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傢具生產流程
1、起草草圖方案:設計師對紅木傢具的設計構思的形象表現,以草圖形式把構思原型固定下來。目前常使用徒手繪制和電腦繪制。
(1)傢具新產品開發的方法主要有哪些擴展閱讀:
傢具保養:
每隔一段時間,應將木製傢具清潔一次,洗時可用柔軟的抹布或海綿以溫淡的肥皂水進行擦洗,干透後,再用傢具油臘塗刷使之光亮。
1.牛奶保潔法
用一塊干凈的抹布在過期不能喝的牛奶里浸一下,然後用次抹布擦桌子等木製傢具,去除污垢效果很好。最後再用清水擦一遍,適用於多種傢具。
2.茶水保潔法
油漆過的傢具沾染了灰塵,可用紗布包裹濕的茶葉渣擦抹,或用冷茶水擦洗,會使傢具特別光潔明亮。
3.啤酒保潔法
取1400毫升煮沸的淡色啤酒,加14克糖及28克蜂蠟,充分混合,當混合液冷卻後,用軟布蘸其擦木器。本法適用於櫟木傢具的清潔。
4.白醋保潔法
用等量的白醋和熱水相混揩擦傢具表面,然後再用一塊軟布用力揩擦。本法適用於紅木傢具的保養以及其他傢具被秧苗油墨跡污染的清潔。
5、鹽保養法
鹽保養傢具,傢具會更耐用。要清洗並擦亮銅質家居用品表面,先用等量的鹽、麵粉和醋拌成糊狀,用軟布塗上,一個小時後再用干凈的軟布將其擦除,並擦亮。如果在銅制裝飾品上噴醋、撒鹽,可以起到拋光的作用。先用海綿擦,然後仔細清洗,確保除去所有鹽跡。用浸過鹽的檸檬片可以清除銅製品上輕微的晦暗,擦洗後用水沖凈。
② 新產品推出方法有哪些
一個完整的新產品開發過程要經歷8個階段:構思產生、構思篩選、概念發展和測試、營銷規劃、商業分析、產品實體開發、試銷、商品化。 (1)新產品構思的產生。進行新產品構思是新產品開發的首要階段。構思是創造性思維,即對新產品進行設想或創意的過程。缺乏好的新產品構思已成為許多行業新產品開發的瓶頸。一個好的新產品構思是新產品開發成功關鍵。企業通常可從企業內部和企業外部尋找新產品構思的來源。公司內部人員包括:研究開發人員、市場營銷人員、高層管理者及其他部門人員。這些人員與產品的直接接觸程度各不相同,但他們總的共同點便是都熟悉公司業務的某一或某幾方面。對公司提供的產品較外人有更多的了解與關注,因而往往能針對產品的優缺點提出改進或創新產品的構思。企業可尋找的外部構思來源有:顧客、中間商、競爭對手、企業外的研究和發明人員、咨詢公司、營銷調研公司等。 (2)構思篩選。新產品構思篩選是採用適當的評價系統及科學的評價方法對各種構思進行分析比較,從中把最有希望的設想挑選出來的一個過濾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力爭做到除去虧損最大和必定虧損的新產品構思,選出潛在盈利大的新產品構思。構思篩選的主要方法是建立一系列評價模型。評價模型一般包括:評價因素、評價等級、權重和評價人員。其中確定合理的評價因素和給每個因素確定適當的權重是評價模型是否科學的關鍵。 (3)新產品概念的發展和測試。新產品構思是企業創新者希望提供給市場的一些可能新產品的設想,新產品設想只是為新產品開發指明了方向,必須把新產品構思轉化為新產品概念才能真正指導新產品的開發。新產品概念是企業從消費者的角度對產品構思進行的詳盡描述。即將新產品構思具體化,描述出產品的性能、具體用途、形狀、優點、外形、價格、名稱、提供給消費者的利益等,讓消費者能一目瞭然地識別出新產品的特徵。因為消費者不是購買新產品構思,而是購買新產品概念。新產品概念形成的過程亦即把粗略的產品構思轉化為詳細的產品概念。任何一種產品構思都可轉化為幾種產品概念。