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決策方法有:
1、集體決策方法:
頭腦風暴法:比較常用的決策方法。創始人:英國心理學家「奧斯本」。是將對解決某一問題有興趣的人集合在一起,在完全不受約束的條件下,敞開思路,暢所欲言。
名義小組技術:召集一些有知識的人,把要解決的問題的關鍵內容告訴他們,並請他們獨立思考,要求每個人把自己的備選方案和意見寫下來,然後按順序陳述意見,再對所有方案進行投票。
德爾菲技術:蘭德公司提出,當企業面臨一個重大問題時,可以設法取得有關專家的合作。把要解決的問題分別告訴專家們,請他們單獨發表自己德意見並對實現新技術突破所需德時間作出估計。
在此基礎上,管理者收集並綜合反映專家們的意見,再把綜合意見反饋給各位專家。讓他們再次進行分析稿型並發表意見槐敬陪。如此反復多次,最終形成代表鉛蠢專家組意見的方案。
2、活動方向的決策方法:
經營單位組合分析法:美國波斯頓公司提出BCG矩陣:橫軸代表市場份額份額;縱軸表示預計的市場增長。現金牛:低增長,高市場份額;明星:高增長,高市場份額;問號:高增長,低市場份額;瘦狗:低增長,低市場份額。
BCG假定:累積學習曲線。如果公司能夠適當地生產產品和管理生產過程,則產品生產量積累的每一個顯著的嗇,都會帶來可預計的單位產品成本的下降。
3、活動方案的決策方法:
確定型決策方法:在比較和選擇活動方案時,如果未來情況只有一種並為管理者所知,則須採取確定型決策方法。例如:線性規劃和量本利分析。
風險型決策方法:決策樹法。
(1)以下不屬於決策者常用方法的是擴展閱讀:
一般決策過程包括:
1、問題識別,即認清事件的全過程,確立問題所在,提出決策目標。
2、問題診斷,即研究一般原則,分析和擬定各種可能採取的行動方案,預測可能發生的問題並提出對策。
3、行動選擇,即從各種方案中篩選出最優方案,並建立相應的反饋系統。
B. .風險性決策最常用的方法是()。 A.貝葉斯分析法 B.效用決策法 C.決策樹法 D.頭腦風暴法
有限理性決策的主要觀點如下:
(1)手段-目標鏈的內涵有一定矛盾,簡單的手段-目標鏈分析會導致不準確的結論。
西蒙認為,手段-目標鏈的次序系統很少是一個系統的、全面聯系的鏈,組織活動和基本目的之間的聯系常常是模糊不清的,這些基本目的也是個不完全系統,這些基本目的內部和達到這些目的所選擇的各種手段內部,也存在著沖突和矛盾。
(2)決策者追求理性,但又不是最大限度地追求理性,他只要求有限理性。
這是因為人的知識有限,決策者既不可能掌握全部信息,也無法認識決策的詳盡規律。比如說,人的計算能力有限,即使藉助計算機,也沒有辦法處理數量巨大的變數方程組;人的想像力和設計能力有限,不可能把所有備擇方案全部列出;人的價值取向並非一成不變,目的時常改變;人的目的往往是多元的,而且互相抵觸,沒有統一的標准。因此,作為決策者的個體,其有限理性限制他作出完全理性的決策,他只能盡力追求在他的能力范圍內的有限理性。
(3)決策者在決策中追求「滿意」標准,而非最優標准。
在決策過程中,決策者定下一個最基本的要求,然後考察現有的備擇方案。如果有一個備擇方案能較好地滿足定下的最基本的要求,決策者就實現了滿意標准,他就不願意再去研究或尋找更好的備擇方案了。
這是因為一方面,人們往往不願發揮繼續研究的積極性,僅滿足於已有的備擇方案;
另一方面,由於種種條件的約束,決策者本身也缺乏這方面的能力。在現實生活中,往往可以得到較滿意的方案,而非最優的方案。
根據以上幾點,決策者承認自己感覺到的世界只是紛繁復雜的真實世界的極端簡化,他們滿意的標准不是最大值,所以不必去確定所有可能的備擇方案,由於感到真實世界是無法把握的,他們往往滿足於用簡單的方法,憑經驗、習慣和慣例去辦事。因此,導致的決策結果也各有不同。
(完全)理性決策的觀點:
1、決策者面臨的是一個既定的問題,
2、決策者選擇決定的各種目的,價值或目標是明確的,而且可以依據不同目標的重要性進行排序。
3、決策者有可供選擇的兩個以上的方案,面對著這些方案,通常在逐一選擇的基礎上,選取其中一個。假如方案基本是相同的,通常會作相同的決定。
4、決策者對同一個問題會面臨著一種或多種自然狀態。它們是不以人們意志為轉移的不可控因素。或者可以說決策者的偏好會隨著時空的變化而變化。
5、決策者會將每一個方案,在不同的自然狀態下的收益值(程度)或損失值(程度)計(估)算出來,經過比較後,按照決策者的價值偏好,選出其中最佳者。
建立在「經濟人」假說之上的完全理性決策理論只是一種理想模式,不可能指導實際中的決策。西蒙的有限理性模型(最滿意模型),這是一個比較現實的模型,它認為人的理性是處於完全理性和完全非理性之間的一種有限理性。
您可以參考一下這里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