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使用方法 > 常用的復合麻醉方法

常用的復合麻醉方法

發布時間:2022-09-15 02:10:01

⑴ 針刺麻醉的針葯復合麻醉

20世紀70年代針麻發明初期試圖以針麻代替葯物麻醉的激情過後,80年代開始,更切合臨床實際需要的針葯復合麻醉(acupuncture balanced anesthesia,ABA),有研究者稱其為針刺輔助麻醉(acupuncture assisted anesthesia,AAA),逐漸成為針麻臨床和研究的主流。目前,臨床麻醉中單用一種麻醉葯或一種麻醉方法的情況已不多見,更常用的是多種葯物和方法相配合的復合麻醉(balanced anesthesia)。針刺作為一種有效的鎮痛方的鎮痛方法完全可以成為復合麻醉中的一個成分。這樣的認識是符合現代麻醉學的發展規律及潮流的,它並沒有否定針麻的價值,而是使其成為現代麻醉的有機組成部分,有利於臨床的推廣和應用。
研究表明,ABA/AAA具有以下優點:①葯物加強針刺鎮痛效果。多數情況下患者在手術中處於清醒但基本無痛狀態。②針葯結合,每個手術平均可節省麻醉葯用量約45%-54%,在減輕葯物不良反應的同時,相應地節省同比例的葯物費用。③由於減少了麻醉葯的使用, 加上針刺本身的整體調整作用,手術中的循環、呼吸功能穩定,術後蘇醒時間縮短,並發症減少,住院時間縮短。④某些特殊優越性,如前文述及的針麻在新喉再造術、大腦功能區深部手術、腎移植手術中發揮的特殊作用。隨著臨床醫學的發展,ABA/AAA的這些特點將會受乏的重視。
針葯復合麻醉,並不是簡單地將針刺與麻醉葯物隨意組合。只有以針刺為主,加上正常情況下不足以完成手術鎮痛要求劑量的麻醉葯的麻醉,才可稱之為針葯復合麻醉。目前的研究表明,具有肯定鎮痛作用的一些葯物,當它們與針刺結合應用時,卻出現了分化,盡管多數葯物與針刺具有協同鎮痛作用,但也有相當一些葯物能拮抗針刺的鎮痛作用,或對針刺鎮痛沒有影響。研究者依據葯物對針刺鎮痛效應的影響,將臨床鎮痛麻醉葯分為三類:一類是拮抗針刺鎮痛效應的葯物,稱為針刺麻醉減效葯,目前發現的有氯胺酮等6種;一類是能增鎮痛效應的葯物,稱為針刺麻醉增效葯,目前發現的有芬太尼等16種;一類是對針刺麻醉不產生影響的葯物,稱為針刺麻醉無影響葯,已觀察到的有舒必利等3種。
目前常用的針葯復合麻醉方法有以下4種: 選穴原則 選穴以容易得氣(以酸脹重的感應為佳),不痛,不出血,病人體位舒適,術者操作無影響為原則。 2.2.2 體穴選擇 選用十四經穴為主。具體選法有三種:
