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大比例尺的大比例尺地形圖測繪
地物是指地面上天然或人工形成的物體,如湖泊、河流、海洋、房屋、道路、橋梁等;地貌是指地表高低起伏的形態,如山地、丘陵和平原等,地物和地貌總稱為地形。地形圖是按一定的比例尺,用規定的符號表示的地物、地貌平面位置和高程的正射投影圖。
1 地形圖比例尺 定義 ——圖上直線長度d與相應地面水平距離D之比。
重要形式
數字比例尺
一般將數字比例尺化為分子為1,分母為一個比較大的整數表示。如數字比例尺1:500>1:1000。
稱比例尺為1:500、1:1000、1:2000、1:5000的地形圖為大比例尺地形圖,
稱比例尺為1:1萬、1:2.5萬、1:5萬、1:10萬的地形圖為中比例尺地形圖
稱比例尺為1:20萬、1:50萬、1:100萬的地形圖為小比例尺地形圖。
中國規定1:5千、1:1萬、1:2.5萬、1:5萬、1:10萬、1:25萬、1:50萬、1:100萬八種比例尺地形圖為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圖。中比例尺地形圖系國家的基本地圖,由國家專業測繪部門負責測繪,目前均用航空攝影測量方法成圖,小比例尺地形圖一般由中比例尺地圖縮小編繪而成。而城市和工程建設一般需要大比例尺地形圖,其中比例尺為1:500和1:1000的地形圖一般用平板儀、經緯儀或全站儀等測繪
2 大比例尺地形圖圖式 地形圖圖式(topographic map symbols):表示地物和地貌的符號和方法。一個國家的地形圖圖式是統一的,它屬於國家標准。 地形圖圖式中的符號有三類:地物符號、地貌符號、注記符號。
(1) 地物符號 地物符號分比例符號、非比例符號和半比例符號。 比例符號
可以按測圖比例尺縮小,用規定符號畫出的地物符號稱為比例符號,如房屋、較寬的道路、稻田、花圃、湖泊等。
非比例符號
有些地物,如三角點、導線點、水準點、獨立樹、路燈、檢修井等,其輪廓較小,無法將其形狀和大小按照地形圖的比例尺繪到圖上,則不考慮其實際大小,而是採用規定的符號表示。這種符號稱為非比例符號。
半比例符號
對於一些帶狀延伸地物,如小路、通訊線、管道、垣柵等,其長度可按比例縮繪,而寬度無法按比例表示的符號稱為半比例符號。
2) 地貌符號 地形圖上表示地貌的方法一般是等高線。(還有一些特殊地貌符號:如沖溝、梯田、峭壁、懸崖等) 地勢起伏小,地面傾斜角在 以下,比高不超過20m的,稱為平坦地;
地面高低變化大,傾斜角在 ,比高不超過150m的,稱為丘陵地;
高低變化懸殊,傾斜角為 ,比高在150m以上的,稱為山地;
絕大多數傾斜角超過 的,稱為高山地。
地形圖上表示地貌的主要方法是等高線。
等高線
等高線的定義
等高線是地面上高程相等的相鄰各點所連的閉合曲線。
等高距與等高線平距
地形圖上相鄰等高線間的高差,稱為等高距(contour interval),用表示,此圖中為10m。同一幅地形圖的等高距是相同的,因此地形圖的等高距也稱為基本等高距。大比例尺地形圖常用的基本等高距為0.5m、1m、2m、5m等。等高距越小,用等高線表示的地貌細部就越詳盡;
等高距越大,地貌細部表示的越粗略。但是,當等高距過小時,圖上的等高線過於密集,將會影響圖面的清晰度。測繪地形圖時,要根據測圖比例尺、測區地面的坡度情況和按國家規范要求選擇合適的基本等高距,相鄰等高線之間的水平距離稱等高平距,用d表示。在同一幅地形圖上,等高線平距越小表示坡度越大,反之坡度越小。因此可根據圖上等高線的疏密程度來判斷坡度的陡緩。
