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知識科普 > 中葯中有效成分的分離方法有哪些

中葯中有效成分的分離方法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4-18 19:05:42

1. PH梯度萃取法的原理,它適用於哪些中草葯成分的分離

pH梯度萃取法的原理是由於溶劑系統pH變化改變了存在狀態(游離型或解離型),從而改變了在溶劑系統中的分配系數。正是因為pH的差異而實現了各生物鹼的分離,氯仿為親脂性有機溶劑,總生物鹼皆可溶解於氯仿,這里利用溶解度不能達到分離的效果。

樣品水溶液用pH3的有機溶劑提取,此時酸性物質多呈非解離狀態,因而溶於有機相中,鹼性物質或中性物質呈解離狀態,存在於水相中,而達到分離的目的。

(1)中葯中有效成分的分離方法有哪些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分離混合物:在中葯提取物的有效部位中,往往含有結構相似、理化性質相似的幾種成分的混合物,用一般的化學方法很難分離,可用色譜法分開。

2、精製化合物:在提取、分離得到有效成分時,往往含有少量結構類似的雜質,不易除去,也可利用色譜法除去雜質得到純品。

3、鑒定化合物:在一定條件下,純粹的化合物在薄層色譜或紙色譜中都有一定的Rf值,在氣相色譜和高效液相色譜中有一定的保留時間,所以利用色譜法可以鑒定化合物的純度或利用標准品的對照來初步確定兩種性質相似的化合物是否為同一物質。

2. 14. 常用的中葯化學成分提取分離方法有哪些何謂溶劑提取法溶劑提取法常用的提取方法有哪些

常用的天然葯物化學成分提取方法有:1根據天然葯物中各種化學成分在溶劑中的溶解性能的不同,選用對欲提成分溶解度大,對不需要成分溶解度小的溶劑,將所需成分從葯材組織中盡可能溶解除來的溶劑提取法。2利用天然葯物中各種化學成分本身具有的揮發性不同,將所需成分從葯材組織中提取除了的水蒸氣蒸餾法。3利用天然葯物中某些固體的物質在低於其熔點溫度下加熱,不經過液體階段,直接轉化為蒸氣,遇冷又凝固為原來的固體的性質,將這些成分從葯材組織中提取出來的升華法等。
常見的天然葯物化學成分分離方法有:1根據被分離物質溶解度差別進行分離的結晶、重結晶、溶劑沉澱、酸鹼沉澱、等電點沉澱等方法。2根據被分離物質在兩相溶劑中分配比不同進行分離的液-液萃取、逆流分布、液滴逆流色譜、高效逆流色譜、氣液分配色譜、液液分配色譜、超臨界流體萃取等方法。3根據被分離物質吸附性差異進行分離的物質吸附、化學吸附、半化學吸附等液-固吸附色譜分離的方法。4根據物質分子大小差異進行分離的透析、凝膠過濾、超慮、超速離心燈方法。5根據被分離物質溶解程度不同進行分離的離子交換、電泳技術等方法。
一般指從中草葯中提取有效部位的方法,根據中草葯中各種成分在溶劑中的溶解性,選用對活性成分溶解度大、對不需要溶出成分溶解度小的溶劑,而將有效成分從葯材組織內溶解出來的方法叫溶劑提取法。
1.煎煮法
該法特點是:
(1)可以明火加熱(適用於對熱穩定的成分); (2)提取溶劑只能用水; (3)含揮發性成分或有效成分遇熱易分解、含澱粉多的中葯不宜用。
2.浸漬法
該法特點是:
(1)不加熱(適用於對熱不穩定的成分); (2)適用於含大量澱粉、樹膠、果膠、黏液質中葯的提取;(3)提取效率低; (4)水提液容易霉變。
3.滲濾法
該法特點是:
(1)不加熱(適用於對熱不穩定的成分); (2)提取效率高於浸漬法; (3)溶劑消耗量大;(4)費時長。
4.迴流提取法
該法特點是:
1)用有機溶劑加熱(適用於對熱穩定的成分); (2)提取效率高; (3)溶劑消耗量大。
5.連續迴流提取法
該法特點是:
(1)用有機溶劑加熱(適用於對熱穩定的成分); (2)提取效率最高; (3)節省溶劑; (4)提取時間較長。

3. 葯物分離的方法有哪些 急用!!!!!

