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科普 > 給葯方案的調整可以採用哪些方法

給葯方案的調整可以採用哪些方法

發布時間:2022-04-30 12:54:55

Ⅰ 水產養殖用葯的給葯方法有哪幾種

為了充分發揮葯物預防和治療水產養殖動物疾病的作用,必須正確的選擇葯物和適當的給葯方法。
水產養殖用葯的給葯方法主要有:
(1)潑灑法是採用對某些病原體有強大殺滅效果,而對魚、蝦等動物安全的葯物濃度,均勻的潑灑在養殖池內的一種方法,故又稱全池潑灑法。全池潑灑法必須正確計算出養殖水體的體積和用葯量,均勻潑灑。
(2)懸掛法又叫掛簍(袋)法。即將葯物裝在有微孔的容器或布袋中,懸掛於食場周圍,利用水產動物到食場攝食的習性,達到給葯的目的。
(3)浸浴法又稱浸洗法。即將養殖動物集中在較小的容器或水體內,配置較高濃度的葯液,在較短的時間內強制用葯,以殺死其體表和鰓上的病原微生物。
(4)浸漚法即將採集到的中草葯紮成捆,投放在養殖池食場附近或池塘進水口處、上風頭處等位置浸漚,利用浸泡出葯物有效成分擴散到養殖池中,抑制或殺死水中及魚體表、鰓上的病原微生物。
(5)塗抹法也稱塗擦法。捕起患病的水產動物,用濕紗布或濕毛巾將水產動物包裹住,然後直接將葯液滴在病灶處或用棉花蘸葯液塗抹,以殺死病原微生物或防止傷口被感染。
(6)內服法又叫投喂法。將葯物均勻地混合到飼料(餌料)中,製成適口的葯物餌料投喂。此法常用於增加營養、體內病原微生物感染、病後恢復等,特別是對細菌性腸炎和寄生腸蟲病療效較好。具有用葯量少,操作方便,不污染環境,對不患病水產動物不產生應激反應等特點。但其治療效果受病情輕重和攝食能力的影響,對重病和失去攝食能力的個體無效。
(7)灌服法實際上是一種強制性的內服法。即將水產動物麻醉,然後用橡膠導管把調制好的葯液灌入胃和腸,灌畢將其放於盛有清水的容器中暫養,視病情進行第二次灌葯,直至病癒。
(8)注射法主要有肌內注射和腹腔注射兩種。要依據水產養殖動物的病情、病原體的特徵、水產動物的狀況、池塘的養殖條件等,選擇正確的給葯途徑、適宜的葯物劑量、科學的用葯時間和次數,以達到治療的目的。
本條內容來源於:中國農業出版社《物種資源檢驗鑒定》

什麼樣的給葯方案是理想的臨床給葯方案

理想的給葯方案需要考慮三個方面,第一,病情。如果病情很急需要馬上恢復體征,就需要考慮快速進入血液、快速進入血腦屏障的給葯方式,比如靜脈注射或靜脈滴注。第二,安全。如果病情不是很急且各種給葯方式都可以達成目的,就要考慮各種給葯方式哪個更安全,三種給葯方式中,口服是最安全的,那麼就要使用口服方式。其次是肌肉注射方式,再次是靜脈注射或靜脈滴注方式(就是輸液,民間俗稱掛水或吊水)。靜脈注射、滴注是危險性最高的給葯方式,不到非用不可時不應該使用。
總之,用哪種給葯方式要看具體的疾病和病情,按照醫療指南(最好是最新的國際醫學界的共識,也叫最佳證據)來使用。
中國臨床上胡亂選擇給葯方式是醫療界一大弊端。

Ⅲ 怎樣調整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的給葯方案

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使用主要由腎排泄的葯物時,易在血液和組織中蓄積達到中毒水平,如果該葯有腎毒性,則導致腎功能迅速惡化。因此,適當調整給葯劑量和給葯間隔十分重要,給葯方案的調整,必須根據以下幾個方面綜合考慮:葯物的代謝方式和排泄途徑;腎功能狀況的正確評價;透析對該葯物的清除能力;血中葯物濃度及有效葯物濃度;葯物腎毒性的大小。腎功能衰竭時的葯物用量,既要根據葯物的清除速率而調整,又要盡可能地維持血中的有效濃度。調整給葯的方法,一是給葯劑量不變,延長用葯時間間隔;一是給葯時間間隔不變,首次給予正常量,以後減少劑量,給予維持量,可按下式計算:第二次以後的每日給葯量=正常用葯量/Scr(mg/dl)。一般採用後法,因前法對保持血中有效葯濃度不如後法確切,對嚴重感染的患者,可能影響療效,達不到治療目的。

