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怎麼踩水和換氣啊 游泳時腦袋進水裡 耳朵很難受怎麼辦啊
踩水和換氣 這東西很難講,還是要有人在旁邊邊做動作給你看邊教你比較有用。
至於耳朵進水,進哪邊,就用水拍拍哪邊腦袋,或跳一跳哪邊的腿。
本帖為轉帖,非原創。
學游泳說難也難——許多人一輩子都沒能學會游泳;但說容易也容易——也有不少人下過幾次水就能遊了。關鍵就在於得法。所以找個明白人給指點指點是聰明的做法(呵呵,別找二把刀的,教你怎麼喝水)。
大多數人學游泳都會找個救生圈,或者掛個浮力袋——這樣子是學不會的。要想盡快地學會游泳,就不要掛這些東西。
另外初學者最好是到游泳池學游泳。海里有波浪,會大大增加學習難度。喝幾口水之後,就把信心打下去了。在游泳池裡也要選擇人少平靜的水域,否則很容易喝水。
無論什麼技能都有個基本功問題,游泳當然也不例外。學游泳也要從基本功練起。要是有人一上來就教你胳膊怎麼掄、腿怎麼夾——那準是個二把刀的!
那麼什麼是游泳的基本功?
最主要的基本功是換氣。有許多人遊了十幾年了,自以為是「會游」,其實他不能算是會游——因為他的腦袋始終挺在水面上。學游泳一定要學會換氣。只要具備了換氣能力,哪怕你只會「狗刨」,你也算是「會游」了。
學習換氣要從學習漂開始——即在水面上漂浮。
漂有仰漂和俯漂,首先要學習的是俯漂——面朝下、背朝天的漂。
學習漂的首要作用是了解水性。人體在水中是能夠漂浮起來的,但初學者對此缺乏體驗。因此一旦腳不著地、腦袋入水,立刻就恐慌起來——這恰恰是落水者的大忌!
為了克服這種恐懼,在學漂之前,可以先做浸水練習——在淺水區,彎腰把腦袋浸入水中,默默地計數,看自己能堅持多久。這樣反復地練習一段時間,就不再害怕腦袋浸水了,憋氣的時間也會逐漸延長。
學習漂的另一個作用是練習平衡。在水中你可以觀察到,那些游得好的人,他們的身體基本上是平的,象一枚水平滑行的魚雷。而那些游速緩慢的人,他們的身體幾乎都毫無例外的是傾斜的,腳趾幾乎要觸到池底。造成這種現象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他們總是力圖把腦袋往上揚。人的腦袋是非常重的,腦袋一出水,身體的承重就更大了,再加上仰頭,身體自然就沉了下去。
所以學游泳要先學習俯漂。方法也很簡單:在淺水區,背靠池壁站立,彎腰,雙臂前伸,頭埋入水中,然後提起一條腿向後瞪池壁,使身體拉平向前滑去。記住,一定要盡量把頭埋入水中,這樣你的身體才能夠放平。要盡量放鬆,不要緊張,逐漸體會到水是能夠浮起你的身體的。失去速度後,腿部會逐漸下沉,然後緩緩地立起身體。這樣逐漸克服緊張情緒,培養親水性。
反復練習幾次後,你對漂就有了信心和感受。漂浮感和平衡感建立起來後,你就可以增加蛙泳的推進動作——手臂劃水和雙腿夾蹬水。對於初學者來說,這些動作都很簡單,用不著把注意力過分集中在這上面。等初步能游起來之後,再逐漸提高動作質量。
這一段的訓練沒有換氣動作,相當於入水後的潛游狀態。不要不耐煩,應該反復地做這個練習,直到手臂劃水和雙腿夾蹬水的動作基本能夠協調起來。初學者能滑出七、八米就可以了。好點的可以滑出十幾米。
潛游熟練後,就開始進行最關鍵的訓練——換氣。蛙泳的換氣有很分明的節奏感,掌握起來並不難。當你的手臂用力向後劃時,上半身會被向上抬起——這就是你抬頭換氣的時機,完全是順其自然的。
好手的頭部出水時間短,滑行時間長。特別是那些自由游游得好的人,你簡直就看不到他在換氣,似乎頭一直埋在水裡,非常的精彩。初學者頭部出水的時間可以長一些。由於心理緊張,初學者換氣時往往張大了口狂吸,這樣很容易吞水(尤其是在不平靜的水面)。要控制好節奏,盡量做到從容不迫的換氣,當然這需要較長時間的鍛煉。肺活量不足的人,頭入水的時間很短暫,這樣推進時間也就短,速度就快不了,而沒有速度,換氣時間也倉促,結果只看見頻繁點頭,就是游不快。*^
掌握了換氣,基本上就算能遊了。不過在你進入深水區之前,你最好還應該掌握另外兩項技巧——踩水和仰漂。
在不會游泳的人看來,踩水是很神奇的——人怎麼能夠站在水中呢?其實這項技術一點都不難。首先你應該明白,人體只需要並不大的一點作用力,就可以把頭部升出水面。如果踩的好、力度大,甚至可以把肚皮都升出水面。
