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養殖周期很關鍵,武昌魚的養殖周期是多久
因為如果餌料過少會導致他們出現飢餓的狀態,這樣會影響桂花魚的生長,甚至會讓它們出現自相殘殺的現象,造成大量的損失。說到養殖周性,其實在我國大部分的地區,都是以一個自然周年為養殖周期。這是由於我國的氣候條件所造成的,一般來講,我們養魚春(冬)季放苗,夏季、秋季魚生長,然後冬季捕撈收獲。
除了水裡面,周圍的環境也會傳播病原,對於周圍的環境進行消毒也是很必要的,根據情況選擇合適的葯物控制。日常的管理用到的工具也要進行消毒處理,定期的做好消毒,每兩三天進行一次,保持干凈。繁殖池要建立在最為偏僻的地方,養殖池旁邊也要有足夠大的沙地。在選擇魚塘的時候,要看看魚塘里的水源是否充足,水質是否是干凈沒被污染的,且整個魚塘的排水和換水功能要完善,盡量不要有生活產生的污水流進池塘,在池塘的最下方還得有一些泥沙沉積。
B. 武昌魚是一種草食性的底棲魚種,武昌魚養殖方法有哪些
武昌魚的做法也有很多種,像清蒸最能保持原汁原味,紅燒武昌魚味道也不賴,清燉,香煎,做湯等等都可以。吃過的人肯定都知道武昌魚的滋味。它最愛吃苦草和輪葉黑藻,而梁子湖區及樊口港邊的苦草和輪葉黑藻極豐盛。在形態和生理上,武昌魚頭圓、背厚、肉細,兩側呈菱形,口較寬,背鰭短,尾柄高,兩側各有14根肋骨,比其它鯿多一根
再長出來就很難,草魚每天都在,都要吃,所以,一長出來的草都會立馬沒有。第二:泥鰍,泥鰍的放養條件不高, 只要池塘底部或者是池塘的周圍做好防範措施的話。也不容易跑。
春天和秋天都比較適合,一般長江中下游地區在5-6月份比較容易釣獲大的武昌魚,這時候武昌魚會四處覓食,很容易在近岸釣獲,是釣獲武昌魚的好時段。
作釣武昌魚的釣點
C. 武昌魚養殖的環境要求是什麼
對於武昌魚養殖,幼魚主要以枝角類和甲殼類為食;成魚以水生植物為食,主要是苦草和黑藻,也吃少量浮游動物。武昌魚是草食魚類,攝食能力和強度低於草魚。
D. 武昌魚的人工養殖
養殖方式有池塘主養或混養,有在水草較豐茂的湖庫水面粗養,有利用網箱進行集約式養殖。
在水深1.5~2米的池塘,每畝可放冬片魚種600~800尾,配養鰱、鱅魚種200~300尾,飼養一年武昌魚個體可達500g左右。它的生長速度在三齡以前較快。以後逐漸減慢。武昌魚的食性和草魚相似,所以能經濟地利用天然水域中的餌料資源,同時也能攝食人工飼料,促進成魚的生長。武漢市試驗池塘主養武昌魚,效果很好,其方法為:畝放尾重40g的武昌魚越冬魚種1220尾,配養尾重50g的白鰱魚種200尾,尾重60g花鰱魚種30尾,還適當放些高背鯽魚種,使用「正大」083號飼料,餌料素數為1.8,投喂時用手撒均勻。平時注意水質管理,防止水質變壞和泛塘,晝夜池水中溶氧不低於2mg/ml。年終獲得每畝500kg的產量,其中武昌魚350kg,平均尾重為0.35kg。
E. 武昌魚的養殖技術
武昌魚俗稱團頭魴、縮項鯿,主要生活於江河、湖泊中。平時棲於水的中下層。主要食物為苦草、輪葉黑藻,軟體動物及湖底植物的碎屑、絲狀綠藻、淡水海綿等。產卵期5~6月,此時雌雄兩性的身上均有珠星出現。分布黑龍江、長江、珠江、錢塘江、閩江等河流中及洞庭湖、鄱陽湖、粱子湖等湖泊中。
武昌魚的生活習性
1、綜述:分布於長江中、下游附屬中型湖泊。比較適於靜水性生活。平時棲息於底質為淤泥、並生長有沉水植物的敞水區的中、下層中。幼魚主要以枝角類和甲殼動物為食;成魚攝食水生植物,以苦草和輪葉黑藻為主,還食少量浮游動物。
