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修辭方法,寫作手法和表達方式都有哪些
比喻、擬人、誇張、排比、對偶、反復、設問、反問,引用、對比、借代、反語,頂真
表達方式抒情記敘描寫議論說明
寫作手法誇張,對比,比喻,擬人,懸念,照應,聯想,想像,抑揚結合、點面結合、動靜結合、敘議結合、情景交融、襯托對比、伏筆照應、托物言志、白描細描、鋪墊懸念、正面側面比喻象徵、借古諷今、卒章顯志、承上啟下、開門見山,烘托、渲染、動靜相襯、虛實相生,實寫與虛寫,托物寓意、詠物抒情等
❷ 常見的寫作手法有哪6種
常見的寫作手法:懸念,照應,聯想,想像,抑揚結合、點面結合、動靜結合、敘議結合、情景交融、襯托對比、伏筆照應、托物言志、白描細描、鋪墊懸念、正側面結合、比喻象徵、借古諷今、卒章顯志、承上啟下、烘托、渲染、動靜相襯、虛實相生、托物寓意、詠物抒情、借景抒情等。
1、卒章顯志
在文章結尾時,用一兩句話點明中心、主題的手法就叫卒章顯志,也叫「篇末點題」,「志」就是指文章的主題、中心。「卒」為完畢。恰當運用這種手法可以增加文章的深刻性、感染力和結構美,有「畫龍點睛」的藝術效果。
2、象徵
借用某種具體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達真摯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這種以物征事的藝術表現手法叫象徵。象徵的表現效果是:寓意深刻,能豐富人們的聯想,耐人尋味,使人獲得意境無窮的感覺;能給人以簡練、形象的實感,能表達真摯的感情。
3、插敘
插敘是在敘述中心事件的過程中,為了幫助展開情節或刻畫人物,暫時中斷敘述的線索,插入一段與主要情節相關的回憶或故事的敘述方法。
4、寓情於景
寓情於景屬於表現手法。是記敘中的抒情的一種。寓情於景(或物),情景交融,這種方式將感情融匯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場景中,借對這些自然景物或場景的描摹刻畫抒發感情,是一種間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
5、點面結合
點面結合,是一種表現手法,指的就是詳寫和略寫的相結合。所謂「點」,指的是對某個事物或多個事物的詳細描寫;所謂「面」,指的是多個事物的概括描寫。
6、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是古典詩詞中常見的一種表現手法。所謂托物言志,也稱寄意於物,是指詩人運用象徵或起興等手法,通過描摹客觀上事物的某一個方面的特徵來表達作者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
(2)常用的寫作方法和修辭手法擴展閱讀:
八種常見的修辭格:比喻,比擬,借代,誇張,對偶,排比,設問,反問。
常用的表達技巧: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象徵,諷喻等。
表達方式:記敘,議論,描寫,抒情,說明。
❸ 寫作手法有哪幾種
寫作手法包括表達方式、寫作方法、修辭手法等。
表達方式,是指寫文章時所採用的反映社會生活、表達思想感情、介紹事物事理的方式手段。常用的表達方式有5種,即:記敘(敘述)、議論、抒情、描寫和說明。
寫作方法,也叫表現手法,是指在文學創作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所運用的各種具體方法和技巧。包括:托物言志(托物喻人)、欲揚先抑、襯托(烘托)、誇張諷刺、借景抒情、前後照應、對比等。像《白楊禮贊》一文借贊美白楊樹挺拔向上、不屈不撓的精神來贊美北方的農民,採用的是象徵的寫作方法。
修辭手法,也叫修辭方法,是指在寫作過程中,對所使用的語言進行修飾、加工、潤色,以提高語言表達效果的方法。包括:比喻、排比、擬人、誇張、借代、反問、設問、對偶、反復等。
(3)常用的寫作方法和修辭手法擴展閱讀
在現代文閱讀的題目中,常常有一些概念分不清,從而導致答題錯誤。特別是當題目問表達方式、寫作方法和修辭手法時,經常是問此答彼,怎樣區別它們呢?
