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胎膜早破是什麼原因啊,可以預防嗎
胎膜是胎兒的保護膜,有了胎膜才能發揮羊水保護胎兒的作用,使胎兒在子宮內活動自如,免受擠壓,以及保持宮內恆溫,避免早產等。正常情況下,胎膜應在臨產、宮口近開全時才自行破裂,這時羊水自陰道流出,隨後胎兒娩出,而胎膜早破是指正式臨產前胎膜破裂。導致早破的原因有:
①盆狹窄、子宮畸形及胎位不正等,先露部不入盞,不能占據整個骨盆腔,羊水囊受的壓力不均勻,容易發生胎膜早破。
②羊水過多、雙胎或多胎妊娠時,宮腔內壓力增高,使官腔內壓力猛然升高,擠向宮頸方向,使胎膜早破。
③在孕末期依舊進行性生活,引起子宮內感染,特別是精液內的前列腺素,誘發了子宮發生收縮,從而改變了羊膜腔內的壓力,造成早破水。
④准媽媽營養不良及陰道炎症,可引起胎膜炎及脆性增加,容易發生胎膜早破。
另外,劇烈的咳嗽、突然大笑、或大怒、做較重的體力工作、外力沖擊腹部、摔倒等,都可使腹腔內的壓力驟然升高,壓迫胎膜,遭到破裂。
胎膜早破往往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因此應積極發現井及早處理高危因素,全面預防。要保持愉快心情,放慢生活節奏,注意休息,避免勞累、受涼、便秘等,防止突然增加腹壓,避免外傷;同時注意合理營養,補充足量維生素和鈣、鋅、銅等營養素,增加羊膜彈性和韌性。
鑒別胎膜早破最常用的簡便方法是用pH試紙測定陰道流出物的酸鹼性。羊水成分一般偏鹼性,尿液及陰道分泌物偏酸性。用pH試紙蘸一下從陰道流出的液體,如果顯藍色,可能為羊水,如果不變色或顯紅色.則可能為陰道分泌物或尿液。
准媽媽可突然感到有水從陰道內流出.時多時少.連續不斷。如果胎膜破口較小.或破裂的地方較高時,則羊水的流出量少,如果從陰道內往上推動先露時有羊水流出,即可確定是胎膜早破。
❷ 孕婦在家羊水早破應該怎麼辦
眾所周知,臨產時,隨著宮縮,子宮口開大處的胎膜承受不了較大壓力而破裂,使羊水從陰道里流出,這種情況被稱為破水。而未到正常分娩時間,胎膜提前破裂,羊水流出,這種情況被稱為羊水早破,它是產科常見的一種並發症。佔分娩人數的12%,因此,准媽媽們尤其是即將臨產的准媽媽們更要提高警惕。掌握一些應對羊水早破的處理方法,可以讓你處亂不驚。 羊水早破的危害 1、引發胎兒早產 胎膜是胎兒的保護膜,如果胎膜早破就會使羊水過早地流出,失去對胎兒的保護作用。由於羊水流出後,子宮就會變小,不斷刺激子宮收縮,這時胎兒若是不足月就會發生早產 。而早產兒的各個器官功能還沒有發育完全,體重較低,生活能力很差,很容易發生夭折。 2、引發胎兒宮內窘迫 未臨產時破水如果胎先露未定,臍帶會隨著羊水流出而脫垂出來,引起胎兒在子宮內發生窘迫。 推薦閱讀:孕婦難產的原因及預防措施 3、引發滯產及胎兒缺氧 如果羊水流出過多,子宮會緊貼著胎兒的身體,刺激子宮引起不協調宮縮,從而影響產程進展和胎盤的血液循環,導致滯產和胎兒缺氧。 4、引發母嬰感染 胎膜破裂的時間越長,發生宮內感染的幾率就越大。