2、食性:武昌魚為草食性魚類,攝食能力和強度均低於草魚。魚種及成魚以苦草、輪葉黑藻、眼子菜等水生維管束植物為主要食料,也喜歡吃陸生禾本科植物和菜葉,還能攝食部分湖底植物碎屑和少量浮游動物,因此食性范圍較廣。一般從4月開始攝食,一直延續到11月,在6~10月攝食量最大。
3、生長:武昌魚屬於中型魚類,生長速度較快,以1~2齡生長最快。在水草較豐盛的條件下,一般當年魚體重可達100~200克;二齡魚體重可達300~500克,以後生長速度逐漸減慢,最大個體可達3~5千克。
武昌魚的養殖條件
1、池塘條件:池塘面積3000平方米~10000平方米,水深2米以上,呈長方形,不漏水為好。池底平坦,淤泥厚20厘米左右,應配有排灌、飼料加工、運輸、增氧等機械,每畝池塘漁機動力應在0.5千瓦以上。要求池塘相對集中連片,便於管理。
2、水質條件:水源充足,水質清新,無污染。池水透明度在30厘米~35厘米,溶氧量5毫克/升左右,不低於2毫克/升,pH值在7~8之間,養殖期間要求定期注水,7月~9月每半個月注水1次,每次注水量為20厘米~30厘米。
武昌魚的魚苗繁殖
武昌魚2~3齡可達性成熟,繁殖季節比鯉、鯽魚稍遲,比家魚稍早。長江中下游地區多在4月底至6月初,即水溫在20~29℃的時節為產卵期。在湖泊中,於水生植物繁盛的場所產卵,受精卵具粘性,附在水草或其他物體上發育。池塘培育的武昌魚親魚,在繁殖季節,如有微流水或其他條件刺激,能造成不集中的自然產卵。所以每年開春後,就要將雌雄親魚分開培育,屆時人工催情,集中成批繁殖,生產魚苗。
人工繁殖魚苗,可採取自然產卵或人工催產方法。用於繁殖的親魚最好在池塘中經過一年培育,也可以直接從天然水體中捕起選擇。武昌魚的雌雄鑒別比較容易,從魚種階段開始,雌魚胸鰭的第一根鰭條薄而平直,雄魚的厚則呈“波浪”形彎曲。性成熟後,雄魚胸鰭的前數根鰭條的背面,尾柄的背、腹側緣都有密集的“珠星”,用手摸有粗糙感,腹部較小,輕壓後腹部有乳白色精液流出;雌魚僅眼眶骨及背部有少量“珠星”,腹部膨大而柔軟。繁殖時可選擇成熟好的親魚,按計劃配組並入產卵池,或先用激素進行人工催產,讓其自然產卵授精。由於武昌魚魚卵為粘性,可使卵附著在人工設置的等魚巢上,然後在靜水中孵化。也可以採用人工采卵授精,然後將受精卵脫粘,再進行流水式人工孵化。其繁殖過程和操作方法基本與鯉魚相同。
武昌魚的苗種培育
武昌魚魚苗細小嬌嫩,操作時要細致小心。魚苗下塘時,水質不宜太肥,出塘計數時不宜過於密集擁擠。魚苗養成春片魚種,常採用分級飼養法。
魚苗孵出2~3天後,才逐漸脫離魚巢自由活動,並開始攝食小型浮游動物。因此當魚苗下池後,要每天適量施肥。脫粘孵化的魚苗,畝放12~15萬尾為宜。當魚苗開口攝食時,最好先喂1~2次熟蛋黃,再喂幾天黃豆漿,以後依水質肥瘦和魚苗生長情況而決定施肥量。經15~20天飼養,魚苗可長到2~3厘米,這時再分池飼養。
第二次分池疏養,畝放4~5萬尾火片魚種,培育以施肥培養浮游生物為主,同時可隔日投喂豆餅漿,還要加喂些瓢莎、小浮萍等植物飼料。經一個月左右時間,可養成4~5厘米規格的夏花,成活率可達80%左右。
由夏花養成冬片魚種,即第三級飼養。其方法與培育草魚基本相同。池水的透明度一般保持在30厘米左右。放養密度一般每畝5000~7000尾,再搭配養10~20%的鰱、鱅和青魚夏花。也可以在主養鰱、鱅魚種池內搭配放養10~20%的武昌魚。下塘初期,喂瓢莎、小浮萍和豆餅漿等,以後喂紫背浮萍、輪葉黑藻或切碎的新鮮旱草等。入冬時,一般可長到12~15厘米,成活率可達90%以上。第二年養成魚。
F. 武昌魚養殖,對於水質和地區有要求嗎