新產品概念的形成來源於針對新產品構思提出問題的回答,一般通過對以下三個問題的回答,可形成不同的新產品概念。即,誰使用該產品?該產品提供的主要利益是什麼?該產品適用於什麼場合? (4)制定營銷戰略計劃。對已經形成的新產品概念制定營銷戰略計劃是新產品開發過程的一個重要階段。該計劃將在以後的開發階段中不斷完善。營銷戰略計劃包括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描述目標市場的規模、結構和消費者行為,新產品在目標市場上的定位,市場佔有率及前幾年的銷售額和利潤目標等。第二部分是對新產品的價格策略、分銷策略和第一年的營銷預算進行規劃。第三部分則描述預期的長期銷售量和利潤目標以及不同時期的營銷組合。 (5)商業分析。商業分析的主要內容是對新產品概念進行財務方面的分析,即估計銷售量、成本和利潤,判斷它是否滿足企業開放新產品的目標。 (6)產品實體開發。新產品實體開發主要解決產品構思能否轉化為在技術上和商業上可行的產品這一問題。它是通過對新產品實體的設計、試制、測試和鑒定來完成的。根據美國科學基金會調查,新產品開發過程中的產品實體開發階段所需的投資和時間分別占總開發總費用的30%、總時間的40%,且技術要求很高,是最具挑戰性的一個階段。 (7)新產品試銷。新產品市場試銷的目的是對新產品正式上市前所做的最後一次測試,且該次測試的評價者是消費者的貨幣選票。通過市場試銷將新產品投放到有代表性地區的小范圍的目標市場進行測試,企業才能真正了解該新產品的市場前景。市場試銷是對新產品的全面檢驗,可為新產品是否全面上市提供全面、系統的決策依據,也為新產品的改進和市場營銷策略的完善提供啟示,有許多新產品是通過試銷改進後才取得成功的。新產品市場試銷的首要問題是決定是否試銷,並非所有的新產品都要經過試銷,可根據新產品的特點及試銷對新產品的利弊分析來決定。如果決定試銷,接下來是對試銷市場的選擇,所選擇的試銷市場在廣告、分銷、競爭和產品使用等方面要盡可能的接近新產品最終要進入的目標市場。第三步是對試銷技術的選擇,常用的消費品試銷技術有:銷售波測試、模擬測試、控制性試銷及試驗市場試銷。工業品常用的試銷方法是產品使用測試,或通過商業展覽會介紹新產品。對新產品試銷過程進行控制是第四步,對促銷宣傳效果、試銷成本、試銷計劃的目標和試銷時間的控制是試銷人員必須把握的重點。最後是對試銷信息資料的收集和分析。如,消費者的試用率與重購率,競爭者對新產品的反應,消費者對新產品性能、包裝、價格、分銷渠道、促銷發生等的反應。
③ 什麼是新產品,分析新產品開發的意義和方法都有哪些
新研製的產品或者在過去產品上進行創新後生產的產品都叫新產品。開發新產品能獲得新的市場,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當然也能獲得可觀的經濟收入,這是開發新產品的意義所在。為了避免新產品上市無人問津,帶來虧損,在開發產品前一定要對目標人群進行調研,了解目標消費者的需求和喜好,其二:小范圍試點測試,只有這樣做才有效避免新產品開發帶來的風險。
④ 新產品開發有哪些策略
1.獨立式開發:這是由本機構獨立進行金融新產品開發的全部過程。這種方法主要適用於經濟實力與研發實力較雄厚的大型金融機構,中小型金融機構可以通過這種方法進行復雜程度不高的或仿製型、改進型產品的開發。
2.協作式開發:這是由金融機構、高等院校或科研機構協作進行新產品的開發。這種方式被大、中、小型金融機構廣泛採用。金融產品涉及各個方面,通過多頭協作,可以取長補短,發展群體優勢,通常情況下會收到比獨立開發更好的效果。如上海春秋旅行社與中國工商銀行合作推出免息旅遊貸款,中國交通銀行天津分行與天津腫瘤醫院等多家醫院建立業務合作關系,聯合推出「康復之光」醫療貸款等,這些都是協作式開發的成功實例。
