在的情況下,對作為碳源的CO2進行還原同化,合成細胞內所有的有機代謝物而進行整個的生活活動的營養方式。(白永延 譯)
(2)在許多場合下,自養與異養並無明顯的界限,兩者同時進行的有槲寄生和食蟲植物等,一部分綠藻和許多光合細菌及化學合成細菌,隨著條件的不同,也很容易以異養來進行生長的。通常的綠色植物,只能進行無機營養時,稱為專性自養(obligateautotrophism),能轉移到有機營養時,則稱為兼性異養(facutrative heterotrophism)等。
2.不能直接把無機物合成有機物,必須攝取現成的有機物來維持生活的營養方式,叫做異養。異養包括共生,寄生和腐生三種方式。
共生
1互利共生是指兩種生物生活在一起,彼此有利,兩者分開以後都不能獨立生活。例如,地衣就是真菌和藻類植物的共生體,地衣靠真菌的菌絲吸收養料,靠藻類植物的光作用製造有機物。如果把地衣中的真菌和藻類植物分開,兩者都不能獨立生活。再比如白蟻和腸內鞭毛蟲的關系,也是一種互利共生關系。白蟻以木材為食,但是它本身不能消化纖維素,必須要依靠腸內鞭毛蟲分泌的消化纖維素的酶,才能將纖維素分解,分解後的產物供雙方利用。還有螞蟻和蚜蟲;豆科植物與根瘤菌;
2還有一種就是因為共同利益互相生存。例如:中國人民與中國是互利共生的關系。
網路有的。
『拾』 臨床營養支持方法有哪些
營養支持是指為治療或緩解疾病,增強治療的臨床效果,而根據營養學原理採取的膳食營養措施,又稱治療營養。目前臨床營養支持途徑分為腸外營養支持與腸內營養支持兩種。
腸外營養(parenteral
nutrition)
腸外營養是指營養底物從腸外,如靜脈、肌肉、皮下、腹腔等途徑供給,以靜脈為主要途徑,故腸外營養也稱為靜脈營養。如病人所需的營養物質全經腸外供給,則稱為全腸外營養(tpn)。
供給途徑:
●中心靜脈(腔靜脈):具有管腔粗、血流量大的特點,輸入高滲液時對靜脈壁的刺激小,適用於靜脈置管時間長,需輸入高濃度的液體。可經鎖骨下靜脈、頸內外靜脈、股靜脈置管,也可經周圍靜脈中心靜脈置管(picc)
●周圍靜脈:管徑細,血流小,只能輸入以等滲液為主的液體。
腸內營養(entral
nutrition)
腸內營養是指經胃腸道用口服或管飼來提供代謝需要的營養基質及其他各種營養素的營養支持方式。
腸內營養的種類:
●口服日常飲食
具有簡便、營養全面的優點,要求病人有較好的食慾,胃腸道吸收功能健全。
●勻漿飲食及管飼混合飲食
勻漿飲食是按病人的營養需要量,以日常食物(肉類、蔬菜類等)配成,經機器搗碎成勻漿。管飼混和飲食的配方有多種,多以牛奶、雞蛋、糖等配成,其中蛋白質、脂肪與碳水化合物的比例約1:1:2,非蛋白質熱量與氮的比例為150kcal:1g。每ml含1kcal,營養液中還加入適量的電解質、微量元素及維生素等。
●整蛋白質配方飲食
實際上是商品勻漿飲食,按人體需要營養物質的比例配製成液體或粉劑,其中的蛋白質並非經預先水解消化,仍是完整的蛋白質如大豆蛋白、酪蛋白。添加的營養素較全面,使用方便,很適合用於胃腸功能完好的危重病人或逐漸康復的病人。
小編推薦:
簡單介紹一下鼻飼技術
由營養素單體氨基酸或短肽、葡萄糖、脂肪乳劑、電解質、微量元素及維生素組成,蛋白質是水解蛋白或氨基酸,具有臭味,難以口服,需予管飼。多為高滲飲食,病人需有一個適應過程,一般為3-4天,由低濃度、低速度持續滴入開始,逐漸增加速度和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