如果胎兒吸入感染的羊水,就會引起吸入性肺炎 。另外,產婦也容易在分娩時感染或造成產褥感染。 預防羊水早破的4個明智之舉 1、堅持定期做產前檢查,4-6個月每個月去檢查1次;7-9個月每半個月檢查1次;9個月以上每周檢查1次;有特殊情況隨時去做檢查。 2、孕中晚期不要進行劇烈活動,生活和工作都不宜過於勞累,每天保持愉快的心情,適當地到外面散步。 3、不宜走長路或跑步,走路要當心以免摔倒,特別是上下樓梯時,切勿提重東西以及長時間在路途顛簸。 4、孕期減少性生活,特別是懷孕晚期3個月,懷孕最後1個月禁止性生活,以免刺激子宮造成羊水早破。羊水早破的居家處理方法 首先,孕婦不要驚慌,應安靜地平卧在床上,把枕頭放在臀下,抬高臀部,盡量保持頭低臀高位。這樣做的目的是防止臍帶脫垂,尤其是胎兒臀位和雙胎產婦更應該注意。 其次,產婦在外陰墊上一片干凈的衛生巾,注意保持外陰的清潔,不可以再入浴。 再次,羊水早破意味著分娩的到來,宜馬上去醫院待產。入院後,根據孕婦的具體情況,醫生會做出相應的處理。
❸ 孕婦破水後,最正確的做法是怎樣的
科普——人工破水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除了自然破水,還有人工破水一說。當繼續懷孕對母親或胎兒的危險性大於讓娩出時,醫生會考慮使用人工引導生產方法,也就是人工破水。人工破水施行的前提是子宮頸成熟,子宮頸的狀況不適合外科方法引產的進行時,就要先使用內科方法引產,使子宮頸成熟。主要方法有兩種:
❹ 如何應對胎盤早剝
正常情況下,胎盤是在分娩後從子宮壁上剝離的。
當正常位置的胎盤於妊娠晚期或分娩期,在胎兒娩出前,部分或全部從子宮壁剝離,稱為正常位置的胎盤早期剝離,簡稱胎盤早期剝離或胎盤早剝。
胎盤早剝的症狀表現是腹痛和陰道出血,剝離的大小與出血不一定成正比,剝離面在胎盤邊緣,血可以流出陰道;剝離面未達邊緣,則可形成胎盤後血腫。胎盤早剝多有妊娠高血壓病史或外傷、外倒轉史,腹部劇痛;由於子宮內出血,子宮可比妊娠月份大,胎兒雖可能成活,但不一定聽到胎心,胎位不清。出血多時可伴有失血的症狀,甚至失血性休克。
臨床觀察發現,胎盤早剝與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慢性高血壓和慢性腎炎有一定關系。因為全身小血管痙攣或硬化,引起遠端毛細血管缺血、壞死,以及破裂、出血,形成血腫,使胎盤與子宮壁分離。此外,外傷、腹部受撞擊、外倒轉術,臍帶過短或臍帶繞頸使臍帶相應過短,以及子宮內壓驟然下降,如羊水過多、破水,大量羊水短時間內流出,都可致胎盤與子宮壁分離。
無論是對孕婦來說,還是對胎兒來說,胎盤早剝都不是一種好現象。為防止胎盤早剝的發生,孕婦應做好產前檢查,及時發現並治療合並症。此外孕婦在妊娠期要注意安全,避免腹部受撞擊。對於羊水過多者或人工破水時,醫護人員要做到操作時細致、認真、動作舒緩,避免腹壓驟降發生。
由於胎盤早剝可致妊娠中晚期的孕婦陰道流血,並伴有腹痛,因此,處在妊娠中晚期的孕婦如出現上述症狀,須立即去醫院做診查。孕婦不要精神過度緊張,盡可能卧床或減少活動。對於陰道出血量多伴休克者,應首先搶救休克,快速輸血輸液,同時要及時中止妊娠。