仰漂是遠水游泳所必須的。不帶漂浮物時仰漂是深水中唯一的休息方法。學習仰漂能夠讓你更好地了解人體的浮力。會水的人甚至可以長時間地漂浮在水面上,當然新手肯定是做不到的。初學仰漂要注意防止口鼻進水,最好先讓人輔助托持,幫助浮起和平衡。
即便是掌握了這些技能,也還是要特別注意安全。初學者如果下海,一定不要往裡游。風浪大也不能下海。
參考資料:http://post..com/f?kz=118442412
❷ 詳細介紹一個防溺水的小妙招
防溺水常識
暑假期間,青少年兒童溺水身亡事故頻發,已經引起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作為學校家長,如何預防青少年溺水已顯得尤為重要。了解一些預防溺水常識,就很有必要了。
一、游泳安全要點:
1.下水時切勿太餓、太飽,飯後一小時才能下水,以免肢體抽筋;
2.下水前試試水溫,若水太冷,就不要下水;
3.若在江、河、湖、海游泳,則必須有伴相陪,不可單獨游泳;
4.下水前觀察游泳處的環境,若有危險警告,則不能在此游泳;
5.不要在地理環境不清楚的峽谷游泳,這些地方的水深淺不一,而且涼,水中可能有傷人的障礙物,很不安全;
6.跳水前一定要確保此處水深至少有3米,並且水下沒有雜草、岩石或其他障礙物,以腳先入水較為安全;
7.在海中游泳,要沿著海岸線平行方向而游,游泳技術不精良或體力不充沛者,不要涉水至深處,在海岸做一標記,留意自己是否被沖出太遠,及時調整方向,確保安全。
二、如何預防游泳時下肢抽筋:
1.游泳前一定要做好暖身運動;
2.游泳前應考慮身體狀況,如果太飽、太餓或過度疲勞時,不要游泳;
3.游泳前先在四肢撩些水,然後再跳入水中,不要立刻跳入水中;
4.游泳時如胸痛,可用力壓胸口,等到稍好時再上岸,腹部疼痛時,應上岸,最好喝一些熱的飲料或熱湯,以保持身體溫暖。
三、夏季游泳溺水自救方法:
萬一不幸遇上了溺水事件,溺水者切莫慌張,應保持鎮靜,積極自救:
1.對於手腳抽筋者,若是手指抽筋,則可將手握拳,然後用力張開,迅速反復多做幾次,直到抽筋消除為止;
2.若是小腿或腳趾抽筋,先吸一口氣仰浮水上,用抽筋肢體對側的手握住抽筋肢體的腳趾,並用力向身體方向拉,同時用同側的手掌壓在抽筋肢體的膝蓋上,幫助抽筋腿伸直;
3.要是大腿抽筋的話,可同樣採用拉長抽筋肌肉的辦法解決。
四、溺水急救:
溺水後急救方法有:
1.將傷員抬出水面後,應立即清除其口、鼻腔內的水、泥及污物,用紗布(手帕)裹著手指將傷員舌頭拉出口外,解開衣扣、領口,以保持呼吸道通暢,然後抱起傷員的腰腹部,使其背朝上、頭下垂進行倒水,或者抱起傷員雙腿,將其腹部放在急救者肩上,快步奔跑使積水倒出,或急救者取半跪位,將傷員的腹部放在急救者腿上,使其頭部下垂,並用手平壓背部進行倒水;
2.呼吸停止者應立即進行人工呼吸,一般以口對口吹氣為最佳,急救者位於傷員一側,托起傷員下頜,捏住傷員鼻孔,深吸一口氣後,往傷員嘴裡緩緩吹氣,待其胸廓稍有抬起時,放鬆其鼻孔,並用一手壓其胸部以助呼氣,反復並有節律地(每分鍾吹16~20次)進行,直至恢復呼吸為止;
3.心跳停止者應先進行胸外心臟按摩。讓傷員仰卧,背部墊一塊硬板,頭低稍後仰,急救者位於傷員一側,面對傷員,右手掌平放在其胸骨下段,左手放在右手背上,借急救者身體重量緩緩用力,不能用力太猛,以防骨折,將胸骨壓下4厘米左右,然後鬆手腕(手不離開胸骨)使胸骨復原,反復有節律地(每分鍾60~80次)進行,直到心跳恢復為止。
五、游泳時耳朵進水怎麼辦:
耳內進水後應及時將水排出,最常見的方法是:
1.單足跳躍法:患耳向下,借用水的重力作用,使水向下從外耳道流出;
2.活動外耳道法:可連續用手掌壓迫耳屏或用手指牽拉耳廓;或反復地做張口動作,活動顳頜關節,均可使外耳道皮膚不斷上下左右活動或改變水屏障穩定性和壓力的平穩,使水向外從外耳道流出;
3.外耳道清理法:用干凈的細棉簽輕輕探入外耳道,一旦接觸到水屏障時即可把水吸出。由於游泳池或河水不幹凈,污水入耳後引起外耳道皮膚及鼓膜感染,或耳內進水後處理不當,如不潔挖耳等,常可引起以下幾種耳病:外耳道炎、外耳道癤腫、耵聹阻塞、鼓膜炎、化膿性中耳炎。如果耳內進水後出現以上症狀,應暫時停止游泳,並去醫院檢查,對症治療。
六、夏天游泳注意事項:
1.飯後、飲酒不宜游泳;
2.有開放性傷口、皮膚病、眼疾不宜游泳,感冒、生病、身體不適或虛弱不宜游泳;
