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肩周炎能不能用生薑來敷
肩關節周圍炎又稱漏肩風、五十肩、凍結肩,簡稱肩周炎,是以肩關節疼痛和活動不便為主要症狀的常見病症。本病的好發年齡在50歲左右,女性發病率略高於男性,多見於體力勞動者。如得不到有效的治療,有可能嚴重影響肩關節的功能活動,妨礙日常生活。本病早期肩關節呈陣發性疼痛,常因天氣變化及勞累而誘發,以後逐漸發展為持續性疼痛,並逐漸加重,晝輕夜重,夜不能寐,不能向患側側卧,肩關節向各個方向的主動和被動活動均受限。肩部受到牽拉時,可引起劇烈疼痛。肩關節可有廣泛壓痛,並向頸部及肘部放射,還可出現不同程度的三角肌的萎縮。
疾病分類:骨外科
疾病描述
簡稱肩周炎(現少用),俗稱凝肩(frozen shoulder)。是肩周肌、肌腱、滑囊及關節囊的慢性損傷性炎症。因增生、粗糙及關節內、外粘連,而以活動時疼痛、功能受限為其臨床特點。 症狀體征編輯本段1.本病女性多於男性,多為中、老年患病,左側多於右側,亦可兩側先後發病。少數病人可風雙側同時發病。好發肩周炎的年齡與肩關節產生嚴重退變的年齡相一致,肩部有損傷史或曾經有局部外固定史 受寒史、偏癱史,也有無任何誘因而發病者。
2.疼痛為最明顯的症狀,逐漸出現肩部某一處痛,與動作、姿勢有明顯關系。隨病程延長,疼痛范圍擴大,並牽涉到上臂中段,同時伴肩關節活動受限。疼痛的程度及性質有較大的差異,或為鈍痛,或為刀割樣,如欲增大活動范圍,則有劇烈銳痛發生。嚴重時患肢不能梳頭、洗面和扣腰帶。夜間因翻身移動肩部而痛醒。這種疼痛可引起持續性肌肉痙攣,肌肉痙攣有的很輕,有的很重,疼痛與肌肉痙攣可局限在肩關節,也可以向上放射至後頭部,向下可達腕及手指,也有的向後放射到肩胛骨,向前到胸部; 也有的放射到三頭肌或者放射到三角肌、二頭肌直達前臂的橈側肩周炎壓痛點范圍廣泛。因病期不同壓痛點部位和壓痛程度也不一致,病人初期尚能指出疼痛點,後期范圍擴大,感覺疼痛來於肱骨。
3.體檢,三角肌有輕度萎縮,斜方肌痙攣。崗上肌腱、肱二頭肌長、短頭肌腱及三角肌前、後緣均可有明顯壓痛。肩關節以外展、外旋、後伸受限最明顯,少數人內收、內旋亦受限,但前屈受限較少。 4.年齡較大或病程較長者,X線平片可見到肩部骨質疏鬆,或崗上肌腱、肩峰下滑囊鈣化征。 病情發展編輯本段按肩周炎的發生與發展 大致可分為3期,即急性期、慢性期、恢復期。 各期之間無明顯界限,各期病程長短不一,因人而異,差別很大。
1. 急性期:這是肩周炎的早期。肩部自發性疼痛,其疼痛常為持續性,表現不一。有的急性發作,但 多數是慢性疼痛,有的只感覺肩部不舒適及束縛的感覺。疼痛多局限於肩 關節的前外側,可延伸到三角肌的抵止點,常涉及肩肉胛區、上臂或前臂。活動時,如穿上衣時聳肩或肩內 旋時疼痛加重,不能梳頭洗臉,患側手不能摸背。以後肩疼迅速加重,尤其夜間為重,病人不敢患側卧位。由於肌肉痙攣和疼痛,逐漸出現肩關節活動范圍減少,特別是外展和 外旋受限最為顯著。肩部外觀正常。局部壓痛點多位於結節間溝、喙突。 肩峰下滑囊或三角肌附著處、岡上肌附著處、肩胛內上角等處。