中止妊娠的方法包括陰道分娩和剖宮產。陰道分娩多用於產婦一般情況好,宮口已開大,估計胎兒短時間能娩出者。對於嚴重的胎盤早剝,病人一般情況差,估計短時間不能自行陰道分娩者,應立即行剖宮產。如果曾估計可陰道分娩,但在產程中孕婦情況不斷惡化,也應立即剖宮結束分娩。
胎盤早剝患者產後或手術後易發生大出血,應密切觀察病人並做好一切應急准備。
胎盤早剝的不良影響
如果面積不超過1/3,臨床一般可無症狀,胎兒存活率亦高,但若在臍帶的根部或附著的附近,便影響或阻斷了血液供應,在產程中可突然聽不到胎心音。
早剝面積超過1/2,胎兒多因缺氧發生嚴重宮內窘迫而死亡。剝離的胎盤及胎兒不能及時娩出,胎盤附著處的血竇出血,同時子宮又不能有效收縮,可致產婦大出血,嚴重時可出現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而危及孕婦生命。所以,早期發現、診治胎盤剝離對保護母、嬰生命健康非常重要。
胎膜早破與期待療法
在產程開始之前,胎膜破裂,羊水流出,稱之為胎膜早破。多見於經產婦、高齡初產婦、臀位、橫位等胎位異常,以及頭盆比例不稱、先露不能很好的銜接、前羊膜囊所承受的壓力不均,而導致胎膜早破。經產婦則多因子宮內口鬆弛、宮頸裂傷、宮頸炎使炎症上延至胎膜,而致胎膜早破。同時孕婦的全身情況如營養不良、缺乏維生素C、胎膜發生退行性病變失去彈性而發生胎膜早破。如遇孕婦腹壓突然增加,如咳嗽、負重等亦可誘發胎膜早破。
胎膜早破對母體和胎兒都會帶來十分嚴重的危害。
首先是給孕婦的精神帶來很大的壓力,因來到預產期,孕婦及家人都會被突然發生的情況搞得措手不及。
其次是感染,這是對產婦最大的危害。胎膜一旦破裂,子宮頸管開放,鹼性的羊水流出後,破壞了陰道的正常酸度,降低了其自然防病能力。胎膜破得越早感染的可能性越大,同時還會增加產後出血、產褥感染和羊水栓塞等現象。
第三胎膜早破對胎兒的威脅也是很大的,尤其是對胎位不正的臀先露、足先露或頭先露但未完全進入盆腔出口的胎兒危害更大,並且還可引起早產、胎兒宮內感染和宮內窒息等。引起胎膜早破的原因很多,主要的有妊娠後期進行陰道檢查、引產、性交等。感染,可由病毒、細菌、寄生蟲等引起,致使胎膜的堅韌性下降,脆性增加而發生破裂。此外,子宮頸內口機能不全、胎位異常等,也是發生胎膜早破的原因。
一旦出現了胎膜早破,應立即住院,並絕對卧床,並積極配合醫生做好檢查,如自己的情況、胎兒的情況和子宮的情況。先露未銜接者應抬高臀部,禁止灌腸,保持外陰清潔,勤聽胎兒心音。一般12~24小時內無需作其他特殊處理,超過24小時,需滴催產素引產,並抗炎治療。對距預產期尚早的未成熟胎兒,可用抗菌素及鎮靜劑,予以安胎治療。