大比例尺地形圖的分幅與編號 《1:500 1:1000 1:2000地形圖圖式》規定:1:500~1:2000比例尺地形圖一般採用50×50cm正方形分幅或40×50cm矩形分幅;根據需要,也可以採用其它規格的分幅;地形圖編號一般採用圖廓西南角坐標公里數編號法,也可選用流水編號法或行列編號法等。 採用圖廓西南角坐標公里數編號法時x坐標在前,y坐標在後,1:500地形圖取至0.01km(如10.40-21.75),1:1000、1:2000地形圖取至0.1km(如10.0-21.0)。 帶狀測區或小面積測區,可按測區統一順序進行編號,一般從左到右,從上到下用數字1、2、3、4、……編定(流水編號法): 行列編號法一般以代號(如A、B、C、D……)為橫行,由上到下排列,以數字1、2、3、……為代號的縱列,從左到右排列來編定,先行後列,如圖中的A-4。 (採用國家統一坐標系時,圖廓間的公里數根據需要加註帶號和百公里數,如X:4327.8,Y:37457.0。)
4 大比例尺地形圖測繪 控制測量結束後,在圖根控制點上安置經緯儀(設立測站),測定其周圍地物、地貌特徵點(碎部點)的平面位置和高程,按比例尺縮繪成圖。 一、展繪控制點
用繪圖鉛筆或繪圖儀,將圖根點按坐標展繪在繪制好坐標格網的白圖紙或聚酯薄膜上。控制點展繪完成後,應用兩點坐標反算所得邊長,對展點點位進行檢核。
二、大比例尺地形圖測繪原理
採用極坐標法測繪地形圖,在測站安置經緯儀,測定定向方向到碎部點的水平角α,用視距測量的方法,測定測站到碎部點的距離D和高差h。由α得到碎部點的方向,在該方向上按距離D(除比例尺分母)將碎部點展繪在圖紙上。測站高程加上高差h,得到碎部點高程H,將重要碎部點高程注記在圖上。
地物的測繪:測定地物特徵點,在圖上按規定地物符號,連接相關碎部點。
地貌的測繪:測定地貌特徵點,邊測邊勾繪地性線;根據地形點,按等高線與高差成正比的原則,內插等高線。
B. 如何畫地形圖
1、將萬分之一地形圖掃描成*。tif格式文件存檔,
2、啟動cad後設一「底圖」圖層。
3、激活「插入」下拉菜單,執行「光柵圖象」命令,彈出「選擇圖象文件」對話框,選擇已存的*.tif文件。「確定」
4、選擇「插入點」及「比例」,好了,看看效果就知道了
5、選取插入的光柵圖象,「右鍵菜單」-「圖象」—」剪裁「
6、輸入圖像剪裁選項 [開(ON)/關(OFF)/刪除(D)/新建邊界(N)] <新建邊界>: n
7、輸入剪裁類型 [多邊形(P)/矩形(R)] <矩形>: p
好了,就可隨便剪裁和多幅圖紙拼接了
C. 大比例尺數字地形圖的測繪方法是什麼謝謝了
一般是野外數字化測圖,過程是利用全站儀或GPS等測量儀器在野外採集數據,然後將數據上傳到計算機上利用繪圖軟體進行繪圖,用得最多的就是1:500的地形圖測量。
D. 野外如何進行大比例尺地形圖的測繪
1、在測區布設能夠滿足需要的控制網,如三等網、四等網。
2、根據地形、根據測圖需要,布設圖根點。
3、採用全站儀實測地形變換點,同時現場繪制地形草圖。
4、採用計算機制圖軟體,如CAD等,將實測數據輸入計算機。
5、根據現場草圖,在計算機上編繪地圖。
E. 大比例尺地形圖設計包括的內容有那些
A.1.1 地形圖及其比例尺 按一定的數學法則有選擇地在平面上表示地球表面各種自然要素和社會要素的圖通稱為地圖。地圖可分為普通地圖和專題地圖,普通地圖是綜合反映地面上物體和現象一般特性的地圖,內容包括各種自然地理要素(如水系、地貌、植被等)和社會要素(如居民點、行政區劃及交通線路),但不突出表示其中某一種要素;專題地圖則是著重表示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的某一種或幾種要素的地圖,如交通圖、水系圖等。 地形圖是按一定的比例,用規定的符號表示地物和地貌的平面位置和高程的正射投影圖。地形圖是普通地圖的一種。如果僅僅表示地物的形狀和平面位置,而不表示地面起伏的地圖,則稱為平面圖。 圖上一段直線長度d與地面上相應線段的實際長度D之比,稱為地形圖的比例尺。地形圖的比例尺分數字比例尺和圖示比例尺兩種。 1. 數字比例尺 數字比例尺的定義為 (A-1) 一般將數字比例尺用分子為1,分母為一個比較大的整數M表示。M越大,比例尺的值越小;M越小,比例尺的值越大。如,1:500大於1:1000。