2. 慢性期:肩痛逐漸減輕或消失,但肩關節攣縮僵硬逐漸加重呈;凍結狀態;。肩關節的各方向活動均比 正常者減少 50% -20%嚴重時肩肱關節活動完全消失,只有肩胛胸 壁關節的活動。梳頭、穿衣、舉臂、向後結帶均感困難。病程長者可出現輕度肌肉萎縮,多見於三角肌、肩 胛帶肌。壓痛輕微或無壓痛,此時持續時間較久,通常為2- 3個月。
3. 恢復期:肩痛基本消失,個別病人可有輕微的疼痛。肩關節慢慢地鬆弛,關節的活動也逐漸增加,外旋 活動首先恢復,繼則為外展和內旋活動。恢復期的長短與急性期、慢 性期的時間有關。凍結期越長,恢復期也越慢;病期短,恢復也快。整個病程短者 l~2個 月,可又發病可達數年。 疾病病因編輯本段1.肩部原因
①本病大多發生在40歲以上中老年人,軟組織退行病變,對各種外力的承受能力減弱是基本因素;
②長期過度活動,姿勢不良等所產生的慢性致傷力是主要的激發因;
③上肢外傷後肩部固定過久,肩周組織繼發萎縮、粘連。
④肩部急性挫傷、牽拉傷後因治療不當等。
2.肩外因素
頸椎病,心、肺、膽道疾病發生的肩部牽涉痛,因原發病長期不愈使肩部肌持續性痙攣、缺血而形成炎性病灶,轉變為真正的肩周炎。 病理生理編輯本段肩關節周圍的病變主要發生在盂肱關節周圍,其中包括:
①肌和肌腱。可分兩層。外層為三角肌,內層為崗上肌、崗下肌、肩胛下肌和小圓肌四個短肌及其聯合肌腱。聯合肌腱與關節囊緊密相連,附著於肱骨上端如袖套狀,稱為旋轉肩袖或肩袖。肩袖是肩關節活動時受力最大結構之一,易於損傷。肱二頭肌長腱起於關節盂上方,經肱骨結節間溝的骨纖維隧,此段是炎症好發之處。肱二頭肌短頭起於喙突,經盂肱關節內前方到上臂,受炎症影響後肌肉痙攣,影響肩外展、後伸。
②滑囊。有三角肌下滑囊、肩峰下滑囊及喙突下滑囊。其炎症可與相鄰的三角肌、崗上肌腱、肱二頭肌短腱相互影響。
③關節囊。盂肱關節囊大而鬆弛,肩活動范圍很大故易受損傷。 上述結構的慢性損傷主要表現為增生、粗糙及關節內、外粘連,從而產生疼痛和功能受限。後期粘連變得非常緊密,甚至與骨膜粘連,此時疼痛消失,但功能障礙卻難以恢復。 診斷檢查編輯本段1.頸椎病 神經根型頸椎病可因頸5神經根受到刺激出現肩部疼痛,而長時間疼痛、肌痙攣又可導致慢性損傷性炎症。故頸椎病可有肩部症狀,也可繼發肩周炎。二者主要鑒別點是頸椎病時單根神經損害少,往往有前臂及手的根性疼痛,且有神經定位體征。此外,頭頸部體征多於肩周炎。
2.肩部腫瘤 肩部腫瘤雖較其他疾病少見,但後果嚴重。臨床上有時將中老年人的肩痛長期以肩周炎或頸椎病治療,從而延誤診斷。因此,凡疼痛進行性加重,不能用固定患肢方法緩解疼痛,並出現軸向叩痛者,均應攝片檢查,以除外骨病。 治療方案編輯本段 1.肩周炎有其自然病程,一般在1年左右能自愈。但若不配合治療和功能鍛煉,即使自愈也將遺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
2.早期給予理療、針灸、適度的推拿按摩,可改善症狀。
3.痛點局限時,可局部注射醋酸強地松龍、能明顯緩解疼痛。
4.疼痛持續、夜間難以入睡時,可短期服用非甾體抗炎葯,並加以適量口服肌鬆弛劑。
B. 粗鹽花椒熱敷偏方
花椒和炎是人們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的兩種調味品。當然,兩者不僅可以調味,如果運用得當的話,還可以輔助人們治療一些身體疾病,比如說用花椒炒鹽熱敷,可以達到保健理療的作用,對於關節炎、慢性胃痛以及神經痛等症狀,都有著很好的緩解作用,且對於人體基本沒有副作用。