3.雷雨的天候不宜游泳,水溫太低、太涼不宜游泳;
4.游泳時禁止與同伴過分開玩笑,不要隨興下水,特別是野外;
5.風浪太大、照明不佳不要游泳,不明水域不要游泳、跳水,水淺、人多不可跳水;
6.要在有救生員及合格場所游泳,下水前先做暖身運動,下水的裝備要帶全,一定要帶泳鏡;
7.水中切忌慌、亂,如遇抽筋,請保持冷靜,改用仰漂,平日有機會就參加心肺復甦術訓練及水中自救訓練,如遇人溺水,沒有把握不應下水救人,可一面大聲呼救一面利用竹竿、樹枝、繩索、衣服或漂浮物搶救;
8.露營、釣魚、野外活動如靠近水邊時,應嚴防小孩意外落水,海邊或戶外游泳要防止曬傷及腳底刺傷。
七、如何防溺水:
為了確保游泳安全,防止溺水事故的發生,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不要獨自一人外出遊泳,更不要到不摸底和不知水情或比較危險且宜發生溺水傷亡事故的地方去游泳,選擇好的游泳場所,對場所的環境,如該水庫、浴場是否衛生,水下是否平坦,有無暗礁、暗流、雜草,水域的深淺等情況要了解清楚;
2.必須要有組織並在老師或熟悉水性的人的帶領下去游泳,以便互相照顧;如果集體組織外出遊泳,下水前後都要清點人數,並指定救生員做安全保護;
3.要清楚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平時四肢就容易抽筋者不宜參加游泳或不要到深水區游泳,要做好下水前的准備,先活動活動身體,如水溫太低應先在淺水處用水淋洗身體,待適應水溫後再下水游泳;鑲有假牙的同學,應將假牙取下,以防嗆水時假牙落入食管或氣管;
4.對自己的水性要有自知之明,下水後不能逞能,不要貿然跳水和潛泳,更不能互相打鬧,以免喝水和溺水,不要在急流和漩渦處游泳,更不要酒後游泳;
5.在游泳中如果突然覺得身體不舒服,如眩暈、惡心、心慌、氣短等,要立即上岸休息或呼救;
6.在游泳中,若小腿或腳部抽筋,千萬不要驚慌,可用力蹬腿或做跳躍動作,或用力按摩、拉扯抽筋部位,同時呼叫同伴救助;
7.在游泳中遇到溺水事故時,現場急救刻不容緩,心肺復甦最為重要。將溺水者救上岸後,要立即清除口腔、鼻咽腔的嘔吐物和泥沙等雜物,保持呼吸通暢;應將其舌頭拉出,以免後翻堵塞呼吸道;將溺水者的腹部墊高,使胸及頭部下垂,或抱其雙腿將腹部放在急救者肩部,做走動或跳動「倒水」動作。恢復溺水者呼吸是急救成敗的關鍵,應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可採取口對口或口對鼻的人工呼吸方式,在急救的同時應迅速送往醫院救治
❸ 汽車涉水時怎麼操作 汽車涉水正確操作方法
首先,汽車過水只要水深不超過進氣口,就不會熄火。就沒有問題。
如果過水的時候沒有熄火,那麼對發動機是沒有影響的,只有自動熄火拋錨才有影響。過深水後一般會造成電線短路,接觸不良,發動機進水,車體生銹,布料,隔音層等等,發霉等。所以涉水後把前機器蓋、4個門和後備箱打開,晾曬一下,避免潮氣侵蝕,仔細檢查一下。
當然涉水也要一次性通過,要是把車泡在水裡也不行。時間長了水也就進來了。
即使是專業的頂尖越野車,也要盡量避免涉水,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賽車手是不會涉水的。
涉水風險太大。萬一水超過了極限,車就飄起來了,失去抓地力,無法脫困,就等著大修吧。
下次遇到必須要涉水的時候先看看水的大約高度,水深約半個輪胎高度時發動機應未進水。可待水退之後,再發動開到維修廠,進行底盤或排氣管清理。水深超過半個輪胎高度時發動機室和乘員艙可能都已經進水,電氣系統會浸水短路。此時不可貿然起動發動機,須等積水退去後,請拖車拖至維修廠進行維修。如貿然發動車子,可能造成嚴重的損害。
涉水後措施:
檢查電路系統
立刻拆除電器部分的包紮物,擦乾水濕部分,並裝好風扇皮帶。檢查各齒輪箱有無浸水,水箱散熱器片之間有無漂流物堵塞,輪胎有無損壞,底盤下面有無水草纏繞等;
及時將車輛清理干凈,恢復制動效果。在尚未確定電路系統、引擎組件等部件未進水之前,不要試圖啟動以免造成更大損失。
❹ 你會經常告誡孩子這些涉水安全常識嗎
會。
隨著氣溫的逐漸升高,家長和孩子們要對防溺水安全知識引起高度重視。「生命可貴,安全為本」,沒有安全就沒有一切,大家一定牢記安全。為了防止學生溺水事故的發生,家長和孩子們務必牢記「四不要」和「六不準」。
