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攀岩的三點固定法是什麼
登山運動中攀登陡峭坡面時最主要和最基本的安全攀登方法。在攀登較陡峭的岩石峭壁時,雙手和雙足形成人體用力的四個支撐點,輪流使用其中三個點,使之保持於岩面上呈暫時固定狀態,而移動一手或一足繼續向上攀登。
具體要求:攀岩時身體自然放鬆,以3個支點穩定身體重心,重心隨攀登動作轉換移動,在自然岩壁攀登時,上、下肢要協調舒展,盤眼要有節奏,上拉、下登要同時用力,身體重心一定要落在腳上,保持面向岩壁、三點固定支撐、直立於岩壁、三點固定支撐、直立於岩壁上的攀登姿勢。
(1)攀岩有哪些方法擴展閱讀:
練習技巧
1、出手越晚越好
攀岩初學者常常會在進行動態動作時過早出手,這樣做會讓你的身體離開岩壁的時間變長,比起過晚出手,更容易損傷你的大部分沖力。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盡可能地做「向上騰躍」的動作,即試著讓身體盡可能向上伸展,直至到達最高點時再松開手。
2、拍牆和拍點
剛開始嘗試動態動作時,可能會很難完成,基本碰不到手點。這時千萬不要氣餒放棄,可以選擇從拍牆開始,循序漸進地練習,跳著讓自己拍到盡可能高的地方,拍到後再定新的目標,按照這個方法訓練下去,一遍遍重復練,讓目標越來越接近原定的手點,直到最終能跳起來抓到它。
3、練習完整的動作
進行動態動作時,要調用全部的肌肉,而非僅僅在開始階段用到的肌肉。當你能夠抓住目標手點時,在手上微微發力,即使時間很短,也能夠協調到抓點的肌肉。如果你自己抓不到目標手點,就需要用繩子或者請別人幫助自己來完成,盡量重復練習。
4、用腳推
請記住,在動態動作中,絕大部分的力量都是來自於你的雙腿。試著把重量盡可能多的放在支撐腳上,也就是之後你實際要跳起的腳點。盡量選擇足夠軟的鞋子,可以讓你最有效地運用腳部肌肉。
Ⅱ 攀岩的基本技術動作包括哪些
正蹬
正蹬是指運用腳的前部和大拇趾處蹬踩支點的方法。對初學者來說,總想盡可能增大鞋底與支點的接觸面積來增大與支點的摩擦力。但是正蹬不是單靠增大接觸面積來實現增大摩擦力的,正蹬動作的關鍵是要把後腳跟立起來,增大腳尖與支點間的壓力來增加摩擦力的。正蹬技術的運用比較廣泛,除常見支點外,還可運用在不規則的地方,粗糙的地方和一些缺或凸凹處。
側蹬
側蹬是用腳的外側邊蹬踩支點的方法。不管在直壁上還是在屋檐,側蹬能使攀爬者的身體更加貼近岩壁,有利於把身體的重量放在腳上,同時又可以減少手的拉力。腳後跟鉤點這樣的動作多運用於斜面和屋檐上,一般是把鞋後跟放在一些合適做該動作的支點上。通常情況下,腳的前部是被頂住的,腳的後跟是被掛住的。當做該動作時,抬起腳,上體胸部盡量彎曲,直至腳能夠掛到某個支點上。雖然有時並不是用腳後跟去鉤點,而是用腳尖去鉤點,但是為保護攀登者的鞋面,最好不要經常做此類動作。
手腳同點法
手腳同點是指當一些手點高度在腰部附近時,把同側腳也踩到此點,身體向上向前,把重心移到腳上,發力蹬起,同側手伸出抓握下一支點,另一手用來保持平衡的一種技術動作手腳同點需要的岩壁支點較少,身體上升幅度大、速度快,但做此動作時需要注意若支點較高,應把身體稍側轉,面向支點,腰胯貼牆向後墜,騰出空間抬腿,不要面向岩壁直接抬腿腳踩實後,另一腳和雙手發力,把重心前送,壓到前腳上,單腿發力頂起身體,同點手放開原支點,從側面滑上,抓握下一支點,另一手固定不動調整身體平衡。
三點固定法
