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腹部觸診如何診斷疾病
觸診
•觸診方法:(1)淺觸診法:用以檢查腹壁的緊張度及有無壓痛、腫塊、搏動感;(2)深部滑行觸診法:用以檢查腹腔臟器或腫塊,觸診肝脾時尤其注意與呼吸運動的配合;(3)雙手觸診法:主要用於腎的觸診,也可用於脾觸診;(4)深壓觸診法:用於檢查壓痛及反跳痛;(5)沖擊觸診法:用於有腹水的病人檢查腹腔內腫大的臟器或腫塊;(6)鉤指觸診法:適於腹壁薄軟者和兒童
•
觸診內容:
(
1)腹壁緊張度:正常腹壁柔軟,緊張度增加見於腹膜炎、血腹、大量腹水;
(2)壓痛及反跳痛:正常人無壓痛及反跳痛,當腹腔臟器炎症未累及壁層腹膜時僅有壓痛,若累及壁層腹膜即可引起反跳痛,腹膜炎三聯征包括腹肌緊張度增加、壓痛及反跳痛。
(3)肝臟:正常人肋下不能捫及,少數人可觸及肝下緣,但不超過肋下1cm,劍突下小於3cm,質軟光滑無壓痛。肝大可見於肝炎、肝腫瘤、肝膿腫、肝淤血等。應注意肝大小、質地、壓痛、表面形態、邊緣、搏動及摩擦感;
(4)膽囊:正常人不能觸及,如在右肋下腹直肌外緣觸及一梨形或卵圓形張力較高的包塊,隨呼吸上下移動,即為腫大的膽囊,見於膽囊炎、癌及結石,壺腹癌引起的膽囊腫大無壓痛。Murphy征陽性和Courvoisier征陽性的區別。
(5)脾臟:正常人脾臟不能觸及,脾腫大的測量法,臨床將脾腫大分為輕、中、高三度。輕度腫大時,脾下界在左肋下2cm以內;中度腫大時,超過2cm至臍水平以上;超過臍水平線或前正中線為高度腫大;
(6)腎臟:採用雙手觸診法,正常人一般不能觸及,小兒或消瘦者可觸及右腎下極。腎、輸尿管壓痛點:季肋點――腹直肌外緣與肋弓交點處,相當於腎盂位置;上輸尿管點――臍水平線上腹直肌外緣;中輸尿管點――髂前上棘水平腹直肌外緣,相當於輸尿管第二狹窄處;肋脊點――背部第12肋骨與脊柱的夾角的頂點;肋腰點――背部第12肋骨與腰肌外緣的夾角頂點。腎及尿路炎症或結石病變時,上述各點可有壓痛。
(
7)膀胱:充盈的膀胱可在恥骨上方捫及,呈半球形囊樣感,排尿後消失
(
8)胰腺:正常不能觸及
3.腹部包塊:
(1)正常腹部可觸及的包塊:腹直肌肌腹及腱劃;腰椎椎體及骶骨岬;乙狀結腸糞塊;橫結腸;盲腸;右腎下極;腹主動脈
(2)異常包塊:捫及除上述外的異常包塊,需注意包塊位置、大小、形態、質地、壓痛、搏動、移動度及與腹壁、皮膚的關系
4.
