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心肺復甦的動作方法及流程
當前安照最新的2015版心肺復甦指南建議,心肺復甦使用cab流程,即c(人工循環,胸外按壓)-a(開放氣道)-b(人工呼吸)。
當發現有人無意識倒地後立即輕拍其雙肩檢查並在其雙耳邊大聲呼喊檢查意識情況,若無意識檢查是否有呼吸(一聽二看三感覺),10秒內無呼吸檢出立即開始心肺復甦(周圍無人先呼救,周圍有人請求呼救)。
第一步為胸外按壓(c),以掌根接觸胸骨下段按壓,手臂垂直胸壁用力,按壓深度至少5厘米不超過6厘米,頻率100次/分~120次/分,共按壓三十次。
後開放氣道(a),以壓額抬頜法開放氣道,必要時清理氣道異物,為人工呼吸准備。
口對口人工呼吸(b),捏住患者鼻子,在保持開放氣道動作的前提下以自己的口包住患者的口吹氣一秒,吹氣前普通吸氣即可。吹氣後放開捏鼻的手,讓氣體自然呼出。一共吹氣兩次。
以如上30:2按壓通氣比操作,直至急救人員趕到或患者出現自主循環體征。
『貳』 心肺復甦術的操作方法有哪些
心肺復甦術的操作方法有判斷意識,開放氣道,檢查病人口中是否有異物或嘔吐物和胸外按壓。
一、判斷意識
輕拍患者雙肩、在雙耳邊呼喚。如果病人清醒,要繼續觀察,如果沒有反應則為昏迷,進行下一個流程。
二、開放氣道
將一隻手置於患者的前額,然後用手掌推動,使其頭部後仰,將另一隻手的手指置於頦骨附近的下頜下方,提起下頜,使頦骨上抬。
三、檢查異物
在開放氣道同時應該檢查病人口中是否有異物或嘔吐物,有的話用手指挖出病人口中異物或嘔吐物,有假牙者應取出假牙。
四、胸外按壓
確保患者仰卧於平地上或用胸外按壓板墊於其肩背下,急救者可採用跪式或踏腳凳等不同體位,將一隻手的掌根放在患者胸部的中央,胸骨下半部上,將另一隻手的掌根置於第一隻手上。手指不接觸胸壁,按壓時雙肘須伸直,垂直向下用力按壓。
成人按壓頻率為至少100次/分,下壓深度至少為125px,每次按壓之後應讓胸廓完全回復,按壓時間與放鬆時間各佔50%左右,放鬆時掌根部不能離開胸壁,以免按壓點移位。
一、保持冷靜,待120調度人員詢問清楚再掛電話。
二、在心跳停止後4分鍾內即開始初期復甦,8分鍾內開始後期復甦者的成功率最高。因此施救時機越快越好,早期開始復甦是提高成活率和腦功能完全恢復的基礎。
『叄』 人工呼吸是最有效的急救方法,正確的人工呼吸是怎樣的呢
相信學過一些簡單生理知識的人都知道,人工呼吸是一種緊急急救措施。現在有些人想學習緊急急救措施,因為他們會遇到一些突發症狀。當他們在生活中遇到一些突發疾病症狀的人時,也可以緊急治療。其實人工呼吸是每個人都需要學習的簡單急救措施,因為大多數人其實都有一些小病,尤其是中老年人。正確的人工呼吸是怎樣的呢?