1、防溺水「四不要」
不要在沒有家長陪同下私自下水游泳;
不要在未設置警示標識的水域游泳;
不要在沒有安全保障的地方和野外的水源地游泳;
不要在上下學的途中和度假期在水源周邊戲水。
2、防溺水「六不準」
不準學生私自游泳;
不準擅自與他人結伴遊泳;
不準學生在無家長或老師帶領的情況下游泳;
不準學生在無安全設施、無救護人員的水域游泳;
不準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
不準不會水性的學生私自下水施救。
溺水時的自救方法
1、不要慌張,發現周圍有人時立即呼救;
2、放鬆全身,讓身體飄浮在水面上,將頭部浮出水面,用腳踢水,防止體力喪失,等待救援;
3、身體下沉時,可將手掌向下壓;
4、如果在水中突然抽筋,又無法靠岸時,立即求救。如周圍無人,可深吸一口氣潛入水中,伸直抽筋的那條腿,用手將腳趾向上扳,以解除抽筋。
❺ 車輛涉水如何正確行駛和浸水後處理方法
涉水行駛技巧:
一看:當城市遇到暴雨而道路積水時,多數由於水質骯臟混濁的關系,我們往往不知道水面的深淺,尤其是在一些坑窪不平的路段。這時把車靠邊停下來,觀察其他車輛通過的情況就很有必要了。
二探:如果沒有其他車輛提供參照,那麼你就只能自己去探水面深淺了。探水時,你可以藉助雨傘、路邊的樹枝、或者參照路邊樹木綠化帶來對比估算水面深淺。沒有絕對把握切忌莽撞下水。
三通過:
開車第一要點是要慢,切忌大腳轟油門,以免因水位推高而導致水灌進發動機的後果。在行進過程中,要保持低擋位高轉速、緩慢進水勻速通過。這樣做的目的是通過使用車輛的最低擋,得到最慢的車速和最大的扭力。慢速行駛當然是為了防止水進入進氣管;如果遇到障礙,低擋輸出的最大扭力能使車輛越過障礙。
處理方法;
1、檢查剎車是否正常
在涉水成功後,不要著急提速,繼續保持一段時間的低速行駛,並且在沒有水的路段上空踩幾腳剎車,以免剎車失靈發生追尾事故。這種做法,不僅能夠檢查剎車是否正常,還能使剎車盤和剎車片充分摩擦,讓殘留的水分盡早揮發,使車輛更快的恢復制動力。
2、到4S店檢查空氣濾清器等重要零部件
除了自行檢查剎車片外,車輛涉水後建議司機將車輛送到4S店進行檢查,特別是空氣濾清器、發動機艙線束介面等重點部位。
3、洗車時也給底盤「洗個澡」
下雨天道路上的積水比較臟,會有落葉等各種雜物。在車輛涉水時,這些雜物很容易附著在底盤縫隙等地方,久而久之會使底盤生銹。所以,洗車時也給底盤「洗個澡」,做一次徹底的清理是十分必要的。
車輛涉水誤區:
1、涉水時要大腳轟油
當車輛涉水時要大腳給油,的目的是為了依靠排氣壓力阻止水進入排氣管。這個做法完全沒有必要,只需用怠速涉水足以。
2、涉水高度取決於電氣設備高度
通常認為車輛電器、電控系統如果浸泡在水中也會損壞甚至短路。實際上在市區遇到的涉水路段都比較短,用不了半分鍾就可以通過。在這種情況下車輛電器以及電控系統短時間與水接觸並無大礙,因為ISO9001國際質量管理體系中規定,車載電控部件都要求有防水保護措施。
❻ 戶外運動 培訓 哪些
因為有共同之處,既有內容和概念,可用於區別之後,我們可以發現兩概述:第一,比較兩者的內容有很多共同點,多用於擴大培訓內容是依託戶外運動項目,通過戶外運動培訓的教育思想和理念。
如體育訓練課程、知識表定向、攀岩、涉水、徒步旅行和戶外運動等運動是一致的,鍛煉學生的體能、意志、生存等.在戶外運動過程中,一些項目還將領導能力、組織能力和協調應急能力的能力與發展的發展結合起來。因此,這兩個內容項目設置之間有很多共同點,這就是兩個項目的共同點。
第二,教育觀念側重點不同,主要體現在手段和手段上,戶外運動本身就是體育、自然、地理相結合、體育與自然相結合而形成的一個戶外概念。在教學情境中並不是預設的,是一種追求新鮮空氣、陽光戶外休閑娛樂,既能領略大自然之美,又能體會到自由活動的大量樂趣活動。
訓練的過程是一個很大的不確定性,在自然界中,大型的戶外環境,而拓展訓練方案是通過好的教練可設定,主要是讓在特定情況下磨練的態度的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經驗從來沒有的感覺,這是一種心理訓練活動,它的訓練過程是在一個特定的的情境或場合,也許是因為不同的教育過程造成了教育觀念的差異。