是指在攀岩牆壁上使雙腳單手或雙手單腳三肢固定,每次只移動一手或一腳來向上攀爬的方法。運用該方法時,上下肢要協調配合,在放手移向下一個手點前,必須保持自己身體的平衡狀態,移動新的腳點時,要先將重心移至該點。攀爬過程中要降低重心,手臂盡量伸直,盡可能多地利用下肢發力和支撐重心。控制好身在攀爬過程中,靈活地控制和移動重心,能有效地減輕雙手的負荷,保持身體平衡,提高完成動作的能力。對於初學者,最好不要急於爬高,而應先做一段時間的平移練習,即從岩壁較低位置的一側橫向移到另一側,體會推拉腰胯的重心控制技術。
在三點固定單手換點時,一般先把重心向對側移動,使手在沒離開原支點之前就已經沒有負荷,可以輕松地出手抓握下一支點橫向移動時,重心要下沉,使雙手吊在支點上而不是費力地摳拉支點,在伸手夠下一支點時應把雙腳踩實,用腿的力量便重心上移,而不是單靠手的拉力使身體上移,只靠手臂力量攀爬不可能持久。操作時身體盡量貼近岩壁,若用到側拉、手腳同點、平衡身體等技術動作時要使身體與岩壁間留一定空間,以便於做預備性動作,但要在身體上升的一瞬間使身體迅速貼向岩壁。在安全的前提下,可利用慣性直接沖擊下一支點,這樣不僅可有效地節省體力,也能提高完成動作的信心。動作要連貫但不能太隨意,保證各個細節都要到位,沖擊到支點後要盡快恢復身體平衡,調整好重心。困難地段快速通過,容易地段可做適當調整休息,使動作連貫一停頓一連貫間歇進行。休息地段一般選擇岩壁沒有仰角或仰角較小的大支點處,用最小的力去抓握支點,兩手臂依次輪換放鬆休息。休息時雙腳踩穩支點,上體後仰,但腰部要向前頂出,下身貼近岩壁,使體重壓到腳上,手臂有機會就要放直,盡量避免長時間的彎曲,否則臂力會很快被耗盡。在仰角面上身體垂直水平面,不要貼近岩壁,這樣能夠使腳和岩面上的摩擦增大從而增大腳的蹬力。在垂直岩面上,腹部要緊貼岩壁,可將身體重量直接壓向小的腳點。當腳移向下一個腳點時,手臂自然放直,不要用臂力來改變身體方向,要等腳點踩穩後,靠轉移身體重心來完成動作。總之,整個攀爬過程要合理分配體力,有效安排休息,用最小的力去完成整個攀爬過程。
Ⅲ 攀岩有幾種方式
1 室內攀岩
室內攀岩一出現就受到人們的喜愛,因為它最大的優勢是「危險可預見性與難度可控性」。室內攀岩的路線、難易指數完全可以由改變岩點的位置來進行人為的掌控。
如果在野外攀登岩石,你需要考慮天氣的原因以及落石的風險,以及你所在的區域線路的難度。而在室內,這些都是可控的因素,你不必擔心突如其來的壞天氣與落石。岩館里有完備的攀岩器械和安全保障,只要遵循規范,人身安全就可以得到確保。也不必擔心自己的程度太低無法嘗試攀爬。
2 運動攀登
運動攀登是指無論在自然岩壁或人工岩場攀登的過程中,已經事先使用錨栓(bolts)打好保護點的路線。這些錨栓之間普遍的距離均勻,不會讓攀登者在脫落的時候沖墜過長的距離。
運動攀登基本不需要像傳統攀登一樣自己放置保護點。保護支點安全的運動攀登路線在安全上的疑慮會少很多,攀登者可以放心地把專注力放在攀爬的本身。運動攀岩把原本在室外進行的攀岩,變成了室內運動。較少的裝備需求和較高的安全系數讓它變成了大多數人學習攀岩的第一步。
3 抱石攀岩
一開始抱石是指攀爬獨立的大岩石,現在也包括長度短的岩面路線。抱石的高度通常不高,所以抱石不需要用來保護的攀岩繩,而是在地上鋪上抱石墊(crush pad)來減低墜落的沖擊。
以前抱石只是一種攀登者的訓練,但是今天抱石已經成為獨樹一幟的攀岩方式。如果你想變更強,抱石是你的不二之選,因為它相比傳統攀登與運動攀登相比線路較短,所以對強度與爆發力的要求要遠遠高於耐力!