① 循經選穴:根據經絡所通,主治所及的理論,選取與切口部位、手術臟器聯系密切的經絡腧穴。例如拔牙選手陽明合谷、三間穴;腹式輸卵管結扎選三陰交、太沖穴等。
② 近部選穴:選用手術附近部位的腧穴。例如拔下牙選頰車、大迎穴;剖腹產選帶脈穴等。
③ 按神經學說選穴:常用的選法主要有如下兩種:一是同節段(或近節段)選穴,例如甲狀腺手術選扶突、合谷、內關等穴;二是按神經干分布選穴或直接刺激神經干,骨科手術應用得較多。例如選極泉穴或臂叢穴(腋窩腋動脈搏動處的兩側各刺一針)進行某些上肢手術;刺激第三、四腰神經、股神經、坐骨神經等進行某些下肢手術;在顴 穴刺激三叉神經第二支,進行某些頭部手術或顱腦手術等。
耳穴選擇 耳針選穴方法有如下三種
① 按臟象學說選穴:例如肺主皮毛,切皮和縫皮時可取肺穴;腎主骨,骨科或胸腔手術切肋骨可選腎穴;肝開竅於目眼科手術可取肝穴等。
② 按手術部位選穴:例如闌尾切除術選闌尾穴;肺手術取肺穴;膽囊手術取膽囊穴等。
③ 按照耳穴的神經支配和解剖生理學選穴:例如腹腔內臟手術選口穴、耳迷根穴,因是受迷走神經支配。把腦、下腳端等穴作為常用穴,能提高鎮痛效果和減輕內臟反射,是根據其生理作用為指導的。 以上三種選穴法可單獨選用,也可配合運用。 ① 手法運針:體針常用捻轉或捻轉結合提插的手法;耳針只能捻轉,不能提插。運針頻率每分鍾120~200次為宜,捻轉角度一般是90~360度之間,提插幅度在5~10毫米之間。要求始終處於得氣狀態。 手法運針應均勻穩定地進行,這是針麻的基本功,它可以根據術者指下感覺調整刺激強度。同時因設備簡單,對在偏遠農村、戰時環境開展針麻有重要意義。
② 電針:操作方法同電針療法。針麻一般用密波為主,刺激量以病人能耐受的中等刺激強度為宜。
③ 水針:選穴方法同體針。常用葯物有維生素B1、冷度丁、10%葡萄糖注射液,當歸注射液、延胡索注射液等。度冷丁可用生理鹽水稀釋。本法常和手法運針或電針配合使用。 其他還有指壓穴位麻醉,器械壓迫法麻醉,電極板麻醉等方法代替針刺。
④誘導和留針:在手術開始前,對穴位預先進行一段時間刺激,稱為誘導。誘導時間一般在20~30分鍾左右。可分普遍誘導和重點誘導兩種,前者是對所有穴位按照穴位處方順序進行普遍運針,時間稍長;後者是對重點穴位進行運針,在術前五分鍾進行。手術過程中刺激一般須較輕;但對某些敏感部位,手術時可加強針刺感應;某些手術刺激較輕的步驟,可暫停運針或通電,予以靜留針。例如腦外科切開腦膜後就可靜留針一段時間。