通常稱1:500、1:1000、1:2000和1:5000比例尺的地形圖為大比例尺地形圖,稱1:1萬、1:2.5萬、1:5萬、1:10萬比例尺的地形圖為中比例尺地形圖,稱1:25萬、1:50萬和1:100萬比例尺的地形圖為小比例尺地形圖。我國規定1:1萬、1:2.5萬、1:5萬、1:10萬、1:25萬、1:50萬、1:100萬七種比例尺地形圖為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圖,地形圖數字比例尺注記在南面圖廓外的正中央,見圖A-1。城市和工程建設一般需要大比例尺地形圖,其中1:500和1:1000比例尺地形圖一般用平板儀、經緯儀或全站儀等方法測繪;1:2000和1:5000比例尺地形圖一般由1:500或1:1000比例尺地形圖縮小編繪而成。大面積1:500~1:5000的地形圖也可用航空攝影測量方法成圖。 圖 A-1 地形圖上的數字比例尺和圖示比例尺 表A-1 地形圖比例尺的精度與比例尺的選擇 比例尺 比例尺精度(m) 用途 1:10000 1.0 城市總體規劃、廠址選擇、區域布置、方案比較 1:5000 0.5 1:2000 0.2 城市詳細規劃及工程項目初步設計 1:1000 0.1 建築設計、城市詳細規劃、工程施工設計、竣工圖 1:500 0.05 2. 數字比例尺 如圖A-1所示,圖示比例尺繪制在數字比例尺的下方,其作用是便於用分規直接在圖上最取直線的水平距離,同時還可以抵消在圖上量取長度時圖紙伸縮變形的影響。 3. 比例尺的精度 由於人眼能分辨的圖上最小距離是0.1mm,如果地形圖的比例尺為1:M,將圖上0.1mm所表示的實地水平距離0.1M(mm)稱為比例尺的精度。根據比例的精度,可以確定測繪地形圖的距離測量精度。例如,測繪1:1000比例尺的地形圖時,其比例尺精度為0.1m,故量距的精度只需到0.1m,因為小於實地0.1m的距離在圖上表示不出來。又如,當設計規定需要在圖上能量出的實地最短長度為0.05m時,則所採用的比例尺不得小於0.1mm/0.05m=1:500。 比例尺越大,表示地物和地貌的情況越詳細,精度就越高,但測繪工作量和經費也越高。表A-1列出了幾種比例尺地形圖的比例尺精度,並說明可根據用途來選擇地形圖比例尺。 A.1.2 地形圖圖式 為了真實又概括地在地形圖上表示出復雜的地球表面形狀,人們採用一些特定的符號和方法來表示地物和地貌,這些符號和方法就秒為地形圖圖示。一個國家的地形圖圖式是統一的,屬於國家標准。我國當前使用的《1:500、1:1000、1:2000地形圖圖示》(GB/T 7929—1995),是由國家測繪總局制定、國家技術監督局發布的,1996年5月1日開始實施的,以下簡稱《圖式》。《圖式》是測圖和用圖的重要依據,測圖和用圖時應嚴格執行《圖式》中的規定。 地形圖圖示中有三類符號:地物符號、地貌符號和注記符號,在繪制和使用這三類符號時,也應認真查閱《圖式》,嚴格執行。 1. 地物符號 地物符號分為比例符號、非比例符號和半比例符號。 ⑴ 比例符號。可按測圖比例尺縮小,用規定符號畫出的地物符號稱為比例符號,如房屋、公路、稻田橋梁等。 ⑵非比例符號。有些地物,如三角點、導線點、水準點、獨立樹、路燈、檢修井等,其輪廓較小,無法將形狀和大小按地形圖比例尺繪到圖上,則不考慮其實際大小,採用規定符號表示。這種符號稱為非比例符號。 ⑶比例符號。對於一些帶狀延伸地物,如小路、通訊線、管道、垣柵等,長度可按比例縮繪,寬度無法按比例表示的符號稱為半比例符號。 2. 地貌符號 地形圖上表示地貌(地面高低起伏)的主要方法是等高線法,所以等高線是常見的地貌符號。 3. 注記符號 有些地物除了用相應的符號表示外,對於地物的性質、名稱、種類等在圖上還需要用文字和數字加以注記和說明,如地名、路名、單位名、房屋結構和層數、河流的水流方向、等高線的高程等,這些文字和數字稱為注記符號。 A.1.3 等高線 1. 等高線的概念與繪制原理 等高線是地面高程相等的相鄰各點連成的閉合曲線。如圖A-2所示,設想有一座高出水面的小島,與某一靜止水面相交形成的水涯線為閉合曲線,曲線形狀由小島與水面相交的位置確定,曲線上各點的高程相等。