一、花椒和鹽炒熱敷的功效
熱敷的目的是促進局部的血液循環,有消炎止痛的效果,用粗鹽和花椒共炒,效果更好,因為粗鹽和花椒都是溫性之物,有溫中散寒,除濕止痛的功效。
熱鹽的保溫性、滲透性強,不僅能將熱溫滲透體內,同時還能將體內的病氣、寒氣吸出來。可鬆弛肌肉,擴張毛細血管,增加汗腺分泌,促進血液循環,提高機體新陳代謝的速度。再加上花椒的活血化瘀的功效,更具有溫經活絡,消炎散寒,緩解疼痛的作用。
二、花椒和鹽炒熱敷的適應症
鹽袋熱敷於身體的腰部、膝部、肩部,腹部等部位,均能起到保健理療作用。
用於痹瘺癱瘓,腰酸背痛,關節炎,慢性胃痛,腹瀉,神經痛,畏寒症均有顯效。特別是在拔火罐後立即將鹽袋熱熨其患處,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療效,從而有利與扶正祛邪,促進病體的康復。
三、花椒和鹽炒的方法
2斤的顆粒鹽(粗鹽),2兩花椒粒,然後放在鐵鍋里熱炒,炒後趁熱裝在棉布帶里,放在患處熱敷。一袋可以用一個月,要求每天敷上至少半個小時,1-2小時為佳,涼了可以用微波爐熱一下,周期為三個月。
如果放在肚臍下4指處,可較好緩解和治療女性婦科疾病,如盆腔炎、盆腔積液、附件炎等。
四、花椒和鹽炒熱敷的注意事項
1、在使用時,如熱敷包的溫度較高,可在患處多襯墊一些毛巾或做一個布套,避免燙傷;
2、熱敷後半小時內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
3、熱敷後要喝較平常多量的溫開水(絕對不可喝冷水或冰水),有助於排出體內毒素;
4、飯後一小時內不宜溫敷。脈搏每分鍾超過90次以上禁敷;過飢、過飽、酒醉禁敷;
5、經期的時候最好暫時停用。
C. 生薑的作用是什麼
一、治療失眠
如果你常常失眠,廚房中有一些調料對治失眠有很大的幫助,物別是洋蔥和生薑的氣味有安神的作用。將15克左右的生薑切碎,用紗布包裹置於枕邊,聞其芳香氣味,便可安然入睡。
二、解暑提神
生薑具有提神醒腦的功效,夏季中暑時,給患者灌下一杯薑汁,可以讓患者很快的蘇醒過來,有很好的解暑功效。
三、腳氣腳臭
腳氣是夏季很常見的問題,想要治療腳氣可以用生薑。生薑加水煮沸成姜湯,等溫度適宜的時候用於浸泡雙腳,也可以加入一些鹽和醋,差不多浸泡15分鍾,堅持一段時間腳臭可以消除。
四、防治夏季腸胃病
夏天是各種腸胃病的高發季節,而且多是急性腸胃炎。姜具有解毒、溫胃止嘔的功效,所以,喝點姜湯、吃點姜能夠很好的預防夏季腸胃病。
五、治腰肩疼痛
用姜湯浸濕的毛巾敷在腰肩處可以緩解疼痛,這種方法能讓我們腰肩部的肌肉舒緩些,能起到舒經活血的功效。具體方法是姜加水煮成姜湯,然後加入少許的醋和鹽,拿干凈的毛巾,浸泡在姜湯里,擰干後敷在疼痛處,多敷幾次。
六、開胃健脾
俗話說「飯不香,吃生薑」,生薑里含有一種物質叫辣姜素,它能夠刺激胃液分泌,增加腸胃的蠕動,促進消化功能,夏天吃飯沒胃口的話,在飯前吃幾片生薑就可以起到很好的開胃作用。
七、抗衰老、抗腫瘤
在夏天,生薑中的二苯基庚烷類化合物和姜辣素具有很強的抗氧化作用,同時能夠清除自由基,對腫瘤疾病有很好的防治作用,同時能夠起到抗衰老的作用,老人如果經常吃些生薑可以去除老年斑哦。