三十年前在武昌聽過這樣的說法:武昌魚就是鯿魚,但必須是長江中回遊繁殖、且能憑自身能力逆水游到武昌的野生鯿魚,判斷武昌魚真假的方法是數魚的肋骨,達到13根的(單側)才算武昌魚,少於13根的只能叫九江魚、蕪湖魚之類了。體型不同,武昌魚就是我們說的團頭魴,扁魚就是我們說的柳葉鯿,其實差別不是很大,很多人分不清,武昌魚尾柄短而寬,鯿魚尾柄細而長,武昌魚背寬於鯿魚,鯿魚背部呈棱形,而武昌魚沒那麼明顯,稍顯圓潤。
武昌魚屬於鯿魚,是鯿魚的一種,只是產地局限於武漢地段而已。魚身比通常的鯿魚身體更寬扁一些,肉質有人說有區別,個人覺得差不多,起碼我家鄉附近的鯿魚肉質和武昌魚差不多。中國地大物博,同一個魚種在不同的水域和地段都有一些差別,武昌魚是指產於鄂州和武漢市江夏區交界的梁子湖裡的團頭魴,扁魚是產於我國很多地區的一種淡水魚,二者很相像,但也有區別。扁魚到處都是,武昌魚只有梁子湖才有!現在家養就分不大清楚了,要想吃到真正武昌魚~很難。
G. 武昌魚養殖技術很成熟,如何才能快速學習武昌魚養殖
近些年武昌魚的飼養很受歡迎。武昌魚別名團頭魴,日常生活於河流中,關鍵食材為苦草、輪葉黑藻,無脊椎動物及江底綠色植物的碎渣、線狀藻類、談水海棉等,產卵期5~6月,這時雌和雄兩性關系的的身上均有珠星發生,遍布黑龍江、長江、珠江、錢塘江、閩江等江河以及洞庭湖、鄱陽湖、粱子湖等湖水中。
l2月,1畝散養尾重l00克~l50克的武昌魚二齡魚種l000尾,尾重20克上下的武昌魚-齡魚種l250尾。1月,1畝套養尾重500克上下的鰱、鱅老齡化魚種200尾,尾重40克~50克的鰱、鱅魚種250尾,每尾重20克上下的鯽魚種l000尾。那樣,可靈活運用水質中的魚餌料,得到增產經濟效益。
主養武昌魚,在水位l.5~2米的池塘,1畝可放置冬片魚種600~800尾,配養鰱、鱅魚種200~300尾,喂養一年武昌魚個人可達500克上下。它的成長速率在三齡之前較快。之後慢慢緩減。武昌魚的攝食和鯉魚類似,因此能經濟發展地運用純天然河流中的魚餌料資源,與此同時也可以攝食人力精飼料,推動成魚的生長發育。武漢市巿實驗池塘主養武昌魚,實際效果非常好,其方式為:畝放尾重40克的武昌魚過冬魚種l220尾,配養尾重50克的白鰱魚種200尾,尾重60克花鰱魚種30尾,還適度放些高背鯽魚種,應用「正大」083號精飼料,魚餌料素數為l.8,投喂時拿手撒勻稱。平常留意水體管理方法,避免水體受到影響和泛塘,白天黑夜水面中溶氧不低於2mg/升。年尾得到1畝500Kg的生產量,在其中武昌魚350Kg,均值尾重為0.35Kg。
H. 武昌魚養殖戶越來越多,養殖武昌魚技術有哪些
武昌魚,頭小身大,主要生長在長江中下游的江河湖泊中。是以「寧喝建鄴水,不喝武昌魚」這句話命名的。武昌魚以其味道鮮美、肉質細嫩而受到大家的廣泛贊譽。一種「紅燒武昌魚」風靡大街小巷。武昌魚是草食魚類,攝食量低於草魚,攝食范圍高於草魚。它應該生活在靜止的水中,棲息在池塘底部的淤泥中。幼魚以甲殼類動物為食;成魚吃水生植物和浮游生物。從4月到11月,6月到9月是最大的食物攝入量。武昌魚是中型魚,生長速度快,最大10斤。池塘佔地五畝,水深2米以上,不漏水最好。池塘底部的淤泥約20厘米厚,每兩年疏浚一次。池塘用生石灰和漂白粉消毒,太陽爆炸。長方形池塘易於管理,也可以在籠子里養殖。
5-6月每月換水一次,每次40cm左右,水深控制在1.5~1.7米。7月初水深增加到2m,7-8月每月換兩次水,每次50cm。增氧機7月初使用,晴天中午開啟2小時,陰天、熱天、雨天午夜開啟。6-7月,根據水質情況,半個月左右向全池噴灑一次芽孢桿菌(400g/畝)和硝化細菌(100g/畝),8月份用生石灰向全池噴灑兩次,濃度為20kg/畝。堅持每天早、中、晚巡視池塘一次,做到「三查三勤」。早上檢查魚是否漂浮,是否經常除草;下午檢查魚的活動和攝食情況;晚上檢查水質、溫度、攝食和魚類活動情況,記錄水溫和攝食量。