例如,當水面高為70m時,曲線上任一點的高程均為70m;若水位繼續升高至80m、90m,則水涯線的高程分別為80m、90m。將不同高程的水涯線垂直投影到水平面H上,按一定比例尺縮繪在圖紙上,就可將小島用等高線表示在地形圖上。這些等高線的形狀和高程,客觀地反映了小島的空間形態。這便是等高線的繪制原理。 圖A-2 等高線的繪制原理 2. 等高距與等高線平距 地形圖上相鄰等高線間的高差稱為等高距,常用h表示。同一幅地形圖的等高距應相同,因此地形圖的等高距也稱為基本等高距。大比例尺地形圖常用的基本等高距為0.5m、1m、2m、5m等。等高距越小,表示的地貌越詳細;等高距越大,表示的地貌細部越粗略。但等高距太小會使圖上的等高線過於密集,從而影響圖面的清晰度。因此,在測繪地形圖時,應根據測圖比例尺、測區地面的坡度情況,按國家規范要求選擇合適的基本等高距,見表A-2。 表A-2 地形圖的基本等高距(m) 比例尺 地形類別 1:500 1:1000 1:2000 1:5000 平坦地 0.5 0.5 1 2 丘陵 0.5 1 2 5 山地 1 1 2 5 高山地 1 2 2 5 等高線平距指的是相鄰等高線之間的水平距離,常以d表示。因為同一張地形圖內等高距是相同的,所以等高線平距d的大小與地面坡度有關。相鄰等高線之間的地面坡度為 (A-2) 式中 h—基本等高距; M—地形圖的比例尺分母。 在同一幅地形圖上,等高線平距愈大,表示地貌的坡度愈小;反之,坡度愈大,如圖A-3所示。 圖A-3 等高線平距與地面坡度的關系 3. 等高線的分類 等高線分為首曲線、計曲線和間曲線。如圖A-4所示。 ⑴首曲線:按基本等高距測繪的等高線稱為首曲線,用0.15mm寬的細實線繪制。 ⑵計曲線:從零米算起,每隔四條首曲線加粗的一條等高線稱為計曲線,用0.3mm寬的粗實線繪制。 ⑶間曲線:對於坡度很小的局部區域,當用基本等高線不足以反映地貌特徵時,可按1/2基本等高距加繪一條等高線,該等高線稱為間曲線,用0.15mm寬的長虛線繪制,可不閉合。 圖A-4 等高線的分類 4. 典型地貌的等高線 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形態千變萬化,但它們都可由幾種典型地貌綜合而成。典型地貌主要有山地和窪地、山脊和山谷、鞍部、陡崖和懸崖等。見圖A-5所示。 圖A-5 綜合地貌及其等高線表示 ⑴山頭和窪地 圖A-6(a)和(b)分別表示山頭和窪地的等高線,它們都一組閉合曲線,其區別在於:山頭的等高線由外圈向內圈高程逐漸增加,窪地的等高線由外圈向內圈高程逐漸減少,這就可以根據高程注記區分山頭和窪地。也可以用示坡線來指示斜坡向下的方向。 (a) 山頭 (b) 窪地 圖A-6 山頭與窪地的等高線 圖A-7 山脊和山谷的等高線 ⑵山脊和山谷 山坡的坡度與走向發生改變時,在轉折處就會出現山脊或山谷地貌(圖A-7)。山脊的等高線均向下坡方向凸出,兩側基本對稱。山脊線是山體延伸的最高棱線,也稱為分水線。山谷的等高線均為凸向高處,兩側也基本對稱。山谷線是谷底點的連線,也稱集水線。 ⑶鞍部 兩個山頂之間的呈馬鞍形的低凹部分稱為鞍部。鞍部是山區道路選線的重要位置。鞍部左右兩側的等高線是近似對稱的兩組山脊線和兩組山谷線,如圖A-8所示。 ⑷陡崖和懸崖 (a)陡崖 (b)陡崖 (c)懸崖 圖A-8 鞍部的等高線 圖A-9 陡崖與懸崖的表示 5. 等高線的特性 ⑴同一等高線上各點的高程相等; ⑵等高線是閉合曲線,不能中斷(間曲線除外),如果不在同一幅圖內閉合,則必定在相鄰的其他圖幅內閉合; ⑶等高線只有在陡崖或懸崖處才會重合或相交; ⑷等高線經過山崖或山谷時改變方向,因此山脊線與山谷線應和改變方向處的等高線的切線垂直正交,見圖A-9(a); ⑸在同一幅地形圖內,基本等高距是相同的,因此,等高線平距大表示地面坡度小,等高線平距小則表示地面坡度大;平距相等則坡度相同。也就是說,在同一幅圖中,等高線密集的地方坡度較大,而等高線稀疏的地方坡度較小;傾斜平面的等高線是一組間距相等且平行的直線。 