(一)溶劑提取法: 1.溶劑提取法的原理:溶劑提取法是根據中草葯中各種成分在溶劑中的溶解性質,選用對活性成分溶解度大,對不需要溶出成分溶解度小的溶劑,而將有效成分從葯材組織內溶解出來的方法。當溶劑加到中草葯原料(需適當粉碎)中時,溶劑由於擴散、滲透作用逐漸通過細胞壁透入到細胞內,溶解了可溶性物質,而造成細胞內外的濃度差,於是細胞內的濃溶液不斷向外擴散,溶劑又不斷進入葯材組織細胞中,如此多次往返,直至細胞內外溶液濃度達到動態平衡時,將此飽和溶液濾出,繼續多次加入新溶劑,就可以把所需要的成分近於完全溶出或大部溶出。 中草葯成分在溶劑中的溶解度直接與溶劑性質有關。溶劑可分為水、親本性有機溶劑及親脂性有機溶劑,被溶解物質也有親水性及親脂性的不同。 有機化合物分子結構中親水性基團多,其極性大而疏於油;有的親水性基團少,其。極性小而疏於水。這種親水性、親脂性及其程度的大小,是和化合物的分子結構直接相關。一般來說,兩種基本母核相同的成分,其分子中功能基的極性越大,或極性功能基數量越多,則整個分子的極性大,親水性強,而親脂性就越弱,其分子非極性部分越大,或碳鍵越長,則極性小,親脂性強,而親水性就越弱。 各類溶劑的性質,同樣也與其分子結構有關。例如甲醇、乙醇是親水性比較強的溶劑,它們的分子比較小,有羥基存在,與水的結構很近似,所以能夠和水任意混合。丁醇和戊醇分子中雖都有羥基,保持和水有相似處,但分子逐漸地加大,與水性質也就逐漸疏遠。所以它們能彼此部分互溶,在它們互溶達到飽和狀態之後,丁醇或戊醇都能與水分層。氯仿、苯和石油醚是烴類或氯烴衍生物,分子中沒有氧,屬於親脂性強的溶劑。 這樣,我們就可以通過時中草葯成分結構分析,去估計它們的此類性質和選用的溶劑。例如葡萄糖、蔗糖等分子比較小的多羥基化合物,具有強親水性,極易溶於水,就是在親水性比較強的乙醇中也難於溶解。澱粉雖然羥基數目多,但分子大大,所以難溶解於水。蛋白質和氨基酸都是酸鹼兩性化合物,有一定程度的極性,所以能溶於水,不溶於或難溶子有機溶劑。甙類都比其甙元的親水性強,特別是皂甙由於它們的分子中往往結合有多數糖分子,羥基數目多,能表現出較強的親水性,而皂甙元則屬於親脂性強的化合物。多數游離的生物鹼是親脂性化合物,與酸結合成鹽後,能夠離子化,加強了極性,就變為親水的注質,這些生物鹼可稱為半極性化合物。所以,生物鹼的鹽類易溶於水,不溶或難溶於有機溶劑;而多數游離的生物鹼不溶或難溶於水,易溶於親脂性溶劑,一般以在氯仿中溶解度最大。鞣質是多羥基的化台物,為親水性的物質。油脂、揮發油、蠟、脂溶性色素都是強親脂性的成分。 總的說來,只要中草葯成分的親水性和親脂性與溶劑的此項性質相當,就會在其中有較大的溶解度,即所謂「相似相溶」的規律。這是選擇適當溶劑自中草葯中提取所需要成分的依據之一。 2.溶劑的選擇:運用溶劑提取法的關鍵,是選擇適當的溶劑。溶劑選擇適當,就可以比較順利地將需要的成分提取出來。選擇溶劑要注意以下三點:①溶劑對有效成分溶解度大,對雜質溶解度小;②溶劑不能與中葯的成分起化學變化;③溶劑要經濟、易得、使用安全等。 3.提取方法:用溶劑提取中草葯成分,、常用浸漬法、滲漉法、煎煮法、迴流提取法及連續迴流提取法等。同時,原料的粉碎度、提取時間、提取溫度、設備條件等因素也都能影響提取效率,必須加以考慮。 1)浸漬法:浸漬法系將中草葯粉末或碎塊裝人適當的容器中,加入適宜的溶劑(如乙醇、稀醇或水),浸漬葯材以溶出其中成分的方法。本法比較簡單易行,但浸出率較差,且如用水為溶劑,其提取液易於發霉變質)須注意加入適當的防腐劑。 2)滲漉法:滲漉法是將中草葯粉末裝在滲漉器中,不斷添加新溶劑,使其滲透過葯材,自上而下從滲漉器下部流出浸出液的一種浸出方法小當溶劑滲進葯粉溶出成分比重加大而向下移動時,上層的溶液或稀浸液便置換其位置,造成良好的濃度差,使擴散能較好地進行,故浸出效果優於浸漬法。但應控制流速,在滲渡過程中隨時自葯面上補充新溶劑,使葯材中有效成分充分浸出為止。或當滲滴液顏色極淺或滲涌液的體積相當於:原葯材重的10倍時,便可認為基本上已提取完全。在大量生產中常將收集的稀滲淮液作為另一批新原料的溶劑之用。 3)煎煮法:煎煮法是我國最早使用的傳統的浸出方法。所用容器一般為陶器、砂罐或銅制、搪瓷器皿,不宜用鐵鍋,以免葯液變色。直火加熱時最好時常攪拌,以免局部葯材受熱太高,容易焦糊。有蒸汽加熱設備的葯廠,多採用大反應鍋、大銅鍋、大木桶,或水泥砌的池子中通入蒸汽加熱。還可將數個煎煮器通過管道互相連接,進行連續煎浸。 4)迴流提取法:應用有機溶劑加熱提取,需採用迴流加熱裝置,以免溶劑揮發損失。小量操作時,可在圓底燒瓶上連接迴流冷凝器。瓶內裝葯材約為容量的%~%,溶劑浸過葯材表面約1~2cm。在水浴中加熱迴流,一般保持沸騰約:小時小放冷過濾,再在葯渣中加溶劑,作第二、三次加熱迴流分別約半小時,或至基本提盡有效成分為止。此法提取效率較冷浸法高,大量生產中多採用連續提取法。 5)動連續提取法:應用揮發性有機溶劑提取中草葯有效成分,不論小型實驗或大型生產,均以連續提取法為好,而且需用溶劑量較少,提取成分也較完全。實驗室常用脂肪提取器或稱索氏提取器。連續提取法,一般需數小時才能提取完全。提取成分受熱時間較長,遇熱不穩定易變化的成分不宜採用此法。