3.技術引進式開發:這是通過引進國外技術、購買專利來開發新產品。發達國家金融市場經過百餘年的發展,金融工具種類繁多,而且大多數經過了市場的檢驗。通過技術引進方式開發新產品,對我國金融機構迅速達到世界先進水平、進入國際市場將起到重要作用。
4.進攻式開發策略:進攻式開發策略又稱為搶占市場策略或先發制人策略。金融機構搶先開發新產品,投放市場,使某種產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處於領先地位。這樣的上市產品才是正宗的產品,具有強烈的占據市場「第一」的意識。具有較強的科技開發能力和雄厚的財力保障的金融機構開發出的新產品不易在短期內被競爭者模仿。
5.防禦式開發策略:防禦式開發策略又稱為模仿式開發策略。它不是被動性防禦,而是主動性防禦,即金融機構並不投資研製新產品,而是當市場出現成功的新產品後,立即進行仿製並適當改進,消除上市產品的最初缺陷而後來居上。具有高水平的技術情報專家,能迅速掌握其他機構研究動態、動向和成果,具有高效率研製新產品的能力,能不失時機地快速解決消費者關心的問題的金融機構可採用這種開發策略。
6.系列化開發策略:系列化開發策略又稱為系列延伸策略。金融機構圍繞產品進行全方位的延伸,開發出一系列類似的,但又各不相同的產品,形成不同類型、不同規格、不同檔次的產品系列。金融機構針對消費者在使用某一產品時所產生的新的需求,推出特定的系列配套新產品,可以加大產品組合的深度,為新產品開發提供廣闊的天地。具有設計、開發系列產品資源,具有加大產品深度組合能力的金融機構可採用這種開發策略。
7.差異化開發策略:差異化開發策略又稱為產品創新策略。市場競爭的結果使市場上產品同質化現象非常嚴重,金融機構要想使產品在市場上受到消費者的青睞,就必須創造出與眾不同的、有自己特色的產品,滿足不同消費者的個性需求。這就要求金融機構必須進行市場調查,分析市場,追蹤市場變化情況,調查市場上需要哪些產品,哪些產品使用現有的技術能夠生產,哪些產品使用現有的技術不能生產。對這些技術,金融機構要結合自己擁有的資源條件進行自主開發創新,創新就意味著差異化。具有市場調查細分能力、具有創新產品技術和資源實力的金融機構可採用這種開發策略。
8.超前式開發策略:超前式開發策略又稱為潮流式開發策略。眾所周知,一般商品的生命周期可以分為導入期、成長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個階段。而消費流行周期和一般商品的生命周期極為相似並有密切的聯系,包括風格型產品生命周期、時尚型產品生命周期、熱潮型產品生命周期等特殊類型。在消費者日益追求享受、張揚個性的消費經濟時代,了解消費流行的周期性特點有利於金融機構超前開發流行新產品,取得超額利潤。具有預測消費潮流與趨向能力、具有及時捕捉消費流行心理並能開發出流行產品能力的金融機構可採用這種開發策略。
⑤ 新產品開發的動力模式有哪些企業如何選用
新產品開發的動力模式:技術推動、市場牽引、同行競爭,必須滿足技術與市場匹配原則
有利於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有利於擴大市場份額,適用個性化定製生產的需要,產品更新換代的需求。
產品開發管理模式有以下幾中,分別為:
一、以項目管理的職能式開發;
二、PACE(產品及周期優化法);
三、IPD(集成產品開發);
四、SGS(門徑管理系統);