八、防暈車
暈車的人想到坐車就害怕,那些暈車的症狀讓他們不敢對出門旅遊這件事變的排斥,其實想要解決暈車問題,幾片生薑就可以了。在坐車前先吃些生薑就可以起到防止坐車眩暈、嘔吐的作用。
九、治口臭、牙周炎
很多人的口臭是因為胃寒引起的,這個時候吃些暖胃的食物就可以緩解口臭,生薑是暖胃的食物,所以,胃寒口臭的時候吃點生薑或喝點姜湯就可以達到治療口臭的效果。另外,用生薑水漱口可以治療牙周炎。
D. 治療頸肩痛的偏方
這樣可能是風濕病
以下幾種方法不妨試一試:
1.常飲蜂王漿。每天服用5~10m l蜂王漿,連服2~3個月,可使關節疼痛明顯減輕,關節活動得到改善。
2.常飲鮮牛奶。每天服用鮮牛奶500ml有助於類風濕關節炎的治療。因為類風濕病在整個病程中,均缺鈣,牛奶不但營養價值高,而且富含鈣離子。
3.生薑加蔥敷。取鮮生薑、鮮蔥白,按1∶3比例配用,混合搗爛如泥,乘熱敷於患處,每48小時更換1次。
4.生薑外敷。鮮生薑切片炒熱敷於膝上,兩個晚上後再將陳小麥打碎,炒熱包之。
5.苡仁粥。取苡米仁末,用粳米煮粥常食。對急性期風濕熱型或濕熱型患者有輔助治療作用。
6.泥炭療法。將泥土塊在火中燒成黑黃色,研成粉末與水調和,塗抹全身或患處,亦可將粉末倒入浴盆浴洗。這種療法對風濕有顯著療效,在歐洲已有幾百年的歷史,其中德國就有近百個「沁炭醫院」用泥炭療法治療風濕病。
7.砂浴療法。在海濱、江河流域或西北沙漠地帶,可採用砂浴療法,即在天氣炎熱的夏天或三伏天,患者將患肢或全身埋置於燙熱的砂中,起熱敷作用,亦可通過發汗而祛邪外出。
8.日光浴療法。夏天中午陽光最強時,可將病變部位暴露於日光下,其餘部分可用傘遮擋陽光。一般身體上部一次照射20分鍾左右,下部一般照射30分鍾左右。
9.礦泉療法。礦泉療法分水浴療法和飲療法。水浴療法即在35℃~39℃之間的礦泉水中進行短時間或長時間浸泡,以達治病目的的方法。飲療法是根據病情選擇合適的礦泉水飲用。適用於各種風濕病。
螞蟻治療風濕挺好的,如果你那裡買不到,可以到易趣搜索一下,有賣一包一包的干螞蟻.我也是想買西洋參看到的.我媽媽的朋友就是吃螞蟻口服液,效果不錯.螞蟻應該更好的.
E. 用生薑,蔥頭,鹽熬水敷頸椎可以治療頸椎病嗎
問題分析:
你好,頸椎病是一種以退行性病理改變為基礎的疾患。臨床可見頭暈頭痛,頸肩部酸痛,脖子僵硬,活動受限,上肢疼痛,手指發麻等症狀,最好是採取針灸、理療、推拿、牽引等配合葯物治療。單純用生薑,蔥頭,鹽熬水敷頸椎,效果不明顯。
意見建議:
平時注意不要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經常活動頭頸部,加強頸肩部肌肉的鍛煉。枕頭高度要合適。
F. 生薑有什麼作用
今天給大家說生薑,除用作調料外,還可以用於葯療,家備小姜,小病不慌,長期堅持,補益勝過參。大家看看它的好處吧!是時候告訴身邊的朋友生薑的真實好處了!趕緊收藏,然後給身邊的朋友看看,大家都需要知道這些妙用。
很多人的口臭是因為胃寒引起的,這個時候吃些暖胃的食物就可以緩解口臭,生薑是暖胃的食物,所以,胃寒口臭的時候吃點生薑或喝點姜湯就可以達到治療口臭的效果。另外,用生薑水漱口可以治療牙周炎。