表達方式,是指寫文章時所採用的反映社會生活、表達思想感情、介紹事物事理的方式手段。常用的表達方式有5種,即:記敘(敘述)、議論、抒情、描寫和說明。
記敘文主要以記敘和描寫為主,其中兼有說明、抒情和議論;說明文主要以說明為主,也有敘述、議論甚至描寫;議論文以議論為主,兼有記敘、說明或是抒情。
寫作方法,也叫表現手法,是指在文學創作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所運用的各種具體方法和技巧。包括:對比、象徵、托物言志(托物喻人)、欲揚先抑、襯托(烘托)、誇張諷刺、借景抒情、前後照應、借物喻人等。像《白楊禮贊》一文借贊美白楊樹挺拔向上、不屈不撓的精神來贊美北方的農民,採用的是象徵的寫作方法。
修辭手法,也叫修辭方法,是指在寫作過程中,對所使用的語言進行修飾、加工、潤色,以提高語言表達效果的方法。包括:比喻、排比、擬人、對比、誇張、借代、反問、設問、對偶、反復等。
總之,表達方式是就文章的寫作內容而言,寫作方法(表現手法)是就文學作品寫作的具體技法而言,而修辭手法是就語言修辭效果而言。因為角度不同,說法也就有一定差異,對此,應注意區分。
❹ 常用的寫作手法有哪些
寫作手法指寫作中使作品更好的藝術表現手法,包括表達方式、修辭手法、表現手法等方面。
表達方式,是指寫文章時所採用的反映社會生活、表達思想感情、介紹事物事理的方式手段。常用的表達方式有5種,即:記敘(敘述)、議論、抒情、描寫和說明。
寫作方法,也叫表現手法,是指在文學創作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所運用的各種具體方法和技巧。包括:對比、象徵、托物言志(托物喻人)、欲揚先抑、襯托(烘托)、誇張諷刺、借景抒情、前後照應等。像《白楊禮贊》一文借贊美白楊樹挺拔向上、不屈不撓的精神來贊美北方的農民,採用的是象徵的寫作方法。
修辭手法,也叫修辭方法,是指在寫作過程中,對所使用的語言進行修飾、加工、潤色,以提高語言表達效果的方法。包括:比喻、排比、擬人、對比、誇張、借代、反問、設問、對偶、反復等。
參考資料:搜狗網路
❺ 文章寫作常用的句式和修辭手法有哪些
在文學創作中,有敘述、描寫、虛構、烘托、渲染、誇張、諷刺、抒情、議論、對比等手法.
表現手法從廣義上來講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辭和表達思想感情時所使用的特殊的語句組織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體地可以由點到面地來抓它的特殊表現方式,首先是字詞、語句上的修辭技巧,種類很多,包括比喻、象徵、誇張、排比、對偶、烘托、擬人、用典等等從作品的整體上來把握它的表現手法時,就要注意不同文體的作品,抒情散文的表現手法豐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揚結合、 象徵等手法;記敘文的寫作手法如首尾照應、畫龍點睛、巧用修辭、詳略得當、敘議結合、正側相映等;議論文寫作手法如引經據典、巧譬善喻、逆向求異、正反對比、類比推理等;小說的描寫手法、烘托手法、伏筆和照應、懸念和釋念、實寫與虛寫等.表現手法的分析是一種很泛的題目,答題時要注意完整地理解題目的答題要求,要簡潔准確地答題,對有些題目如欣賞寫作技巧的題,應結合上下文語境、文章題材與體裁風格等來准確把握,選取其中最主要的一種回答即可,不必面面俱到,如小說塑造人物的種種手法,如散文抒發情感的種種手法等,盡量抓到得分點.
1、表達方式:
詩詞中主要運用敘述、描述、議論、 抒情四種表達方式,這其中描寫、抒情是考查的重點.描寫方式有動靜結合、虛實結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有(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兩種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 情因景生 以景襯情 融情入景 一切景語皆情語等.
2、結構形式:
詩歌的結構形式,常見的首尾照應,開門見山、層層深入,先總後分,先景後情、卒章顯志,過渡、鋪墊、伏筆等.