3、俯卧背壓法。這種方法實際上是一種古老的人工呼吸方法。傷者的姿勢一定要俯卧,然後傷者的舌頭要往下掉,這樣才能保證傷者的呼吸道不會被堵塞,然後用力按壓傷者的背部,讓他能夠自主呼吸。然而,這種方法的一個缺點是不適合腰部受傷的人和孕婦。
人工呼吸結束後,將中指和食指放在患者頸部動脈上,仔細感受,看患者脈搏是否跳動。如果還是不行,可以每五秒鍾進行一次人工呼吸,頻率不宜過高,以免造成施救者頭暈、缺氧的症狀。人工呼吸後,可以再次檢查呼吸。如果還是沒有反應,需要做心肺復甦,或者及時打電話到附近醫院,讓專業的醫療團隊幫你更好的治療。
『肆』 人工心肺復甦術的方法與操作步驟
首先說明根據目前心肺復甦指南要求,是胸外按壓為第一步,之後再開放氣道和人工呼吸。
當發現有人倒地後首先檢查意識,在確認患者無意識後呼救或請人呼救並檢查生命體征(非專業人員檢查呼吸,專業人員同時檢查呼吸和脈搏,十秒內檢查完畢,未感知呼吸脈搏或無法確認則認為已經發生心跳呼吸停止)。之後開始心肺復甦。
首先為三十次胸外按壓,按壓位置為胸骨下段,按壓深度5~6厘米,頻率100~120次/分,按壓時手臂保持伸直,指尖翹起。後人工呼吸兩次,每次吹氣超過一秒,保證可見胸廓抬起。如此以30:2的按壓通氣比進行,五個循環後可以考慮重新評估循環體征。
『伍』 心肺復甦和人工呼吸怎樣操作
人工呼吸(cpr),用於自主呼吸停止時的一種急救方法。通過徒手或機械裝置使空氣有節律地進入肺內,然後利用胸廓和肺組織的彈性回縮力使進入肺內的氣體呼出。如此周而復始以代替自主呼吸。
人的心臟和大腦需要不斷地供給氧氣。如果中斷供氧3~4分鍾就會造成不可逆性損害。所以在某些意外事故中,如觸電、溺水、腦血管和心血管意外,一旦發現心跳呼吸停止,首要的搶救措施就是迅速進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按壓,以保持有效通氣和血液循環,保證重要臟器的氧氣供應。現場急救人工呼吸可採用口對口(鼻)方法,或使用簡易呼吸囊。在醫院內搶救呼吸驟停患者還可使用結構更復雜、功能更完善的呼吸機。
人工呼吸是指用人為的方法,運用肺內壓與大氣壓之間壓力差的原理,使呼吸驟停者獲得被動式呼吸,獲得氧氣,排出二氧化碳,維持最基礎的生命。
人工呼吸方法很多,有口對口吹氣法、俯卧壓背法、仰卧壓胸法,但以口對口吹氣式人工呼吸最為方便和有效。 [編輯本段]【方法】1.有效心臟按壓:要求產生適當血流,頻率100次/分,壓/放比相等,中斷按壓時間控制在5秒鍾以內。
2.雙人,單人CPR按壓/通氣比均為30:2。
3.人工呼吸:每次人工呼吸吹氣時間1秒鍾以上,並要見到胸部起伏。
4.電除顫:用單向波電除顫時,每給300J(雙向波能量為150J)電擊後即行5組30:2 CPR,2分鍾後再檢查心律
5.如已用高端通氣,直接按壓100次/分。
6.進一步生命支持:心臟起搏用葯首選腎上腺素,也可單用加壓素替代第一劑第二劑腎上腺素。
7.抗心律失常葯首選胺腆胴。
1.新2008指南最大修改之處:
*將胸外心臟按壓與人工呼吸的交替比例,有過去的15:2改為30:2(I級推薦)
*理由:中斷胸外心臟按壓明顯降低出院生存率,而過度通氣會造成神經受損,強調"應不間斷地心臟按壓"
*不管哪一個年齡階段的患者(新生兒除外),不管是單人法還是雙人法搶救,按壓與呼吸的比例統為--30:2
*除此以外,僅針對新生兒或者雙人法兒童CPR,其比例則改為15:2
*而一旦建立了高級人工氣道,急救人員不再需要胸外心臟按壓與人工通氣交替實施,即30:2比例不復存在.取而代之,以連續100次/分的頻率進行心臟按壓,同時以10次/分的頻率持續人工通氣,各唱各的調,按壓/通氣不再交替進行.