4 傳統攀登
傳統攀登者在先鋒攀登的時候,需要一邊攀登,一邊在自己行進的路線上需找岩石的縫隙、岩洞等地方設置保護支點,在結束攀登後再從岩壁上清除這些支點。
5 裂縫攀登
裂縫是岩壁上綻開的縫,許多攀岩的路線整條線路基本上就是按著一條裂縫向上或者連接數條裂縫完成。裂縫直觀上沒有所謂的岩點用來抓握,而是需要將身體的部位插入岩縫,藉由旋轉力、摩擦力和肌肉的對抗來卡住身體,然後再發力向上。
根據裂縫的大小,攀岩界一般將裂縫分為手掌裂縫(hand crack)、拳頭裂縫(fist crack)、手指裂縫(finger crack)寬裂縫(off-width crack)。個人認為學習攀爬裂縫線就像學習游泳,一開始總是找不到感覺,老是從裂縫中掉出來,但是一旦勤加練習之後,這個技能就甩也甩不掉了。
6 徒手攀登
free solo 這個詞意味著攀岩這個群體里技藝最為出色同時膽子最大的人。它也是一個攀岩的種類,這種攀登的方式沒有繩子、保護器械等等一切安全措施,攀登的過程只有攀登者獨自面對線路,失敗就是死亡。
7 大岩壁攀登
大岩壁攀登是攀登運動的高層次體現。在技術性岩石地形上攀登整天,有時甚至連續多日;攀登過程中,攀登者必須面對與處理多種生理和心理的挑戰,架設保護站和選擇宿營地,最終完成線路,攀登至岩石頂部。
大岩壁攀登不但整個過程是令人難忘的經歷,攀登者在攀爬中那種獨特的精神狀態更具有讓人著魔的魅力。難以置信的是,大岩壁攀登帶來的獨特感受和探索本質是不可能在紙上或以其他方式來形容的,保守地說,大岩壁攀登背後所孕育的那種激情,比登山名言「山就在那裡」更能令攀登者著迷和深陷其中。
8 器械攀登
器械攀登是指攀登者在無法進行自由攀登時,利用繩梯與各類器材進行輔助通過困難段落的一種攀登方式,按照使用裝備的不同分為兩種方式:Aid 和 CleaningAid,簡寫為 A 和 C。
兩種方式最大的區別在於對錘子的使用,前者可以使用錘子的潛含義在於攀登者在無計可施或者黔驢技窮的情況下有鑿眼的選擇;後者又叫 HammerlessAid,不使用錘子的直接結果就是不會對岩壁造成永久性的傷害,同時考驗攀登者更加精湛的裝備使用技巧,當然攀登道德方面自然也大獲全勝。
挑戰自己,不妨去攀岩。
Ⅳ 關於攀岩的技巧
攀岩運動的五個小技巧如下:
1、攀爬的時候,一定要緊貼岩壁。
抱石橫移或頂繩時,選擇遇到的每個腳點的最好的位置,把腳精確的移到這一點上。腳完全放好之前,眼睛不要離開腳點。水平提高時,增加移動速度。
2、掛,用腳尖或腳跟掛住岩石,維持身體平衡使身體移動。
踏,利用腳前部下踏較大的支點,減輕上肢的負擔,移動身體。
3、每次提起一隻腳,會省胳膊的力量。
只使用螺絲固定的非常小的小條、小粗痕、手點形狀的波紋以及岩壁上的自然特徵。
4、看好路線,想好下一步將要往哪兒走,然後再將手腳挪到對應的點。
選擇一個腳點,然後把腳精準的放在最好的位置上。
在腳接觸點之前,閉上眼睛,利用空間感覺完成落腳。在確定放好腳之前,保持眼睛是閉上的。先通過感覺評估踩點的好壞,然後睜開眼睛確認。選擇下一個支點,然後繼續。
5、攀爬過程中休息時,要貼緊岩壁。
想像腳踩上點的一瞬間腳尖凍在支點上;不能改變腳和支點的關系,沒有旋轉、傾斜或重置。
發力時僅僅彎曲腳踝。學會在腳和支點之間建立大面積的接觸,並感覺到這種接觸,然後在身體其他部分移動時努力保持這種最大接觸。
6、推,利用側面、下面的岩體或物體、以手臂的力量使身體移動。