⑵ 常用的麻醉方法有哪些

1. 全身麻醉:吸入麻醉、靜脈麻醉、基礎麻醉
2. 局部麻醉:椎管內麻醉(包括腰麻、硬膜外麻醉及腰硬聯合麻醉)、神經干及神經叢阻滯、表面麻醉、局部浸潤麻醉、靜脈局部麻醉
3. 針刺麻醉(為中醫特有,但其效果並不確切)
4. 復合麻醉:靜吸復合全麻、椎管內阻滯復合全麻、腰硬聯合麻醉、全麻復合控制性降壓等

⑶ 麻醉方式有哪幾種

1、局部麻醉(表面麻醉,局部浸潤麻醉,區域阻滯麻醉,神經阻滯麻醉)
2、椎管內麻醉(蛛網膜下隙阻滯,硬膜外阻滯,腰硬聯合阻滯麻醉)
3、全身麻醉(又分吸入全身麻醉,靜脈全身麻醉,靜吸復合麻醉)
根據不同的手術和患者的情況選擇不同的麻醉方式,以上都是臨床常用的麻醉方式,有不懂的可以再問我。

⑷ 常用的復合麻醉方法有哪些

復合麻醉的方法包括:
①麻醉前給葯;
②基礎麻醉;
③誘導麻醉;
④合用肌松葯;
⑤應用安定鎮痛葯等。

滿意請好評哦~~~~

⑸ 全身麻醉的麻醉方法

臨床上常用的全身麻醉方法有吸入麻醉、靜脈麻醉和復合麻醉。全身麻醉的實施主要可分為麻醉前處理、麻醉誘導、麻醉維持和麻醉恢復等幾個步驟。
1.吸入麻醉
(1)吸入麻醉是指揮發性麻醉葯或麻醉氣體由麻醉機經呼吸系統吸收入血,抑制中樞神經系統而產生的全身麻醉的方法。在麻醉史上吸入麻醉是應用最早的麻醉方法,乙醚是廣為知曉的吸入麻醉劑,但是由於其不穩定和易燃易爆等特性,現代手術室內多需要電刀等設備,由此乙醚可能導致爆炸,現在臨床已棄用。吸入麻醉已經發展成為實施全身麻醉的主要方法。吸入麻醉葯在體內代謝、分解少,大部分以原形從肺排出體外,因此吸入麻醉具有較高的可控性、安全性及有效性。
根據呼吸氣體與空氣接觸方式、重復吸入程度以及有無二氧化碳吸收裝置,吸入麻醉可以分為開放法、半開放法、半緊閉法及緊閉法四種。按照新鮮氣流量的大小分為低流量麻醉、最低流量麻醉和緊閉迴路麻醉。
(2)吸入全麻的實施①麻醉前處理主要包括患者身體與心理的准備,麻醉前評估、麻醉方法的選擇、及相應設備的准備和檢查,以及合理的麻醉前用葯。此外還應根據吸入麻醉誘導本身特點向患者做好解釋工作及呼吸道上的准備。②誘導分為濃度遞增慢誘導法和高濃度快誘導法。單純的吸入麻醉誘導適用於不宜用靜脈麻醉及不易保持靜脈開放的小兒、困難氣道和喉罩插管等,對嗜酒者、體格強壯者不宜採用。慢誘導法是用左手將面罩固定於患者的口鼻部,右手輕握氣囊,吸氧去氮後打開揮發罐開始予以低濃度的吸入麻醉葯。麻醉葯的選擇以氟烷為最佳,也可選用其他吸入性麻醉葯。如果需要可以插入口咽或鼻咽通氣導管,以維持呼吸道通常,同時檢測患者對刺激的反應,如果反應消失,可通知手術醫生准備手術。麻醉開始後靜脈擴張,應盡可能早的建立靜脈通道。這種濃度遞增的慢誘導方法可以使麻醉誘導較平穩,但誘導時間的延長增加了興奮期出現意外的可能,患者也容易產生不配合的情況。
高濃度快誘導法是先用面罩吸純氧6L/min去氮3分鍾,然後吸入高濃度麻醉葯,讓患者深呼吸多次意識消失後改吸中等濃度麻醉葯,直至外科麻醉期。可行氣管插管,實施輔助或控制呼吸。