Ⅳ 給葯原則是什麼

1、按醫囑准確給葯、嚴格執行查對制度(三查、七對)、安全正確用葯、按需要進行過敏驗、密切觀察反應、發現給葯錯誤,及時報告、處理。

2、三查: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後進行查對。

3、七對:對床號、姓名、葯名、葯物濃度、劑量、用法和時間。

(4)給葯方案的調整可以採用哪些方法擴展閱讀:

葯療原則

1、根據醫囑給葯。

2、嚴格執行三查(操作前、中、後查)七對(床號、姓名、葯名、濃度、劑量、用法、時間)制度。

3、正確實施給葯 正確掌握給葯的劑量、濃度和時間,備好的葯物及時使用,避免葯物污染或葯效降低。給葯前向病人做好解釋,並指導病人用葯。

4、觀察用葯後療效和不良反應,必要時做好記錄。

Ⅳ 葯物選擇的原則有哪些

葯物治療的基本原則:1. 每一種葯物的使用均應有其適應症。2. 在保證療效的前提下,用葯盡量小劑量、短療程。3. 可以單一用葯時不要聯合用葯。4. 除非新葯較老葯有明確的優點,否則不要輕易使用。 5. 制訂給葯方案,應該盡量以科學設計的臨床試驗結果為依據。6. 確定給葯時間時,要考慮其對治療作用、不良反應、同用葯物或食物相互作用的影響。 7. 給葯方法要盡可能簡單,以增強患者依從性。8. 患者對所患疾病、所接受治療的風險和效益的認識將影響到依從性和治療效果。9. 仔細觀察患者對治療的反應,這對確定療效、發現、預防、處置毒副作用、評估依從性、判斷是否調整給葯劑量或中斷治療是非常重要的。10. 用葯費用應是患者能夠擔負的,這對增強依從性很重要。11. 保證療效和安全性的前提下,能夠口服給葯就不要注射給葯。12. 實施葯物治療前,先要通過改變患者的生活習慣(非葯物療法)來糾正患者的疾病狀態,這樣可能避免用葯,或者可以增強葯物療效。13. 實施葯物治療前,應對葯物可能引起的疾病、症狀體征、臨床檢驗結果的異常有充分的認識。14. 不同葯物療效和安全性相似,選擇費用低、使用方便的品種。15. 給予患者個體化葯物治療,考慮社會因素的影響。

Ⅵ 養雞常用給葯方法有哪些求大神幫助

由於雞只個體小,數量大,給葯方法不同於其他動物。它的原則是保證葯效,能同時服葯和省工、省時。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1)混料給葯 這是雞場中最常用的方法,它可以使大群雞同時服葯,省工、省時。適用於幾天、幾周甚至幾個月的長期用葯和不溶於水或加在水中適口性差的葯物。
(2)飲水給葯 也是一種常用的方法,它適用於緊急治療,短期給葯和溶於水的葯物。因病雞雖不採食但還能飲水,有些葯物雖難溶於水,只要它的溶解度足以達到治療目的者,也可用飲水法給葯,如呋喃類葯物。
(3)經口投葯 此法是把葯物直接投入口腔、食管或嗉囊中,雖操作費工費時,但劑量准確,效果確實可靠,此法適用於小群雞或比較貴重的品種,在病重時雞不食不飲,必須逐只經口投葯。
(4)體內注射給葯 採用皮下或肌肉注射,其劑量准確,效果可靠,常用於緊急治療。
(5)體表用葯 是把葯塗擦或噴灑在體表,多用於治療外傷和體表寄生蟲。
以上方法各有優缺點,使用時要因地、因時制宜,一般說預防或雞群食慾較好時採用混料或飲水給葯,當病情嚴重時只好經口或注射給葯。