I. 武昌魚怎麼養
團頭魴又稱武昌魚,肉質細嫩,味美好吃。它不僅能在一般淡水中生活,即便在含鹽量較高(5‰左右)的水體中也能生存良好。實踐證明團頭魴的優點是草食性,飼料來源廣,增產潛力大,成魚池中每畝搭配飼養100-300尾,可增產25-50公斤,人工繁殖簡單。尤其是疾病少,可以彌補草魚不足之處。其生長亦較快,12厘米左右的魚種養一年可達500克左右。
一、團頭魴的繁殖
1、親魚的培育。 每畝水面放0.8-1.5公斤的親魚80-100尾,並可混養鰱、鱅魚4-5尾。為避免流產,應在每年冬或開食前把雌雄魚公開養。臨產時再並池。團頭魴的雌雄鑒別較易,即雌魚胸鰭的第一根鰭條薄而平直。雄魚則厚而呈波流形彎曲,性成熟時胸鰭的前數根鰭條的背面有「珠星」,用手撫摸有粗糙感。
2、繁殖方法。團頭魴的繁殖期,一般比鯉魚稍遲,即水溫20-29℃之間。選用雌魚腹部膨大柔軟,泄殖孔稍突而紅潤。雄魚輕壓後腹部有精液流出者都能獲得較好效果。
自然產卵:先將產卵池進行生石灰消毒,一周後放入清水,按雌雄親魚1:1或2:3並入一池,然後放低池水,使魚背微露水面,傍晚注入新水至0.8-1 米水深。再把棕櫚片或水草(紮成把)插在進水口附近,繼續以微流水刺激,以促其發情產卵。如經三次刺激仍不產,可改人工催產。
人工催產。採用丙酮乾燥鯉魚腦垂體,每公斤雌魚注射5-10毫克或絨毛膜促性腺激素500-1000國際單位/公斤,雄魚減半。一般注射後6-16小時即能產卵,故多在今晚注射,使其在拂曉產卵。受精率一般在80%以上。約經38-40小時孵出魚苗。其孵化池不宜過大,水深1米左右。
二、團頭魴的苗種培育
魚苗下池前半月左右,將魚池徹底消毒,並施足基肥,每畝施豬、牛糞尿、人糞等300-400公斤。每畝放魚苗10-15萬尾。經施肥一周後的池塘魚苗下塘便可吃到小型浮游動物(輪蟲和枝角類)。並應注意水體中天然餌料是否豐富,如水質不肥,應加肥料,同時投喂豆漿。經15-20天長到1.5-2厘米時便可出池分養。分養時每畝可放養4-5萬尾,這時仍以施肥為方,隔日投喂豆餅漿,並可加喂小浮萍。經一個月左右,養成體長4-5厘米時再進行拖網分養,每畝放養密度6000-8000尾,這時投喂小浮萍等和豆餅漿。後期可喂新鮮旱草、浮萍等。到冬季體長可達10-13厘米。
三、團頭魴成魚飼養
團頭魴的食性和草魚相似,能最經濟地利用天然水體中的餌料資源,因其不易受疾病侵害,故可大量投草而無憂,且在大、小水面都可以飼養。以團頭魴為主的池塘,每畝水深1.5-2米,可放養10-13厘米的魚種600-700尾,並搭配鰱魚種250尾,鱅魚種50尾。注意事項為團頭魴的魚苗運輸,一般應在體長達1.5-2.5厘米之後進行,以提高成活率。
J. 養殖武昌魚需要滿足一定條件,養殖武昌魚需要哪些條件
武昌鯛學名小頭大身。主要生長在長江中下游和湖泊。因為一句「寧可喝建業水,不吃那五常魚」而得名。武昌魚以其鮮美的口感和鮮嫩的肉質而廣受好評。「紅燒武昌魚」在街上很受歡迎。
喂養方法武昌魚飼料應以青綠飼料為主,以水草飼料為主。主要飼喂時間為6 ~ 9月,飼喂量增加。少食多餐,上午9點,下午1點,下午5點,一天三次。喂魚前先敲打鐵板或飼料桌,使魚養成飲食習慣。4 - 6月、9 - 11月減少飼料投入,每日飼喂1次,正午2點,以水草飼喂。11月至4月,不餵食,2 ~ 3天一水草。喂料採用喂料器,灑料均勻,水草料集中在固定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