液波震顫:有大量腹水,超過3000-4000ml,才能查出
5.振水音:胃內有多量液體和氣體存留時可出現,正常人在餐後或飲食大量液體時可有上腹振水音,病理狀態見於幽門梗阻或胃擴張。
B. 深部觸診法分為哪幾種各適用於什麼檢查
深部滑行觸診法、雙手觸診法、深壓觸診法、沖擊觸診法深部滑行觸診法:用以檢查腹腔臟器或腫塊,觸診肝脾時尤其注意與呼吸運動的配合;雙手觸診法:主要用於腎的觸診,也可用於脾觸診深壓觸診法:用於檢查壓痛及反跳痛沖擊觸診法:用於有腹水的病人檢查腹腔內腫大的臟器或腫塊鉤指觸診法:適於腹壁薄軟者和兒童
C. 婦科檢查有哪些方法呢
婦科檢查主要是包括全身檢查、腹部檢查和盆腔檢查。檢查外陰、陰道、子宮頸和子宮、輸卵管、卵巢及宮旁組織和骨盆腔內壁的情況。主要作用是對一些婦科疾病作出早期診斷、預防以及早期治療。婦科檢查有著與其他科室不同之處,盆腔檢查更是婦科檢查所特有的一項檢查。女性在發現自己感染了婦科病之後,一定要到正規的醫院接受專業的檢查,而且每年的體檢也是很重要的。
1.全身檢查
包括測量體溫、脈搏、呼吸、血壓,必要時測量身高和體重。其他檢查同其他內科查體。
2.腹部檢查
是重要組成部分,應在盆腔檢查前有系統的進行望、觸、叩、聽。觀察腹部形狀,有無龍騎或成蛙腹狀,腹壁有無瘢痕,靜脈曲張等。門診腹壁柔軟及緊張狀態,有無壓痛、反跳痛或肌緊張,能否捫到包塊。觸摸肝脾腎等有無增大及壓痛。叩診時要注意有無移動性濁音存在。
3.盆腔檢查
(1)外陰檢查觀察外陰發育、陰毛多少和分布情況。正常外陰,陰毛呈尖端向下,三角形分布,會陰部位無潰瘍、皮炎、贅生物及色素減退,尿道口周圍黏膜淡粉色,無贅生物。已婚婦女處女膜有陳舊性裂痕,已產婦處女膜及會陰處均有陳舊性裂痕或會陰部可有倒切傷痕。必要時有時醫生會囑患者向下屏氣,觀察有無陰道前後壁膨出、子宮脫垂或尿失禁等。如有異常會詳細記錄。
(2)陰道檢查使用窺器進行檢查:動作要輕柔,盡量避免摩擦引起的出血。正常陰道壁黏膜色澤淡粉,有皺襞,無潰瘍、贅生物、囊腫、陰道隔及雙陰道等先天畸形。正常陰道分泌物呈蛋清樣或白色糊狀,無腥臭味,量少,但於排卵期及妊娠期增多。如有異常,患者可能會出現局部瘙癢、燒灼感等。如有白帶異常,可在此時去分泌物進行塗片找滴蟲、念珠菌、淋菌及線索細胞等,必要時作細菌培養。白帶是陰道黏膜滲出物、宮頸管及子宮內膜腺體分泌物等混合組成,其形成與雌激素的作用有關。
一般的白帶常規中白帶清潔度可分為4級:
Ⅰ度:顯微鏡下見到大量陰道上皮細胞和大量陰道桿菌。
Ⅱ度:鏡下見有陰道上皮細胞,少量白細胞,有部分陰道桿菌,可有少許雜菌或膿細胞。
Ⅲ度:鏡下見有少量陰道桿菌,有大量膿細胞與雜菌。
Ⅳ度:鏡下未見到陰道桿菌,除少量上皮細胞外主要是膿細胞與雜菌。
註:Ⅰ~Ⅱ度屬正常,Ⅲ~Ⅳ度為異常白帶,表示陰道炎症。
(3)宮頸檢查正常宮頸周邊隆起,中間有孔。未產婦呈圓形,已產婦呈「一」字形,質韌,肉紅色,表面光滑。如檢查時正常,則指的是,光、質中、無癢痛等等。如發現異常,則會詳細描述糜爛的分度(輕、中、重),宮頸肥大的程度,以及贅生物的大小、位置等。此時可行宮頸防癌刮片脫落細胞學檢查,這是防癌普查的主要方法,對診斷宮頸癌前病變、早期宮頸癌有重要價值。