在臨床上,有很多患者會詢問吸入誘導是否像影視作品中紗布捂住口鼻導致意識消失那樣,其實臨床應用的吸入麻醉劑不會那麼快起效,而且需要專用的密閉儀器才能儲存,在開放的環境中易揮發。③維持麻醉誘導完成後即進入麻醉的維持階段。此期間應滿足手術要求,維持患者無痛,無意識,肌肉鬆弛及器官功能正常,應激反應得到抑制,水、電解質及酸鹼保持平衡,血液丟失得到及時補充。目前低流量吸入麻醉是維持麻醉的主要方法。術中應根據手術特點,術前用葯情況以及患者對麻醉和手術刺激的反應來調節麻醉深度。在不改變患者的分鍾通氣量時,改變麻醉深度主要是通過調節揮發罐開啟濃度和增加新鮮氣流量來實現。吸入麻醉葯本身能產生微弱的肌松作用,為了獲得滿足重大手術的完善肌松,往往需要靜脈給予肌松劑,以避免為增強肌松作用而單純增加吸入濃度引起的循環抑制。揮發性麻醉葯可明顯增強非去極化肌松葯的神經阻滯作用,二者合用時可以減少肌松葯的用量。④蘇醒及恢復吸入麻醉患者的蘇醒過程與誘導過程相反,可以看作是吸入麻醉葯的洗出過程。由於迴路內氣體的低流量,無法迅速把麻醉葯洗出,因此在手術結束時應比高流量麻醉更早關閉揮發罐。整個手術操作結束後,用高流量純氧來快速沖洗患者及迴路里的殘余麻醉葯。當肺泡內吸入麻醉葯濃度降到0.4MAC(最低肺泡氣有效濃度)時,約95%的患者能夠按醫生指令睜眼。吸入麻醉葯洗出越干凈越有利於蘇醒過程的平穩和患者的恢復,過多的殘余不僅可能導致患者煩躁、嘔吐,甚至抑制清醒狀況和呼吸。在洗出吸入性麻醉葯時,靜脈可給予一定的止痛葯來增加患者對氣管導管的耐受,以有利於吸入葯的盡早排出,同時還可減輕拔管時的應激反應。
2.靜脈麻醉
(1)靜脈全身麻醉是指將一種或幾種葯物經靜脈注入,通過血液循環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而產生全身麻醉的方法。按照給葯方式的不同,靜脈麻醉可分為單次給葯法、分次給葯法和持續給葯法。由於受到自身一些局限性的影響,靜脈全身麻醉的使用一度受到限制。但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臨床葯理學研究方法的不斷改進,新的強效、短效靜脈麻醉葯的開發以及計算機化的靜脈自動給葯系統的問世,使靜脈麻醉得到極大的改善和發展。
根據給葯方式的不同,靜脈麻醉可分為單次注入、分次注入、連續注入和靶控輸注(TCI)。
(2)靜脈全麻的實施①麻醉前處理與其他全身麻醉相同,主要包括患者身體與心理的准備,麻醉前評估、麻醉方法的選擇、及相應設備的准備和檢查,以及合理的麻醉前用葯。②麻醉誘導靜脈麻醉誘導更為舒適,適合多數常規麻醉情況(包括吸入性全身麻醉),這特別適合需要快速誘導的患者。可以利用單次靜脈注射麻醉葯物來實現,也可利用TCI技術來完成靜脈麻醉的誘導。在手術麻醉所產生的各種刺激中,氣管插管要高於普通的外科手術,因而麻醉誘導所需要的血葯濃度可能會大於術中麻醉維持所需的血葯濃度。靜注的首劑量可以根據負荷劑量公式CTVd峰效應計算,同時還應兼顧患者的實際情況。麻醉醫生還應熟悉所用葯物的峰效時間,這對於麻醉誘導非常重要。利用TCI技術實施靜脈誘導時應注意根據患者的個體情況選擇合適的靶濃度。誘導時患者意識消失所需時間隨著所選擇的靶濃度的增高而減少。
利用靜脈麻醉來實施麻醉誘導時還應注意到靜脈麻醉本身的一些特點。首先應強調個體化原則。葯物的選擇和劑量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調整,如體重、年齡、循環狀況、術前用葯等。其次,對於老年患者或循環時間較慢的患者(如休克、低血容量及心血管疾病等)用葯量應減少,且注射應緩慢速度,同時密切監測心血管系統的變化。最後,誘導時一些麻醉葯的注射可能會引起局部疼痛,術前或誘導前給予阿片類葯或所注射的靜脈全麻葯里混入利多卡因可以減少疼痛的發生。③麻醉維持利用麻醉葯靜脈連續滴入或泵入來維持患者的麻醉,需要包括兩方面的劑量,即從中央室消除的葯物劑量,加上向外周室轉運的葯物劑量。根據手術刺激強度及每個患者具體情況來調節靜脈麻醉葯的輸注速率,也可以提供相對合理的麻醉維持血葯濃度。利用TCI技術,通過靶濃度的設定,可以更加精確和方便的達到上述目的。但應注意,由於傷害刺激在術中並非一成不變,因此應根據具體情況(手術的大小、刺激的程度及患者的反應等)選擇合適的靶濃度。此外還應強調,預先的主動調節靶濃度以適應即將出現的強刺激比等到出現傷害刺激後才去被動調節其效果要好得多。