「戶外運動」真的讓人回歸自然,接受大自然的洗禮,學會生存,就要挑戰自己,如「訓練」對「經驗」的素質教育,所有的事情後,第一個知道的,通過做來學習,因此,這兩個教育概念的融合成為本文的重點。
目前,隨著發展訓練課程的發展和擴大,分類方法也多種多樣,課程開發中新課程的開發與開發,然而適合大學的發展課程只能選擇其中的一些課程。目前,我國高校的發展培訓主要集中在野外培訓項目上,許多項目由於場地器材沒有實施。
❼ 有哪些野外生存方法和技巧
1、野外生存體驗的准備工作
出發之前,必須盡可能想像在野外將會面臨的各種境地,以便准備相應的技能和裝備。如何裝備自己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露營活動的成敗。以下物品是不可或缺的。這里需要提醒野營活動初次參予者的是:並非一個好的目標地和令人激動的行動計劃就能變成一次好的露營生活。必須盡可能想像在野外將會面臨的各種境地,以便准備相應的技能和裝備,保證野外生活的安全以達到預期效果。由於野外,尤其是山區氣候復雜多變,風雨交加的惡劣情形突如其來,如果使用那些價底質次、抗風防雨性能差的野營工具,則會露而無營、狼狽不堪,甚至造成險情。所以說出發前如何裝備自已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露營成功與否。帳篷:選擇結構穩定、重量輕、抗風、防雨性能較強的雙層帳篷為佳
睡袋:羽絨或鵝絨睡袋輕便,保暖效果好,但前提是必須保持乾燥,環境條件比較潮濕時,人造真空綿睡袋可能是更好的選擇
背包:背包負重的秘密在於,它將大部分重量分擔在臀部上,背包構架應符合自己的身體結構,並有結實而舒適的腰帶
生火用具:打火機、火柴、蠟燭、放大鏡。其中蠟燭既可用作光源,又是極好的助燃劑
野炊用具:水壺、多功能野炊鍋、鋒利的多功能折刀、餐具
專用工具:指南針、地圖、繩索、折疊鍬、手電筒、針線、魚鉤魚線、砍刀、照相機
水和食品:熱量大的肉類、糖類、脂類、千萬別忘記帶上鹽
救生箱:解毒劑、消粉、感冒葯、腹瀉葯、雲南白葯、鎮痛葯、紗布、膠帶、綳帶、消毒葯水
2、生火技術
火可以遏制死亡,增添生機。它不僅可以將食物煮熟,而且有更廣泛的用途:火苗釋放熱量產生暖意,會節省體內熱量散失;可以烘乾衣服;薰過的肉食可以較長時間保鮮;火可以嚇跑危險的野獸;煙霧可以驅走害蟲,另外還可鍛燒金屬打制工具,削尖木棍。因此必須學會在任何條件下、任何地方生火。
正常情況下,打火機和火柴是最重要的點火工具。出發前在火柴上滴蠟,防止火柴變潮。火柴萬一潮濕,將它放在頭發裡面磨擦一番,頭發產生靜電可使其乾燥,另外,要記住:一隻小蠟燭只損耗最小的能量就可以維持很長時間,而且蠟燭是良好的助燃劑。使用凸鏡:強烈的陽光通過凸鏡聚集後可以產生足夠的熱量點燃火種。放大鏡、望遠鏡或照相機凸鏡都可以代替凸鏡為您服務。
電池生火:用導線連接車輛、手電筒或收音機中電池的正負極時發出的火花可用來點火
鑽木取火:這是一種簡易的生火技術,但需要大量的實踐練習。用一塊堅硬的紡棰狀木頭在一塊軟木底座上磨擦鑽孔,起初會落下細碎的木屑,爾後磨擦處會變熱,為便於鑽木,往往將硬的紡棰狀木頭纏在自製木弓上,加快轉動速度,盡快引燃火種。
3、如何尋找水源、收集水?
生命離不開水,沒有食物正常人可以活三周,但沒有水,三天都活不了,所以水要優先考慮:山區尋找水源首選之地是山谷底部地區,高山地區尋水,應沿著岩石裂縫去找,乾涸河床沙石地帶往往會挖到泉眼。
在海岸邊,應在最高水線以上挖坑,很可能有一層厚約5厘米的沉濾水浮在密度較大的海水層上。飲用凹地積水處的水時,必須做到先消毒、沉澱後煮沸飲用。
收集雨水:在地上挖個洞,鋪上一層塑料,四周用粘土圍住,可以有效地收集雨水。
凝結水:在一段樹葉濃密的嫩枝上套一隻塑料袋,葉面蒸騰作用會產生凝結水。
跟蹤動物、鳥類、昆蟲、或人類蹤跡可以找到水源。
植物中取水:竹類等中空植物的節間常存有水,藤本植物往往有可飲用的汁液,棕櫚類、仙人掌類植物的果實和莖干都含有豐富的水分。
日光蒸餾器:在乾旱沙漠地區利用下述方法能較好地收集到水:在相對潮濕的地面挖一大約寬90厘米、深45厘米的坑,坑底部中央放一集水器,坑面懸一條拉成弧形的塑料膜。光能升高坑內潮濕土壤和空氣的溫度,蒸發產生水汽,水汽與塑料膜接觸遇冷凝結成水珠,下滑至器皿中。
4、怎樣在野外識別方向?