五、PVM(產品價值管理模式)。
清華大學、浙江大學等有學者提出一些新的管理模式,但主體框架基本沒在偏離以上幾種模式。
新產品開發的分類,為了便於對新產品進行分析研究,可以從多個角度進行分類。
1.按新產品創新程序分類
①全新新產品。是指利用全新的技術和原理生產出來的產品。
②改進新產品。是指在原有產品的技術和原理的基礎上,採用相應的改進技術,使外觀、性能有一定進步的新產品。
③換代新產品。採用新技術、新結構、新方法或新材料在原有技術基礎上有較大突破的新產品。
2.按新產品所在地的特徵分類
①地區或企業新產品。指在國內其他地區或企業已經生產但本地區或本企業初次生產和銷售的產品。
②國內新產品。指在國外已經試製成功但國內尚屬首次生產和銷售的產品。
③國際新產品。指在世界范圍內首次研製成功並投入生產和銷售的產品。
3.按新產品的開發方式分類
①技術引進新產品。是直接引進市場上已有的成熟技術製造的產品,這樣可以避開自身開發能力較弱的難點。
②獨立開發新產品。是指從用戶所需要的產品功能出發,探索能夠滿足功能需求的原理和結構,結合新技術、新材料的研究獨立開發製造的產品。
③混合開發的產品。是指在新產品的開發過程中,既有直接引進的部分,又有獨立開發的部分,將兩者有機結合在一起而製造出的新產品。
新產品開發的程序
1.產生構想
一個成功的新產品,首先來源於一個有創意的構思。新產品的「構想」是在企業戰略基礎上開發的。新產品「構想」主要來源有購買者(包括消費者和工業用戶)、專家、批發商、零售商、競爭者、企業的營銷人員及各級決策人員。
2.構思篩選
企業對從各方面獲得的構思進行篩選,優選出好的構思進一步開發。篩選時要考慮到該產品的發展前景,避免誤用和誤舍。
3.商業分析
企業對設想好的新產品開發方案從技術、經濟、社會等方面進行全面的調查研究和可行性分析,最終得出是否開發新產品的決策。
4.產品設計
經過商業分析,新產品的生產方案就進入了實施階段。這一階段通常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需要大量的投資。
5.市場試銷
這一階段的目的是了解消費者和經銷商對處理、使用和再購買該實際產品該做出何種反應,以及市場容量。通過市場試銷能夠得到有價值的信息,如購買者、經銷商、營銷方案的有效性、市場潛量和其他事項等。
6.正式銷售
在這一階段,營銷者應確定好新產品的生產規模,制定合理的營銷策略。確定新產品的引入時機、投放區域和目標市場,以便順利地打入市場,擴大銷售。
新產品開發的策略
新產品的開發是企業產品策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新產品開發的主要策略有:
1.領先策略
這種策略就是在激烈的產品競爭中採用新原理、新技術、新結構優先開發出全新產品,從而先入為主,領略市場上的無限風光。這類產品的開發多從屬於發明創造范圍,採用這種策略,投資數額大,科學研究工作量大,新產品實驗時間長。
2.超越自我策略
這種策略的著眼點不在於眼前利益而在於長遠利益。這種暫時放棄一部分眼前利益、最終以更新更優的產品去獲取更大利潤的經營策略,要求企業有長遠的「利潤觀」理念,要注意培育潛在市場,培養超越自我的氣魄和勇氣,不僅如此,更需要有強大的技術作後盾。
3.緊跟策略
採用這類策略的企業往往針對市場上已有的產品進行仿造或進行局部的改進和創新,但基本原理和結構是與已有產品相似的。這種企業跟隨既定技術的先驅者,以求用較少的投資得到成熟的定型技術,然後利用其特有的市場或價格方面的優勢,在競爭中對早期開發者的商業地位進行侵蝕。
4.補缺策略