(4)子宮及附件檢查檢查者帶好手套,示指中指塗潤滑劑後,兩指或者一指輕輕通過陰道口沿後壁進入陰道,另外一隻手在腹部配合檢查,稱為雙合診。雙合診是盆腔檢查最重要的項目。目的在於捫清陰道、宮頸、子宮、附件、子宮韌帶和宮旁結締組織,以及盆腔內其他器官和組織是否有異常。正常子宮呈倒梨形,長7~8cm,寬4~5cm,厚2~3cm,質地中等硬度,活動度好。卵巢及輸卵管合稱「附件」,觸之略有酸脹感。正常輸卵管不能觸及。若向上或者兩側推動宮頸時患者感疼痛,稱為宮頸舉痛,為盆腔內臟器有病變的表現。如有包括,則應注意位置、大小、形狀,活動度、與子宮的關系以及有無壓痛等。
(5)三合診即腹部、陰道、直腸聯合檢查,是雙合診的補充檢查。可了解後傾後屈的子宮大小;有無子宮後壁、子宮直腸陷凹或宮骶韌帶的病變,尤其是癌腫的浸潤范圍以及陰道直腸隔、骶骨前方或直腸內有無病變等。
直腸-腹部診:適用於無性生活史、陰道閉鎖或其他原因不宜行雙合診的患者。
(6)盆腔檢查結果記錄通過盆腔檢查,將檢查結果按下列解剖部位先後順序記錄。①外陰:發育情況、婚產式,有異常時應詳加描述。②陰道:是否通暢,陰道黏膜情況,分泌物量、色、性狀,以及有無異味。③宮頸:大小、硬度、有無上皮異位、撕裂、息肉、腺囊腫、接觸性出血及舉痛。④子宮體:位置、大小、硬度、活動度及有無壓痛等。⑤輸卵管和卵巢:有無腫塊、增厚或壓痛。若捫及腫塊,記錄其位置、大小、硬度、表面光滑與否,活動度,有無壓痛及與子宮和盆壁的關系,左右情況需分別記錄。
(7)盆腔檢查基本要求①動作輕柔;②檢查前囑患者排空膀胱,大便充盈者應在排便後檢查;③一般應盡量避免與經期行盆腔檢查,異常出血者除外。檢查前消毒外陰並使用無菌手套及器械,以防發生感染;④每檢查一人,應更換臀墊,防止發生交叉感染;⑤膀胱截石位,檢查者面向患者,站在患者兩腿間。危重症不宜搬動可在病床上檢查;⑥對未婚否認性生活患者禁做雙合診及陰道窺器檢查,應行肛腹診。若確有必要,正的本人及家屬同意後可試用示指緩慢進入或在麻醉下進行檢查。⑦婦科檢查室溫度要適中,天冷時要注意保暖;環境要盡量安靜,讓患者感到舒適與放心。⑧避免在月經期作盆腔檢查。若為陰道異常流血需作婦科檢查時,應先消毒外陰,並使用無菌器械和手套進行檢查。⑨男醫生對未婚患者進行檢查時,需有其他女性在場,以減輕患者緊張心理和避免發生不必要的誤會。⑩對疑有子宮或附件病變的腹壁肥厚或高度緊張的患者,若盆腔檢查不能清除了解子宮及附件情況時,應行B型超聲檢查,必要時可在麻醉下進行婦科檢查。
4.其他檢查
(1)盆腔和陰道B超可早期發現子宮肌瘤、卵巢囊腫等病變。
(2)陰道鏡檢查陰道鏡不能直接確診是否患有癌症,但可協助活檢進行宮頸癌的檢查。據統計,在陰道鏡協助下取活檢,早期宮頸癌診斷率高達98%左右。
(3)宮腔鏡檢查可同時了解子宮內膜情況、輸卵管通暢性。
(4)腹腔鏡檢查該檢查費用很貴,但是准確度較高。初次就診不適合,但有些反反復復地做檢查仍找不出原因時,腹腔鏡檢查可了解盆腔粘連情況,又可以同時進行輸卵管通暢試驗,但需麻醉和住院。