十、注意事項
1、不要去皮。有些人吃薑喜歡削皮,這樣做不能發揮姜的整體功效。鮮姜洗干凈後即可切絲分片。
2、凡屬陰虛火旺、目赤內熱者,或有腎炎、糖尿病、便秘、痔瘡等患者,都不宜長期食用生薑。
3、從治病的角度看,生薑紅糖水只適用於風寒感冒或淋雨後有胃寒、發熱的患者,不能用於暑熱感冒或風熱感冒患者,也不能用於治療中暑。
服用鮮薑汁可治因受寒引起的嘔吐,對其他類型的嘔吐則不宜使用。
4、不要吃腐爛的生薑。腐爛的生薑會產生一種毒性很強的物質,可使肝細胞變性壞死,誘發肝癌、食道癌等。那種「爛姜不爛味」的說法是不科學的。
5、吃生薑並非多多益善。姜屬熱性食物,根據「熱者寒之」原則,不宜多吃。在做菜或做湯的時候放幾片生薑即可。
G. 勁椎酸痛,有人介紹把姜敲碎撒鹽敷在脖子上,有什麼辦法可以把姜敷著不會汁側漏出來(晚上敷著在睡覺)
這個方法不好,頸項部酸痛,是肌肉勞損的原因,應該用熱的燈烤局部或者熱水袋、熱毛巾熱敷。網上也有自發熱的護頸帶賣。生薑敲碎撒鹽,這個沒有依據的。生薑性溫,但是針對內服才有類似的療效,尤其對胃部發冷、痛經,可以煎生薑紅糖水喝,效果比較不錯。外用的真的不多。而且這么涼且濕的東西放在頸部一個晚上,局部的血管收縮,新陳代謝減慢,會加重酸痛的症狀!
H. 頸肩綜合症的治療
頸肩綜合症的發展大致分為三個時期:神經激惹期,神經擠壓期,神經壓迫期。
早期明顯長時間緊張工作後,頭暈、頸肩部勞累,此時只要注意適當的體育活動和放鬆,情緒樂觀,也可做短暫的外部治療,便可恢復原有的輕松。若前述症狀沒被注意,使病變進入中期,就會出現頸肩部肌肉群痙攣、頸部發僵、兩上肢酸麻脹痛等症狀。此時頸椎發生已發生退行性改變,但仍在可逆階段。認真的治療可避免退行性病變的進展,甚至組織病變也可康復。療效可靠的中葯外貼治療會使症狀迅速緩解,再配合適當體育鍛煉,糾正行坐姿勢,可預防復發。若放棄中期治療,使頸椎病進入後期,骨質增生密度增高、椎間盤突出被擠出的髓核機化、椎管變狹窄,將使治療難度增加。因此一旦出現頸肩不適,應早期治療。
貫徹「以灶為腧」的診治法則,按治療常規的五個施治步驟進行治療;對頸、肩、臂、肘的筋結,分別施以解結及解鎖的理筋手法,達到筋結的緊張狀態全面松解,患者獲得顯著的舒適感,肢體活動功能明顯改善;視病情及病者的承受能力,分次以「固灶行針」方法,分別對頸、肩、臂、肘的筋結病灶,加以針刺治療;針刺後投拔火罐治療;給予必要的輔助療法;屬於骨性病變所致者,以整骨法處理。
神經激惹期頸肩部酸累不適,此時只要注意適當的體育活動和放鬆,情緒樂觀,或做短暫的外部治療,便可恢復原有的輕松。.若上述症狀不被重視,病變進入神經壓迫期就會出現頸肩部肌肉群痙攣,頸部強直酸疼及上肢經常酸疼不適等症狀,此時如及時認真治療可避免退行性病變的進展。
手法治療:本病的手法運用范圍較廣,適用於任何一期的功能治療,針對病因改善血液運行,促進代謝,消減症狀,恢復功能,在功能恢復的過程中,可解除粘連等障礙,以獲得康復。
中葯內服:依據病因病機不同,採取不同治療原則。如,補肝腎、壯筋骨、養血、通絡、祛風、除濕等葯物。肩周炎和頸肩綜合症多半是因頸椎間盤突出、骨質增生等退行性病變激惹、擠壓、壓迫了神經組織引起的頸肩部酸脹痛症狀的總稱。