在山野中行進,常常會遇到迷路的情況,這時候不能慌張,要靜下心來,利用大自然中的一些特徵物來識別方向:
影鍾法:在一塊平地上,豎直放置1米多長的垂直樹干。註明樹影所在位置,頂端用石塊或樹棍標出(圖中a)15分鍾後,再標記出樹干頂端在地面上新的投影位置(圖中b)。兩點間的連線會給出你東西方向--首先標出的是西。南北方向與連線直。這種方法適用於任何經緯度地區,一天中的任何時間,只是必須有陽光。用它可以檢測你移動的方向。
表法:傳統的手錶有時針和分針,可用來確定方向,前提是它表示的是確切的當地時間。越遠離赤道地區,這種方法會越可靠。將表水平放置,時針指向太陽,時針與12點刻度之間夾角的平分線指示南北方向。
簡易指南針:一截鐵絲(縫衣針即可)反復同一方向與絲綢磨擦,會產生磁性,懸掛起來可以指示北極。
植物法:若在陰天迷了路,可以靠樹木或石頭上的苔蘚的生長狀態來獲知方位。以樹木而言,樹葉生長茂盛的方向即是南方。若切開樹木,年輪幅度較寬的一方即是南方。
5、野外時間判斷
在野外若沒有鍾表而想知道時間時,你該怎麼辦?按地球自轉及月球公轉的基常識,白天時可由太陽的移動,晚間可由月亮的移動來判斷正確的時間,但這與季節、經緯度等有關,所以也不是非常准確。
如果你攜帶有指北針或羅盤,可在指北針或羅盤中心立一根火柴,指北針或羅盤指針轉至正北正南方向,觀察火柴桿影指的方向,桿影指向西(W)則是上午,桿影指向東(E)則是下午,桿影指向正北(N)則是正午,按桿影的移動軌跡可判明早六時至下午六時的時間。
也可以自己製造簡便的日晷:用厚紙板兩塊,按照當地緯度的餘角安置,在上面一塊厚紙板口按順時針方向從1至24畫好字盤,將針插在字盤中央。安置日晷時字盤應向北。在3月-9月可按上法安置字盤,10-2月,應自下而上將針反插在上面紙板上並在其背面按照反時針方向畫出字盤。
夜間可以用月亮判明時間,月亮從東轉到西約需12小時,平均每小時約轉15度,可結合當時的月相和月亮的位置觀測時間。
根據星辰的運動測量時間,最簡單的一種是自北極星至小熊量座戽斗凹邊底端β的星引一條想像中的直線,設想此線代表鍾表的指針,北極星所在位置為字盤的中心,可以像讀12數字的鍾表那樣測定時間,這需要你在平時清朗夜空時結合鍾表時間經常觀察星空,記住位置,在使用時就輕車熟路了。
6、採食野生植物要注意
1) 可食野生植物的識別:可食野生植物,包括可食的野果、野菜、藻類、地衣、蘑菇等。對可食野生植物的識別是野外生存知識的主要內容,有著重要的實用意義。我國地域廣大,寒、溫、熱三帶氣候俱全,而大部分是屬於溫暖地帶,適合於各種植物的生長,其中能食用的就有2000種左右。野生植物的營養價值很高,含有多種維生素。採食野生植物的最大問題是如何鑒別毒與無毒。有一個最簡單的辦法,將採集到的植物割開一個口子,放進一小撮鹽,然後仔細觀察這個口子是否變色,通常,變色的植物不能食用。
2) 野果:我國地大物博,南北方的山野灌木叢中都生長著許多可食的野果。諸如:生長在低山丘陵常綠闊葉灌木叢中的桃金娘,山地落葉灌木叢中的山桃、胡頹子,石灰岩山地落葉叢中的小果薔薇,河谷落葉灌木叢中的沙棘、沙地、灌木叢中的山荊子、稠李等,以及山櫻桃、山柿子、獼猴桃、酸藤果、棠梨、堅果等等。夏、秋兩季這些都可以生食充飢。如無識別可食野果的經驗,可仔細觀察鳥和猴子都選擇哪些野果、乾果為食,一般來說這些食物對人體便是無害的。
3) 採食野菜的加工方法很重要,加工的目的主要在於去毒和去味。關於野菜的食法有生食、直接炒食或蒸食,還可煮浸。
蘑菇:蘑菇在我國分布很廣,是人們喜愛的一種食品。通常食用的有:香菇、草菇、口蘑、猴頭菌等。
蘑菇的一般的吃法是炒食或做湯,也可用火烤烤後沾鹽食用,別具風味。
採食蘑菇要特別注意識別毒蘑。對於識別毒蘑菇和可食蘑菇有以下幾種說法,諸如:
(1) 毒蘑菇多有各種色澤,而且美麗;無毒蘑菇則多呈白色或茶褐色。
(2) 菌蓋上有肉瘤,菌柄上有菌環和菌托的有毒;反之則無毒。
(3) 毒蘑菇採集後易變色;無毒蘑菇則不同,不易變色。毒蘑菇多生長在骯臟潮濕、有機質豐富的地方;無毒蘑菇則多生於較干凈的地方。
(4) 毒蘑菇大都柔軟多汁;無毒蘑菇則較緻密脆弱。
(5) 毒蘑菇的汁液渾濁似牛奶;無毒蘑菇則清澄如水。
(6) 毒蘑菇的味道多辛酸苦辣;無毒蘑菇則很很鮮美。
煮蘑菇時,鍋里放燈芯草同煮,煮熟後,如燈芯草變成青綠色,證明有毒;如果是黃色,則無毒。
其它還有:煮蘑菇時,毒蘑菇能使銀器具變黑,如果加進牛奶,牛奶馬上凝固,放進蔥,蔥會變成藍色或褐色。
但區分有毒蘑菇和無毒蘑菇,不光需要以上知識,還必須根據實際經驗。沒有經驗的人最好先認識一些毒性較大而且易發現的毒蘑菇,記住它們的特徵,如果見到別的蘑菇也有這些特徵就不要採食,這樣就有致誤食中毒了。
7、渡河常識