每一個企業都不可能完全滿足市場的任何需求,所以在市場上總存在著未被滿足的需求,這就為企業留下了一定的發展空間。這就要求企業詳細地分析市場上現有產品及消費者的需求,從中發現尚未被佔領的市場。
成功開發的新產品應具有的特徵
成功開發的新產品應具有以下特徵:
1.微型化、輕便化、在保障質量的前提下使產品的體積變小、重量變輕,便於移動。
2.多功能化,使新產品具有多種用途,既方便購買者的使用,又能提高購買者的購買興趣。
3.時代感強,新產品能體現時代精神,培植和引發新的需求,形成新的市場。
4.簡易化,盡量在結構和使用方法上使使用者方便和容易維修。
5.利於保護環境,新產品屬節能型,或對原材料的消耗很低,或者有利於保護環境。對「三廢」、「三害」的消除有效。
6.適應性強,新產品必須適應人們的消費習慣和人們對產品的觀念。
7.相對優點突出,新產品相對於市場原有的產品來說具有獨特的長處,如性能好、質量高、使用方便、攜帶容易或價格低廉等等。
8.人體工程化,對生活消費品要更多考慮到這一點。
保障新產品開發成功的措施
新產品開發的風險是很大的,高層經理可能會對市場調研已做出了否定的報告不管不顧,強力推行他鍾愛的產品構思;構思可能是好的,但是對市場規模估計過高;實際產品可能並沒有達到設計要求;產品在市場上定位可能錯誤,沒有開展有效的廣告活動,或對產品定價過高,也可能產品的開發成本高於預計成本,或者競爭對手的激烈反擊強於事先估計。
企業在開發新產品時一定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必須進行細致、周密的市場調查,考查清市場對此新產品的需求,使該產品上市時能夠被投入事先界定好的目標市場。
其次,開發時需要有安全、可靠的組織保證。企業可以把新產品開發工作交給它們的產業經理,或者直接設立一個新產品開發部,專門負責有關新產品開發的各項事宜,再通過設立一個管理委員會監督、審核新產品的開發。
縮短新產品開發周期的途徑
不斷開發新產品是形成競爭優勢的一個主要因素。如何縮短新產品開發周期,是成功推出新產品的關鍵。
1.有效的領導
在日本企業,開發新產品小組的負責人,具有很大的權力,他是領導者,而不是一般協調人。小組負責人的位置是一個受人羨慕的職位,容易得到進一步提升。相反,在美國企業,小組負責人沒有實權,他的工作只是協調。他要說服來自不同職能部門的小組成員共同工作,這使得他在一個個問題面前束手無策。
2.通力合作
在日本企業,為了開發新產品,由項目負責人組織一個小組,小組一直工作到新產品開發完成。小組成員來自不同的職能部門,包括市場評估、生產計劃、設計、工藝、生產管道各部門的人員。盡管小組成員保持與各自的職能部門的聯系,但他們的工作完全在項目負責人的控制之下,工作業績同樣是由項目負責人考核,項目負責人還可決定小組成員今後能否參加新項目的工作。
3.相互溝通
西方企業在開發新產品時總是到最後才決定一些重大的決策問題。因為小組成員迴避矛盾,加上工作是從一個部門到另一個部門序貫地進行,使成員之間溝通非常困難。相反,實行精益生產的日本企業,從二開始就將所有小組成員召集到一起,發誓要對項目負責。大家互相溝通,將一些重大問題一開始就定下來。雖然隨著項目的進行,某些部門(如市場評估和產品計劃)的人不必繼續參加小組活動,但由於重大問題二開始就決定了,項目也能較順利地進行。
4.同步開發
將各部門人員放到一起可使許多行動同步地進行,從而大大縮短開發周期。在開發新產品過程中,模具設計和模具加工周期很長,為了加快開發速度,可使模具毛坯的准備與設計同時進行。由於模具設計者與設計者共同工作,模具設計者一開始就從設計者那裡得到新設計產品的大致尺寸和零件的種類。於是,可以提前訂購模具的毛坯。當設計最終完成時,毛坯就能准備好。在大量生產方式下,一般是序貫地進行各項工作,模具製造周期一般需要兩年。而按同步開發方式,模具製造周期僅為一年,時間縮短了一半。
