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治療方法 > 艾灸小腳指的正確方法

艾灸小腳指的正確方法

發布時間:2022-04-29 17:00:04

『壹』 包小貼艾灸貼艾灸腳底有什麼

1、艾灸腳底的好處

1、調和陰陽、平衡臟腑
人體陰陽的平衡是疾病發生和發展的根本。運用艾灸療法的補瀉作用,達到調和陰陽之功效。
2、溫通經絡、驅散寒邪
氣見熱則行,見寒則凝,氣溫則血行。艾灸為溫熱刺激,可使氣血協調、營衛和暢、血脈和利而行氣活血,消瘀散結。
4、溫陽補虛、補中益氣
5、扶正陽氣、回陽救逆
6、防病保健、強身益壽。
8、其他各種亞健康狀況的改善關系

2、艾灸腳上哪些穴位

(1)湧泉穴

取穴時,可採用正坐或仰卧,蹺足的姿勢,湧泉穴位於足底部,在足前部凹陷處,第二、三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3處。

(2)大敦穴

取穴時,可採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勢,大敦穴位於大拇趾(靠第二趾一側)甲根邊緣約二毫米處。

(3)太沖穴

取穴時,可採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勢,太沖穴位於足背側,第一、二趾跖骨連接部位中。以手指沿拇趾、次趾夾縫向上移壓,壓至能感覺到動脈映手,即是此穴。

(4)行間穴

取穴時,可採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勢,行間穴位於足背側,大拇趾、二趾合縫後方赤白肉分界處凹陷中,稍微靠大拇趾邊緣。

(5)太白穴

取穴時,可採用仰卧或正坐,平放足底的姿勢,太白穴位於足內側緣,當第一跖骨小頭後下方凹陷處。

(6)昆侖穴

昆侖穴位於腳踝外側,在外踝頂點與腳跟相連線的中央點。(或足外踝後方,當外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

(7)太溪穴

取穴時,可採用正坐,平放足底或仰卧的姿勢,太溪穴位於足內側,內踝後方與腳跟骨筋腱之間的凹陷處。

(8)里內庭穴

取穴時,可採用正坐或仰卧,蹺足的姿勢,里內庭穴位於腳底部,在第二趾根部,腳趾彎曲時趾尖碰到處。約第二趾趾根下約三厘米處。

閱讀全文

與艾灸小腳指的正確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美國美安鈣粉食用方法 瀏覽:906
小米2的拍照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99
生料栽培食用菌管的製作方法 瀏覽:981
女人如何變白最有效的方法 瀏覽:164
手衛生檢測方法和注意事項 瀏覽:811
韓國冰箱使用方法 瀏覽:973
語文填空題的答題方法和技巧 瀏覽:638
山樹莓果食用方法 瀏覽:811
2018徒手健身鍛煉方法 瀏覽:195
牙齒兩側痛治療方法 瀏覽:408
肝囊腫疏通經絡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540
餐飲管理的基本方法有哪些平台 瀏覽:587
小學生十以內加減法簡單方法 瀏覽:833
教師用准確簡明的語言教學方法是 瀏覽:212
22v電壓地線安裝方法 瀏覽:663
床上美體塑形訓練方法 瀏覽:465
快速殺老鴨的方法 瀏覽:953
荷葉灰正確製作方法 瀏覽:571
車輛資產折舊計算方法 瀏覽:806
呼吸氣囊檢測方法 瀏覽: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