Ⅶ 什麼是常用的施葯方法

常用施葯方法
1、噴霧法:是防治大田農作物病蟲草害最常用的一種施葯方法。利用噴霧葯械將液狀使用的農葯制劑,加水稀釋後,噴灑到作物表面,形成葯膜,達到防治病蟲的目的。噴霧需要噴霧器、水源和良好的水質。
2、噴粉法:是用噴粉器產生風力將農葯粉劑噴撒到農作物表面。適於缺水地區,工效較高,但粉劑粘著力差,飄逸性強,防治效果一般不如噴霧法,易污染環境。 3、潑澆法:是把定量的乳油。可濕性粉劑或水劑等,加水稀釋,攪拌均勻,向植物潑澆或用水唧筒進行噴雨。主要用於稻田害蟲的防治,用水量比噴霧多出2-3倍不適用於多數病害的防治。
4、撒施法:適用於施用顆粒劑和毒土。製作毒土時,葯劑為粉劑時,可直接與細土按一定份數混合均勻;液劑時,先將葯劑加少量水稀釋後,用噴霧器噴到細土上拌勻 撒毒土防治植株上的害蟲應在霧水末干時進行,防治地下害蟲應在霧水干後進行。對劇毒農葯,不能做成毒土撒施。
5、土壤處理法:結合耕翻,將農葯利用噴霧、噴粉或撒施的方法施於地面,再翻入土層,主要用於防治地下害蟲、線蟲、土傳性病害和土壤中的蟲、蛹,也用於內吸劑施葯,由根部吸收,傳導到作物的地上分,防治地面上的害蟲和病菌。
6、拌種法:將一定量的農葯按比例與種子混合拌勻後播種,可預治附帶在種子上的病菌和地下害蟲及苗期病害。
7、種苗浸漬法:利用一定濃度的葯液浸漬種苗木的方法,一般應用的農葯為水溶劑和乳油,用於防治附帶在種子苗木上的病菌。浸漬種苗要嚴格掌握葯液濃度、溫度、 浸漬時間,以免產生葯害。
8、毒餌、毒谷法:將具有胃毒作用的農葯與害蟲害鼠喜食的餌料、穀物拌勻,施於地面,用於防治地面危害的害蟲害鼠,配製毒谷應先將穀物炒香或煮半熟,晾成半干後再拌葯。
9、熏蒸法:是利用具有揮發性的農葯產生的毒氣防治病蟲害,主要用於土壤、溫室、大棚、倉庫等場所的病蟲害防治。
10、熏煙法:主要應用煙劑農葯,將農葯點燃後產生濃煙彌散於空氣中,起到防治病蟲害的作用。主要用於防治溫室、大棚、倉庫等密閉場所的病蟲害。
11、塗沫法:將具有內吸性的農葯配製成高濃度的葯液,塗抹在植物的莖、葉、生長點等部位,主要用於防治具有刺吸式口器的害蟲和鑽蛀性害蟲,也可施用具有一定滲透力的殺菌劑來防治果樹病害。

Ⅷ 每隔一個t1/2給葯一次,預速達css,可採用什麼法

每隔一個t欲迅速達Css可採用負荷劑量法。

負荷劑量是凡使首次給葯時血葯濃度達到穩態水平的劑量,有三種方法:

1、靜脈推註:負荷劑量DL=平均Css*Vd(平均穩態血葯濃度*表觀分布容積)。

2、靜脈滴註:負荷劑量DL=平均Css*Vd=1.44*RA(滴速)*t1/2(半衰期)。

3、血管外給葯:負荷劑量DL=X0*(1/(1-e-kt)),其中X0為靜脈注射葯量,-kt為e的指數。

(8)給葯方案的調整可以採用哪些方法擴展閱讀:

當需要使血葯濃度立即達到穩態濃度,且第一次劑量加倍即可快速達到穩態濃度時,採用負荷劑量法。其實就是把穩態濃度下體內葯物的累計量作為負荷劑量加到每次劑量上,再維持每次劑量,與穩態濃度下體內葯物的消除量完全相等。

初始負荷劑量是臨床用葯過程中常用的給葯方案。其目的是快速使血葯濃度達到穩態濃度,使葯物快速發揮作用。許多葯物需要兩倍於維持劑量的負荷劑量,通常稱為「第一次劑量加倍」。

參考資料:網路-負荷劑量

閱讀全文

與給葯方案的調整可以採用哪些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駁口金油使用方法 瀏覽:857
足背伸的鍛煉方法 瀏覽:794
牛舍風機安裝方法 瀏覽:392
道路綠地覆蓋率的計算方法 瀏覽:766
做木珠子最簡單的方法 瀏覽:396
燈光控制手機的使用方法 瀏覽:81
目的基因檢測的步驟和方法是什麼 瀏覽:676
分數混合計算方法總結 瀏覽:370
英語教學方法有哪些直接法情景法 瀏覽:927
分析和綜合思維方法的運用 瀏覽:783
aca電蒸鍋使用方法 瀏覽:851
畫疊被子的簡便方法 瀏覽:361
舞蹈正確踢腿方法 瀏覽:820
企鵝支架訓練方法 瀏覽:572
常用的安全風險分析評估方法有哪幾種 瀏覽:2
配音秀中測試方法哪裡看 瀏覽:625
人生解決問題方法 瀏覽:100
毛線打結方法視頻 瀏覽:809
蘋果手機里緩存的騰訊視頻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636
常用表示溶液的方法有 瀏覽: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