新產品開發時應注意的問題
1.以功能為中心制定產品開發計劃
新產品開發是圍繞實現一定的功能開展的,在進行市場研究弄清用戶的確切需求後,就可以分析企業目前產品所提供的實際功能和客觀需求之間的差距,得到哪些功能尚屬空白、哪些功能尚未很好提供等有益信息。顯然,在對企業的研究與開發力量及生產運作條件進行分析後,就能編制出旨在克服上述某種不足的產品開發計劃,它包括的工作內容也就沿著功能這條主線開展。
2.最大限度的降低產品總成本
產品具有競爭優勢的一個重要前提是產品的總成本低,在傳統觀念中,企業僅僅考慮製造成本而忽視使用成本,並且認為製造成本是由生產運作過程所決定。這是一種片面的觀點。實際上,產品成本責任的絕大部分(在研究報告提出超過80%)取決於設計開發和生產運作部門,而製造部門的成本責任的絕大部分是由設計階段所決定的。因此,應將降低產品總成本的努力貫穿於新產品開發的整個過程中,並協調統一好製造成本和使用成本的關系。例如,進行產品設計時,在滿足用戶對功能需求的前提下,產品的結構應盡量簡單化,以便於製造和檢修,從而降低產品的製造成本和使用成本;進行生產運作系統設計時,也應在產品設計已決定了的產品製造成本的大致范圍內,通過採用和企業實際條件相符的先進適用技術和最優工藝方案,最大限度地降低產品製造成本。
3.形成新產品開發的良性循環
所謂良性循環是指產品能正常地更新換代。為此,企業必須高度重視新產品開發工作,並制定完善的新產品開發工作規劃,力爭做到在生產運作第一代產品的同時,就積極開發第二代,研究第三代,構思設想第四代,以確保有連續不斷的新產品投放市場,使企業在整個生產經營過程中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不斷謀求發展。
4.開展創造性思維
不管是更新換代新產品的開發,還是老產品的小改革,都要以創造性的設想為基礎。新產品的開發源於有創造性的設想。因此,應藉助智力激勵法、檢核表法、綜攝法、缺點列舉法等有效的創造技法來挖掘潛在的創造力,以獲取有價值的產品構思創意。指導人們進行發展的、全方位立體思考。
⑥ 傢具設計包括哪些方法
傢具設計方法與步驟
1 如何思考問題
在動手進行傢具設計之前首先理一理頭腦中的構思想法,一些有關傢具設計方面的一些原則問題和相關的技術問題是否搞清楚了。
影響傢具設計的要素有以下三個方面:
第1、傢具的使用功能。
任何一件傢具的存在都具有特定的功能要求,即所謂使用功能。使用功能是傢具的靈魂和生命,它是進行傢具造型設計的前提。使用功能又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滿足和解決人們日常活動和生活中使用上的需求,是物質方面的要求。
二是滿足人們對傢具在美化室內設計環境、創造優美空間的重要作用的審美需求,這是精神上的要求。
第2、物質技術條件。
物質技術條件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傢具設計製作所選用的主要材料;二是構成傢具的主要結構與構造;三是對這些材料與結構進行加工時的加工工藝。這些是形成傢具的物質技術基礎。
第三、傢具設計造型的美學規律和形式法則。傢具既是實用品又具有藝術品的特徵,傢具通常是以具體的造型形象呈現在人們面前的,在某種特定的時候傢具就是一件純粹的、地地道道的室內裝飾設計藝術品。