麻醉維持時應強調聯合用葯。完善的麻醉在確保患者生命體征穩定前提下,至少應該做到的意識消失、鎮痛完全、肌肉鬆弛以及自主神經反射的抑制。為了實現這四個目的,顯然但靠某一類麻醉葯是行不通的,這就需要麻醉葯的聯合使用。完善的靜脈全身麻醉主要涉及到三大類葯:一是靜脈全麻葯,如異丙酚、咪唑安定等,這類葯物可以使患者入睡,意識消失,對手術過程無記憶;二是麻醉性鎮痛葯,如芬太尼、度冷丁等阿片類葯物,可以減少疼痛,抑制應激反應;三是骨骼肌鬆弛葯,如去極化肌松葯琥珀膽鹼及非去極化肌松葯維庫溴銨、泮庫溴銨等,可以鬆弛肌肉,提供良好的手術視野,但是需要呼吸機控制呼吸。④麻醉恢復靜脈麻醉後,患者蘇醒時間與中央室(血漿)麻醉葯的濃度密切相關。對於單次注入的葯物,其血葯濃度的降低主要取決於葯物的分布半衰期和清除半衰期。按等效劑量單次注入給葯,恢復快慢的順序為:異丙酚、依託咪酯、硫噴妥鈉、咪唑安定、氯胺酮。對於較長時間持續輸注麻醉葯物,其血葯濃度下降的快慢則不僅取決於分布半衰期和清除半衰期,還與其外周室是否遲鈍有關。良好的恢復除了迅速,還應沒有副作用,並尚存足夠的鎮痛作用。異丙酚恢復期副作用最少。氯胺酮及依託咪酯麻醉後,蘇醒期常出現躁動,咪唑安定可以較好地減少這些副作用,但使得恢復延遲。氟哌啶可能會增加噩夢的發生率。患者在恢復期出現躁動首先應該排除缺氧、二氧化碳蓄積、傷口痛及肌松葯殘余;如果使用了吸入麻醉葯還應考慮其洗出是否徹底。
3.復合麻醉
目前臨床麻醉中都是同時或先後使用幾種不同的麻醉葯物或技術來獲得全身麻醉狀態。這種同時或先後應用兩種以上的全身麻醉葯物或麻醉技術,達到鎮痛、遺忘、肌松、自主反射抑制並維持生命體征穩定的麻醉方法,稱之為平衡麻醉。平衡麻醉強調聯合用葯,聯合用葯不僅可以最大限度地體現每類葯物的葯理作用,而且還可減少各葯物的用量及副作用。這種方法在提高麻醉質量、保證患者的安全和降低醫療費用等諸多方面都發揮出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是符合中國國情的麻醉理念。
靜吸復合麻醉是平衡麻醉的典型代表,對患者同時或先後實施靜脈全麻技術和吸入全麻技術的麻醉方法稱之為靜脈-吸入復合麻醉技術,簡稱靜吸復合麻醉。其方法多種多樣,如靜脈麻醉誘導,吸入麻醉維持;或吸入麻醉誘導,靜脈麻醉維持;或者靜吸復合誘導,靜吸復合維持。由於靜脈麻醉起效快,誘導平穩,而吸入麻醉易於管理,麻醉深淺易於控制,因此靜脈麻醉誘導後採取吸入麻醉或靜吸復合麻醉維持在臨床麻醉工作中佔主要地位。靜脈麻醉誘導和吸入麻醉維持充分展現了靜脈麻醉與吸入麻醉各自的優點,是麻醉技術向麻醉藝術的升華。
除以上三種全身麻醉外,還有基礎麻醉、監護性麻醉等全麻技術,它們的麻醉程度不同,但本質上並無明顯區別。現在臨床上開展的無痛檢查/治療技術越來越多,例如無痛胃鏡,無痛人流等,這其實也是一種全身麻醉技術,給予靜脈麻醉劑(丙泊酚常用)和鎮痛葯物,達到患者入睡和無痛的狀態,但是多為短小操作,大多不需要插管控制呼吸,但是有呼吸抑制、誤吸性肺炎等風險。