A.1.4 大比例尺地形圖的分幅與編號 受圖紙尺寸的限制,不可能把測區內的所有地形都繪制在一幅圖內,因此,需要分幅測繪地形圖。地形圖的分幅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按經緯線分幅的梯形分幅法,又稱為國際分幅法,由國際統一規定的經線為圖的東西邊界,緯線為圖的南北邊界,由於子午線向南北極收斂,因此,整個圖幅呈梯形。其劃分的方法和編號隨比例尺不同而不同。此種分幅一般用於中、小比例尺的地形圖分幅。另一種是按坐標格網劃分的矩形分幅法,一般用於城市和工程建設中的大比例尺地形圖分幅。這里只介紹大比例尺地形圖的矩形分幅與編號方法。 《圖式》規定:1:500~1:2000比例尺地形圖一般採用50㎝×50㎝正方形分幅或50㎝×40㎝矩形分幅。地形圖編號一般採用圖廓西南角坐標公里數編號法,也可選用流水編號法或行列編號法等。 採用圖廓西南角坐標公里數編號法時,x坐標在前,y坐標在後,中間用「—」相連,1:500地形圖(西南角坐標)號取至0.01km(如10.40—21.75);1:1000、1:2000地形圖(西南角坐標)號取至0. 1km(如10. 0—21.0)。 帶狀測區或小面積測區,可按測區統一順序進行編號,一般從左到右,從上到下用數字1、2、3、4…編號,這種方法稱為流水編號法,如圖A-10(a)的「荷塘-7」,其中「荷塘」為測區地名。 (a)流水編號法 (b)行列編號法 圖A-10 大比例尺地形圖的分幅和編號 行列編號法一般以代號(如A,B,C、D…)為橫行,由上到下排列,以數字1、2、3、4…為代號的縱列,從左到右來編號,先行後列,如圖A-10(b)中的C-4。 當地形圖採用國家統一坐標系時,圖廓間的公里數應根據需要,在Y坐標編號上加500km,再加註帶號,如X:4327.8, Y:19235.0, 此處的帶號為6°帶第19帶,y=Y-500=-265.0公里。
F. 全站儀大比例尺數字地形圖測繪的基本程序及內容
大比例尺數字地形圖測繪時,我推薦用GPS RTK,速度快,精度也不差,全站儀適合小范圍的測繪測量,精度高
G. 大比例尺地形圖測繪的步驟
按方法可分為航測和野外測圖兩種。航測過程:控制測量-航飛-像控-調繪-成圖;野外測圖過程:控制測量-碎部採集-內業成圖。
H. 淺析幾種常用地形圖測繪方法
陳奕寶 (上海隧道工程質量檢測有限公司,上海 201401) 中圖分類號:TB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738(2012)05-0327-02 摘要: 現代技術的發展使得測繪技術不斷更新,新的測繪方法促進了測繪精度、測繪水平的提高。本文著重介紹了全站儀測圖和GPS-RTK技術兩種測繪方法,對其工作原理、特點以及適用范圍進行了總結,對相關工作人員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關鍵詞:全站儀;GPS-RTK;測繪方法一、引言現代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極大的促進了地形測繪技術的更新,大比例地形圖的測繪方法由現在的全站儀配合測圖精靈、全站儀配合繪草圖等方法替代了原來的經緯儀測圖、平板白紙測圖等,新的測繪方法無論在技術上還是在精度上都有了質的飛躍。此外,測量中採用的GPS-RTK技術,極大的提高了大比例地形圖的測繪效率和精度。本文作者結合自己多年從事地形測繪的經驗,對全站儀測繪和GPS-RTK技術進行了簡要分析,對從事測繪作業的技術人員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二、利用全站儀測繪地形圖 (一)全站儀的主要特點。 全站儀具有耐用、精密、輕巧等特徵,操作起來簡單方便,內存大、測量精度高,可以實現乘常數加常數的改正、自動補償改正、水平距離換算等。