由於傢具的使用性、實用性,以及每一件傢具的特殊使用要求,從而使得構成傢具設計的造型形式和尺度諸多因素分解或歸納為兩部分,即不變性和可變性這兩個部分。例如,供人們睡眠、休息用的床具,主要由床墊、床架和床頭板這幾部分組成的,其中床墊中的床面高度和床面長、寬所形成的幅面,是床的主要使用部分,我們通常把這部分稱之為床的本質,而具有不變性。至於床墊的材料、床墊的顏色、床架的材料、床架的樣式、床頭板的造型、床頭板的尺度和大小等等影響這個床具造型形象的各種因素都具有可變性。
1不變性居多:
比如說用於辦公使用的靠背椅,它的不變性最多,相對的可變性則最少。不變性的因素多了,在進行造型設計時所受到的約束、限制就增多,從而增加了造型設計的難度。
2可變性居多:
比如櫃類的傢具,主要功能是儲藏、擺放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各種物品的。它與人的關系只是它的高度、以及各個部分的高度,以便於取放。因而它的不變性因素最少,可變性因素最多,櫃類傢具設計的造型形式變化也就最多,相對講在進行櫃類傢具設計時由於所受的約束少就比較容易一些,造型變化就多一些。
⑦ 新產品構思的方法是什麼
動機是產生構思的前提,要產生構思,人們在主觀上首先必須要有一個動機,這是任何構思的產生都離不開的一個必不可少的前提條件。作為產品開發的最初創意者,都是從希望解決已感覺到現有產品的不方便性或某種需求未得到有效滿足時開始的。例如,為了更有效滿足旅客的飲食需要,創造出了方便麵。知識、經驗與智商是產生創意的基礎,專業理論知識、其他學科專業理論知識、由工作經歷所形成的實踐經驗以及相關環境信息的積累,是產生創意的重要基礎,這也是創意者大多數為受過良好教育人員的根本原因。智商水平是產生創意的另一項重要基礎,反應遲鈍、墨守成規、書生氣十足的人是不可能有什麼創意的。掌握創意方法、技巧是產生創意的關鍵,在同樣的條件下,創意者是否能夠靈活地、熟練地運用創意方法,將對創意的產生起著決定性的影響,這是創意成功與否的關鍵所在。可以說,掌握了創意方法,有時不必苦思冥想,也會產生極佳的創意,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⑧ 傢具銷售技巧有哪些
對於銷售這個行業,不管是銷售什麼產品,都需要學習銷售技巧和心理學。懂得如何看顧客臉色行事,不可胡亂答題和滔滔不絕。
⑨ 新產品開發的方式有哪些
新產品開發一般有自行研製、技術引進、自行研製與技術引進相結合三種方式。
1、自行研製。具有獨創性,它根據國內外市場情況和用戶的使用要求,或者針對現有產品存在的問題,從根本上探討產品的原理與結構,開展有關新技術、新材料等方面的研究。在此基礎上研製出具有本企業特色的新產品,特別是研製更新換代型新產品或全新新產品。
2、技術引進。一個國家或地區的企業、研究單位、機構通過一定方式從本國或其他國家、地區的企業、研究單位、機構獲得先進適用的技術的行為。
3、自行研製與技術引進相結合。結合上述兩種,可以更好的獨創的,並且結合新技術,更有保障的開發新產品。
⑩ 傢具加工工藝流程有哪些
1、配料;2、白胚加工;3、組裝; 4、塗裝;5、包裝。
一、配料 新傢具傳統的配料方法通常由以下幾道工序組成:選料、切長、壓刨、縱剖、平刨、拼板、套材、壓刨、四面刨等。隨著新型加工設備的出現,以上的流程已得到相應的簡化,但基本原理是不會改變的。
配料一般需用到下列機器:切床、壓刨、開料鋸、平刨、銑床、拼板機、帶鋸、四面刨等。另外,近幾年出現的新型的設備有:全自動電腦優選鋸、高周波拼板機、全自動高精度四面刨等等。