3、修辭手法:
主要的修辭手法有:\"對偶\"\"比喻\"\"擬人\"\"借代\"\"誇張\"\"排比\"\"反復\"\"象徵\"寄寓 寄託等,
4、寫作技巧:
寫作技巧包括:賦比興、襯托、對比、渲染、卒章顯志、畫龍點睛、以小見大、欲揚先抑、聯想想像、語序倒置等.
5、藝術風格:
包括雄渾、曠達、豪放、俊爽、沖淡、沉鬱、悲慨、婉約
八種常用修辭方法:
①比喻--使語言形象生動,增加語言色彩.
②擬人--把事物當人寫,使語言形象生動.
③誇張--為突出某一事物或強調某一感受.
④排比--增強語言氣勢,加強表達效果.
⑤對偶--使語言簡練工整.
⑥引用--增強語言說服力.
⑦設問--引起讀者注意、思考.
⑧反問--起強調作用,增強肯定(否定)語氣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需要對人、事、物或某些現象表明態度,發表意見,闡述觀點,這就是議論.以議論為主要表達方式的文章就叫議論文,也叫論說文.這種文體有較高的實用價值,報紙雜志中的社論、評論、雜感等,還有生活中的演講、辯論等都屬於這種文體.
❻ 修辭方法和寫作手法
比喻,擬人,排比,誇張.
寫作手法屬於藝術表現手法(即:藝術手法和表現手法,也含表達手法(技巧)),常見的有:誇張,對比,比喻,擬人,懸念,照應,聯想,想像,抑揚結合、點面結合、動靜結合、敘議結合、情景交融、襯托對比、伏筆照應、托物言志、白描細描、鋪墊懸念、正面側面比喻象徵、借古諷今、卒章顯志、承上啟下、開門見山,烘托、渲染、動靜相襯、寫作手法屬於藝術表現手法(即:藝術手法和表現手法,也含表達手法(技巧)),常見的有:誇張,對比,比喻,擬人,聯想,想像,抑揚結合、點面結合、動靜結合、敘議結合、情景交融、襯托對比、前後照應、托物言志,借景抒情,鋪墊懸念,正面側面,比喻象徵,借古諷今,承上啟下,開門見山,烘托渲染,動靜相襯等.... 虛實相生,實寫與虛寫,托物寓意、詠物抒情等。表達方式就是常見的敘述、描寫、抒情、議論和說明。(其實也屬於藝術表現手法)。修辭手法就是常見的比喻、對比、比擬、對偶、借代、誇張、互文、雙關、反問、設問、反復、反語、引用等。
❼ 寫作文的修辭手法有哪些
小學語文修辭手法修辭手法: 比喻、擬人、反問、設問、疑問、排比、誇張、對比 1.比喻: 比喻由三部分構成: 1、本體 2、喻體 3、比喻詞 (比喻和擬人最大的不同在於比喻含有喻體,擬人沒有.) 作用:將表達的內容說得生動具體形象,給人以鮮明深刻的印象,根據事物的相似點,用具體、淺顯、常見的事物對深奧生疏的事物解說,即打比方,幫助人深入理解. 比喻的三種類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類別| 特點 | 本體 | 比喻詞 |喻體| 例句 明喻|甲像乙| 出現 |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猶如|出現|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樣. 暗喻|甲是乙| 出現 | 是、成為 |出現|那又濃又翠的景色,簡直就是一幅青山綠水畫. 借喻|甲代乙|不出現| 無 |出現|地上射起無數的箭頭,房頂上落下萬千條瀑布. 例句:像一塊空靈的藍水晶.朱自清《春》 2.比擬: 藉助豐富的想像,把物當成人來寫,或把人當成物來寫,或把甲物當成乙物來寫. 作用:能啟發讀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動. 比擬分為擬人和擬物 (1)擬人: 把物當做人寫,賦予物以人的思想、感情、活動,用描寫人的詞來描寫物. 作用:把禽獸鳥蟲花草樹木或其他無生命的事物當成人寫,使具體事物人格化,語言生動形象. 例句: 1.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 《春》 朱自清 2.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春望》 杜甫 3.太陽的臉紅起來了. 《春》 朱自清 (2)擬物: ①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當作彼物來寫 例句 1.人群不顧一切,涌了上來. 2.