隨著技術的發展,全站儀正向著標准化、智能型、開放性、全自動等方向發展,被防範用於建築施工測量、地形圖測繪等領域中。作為一種新型的測量儀器,全站儀特點主要有以下幾點:①在進行地形圖測繪時,可以同時進行地形測量和控制測量。②運用全站儀進行工程施工放樣時,可將設計圖紙中相關點快速的測設到地面上。③運用全站儀進行變形監測時,可以實現對地質災害、建築物變形等的實時監測。④運用控制測量時,全站儀具有後方交會、前方交會、導線測量等功能,測量精度高,儀器操作簡單,可以大幅提高測量作業速度。⑤在一個測站就可以完成測量的全部內容,主要有高差測量、距離測量、角度測量等,並可以存儲和傳輸測量數據。⑥全站儀可以藉助傳輸設備實現與繪圖儀、計算機的連接,進而構成一體式的測繪系統,極大的提升了地形圖測繪的工作效率和測繪質量。 (二)主要工作過程介紹。 利用全站儀進行地形圖測繪主要包括以下過程:採集數據、處理數據、編輯圖形以及輸出圖形等。採集數據就是獲取地形圖測繪所需要的數據信息,主要是所測繪實體的屬性以及空間位置等信息。外業採集可以有兩種不同的工作方式,一種是在野外利用全站儀獲取數據,將獲得的數據存入全站儀的內存中,或者是將數據轉存到掌上電腦中,之後再將轉存的數據導入計算機中進行後期處理;另一種是直接將計算機與全站儀在野外進行連接,全站儀測量所獲得的數據實時傳輸到與其相連的計算機中,實地添加地理屬性,進而直接成圖。 (三)測繪方法分析。 1.建立地形圖測繪的平面控制坐標系。在正式進行地形圖測繪前,應當先建立平面控制坐標系。實際操作中,一般是選用大地坐標系作為平面控制坐標系,這樣可以很方便的利用已有的國家三角點。如果在所測繪的范圍內不存在確定的控制點時,可以在測區內建立自己的直角坐標系,並以地球正磁北為零作為直角坐標系的起始方位角。 2.採集數據。在測區范圍內選擇一個視線開闊,可以觀察到測區內絕大部分測點的點作為全站儀的站點,並在該點設置標記。將全站儀架設在站點上,將掌上電腦等設備連接到全站儀上,開啟測圖精靈進行數據的採集。在進行地貌、地物測繪時,所需要的測點有所區別,有多點地物、帶狀地物、獨點地物等,因而就需要結合現場情況而分別對待。如在進行建築物測繪時,就需要進行至少三個點的數據採集,而進行獨點地物測繪時就只需要進行一個點的數據採集。在進行特殊地物測繪時應當依據地物的變化情況,合理確定采點的位置和數目,以求能夠很好的控制其形狀的變化,進而降低測量誤差。此外,在進行數據採集時還應注意以下幾點:①若測量時同時採用多個棱鏡,應當盡可能的使各個棱鏡的高度相當;若需要變化某一點棱鏡高時,注意要更新改點的棱鏡高。②測繪作業時,測繪人員應當配有對講機,以便測量人員測繪時及時進行溝通,避免因溝通問題而出錯。③在設置全站儀測點時,要明確機器所在點的點號,以及後視點的點號,若點號弄混將導致測量數據全部報廢。 3.數據處理。依據測點坐標,參照測圖要求進行地形圖的繪制,而目前全站儀測圖主要是採用CASS測圖軟體來實施,該款軟體是以Auto CAD為平台的數字化測繪數據採集系統,通過其「電子平板」的作業方式,可以連接全站儀的所有數據介面,進而達到自動輸入記錄所採集到的數據,並在野外作業的條件下就可以完成地形圖的繪制;或者是利用掌上電腦下載測圖精靈數據,之後再結合數據在CASS上完成制圖。參照實地測量時所繪制的草圖進行地形圖的繪制,將各個測點用標准符號相連,在完成地物繪制後,結合測區實際的地形情況進行等高線的繪制,以對其進行修補。由於不同的紙張變形存在差異,地形圖與衛星圖像二者的投影不同等原因,使得地形圖與衛星圖片放在一起時不能達到完全重合,這時就需要通過兩圖的對照比較,以局部重合的辦法進行地物的繪制。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在已經能獲得地圖、航拍圖片等資料的前提下,進行實地考察並設置判讀標志,譬如地名、結構、房屋層次等文字元號,進而實現對地形圖地貌的繪制。 三、利用GPS-RTK測繪地形圖 (一)工作基本原理及技術特點。 GPS-RTK是一種實時動態定位技術,以載波相位觀測值為基礎,可以實時提供測點的三維定位結果。