張,將手伸進縫隙里,用手掌或手指曲屈張開攀岩,以此抓住岩石的縫隙作為支點,移動身體。
蹬,用前腳掌內側或腳趾的蹬力把身體支撐起來,減輕上肢的負擔。
跨,利用自身的柔韌性,避開難點,以尋求有利的支撐點。
Ⅳ 攀岩有哪些基本技巧
拉
在抓住前上方牢固支點,用力上拉引體向上。
撐
利用台階、縫隙或其他地形,以手掌和小臂使身體向上或向左右移動。
推
利用側面、下面的岩體或物體以手臂的力量使身體移動。
靠
利用能夠容納身體的裂縫,用背部靠住一側岩面,用四肢頂住對面岩石,使身體上移。
脹
將手伸進縫隙里,用彎曲手掌或握拳,以此抓住岩石的縫隙並移動身體。
蹬
用前腳掌內側或腳趾的蹬力把身體支撐起來,減輕上肢的負擔。
跨
利用自身的柔韌性,避開難點,以尋求有利的支撐點。
掛
用腳尖或腳跟掛住岩石,維持身體平衡使身體移動。
踏
利用腳前部下踏較大的支點,減輕上肢的負擔,移動身體。
1.盡量節省手的力量攀岩是用手和腳,通過尋找岩面上一切可利用的支點,克服攀爬者自身的體重及所攜帶器械的重量向上進行攀登。所有攀爬者應該有一定的手臂、手指、肢尖及腰腹力量。由於手臂力量相對很有限,在攀登過程中,應盡量用腿部力量,而節省手的力量。
2.控制好重心控制重心平衡是攀岩過程中最關健的問題,重心控制的好就省力,反之,就會消耗許多不必要的力量,同時也就影響了整個攀登過程。
3.有效地休息在一條攀登路線中肯定是有些地方簡單,有些地方難,要想一口氣爬完全程比較困難(除非這條線對你來講很容易),所以想爬得高一些,應該會有效地進行休息,一般是到達一個比較容易的位置,以最省力的姿勢,邊休息邊觀察下一段要攀爬的線路。這一點在比賽過程中顯得更為重要,因為正式的比賽,攀登路線是完全陌生的,而且只有一次機會。
4.主動去調節呼吸初學者往往忽略這一點。攀爬一條路線是一個連續的過程,從一開始就應該主動去調節呼吸,而不應等快堅持不住了再去調整。另外要強調一點,攀岩是一項很具危險性的運動,若裝備質量合格,保護技術過硬,保護人員操作規范、認真,就不會有危險;反之,若裝備有質量問題,保護人員操作不規范、不認真,就容易出危險。因此,攀岩運動中的保護是每個參與者都應該時刻注意的問題,而不管他是初學者還是有經驗的老手。
Ⅵ 攀岩有幾方式
攀岩運動的五個小技巧如下:
1、攀爬的時候,一定要緊貼岩壁。
抱石橫移或頂繩時,選擇遇到的每個腳點的最好的位置,把腳精確的移到這一點上。腳完全放好之前,眼睛不要離開腳點。水平提高時,增加移動速度。
2、掛,用腳尖或腳跟掛住岩石,維持身體平衡使身體移動。
踏,利用腳前部下踏較大的支點,減輕上肢的負擔,移動身體。
3、每次提起一隻腳,會省胳膊的力量。
只使用螺絲固定的非常小的小條、小粗痕、手點形狀的波紋以及岩壁上的自然特徵。
4、看好路線,想好下一步將要往哪兒走,然後再將手腳挪到對應的點。
選擇一個腳點,然後把腳精準的放在最好的位置上。
在腳接觸點之前,閉上眼睛,利用空間感覺完成落腳。在確定放好腳之前,保持眼睛是閉上的。先通過感覺評估踩點的好壞,然後睜開眼睛確認。選擇下一個支點,然後繼續。
5、攀爬過程中休息時,要貼緊岩壁。
想像腳踩上點的一瞬間腳尖凍在支點上;不能改變腳和支點的關系,沒有旋轉、傾斜或重置。
發力時僅僅彎曲腳踝。學會在腳和支點之間建立大面積的接觸,並感覺到這種接觸,然後在身體其他部分移動時努力保持這種最大接觸。
6、推,利用側面、下面的岩體或物體、以手臂的力量使身體移動。