肩周炎和頸肩綜合症的發展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常和身體素質、特定職業、生活習慣、風濕寒冷、外傷等有明顯關系。 經臨床發現神經衰弱、胃腸吸收差、生活不規律、長期緊張工作的人群均易患頸椎病及頸肩綜合症。
第一、緩解頸部酸痛的方法:坐位或站位,上身保持正直,然後雙手的食指、中指、無名指指尖相對,按在頸後正中線上,從上到下依次進行。手指剛力向前按,頭向後仰,也就是相對用力。這樣反復做2~3次,能夠很快消除長時間低頭所造成的頸部酸痛僵硬感。 第二、緩解肩部的僵硬感:身體站直,雙手下垂放在背後,胳膊伸直且雙手相扣,然後肩關節做向前向後的運動,或者雙手自然下垂,肩關節做環轉運動,這樣做可以緩解肩部的緊張感和肌肉僵硬感,前一種方法可以連同肩胛骨及其周圍的肌肉一並放鬆了。
第三、緩解腰部僵硬的方法:長時間坐位,起來後常常會覺得腰部酸疼、僵硬,有些人說,感覺像不是自己的腰。這時很多人會習慣性地站起來捶捶腰,或者轉轉腰。其實還有一種方法:一手放在背後腰部,一手放在前額,下肢站直,上身向後仰,別看做起來很簡單,效果可是一點都不簡單。如果是在家的話,還可以做「燕兒飛」:平趴在床上或者一個平坦的板上,雙手背在後面,一手抓著另一手的手腕,然後雙腿向上彎曲,同時上身向上抬,這個動作看似簡單,其實好多人上身只能抬起一點點。這樣做幾下就能感到整個背部的肌肉都放鬆了,簡單而有效。
採用中葯外敷,主治各型頸椎病,驅風散寒除濕,舒筋活血,強筋壯骨
葛根24克,伸筋草、白芍、丹參各15克,秦艽、靈仙、桑枝、雞血藤各12克,每日一劑。分早晚2次溫敷。將葯渣用布包煎湯,早晚用毛巾沾葯熱敷頸部及肩部肌肉,每次20分鍾,10天為一個療程。 頸性頭痛多發生於腦力勞動者和家庭主婦中,中青年多發,可由情緒、勞累誘發。大部分病人曾因頸椎X線片骨質無異常而誤診。實際上,即使頸椎X線片無異常,也可因枕部三角區肌筋膜緊張而致大腦血運不暢,引發無骨質病變的頸肩綜合症。對病程久者,可在治療的同時,給予生活指導,必要時可結合活血化瘀的方葯輔助治療。
方法一
適應症:頸項酸痛,手指麻木,上肢無力,頸椎X線攝片或CT掃描可見骨質增生,頸椎生理曲度改變,頸椎間隙變窄,椎間盤突出或膨出,椎管狹窄等。
取穴:壓痛明顯的頸部夾脊穴、風池、大椎、百勞、肩髃、曲池、外關、合谷、十宣、陽陵泉、天鼎、腕踝針(腕踝針是在腕部或踝部的相應點用毫針進行皮下針刺以治療疾病的一種簡易方法)。
治法:先推拿患側上肢,找出壓痛明顯的頸部夾脊穴,繼而針之。再酌取後穴針而留之,間歇運針。手指麻木嚴重者,取棱針刺十宣穴出血。酌針腕踝針上4、5、6穴,針尖向下並留針30分。每天針1次,10天為一療程,風池、曲池等穴可酌加用丹參注射液小劑量穴注,陽陵泉穴可酌施直接灸。
方法二
適應症:頸項疼痛,視物不清,肢體發涼,頭暈惡心,行走困難。
取穴:壓痛明顯的頸部夾脊穴、風池、風府、上星、百會、四神聰、養老、臂臑、中脘、內關、足三里、陽陵泉。
治法:先推拿患側上肢及頸項,至柔軟發熱並找出壓痛點,先針壓痛點使之得氣,然後再根據症狀之輕重緩急,酌取後穴針灸之。其中足三里、陽陵泉穴可施以火針或直接灸法。
方法三
適應症:頸肩疼痛,入夜尤甚,舉臂困難,肘窩靜脈瘀血,青紫著色,甚者曲張郁滯。
取穴:尺澤、曲澤、曲池、肩髃、阿是穴。