GPS-RTK通常由三部分構成:①基準站,主要為雙頻GPS接收機;②流動站,主要是實時差分軟體系統以及雙頻GPS接收機;③數據鏈,主要是GSM手機以及數據電台。 利用GPS-RTK技術進行地形圖測繪主要具有以下技術特點:①測量結果能夠實時動態的顯示出來,工作過程較為透明、直觀;可以實時查看坐標的定位精度,同時有效的解決了以往測繪技術不能快速成圖、實時動態放樣的問題。②外業作業時間短;觀測條件適宜的情況下,只需要大約4s的時間就可以獲得測點的三維坐標。③作業時間不受限制;利用GPS-RTK技術測繪時,只要在測點能夠同時接收到4顆衛星的信號就可以進行測繪作業。④自動化水平高; GPS-RTK技術操作起來較為簡便,測量人員只需要將天線對中、整平,測量電線的高,然後開啟電源就可以實現自動測量,大大降低了測量人員的工作量,已然實現了智能化。 (二)GPS-RTK在工程測量中的應用。 GPS-RTK以其高效、自動、實時、快速等特點被廣泛應用於隧道、橋梁、道路、水利等工程測量中。①普通控制測量;利用 GPS-RTK 技術可連續測設加密控制點的三維坐標,以滿足局部區域使用全站儀進行分項工程測量的需要。②數字化地形圖測量;採用 GPS-RTK 測圖,可以大幅度降低測圖所需的控制點數目,改變了以往的「先控制、後測圖」的測量方式。只需一個人採集點位坐標數據,再將其導入到數字化軟體中,即可生成各種比例尺的地形圖,大幅度減少勞動力,有效提升測圖效率。③地籍測量;GPS-RTK 技術可實時測定每一宗土地的權屬界址點的位置,將獲取的數據處理後導入 GPS 系統中即可及時得到地籍圖。④施工放樣測量;RTK 隨機軟體中包含放樣的功能,可進行點、直線、曲線的施工放樣測量。在測量控制器中輸入事先設計好的點、線路要素,即可自動生成對應的放樣點,控制器通過實時顯示測點里程和偏移距離指導放樣工作。 (三)測量作業的工作流程。 採用GPS-RTK技術進行測量作業的工作流程如下:①相關資料的收集;在進行測量作業前,應當根據實際情況來收集測區已知的高等級控制點,並對控制點數據進行檢查以確保其真實性。②前期所收集到的高等級控制點絕大多數不能直接採用,需要對測區控制點進行加密,並將加密點和原有的控制點作為基準站的位置,測量其實際高程及坐標,之後將接收機設置在基準站上配置參數。③將GPS接收機安放在流動站上,並將接收機初始化;它可以再某一個測點上初始化後,進行動態測量作業,此外還可以在動態測量的情況下完成GPS接收機的初始化。③GPS測量時所採用的坐標系為WGS-84坐標系,而實際工程中大多使用的是地方獨立坐標系,因而就需要確定進行坐標轉換的參數。如果所測繪地區之前曾進行過靜態控制網測量,那麼就能夠很容易獲得轉換關系;若未進行過靜態控制測量,就應該在測區選擇控制點進行現場校核,選用三個以上的點來修正RTK參數。在明確了地方獨立坐標系與WGS-84坐標系的轉換參數以後,利用RTK中的測量控制器,就可以很容易的獲得定位點的獨立坐標。⑤在確定所使用的坐標轉換參數的正確性後,就可以結合工程的實際情況,在測區內進行實時測量等工作。 (四)提高測繪質量的措施。 應用GPS-RTK技術進行地形圖測繪時,由於受到衛星狀況的限制、天空環境的影響,作業變形相比標稱距離小、數據傳輸時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限制和干擾,山區、城市高樓密集區測繪易失信號、初始化時間過長,個別設備精度和穩定性不高的影響,直接影響了地形圖測繪的質量和精度,為此,在測繪工作中要採取必要措施提高測繪質量,主要有:①測繪前盡可能選擇使用穩定性好、精度高的設備,規避由於設備質量對測繪的影響。②使用已有測點進行比較;利用布設控制網時的靜態GPS的多餘控制點,將其測量結果與RTK測得的結果進行對比,進而實現對測量結果的檢查,這種方法易受到控制點數目的限制,但方法較好。③重新測量比對法;在每次測量初始化以後,對前一次已經測過的高精度控制點進行重新測量,對比兩次測量的結果,若誤差在允許值范圍內方可進行測量,這種方法通常用於沒有控制點的地方。 