4. 用食用酒精浸泡中草葯提取其中的有效成分用什麼方法分離

①植物油和水互不相溶,可用分液的方法分離;
②將海水制鹹淡水,可用蒸餾的方法分離,利用物質的沸點不同;
③用食用酒精浸泡中草葯提取其中的有效成分是利用了萃取方法,葯物在酒精中的溶解度較大,
故選7.

5. 中葯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有哪些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是什麼

水提和醇提還有一些針對性的萃取(比入二氧化碳臨界萃取法)。目前最常用的是水提,對於不溶於水的往往用醇提。

6. 中葯提取分離技術有哪些

一、中葯提取分離傳統技術:煎煮法、迴流法、浸漬法、滲漉法等。
二、中葯提取分離新興技術:生物酶解技術、超聲協助提取技術、微波輔助提取技術、超臨界流體萃取技術、超高壓提取技術、半仿生提取技術、離心分離技術、吸附澄清技術、膜分離技術、雙水相萃取技術、分子蒸餾以及大孔吸附樹脂分離技術等。

7. 用酒精浸泡中草葯提取其中的有效成分是萃取嗎

是的。

中草葯中的有效成分為有機物,易溶於酒精,在酒精中的溶解度較大,則選擇萃取法用酒精浸泡中草葯提取其中的有效成分。

固-液萃取,即用溶劑分離固體混合物中的組分,如用水浸取甜菜中的糖類;用酒精浸取黃豆中的豆油以提高油產量;用水從中葯中浸取有效成分以製取流浸膏。



(7)中葯中有效成分的分離方法有哪些擴展閱讀

萃取工藝的沿革

1842年,佩利若在實驗室首次創造用乙醚從硝酸溶液中萃取硝酸鈾醯的方法。

1903年L.埃迪蘭努用液態二氧化硫從煤油中萃取芳烴,這也是萃取的第一次工業應用。

20世紀40年代後期,生產核燃料的需要促進了萃取工藝的研究開發。

如今的萃取的應用變得更加廣泛。比如,萃取已應用於石油餾分的分離和精製,鈾、釷、鈈的提取和純化,還有有色金屬、稀有金屬、貴重金屬的提取和分離,以及抗菌素、有機酸、生物鹼的提取,另外,廢水處理也用到了萃取的方法。