治法:先取肘關節內側曲張郁滯處,在上方用帶子扎緊,常規消毒後,用棱針緩刺出血,至流出瘀血10~20ml以上,去掉帶子,拔火罐再令出凈瘀血,取罐後嚴格消毒。實施此項治療需視患者體質強弱,間隔一周或兩周時間一次。尺澤、曲澤穴亦可用此法施治。余穴可酌情用毫針、艾條灸、火針、電針治療,每日或隔日治療一次。
方法四
適應症:肩臂疼痛不能前上舉者。
取穴:條口透承山、肩髃、曲池、外關、外勞宮。
治法:先推拿患部令其柔軟發熱,然後針肩臂部及肘、腕、手部穴,得氣後留針20~30分鍾取針(期間間歇運針催氣)。取針後針對側條口透承山穴,在運針柔和催氣同時囑患者活動患肩,要特別注意做原來不能做的動作,留針15分鍾,期間再間歇活動。取針時再運針催氣,患肩可結合艾條灸。
方法五
適應症:肩臂疼痛,軟組織粘連,患肢不能後伸。
取穴:昆侖透太溪、肩髃、曲池、外關、後溪。
治法:推拿患處後,先針昆侖透太溪穴(對側),得氣後囑患者向後活動肩臂,然後再針後穴留針,留針20分鍾取針後,再針對側後溪穴,得氣後再囑患者向後活動患肢若干分鍾。此法可結合火針和艾灸療法。
方法六
適應症:肩臂疼痛,功能障礙,患肢不能側平舉。
取穴:陽陵泉、外關、液門透中渚,懸鍾、曲池、足三里。
治法:推拿患肢後,先針對側的前四穴,得氣後囑患者活動患肢,再針同側後穴,起針後用艾條灸療患處。
方法七
適應症:肩周圍痛甚,功能活動尚可。
取穴:肩髃、曲池、外關、外勞宮、陽陵泉。
治法:用火針刺肩髃後再拔火罐,復用毫針刺後穴,陽陵泉穴多針對側並加直接灸療,痛點可輔以葯針注射,可選用丹參或當歸、黃芪等中葯注射劑。牽涉背痛者可在背部痛點直接灸,夜間痛甚的可在痛點上施以淺火針治療。
方法八
適應症:頸肩綜合症並發頸性頭痛,精神壓力大或勞累、緊張後加劇,頸部觸診可見頸椎棘突病理性移位,或枕下三角區肌筋膜攣縮,呈現條索、結節等病理徵象,壓按時會反射至頭痛區域。
取穴:百會、印堂、上星、風池、翳風、曲池、外關、合谷、中諸、後溪、足三里、陽陵泉、太沖、肩井、天宗。
治法:先推拿上述穴位中位於頭、上肢、頸及肩胛部的穴位,以松解手法為主,然後酌情選取7個左右穴位針刺得氣,留針20分鍾左右。每天所選穴位按局部穴、鄰近穴、遠道穴酌情輪換,10天為一療程。 頸肩綜合症的自我輔助治療方法是:首先准備動作:坐在椅子上。雙眼微閉,全身放鬆。然後依照以下步驟進行: 1.梳頭:用雙手十指梳頭,在頭頂上從前向後梳發20次。
2.運目:雙眼珠向上、下、左、右、順時針與逆時針方向各旋轉10次。
3.轉頭:雙手叉腰,頭部向上、下、左、右、順時針與逆時針方向各旋轉10次。
4.聳肩:雙肩上聳、下落各10次,接著向前後各轉動5次。
5.叩膝:雙手掌心放在膝蓋上,向左右各旋轉按摩10次,然後輕輕地拍打膝蓋及其周圍20次。
6.搓背:雙手掌心放在背後腰部腎俞穴,上下搓擦20~30次。
7.摩腹:雙手重疊放在腹部,順時針與逆時針方向各按摩100次,然後左手在腹部左側從上向下搓擦100次。
8.轉腰:雙臂曲肘,上半身與腰部向左右各轉動20次。
9.旋腕:一手握住對側手腕,順時針與逆時針方向各旋轉10次,兩手輪流進行。接著,雙手握拳後十指同時迅速伸展10次。
10.曲腿:雙腿輪流彎曲,雙手抱住膝蓋(靠近胸部)後放下,各10次 1、中葯 以祛風散寒、解痙通絡,活血化淤為目的的。