⑹ 手術中常用的麻醉方法有哪些

今天就跟大家說說手術的常用麻醉方法。

常用的麻醉方法可分為三種:


椎管是什麼? 椎管是椎骨和周圍韌帶圍城的管狀結構。內有脊髓、脊髓周圍依次有軟脊膜、珠網膜和硬脊膜包裹。

像區域局部麻醉和局部靜脈麻醉都是不常用的局麻方法。

【睡眠麻醉】

關於睡眠麻醉國內是沒有這一說法的。睡眠麻醉也稱為靜脈麻醉。睡眠麻醉採用的方法是麻醉之前在患者的靜脈注射麻醉劑引導患者進入睡眠狀態,再進行局部麻醉,從而消除麻醉時的疼痛感,也消除了患者對手術的恐懼心理。手術後患者猶如剛從夢中清醒,能夠及時恢復意識。這種麻醉方法一般在監控裝備齊全的大規模醫院中使用。

麻醉常見問題回答:

麻醉過後腦子會不會變笨?

通常我們會誤解,麻醉過後,由於尚未恢復一定會有比往常遲鈍的表現。我們會認為是麻醉過後的後遺症。事實上只要是順利康復,還是會和往常一樣。不會像我們所說的那樣腦子變笨。

麻醉多久會完全代謝?

一般在24~48內就會從體內代謝掉。

哪些手術適合局部麻醉?

眼睛類的,比如雙眼皮手術就可以局部麻醉。

哪些適合睡眠麻醉?

埋線提升,脂肪填充全臉,腹部吸脂,鼻部手術可以採用睡眠麻醉。

哪些適合全身麻醉?

動骨的大手術,比如顴骨手術、下頜角手術這些都需要全麻。

麻醉前的注意事項:

1.根據情況患者會發燒,這種情況是因為全身麻醉後肺會收縮而出現的現象。通過深呼吸、充分的加濕、運動和維持進食時間防止副作用。

2.麻醉之前一定要檢查是否有高血壓、心血管疾病、腎病、內分泌疾病。患有這種疾病的人要跟醫生充分的溝通,再進行安全的麻醉。

⑺ 臨床上麻醉的方法 全身麻醉的基本用葯有哪些 臨床上使用的肌松葯分類和常用肌松葯有哪些

臨床上麻醉的方法主要有:椎管內麻醉(包括硬膜外麻醉、腰麻、骶麻等)、神經阻滯麻醉(包括頸叢、臂叢、下肢神經阻滯等),全麻(靜脈麻醉、吸入麻醉、靜吸復合麻醉等)……
肌松葯主要用於全麻復合用葯、氣管插管等,必須由有經驗的麻醉醫生使用,使用肌松葯後必須有輔助通氣設備,也就是呼吸器(簡易呼吸皮囊也能湊合),臨床主要使用有司克林(起效最快的)、愛可松、萬可松、賽機寧等,各有其優缺點

⑻ 全身麻醉葯的復合麻醉

復合麻醉是指同時或先後應用兩種以上的麻醉葯物或其他輔助葯物,減輕病人的緊張情緒及克服全麻葯的誘導期長和骨骼肌鬆弛不完全等缺點。
(1)麻醉前給葯指病人進入手術室前應用葯物。
(2)基礎麻醉對於過度緊張或不合作者(如小兒)進入手術室前先用大劑量催眠葯,使進入深睡或淺麻醉狀態。進手術室後再用吸入性麻醉葯。
(3)誘導麻醉用誘導期短的硫噴妥鈉或氧化亞氮,使迅速進入外科麻醉期,後改用其他葯物維持麻醉。
(4)低溫麻醉在物理降溫的基礎上配合應用氯丙嚓,使體溫下降到28-30℃,降低心臟等生命器官的耗氧量,以利於進行心臟直視手術。
(5)控制性降壓加用短時作用的血管擴張葯硝普鈉或鈣拮抗劑使血壓適度下降,並抬高手術部位,以減少出血。常用於顱腦手術。
(6)神經安定鎮痛術常用氟哌利多及芬太尼按50:1製成的合劑作靜脈注射,使患者達到意識模糊朦朧,痛覺消失,稱為神經安定鎮痛術。適用於外科小手術。如同時加用氧化亞氮及肌松葯可達到滿意的外科麻醉,稱為神經安定麻醉。