在群眾的呼喝聲中,那個惡霸夾著尾巴逃跑了. ②把甲事物當成乙事物來寫. 例句 1.火山發出一聲咆哮. 2.月光如流水一般, 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荷塘月色》 朱自清) 3.誇張: 對事物的性質,特徵等故意地誇張或縮小. 作用:提示事物本質,烘托氣氛,加強渲染力,引起聯想效果. 類別 特點 例句 擴大誇張 對事物形狀、性質、特徵、作用、程度等加以誇大 柏油路曬化了,甚至鋪戶門前的銅牌好像也要曬化 縮小誇張 對事物形象、性質、特徵、作用、程度等加以縮小 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塊天地 超前誇張 把後出現的說成先出現,把先出現的說成後出現 她還沒有端酒懷,就醉了. 4.排比: 把三個或以上結構和長度均類似、語氣一致、意義相關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來. 作用:加強語勢、語言氣氛,使文章的節奏感加強,條理性更好,更利於表達強烈的感情(表達效果). 例句:他們的品質是那樣的純潔和高尚,他們的意志是那樣的堅韌和剛強,他們的氣質是那樣的淳樸和謙遜,他們的胸懷是那樣的美麗和寬廣. 5.對偶: 字數相等,結構形式相同,意義對稱的一對短語或句子,表達兩個相對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齊勻稱,節奏感強,高度概括,易於記憶,有音樂美感. 主要方式 1、正對.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補、相襯的對偶形式. 例如: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 2、反對.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對的對偶形式. 例如:.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3、串對(流水對).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遞進、因果、假設、條件等關系的對偶形式. 例句:.才飲長江水,又食武昌魚.
6.反復: 為了強調某個意思,表達某種感情,有意重復某個詞語句子. 1. 連續反復(中間無其他詞語間隔) 例句:山谷迴音,他剛離去,他剛離去. 2. 間隔反復(中間有其他的詞語) 例句:好像失了三省,黨國倒愈像一個國,失了東三省誰也不響,黨國倒愈像一個國. 7.設問 為了此起別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問題,然後自己回答. 作用:引起注意,啟發讀者思考;有助於層次分明,結構緊湊;可以更好地描寫人物的思想活動. 例句:花兒為什麼這樣紅?首先有它的物質基礎. 8.反問(激問、反詰、詰問): 用疑問形式表達確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問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問表肯定,只問不答,答案暗含在反問句中. 作用:加強語氣,發人深思,激發讀者感情,加深讀者印象,增強文中的氣勢和說服力. 例句:我呢,我難道沒有應該責備的地方嗎? 9.引用: 引用現成的話(成語、詩句、格言、典故等)來提高語言表達效果,分和兩種. 作用:使論據確鑿充分,增強說服力,富啟發性,而且語言精煉,含蓄典雅. 明 引(直接引用) 例句: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是故弟子不必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 暗 引(間接引用) 例句:失敗乃成功之母,你千萬不要氣餒. 10.借代: 不直接說出所要表達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與它有密切相關的人或事物來代替 借代種類:特徵代事物、具體代抽象、部分代全體、整體代部分. 