2、拔罐 拔罐治療肩周炎常選用的穴位有:肩井、肩隅、肩前、肩貞、天宗等穴位。每次選兩個穴位,交替使用。
3、刮痧 刮痧治療肩周炎常選用的經絡有:手臂外側的肺經、大腸經。每周可刮1~2次。
4、針灸 針灸治療肩周炎常選用的穴位有:肩井、肩隅、肩前、肩貞、大椎、曲池、外關、腕骨等穴位。選用1~1.5寸針灸針,用75%酒精棉球消毒皮膚,刺入穴位,留針20~30分鍾。每日1次。兩周為1療程。
5、理療 選用超短波等高頻電磁療法,每日1次,10天為1療程。可起到消炎、鎮痛、解痙、改善血液循環、鬆弛肌肉的作用。
6、功能鍛煉 功能鍛煉對肩周炎的患者來說十分重要。「醫三分練七分」,應 鼓勵患者多做肩關節的運動,特別是適當做大幅度的運動,對預防肩關節的粘連,肩部軟組織的拘緊、攣縮,大有好處。 1.取追骨風30克,酒60克。追骨風入酒內浸泡5日。分數次內服。
2.用老生薑1000克,蔥子500克,甜酒250克。將二味葯搗爛後,炒熱,敷痛處。
3.取生薑500克,大蔥根50克,花椒250克,小茴香100克,白酒150克。先把生薑和蔥根切碎,搗成泥漿,小茴香和花椒搗成面,然後將四味混在一起攪勻,置於鐵鍋中用文火炒熱,加白酒攪和,再裝入紗布袋中,敷於患處。溫度以能耐受為度,上蓋毛巾,再蓋上棉被,使之發汗。第二天葯袋用鍋炒熱繼續用,不必換葯,此葯袋可加酒。每晚1次,堅持治療,定有療效。連服1個月見效,一般需服81天。
蛇肉湯:烏蛇肉、胡椒、生薑、食鹽各適量,燉湯,肉湯同食,日2次。具有補虛、祛風、散寒之效。適用於肩周炎晚期而體虛、風濕阻絡者。
川烏粥:生川烏頭約5g,粳米50g,薑汁約10滴蜂蜜適量。把川烏頭搗碎,研為極細粉末。先煮粳米,粥快成時加入川烏末,改用小火慢煎,待熟後加入薑汁及蜂蜜,攪勻,稍煮即可。具有祛散寒濕、通利關節、溫經止痛之效。適用於肩周炎風濕寒侵襲所致者.
白芍桃仁粥:白芍20g,桃仁15g,粳米60g。先將白芍水煎取液,約500ml;再把桃仁去皮尖,搗爛如泥,加水研汁,去渣;用二味汁液同粳米煮為稀粥,即可食用。具有養血化瘀、通絡止痛之效。適用於肩周炎晚期瘀血阻絡者。
桑枝雞湯:老桑枝60g,老母雞1隻,鹽少許。將桑枝切成小段,與雞共煮至爛熟湯濃即成,加鹽調味,飲湯吃肉。具有祛風濕、通經絡、補氣血之效。適用於肩周炎慢性期而體虛風濕阻絡者。
I. 久坐的人肩頸疼痛,可以通過哪些方法來緩解
隔一段時間就站起來走一走,可以聳聳肩,可以抬抬手,可以經常做伸懶腰的動作。有時間就可以做一下辦公室操,要經常活動活動脖子。
經常在辦公室里工作,不妨做一些小動作,這些小動作就是為了保護好自己。頸肩疼痛千萬不能受寒,隨著年齡的增長,如果落下了頸肩毛病,就會疼痛難忍,所以可以在辦公室里經常抬抬手。通過抬手也可以緩解頸肩的酸痛,就會避免頸肩的壓力過大,患上一些疾病。
伸懶腰也能緩解頸肩疼痛,長時間總坐著,總保持一個動作,就會使頸肩酸痛。這時候可以伸伸懶腰,懶腰就可以對頸肩進行按摩。閑來無事,我們也可以轉一轉頭和脖子,這些都可以緩解頸肩疼痛。有風的日子,陰雨天,要注意保護好頸肩,可以在脖子上圍上一條圍巾。辦公室一族也可以做做辦公室操,對於頸肩都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