四、結語利用全站儀配合使用測圖精靈程序,可以較為理想的採集繪制出不同屬性的地物、線形,進而生成大致的圖形,具有操作方便、直觀性強的優點。在控制測點數量少、通視性差的條件下,普通測量儀器無法順利進行測繪的山區,利用GPS-RTK技術很好的進行測繪作業,效果良好,可以節省大量的人力、物力。總之,利用全站儀、GPS-RTK技術進行地形圖測繪是較為理想的測繪方法,可以有效提升工作效率,獲得良好的經濟、社會效益。 [2]南親江,丁莉東. GPS-RTK在地質勘探工程測量中的應用[J]. 能源技術與管理. 2008(06):132-133。 [3]彭維吉,彭奇娟,朱明建. 淺談全站儀數字測圖設站錯誤的可視化處理[J]. 北京測繪. 2010(04):218-219。 [4]趙衛林. RTK定位技術在地形圖測繪中的應用[J]. 科技信息(科學教研). 2007(16):41-42 [5]令狐義強.GPS-RTK 技術在城市地籍測量中的應用[J].測繪與空間地理信息,2011,34( 3) : 108-109。 [6]吳月琴. 大比 例尺 地面數 字測 圖的概 述和 草圖法 測圖 [ J] .山西建築, 2009, 35( 16) : 361- 363。
I. 地形圖測繪方法有哪些
地形圖的測繪方法: 模擬法測圖和數字測圖兩種。目前,地形圖測繪主要採用數字測圖方法。
工程地形圖的測繪方法
(1)全站儀數字測圖
全站儀數字測圖是工程大比例尺地形測繪的主要方法,基於全站儀的數字測圖系統主要有兩種類型:
1、分為數字測記模式(全站儀+電子手簿或人工記錄數據再傳輸至成圖系統中經處理生成數字圖,內業成圖) ;
2、電子平板模式(全站儀+便攜計算機或PDA個人數據助理,實地成圖),實現「所見即所測,所見即所得」。
數字測圖系統具有基本數據編輯加工、圖形分層、符號配置等功能外,有些還具有屬性數據錄入與掛接、由離散點構建不規則三角網進而生成等高線、影響數據集成與疊加和不同數據格式轉換等功能。
(2) GPS RTK數字測圖技術,此方法完全與全站儀類似,利用RTK系統代替全站儀或與全站儀組合使用。
(3)數字攝影測量和遙感測圖:對於大范圍的地形圖以及大型工程建設場地測繪等,可以利用航攝影像、遙感影像、機載激光雷達掃描系統LIDAR或使用輕型飛機攝取影像, 使用數字攝影測量或遙感圖像處理系統生產生成DOM (數字正射影像圖)、DEM (數字高程模型)、DRG (數字柵格地圖)、 DLG (數字線劃地圖)以及復合模式組成。
(4)車載移動測圖系統測圖,又稱移動道路測量系統(MMS) , 以車輛為平台,集成GPS接收機,視頻感測器CCD,慣性導航系統INS,在車輛行駛過程中,快速採集道路和兩旁的地形數據成圖。
(9)繪制大比例地形圖的方法有哪些擴展閱讀
大地測量
研究和測定地球的形狀、大小和地球重力場,以及地面點的幾何位置的理論和方法。大地測量學是測繪學各個分支的理論基礎,基本任務是建立地面控制網、重力網,精確確定控制點的三維位置,為地形圖提供控制基礎,為各類工程施工提供依據,為研究地球形狀、大小、重力場以及變化,地殼形變及地震預報提供信息。
測繪儀器
三維激光掃描儀、水準儀、經緯儀、全站儀、GPS接收機、GPS手持機、超站儀、陀螺儀、求積儀、鋼尺、秒錶等如今在攝影測量方面,相機也成為了測繪中使用的儀器。
J. 大比例尺測繪的流程是怎樣的,詳細點
你好,大比例尺地形圖測繪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1、全野外數字化測圖(全站儀、rtk);
2 、航空攝影測量(無人機);
3、地形圖編繪等。
現就全野外數字化測圖流程介紹一下:任務委託--簽訂合同--現場踏勘--技術設計--控制測量--碎部點測量--內業成圖--成果質量檢查--技術總結--成果提交與驗收--資料歸檔。
希望可以幫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