預防胎膜早破的方法是:在懷孕前就應注意預防陰道及子宮頸的炎性病變;多胎妊娠或羊水過多的孕婦,要做個合適的腹兜使子宮上托,輔以卧床休息,以減輕重力對子宮頸內口的作用,同時注意不提重物和防止便秘,以免腹壓增加;對胎位不正者,可請醫生進行外倒轉術,及時矯正胎位。妊娠後期性交,是引起胎膜早破的原因之一,尤其是個人或家庭中發生過胎膜早破、早產、自然流產史者,做過人工流產手術、胎位異常、羊水過多、多胎妊娠等孕婦,在懷孕後期,應絕對禁止性交,以免發生意外。同時,孕婦要注意營養,適當增加豆類、動物肝腎、貝類及富含銅、維生素C、E的食物,以增強胎膜的彈性,有利於預防胎膜的早破。
❺ 羊水破了是孩子即將來到人間的信號之一,羊水破了怎麼解決
孕媽在臨產前突感有液體從陰道流出,而且液體的量較多,產檢時能看到液體自宮頸口流出,是羊水提前破了的主要表現,也就是胎膜早破,通常我們在時間段上將胎膜早破分為足月胎膜早破以及未足月胎膜早破。
足月的胎膜早破並不是一定要剖腹產的,如果胎肺已經成熟,我們孕媽的陰道分娩條件合適,可以在嚴密監測下嘗試陰道分娩,但是如果經過2-12小時孕媽尚未進入臨床狀態,可以通過縮宮素催產,以降低感染的機率。超過12小時需要預防性應用抗生素預防感染。
無論是哪一種胎膜早破,孕媽都需要馬上到正規醫院就診,讓醫生對具體情況進行評估,好好配合醫生,選擇較合適的處理方法。
❻ 胎膜早破的救治方法有哪些
產程開始前胎膜破裂羊水流出稱為胎膜早破。引起本病的原因有創傷性因素如外傷、腹部受撞擊及性交,宮頸嚴重裂傷,多胎妊娠,下生殖道感染等。胎膜早破可引起感染、早產,少數可發生臍帶脫垂。
症狀表現:
孕婦突然感到較多的液體自陰道流出,繼而少量間斷性排出。打噴嚏、咳嗽、負重等使腹壓增加時液體即流出。肛查上推先露部陰道排液量增多,則可明確診斷。
救治措施:
(1)立即平卧或側卧,取臀高頭低位,防止先露未銜接臍帶脫垂。
(2)早產孕婦保持平卧狀態轉送醫院,以決定能否延長育齡及採取相應措施。
(3)孕足月者預防性服用抗生素,破膜後12小時不臨產應送醫院引產結束分娩。
(4)羊水流出時,觀察顏色及氣味,如呈黃綠色,提示胎兒宮內缺氧,有臭味則有感染存在,應盡早結束分娩。同時觀察孕婦體溫、脈搏,體溫升高,脈搏加快也提示有感染存在。
預防措施:
(1)妊娠晚期禁止性交及負重。
(2)嚴重宮頸裂傷者應在孕12~16周時行宮頸縫合術。
(3)胎位不正、雙胎、羊水過多症,應盡早到醫院接受治療。
(4)陰道炎、宮頸炎患者治癒後再受孕,如孕期發生炎症,要及時治療。
❼ 出現胎膜早破的情況,要如何應對
在分娩期之前,很多孕婦發現內褲經常是,羊水早流出來。要知道羊水對胎兒的重要意義是保護。早期的波浪不僅會導致羊水提前流出,還會危及孕婦和嬰兒的生命,所以一定要小心對待。如果是漏尿,一般不會帶來危機,但會帶來尷尬。懷孕期間70%的孕婦都有漏尿現象。應對的方法包括抱著孩子,拿著重物,坐在低板凳上,或彎腰撿東西等,不要做增加腹部壓力的動作。有慢性咳嗽或過敏性打噴嚏的孕婦要及時治療。使用托腹帶減少腹部負擔。
子宮有可能感染細菌,引起羊膜絨毛膜炎症。孕婦發熱、心跳持續加快、子宮壓痛、子宮收縮、陰道分泌惡臭物、白細胞數增加、炎症指數上升,很有可能合並羊膜絨毛膜炎症。嚴重的人可能會發生敗血症,甚至會死於休克。胎兒可能會出現早產胎盤剝離等並發症。嚴重的可能會導致胎兒壓迫。也就是說,胎兒的四肢受到壓迫,無法伸展,導致變形。最危險的是臍帶脫離陰道,受到壓力,導致胎兒血液循環中斷,導致胎兒突然死亡。