張,將手伸進縫隙里,用手掌或手指曲屈張開攀岩,以此抓住岩石的縫隙作為支點,移動身體。
蹬,用前腳掌內側或腳趾的蹬力把身體支撐起來,減輕上肢的負擔。
跨,利用自身的柔韌性,避開難點,以尋求有利的支撐點。
Ⅶ 攀岩有幾種方式。
攀岩的方式一般來說是比較普遍的,主要是正向攀岩還有攝像攀岩,他們其實本質上都是向上盤,只是採用比較好的方法進行判斷而已。有些時候必須藉助上面的石頭才可以向上攀登,然後手順著上面的石頭向上爬就行了。
只要你平常多努力努力多熟練熟練,攀岩就會練得越來越熟練的。
Ⅷ 攀岩運動的基本手法有幾種
攀岩主要有以下幾種攀爬手法:
緊握
當手指抓住支點某一凸凹邊緣時,一般會緊抓不放。但很多時候某些支點完全可以用手掌去握住它,而不需要僅僅依靠手指的力量,而且整個手掌的抓握還可以增加抓握的穩定性。
開握
如果支點的邊緣或某些點的小洞可以支撐住手指的第二關節,手可以平坦地靠在岩面上,這樣,可使手張開,手指並攏,讓手指與支點充分接觸,整個手掌不用緊握支點。在這個動作中,大拇指的作用一般較小,但是如果支點是傾斜的,那麼大拇指可以與其它手指捏住該點。一般情況下,如果支點是圓的,開握方法是最佳的選擇。
Ⅸ 競技運動攀岩,基本動作要領有哪些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生活已經逐步奔向小康了,物質上有了很好的滿足就有開始進行身體鍛煉保證身體的健康,慢慢就有了很多競技運動就比如攀岩,對於初學者而言基本動作要領有抓,摳,拉,推等動作,我們來具體分析一下。
這點非常重要,攀登可不是一個簡單地任務,需要消耗非常大的體力,如果體力更不上也是有很大的危險,因此一定要學會藉助其他的力量,就比如反推力,控制好石頭以及繩子可以達到非常好的效果,對於節省體力來說是非常有必要的動作,當然這只是其中的四個基本要領,還有其他的。
Ⅹ 攀岩的基本方法
三點固定法是攀岩的基該方法,要領是:對身體各部位的姿勢和動作有一定的要求。 1、 出手越晚越好
攀岩初學者常常會在進行動態動作時過早出手,這樣做會讓你的身體離開岩壁的時間變長,比起過晚出手,更容易損傷你的大部分沖力。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盡可能地做「向上騰躍」的動作,即試著讓身體盡可能向上伸展,直至到達最高點時再松開手。
2、 拍牆和拍點
剛開始嘗試動態動作時,可能會很難完成,基本碰不到手點。這時千萬不要氣餒放棄,可以選擇從拍牆開始,循序漸進地練習,跳著讓自己拍到盡可能高的地方,拍到後再定新的目標,按照這個方法訓練下去,一遍遍重復練,讓目標越來越接近原定的手點,直到最終能跳起來抓到它。
3、 練習完整的動作
進行動態動作時,要調用全部的肌肉,而非僅僅在開始階段用到的肌肉。當你能夠抓住目標手點時,在手上微微發力,即使時間很短,也能夠協調到抓點的肌肉。如果你自己抓不到目標手點,就需要用繩子或者請別人幫助自己來完成,盡量重復練習。
4、 用腳推
請記住,在動態動作中,絕大部分的力量都是來自於你的雙腿。試著把重量盡可能多的放在支撐腳上,也就是之後你實際要跳起的腳點。盡量選擇足夠軟的鞋子,可以讓你最有效地運用腳部肌肉。
5、 好好利用彈簧動作
為了獲得更多的跳躍力量,每次做動態動作之前,應該先做垂直方向的運動,先上後下,類似彈簧進行延伸和壓縮。這樣力量會讓你最大限度地夠向目標岩點。如果沒有足夠的空間進行彈簧動作,也可以依靠擺動身體來獲得沖力。