品質控制在配料過程中亦是相當重要的,配料的品質控制重點有:材料的質量(毛邊、撕裂、凹陷、壓痕、蟲孔、腐朽、變形、節疤等)、含水率、尺寸、刀痕、拼板膠的配比及質量、拼板壓力、加壓時間、布膠的方法及用量、木紋的大小及方向、板材的握釘力及平整度。
另外,熱壓也可歸納入配料的工序里,它是板材前期加工中的重要一環。熱壓包括拼花、貼皮、曲壓等等。熱壓所使用的機器歸納機來有以下幾種:切皮機、車縫機、布膠機、熱壓機、冷壓機、封邊機、曲壓機等,近幾年用於熱壓工序的新型機器不斷的推陳出新,也使得許多傳統工藝無法加工的產品現在可以加工了。熱壓的品質重點有:含水率、薄片的質量、板材的質量、木皮拼縫、木紋走向、熱壓的溫度、曲壓的模具形狀等等。
二、白身加工(細作)
新傢具的白身加工的生產工藝過程與中國傳統傢具(包括明清傢具)的生產工藝過程有些不同,但只要嚴格按圖紙加工,保證加工精度在公差允許范圍內就行了。 白身加工(細作)也就是產品各分件從毛料加工成圖紙所要求的尺寸和形狀的一個加工過程。其重點要注意的加工工序是打孔、銑型、截斜角、雕刻部件的加工,必需保證加工精度,這樣才能保證組裝工序的組裝精度在允許的誤差范圍內。
白身加工所用的機器種類較多,新的設備更是層出不窮,但無論機器設備如何先進,都離不開基礎五大類:切鋸類、鑽孔類、鏤銑類、砂光類以及輔助類。具體常有的設備有:各種鋸床(單片鋸、雙切鋸、精密45度切、帶鋸、線鋸等)、鑽床(各種:台鑽、排鑽、群鑽、立卧雙用鑽、氣動鑽等)、各種銑床以及鏤銑機、各種砂光工具及機器等。另外許多新型的電腦全自動控制的機器給現代傢具的生產製造帶來了不同程度上的工藝變革。 此環節的品質控制要點主要要保證以下三個方面:尺寸、形狀、木材質量。其詳細的品質要求在此就不再詳述。另外,砂光打磨是一個需要大量時間和空間的工序。打磨特別要注意的一點是不允許有橫紋和圈紋的砂紙痕。
三、組 裝 組裝工序是保證現代傢具產品質量的關鍵工序,由於部分產品的體積大、重量較重且整體組裝,所以在組裝過程中對使用工具、組裝台、人員等的配備都與中國傳統傢具有很大的區別。為保證組裝的精度和操作的熟練程度,每一組裝線都要進行合理安排,其基本過程是先裝框架再裝細節,裝好後再對不合理的地方進行修整。
四、塗 裝 在此只作簡要敘述,具體請參考「木製傢具的美式塗裝流程」篇。 此處所講的塗裝主要是指美式塗裝。美式塗裝是適合歐美地區使用和流行的傢具的油漆塗裝,主要包括一般美式自然塗裝、古老白塗裝、雙層式塗裝、鄉村式塗裝。其塗裝工藝主要包括以下內容:基材前處理(包括破壞處理)、素材調整、整體著色、填充劑、膠固底漆、吐納、格麗斯著色劑、修色著色劑、二度底漆、面漆、拋光打蠟等工藝。
基於以上美式塗裝工藝的要求,所使用的油漆線也必需與之對應,目前比較有規模的油漆線就是地盤式塗裝。塗裝全線的工藝流程如下:破壞處理(敲打、蟲孔、溝槽、銼邊等)、吹灰、等化處理、噴底色、封閉漆、乾燥、打磨、擦色、拉明暗、乾燥、第一道底漆、乾燥、打磨、噴點、干刷、第二道底漆、打磨、干刷修色、乾燥、第一道面漆、乾燥、打磨、灰塵漆,修整、第二道面漆、乾燥,下線。
傢具塗裝的品質控制是傢具製造中最難的,也是問題最多的,想要做好塗裝的品制控制,就必須在實際生產中多看多練。
五、包 裝
從油漆線下來的產品進行整體包裝,注意保護邊角,並按客戶要求作好嘜頭。
掌握現代傢具生產工藝就是必須多參於實際生產,多了解傢具的結構及加工和塗裝方法,多積累相關經驗,才能真正的了解現代傢具,同時要加強各工藝的生產質量控制,才能真正把新傢具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