❽ 老婆的羊水破了,目前懷孕17周,最好的辦法是什麼
挺著大肚子在街上走著走著,突然一股壓力往下躥,「呀!是什麼流出來了,打濕了我的小內內,不可能是尿褲子了吧?不會吧,是不是羊水破了,哎呀,我該怎麼辦呀,摁,可以打電話問問助產小戰士呀,喂?小戰士,我內褲濕了,有像水樣的液體流出來了,我該怎麼辦呀?」
如果你懷孕超過36周,破水超過12-24小時還沒有分娩,醫生會建議採取積極的助產措施,因為羊水破了說明寶寶要出生了,時間太長,寶寶會缺氧,這是很危險的。如果羊水足夠並清澈,寶寶可以堅持到出生,如果羊水被胎糞給污染了,這也是對寶寶特別不好的,那就需要馬上進行剖宮產手術的。
總而言之,大多數情況下,破水是分娩的一種症狀,孕婦需要立馬去醫院檢查的,祝孕媽媽們平安分娩。
❾ 羊膜早破怎麼辦
應針對胎膜早破的常見並發症(早產、感染及臍帶脫垂)採取防治措施。一般破膜後常於24小時內臨產,不論孕齡大小,均不宜阻止產程進展。 1.先露高浮的孕婦,破膜後應卧床休息,抬高床腳,使頭低臀高,以防臍帶脫垂,尤其是臀位和雙胎產婦。 2.保持外陰清潔,破膜超過12小時者,應給予抗生素以預防感染。 3.孕齡36周,超過24小時未臨產者,胎膜、胎盤感染或圍產兒病率及死亡率均相應增加,為減少感染機會,防止母兒並發症,應積極引產。若36周,未臨產,胎兒未成熟,而孕婦要求保胎者,可在積極監護和預防感染的前提下,絕對卧床休息,給予宮縮抑制劑,繼續妊娠,爭取得到促胎肺成熟和促宮頸成熟的時機,有利於圍產兒的預後。如出現羊膜炎的體征(母、胎心率加速,胎心可達160bpm,子宮壓痛、有宮縮、羊水臭、陰道有膿性分泌物排出,白細胞計數可達15×109/L以上,C反應蛋白2mg/dl)應立即引產,必要時剖宮產。對胎位不正、頭盆不稱、骨盆狹窄以及其他產科並發症者,應根據情況作相應處理。胎膜早破的護理措施胎膜在臨產前自然破膜,稱胎膜早破。胎膜發育不良或感染,腹壓急劇增加,子宮張力過大,前羊膜囊內壓力不均,機械創傷,孕晚期性交均可成為胎膜早破的原因,胎膜早破後可並發臍帶脫垂和早產。子宮收縮不協調可導致胎兒窘迫。母體也可發生宮腔內感染。 足月前胎膜早破可根據情況行期待治療或終止妊娠。足月胎膜早破根據情況選擇終止妊娠的方法,引產或剖宮產。不論何種情況破膜超過12h要預防性應用抗生素
❿ 胎膜早破如何護理
您好 胎膜早破的處理原則: 1.胎膜早破孕婦應住院待產,密切注意胎心變化,未銜接者應絕對卧床休息,防止臍帶脫垂。 2.羊膜炎孕婦應及早結束妊娠。 3.胎兒已達足月,尚未臨產,無感染徵象,可觀察12~l6h後引產或剖宮產。 4.胎兒未足月,未臨產,無感染徵象,應保持外陰清潔,嚴密觀察,爭取適當延長胎齡。 5.胎兒未足月,產程已發動,根據情況,採取適當措施結束分娩。 6.分娩結束,應給予抗生素預防感染。 您的情況需要結合臨床,遵醫囑進行對症處理。網上不好具體指導。 祝您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