(5)檢查輸卵管如果前面的婦科檢查都正常了,則需在月經干凈後3~5天,做個輸卵管通液檢查,這是最簡單的方法。如有輸卵管堵塞則需治療使之通暢。
(6)檢查生殖激素水平包括雌激素,孕激素,雄激素,促卵泡生成素,促黃體生成素,泌乳素,睾酮,人絨毛膜促性腺素等。需要在月經的第2~5天內抽血檢查。
D. 觸診法詳細分為哪幾種 分別適用於什麼部位的檢查
深部觸診法分為以下幾種,並各有適用。
1
深部滑行觸診法:這種觸診法常用於腹腔臟器,包塊和胃腸病變的檢查。
2
雙手觸診法:主要用於肝
脾
腎和腹腔腫物的檢查。
3
深壓觸診法:用於探測腹腔深在病變的部位或確定腹腔壓痛點,如闌尾壓痛點,膽囊壓痛點,及輸尿管壓痛點等。
4
沖擊觸診法:又成為浮沉觸診法,一般用於檢查大量腹水時的肝脾或腹腔包塊。
E. 深部觸診法分為哪幾種各適用於什麼檢查
深部觸診法分為以下幾種,並各有適用。
1
深部滑行觸診法:這種觸診法常用於腹腔臟器,包塊和胃腸病變的檢查。
2
雙手觸診法:主要用於肝
脾
腎和腹腔腫物的檢查。
3
深壓觸診法:用於探測腹腔深在病變的部位或確定腹腔壓痛點,如闌尾壓痛點,膽囊壓痛點,及輸尿管壓痛點等。
4
沖擊觸診法:又成為浮沉觸診法,一般用於檢查大量腹水時的肝脾或腹腔包塊。
F. 檢查肝和腎,應該做什麼檢查
既然肝功能正常,那麼還想檢查肝臟到底有沒有問題的話,就只能做肝穿了,其實真的沒有這個不要,肝穿很痛苦,而且傷身體。
想檢驗腎臟,可以直接抽血化驗腎功及血常規,通過提取尿液化驗尿檢。
去檢查的時候要記得早上不要吃飯,空腹抽血,而且還有憋一些尿液,好應對檢查。
既然肝穿有很大傷害,那麼只需做個腹部彩超就行了,只要是檢查腎臟和肝臟,這樣可以直觀的看出有沒有發生病變。
尿黃有時候跟飲食和最近的生活作息有一定的關系,請問您臉色發黃嗎?食慾咋樣?如果您臉色和食慾都很正常,那麼就不要大驚小怪了,沒事的。
提醒:注意飲食和休息,適當鍛煉身體,多吃蔬菜和水果,不喝酒等等。
G. 簡述腹部常用的觸診法及適應征
想起大三的診斷學考試的題目了。嘿嘿(診斷學習題集上標准答案)1.淺觸診法:用以檢查腹壁競緊張度及壓痛,腫塊,搏動。2.深部滑行觸診法:用以檢查腹腔臟器或腫塊,觸診肝脾時尤其注意與呼吸被配3.雙手觸診法:主要用於腎,脾觸診。4.深壓觸診法:檢查壓痛及反跳痛5.沖擊觸診法:用於腹水的病人檢查腹腔內腫大的臟器和腫塊。6.鉤指觸診法:適於腹壁柔軟著和兒童。
H. 腹部體格檢查順序是什麼
視診
•腹部外形:正常人腹部外形平坦對稱;彌漫性全腹膨隆見於腹水、胃腸脹氣或巨大卵巢囊腫等;局部膨隆見於腫塊或腫大的臟器等;腹部凹陷如舟狀者見於惡病質及嚴重脫水;局限性凹陷見於手術瘢痕收縮。
•腹部呼吸運動:男性和小兒以腹式呼吸為主;正常人腹式呼吸運動自如;腹式呼吸運動減弱見於腹膜炎症、腹水、急性腹痛、腹腔內巨大腫物或妊娠,消失見於急性腹膜炎或膈麻痹。
•腹壁靜脈:正常人一般不顯露,腹壁靜脈怒張見於肝硬化及上、下腔靜脈梗阻,通過血流方向鑒別。
•胃腸型和胃腸蠕動波:正常人一般看不到胃腸蠕動波;幽門梗阻者上腹部可見胃型或胃蠕動波;腸梗阻可見腸型或腸蠕動波