河流是野外活動時常遇到的障礙,有的河流緩緩而過,清澈見底;有的則是水流湍急,你該如何涉水渡河呢? 首先你要對河流進行一番「偵察」,做到心中有數。
先了解河道的深淺、流速,河底的結構。仔細觀察之後再確定渡河的地點和方法。
涉水渡河要選擇河水較淺、水流平緩、無暗礁、暗流和漩渦的地點,如果水深過腰、水流速度超過每秒鍾4米的急流、不要無保護地涉水過河。涉水過河時,應當穿鞋,以免河底尖石劃破腳,同時也可以更好地保持平衡。如果河底是淤泥底,應脫去鞋襪,赤足過河。
山區河流通常水流湍急,水溫低、河床坎坷不平,涉渡時要有適當的保護。
手持一竹竿,帳篷桿,樹枝等支撐在水的上遊方向;腰間綁一保護繩,在水中摔倒或被水沖倒,有保護可避免危險;在河兩岸石塊上或樹木上拉架一條繩索,涉渡者手抓繩索或將安全帶通過繩套和鐵鎖掛在繩索上過河;在河兩岸架設一條有保護的繩索拉過河。集體涉渡時兩人或三人、四人,彼此環抱肩部、身體強壯者應於上遊方向,相互移動過河。
冬季涉渡冰河,應將棉衣和棉鞋脫下,涉水過河後再立即穿上,應注意不能穿棉衣褲和棉鞋過河,水濕後容易造成凍傷和失溫。
遇有較大的河流,不要輕易涉渡,可就地取材製作漂渡工具,如竹筏、木排或簡易救生衣等。
涉渡冰河時,最好在早晨通過,因為河水主要來源是冰川消融形成的,夜間氣溫低、消融量小,早晨時河水最淺,容易涉渡。
8、迷路後的措施
★其實,在發現迷路的時候,自己離原有的路徑一般不超過20分鍾。這時不要著急,更不能亂喊亂跑,應冷靜下來,仔細口憶一下剛才走過的泉水、已石、大樹、水流、洞穴、山峰、岔路口等參照物,然後憑著自己的記憶尋找自己的足跡,退回到原來的路線上。
★有一種可行的辦法就是立刻分析山勢走向和地理地貌的環境,然後判斷出是否有野生動物並尋找到其走過的痕跡,沿著"獸道"走出險境,但必須非常警覺,以免遭到野獸的襲擊或狩獵者設下的套、夾的傷害。一般來說山鞍或山脊會有獸道。
★不論是在林木遮蔽的山林中,還是在叢草蓋地的山坡上,低頭近看,根本找不出路跡采,只有遠看,看到幾十米以外,才能隱約地看出一條草枝微斜、草葉微傾、葉背微翻的痕跡,然後再由遠而近、由近再遠、遠近比較之後,就能分辨出路來了。
★爭取回到原來有旅遊山路的那座山上去。即使你已經下到谷底,而且已經很累,也要咬牙爬上去。不要偷懶,也不要心存僥幸去試別的路。
★如果已經找不到原來有旅遊山徑的那座山了,爭取找到一條小溪,順著溪流走。一般情況下溪流遲早會把你引出去。遇到瀑布也要想辦法繞過瀑布繼續沿著溪流前進。
★如果山裡沒有溪流,你應該做的,仍然是想辦法登上一座較高的山崗。根據太陽或遠方的參照物(如村莊、水庫、公路)辨別好大致的方向和方位,在這個方向上選定一個距離合適、也容易辨認的目標山崗,向目標山崗前進。
★人多的話,可以考慮把人員分成兩組。一組留在原地山頂,另一組人則下山,向另一選好方向的山崗前進。下山的人要時常回頭,征詢山頂留守者對自己前進方向的意見。若偏離了正確方向,山頂的人要用聲音或手勢提醒他們糾正錯誤。當下山者登上另一個山崗時,他們再指揮原來留守山頂的人下山前進。這樣,用「接力指揮」的方式交叉前進,就不會在山谷里原地打轉了。
★如果登山者只有一個人,那麼他唯一可做的,就在是辨別好方位下山時,要不斷抬頭看著自己原來選定好的目標山崗前進,只要你沉著冷靜地去想辦法,就一定會走出大山,脫離險境的。
9、在野外對動物的防範
獸類
遇見獸類迅速強迫自己冷靜下來,正視它的眼睛,讓它看不出你下一步的行動。你要保持警惕,但不要主動發動攻擊,這樣會暴露自己。不要背對對方,在自然界中這樣做等於表明自己是被獵者。面對對方,慢慢向後退。同時不能讓它看出你想逃跑(自然界中某些動物後退的時候表示它准備發起攻擊,獸類都知道這一點)。如果它跟進則應立即停止後退。注意:後退時一定要以勻速慢慢的走,即使對方沒有跟近也不要快跑--這是野生動物的天下,它可以輕易的追上你,當你快跑等於表明自己是被獵者。盡可能不要上樹(除非它沒有發現你,或者你自信後援小組能及時趕來。),上樹等於自斷退路,獸類善於等待。
如果它不認為你是食物,並且發覺你不會對它造成傷害,觀察一下之後它就會離開。你要做的就是想辦法讓它明白這兩點。
螞蟥:螞蟥分旱地螞蟥和水螞蟥等多種。旱地螞蟥一般生長在潮濕、低海拔(3000米以下)的地方,多活動在道路邊的草叢上。人經過時會驚動它們,第一個人往往無事,後面的人一不注意就會被它的吸盤「粘」住,並很快爬到皮膚上。
防螞蟥,有兩種辦法:
① 一種是防範,即將褲腳扎緊,撒上點風油精,在腿上、手上塗一些萬金油等刺激性的葯物。如果在螞蟥多的地方區,還要不時地察看(挽開褲袖)。
② 一種是斗爭,即乾脆挽起袖子(手和褲),讓皮膚暴露出來,旦有螞蟥叮上就很容易覺察(螞蟥一般是深褐色),這時大膽地用手將其扯下來(用指甲掐或煙火燙),再用手將它捏在手中搓弄,直至乾死