作用:突出事物的本質特徵,增強語言的形象性,使文筆簡潔精煉,語言富於變化和幽默感;引人聯想,使表達收到形象突出、特點鮮明、具體生動的效果. 方法: ①部分代整體.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體事物. 例如: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望天門山》) ②特徵代本體.即用借體(人或事物)的特徵、標志去代替本體事物的名稱. 例如:圓規一面憤憤的回轉身,一面絮絮的說,慢慢向外走去……(《故鄉》) ③具體代抽象 例如:南國烽煙正十年.(《梅嶺三章》) ④工具代本體. 例如:等到驚蟄一犁土的季節,十家已有八戶亮了囤底,揭不開鍋.(《榆錢飯》) ⑤專名代泛稱.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專用名稱代替本體事物的名稱. 例如:你們殺死一個李公朴,會有千百萬個李公朴站起來!(《最後一次講演》) 11.反語: 用與本意相反的詞語或句子表達本意,以說反話的方式加強表達效果.有的諷刺揭露,有的表示親密友好的感情. 如:(清國留學生)也有解散辮子,盤得平的,除下帽來,油光可鑒,宛如小姑娘的發髻一般,還要將脖子扭幾扭,實在標致極了. 12. 對比: 對比是把兩種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兩個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較的一種辭格. 例如: 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臧克家《有的人》) 運用對比,必須對所要表達的事物的矛盾本質有深刻的認識.對比的兩種事物或同一事物的兩個方面,應該有互相對立的關系,否則是不能構成對比的. 排比、對偶、擬人、誇張、反問. 13.聯想: 也就是想像.例如:太陽出來了,地上好像上了火. 14.通感: 所謂通感,是利用諸種感覺相互交通的心理現象,以一種感覺來描述表現另一種感覺的修辭方式. 作用:通感的運用可以收到令人回味無窮的效果,其表達作用是無可替代的.它能化抽象為形象,讓讀者更好地理解;它能由此及彼,勾起人們豐富的聯想;它能不拘一格,行文活潑;它能准確表達,含意深遠;它能充實詩文的意境,構成特殊的藝術美. 例如 「晨鍾雲外濕」(杜甫《夔州雨濕不得上岸作》)以「濕」字形容鍾聲,所聞之鍾聲,穿雨而來,穿雲而去,故「濕」,觸覺與聽覺相互溝通. 「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高山,湯湯乎若流水」(《呂氏春秋·本味》)聽琴聲而知志在高山、流水,聽覺與視覺相互溝通. 15.雙關: 利用詞的多義及同音 (或音近) 條件,有意使語句有雙重意義,言在此而意在彼,就是雙關. 雙關可使語言表達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語意,給人以深刻印象. 16.頂真 頂真也做頂針 用前文的末尾作下文的開頭,首尾相連兩次以上,使鄰近接的語句或片斷或章節傳下接,首尾蟬聯,用符號表示就是「ABC,CDE」.這種修辭手法,叫做頂真,又叫頂針或聯珠. 運用頂真修辭手法,不但能使句子結構整齊,語氣貫通,而且能突出事物之間環環相扣的有機聯系. 17.互文 帶有修互文,也叫互辭,是古詩文中常採用的一種修辭方法. 在古文中,把屬於一個句子(或短語)的意思,分寫到兩個句子(或短語)里,解釋時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補足,就是互文. 古語對它的解釋是:「參互成文,含而見文.」具體地說,它是這樣一種形式:上下兩句或一句話中的兩個部分,看似各說一件事,實則是互相呼應,互相闡發,互相補充,說的是一件事.例如: 秦時明月漢時關 煙籠寒水月籠沙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主人下馬客上船, 舉酒欲飲無管弦 在閱讀古代散文作品時,對於一些運用互文手法的句子,如果不進行仔細的思索和體味,往往容易忽略過去.例如: (1) 嫣然一笑,惑陽城,迷下蔡.(宋玉《登徒子好色賦》)意為:「她微微一笑就迷惑了陽城、下蔡所有的公子哥兒.」 (2) 子建援牘如口誦,仲宣舉筆如宿構.(《文心雕龍·神思》)意為:「曹植、王粲鋪上紙拿起筆寫作時,就象事先寫好了背出來一樣.」 (3) 齊魏徭戍,荊韓召募.(李華《弔古戰場文》)齊魏荊(楚)韓等戰國時期君王為徭役守邊而招募兵員.」 (4) 悍吏之來吾鄉,叫囂乎東西,隳突乎南北.(柳宗元《捕蛇者說》)意為:「凶暴的差吏來到我們村裡,到處叫嚷喧嘩,到處騷擾百姓.」這里的「東西南北」泛指「各處」. (5)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范仲《岳陽樓記》)意為:「不因外物的影響而悲哀歡喜,也不因為個人處境好壞而歡欣悲傷.」 18.回環 簡單地說回環就是順讀逆讀一個樣.例如: 響水潭中潭水響;黃金谷里谷金黃. 佛山香敬香山佛;翁源乳養乳源翁. 星島港迎港島星.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人過大佛寺,寺佛大過人. 19.移情 為了突出某種強烈的感情,寫說者有意識地賦予 客觀事物一些與自己的感情相一致、但實際上並不 存在的特性,這樣的修辭手法叫做移情. 運用移情修辭手法,首先將主觀的感情移到事物上, 反過來又用被感染了的事物襯托主觀情緒,使物人一體, 能夠更好地表達人的強烈感情,發揮修辭效果. 例如: ①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杜甫《月夜憶舍弟》) ②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杜甫《春望》) ③清渭無情極,愁時獨向東. (杜甫《秦州雜詩二十首》) ④行宮見月傷心色, 夜雨聞鈴斷腸聲. (白居易《長恨歌》) ⑤轉朱閣, 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蘇軾《水調歌頭》) ⑥紅豆不堪看,滿眼相思淚. (牛希濟《生查子》) 上面例①兩句詩的意思是: 露從今夜起才特別慘白,月是故鄉的才格外明亮.
❽ 語文中的寫作方法,修辭手法,表達方式有哪些
寫作方法:即:藝術手法和表現手法,也含表達手法(技巧),常見的有:懸念,照應,聯想,想像,抑揚結合(先揚後抑、先抑後揚、欲揚先抑)、點面結合、動靜結合、敘議結合、情景交融、首尾呼應(也叫前後呼應)、襯托對比、伏筆照應、托物言志、白描細描、鋪墊懸念、正面側面、比喻象徵、借古諷今、卒章顯志、承上啟下、開門見山,烘托、渲染、動靜相襯、虛實相生,實寫與虛寫,托物寓意、詠物抒情等。
修辭手法:比喻、擬人、排比、誇張、反問、設問、對偶、反語、反復、借代、寄寓(寄託)、互文、引用、呼告、頂真等。
表達方式:主要有以下5種表達法記敘、說明、議論、描寫、抒情。
❾ 語文有哪些修辭手法,寫作手法
寫作手法,也叫表現手法,是指在文學創作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所運用的各種具體方法和技巧。包括:托物言志(托物喻人)、欲揚先抑、襯托(烘托)、誇張諷刺、借景抒情、前後照應等。像《白楊禮贊》一文借贊美白楊樹挺拔向上、不屈不撓的精神來贊美北方的農民,採用的是象徵的寫作方法。
修辭手法,也叫修辭方法,是指在寫作過程中,對所使用的語言進行修飾、加工、潤色,以提高語言表達效果的方法。包括:比喻、排比、擬人、對比、誇張、借代、反問、設問、對偶、反復等
❿ 修辭,寫作手法都有哪些
常用的修辭手法有:比喻、擬人、誇張、排比、對偶、反復、設問、反問。除此之外,課文里還涉及到的有對比、借代、引用、雙關、反語、頂針和呼告等。 寫作手法,是人們在寫作過程中運用語言文字表現文章內容的基本形式。如開頭的方法、過渡的方法、結尾的方法。寫作方法海因問題不同有所不同:記敘的方法、說明的方法、議論的方法、描寫的方法、抒情的方法等。寫作手法屬於藝術表現手法(即:藝術手法和表現手法,也含表達手法(技巧)),常見的有:誇張,對比,比喻,擬人,懸念,照應,聯想,想像,抑揚結合、點面結合、動靜結合、敘議結合、情景交融、襯托對比、伏筆照應、托物言志、白描細描、鋪墊懸念、正面側面比喻象徵、借古諷今、卒章顯志、承上啟下、開門見山,烘托、渲染、動靜相襯、虛實相生,實寫與虛寫,托物寓意、詠物抒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