2.強調胸外按壓的重要性:
*新指南進一步突出胸外按壓建立人工循環的重要性,要求向搶救者說明(I級推薦).胸外按壓必須做到"用力"(能觸摸到頸動脈的搏動)."快速"(按壓頻率100次/分).應允許胸廓充分回彈,盡量縮短每次胸外按壓的間歇期
*新指南建議:在所有搶救努力過程中,包括實施高級生命支持的手法 諸如氣管插管.反復除顫.給予復甦葯物以及重新檢查病人時,均應盡量減少中斷胸外心臟按壓;不得不暫停胸外按壓時,中斷時間不能超過5秒鍾
*為了保證按壓的效果,新指南提出當多名急救人員到場時,BLS每2分鍾或做完5個CPR周期後,而ACLS每3-5分鍾(因不再需要按壓/吹氣交替),急救人員應輪換"胸外按壓者",換人應在5秒鍾內完成.相互輪換之前快速檢查病人的循環徵象,動態評估CPR的效果
*有關心搏驟停的快速判斷,除了評價病人的無反應性:包括意識突然喪失.自主R停止.頸動脈搏動消失.肢體活動和咳嗽反射均喪失外,新的改進為臨終前的異常R亦按心臟停搏對待.急救人員應詢問旁觀者,特別注意將臨終呼吸作為心搏驟停的標志之一
1.口對口或(鼻)吹氣法
此法操作簡便容易掌握,而且氣體的交換量大,接近或等於正常人呼吸的氣體量。對大人、小孩效果都很好。操作方法:
(1)病人取仰卧位,即胸腹朝天。
(2)救護人站在其頭部的一側,自己深吸一口氣,對著傷病人的口(兩嘴要對緊不要漏氣)將氣吹人,造成吸氣.為使空氣不從鼻孔漏出,此時可用一手將其鼻孔捏住,然後救護人嘴離開,將捏住的鼻孔放開,並用一手壓其胸部,以幫助呼氣.這樣反復進行,每分鍾進行14--16次。
如果病人口腔有嚴重外傷或牙關緊閉時,可對其鼻孔吹氣(必須堵住口)即為口對鼻吹氣。救護人吹氣力量的大小,依病人的具體情況而定。一般以吹進氣後,病人的胸廓稍微隆起為最合適。口對口之間,如果有紗布。則放一塊疊二層厚的紗布,或一塊一層的薄手帕,但注意,不要因此影響空氣出入。
2.俯卧壓背法
此法應用較普遍,但在人工呼吸中是一種較古老的方法.由於病人取俯卧位,舌頭能略向外墜出,不會堵塞呼吸道,救護人不必專門來處理舌頭,節省了時間(在極短時間內將舌頭拉出並固定好並非易事),能及早進行人工呼吸。氣體交瘓量小於口對口吹氣法,但搶救成功率高於下面將要提到的幾種人工呼吸法。目前,在搶救觸電。溺水時,現場還多用此法。但對於孕婦、胸背部有骨折者不宜採用此法。
操作方法:
(1)傷病人取俯卧、位,即胸腹貼地,腹部可微微墊高,頭偏向一側,兩臂伸過頭,一臂枕於頭下,另一臂向外伸開,以使胸廓擴張。
(2)救護人面向其頭,兩腿屈膝跪地於傷病人大腿兩旁,把兩手平放在其背部肩胛骨下角(大約相當於第七對肋骨處)、脊柱骨左右,大拇指靠近脊柱骨,其餘四指稍開微彎。
(3)救護人俯身向前,慢慢用力向下壓縮,用力的方向是向下、稍向前推壓。當救護人的肩膀與病人肩膀將成一直線時,不再用力。在這個向下、向前推壓的過程中,即將肺內的空氣壓出,形成呼氣。然後慢慢放鬆回身,使外界空氣進入肺內,形成吸氣。
(4)按上述動作,反復有節律地進行,每分鍾14--16次.