⑼ 現代全身麻醉是怎樣式、麻醉

全身麻醉的分類:

一、概述

將全身麻醉葯物通過吸入或注射作用於腦,使患者意識消失、感覺消失、反射抑制、肌肉鬆弛為全身麻醉。按給葯途徑不同又分為吸入、靜脈、基礎麻醉。

二、吸入麻醉

通過呼吸道給葯和吸收,使用葯物為氣體麻醉劑和可揮發性的液體麻醉劑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給葯方式有開放滴葯,目前很少採用,常用的方法為密閉式吸入,其中又有特製面罩和氣管內插管,後者優點很多,尤其便於保持呼吸道通暢,控制呼吸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是開胸手術必需採用的方法。常用葯物有異氟醚、氟烷、氧化亞氮和乙醚。

三、靜脈麻醉

靜脈麻醉劑通過靜脈給葯,產生麻醉作用。

1.硫噴妥鈉為一超短效的巴比妥類葯物,作用發生快、消失也快,應小量反復給葯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醒後無任何不適。副作用有喉痙攣,麻醉前給阿托品可有一定預防作用,對咽、喉等處手術不宜使用硫噴妥鈉。另一副作用為抑制呼吸中樞,注葯不宜過快。目前常用於短小不需肌肉鬆弛的手術和靜脈快速誘導。用葯濃度為2%~2.5%,一次手術不得超過1g.

2.氯胺酮特點:

①意識抑制淺,而感覺消失深,因此,又稱為分離麻醉。

②興奮交感神經,引起心律快、血壓高,因此對高血壓、心臟病、顱內壓增高、青光眼等忌用。

③無肌松作用。

④醒後常有幻覺等精神障礙,術前用鎮靜劑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術後少刺激多保護。

四、基礎麻醉

通過肌注硫噴妥鈉或氯胺酮,使患者深睡,再配合局麻進行手術,因此,基礎麻醉為一種輔助麻醉。

五、復合麻醉

凡是兩種麻醉劑或兩種麻醉方法配合使用的為復合麻醉,其優點是用葯量小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效果好、副作用少,目前應用廣,方法很多,其中普魯卡因靜脈復合麻醉最常用。此法安全、肌松好、蘇醒快、並發症少。適用於呼吸道功能較差又需全麻的人,但心、肝、腎功能不全者忌用。

閱讀全文

與常用的復合麻醉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ps製作圖片教程和方法 瀏覽:979
計算方法第二版李信真 瀏覽:988
c語言的使用方法 瀏覽:291
機械鍵盤回車鍵帽安裝方法 瀏覽:643
塑料夾縫櫃安裝方法 瀏覽:213
海桿釣鯉魚的正確方法與技巧 瀏覽:361
3d單杠訓練方法 瀏覽:599
鞋櫃定製安裝方法 瀏覽:411
寬頻線接頭連接方法 瀏覽:73
選擇恰當的關鍵詞還有什麼方法 瀏覽:53
有哪些讓僵屍復活的方法 瀏覽:756
木工做櫃子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382
羊脂白玉的手鐲鑒別方法 瀏覽:244
燒烤肉製品檢測方法 瀏覽:220
建模方法的合理性分析 瀏覽:366
有電腦打字用什麼方法最快 瀏覽:835
excel預測方法有哪些 瀏覽:585
梁底的長度計算方法 瀏覽:328
高冷的氣質訓練方法 瀏覽:834
集合競價技巧和方法 瀏覽: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