8. 從中葯中提取有效成分是什麼分離方法

極少量可以採用色譜分離提取,大量的可以採用萃取,色譜分離,減壓蒸餾等工藝

9. 中葯制劑常用的分離和純化方法有哪些

三種主流方法:煎煮提純法,精密提純法,溶劑提純法。

1. 皂苷的提取方法
(1)皂苷類通常用醇提取,提取液減壓濃縮後,加適量的水,必要時先用乙醚,石油醚等親脂性溶劑萃取,除去親脂性雜質,然後用水飽和正丁醇萃取,減壓蒸干,得粗製總皂苷,此法被認為是皂苷類成分的提取的通法.。
(2)甲醇或乙醇提取-丙酮或乙醚沉澱法 由於皂苷難溶於乙醚、丙酮等溶劑,可將粗製總皂苷溶於少量甲醇,然後滴加乙醚或丙酮,皂苷即析出.。 (3)鹼水提取法 酸性皂苷可先用鹼水提取,再加酸酸化使皂苷沉澱析出。
2. 皂苷元的提取方法
(1)皂苷元多數難溶於或不溶於水,易溶於有機溶劑,所以可採用兩相萃取法,用礦酸並加熱的條件先將粗皂苷水解,水解出來的皂苷元用弱極性的有機溶劑萃取,可以減少對皂苷元的破壞。
(2)還可以直接用酸水加熱水解中葯原料中的皂苷。
(3)含羰基的皂苷元可用Girard T或P試劑進行提取分離。
3. 皂苷的分離
(1)沉澱法
①丙酮或乙醚沉澱法:方法簡便,但難以分離完全。
②膽甾醇沉澱法:可用來精製甾體皂苷。
③鉛鹽沉澱法:此法可分離酸性皂苷與中性皂苷。醋酸鉛可使酸性皂苷完全沉澱;鹼式醋酸鉛則能使中性皂苷也沉澱下來。
(2)色譜法 純化皂苷多採用吸附色譜、分配色譜法、高效液相色譜法以及液滴逆流色譜法。

10. 中葯化學成分沉澱分離法的基本原理及具體方法

指於中葯提取液中加入某些試劑或溶劑,使某些成分溶解度降低而沉澱,使所要成分與雜質分離的方法。依據加入試劑或溶劑不同,分為下述五種方法。
1
水醇沉澱法:
水提醇沉法:於水提濃縮液中加入乙醇使含醇量達60%以上,可使多糖、蛋白質沉澱。
醇提水沉法:於醇提取濃縮液中加入10倍量以上水,可沉澱親脂性成分。
2
鉛鹽沉澱法:
利用中性醋酸鉛或鹼式醋酸鉛在水或稀醇溶液中能與許多物質生成難溶的鉛鹽或絡鹽沉澱而分離的方法。中性醋酸鉛可沉澱具有鄰二酚羥基和羧基的成分;鹼式醋酸鉛的沉澱范圍較廣,可沉澱含酚羥基和羧基及中性皂苷等。
3
酸鹼沉澱法:
酸提取鹼沉澱:用於生物鹼的提取分離。
鹼提取酸沉澱:用於酚、酸類成分和內酯類成分的提取、分離。
4
專屬試劑沉澱法
某些試劑能選擇性地沉澱某類成分,稱為專屬試劑沉澱法。如雷氏銨鹽能與水溶性生物鹼類生成沉澱,可用於分離水溶性生物鹼與其它生物鹼;膽甾醇能和甾體皂苷沉澱,可使其與三萜皂苷分離;明膠能沉澱鞣質,可用於分離或除去鞣質等。
5
鹽析法
於中葯水提取液中加入某些無機鹽至一定濃度或達到飽和狀態,可使某些成分由於溶解度降低而沉澱析出。常用的無機鹽有NaCl、Na2SO4等。

閱讀全文

與中葯中有效成分的分離方法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地下水高錳酸鉀指數測量方法 瀏覽:329
纖維樁使用方法 瀏覽:683
貴州點光源安裝方法 瀏覽:804
化學鍍方法和技巧 瀏覽:490
寶寶怎麼治療最好的方法 瀏覽:455
csgo連入專屬伺服器失敗解決方法 瀏覽:937
溶液酸鹼性計算方法 瀏覽:203
戰馬貼膜的正確方法 瀏覽:171
復印機安裝與操作方法 瀏覽:18
概率中的個數計算方法 瀏覽:826
金帥洗衣機使用方法 瀏覽:651
怎麼選擇樁的施工方法 瀏覽:586
聯想筆記本限速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482
怎樣快速止牙痛土方法 瀏覽:54
子宮肌層2mm治療方法 瀏覽:794
波紋排水管安裝方法 瀏覽:254
華為網路密碼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1009
含羞草如何種植方法 瀏覽:356
小米note微信視頻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851
在家製作紅棗糕的簡單方法 瀏覽: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