3.仰卧壓胸法
此法便於觀察病人的表情,而且氣體交換量也接近於正常的呼吸量.但最大的缺點是,傷員的舌頭由於仰卧而後墜,阻礙空氣的出入。所以作本法時要將舌頭按出。這種姿勢,對於淹溺及胸部創傷、肋骨骨折傷員不宜使用。操作方法:
(1)病人取仰卧位,背部可稍加墊,使胸部凸起。
(2)救護人屈膝跪地於病人大腿兩旁,把雙手分別放於乳房下面(相當於第六七對肋骨處),大拇指向內,靠近胸骨下端,其餘四指向外。放於胸廓肋骨之上。
『陸』 心肺復甦(CPR)及操作方法
1、評估周圍環境,脫離危險環境,置安全地方。2、拍肩膀,叫「喂,你好嗎」如無反應,就呼救。3、置患者平卧於硬地,或身下墊一硬板,松解衣領及褲帶,清除口中異物及嘔吐物,取假牙。3、然後開放氣道。仰頭抬頜法3、判斷呼吸,一聽二看三感覺,如無呼吸,胸廓無起伏,就口對口人工呼吸,口對口將氣吹入2次,在判斷有無脈搏,觸摸頸動脈是否博動,(不超過10秒)如無,就胸外按壓,按壓深度4-5厘米,按壓30次後給予人工通氣2次,即以比例30:2進行。重復5個輪,以2次呼吸結束,在進行一聽二看三感覺,有呼吸,有脈搏,搶救成功,等待下一步救援。搶救30分鍾後仍未恢復自主心跳及呼吸則可放棄搶救
『柒』 心肺復甦法是怎樣做的
人工心肺復甦簡稱cpr:
1.使患者平卧,站立或跪於患者右側(左側手法會相應變化)。
2.將患者頸部抬升(或下頜),開放氣道。
3.右手食指與中指並攏,手掌垂直,以中指指端放在患者右側肋緣(肋骨下邊緣)向胸口沿肋骨邊緣劃到胸骨劍突處(兩側肋骨在胸部的交接點)停止,手掌順勢放平,左手手掌貼右手食指以掌跟壓在胸骨柄(兩側肋骨在胸部交接處)。
4.右手掌抽出,以掌跟壓於右手背接近腕部,右手手指抓扣左手手指握緊,左手手指保持伸展。
5.手臂綳直(手肘不可彎曲)與手掌成90度垂直。肩部內收加緊。
6.垂直按壓胸骨,力度適中(根據患者胸部張力大小),向下按壓大約3-5cm左右,如患者為老者保持在3cm左右不可用力太大以免肋骨折斷。
7.按壓後應立即放鬆,保持按壓姿勢不變,每分鍾80下左右。如出現偏移,需重第一部重新開始定位。
8.按壓幾分鍾要觀察患者是否已經恢復自主呼吸!
9.國際衛生組織新的cpr規則中注重胸外心臟按壓,人工呼吸被放到其次,在無條件時人工呼吸可減少。如果現場條件允許(有兩名施救者)每分鍾可以進行人工呼吸3-4次。在進行人工呼吸時按壓停止。就是按十幾下吹一兩下氣。
10.人工呼吸步驟:將患者平卧,頸部抬升,開放氣道(觀察口腔內是否有堵塞物,若有,要先清理)施救者站立或跪於患者左側(右側側相應改變手法),左手開放患者口腔,右手捏住患者鼻翼關閉鼻腔通道。深吸氣後立即對患者口對口用力吹氣(若現場條件允許應在患者口唇部鋪一層紗布或其他透氣織物)。吹氣完畢後,施救者呼吸一次(正常速度,以免施救者發生呼吸性酸中毒)。如此重復。
『捌』 人工呼吸的操作方法圖片,要那種高清晰的,急.....
人工呼吸方法有多種,但以口對口吹氣式最為方便有效。對大人孩子效果都很好。
操作方法:病人取仰卧位,救護人在其頭部一側,一手將其鼻孔捏住,一手掰開其口,深吸一口氣,對著傷者的口將氣吹入,然後放開,用手輕壓其胸部,以肋呼氣,這樣反復進行,每分鍾14—16次。如果病人口腔有嚴重外傷或牙關緊閉時,可對其吹氣(必須堵住口)即為口對鼻孔吹氣。救護人吹氣力量的大小,依傷者的具體情況而定。一般以吹進氣後,傷者胸部隆起即可,直到自主呼吸。
『玖』 心肺復甦圖什麼叫心肺復甦心肺復甦術其它救人方法
心肺復甦(急救技術)一般指心肺復甦術
心肺復甦術簡稱CPR,是針對驟停的心臟和呼吸採取的救命技術。目的是為了恢復患者自主呼吸和自主循環。
2020年8月,中國紅十字會總會和教育部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紅十字工作的通知》,將學生健康知識、急救知識,特別是心肺復甦納入教育內容。
(9)cpr人工呼吸的方法圖片擴展閱讀:
心肺復甦技術的發展:
人類在漫長的實踐活動中,積累了很多搶救心跳、呼吸驟停的猝死患者使其心肺復甦的經驗和方法。經過篩選、研究和總結,於上世紀60年代形成了心肺復甦技術。
心肺復甦技術是在不斷實踐、補充、修改的基礎上日臻完善的。它是醫學專家和廣大醫務工作者長期從事實踐活動和理論研究的智慧結晶。
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