❽ 最近老下雨,還有些地方積水,開車涉水有什麼技巧嗎
測量標准採取了排氣口離地高度、車輪半高、進氣口離地高度三個數值。
排氣口高度:排氣口高度可以直觀反映出水位到達多少這里會進水,但上面的誤區解釋已經說明這里即使淹水也不會直接導致車輛熄火。但如果淹得太深,車輛在意外熄火後灌入的水會因為瞬間冷熱而永久性損傷三元催化器。
車輪半高:車輪半高這個標準是一些老司機或者是某些「專家」提出的安全涉水高度,但實際上這並不是一個科學衡量涉水性能的標准,我們只是用以作參考。
進氣口高度:這個是車輛的極限涉水指標,一旦這里進水便會直接導致車輛熄火,嚴重的還會將水吸進發動機而造成永久性損壞。
誤區一:水沒過排氣管會被吸進發動機造成熄火甚至損壞
有些觀點認為水沒過排氣管時會因收油或外界水壓把水吸進發動機並造成熄火甚至損壞,這句話聽上去很有道理,但實際上這是完全錯誤的。其實,發動機排氣時所產生的壓力非常大,足以將倒灌入排氣管的水排出。水沒過排氣管車輛不會熄火,還可照樣行進,並且做過一項實驗:將車完全浸泡在水中並且熄火,等水灌滿排氣管再點火。實驗的結果可能出乎一些人的預料:水非但沒堵住排氣反而被強大的排氣壓力完全排出,發動機點火成功。這則實驗告訴我們水沒過排氣管不會導致熄火,就算對車輛有損壞,也只會因為瞬間冷熱對三元催化器產生影響。
誤區二:涉水時要大腳轟油
大腳轟油的目的是為了依靠壓力阻止水進入排氣管。這個做法完全沒有必要,理由上面也都說得很清楚了。用怠速涉水足以。
誤區三:涉水高度取決於電氣設備高度
一部分認為車輛電器、電控系統如果浸泡在水中也會損壞甚至短路。實際上我們一般在市區遇到的涉水路段都比較短,用不了半分鍾就可以通過。在這種情況下車輛電器以及電控系統短時間與水接觸並無大礙,因為ISO9001國際質量管理體系中規定,車載電控部件都要求有防水保護措施。
正確操作方法一:入水前掛入最低擋位
手動或手自一體車型入水前應將擋位掛入一擋;自動變速器需掛入「L」擋;沒有「L」需掛入「2」擋位。這樣做的目的是通過使用車輛的最低擋,得到最慢的車速和最大的扭力。慢速行駛當然是為了防止水進入進氣管;如果遇到障礙,低擋輸出的最大扭力能使車輛越過障礙。
正確操作方法二:慢速過水、緩踩油門
入水時需要將車速盡可能減到最慢,因為當車頭向下傾斜時水更容易進到進氣管中,進氣管少許進水會導致水附著在空氣濾芯上,有時還會引起膨脹使進氣阻力變大導致發動機熄火。入水後也要保持低速防止車前形成水波漫過進氣管。緩踩油門是為了當遇到水下為泥沙時,避免車輪打滑失去抓地力甚至陷車。
極限操作方法:倒車涉水
當車輛萬不得已必須要通過較深水面時可採取倒車涉水的方法。這樣做的目的是利用車尾和四周車身將進氣口保護起來,盡可能防止其進水,以順利通過水面。
❾ 汽車怎麼涉水
1、遇到路面積水,首先,應該減速並判斷水位。只要水位達到輪胎的三分之二處,涉水行駛就有一定的危險,建議不要強行通過。畢竟汽車不是輪船。
2、如果決定通過,應該要保持低速行駛(手動檔應掛到底檔位),原因是車速太高會抬高水面而增加實際涉水深度,同時要盡可能一鼓作氣不停車、不換擋、不收油。保持中高油門低速通過。
3、如果不幸在涉水過程中熄火,不能嘗試再次啟動發動機,這種情況很可能是發動機進水了,再啟動只會造成發動機更嚴重的損害。
主要是因為水可以通過進氣管進入缸體。由於水不可壓縮的特點,將造成發動機曲軸、連桿等重要部件變形等,第二是汽車上有大量的線束,電腦和電器元件,水泡後會造成接觸不良等故障。
(9)涉水訓練方法有哪些擴展閱讀:
涉水前:注意觀察路況
駕車涉水前應注意觀察水的深度、流向和流速,判斷水下是否有淤泥、流沙等障礙物。涉水前還用塑料布等包紮分電器和高壓線。注意觀察前車通過的路線和速度,並藉此觀察積水深度判斷己車是否能通過。
在水中:保持穩定動力
對於堅硬路面掛低擋緩慢駛入水中,行駛中應穩住方向盤,同時穩住油門,保持汽車有足夠而穩定的動力,一氣通過,盡量避免中途停車、換擋或急轉彎。尤其注意水底路為泥沙。
若發現車輪打滑或下陷,切忌不要猛加油門沖車,應在發動機不熄火的情況下,在人力或其他車輛的協助下駛出水區。由於水壓遠小於汽缸的排氣壓力,只要車輛不熄火,積水是不會倒灌進去的。
涉水後:檢查電路系統
立刻拆除電器部分的包紮物,擦乾水濕部分,並裝好風扇皮帶。檢查各齒輪箱有無浸水,水箱散熱器片之間有無漂流物堵塞,輪胎有無損壞,底盤下面有無水草纏繞等,及時將車輛清理干凈,恢復制動效果。在尚未確定電路系統、引擎組件等部件未進水之前,不要試圖啟動以免造成更大損失。
❿ 軍事中提到的泛水編波訓練 是什麼意思
兩棲作戰中從海(水)面,涉水向灘塗、岸頭陣地,採取編隊形式,分波次,組織開進、突防、進攻的戰術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