•上腹部搏動:可見於正常較瘦者;病理情況見於腹主動脈瘤、右室肥大、肝血管瘤
•腹壁其它情況:皮疹、色素、腹紋、瘢痕、疝、臍部和腹部體毛
•聽診
•腸鳴音:正常人為4-5次/分鍾;超過10次/分鍾為腸鳴音活躍,同時伴響亮、高亢、金屬音為腸鳴音亢進;腸鳴音少於正常為腸鳴音減弱;持續聽診3-5分鍾未聽到腸鳴音,且刺激腹部仍無腸鳴音,為腸鳴音消失;故要求聽診至少3-5分鍾
•血管雜音:腹主動脈瘤可聽到收縮期雜音;腎動脈狹窄可於臍左右處聽到收縮期吹風樣雜音;肝癌腫塊壓迫肝動脈或腹主動脈,可聽到收縮期吹風樣雜音;腹壁怒張靜脈可聽到連續的靜脈嗡鳴音。
•摩擦音:脾梗塞,肝脾周圍炎,可在深吸氣時於各相應部位聽到摩擦音
•搔彈音:可協助測定肝下緣、微量腹水及擴張的胃界
•叩診
•腹部叩診音分布
•肝叩診:(1)肝上界叩診:由右鎖骨中線各肋間從上至下叩診,叩診音由清音轉為濁音即肝上界。正常人位於第5肋間,正常肝濁音區(右鎖骨中線)為9-11cm。當觸及肝下緣時,應叩肝上界明確肝臟是否真正腫大。(2)肝下界叩診:肝下界與結腸、胃等空腔臟器重疊,叩診准確性差。(3)肝區叩擊痛:可見於肝膿腫、肝炎
•胃泡鼓音區叩診:位於左前胸下部,呈半圓形的鼓音區,為胃內含氣所致;此區縮小或消失見於脾腫大、左側胸腔積液、心包積液、肝左葉腫大及急性胃擴張或溺水患者
•脾叩診:正常在左腋中線9-11肋間為脾濁音區,前緣不超過腋前線,寬度為4-7cm
•腎叩診:正常無腎叩擊痛,當腎炎、腎盂腎炎、腎結石、腎結核及腎周圍炎時,可有不同程度叩擊痛。
•膀胱叩診:一般從臍下叩至恥骨聯合上方,了解膀胱充盈度。
•移動性濁音叩診:根據游離腹水隨體位轉換而發生濁音區的改變,用來檢查有無腹水的存在,一般在1000ml以上才能扣出。
•觸診
•觸診方法:(1)淺觸診法:用以檢查腹壁的緊張度及有無壓痛、腫塊、搏動感;(2)深部滑行觸診法:用以檢查腹腔臟器或腫塊,觸診肝脾時尤其注意與呼吸運動的配合;(3)雙手觸診法:主要用於腎的觸診,也可用於脾觸診;(4)深壓觸診法:用於檢查壓痛及反跳痛;(5)沖擊觸診法:用於有腹水的病人檢查腹腔內腫大的臟器或腫塊;(6)鉤指觸診法:適於腹壁薄軟者和兒童
•觸診內容:
(1)腹壁緊張度:正常腹壁柔軟,緊張度增加見於腹膜炎、血腹、大量腹水;
(2)壓痛及反跳痛:正常人無壓痛及反跳痛,當腹腔臟器炎症未累及壁層腹膜時僅有壓痛,若累及壁層腹膜即可引起反跳痛,腹膜炎三聯征包括腹肌緊張度增加、壓痛及反跳痛。
I. 脾臟觸診的正常值
正常情況下脾臟不能觸及。脾臟是一個富於血供的實質性臟器,質軟而脆。一般認為生理脾長10-12cm,寬6-8cm,厚3-4cm,重110-200g。脾臟位於左季肋區後外方肋弓深處,與9-11肋相對,長軸與第10肋一致。膈面與膈肌和左肋膈竇相鄰,前方有胃,後方與左腎、左腎上腺毗鄰,下端與結腸脾溝相鄰,脾門與胰尾相鄰。脾臟為腹膜內位器官,由胃脾韌帶、脾腎韌帶、膈脾韌帶和脾結腸韌帶與鄰近器官相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